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學相長教案

教學相長教案

發布時間: 2022-03-13 18:16:39

『壹』 幼兒園小班有趣的成語教案

首 頁 閱覽室 館友 我的圖書館

搜文章 找館友

來自:快樂老師 > 語文人生
配色: 字型大小:大中小
成語 教案參考
2010-06-23 | 閱: 轉: | 分享

一、導入

二、成語特點
漢語詞彙極其豐富,四字結構的詞語數不勝數。而成語以四字結構為主,因此,有些同學經常將諸如「簡明生動」、「潔白晶瑩」等四字結構的詞語也說成是成語。其實,這些並不是成語。要弄清什麼是成語,就要先搞清楚成語的特點。[矛頭淅米劍為炊][百歲老翁攀枯枝][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一般地說,漢語成語有以下特點:
(一)源遠流長。成語都有一定的來源,成語一經形成和出現以後,就長期為人們所使用。如「有恃無恐」、「盲人瞎馬」、「捕風捉影」等都是大家熟悉並經常使用的成語,它們都有悠久的歷史。【打草驚蛇】

(二)定型不變。定型不變指的是成語的結構成分和結構關系不能隨意更改或變動。
從成語的結構成分來看,不得任意換用和增減。例如,不能把「南腔北調」說成「東腔西調」,從結構關系來看,也是不能任意變動的。不能把「重見天日」改成「天日重見」。【病入膏肓】

(三)意義的整體化。成語的意義往往不是各個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以整體來表達特定意義的。這就是說,要透過字面的意義來深入領會成語的意義。【高山流水】

三、來源[成語非常豐富,來源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以下七個方面]
1、源於神話傳說:誇父追日、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嫦娥奔月 開天闢地 畫龍點睛 牛郎織女

2、源於歷史故事:望梅止渴、卧薪嘗膽、三顧茅廬 指鹿為馬 四面楚歌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得隴望蜀 請君入瓮 逼上樑山 程門立雪 歃血為盟、四面楚歌 完璧歸趙 夜郎自大 等
3、源於古代寓言: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畫蛇添足、狐假虎威等 拔苗助長杞人憂天刻舟求劍與虎謀皮 黔驢技窮 南柯一夢 杯弓蛇影葉公好龍自相矛盾濫竽充數
4、源於古書典籍:誨人不倦、豁然開朗、水落石出、百廢俱興等。滿城風雨 一鼓作氣 唇亡齒寒 風馬牛不相及 枕戈待旦 鞭長莫及
5、源於口語俗語:歡天喜地、五花八門、指手畫腳、一干二凈、三心二意 七上八下 顛三倒四 囫圇吞棗 趁熱打鐵 一勞永逸 通宵達旦等 。
6、源於外來用語:五體投地、迴光返照、惟我獨尊、火中取票等。
7、新創造出來的:力爭上游、推陳出新、百花齊放、古為今用、 洋為中用 厚古薄今 一窮二白 奮發圖強 精兵簡政。

四、成語的文化內涵: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歷史文化歷經5000年濃縮,積淀出中華語言之精華—成語。
文化,籠統地說,指的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具體地說,文化是指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通過成語,我們可以了解到中華民族文化的許多方面:飲食、服飾、器具、建築、禮俗宗教、倫理、觀念、文學、藝術、地理、歷史、天文、歷法、軍事等。

(1)成語與自然文化:「江山如畫」「凄風苦雨」「傲霜鬥雪」 小結:這類成語讓我們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戰勝困難的過程中那細膩的情懷,勇毅的精神。

(2)成語與服飾文化 「鳳冠霞帔」 「珠圍翠繞」「荊釵布裙」 「披紅掛彩」 「披麻戴孝」

小結:服飾是古人的社會地位、經濟實力、志趣節操、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現。

(2)成語與建築文化 :「雕梁畫棟」 「曲徑通幽」
小結:中國古代的樓台宮室建築,不僅突出地表現了古人在建築設計上的審美追求,也反映了等級制度和經濟地位上的鮮明不同。
(3)成語與文學藝術:烘雲托月、入木三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 曲高和寡高山流水 餘音繞梁 濫竽充數長袖善舞 手舞足蹈 粉墨登場梨園弟子 畫龍點睛 妙手丹青雙管齊下力透紙背顏筋柳骨
小結:文學、繪畫、音樂、書法等都是漢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漢語言中有大量反映各種不同藝術形式的成語,從中可以比較系統、完整地了解它們的基本面貌。
(4)成語與教育: 循序漸進 春風化雨 良師益友 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教學相長循循善誘因材施教 一傅眾咻 有教無類 薪盡火傳 名落孫山 青出於藍斷機擇鄰 言傳身教
小結:這些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語言以其珍貴的精神營養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5)成語與愛情「濃情蜜意」、「山盟海誓」 「紙短情長」、「魂牽夢縈」「月下老人」
小結:人們借有盡的文字傳達無盡的情思,寄託對愛情的美好願望。
(6)成語與做人: 高風亮節浩然正氣 相忍為國光明磊落兩袖清風孤芳自賞人面獸心 利令智昏恬不知恥口蜜腹劍同流合污吮癰舐痔頤指氣使 飛揚跋扈
衣食: 衣冠楚楚鳳冠霞帔紈絝子弟布衣蔬食殘羹冷炙山珍海味鍾鳴鼎食 粗茶淡飯簞食瓢飲衣錦還鄉花天酒地布裙荊釵膾炙人口狼吞虎咽
住行:登堂入室 窗明幾凈 雕梁畫棟高枕無憂金碧輝煌 美輪美奐 瓮牖繩樞跋山涉水車水馬龍披星戴月 登山臨水顛沛流離
動物: 狐假虎威狼心狗肺鶴立雞群鳳毛麟角飛蛾撲火井底之蛙黔驢技窮 如魚得水驚弓之鳥一丘之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趨之若鶩鶯歌燕舞
植物: 歲寒三友勢如破竹 雨後春筍 春蘭秋菊藕斷絲連桃紅柳綠 指桑罵槐芒刺在背如火如荼枯木逢春披荊斬棘投桃報李良莠不齊
兵器: 自相矛盾折戟沉沙 大刀闊斧刀光劍影唇槍舌劍一箭雙雕橫槊賦詩 枕戈待旦 圖窮匕見 炮火連天 丟盔卸甲強弩之末槍林彈雨 盤馬彎弓
禮俗: 彬彬有禮知書達禮禮尚往來賓至如歸八拜之交五體投地張燈結綵 秦晉之好洞房花燭月下老人明媒正娶入土為安斷發文身披麻戴孝
文學: 春秋筆法點鐵成金 行雲流水元輕白俗紅豆相思紅葉題詩 人面桃花七步之才 梅妻鶴子郊寒島瘦江郎才盡 洛陽紙貴
科學: 斗轉星移 日上三竿月滿則虧爐火純青百煉成鋼半斤八兩錙銖必較 刀耕火種鑽木取火風雲莫測雷霆萬鈞水滴石穿病入膏肓 滄海桑田
法律: 法不阿貴 令行禁止 明鏡高懸 法網恢恢 疏而不漏 鐵面無私賞罰嚴明 格殺勿論 屈打成招 以身試法 繩之以法執法如山有案可稽 殺一儆百
治國: 長治久安富國強兵國泰民安革故鼎新道不拾遺日理萬機無為而治 力挽狂瀾瘡痍滿目政通人和分崩離析半壁江山民怨沸騰生靈塗炭
學生練習:試一小下——
表現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成語: 一諾千金 信賞必罰「一諾千金」「拾金不昧」「童叟無欺」「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赤誠相待」「誠心誠意」「誠心實意」「誠心正意」「犬馬之誠」「信守不渝」「言必信,行必果」「言而有信」「言信行果」「言行信果」「一諾千金」「一言為定」「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一言九鼎」「季路一言」

表現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成語:怒發沖冠 「赴湯蹈火」「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大義凜然」「勇者無懼
表現中華民族勇於創新的成語「高瞻遠矚」「過目成誦」「心靈手巧」「遠見卓識」「勇往直前
表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成語:「愚公移山」「廢寢忘食」「夜以繼日」「披星戴月」「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一日千里」「出類拔萃」 「脫穎而出」 老當益壯 窮且益堅
五、成語的運用
1、讀音: 人才濟濟 乳臭未乾 大腹便便 如法炮製
2、字形:相形見絀(拙) 病入膏肓 (盲) 滄海一粟 (栗)
3、高考成語題主要設置誤區:先舉例再小結
(1) 望文生義
(2) 輕重失度
(3) 誤用褒貶
(4) 語義重復
(5) 謙敬錯位
六、成語新貌
現實生活中經常看到「樂在騎中」「默默無聞」等廣告語,你能結合生活實際列舉幾例嗎?
明確:別具一革、隨心所浴、食全食美
★討論:你如何看待成語的這種新面孔?
點撥:這些借雙關、諧音等手法創作的廣告語,含蓄幽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諧音廣告的泛濫破壞了漢語的規范性和嚴謹性,對人們產生誤導和影響。
七、學生活動:合作一小段——成語接龍
以「大庭廣眾」 「石破天驚」和「鮮為人知」的最後一個字為下一個成語的第一個字接龍。
八、課堂小結:
成語作為民族文化的載體,准確而全面地表現了漢民族文化的基本內容,閃爍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我們是炎黃子孫,所以應該學好、用好成語,將其文化內涵得以傳承。
練習:根據意思寫成語
憤怒得頭發直豎,把帽子都頂起來。[怒發沖冠] 人少的一方抵擋不住人多的一方。[寡不敵眾]
比喻婦女中的英雄。[巾幗英雄] 軍事命令像山一樣地不可動搖,必須執行。[軍令如山]
值得歌頌贊美,令人感動淚下。形容事跡英勇悲壯,感人至深。[可歌可泣]
以前從來不曾有過,以後也不會再有。形容超絕古今,獨一無二。[空前絕後]
打破飯鍋,鑿沉渡船。比喻決一死戰。[破釜沉舟]
比喻夫妻失散後重新團聚或決裂後重新和好。[破鏡重圓]
科舉時代讀書人常年在窗下刻苦攻讀,准備應試。[十年寒窗]
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室外,不參與,不過問或幫助。[袖手旁觀]
九、總結(音樂)
有人把成語譽為中華文化的微縮景觀,而我認為它是中華文化的「活化石」,因為他簡潔精闢,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們應該有如下收獲:
1、成語運用准確恰當,能使我們輕松面對語文試題。
2、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文章增色,語言生動。
3、大量了解成語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使我們在旅遊、公關、閱讀等方面增添無窮的生活樂趣。
成語謎語大全:龍(打一成語)。 謎底:充耳不聞 一(打一成語)。 謎底:接二連三 乖(打一成語)。 謎底:乘人不備 亞(打一成語)。 謎底:有口難言 主(打一成語)。 謎底:一往無前 呀(打一成語)。 謎底:唇齒相依 判(打一成語)。 謎底:一刀兩斷 者(打一成語)。 謎底:有目共睹 泵(打一成語)。 謎底:水落石出 擾(打一成語)。 謎底:半推半就 黯(打一成語)。 謎底:有聲有色 田(打一成語)。 謎底:挖空心思 十(打一成語)。 謎底:縱橫交錯 板(打一成語)。 謎底:殘茶剩飯 咄(打一成語)。 謎底:脫口而出 票(打一成語)。 謎底:聞風而起 騾(打一成語)。 謎底:非驢非馬 桁(打一成語)。 謎底:行將就木 皇(打一成語)。 謎底:白玉無瑕 忘(打一成語)。 謎底:死心塌地 中的(打一成語)。 謎底:矢無虛發 會計(打一成語)。 謎底:足智多謀 電梯(打一成語)。 謎底:能上能下 並重(打一成語)。 謎底:恰如其分 相聲(打一成語)。 謎底:裝腔作勢 傘兵(打一成語)。 謎底:從天而降 背臉(打一成語)。 謎底:其貌不揚 假眼(打一成語)。 謎底:目不轉睛 氙氚(打一成語)。 謎底:氣吞山河 勝境(打一成語)。 謎底:不敗之地 武斷(打一成語)。 謎底:不容分說 雨披(打一成語)。 謎底:一衣帶水 極小(打一成語)。 謎底:微乎其微 初一(打一成語)。 謎底:日新月異 仙樂(打一成語)。 謎底:不同凡響 美夢(打一成語)。 謎底:好景不長 兄弟(打一成語)。 謎底:數一數二 齊唱(打一成語)。 謎底:異口同聲 卧倒(打一成語)。 謎底:五體投地 圓寂(打一成語)。 謎底:坐以待斃 感冒通(打一成語)。 謎底:有傷風化 化妝學(打一成語)。 謎底:談何容易 太陽灶(打一成語)。 謎底:熱火朝天 顯微鏡(打一成語)。 謎底:一孔之見 爬竹竿(打一成語)。 謎底:節節上升 無底洞(打一成語)。 謎底:深不可測 望江亭(打一成語)。 謎底:近水樓台 脫粒機(打一成語)。 謎底:吞吞吐吐 農產品(打一成語)。 謎底:土生土長 彩調劇(打一成語)。 謎底:聲色俱厲 黑板報(打一成語)。 謎底:白字連篇 飛行員(打一成語)。 謎底:有機可乘 翹翹板(打一成語)。 謎底:此起彼伏 婚喪事(打一成語)。 謎底:悲喜交加 打邊鼓(打一成語)。 謎底:旁敲側擊 飛鳴鏑(打一成語)。 謎底:弦外之音 垃圾箱(打一成語)。 謎底:藏垢納污 紙老虎(打一成語)。 謎底:外強中干 八十八(打一成語)。 謎底:入木三分 笑死人(打一成語)。 謎底:樂極生悲 鵲巢鴉占(打一成語)。 謎底:化為烏有 盡收眼底(打一成語)。 謎底:一覽無遺 逆水劃船(打一成語)。 謎底:力爭上游 石榴成熟(打一成語)。 謎底:皮開肉綻 舉重比賽(打一成語)。 謎底:斤斤計較 槍彈上膛(打一成語)。 謎底:一觸即發 全面開荒(打一成語)。 謎底:不留餘地 《聊齋志異》(打一成語)。 謎底:鬼話連篇 零存整取(打一成語)。 謎底:積少成多 愚公之家(打一成語)。 謎底:開門見山 盲人摸象(打一成語)。 謎底:不識大體 清濁合流(打一成語)。 謎底:涇渭不分 四通八達(打一成語)。 謎底:頭頭是道 雙手贊成(打一成語)。 謎底:多此一舉 蜜餞黃連(打一成語)。 謎底:同甘共苦 單方告別(打一成語)。 謎底:一面之詞 照相底片(打一成語)。 謎底:顛倒黑白 愛好旅遊(打一成語)。 謎底:喜出望外 公用毛巾(打一成語)。 謎底:面面俱到 武大郎設宴(打一成語)。 謎底:高朋滿座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語)。 謎底:自力更生 千里通電話(打一成語)。 謎底:遙相呼應 多看無滋味(打一成語)。 謎底:屢見不鮮 兔子請老虎(打一成語)。 謎底:寅吃卯糧 不考慮中間(打一成語)。 謎底:瞻前顧後 沒關水龍頭(打一成語)。 謎底:放任自流 快刀斬亂麻(打一成語)。 謎底:迎刃而解 暗中下圍棋(打一成語)。 謎底:皂白不分 給家捎個話(打一成語)。 謎底:言而無信 一塊變九塊(打一成語)。 謎底:四分五裂 魯達當和尚(打一成語)。 謎底:半路出家 啞巴打手勢(打一成語)。 謎底:不言而喻 婁阿鼠問卦(打一成語)。 謎底:做賊心虛 超級好牙刷(打一成語)。 謎底:一毛不拔 貓狗像什麼(打一成語)。 謎底:如狼似虎 電鋸開木頭(打一成語)。 謎底:當機立斷 空對空導彈(打一成語)。 謎底:見機行事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語)。 謎底:缺衣少食 鬧。 門庭若市 升重。 恰如其分 尖。 自相矛盾 相聲。 裝腔作勢 蕪。 不毛之地 傘兵。 一落千丈 會計。 足智多謀 假眼。 目不轉睛 電梯。 能上能下 勝境。 不敗這地 初一。 日新月異 武斷。 不容分說 美夢。 好景不常 極小。 微乎其微 卧倒。 五體投地 刺綉。 錦上添花 四色。 青紅皂白 篩子。 漏洞百出 彈簧。 能屈能伸 魔術。 無中生有 四鬼成幫 . 魑魅魍魎 雙手贊成。 多此一舉 鸚鵡學舌。 人雲亦雲 樓下客滿。 後來居上 照相底片 顛倒黑白 愛好旅遊。 喜出望外 公用毛巾。 面面俱到 諸葛亮會。 集思廣益 爬山比賽。 捷足先登 大火警報。 一鳴驚人 只看中間。 不相上下 春蠶吐絲。 作繭自縛 關羽赴宴。 單刀直入 列車廣播。 道聽途說 千里通電話.遙相呼應 多看無滋味。 屢見不鮮 沒關水龍頭.放任自流 給家捎個話。 言而無信 一塊變九塊。四分五裂 啞巴打手勢。 不言而喻 魔術師的手。弄虛作假 民航局開業。 有機可乘 動物學索引.目中無人 難猜的謎語。 百思不解 二十四小時。一朝一夕 八十四小時。 朝三暮四 整世紀的戰略。百年大計 一個巴掌拍不響。 孤掌難鳴 講課又是老一套。屢教不改 生產必須出正品。 不可造次 有了陽光便發芽。來日方長 合起來五句話。 三言兩語 十天跑完長城。一日千里 長江黃河皆流入海。 殊途同歸 丟了西瓜揀芝麻。避重就輕 不準超過十五分鍾。 刻不容緩 黃鼠狼和狐狸結親。臭味相投 千年松樹,五月芭蕉。 粗枝大葉 百年大樹,風刮不倒。根深蒂固 敵人騎兵隊,踩中土地雷。 人仰馬翻 集體蘿卜地,收獲歸集體。不能自撥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高瞻遠矚 零落成泥碾作塵 一敗塗地 潮平兩岸闊 一帆風順 質本潔來還潔去 一反常態 二四六八十 無獨有偶 休閑種蘿卜 息事寧人 獨領風騷譚詠麟 無與倫比 小龍女尋夫 聞過則喜 千門萬戶瞳瞳日 無所不曉 漁 如魚得水 細菌開大會 無微不至 雨後春筍 勢如破竹 瞎子找繩 暗中摸索 來信未拆 原封不動 急用圖章 刻不容緩 亂扣帽子 張冠李戴 故鄉之行 舊地重遊 優質牙刷 一毛不拔 王母娘娘設蟠桃宴 聚精會神 聊齋志異 鬼話連篇 舉重比賽 斤斤計較有一對夫妻,生了一對雙胞胎,大的叫大白,小的叫小白,有一天,一位叔叔去到那夫妻兩的家,抱起小白,親了又親,然後說了一句話,大家猜哪句話是什麼? 真相大白

三字成語

『貳』 教學相長,教,為什麼詞典注音為jiao第四聲,根據《禮記》上下文,應該讀第一聲。哪位先生回答這是為

今天,遷安市陳官營中學楊建霞老師在教研群里問到:《雖有嘉餚》中:「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學相長」中的「教」字是讀第一聲,還是讀第四聲?

下面是引自新浪博客·海天旭日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教學」的「教」該怎麼讀》供大家研究時參考:

通過查閱工具書和所進行的比較分析,筆者得出以下初步判斷:

當「教」和「學」組合成一個雙音合成詞「教學」的時候,如果孤立地看,確實存在著兩種讀法,讀作「教(jiāo)學」或者「教(jiào)學」都不算錯。但是,如果讓「教學」這個詞進入具體語言環境,在這個特定的語言環境內,「教學」的讀音就只能是一個了。

當「教(jiāo)學」的「教」讀作第一聲(陰平)的時候,「教學」是動詞,意思是教書,即:教學生學習功課。這里的「教」是動詞,意即把知識或技能傳給人,如:教課、教唱歌、教小孩兒識字、師傅把技術教給徒弟。

當「教(jiào)學」的「教」讀作第四聲(去聲)的時候,「教學」是名詞,意思是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譬如「教學相長」一詞,指的就是教師通過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不但使學生得到進步,並使自身也得到長進(提高)。「教」讀作第四聲時,除作使令用詞或作姓氏外,在現代漢語里一般不單獨使用,通常需和其他語素一起構成合成詞後方能表情達意,如:動詞中的「教導」、「教育」、「教化」、「教誨」、「教改」、「管教」、「請教」、「受教」、「因材施教」等,名詞中的「教師」、「教員」、「教程」、「教練」、「教頭」、「教主」、「教徒」、「教案」、「教具」、「教參」、「教齡」、「教室」、「教堂」、「教益」、「有教無類」等。

以此類推,「教授」一詞中的「教」字也有兩種讀法:一是「教(jiāo)授」,「教」讀作陰平,作動詞,與「授」字構成並列式合成詞,專指講授,如「教授物理」、「教授有方」;二是「教(jiào)授」,「教」讀作去聲,作名詞,特指高等學校教師的最高專業職稱,其下依次為副教授、講師、助教。

轉自:網頁鏈接

『叄』 老師的教案怎麼寫

教案寫得好,目抄標明確,條理清晰襲,層次分明,教師上課就能得心應手,有條不紊,中心明確。 一、教材的選擇(買菜) 選擇教材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一節課內容深了、淺了、多了、少了都不恰當。只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能引發幼兒興趣的教學內容,才能達到教育目的。 二、目標的確定(做菜) 主要從三方面確定:1、知識2、能力3、情感 如兒歌的教學目標:學習口齒清楚、聲音自然的朗讀兒歌。(知識的積累與鞏固) 嘗試簡單仿編兒歌。(能力的提高與鍛煉) 體驗活動的樂趣。(情緒的體驗與表達) 三、課程的設計(做菜順序) 一節課能不能在第一時間引發幼兒興趣,開場第一環節很重要。主要學習內容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到里。 四、教具的准備 宜精不宜多,分量要足。 五、教案的要素 1、設計意圖(教材分析)2、活動目標3、活動准備4、活動過程5、活動延伸(根據課題而定)附:教學預設注意事項

『肆』 幼兒園安全與常規 民族團結教案

設計思路 1.聯系生活,增強教材的親和力。本課各民族對祖國的貢獻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在教學中為了讓教材具有親和力。以學生耳熟能詳的各民族代表歌曲,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在引出王昭君出塞的故事時點出是咱們湖北省的,拉近與故事中相隔兩千多年前人物的距離。 2.^對面交流,構建和諧課堂。民族團結的話題內涵深刻,如果作為專題講解,不一定講得全面,尤其是對民族團結的情感的上升,必須通過學生自己內心的體驗獲得感悟。因此,教學中我注意採用^對面式教學,圍繞話題與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和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認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3.有效引入教學資源。教材對教師來說不是一個封閉的結構,文中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需要我們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使課程的內容更加豐滿,更加貼近學生生活。本課中在突破難點上,以鮮活感人的孔繁森事例體現漢族對少數民族的無私支援;又引入「蒙牛」集團的不斷發展壯大事實,反映出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只有共同奮斗,才能實現祖國的繁榮昌盛。

『伍』 楊淑芬的寓教與樂 教學相長

2002年至今,她承擔了市級、省級、國家級公開課30多節,聽課者來自全國二十多個省市。2002年12月,全國語文版新課程標准實驗交流研討會在南安召開,她承擔了觀摩課《美猴王》,首都師范大學婁相生教授以「審美、怡情、曉理」給以高度評價;2004年4月6日至9日,她代表泉州市赴廣東省茂名市6個鄉鎮上6節觀摩課,聽課人數達1790多人,當地教研員以「耳目一新、語文味濃、將引發一場學習與反思的熱潮」表達贊譽;她還到泉州五中、泉州九中、石獅石光中學等地異地借班上現場示範課,多次在本校為海南省、內蒙古、三明市、平潭縣等地教研組提供示範課,各地教研員評價這些課「真實、民主、開放、創新、機智和個性」。多堂現場課及評課還被刻錄成光碟,在泉州市區課改日播放以供學習。
2005年至今,楊淑芬全心致力於作文教學的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積累了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她常年承擔初三、高三畢業班的全年段作文講座。2008年至2009年,曾受邀在南安一中、國光二中、翔雲中學、安溪兩所鄉鎮中學分別開設中考與高考作文講座。2009年11月,應泉州師院邀請,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四學生開設「說講藝術」講座。這些課以鮮活靈動的示例、形象幽默的語言,以及強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被師生譽為作文的「心靈雞湯」,並為眾多在崗和即將上崗的一線教師提供了技術精湛的專業引領。
她還參與組織及編寫語文出版社《語文新課標教材教學設計》作為教師用書出版發行,所撰寫的《從不同角度撰寫消息》、《選舉風波》、《縮寫小說》教學設計選編入冊;組織所在學校部分教師承擔南安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課題《考試制度改革的研究》、《作文與做人》;組織所在學校老師進行作業領域改革,學生自編書《春節習俗面面觀》深得香港教育專家好評,並被《泉州晚報》專題報道;有五個作品分獲全國課程標准《語文》論文、教案、錄像課評選一、二、三等獎,福建省中學語文新課程優秀教學案例評選二等獎;撰寫的論文《精讀課「咬文嚼字」法導學思考與實踐》亦以獨特的思考與實踐在泉州市骨幹教師培訓論文答辯中征服全場獲優秀學員稱號,並於2006年獲全國優秀論文一等獎。

『陸』 什麼是教案

教案指的是老師在上每節課書面寫的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及達到的教學目的。通過備課,做到心中有數,分散並解決教學難點,以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圓滿的完成每節課教學任務。

『柒』 高中數學怎樣在探索中促進教學相長

初探高中數學怎樣更好的實現教學相長 現代的新課程教學理論認為 ,新 型的課堂教學不單是傳 的啟發誘導下 , 以學生獨立 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 , 以學 授知識 , 更重要 的是培養學生 的創新能力。因此 , 在課堂教學 生 已有 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 ,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 中, 以學生 自主探究 活動為主線 , 精 心設計各 種教案 , 盡 可能 究 內容 , 為學生提供充分 自由表達 , 質疑 , 探究 , 討論問題 的機 多讓學生嘗試體驗知識 的形成過程 ,使學 生更加積極主動 的 會 , 讓學生通過個人 , 小組 , 集體等多種解難 釋疑 嘗試活動 , 自 投入 到數學學習 中, 更多的經歷觀察 、 實驗 、 猜想 、 驗證 、 推理 己發現問題 , 提 出問題 , 分析 問題 , 解決問題 的一種數學 活動 等似真 的學習與探 索過程 ,從而提高學 生學 習數學 的信 心與 形 式。 它可使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 , 為學生終身學習 興趣 , 同時 , 探究性學習無疑是培養學生 自學能力 的一種很好 和發展奠定基礎 。探究性學習有助於學生數學思維 的提高。 的手 段 。 教師應具有教學策略 , 鼓勵學生在學習 中追求「 多元化答 一 理解並處理好探究性教學和現行教學狀況的矛盾 1 . 思 想方面 : 課堂教學是 培養學生 創新意識 和實踐能力 、 案」 , 如果有 「 一點道理 」 , 應發揚 民主 , 導出更合理的答案 , 澄 清原來似是而非 的模糊意識 。即便答 案「 荒唐 」 , 「 荒唐 」 卻是 的主陣地 , 是新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平 台, 而教師的教學 思想 「 創造力」 最好 的朋友 , 無論是什麼樣 的答案 , 學 生都是經過 了 和觀念對 自己的課堂教學行 為起支配作用 。 自己的水平思維得到的 , 理應得到重視 和表揚 , 不能以老師的 長期 的應試教育和知識教育觀 ,讓教師形成了一套 自己 理解和意志強加到學生的意志上去 。 較熟悉 的課堂教學操 作方法 , 過重 的負擔 , 瑣 屑的平 凡 , 麻木 三、 探究教學中學法的指導 的安穩 , 導致教師不願意 , 也沒有精力去變化 自己的思想和行 培養學生探究

『捌』 教學設計中如何撰寫三維目標三者之間的關系

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學活動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宗旨,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整體目標,這是對課堂教學的具體要求,它幾乎涵蓋了課堂教學的所有方面。但是要真正使課堂教學體現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還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 更新兩種觀念1、重知識輕實踐。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採用填鴨式教育,把知識硬塞給學生。這種只重知識傳授的方式,嚴重違背了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的能力不但沒有提高,而且還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做到既重知識的傳授,又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2、重結果輕過程。 傳統教育重結果,輕過程。具體表現為:重教輕學、重講輕練、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死記硬背、輕消化理解、重理論灌輸、輕實踐操作。課堂上教師圍著教案轉,學生圍著教師轉,轉來轉去,就是轉不出傳統教育的怪圈子。這種教學方法,簡單枯燥,學生完全處於你講我聽,你問我答,你教我學的被動地位,其直接後果是教師累,學生苦,負擔重,效率低。 《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這就使課堂教學由強調以本為本轉到以人為本;由強調知識的訓練轉向人格的全面發展上來。改變了那種只重結果的現象,轉而強調過程的重要,強調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學生經過一系列質疑、判斷、比較以及分析、綜合、概括等認知活動後,經過多種觀點的碰撞、爭論和比較後,對知識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這一過程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得新知的能力。因此,過程往往比結果更重要。 二、 處理好三種關系 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促進學生發展的宗旨,在課堂教學中要完成新課程的總體目標,必須處理好以下三種關系:1、教與學之間的關系。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與學是孤立存在的,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課堂上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聽,學生不是自己學會,而是被教會。 新課程強調,教與學是交往、互動,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到體驗的過程中,參與到平等對話,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學生不僅自己學,而且還和他人一起體驗、分享彼此的成果。2、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系。 新課程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要重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能力的養成。 首先,傳統教學只重知識傳授,忽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新課程強調由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這正體現了新課標促進學生發展的宗旨。 再者,注重過程也是在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過程。 由上可知,知識和能力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把三維目標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把握,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目標的要求。3、師生之間的關系。 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流是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要建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另外,還要營造同學之間良好的合作氛圍。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 三、樹立四種意識1、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 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實現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宗旨,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力。2、加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沒有了學生的參與,教學活動也就沒有了主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他們的個性得到發展,創造性得到解放。3、改變教師的任務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認為只要把知識教給學生,自己的任務就算完成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是唯一目標。而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交給學生知識而且更要注意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實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目標。這就必須改變教師的任務意識。4、增強師生互動意識。 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師生互相溝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豐富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四、確立四個標准 在新課程標准要求下,一堂課是否有生命力,豐富多彩,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分析:1、這節課是否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2、這節課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與思維度;3、這節課是否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4、這節課是否統一了學生的規范性與合作性;5、這節課是否落實了新課標要求的三維目標。

『玖』 如何備課與書寫教案

備課首先是考慮學生,以便根據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化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次是把握教材,「吃准」教材的知識點,考慮用什麼方法來向學生傳授這些必要的知識,學生通過怎樣的途徑來獲得這些知識。第三是讀教參,看知識點是否有遺漏,再做適當的補遺和擴充。這樣備課,教師的業務水平才會不斷提高,如果教師備課採取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圖方便,圖省事,不備學生,不備教材,照搬教參,自己的業務水平就不會長進,這樣的教學就是捧著「聖經」在誤人子弟,不僅教「死」了學生,自己也走進了教條主義的死胡同。如此使用教參也違背了編寫者的初衷。
備課應有教師自己的東西,教案也應突出教參所沒有的內容。不僅有對教參的割捨與放棄,也有具體的知識拓展與補充,以及傳授的方法與步驟。新課標下編寫的教材,在體例上有「從簡」的趨勢,不知是否與「減負」有關,但據界內的人士說,是為了「解縛」,為了放開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但讓人疑惑的是學生不知道學(使學生懂得學還要有一個過程),而教師手頭的教參卻是日見其繁瑣與完備,薄本變成了厚本,小本變成了大本。教材簡化得像個讀本,教參完備得像個網路全書,不知這樣的一改,是「重」了學還是「重」了教,或許是教與學並重了吧。教育的新理念使我們對教育的本質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在教與學的天平上,添加砝碼的應是學,而不是教,即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他們始終處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認知過程中,達到以教促學,以學促教,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學改革的重心無疑應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可是我們的教材卻偏離了這個重心,「簡化教材」(如刪除「預習指導」和「讀中提示」)帶來了學生學習上的盲目與懈怠,「豐富教參」(如將課文也編排進去)使教師因方便而產生了懶惰,又因教的繁瑣(「指導」太多,教師怕遺漏知識點而難以應對考試)而使其勞累,苦不堪言。面對新教材,學生的預習便只能是讀一讀(如果缺少老師指導的話),至於讀出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學到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的備課就顯得尤為重要。

熱點內容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
筆畫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15 00:06:14 瀏覽:99
小班幼兒英語 發布:2025-05-15 00:00:31 瀏覽:854
思教育網 發布:2025-05-14 22:14:17 瀏覽:988
師德師紀自查小結 發布:2025-05-14 21:09:36 瀏覽:534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