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劍分解教學
1. 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學目標及依據
背誦課文——背誦篇目
理解內容線索——整體把握文本
理解作者的情感——整體把握文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音樂描寫的手法——語文的工具性
2. 《琵琶行》的課文每段總七個字概括
1江頭送客聞琵琶
2江上聆聽琵琶曲
3歌女傾訴身世苦
4同病相憐傷遷謫
5重聞琵琶青衫濕
3. 白居易《琵琶行》 原文
琵琶行原文: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求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紅妝淚闌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歲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白話譯文:
秋夜我到潯陽江頭送一位歸客,冷風吹著楓葉和蘆花秋聲瑟瑟。
我和客人下馬在船上餞別設宴,舉起酒杯要飲卻無助興的音樂。
酒喝得不痛快更傷心將要分別,臨別時夜茫茫江水倒映著明月。
忽聽得江面上傳來琵琶清脆聲;我忘卻了回歸客人也不想動身。
尋著聲源探問彈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許久卻遲遲沒有動靜。
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
千呼萬喚她才緩緩地走出來,懷里還抱著琵琶半遮著臉面。
轉緊琴軸撥動琴弦試彈了幾聲;尚未成曲調那形態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聲音隱含著沉思;似乎在訴說著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著頭隨手連續地彈個不停;用琴聲把心中無限的往事說盡。
輕輕地攏,慢慢地捻,一會兒抹,一會兒挑。初彈《霓裳羽衣曲》接著再彈《六幺》。
大弦渾宏悠長嘈嘈如暴風驟雨;小弦和緩幽細切切如有人私語。
嘈嘈聲切切聲互為交錯地彈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盤。
琵琶聲一會兒像花底下宛轉流暢的鳥鳴聲,
一會兒又像水在冰下流動受阻艱澀低沉、嗚咽斷續的聲音。
好像水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凝結而不通暢聲音漸漸地中斷。
像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
突然間好像銀瓶撞破水漿四濺;又好像鐵甲騎兵廝殺刀槍齊鳴。
一曲終了她對准琴弦中心劃撥;四弦一聲轟鳴好像撕裂了布帛。
東船西舫人們都靜悄悄地聆聽;只見江心之中映著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著收起撥片插在琴弦中;整頓衣裳依然顯出莊重的顏容。
她說我原是京城負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蝦蟆陵。
彈奏琵琶技藝十三歲就已學成;教坊樂團第一隊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嘆服;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爭先恐後來獻彩;彈完一曲收來的紅綃不知其數。
鈿頭銀篦打節拍常常斷裂粉碎;紅色羅裙被酒漬染污也不後悔。
年復一年都在歡笑打鬧中度過;秋去春來美好的時光白白消磨。
兄弟從軍姊妹死家道已經破敗;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
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輕易別離;上個月他去浮梁做茶葉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與我作伴繞艙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闌常夢少年時作樂狂歡;夢中哭醒涕淚縱橫污損了粉顏。
我聽琵琶的悲泣早已搖頭嘆息;又聽到她這番訴說更叫我悲凄。
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相識!
自從去年我離開繁華長安京城;被貶居住在潯陽江畔常常卧病。
潯陽這地方荒涼偏僻沒有音樂;一年到頭聽不到管弦的樂器聲。
住在湓江這個低窪潮濕的地方;第宅周圍黃蘆和苦竹繚繞叢生。
在這里早晚能聽到的是什麼呢?盡是杜鵑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鳴。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樣好光景;也無可奈何常常取酒獨酌獨飲。
難道這里就沒有山歌和村笛嗎?只是那音調嘶啞粗澀實在難聽。
今晚我聽你彈奏琵琶訴說衷情,就像聽到仙樂眼也亮來耳也明。
請你不要推辭坐下來再彈一曲;我要為你創作一首新詩《琵琶行》。
被我的話所感動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轉緊琴弦撥出急聲。
凄凄切切不再像剛才那種聲音;在座的人重聽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問在座之中誰流的眼淚最多?我江州司馬淚水濕透青衫衣襟!
(3)琵琶行劍分解教學擴展閱讀
《琵琶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詩通過對琵琶女高超彈奏技藝和她不幸經歷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會官僚腐敗、民生凋敝、人才埋沒等不合理現象,表達了詩人對她的深切同情,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遂命酒,使快彈數曲。曲罷憫然,自敘少小時歡樂事,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人。現實主義詩人。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後遷任左袷遺、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因越職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歷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刑部尚書等。
會昌六年(846年)去世,贈尚書右僕射,謚號文。白居易詩文俱佳,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長慶集》傳世。被後人稱為「詩王」「詩魔」。
4. 背誦琵琶行有什麼技巧
記憶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理解。常言道:「若要記得,先要懂得。」如果你對要背誦的文章的意義理解得比較深刻,那麼,對這篇文章的基本內容一定記得快,在這個基礎上去背誦全文,就會背得快,而且不容易忘記。反之,如果「不求甚解」,或是「一知半解」,即使花費九牛二虎之力,勉強一時把它背下來了,也記不牢,應用不了。所以,理解的背誦,才能背得快,記得牢,用得活。根據這個道理,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使用一些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的方法。比如說在授課中使用化整為零法和提綱法。
化整為零法:
先把要背誦的文段按內容或形式特點分成若干小段,然後逐次誦記。如要背誦《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章,以第四段為例,如把這四段三句話按內容分為三層,再抓住每一層裡面排句、對句的不同特點,這樣,誦記起來就容易得多。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採用分合法背誦。分背,就是按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段一段分別背誦;合背,就是在分段背熟的基礎上,連貫起來背誦。分背和合背,一般採用「連環背誦法」,就是分別背熟一篇文章的第一、二、三段以後,就把三段連起來背一次,然後單獨背熟第四段以後,又把第二、三、四段連起來背一次,依次類推,全篇文章背完以後,從頭到尾連貫起來背誦。提綱法
這是在化整為零法的基礎上延伸而成,對於背誦一些寫景抒情的文章效果較好,例如在背《醉翁亭記》一文時,我在講解課文時讓學生把每一節列出提綱。以第二段講「山中朝暮四時之景」為例,可列出「日出」、「雲歸」、「春芳」、「夏陰」、「秋潔」、「冬水」等小標題,背誦時自我提示,可增進記憶。在提綱法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抓住詩文中的修辭手法進行背誦,古詩文中常出現對偶,反復等修辭手法,如上例所提到的《醉翁亭記》,就有許多對偶句,往往能成為背誦的切入點。
5. 哪能買到抒懷劍琵琶行的碟片
» » 抒懷劍音樂(9首)一覽
當前離線
UID12434 帖子69 主題4 精華0 積分33 威望6 激情365.03 閱讀許可權20 在線時間57 小時 注冊時間2009-9-15 最後登錄2010-6-17
發表於 2009-9-17 13:05
|
[音樂發布] 抒懷劍音樂(9首)一覽
音樂名稱
-
音樂時長
-
伴奏聲音
附加說明
-
下載次數:136
2009-9-17 12:56
下載消耗 激情 1
下載次數:219
2009-9-17 12:56
下載消耗 激情 1
下載次數:279
2009-9-17 12:57
下載消耗 激情 1
下載次數:111
2009-9-17 12:57
下載消耗 激情 1
當前離線
UID12434 帖子69 主題4 精華0 積分33 威望6 激情365.03 閱讀許可權20 在線時間57 小時 注冊時間2009-9-15 最後登錄2010-6-17
發表於 2009-9-17 13:11
|
本帖最後由 jun007 於 2009-10-10 10:35 編輯
繼續分享抒懷劍音樂
抒懷單劍琵琶行視頻演示:
抒懷單劍《漁舟唱晚》、抒懷雙劍《蘇堤春曉》、抒懷徒手拳《十八羅漢拳》視頻演示:
下載次數:74
2009-9-17 13:09
下載消耗 激情 1
抒懷單劍
(2.94 MB)
下載次數:31
2009-9-17 13:09
下載消耗 激情 1
抒懷小秧歌
(3.91 MB)
下載次數:65
2009-9-17 13:10
下載消耗 激情 1
抒懷徒手拳
(4.08 MB)
下載次數:165
2009-9-17 13:10
下載消耗 激情 1
抒懷單劍
(4.87 MB)
下載次數:98
2009-9-17 13:10
下載消耗 激情 1
(ghz)當前離線
UID4645 帖子5085 主題1009 精華5 積分1716 威望20 激情14359.7 閱讀許可權150 來自上海 在線時間1158 小時 注冊時間2009-5-27 最後登錄2010-7-17
發表於 2009-9-17 15:48
|
感謝熱心的junoo7:有這樣的好人,我們的網站還有什麼理由辦不好呢!為了便於需要者一目瞭然,我把標題改了一下。
當前離線
UID11929 帖子3 主題0 精華0 積分12 威望4 激情4 閱讀許可權20 在線時間2 小時 注冊時間2009-9-9 最後登錄2009-9-17
發表於 2009-9-17 19:04
|
謝謝!樓主.謝謝版主!這樣下載太方便了.
當前離線
UID7606 帖子602 主題64 精華0 積分144 威望4 激情534.469 閱讀許可權20 在線時間174 小時 注冊時間2009-7-15 最後登錄2010-7-16
發表於 2009-9-18 08:52
|
謝謝樓主,謝謝版主,這個真的是太好了。
當前離線
UID11143 帖子105 主題0 精華0 積分24 威望4 激情-22 閱讀許可權20 在線時間26 小時 注冊時間2009-8-30 最後登錄2009-12-16
發表於 2009-9-18 11:12
|
謝謝各位熱心朋友我才得以下載了許多盼望許久喜歡的曲子,再說聲謝謝朋友!
當前離線
UID11069 帖子130 主題9 精華0 積分41 威望5 激情258 閱讀許可權20 在線時間80 小時 注冊時間2009-8-29 最後登錄2010-5-25
發表於 2009-9-18 11:52
|
謝謝jun,您這樣做方便了大家。
當前離線
UID13266 帖子1 主題0 精華0 積分12 威望4 激情1 閱讀許可權20 在線時間0 小時 注冊時間2009-9-27 最後登錄2009-9-27
發表於 2009-9-27 09:41
|
真是十分感謝,在很多地方都沒有找到這些東西呢
當前離線
UID5568 帖子60 主題1 精華0 積分19 威望4
很高興回答樓主的問題 如有錯誤請見諒
6. 怎樣輕松的背誦琵琶行
我給你說來說我的方法源吧``
我背課文算很快的了`<抱任安書>那麼討厭的東西我都很容易背下來了`何況《琵琶行》還算朗朗上口的了。
先熟讀兩遍,然後一段段背,每一段讀兩遍,詩句從前往後記。讀兩遍之後就背,雖然你這時候可能記不下幾句,那就看書,因為你不會的東西一旦知道了答案比你光在那背要記得快,這一段後面不會的先不著急,先把前的都背順了,按順序來`這樣一段很容易就背下來了,再背下一段,下一段背完後別忘了再復習一下上一段,如此往復`背得很快``我那時候背《琵琶行》很開心`因為好背`
不過這屬於強背,每天最後看一遍`有個什麼什麼遺忘曲線,知道吧``剛記住的東西要勤勞的復習,時間長了就可以過幾天再看了遍,也很扎實`而且背誦的時候效果還好``記住,背的時候不要一句一句慢慢念,要快念叨`不要太大聲.
還有背時心裡不要煩燥,不要想其它的事.
這些只是我的背誦方法,如果你只是想背下來的話,你可以試試`
如果你想理解,你連背都背下來的話,理解就更容易了`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7. 《琵琶行》中提到的幾種演奏技法和現在的指法怎樣對應
琵琶的演奏法復雜多樣,常見的技法就有六、七十種,加上匯組指法,數量相當可觀。在《琵琶行》中,牽涉的演奏技法只有少量的幾種,如「低眉信手續續彈」中的「彈」、「輕攏慢捻抹復挑」中的「攏」、「捻」、「抹」、「挑」等。其中「彈」、「抹」、「挑」是屬於琵琶右手技法中的單音技法。「彈」是用右手食指指甲端(一般用與拇指相鄰側的指甲端)觸弦,將弦向左彈出發音。「挑」是用右手拇指指甲端(一般用大指外側的指甲端)觸弦,將弦向右挑進發音。而「抹」則是由彈挑衍變而成的一種技法,即食指向右抹弦發聲。據記載,唐代曹綱的演奏,右手剛勁有力,有「撥若風雨」之勢。「攏」、「捻」屬於琵琶演奏中的左手按弦技法。在唐代與曹綱齊名的裴興奴左手按弦微妙,「善於攏捻」,故當時樂壇有「曹綱有右手,興奴有左手」之譽。"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個就是右手技法中的輪指,老師教學時長用這句來形容輪指基本功的最佳狀態。「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個是右手指法中的」掃」,四弦同時發音,噶然而止。總之,琵琶右手技法中的單音技法是琵琶演奏中用得最頻繁、最基本的技法。單音技法的演奏特點是觸弦靈活、節奏鮮明,發音時值短促,在快速樂曲中更有清脆、敏捷的表現。而按音則是左手技法中最主要的技法,幾乎在每個樂曲,每個樂段,每個樂句中都要用到按音。
8.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演奏過程分為幾個層次
經典古箏
一、《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刊見於我國現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譜》。該書在解題中寫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廣陵散》
又名《廣陵止息》。現存琴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據該書編者稱:此譜傳自隋宮,歷唐至宋,輾轉流傳於後。《廣陵散》的題材源於古代的《聶政刺韓王曲》。該作品講的是一個造劍工匠被韓王無辜殺害,他的兒子聶政為了報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韓宮,謀刺失敗後,他逃入深山刻苦學琴,十年成絕技再度混入宮中,利用彈琴的機會刺死了韓王,實現了多年的願望,自己也為此而壯烈犧牲。「廣陵」的意思是流傳在廣陵(今江蘇揚州)地區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平沙落雁》
明代稱本曲為《雁落平沙》。樂譜最早刊於《古音正宗》琴譜集。《平沙落雁》的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在空際盤旋顧盼的睛景。《天聞閣琴譜》中寫道:」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雖然出現較晚,卻是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種琴譜刊載此曲。它之所以流傳甚廣,除了曲調流暢、動聽之外,還因為它的表現手法新穎、別致,容易為聽眾理解。
四、《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詠懷,借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贊頌節操高尚的人。樂曲前半闋奏出了清幽、舒暢的泛音曲調,表現了梅花高潔、安詳的靜態;急促的後半闋,描寫了梅花不屈的動態。前後兩段在音色、曲調和節奏上然不同,有著鮮明的對比。同曲中泛音曲調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復了三次,所以稱為」三弄」。《梅花三弄》現存譜最初刊見於《神奇秘譜》(1425年版)。
五、《十面埋伏》
這是一首歷史題材的大型琵琶曲。關於樂曲的創作年代迄今無一定論。資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寫過的著名長詩《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聽過有關表現激烈戰斗場景的琵琶音樂。
本曲現存樂譜最早見於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行》。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湯琵琶傳」中,曾記載了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演奏《楚漢》一曲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恐,涕泣無從也。其感人如此。」
《十面埋伏》流傳甚廣,是傳統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六、《夕陽蕭鼓》
這是一首抒情寫意的文曲,旋律優美流暢,在演奏中運用了各種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擴展、收縮、局部增減和高低音區的變換等手法展開全曲。此曲流傳甚廣,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樂譜最早於1875年的抄本。
1925年前後,上海大同樂社根據此曲改編成絲竹樂曲《春江花月夜》,它猶如一幅長卷畫面,把豐姿多彩的情景聯合在一起,通過動與靜、遠與近、情與景的結合,使整個樂曲富有層次,高潮突出,音樂所表達的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七、《漁樵問答》
此曲在歷代傳譜中,有30多種版本,有的還附有歌詞。現存譜初見於明代。樂曲通過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出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樂曲採用漁者和樵者對話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調表示問句,下降的曲調表示答句。旋律飄逸瀟灑,表現出漁樵悠然自得的神態。正如《琴學初津》中所述:「《漁樵問答》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歌之矣乃,隱隱現於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八、《胡笳十八拍》
本曲為根據同名古詩譜寫的樂曲,歌詞最早刊於南宋朱熹的《楚詞後語》。有《大胡笳》和《小胡笳》兩種傳譜。
「胡笳」原來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的吹奏樂器,它音量宏大,用於軍樂以壯聲威。《胡笳十八拍》所反映的主題是著名的「文姬歸漢」的故事:漢末戰亂中,蔡琰(即蔡文姬)在匈奴流落達十二年之久。她雖身嫁左賢王為妻,然而十分思念故鄉。當曹操派人接她回內地時,她又捨不得離開兩個孩子,還鄉的喜悅被骨肉離別之痛所淹沒,心情非常矛盾。詩人李欣曾作詩如下:「蔡女者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淚向邊草,漢使斷腸嘆歸客。」詩人戎昱在《聽杜山人彈胡笳》中,也正是抓住了這一矛盾最尖銳的場面:「南看漢月雙眼明,卻顧胡兒寸心死。」本曲成功地表達了這種復雜的心情,無疑是非常感人的。
九、《漢宮秋月》
此曲有兩種較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為箏曲;另一為二胡曲,由劉天華先生所傳。本曲意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的幽怨、悲泣情緒,喚起人們對她們不幸遭遇的同情。箏曲演奏運用了吟、滑、按等諸多技巧,風格純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東箏曲;二胡曲則速度緩慢,用弓細膩多變,旋律經常出現短促的休止和頓音,音樂時斷時續,加之各種復雜技法的運用,表現了宮女哀怨、悲愁的情緒,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
十、《陽春白雪》
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陽春白雪」的故事,《宋玉答楚王問》上寫道:當歌手唱《下里巴人》時,國中和者數萬人。後又改唱《陽春白雪》,因為曲高和寡,只有幾個人跟著唱和。現存琴譜中的《陽春白雪》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盪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現在,音樂舞台上流傳的琵琶曲《陽春白雪》,又名《陽春古曲》,是一首有標題的多段體樂曲。它經過歷代名人的刪改,音樂結構更集中、更嚴謹、更富有層次,音樂形象也更加鮮明,成為一首雅俗共賞的優秀傳統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