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反思
㈠ 求對外漢語教學中,寫字課的教案和課程安排,另求教學
<
教學案例抄、教學設襲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㈡ 如何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培養積極的態度
在我看來,就漢語文教學而言,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漢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簡單地說「教學有效性」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正當的方式和手段,在規定時間內,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而提高漢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師們的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讓有限的課堂時間變得有效,使學生們在課堂上對知識就掌握了,盡量避免課後的加班輔導,形成一個教與學的良性循環。那麼,怎樣使漢語文課堂教學有效起來呢?
一、重視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革
1.重視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不能只是老師問,學生答,缺少學生學習後生成問題的環節,要有預設和生成結合的准備,讓學生有生成問題提出和討論的空間;同時教師提問應該根據問題的難易來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不能只關注優秀的學生,更要把機會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適時使用討論式教學。小組討論不能只追求熱鬧場面,這樣只能增加課堂教學內耗,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在安排小組討論的時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時間讓個人獨立思考。小組的組長要輪換,不能只是幾個優秀學生唱獨腳戲。討論的問題一定要有思考的深度和難度。
3.嘗試探究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使用探究式教學,要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提倡探究方式的多元化,要保護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但不能一味地誇好,而是在既尊重學生的同時,又組織其他學生對此評價,教師適時點撥。這樣既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讓學生有所發現,保護了學生思想成果,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更好地體悟。
二、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佳效果
教育學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漢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必不可少。許多卓有成效的語文教師之所以取得教學的高效率,其訣竅之一正是貫徹教學民主原則,給學生充分的自由。這種民主作風將教師的意願不知不覺化作了學生自己的意願,給課堂帶來了活力與生機,大大提高了學習時間的利用率。因此,漢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揚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
三、科學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技術
我們一定要清楚課堂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之間的關系。要充分認識到,後者是為前者服務的,無論它怎樣先進,功能怎樣強大,它只能代表一種教學工具被應用到教學之中,只是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而不能是教學本身。
教師在設計課件、引用課件上,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要從教學效果出發,遵循"為教學目標服務、為學生學習服務、為達到最佳效果服務"的原則,多方位、多角色地分析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正確處理好"教師、學生和媒體"之間的關系,切記只追求形式,處處濫用,造成"喧賓奪主"。
四、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漢語文老師在實施啟發式,討論式,對話式的教學方式時要重視其有效性,而不能搞形式主義。首先,要提高啟發式的效率。 啟發式不能只是老師問,學生答,缺少學生學習後生成問題的環節,要有預設和生成結合的准備,讓學生有生成問題提出討論的空間;同時教師提問應該根據問題的難易來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不能只關注優秀的學生,更要把機會留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其次,要關注討論過程的監控和調整。 小組討論不能只追求熱鬧場面,這樣只能增加課堂教學內耗,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在安排小組討論的時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時間讓個人獨立思考;小組的組長要輪換,不能只是幾個優秀學生唱獨腳戲;討論的問題一定是要有思考深度和難度的.同時,在師生對話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的感悟,提倡閱讀的多元化,要尊重學生有距離,甚至是錯誤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誇好,而是在尊重學生的同時要組織其他學生對此評價,教師適時點撥。這樣既起到鼓勵學生有所發現,敢於發現,保護學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獲得更好地發現,體悟。
五、運用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有經驗的的老師往往十分善於運用評價的手段,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通過評價,學生得到了肯定與鼓勵,增強了學習信心,克服了自卑心理,明確了努力的方向,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在重視語言性評價的同時,教師還應該學會運用肢體語言進行評價。如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豎起的大拇指、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輕輕地撫摸等,這些無聲的評價是發自內心的,可以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例如。當某學生回答問題准確生動,教師可以用贊許的目光表示鼓勵,或肯定地點點頭,拍拍學生的肩膀;當學生精力分散,走了神,教師可用皺眉、沉默、凝視等以提示;當學生自覺性較強,課堂紀律較好時,教師可用親切的目光主動捕捉學生的視線,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不要吝嗇這小小的舉動,它會拉近你和學生的距離,提高教學效果
六、努力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關鍵的是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教學基本功。要從課堂教學語言、體態、板書及個人的特長、品格、修養等方面來嚴格要求自己。如果教師的課堂語言不精彩、不生動,就沒有吸引力,這一節課的有效時間就大打折扣。
教師還應具備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重在激勵、妙在點撥、貴在引導、巧在開竅,使整個教學過程收放自如、快慢有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這樣的一堂漢語文課才是有效的漢語文課。
總之,漢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領域,提高新能力,具有較高的自身修養和文學修養,立足課堂,立足學生,不斷學習、實踐、反思,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課上得有魅力,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適應新的教學形勢。
㈢ 求對外漢語詞彙教學教案求一些好的範例
教案求一些好的範例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專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屬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㈣ 教育實習教學優秀個人主要事跡怎麼寫
在實踐中成長
我是文學院2007級對外漢語一班的學生陳雲,在2010年九月到十月間,按照學校的安排,我開始了為期七周的實習實踐,在這期間,我得到了本校和平頂山第十二中學領導和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指導,得到了隊友的幫助和提點,學生的支持與肯定,感覺自己得到了巨大的鍛煉和提高。本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我學會了用心去做事,細心去觀察,學會了主動與勤奮……現在我把主要的實習感受和事跡匯報如下:
這次為期七周的教學實習共分為兩個階段,前兩周是校內實習,在我的校內實習指導老師陳建裕教授指導下,認真准備教案,遇到問題向他請教,他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在他的幫助下,我學會了編寫教案,會在課堂上靈活變通,與學生積極交流溝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時,在他的幫助下,我的教學實踐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經過幾次試講,增強了我的自信心,我不再為上講台而緊張,使我克服了緊張的毛病。教案編寫水平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後五周是在平頂山第十二中學的校外實習,第一次去中學實習,更是一個未知的世界,而之前對中學教育情況的不了解,讓我感到很迷茫,我們在中學教什麼科目呢?我們能做些什麼呢?中學生這個群體的心理特點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在中學實習是否會對以後的就業有影響呢?所有這些問題一直掛在我心頭,直到我們來到實習學校那天,實習學校給我們開會作了一些情況介紹,並安排了各實習成員分別與實習班級指導教師見面。我意識到自己的實習生涯真正開始了,於是我重新調整心態,開始投入我的角色。開始的第一周和第二周主要都是見習聽課。先是跟隨指導老師的觀摩學習,聽指導老師的課並做好聽課記錄,記下指導老師上課的特色,並與老師討論教學方法及個人想法。另外,在後期也經常去聽隊員的講課,大家互相學習,互提意見。一直到實習結束我都沒放棄過觀摩學習。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老師在台上講課很從容,可是卻是在台下准備了很久的結果,這是我在最後的講課中深有體會的。
每個指導老師都有各自的教學特點,只有虛心認真體會才能發現。在市十二中,我被分到了由初三段語文組組長胡雲鳳老師指導,她要求我按照課程標准,講課時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的教育思想,注意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從開始的導入到每個知識點的傳授,都不能偷懶,要盡量想一些好的講授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積極引導學生自己想,爭取讓學生在開放歡樂的氛圍中學,要讓學生自己學,注意適時引導。最後一周我開始了自己的新課,為了這次的講課,我用了近一周的時間認真准備。在上講台之前,指導老師給我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開始上課的時候,第一次面對那麼多的學生,開始是有點緊張,但後來就自然多了。指導老師給予了很好的評價,但也指出了許多不足之處,如沒有照顧好全班學生等。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通過認真的准備才能出上好一節課。台前三分鍾,台下十年功。首先,要吃透教材,參考相關習題書,看哪些知識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哪些是考試常考內容。把教學三維目標中所涉及的知識點羅列出來,以防講課的時候講漏。其次,設計好講課的思路。只有自己的講課思路清晰之後,才能進一步考慮要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講解知識點。再次,寫好教案。參考別人的教案,精心設計自己的教案。作為一個老師一定要對自己的學生負責任,課堂上的45分鍾是非常寶貴的,所以課前要精心准備,還要考慮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並想好相應的對策。
學會做課堂上的藝術家,首先要樹立教師威信,只有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學生才知道什麼場合可以開玩笑,什麼場合必須嚴肅對待,這樣才能將教學工作做好;其次,用最新穎的方式導入,採用多種講授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學,語文學習比較枯燥,所以就必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領悟文章的內容,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再次,講究語言藝術,注重自己的語言的流暢性,對於語文教學,鑒賞詩詞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要注意語言的生動性,要有感染力;最後,要注意學生的學習反應,察顏覺色,從學生臉上的表情可以讀懂學生是否可以掌握所講的內容,對於重難點問題要及時問學生是否聽明白,對於學生不懂回答的問題,要給以適當的引導,使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去思考。後續工作不可無,講完一節課之後,要虛心請教指導老師的意見,也可以問學生對這節課的評價,以利於自己更好做教學反思,供下節課借鑒提高。
五個周的教育教學實習,我認真聽取指導老師的建議,我的教學方法有了明顯的改進,教學經驗有了明顯的提高,也獲得了很多從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邁出了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從教學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績等各方面來說,這次教育實習是成功的,同時也受到平頂山十二中學師生較高評價,這次教育實習給我的收獲很大。我初步掌握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技能,學會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深深體會了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尤其是從事中學教育的一線教師的艱辛和不易,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對教師這一神聖的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體驗到了教師的苦樂酸甜,為我們以後的教師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們仍從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課前准備不足,教材內容的熟練程度不夠,理解不夠透徹,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也存在專業知識功底不夠扎實,教學技巧運用不夠熟練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
一個人的能力如何,可以在別人的觀察中得到肯定,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如何,可以看他是否用心去做事,你想得到更多,就得積極主動。實習時間不長,卻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和感受,在其中我認識到主動性的重要,認識到虛心學習、細心觀察的重要。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學習是我永遠的目標,我也將在不斷的實踐中成長!
匯報人:陳雲
優
秀
實
習
生
實
習
事
跡
文學院
07級對外漢語專業
陳雲
071490102
㈤ 漢辦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考試2014末考標准
根據2007年12月31日的國務院73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規范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中要求:為有效遏制職業資格設置、考試、發證等活動中的混亂現象,切實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維護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能人員的合法權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確保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順利實施,更好地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經國務院同意,近期對各類職業資格有關活動進行集中清理規范。
因此我們在參加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考試報名前一定要問清楚,考過之後頒發的證書是否含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CETTIC)蓋章的國家級漢語教師資格證,如果沒有,那就說明所持有的國際漢語教師證是不被國家認可的,其真實性,公正性,權威性都是值得懷疑的。
我們這邊就有 而且我們是國家漢辦漢語教師證人社部CETTIC認證IPA國際注冊漢語教師資格證三證唯一聯考機構,兩證承諾一站式就業,助您後顧無憂!而且現在都是國內人社部的CETTIC認證和國際性質的IPA認證以及漢辦認證同考的 其中CETTIC職業培訓證書(對外漢語培訓師)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簡稱CETTIC)認證並授權我們頒發,是國家一級類證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唯一合法的職業資格證書。適用於大學生的上崗證明,適用於國內在職人員的職稱評定和職業評估以及海外輸出的技術加分,封皮帶有燙金國徽,具有防偽功能。
㈥ 吳勇毅的科研成果
(2000年以來)
論文類:
1.《詞典詞與教學詞》,《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2.《法國的漢語語言學》(翻譯),《世界漢語教學》,2000.4。
3.《世界一盤棋——關於對外漢語教學如何與世界接軌的點滴思考》,《語言教育問題研究論文集》,華語教學出版社,2001。
4.《關於漢語『學習策略』的描述性研究與介入性研究》,《世界漢語教學》,2001.4,收入《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第七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HSK、輔導與『學習策略培訓』》,《華文教學與研究》,2001.4。
6.《「詞語填空」答題技巧分析》,《點擊HSK》,2002.1。
7.《「詞語填空」答題技巧分析》,《點擊HSK》,2002.2。
8.《「詞語填空」答題技巧分析》,《點擊HSK》,2002.3。
9.《我們真的以學生為中心了嗎?》,《對外漢語論叢》(2),竟成主編,上海
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10.《芻議漢語個別教學》,《對外漢語一對一個別教授研究》,吳仁甫主編,國家漢辦科研項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11.《CAICSL的理論與軟體的設計和開發》,《對外漢語教研論叢》(2),華東
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2.《計算機輔助對外漢語教學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對外漢語教研論叢》
(2),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3.《初、中等HSK模擬試卷》,《點擊HSK》,2002.2。
14.《漢語作為第二語言(CSL)語法教學的「語法詞彙化」問題》,《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4,收入《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5.《聽力理解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CSL)的習得》,《對外漢語研究的跨學科探索》,趙金銘主編,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3。
16.《學習策略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CSL)學習者的影響》,《對外漢語教學的跨文化視角》,潘文國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
17.《詞語的解釋》,《漢語研究與應用》(第二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對外漢語詞彙及詞彙教學研究》,孫德金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年。
18.《教材改革創精品有突破——讀〈多文體,精泛結合——高級漢語教程〉》,《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第4期。
19.《通向成功的語言學習——評〈語言學習策略——每個教師都應該知道的〉》,《雲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5年第1期。
20.《新時代,新生代,新教材——評〈當代中文〉系列教材》,《對外漢語教研論叢》(3),潘文國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21.《成功的漢語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分析》,《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趙金銘主編,商務印書館,2005年;《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與漢語認知研究》,王建勤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年。
22.《從任務型語言教學反思對外漢語口語教材的編寫》,《國際漢語教學動態與研究》,2005年第三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收入《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3.《從交際語言教學到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對外漢語研究》(第二期),商務印書館,2006年。
24.《HSK與留學生學歷教育》,《探索與創新》,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25.《善聽者與不善聽者聽力學習策略對比研究》,《漢語學習》,2006年第2期。
26.《對外漢語教材評估:學習者的視角》,《漢語研究與應用》,第四輯,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
27.《台灣華語教學概覽》,《國際漢語教學動態與研究》,第三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
28.《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TCSL)與漢語作為外語教學(TCFL)》,《漢語教學學刊》,第2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9.《海外漢語教師培訓模式探討》,《雲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年第3期。
著作、教材、詞典等:
1.《漢語水平考試詞典》(副主編,邵敬敏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TELL ME MORE》多媒體漢語教學教材/光碟文字稿終審,法國AURALOG公司出版,2000。
3.《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教案設計》,華語教學出版社,2003年。(主編)
4.《「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語言學」科目考試指南》,華語教學出版社,2003年。(主編)
5.《METHODE DE CHINOIS(漢語入門)》,法國L'ASIATHEQUE出版公司,2003年。(中方主編)
6.《對外漢語教學探索》,學林出版社,2004年。(著作者)
7.《漢語水平考試應試指導(初、中等)》,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主審、作者)
8.《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副主編、作者,陳昌來主編)
9.《漢語作為外語教學能力等級標准及考試大綱》,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編委、作者)
10.《商務漢語考試習題解析》,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主編)
㈦ 軟體導刊·教育技術的目錄
2013年 06期
目次
區域教育信息化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鄧德鋒;王亞波3-4
理論探討
試論合作學習模式的構建
張寶5-7
近十年我國績效技術研究綜述
何雪萍;高培林8-10
基於新課程改革思想下的教學形式研究
溫彩霞;劉蘇虹;黃瑞11-12
基於績效技術的教育技術學實踐教學研究
文麗萍13-14
績效技術對教育技術學的啟示探究
秦慧臻15-17
課程整合
項目教學法在《Photoshop平面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李翠;吳青青;吳永祥17-20
3D模擬機器人軟體在《演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項慧芳21-23
面向國際傳播的中華傳統文化領域本體設計
杜修平;杜文睿;張文平24-26
《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楊琴;范志勤27-29
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研究
安德枝30-31
《汽車維修》Flash游戲化學習軟體的設計研究
聶淼32-33
語文課堂中白板技巧運用探析——以《鄧稼先》一文的「寫作借鑒」為例
陳沛國;袁本禎34-35
《信息技術教學法》課程教學實踐探討
林芳宇36-38
遠程教育
社會交換視域下大學生利用社會化媒體交往成本效益分析
常君;王帆38-40
智能手機支持下大學生非正式學習調查研究
張長暉;劉行芳;孟亞麗41-43
信息技術環境下網路學習評價模式研究
李湘江44-45
網路道德素養教育實踐的思考——以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為例
周俊46-47
高校校園網路輿論的影響因素與引導策略
蘇寶華48-49
教師成長
農村小學教師班班通應用能力的提升
滕玉蓉50-51
績效理論與技術的發展對教育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挑戰與要求
石琳;陳曉慧;孫明媛52-56
高校師生利用博客參與教學反思的關系探究
邢彥;王忠華56-58
網路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建設研究
楊素芳59-61
資源建設
對外漢語漢字教學軟體的先行組織者設計
任飛翔;劉少楠;任翔61-63
物聯網環境下的高校設備管理系統研究
梁崢64-65
數字校園的信息安全及其管理對策
程吉麟;劉素娟;陳仕品66-67
基於雲計算的農村義務教育資源共享平台的建構
溫應才68-69
雲計算環境下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加工
肖傑;黃瑞;皇坤英70-71
網路公開課視頻攝制技巧探析
楊紅業72-73
《基於互動式白板的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研究綜述
梅東山;鄧瓊英;鄭全74-76
課程資源整合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以Flash課程為例
李海蘋77-79
技術應用
雲計算在移動學習中的平台構架及應用探析
崔曉陽;李克79-81
農業院校教育技術網路培訓平台的設計與開發
付志文;吳東醒;周堇言82-84
國外開源教學平台的應用探索
朱軼;施佳;朱娜;楊曉琴84-86
Sakai平台下腳手架模型的設計
任戈87-88
海南省民政廳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平台研究
楊婷婷;賈樹文89-90
電大教務系統考試通知單的優化處理
詹斌91-92
基於Activiti5的水司OA系統設計與實現
葉小路;錢真坤93-95
㈧ 如何教好對外漢語
普通話+本體知識+教學法(經驗)
㈨ 對外漢語教學中副詞的教學設計
1.教來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源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㈩ 對外漢語教學中如何講z,c,s,zh,ch,sh後面的[i]的發音
我找了一個教學反思,希望會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zh、ch、shr》教學反思
一、聯系舊知,導入新課
本課出現的聲母zh、ch、sh、r以及整體認讀音節、chi、shi、ri和上一節課的聲母z、c、s、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在教學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發音和形狀上稍稍做了變化,因此我採用復習導入的方法,我先讓同學抽讀拼音卡片,重點復習z、c、s的讀音和發音要領,強調z、c、s發音時舌尖向前平伸,頂住上門齒背,接著再讓同學抽讀三個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強調音要讀長些,讀響亮些。這樣不僅鞏固了上節課的知識,對本節課的教學也有一定的聯系。
二、藉助圖畫,讀准字音,記清字形
對於拼音教學,課本中有許多的插圖,非常的精美、形象,我充分運用書中的圖片結合教學拼音,如:學習zh的時候,我出示圖片後提問:小朋友,你看圖上畫的是什麼?生答:圖上畫的是蜘蛛在織網。接著我就引出:這就是我們今天學得zh,接著我就帶學生學習zh的讀音,由於有了看圖說話的鋪墊,再把發音的要領講解清楚,學生們的發音基本都准確了。
讀完後繼續看圖提問:zh與圖的哪部分很像呢?有同學回答:「z」很像媽媽旁邊的小樹杈。還有同學回答:「h」很像大樹枝。我及時進行總結:大家說得很對,這樣合在一起便成了聲母zh,這樣將抽象的字母與具體的實物聯系在一起,使同學們對字形記憶更加深刻。
三、對比練讀,分清平、翹舌音:
通過圖片初步感知了這三個聲母之後,為了進一步發好它們的音,掌握它們的發音要領,我將zh、ch、sh與z、c、s進行了對比練讀,提問: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在觀察中學生不難發現,zh、ch、sh都比z、c、s多了一個h,接著我進行總結,由於它們都多了一個h,所以它們的讀音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平舌音變成了翹舌音,接著進行多種多樣地練讀,這樣學生在練讀中體會到發音要領,掌握發音方法。
學習了、chi、shi後,可以把、chi、shi和zh、ch、sh也進行了對比練讀,通過不斷的對比讀中區分聲母與整體認讀音節的不同。加深學生對翹舌音發音的記憶。
四、游戲鞏固拼音的發音
拼音的學習是比較枯燥的,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簡單的游戲,充滿童趣的語言描述,使枯燥的字母富有生命,激起學生的興趣。老師將、chi、shi、zh、ch、sh、z、c、s和zi、ci、si等卡片貼在黑板上,老師念一個音學生上來取卡片,取對了小朋友一起念一遍,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同時也進一步鞏固了拼音的發音。
Zh、ch、sh、r教學反思-------冬花之隨筆
zh、ch、sh、r是第8課的內容,這一課是學生在學會平舌音的基礎上學習翹舌音,教材在編排上設計了幫助學習聲母的情境圖,把學習拼音字母寓於故事兒歌之中,寓學於樂,既增加了學習的情趣,又滲透了文化素質的教育。
聯系舊知,導入新課,本科出現的聲母zh、ch、sh以及整體認讀音節、chi、shi和上一節課的聲母z、c、s、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在教學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發音和形狀上稍稍做了變化,因此我採用復習導入的方法,我先讓同學抽讀拼音卡片,重點復習z、c、s的讀音和發音要領,強調z、c、s發音時舌尖向前平伸,頂住上門齒背,接著再讓同學抽讀三個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強調音要讀長些,讀響亮些。這樣不僅鞏固了上節課的知識,對本節課的教學也有一定的聯系。
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情境圖」創設情境,講了一個大森林裡的故事,以這樣的方式引入新課,以期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由「蜘」到zh,由「吃」到ch,由「獅」到sh,由「日」到r的過程,將拼音教學化難為易,寓學於玩(講故事的時間有點長)。在區別平翹舌音的發音時,我設計了游戲「看誰最會安靜地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來掌握知識,鞏固知識。在教學整體認讀音節時,通過與上節課的聯系很容易的讓學生學會本課的3個整體認讀音節,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和聲母的發音加以區分,整個教學過程循規蹈矩地以學習聲母,讀好整體認讀音節及它的四聲為主線,輔以順口溜讓學生學好這一課的。然後將平舌音和翹舌音做比較,讓學生領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識記。
在24字模式的指引下自己一直在努力但問題還存在著不少,及時評價少,語言也單調。在指導學生認識聲母zh和整體認讀音節的三個特點後,應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學chshr和chishiri。但遺憾的是,在具體的操作中,我還是沒有能做到這一點。歸結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以往傳統的模式根深蒂固,遇到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的地方,不敢放。
二、過於低估了學生的能力,沒有全面關注學生。在教的過程中,我們往往一直記掛著那幾位發音有困難的學生,生怕他們跟不上。其實,那是完全沒必要的。
聲母zhchshr教學反思
本課是繼平舌音z、c、s之後四個翹舌音zh、ch、sh、r的教學。班裡的學生來自四川、貴州、河南、安徽、福建等地,在家裡主要以方言與家長進行交流。我國的很多方言中,平翹舌音不分,這也造成了學生平時的語言中從不注意區分平翹舌音。教師本課要幫助學生正確區分平翹舌音,說規范的普通話。
拼音教學總讓人覺得枯燥,因為課堂上需要大量反復的操練。然而,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清楚地知道: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最重要的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學習熱情。只有有趣、生動的教學環節,才能打動學生,讓他們的小手直舉、小眼發亮、小臉通紅。
我覺得拼音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思考:
第一,拼音教學要有聲有色,以趣導學。
區別平翹舌音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如果僅僅是反復的操練和比較,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學習疲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讓學生做手勢操(平舌音把手伸平,翹舌音把手指彎曲),啟發學生自主編小兒歌來記聲母。
教師用「小z加個小尾巴i,變成整體認讀音節zi」的小故事來啟發孩子們思考:小zh也想變成整體認讀音節,你能幫幫它嗎?在教師創設的一個個生動的情境中,學生學得也就趣味盎然,興致高漲。
第二,拼音教學要有滋有味,以思促學。
在平舌音z、c、s的教學中,學生第一次接觸到了整體認讀音節,初步掌握了整體認讀音節的讀法(i不發音,組成的整體認讀音節不要拼讀,只要讀得長一點就行了)。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試圖讓學生進行學習遷移,通過總結字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的構成規律自主記憶形、發准音。
學生通過自主觀察,發現zh、ch、sh就是在z、c、s的後面加h。這種學習遷移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第三,拼音教學要有情有意,以情動情。
學生拼讀音節詞是拼音教學中的重難點之一。因此,在教學中,聯系生活或書上的插圖體會音節詞的意思,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一直是課堂上訓練點。
當字變成詞,它就開始有了詞性,帶有了情感色彩。
教學片斷一:
師:你在生活中聽到shi這個音嗎?
生:老師,我會用它的第三聲組詞「天使」。
師:你知道「天使」是干什麼的嗎?
生:就是專門打敗壞蛋、惡人的。
師:你也是爸爸媽媽心中可愛的小天使。
教學片斷二:
學生拼讀音節詞「rèchá」
師:你能用「rèchá」來說一句話嗎?
生:媽媽下班了,我給她到一杯「rèchá」(出示圖片熱茶)。
當「詞」有了溫度與情感,這樣的拼音教學便開始變得有情有意,學生怎能不喜歡這樣的拼音課呢?
今天,我要與孩子們一起學習聲母zcs。當我展開情境圖(森林裡,四隻小刺蝟在刺蝟老師的帶領下學字母),小朋友們興奮極了,你一言我一語。
「老師,我看見圖上有小刺蝟。」
「我看見刺蝟老師在給小刺蝟們上課。」
「我看見小刺蝟的背上還有幾個紅果子。」
……
「今天,讓我們一起跟小刺蝟學拼音好嗎?讓老師來看看,台下那隻小刺蝟上課最認真!」
「好!」台下傳來響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