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阮視頻教學
㈠ 中阮倍低音怎樣練習
摘要 中阮四根弦的音分別是GDGD、它也有不同的調式、比如G調、C調之類的、所以在每個調式中、它的最高音和最低音是不一樣的、如果要彈一弦的高音區、則要換到二把位、你先不要急、先從最簡單的開始練習、按照書上的曲譜一點一點來、就可以了、功夫是慢慢磨成的
㈡ 誰有全國中阮老師信息要詳細的
姓 名 邸琳 性 別 女 學 歷 本科
籍 貫 民 族 漢 專 業 中阮
個
人
介
紹 ·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本科 中阮。內
工
作
經
歷容 ·2004年11月參與錄制《跟名師學阮》教學VCD。
·2005年參加中央音樂學院中非文化交流演出。
·2006年5月隨中央音樂學院赴上海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五周年文藝演出。
·2006年8月在人民大會堂參加政治演出。
·2006年10月赴廣西參加中國—東盟合作文藝演出。
·2007年7月赴營口參加新民樂演出。
點擊查看更多學員風采>>
獲
獎
經
歷 ·2003年榮獲首屆全國青少年演藝人才推選活動 銀獎。
·2004年榮獲全國聲樂器樂舞蹈大賽 優秀獎。
·2004年榮獲中華青少年精英演藝人才選拔大賽 金獎。
·2005年榮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藝術院校獎—第二屆民族樂器演奏比賽 銅獎。
㈢ 中阮怎樣調音,急!最好有視頻演示!多謝
買個調音器,調弦精準快捷。GDgd定弦
㈣ 中阮的彈奏方法
買本教材上面都有,很全的
像《阮必學教程》《跟名師學阮》都信行
㈤ 中阮定弦ADAD 那C調要怎麼彈
中阮各調定弦首調唱名:
C調 (定弦:5 .2 .5 2)、G調 (定弦.1 .5 1 5)、F調 (定弦.2 .6 2 6)、D調 (定弦.4 .1 .4 1)
bB調 (定弦:6 .3 .6 3)、A調 (定弦 :b7 .4 .b7 4)、bE調 (定弦.3 .7 3 7)、E調 (定弦.b3 .b7 b3 b7)
bA調 (定弦:7 .#4 .7 #4)、B調 (定弦:#5 .#2 .#5 #2)
阮演奏家在實踐中發現「五、五、五」定弦法不是阮的最佳定弦法。把中阮定為G、d、g、d1;大阮定為D、A、d、a,讓一弦和二弦、三弦和四弦成為相鄰的二個八度關系,這種五度、四度、五度音程關系的定弦演奏指法更方便,彈和弦音更快捷。
也有把中阮定成A、d、a、d1(四度、五度、四度)的,指法也很科學。
現在藝術院校的阮教學多見「五、四、五」定弦和「四、五、四」定弦。這種定弦稱為固定音高定弦法。
中阮為中音樂器,音色恬靜、柔和、富有詩意,與秦琴相似,在合奏中常擔任演奏 旋律或描句,具有動人的效果;擔任伴奏時,豐富的節奏變化能突出樂曲的特點,在樂隊中採用兩個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聲,會使彈撥樂器組的中音聲部更為豐滿。
據史料記載,阮的樂譜十分豐富。如,宋代以前有(阮咸譜)20卷,(擘阮指法)1卷,(琴阮二弄譜)l卷等。可惜這些阮諧均已夫失。
阮的製作在唐代已達到較高的工藝水平。現存於日本奈良正倉院的唐嵌螺細紫檀阮,其工藝之精細,造型之秀美已相當完善。
20世紀30年代,上海大同樂會曾仿製過古代阮﹔1946年前後,無錫華光國樂團按唐代阮的形制,研製出三弦的大阮、中阮各1把。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民族管弦樂團對阮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依十二乎均律補齊半音,使轉調不受限制﹔增加品位,使音域擴展到3個八度以上。
阮的結構:
阮由琴頭、琴頸、琴身、弦軸、山口、縛弦和琴弦等部分組成。琴頭和琴頸是用兩塊硬質木料膠合而成,琴頭頂端多飾以民族風格的雕刻,琴頸上粘有指板,指板上嵌有2 4個音品,品按十二平均律裝置。
(5)中阮視頻教學擴展閱讀:
1、阮由漢代琵琶衍變而來,其歷史悠久,音響富於特色。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張騫出使烏孫國,烏孫王昆彌與漢通婚,在烏孫公主出嫁前,漢武帝為她做了一件樂器以解遙途思念之情,此樂器便是「阮」,古代稱之為「秦琵琶」。
2、類別: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倍低音阮
3、新舊阮不同之處:從古時的十二品、十三品增加到二十四品,即擴大了演奏的音域;又由過去的純律改為十二平均律,使阮與其他樂器的互動配合更加融洽與諧和。
4、我國許多音樂學院先後開設了阮的專業本科,大阮和中阮的獨奏曲也相繼涌現。
經過演奏者的繼承、實踐、移植和創造,右手的彈法已有彈、挑、勾、抹、扣、劃、輪、拂、分、搖、掃、滾等30多種,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勾、帶、滑、推、拉、吟、紋、揉等10多種,顯著提高了阮的藝術表現力。
㈥ 高分求 中阮牌子 價錢 教材 以及關於中阮的論壇。非專業人士勿擾。
樓上說的沒錯,宋廣寧製作,張鑫華監制,藝揚牌中阮,北京琴。
四五千的琴應該是高檔白木中阮了,紅木和紫檀的都比這個價錢高很多。
現在中央院和中國院的都是用的這個牌子的琴,張鑫華在兩個學校應該都有學生。
教材的話每個地方都會有考級書籍(上海和北京有不同的書),大都是簡譜,一般在音樂書店裡找找還是很方便的。劉星的孤芳自賞是一本現代阮的書籍,五線譜,樂曲平均難度也比較高。
另外網上其實可以搜到很多樂譜。
論壇除了半度其實華音網站很不錯,還有一些演奏視頻。
㈦ 誰知道京劇中阮是怎麼定弦的嗎
中阮的定弦是DADA
中阮屬中音樂器,填補了京劇樂隊的中音和低音聲部。盡管常用隨腔齊奏的方法,但也加強了聲音厚度和節奏烘托。
上世紀有一段時間中阮的定弦模仿小提琴,自四弦至一弦定為G、d、a、e1。
阮演奏家在實踐中發現「五、五、五」定弦法不是阮的最佳定弦法。把中阮定為G、d、g、d1;大阮定為D、A、d、a,讓一弦和二弦、三弦和四弦成為相鄰的二個八度關系,這種五度、四度、五度音程關系的定弦演奏指法更方便,彈和弦音更快捷。
也有把中阮定成A、d、a、d1(四度、五度、四度)的,指法也很科學。現在藝術院校的阮教學多見「五、四、五」定弦和「四、五、四」定弦。這種定弦稱為固定音高定弦法。
京劇樂隊中的阮可以採用固定音高定弦法。但這種定弦彈奏京劇常用調bE、E調時空弦音用的少,沒有開放音,阮的四根弦共振不好,阮與其他樂器的共鳴也不好,指法不順,演奏技術要求嚴格。
固定音高定弦適用F調、G調、A調、bB調、C調、D調等。
京劇樂隊中阮的最佳定弦法是和京胡同步定弦,伴奏二黃用5 2 5 2弦;伴奏西皮用6 3 6 3 弦。若考慮弦的張力,阮的四根空弦音中至少有兩根和京胡一致。
和京胡同步定弦,指法就能和京胡指法近似,演奏順便,能充分發揮器樂性能,樂器與樂器之間的共鳴也好。有時E調二黃和E調西皮相繼出現,這時阮的伴奏就不分二黃、西皮了,二黃唱腔所需要的音符在西皮弦上都有。
兩種唱腔共用一種指法,保證1=E音就可以。隨京胡的定弦法能導致演出中因轉調經常擰軸調弦。
(7)中阮視頻教學擴展閱讀:
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雜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為首的第一個徽班(三慶班)進入北京,參加乾隆帝八十壽辰慶祝演出。《揚州畫舫錄》載:「高朗亭入京師,以安慶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慶。」
刊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楊懋建《夢華瑣簿》也說:「而三慶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萬壽入都祝匣時,稱'三慶徽',是為徽班鼻祖。」
伍子舒在《隨園詩話》批註中則更具體指出是「閩浙總督伍納拉命浙江鹽商偕安慶徽人都祝厘。」隨後還有不少徽班陸續進京。
著名的為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班,雖然和春成立於嘉慶八年(1803),遲於三慶十三年,但後世仍並稱之為「四大徽班進京」。
㈧ 樂器中阮如何彈
目前阮多用撥片彈奏。近年來,我國許多音樂學院先後開設了阮的專業本科,大阮和中阮的獨奏曲也相繼涌現。目前,經過演奏者的繼承、實踐、移植和創造,右手的指法已有彈、挑、勾、抹、扣、劃、輪、拂、分、搖、掃、滾等30多種,左手指法也有泛、打、帶、滑、推、拉、吟、紋等10多種
㈨ 怎樣幫助琴童提高中阮水平
在每一個家長眼中,孩子的教育都是家庭的頭等大事,家有學習中阮的家長,更是著急,因為總是感覺孩子學習進度慢,學習效率低,自己強加干涉孩子接受不了,不聞不問那孩子更是荒廢了,真是很著急。
作為家長,能夠做哪些工作,讓孩子學習中阮更輕松呢?怎樣幫助孩子提高中阮演奏水平呢?怎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配合老師的教學,每一個人學生的天賦都不同,學習進度也不同,老師會根據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家長們需要配合老師,而不是讓老師如何去教。
其次,多聽,多看名家演奏,名家的演奏充滿美的享受,可以激發孩子學習中阮的興趣,而且名家有獨特的感染力,讓人不知覺地去模仿,去學習,將名家作為一個榜樣,一個目標,這樣信心和動力就有了。
如果有條件的話,帶孩子去參加現場音樂會,現場去感受演奏的氣氛,現場的氛圍比視頻要好上很多。
還可以讓孩子多在眾人面前演奏樂曲,鍛煉表演的能力,消除緊張感。這些都是有助於孩子學習中阮的,只要用心,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的。

㈩ 中阮演奏家. 張信華
張鑫華
江西安福人,柳琴、中阮演奏家。
現為中央民族樂團彈撥樂聲部聲部長,國家一級演員。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戲曲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柳琴、中阮專業。在20多年的演出生涯中,張鑫華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演奏風格細膩優雅,音色甜美。他在首屆中國藝術節上首演了中阮協奏曲《雲南回憶》,使中阮這種伴奏型樂器提高到可以獨奏的地位。
在我系承擔民族器樂專業「主修樂器(中阮)」課程教學。
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 http://yyx.nacta.e.cn/?q=node/124
網路簡介
姓名:張鑫華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61年
籍貫:江西安福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張鑫華江西安福人,柳琴、中阮演奏家。12歲開始學月琴、秦琴,後改學柳琴,師從高華信先生,15歲任上海電台少兒民樂團首席柳琴,17歲考入中央民族樂團,任首席柳琴。後受聘於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大學教柳琴、中阮。1984年以來,張鑫華多次出訪美國、香港、台灣、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並與香港中樂團、台灣省立交響樂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等合作進行了協奏曲演出。他還多次隨中國演奏家小組出國訪問交流,並兩度隨樂團參加在奧地利「金色大廳」舉行的「新春音樂會」演出,足跡遍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1995年,張鑫華受聘為中國民族器樂國際大獎賽評委、文化部應聘資格考核委員會評委。他調教了許多海內外學生,在專業上享有很高的聲譽。[1]
現為中央民族樂團彈撥樂聲部聲部長,國家一級演員。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戲曲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柳琴、中阮專業。在20多年的演出生涯中,張鑫華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演奏風格細膩優雅,音色甜美。他在首屆中國藝術節上首演了中阮協奏曲《雲南回憶》,使中阮這種只能演奏小曲的伴奏型樂器提高到可以獨奏的地位。
專業介紹
柳琴:典型的琵琶類彈撥樂器,用柳木製作,四弦,形如柳葉,故又名柳葉琴。別名「柳月琴」、「土琵琶」、「金剛腿」等。演奏方法與琵琶類似,只是右手用撥子彈奏。原是流行於魯、皖、蘇一帶的民間樂器,用作柳琴戲、泗洲戲等地方戲曲的伴奏及彈奏簡單歌曲,發音響亮宏大,音色高亢剛勁,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現已發展為獨奏樂器,並常用於民族樂隊中的高音樂器。
中阮:阮是中國的一種彈撥樂器,阮在古代一直被叫做「秦琵琶」。外形簡單,由琴頭、琴桿和琴身三個部分組成。琴頭一般裝飾有中國傳統的龍或如意等骨雕藝術品,兩側裝有四個弦軸。阮的琴身是一個扁圓形的共鳴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膠合而成。阮的結構原理、製作材料以及演奏技法和琵琶都有很多相同之處。
中阮為中音樂器,音色恬靜柔和,富有詩意;在合奏中常擔任演奏旋律和插曲,具有動人的效果。擔任伴奏時,豐富的節奏變化能突出樂曲的特點,在樂隊中採用兩個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聲,會使彈撥樂器組的中音部更為豐滿。[2]
榮譽成績
張鑫華曾與香港中樂團、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等合作演出,並多次隨中國演奏家小組訪問交流,兩度隨中央民族樂團赴奧地利「金色大廳」演出。還受聘於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柳琴、中阮專業。
曾任中國首屆藝術節「中華千人大樂」首席柳琴。在二十餘年的演出生涯中,在柳琴演奏上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第一屆中國藝術節上首演了中阮協奏曲《雲南回憶》,使中阮由伴奏樂器和演奏小曲的地位提高為協奏樂器,並從此固定了中阮使用拔片來進行彈奏的演奏方法。1990年,他在新加坡以一曲柳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獲得好評。他的演奏細膩優雅、音色甜美。
1984年以來,張鑫華曾多次應邀出訪,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並與香港中樂團、台灣省立交響樂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等合作進行了協奏曲演出。還多次隨中國演奏家小組出國訪問交流,並兩度隨樂團參加在奧地利「金色大廳」舉行的「新春音樂會」演出,足跡遍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1995年,張鑫華受聘為中國民族器樂國際大獎賽評委、文化部應聘資格考核委員會評委。他調教了許多海內外學生,在專業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創作專輯
中文名稱:《梁祝柳琴協奏曲 黃河鋼琴協奏曲》
資源類型:MP3
發行時間:1991年
專輯歌手:鮑蕙蕎 張鑫華
地區:香港
鋼琴演奏:鮑蕙蕎
柳琴演奏:張鑫華
指揮:閻惠昌
演奏:中央民族樂團
發行:百利唱片有限公司
編號:BCD-91039
《梁祝柳琴協奏曲黃河鋼琴協奏曲》一套集黃河大合唱、黃河鋼琴協奏曲、梁祝柳琴協奏曲及中國抗戰名曲於一身的作品集。除了碟中收錄了珍貴的黃河紀錄片段,更輯錄珍貴的抗戰紀錄,由閻惠昌指揮中國中央樂團、中央合唱團及多位聲樂名家共同演出《黃河鋼琴協奏曲》由女鋼琴家鮑蕙蕎,再加上柳琴家張鑫華色彩繽紛的演出,把《梁祝》協奏曲,活現眼前。另加二首長城隨想曲、北京喜訊傳邊寨。
專輯曲目:
01.黃河鋼琴協奏曲
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
第二樂章《黃河頌》
第三樂章《黃水謠》
第四樂章《保衛黃河》
02.梁山伯與祝英台柳琴協奏曲
03.長城隨想曲
04.北京喜訊傳邊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