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育與教養

教育與教養

發布時間: 2022-03-19 07:18:52

教育方式和教養方式的區別求指點

教育,大部分誤認為是學校教育;教養,包含了更多人文素養和品格修養的內容。

② 教育和教養之間關系的名言

1.天賦僅給予一些種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識和德行。這些種子需要發展,而發展是必須藉助於教育和教養才能達到的。——凱洛夫

2.寬廣的河流平靜,有教養的人謙遜。——赫爾岑

3.自尊在禮節中是最微不足道的,彬彬有禮是有教養和友好的表示,也是對他人的權利、安逸和情感的尊重。——愛·馬丁

4.所謂良好教養,它們在幾乎所有國家中乃至於一個地區里,都不盡相同;每一個明辨事理的人都會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養,並與之看齊。——切斯特菲爾德

5.關心公益應當是每個有相當教養的人所共同的。——托爾斯泰

6.要想有教養,「就要去了解全世界在談論和思索的最美好的東西」。——阿諾德

7.沒有教養、沒有學識、沒有實踐的人的心靈好比一塊田地,這塊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經耕耘和播種,也是結不出果實來的。——格里美爾斯豪森

8.任何人,不論多麼博學,只要他的冰問和他的生活之間還存在著一段不可架梁的距離,就都稱不上是有教養的人。——波伊斯

9.有教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有價值。——德漠克利特

10.要想有教養,就要去了解全世界都在談論和思索的最美好的東西。——馬·阿諾德

11.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於提問——普列漢諾夫

12.禮貌是一種語言。它的規則與實行,主要要從觀察,從那些有教養的人們舉止上去學習。——洛克

13.他們生來用不著動腦筋——他們生來用不著為世事操心。他們這幫人沒身份——沒德行——沒教養,沒頭腦,沒才氣——在糊里糊塗的一生中,心裡始終存在出人意外的平安。——馬克·吐溫

14.禮儀又稱教養,其本質不過是在交往中對於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輕視或侮蔑而已,誰能理解並接受了這點,又能同意以上所談的規則和准則並努力去實行它們,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有教養的紳士。——洛克

15.良好教養的頂點即表現在熱心助人上。——佚名

16.教養中寄寓著極大的嚮往——對美好和光明的嚮往。它甚至還有一個更大的嚮往——使美好和光明戰勝一切的嚮往。——阿諾德

17.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鏟除埋伏各處的障礙,在家庭要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戴爾·卡耐基

18.與其無教養,不如莫生育。——俄羅斯

19.有文化教養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發現美好的含義。這是因為這些美好的事物里蘊藏著希望。——王爾德

20.教養決定一切,桃子從前本是一種。——英國

③ 教育教養的名言

無知的人總以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應該見人就講,但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不輕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學問的,他可以講很多東西,但他認為還有許多東西是他講不好的。

在男人身上,智慧和教養最要緊,漂亮不漂亮,對他來說倒算不了什麼!要是你頭腦里沒有教養和智慧,那你哪怕是美男子,也還是一錢不值。

沒有一種禮貌會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養的不足,正確的教育在於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禮和人的高尚的教養同時表現出來。

修養的本質如同人的性格,最終還是歸結到道德情操這個問題上。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人之所以為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雲惟佳信與義。

所謂從禮待人,即用你喜歡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對待遇別人。

言非禮儀,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屬仁由義,謂之自棄也。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滿招損,謙受益,莫伸手,終日乾乾,自強不息。

切忌浮誇鋪張,與其說得過分,不如說得不全。

禮所以決嫌疑,定猶豫,別同異,明是非也。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慷慨,尤其是還有謙虛,就會使人贏得好感。

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

讓一得百,爭十失九。

④ 修養與教養有什麼區別

修養與教養有什麼區別:兩者含義不同,形成的方式不同。

1,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

2,修養指人的綜合素質;道家的修煉養性等。

詞語詳解:

修養:[ xiū yǎng ]

引證解釋:

1. 指道家的修煉養性。

唐 呂岩 《憶江南》詞:「學道客,修養莫遲遲,光景斯須如夢里。」

2. 指培養高尚的品質和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或求取學識品德之充實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學說的要求培養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規矩。

《近思錄·為學》引 宋 程頤 :「修養之所以引年……皆工夫到這里,則有此應。」

3. 指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

丁玲 《韋護》第二章:「不過他不願將這些他得意的成績拿去發表,因為只能給一夥沒有修養的人作嘲諷的談資的。」

4. 指思想、理論、知識、藝術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二三:「再加一點文化知識,和更多的政治修養,他能成為一個好區委書記。」

5. 學習,仿效。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權利篇》:「胥一國之人,皆以忍耐謙讓為美德,爭相模效修養之,日無暇刻,豈不痛哉!」

6. 休息調養。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除去浮花,修養殘軀,安排暮景。」

教養:[ jiào yǎng ]

引證解釋:

1.教育培養。

《東觀漢記·馬融傳》:「 馬融 才高博洽,為通儒,教養諸生,常有數千。」

2.指文化品德的修養。

巴人 《點滴集·論人情》:「我碰到過一些長期參加革命戰爭的老戰士,很有文化教養的。」

拓展資料:

修養造句:

1、粗魯、蠻橫,一看這個人就沒修養。

2、我們應該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

3、工作態度粗暴,是缺乏修養的表現。

4、不加強藝術修養,不深人體驗生活,創作水平就會每況愈下。

5、他的修養真到家,無論處理什麼事總是從容不迫。

教養造句:

1、她獨自一人肩負起照顧老人、教養孩子的重擔。

2、父母親的教養之恩,刻骨銘心,我永誌不忘。

3、從他的言談舉止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有教養的人。

4、見微知著,小小的言行足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與修為。

5、經過三年勞動教養,他大有今是昨非之感。

⑤ 用道理論證的方法談談教養與教育的關系

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它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屬於他律教化顯現。
教育: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地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

⑥ 教養與教育的關系

教養好的人一般教育水平都比較高。

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它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屬於他律教化顯現。

教育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

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



(6)教育與教養擴展閱讀:

教養的本質是對人的關懷。因為關懷,我們才能注意並准確地把握交往尺度,給別人留下了必要的私人空間;我們才會克服種種不便,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公德的要求;注意處處使用禮貌用語,努力營造文雅平和的氛圍。

怎樣待人,別人也怎樣待你。你關懷別人,對別人體貼、周到、真誠、正派、尊重、得體,別人通常也會反過來如此待你。久而久之,你就會具有人際吸引力,你的社會交往、社會贊許需要就能得到充分滿足,於是,你便為自己創造了一種有助於持續發展的良好的人際環境。

⑦ 教養和修養的區別

修養與教養有什麼區別:兩者含義不同,形成的方式不同。

1,教養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

2,修養指人的綜合素質;道家的修煉養性等。

詞語詳解:

修養:[ xiū yǎng ]

引證解釋:

1. 指道家的修煉養性。

唐 呂岩 《憶江南》詞:「學道客,修養莫遲遲,光景斯須如夢里。」

2. 指培養高尚的品質和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或求取學識品德之充實完美。古代儒家多指按照其學說的要求培養完善的人格,使言行合乎規矩。

《近思錄·為學》引 宋 程頤 :「修養之所以引年……皆工夫到這里,則有此應。」

3. 指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

丁玲 《韋護》第二章:「不過他不願將這些他得意的成績拿去發表,因為只能給一夥沒有修養的人作嘲諷的談資的。」

4. 指思想、理論、知識、藝術等方面所達到的水平。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二三:「再加一點文化知識,和更多的政治修養,他能成為一個好區委書記。」

5. 學習,仿效。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權利篇》:「胥一國之人,皆以忍耐謙讓為美德,爭相模效修養之,日無暇刻,豈不痛哉!」

6. 休息調養。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除去浮花,修養殘軀,安排暮景。」

教養:[ jiào yǎng ]

引證解釋:

1.教育培養。

《東觀漢記·馬融傳》:「 馬融 才高博洽,為通儒,教養諸生,常有數千。」

2.指文化品德的修養。

巴人 《點滴集·論人情》:「我碰到過一些長期參加革命戰爭的老戰士,很有文化教養的。」

拓展資料:

修養造句:

1、粗魯、蠻橫,一看這個人就沒修養。

2、我們應該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

3、工作態度粗暴,是缺乏修養的表現。

4、不加強藝術修養,不深人體驗生活,創作水平就會每況愈下。

5、他的修養真到家,無論處理什麼事總是從容不迫。

教養造句:

1、她獨自一人肩負起照顧老人、教養孩子的重擔。

2、父母親的教養之恩,刻骨銘心,我永誌不忘。

3、從他的言談舉止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有教養的人。

4、見微知著,小小的言行足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與修為。

5、經過三年勞動教養,他大有今是昨非之感。

⑧ 教育 教養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朴、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養。十八世紀末政治家、思想家勃客曾寫過這樣的話:「教養比法律還重要,它們依著自己的性能,或推動道德,或促成道德,或完全毀滅道德。」林則徐曾經在《觀操守》中說過:「觀操守在利害時,觀度量在喜怒時,觀存養在紛華時。」羅蘭說:「你踩碎了紫羅蘭,它卻將芬芳留在你的腳上。」有人說,智慧往往不是源於高智商,而是源於低姿態。「己所不欲,勿施他人」是對教養的最好詮釋。 什麼叫教養?辭典上說教養是「文化和品德的修養」,也有資料說教養是 「因教育而養成的優良品質和習慣」。而我自己認為: 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階層都有有定俗成的規矩,當規矩成為文化符號時,便稱之為教養,教養是對於人比財富對人還吝嗇的東西。因為財富還能繼承,但教養卻不能過戶;財富可以暴發,但教養不會頓悟。然而教養和財富又有共性的一面,是需要證據的。你說你有錢不成,得拿出一個資產證明。教養的證據不是學富,不是權貴、不是金錢,無論你讀過多少書,寫出多少誇誇其談的文章,家庭背景如何顯赫,你的官位有多高,還是你通曉多少禮節規范,擁有多少資產,並能夠熟練使用刀叉會穿晚禮服……這不是有真實意義上的教養,這些僅僅是一些教養表面的氣泡而已。 教養不是天生的。一個小孩子如果沒有人教給他良好的習慣和有關的知識,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淺的。當然,這個「教」是廣義的,除了指入學經師,也包括家長的言傳身教和環境的耳濡目染。然而,一個人可能受過教育,但他不一定就有教養,那要看他對「教」的吸納程度。不過這話似乎不能反過來說--一個人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他卻能夠很有教養。 談及有教養的證據我自己認為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熱愛大自然是人有教養的證據之首,是因為一個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類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與教養謬之千里。這也許怪不得他,因為如果不經教育,一個人是很難自發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類的微薄。沒有相應的自然科學知識,人除了顯得蒙昧和狹隘以外,註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從小就教育孩子要愛護花草,正是這種偉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訓練。若是看到一個成人野蠻地攀折林木,通常人們就會毫不遲疑地評判道--這個人太沒有教養了。可見教養和綠色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懂得與自然協調地相處,懂得愛護無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廣之,他多半也可能會愛惜更多的動物,愛護自己的同類。 能夠自如地運用公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和同他人進行和諧的交流,並能妥帖地付諸文字,這應是人有教養的第二個證據。我所說的公共語言,是指大家語言——從普通民眾到知識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潔和明亮的語言,而不是某種狹窄的土語俚語或者某特定情境下的專業語言。這個要求並非畫蛇添足,在這個千帆競發的時代,太多的人,只會說他那個行業的內部語言,只會說機器儀器能聽懂的語言,卻不懂得和人親密地交流。這不是一種批評,而是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和人和諧交流技能或說技巧,特別是和陌生人的溝通,通常不是自發產生的,是要通過學習和練習來獲得的。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他所掌握的詞彙是有限和貧乏的,除了描繪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餓了、渴了、睡覺以及生殖的慾望之外,他們對於自己的內心感知甚為模糊,因為那些描述內心感受的詞彙,通常是抽象和長於比興的。不通過學習,難以明確恰當地將它表達出來,甚至出現一些偏激傷人的詞句。那些雖然擁有一技之長,但無法精彩地運用公共語言這種神聖的媒介,來溝通和解讀自我心靈的人,難以算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技術是用來謀生的,而僅僅具有謀生的本領是不夠的,就像豺狼也會自發地獵取食物一樣,那是近乎無需教育也可掌握的本能。而人,毫無疑問地應比豺狼更高一籌。 對歷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為人,我們走過了怎樣曲折的道路,可謂人有教養的第三個證據。誠然,教養並不能使每個人都像歷史學家那樣博古通今,但是教養卻能使一個有思考愛好的人,知曉我們是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教養通過歷史,使我們不單活在此時此刻,也活在從前和以後,如同生活在一條奔騰的大河裡,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還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遠大的目標,這是人有教養的第四個證據。教養把人的注意力拓展了,變得宏大和光明。每一個個體都有沉沒在黑暗峽谷的時刻,當你在跋涉和攀援中,雖然傷痕累累,因為你具有的教養,確知時間是流動的,明了暫時與永久,相信在遙遠的地方,定有峽谷的出口,那裡有瀑布在轟鳴。 對自己的身體,有著親切的了解和珍惜之情(特別是女人),是人有教養的第五個證據。知道它們各自獨有的清晰的名稱,明了它們是精緻和潔凈的,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並無高低貴賤的區別。他知道自己的快樂和滿足,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建築在這些功能靈敏的感知上和健全的完整上的。他也毫無疑義地知道,他的大腦是他的身體的主宰。他不會任由他的器官牽制他的所作所為,他是清醒和有駕馭力的。他在尊重自己身體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身體。在尊重自我的權利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權利。在馳騁自我意志的駿馬時,也精心維護著他人的茵茵草地。 對人類種種優秀的品質,比如忠誠、勇敢、信任、勤勉、互助、捨己救人、臨危不懼、吃苦耐勞、堅貞不屈……充滿敬重敬畏敬仰之心是人有教養的第六個證據。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夠身體力行,但他們懂得愛戴和歌頌。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懶惰,但他不能把這些陋習偽裝成高風亮節,不能由於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詆毀所有做到了這些的人是偽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個世界的胸膛,並因此煞有介事地說到處都是污垢 知道害怕是人有教養的第七個證據。知道害怕是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它表示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知道世界上有陽光,陽光下有正義的懲罰。由於害怕正義的懲罰,因而約束自我,是意志力堅強的一種體現。 知道仰視高山和宇宙是人有教養的第八個證據。知道仰視那些偉大的發現和人格,知道對於自己無法企及的高度表達尊重,而不是糊塗地閉上眼睛或是居心叵測的嘲諷。 教養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養是細水長流的。教養是可以遺失也可以撿拾起來的。教養也具有某種堅定的流傳和既定的軌道性。教養是一些習慣的總和,在某種程度上,教養不是活在我們的皮膚上,是繁衍在我們的骨髓里。教養和遺傳幾乎是不相關的,是後天和社會的產物。教養必須要有酵母,在潛移默化和條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夠的時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發出香氣。教養是衡量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一張X片子。臉面上可以依靠化妝繁花似錦,但只有內在的健碩,才經得起沖刷和考驗,才是力量的象徵。

⑨ 「修養」和「教養」的區別是什麼

兩者含義不同,形成的方式不同。

⑩ 教育與教養的區別

教育在於只是理論的叫道,灌輸,教養在於人格品質的樹立,升華。

熱點內容
思教育網 發布:2025-05-14 22:14:17 瀏覽:988
師德師紀自查小結 發布:2025-05-14 21:09:36 瀏覽:534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