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錶一教學設計
㈠ 里程錶小學數學幾年級出現
三年級。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的經驗和用減法解決問題的知識基礎,只要學生能理解題意,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所以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了以下三點: 1.充分利用微課《認識汽車里程錶》幫助學生對題意的理解。 三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還不是很豐富,計程車里程錶對於多數學生來說還比較陌生,因此理解題意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首先利用活動課安排學生觀看微課《認識汽車里程錶》(可重復看),讓學生對汽車里程錶有個初步認識,會讀里程錶,盡可能了解里程錶上顯示的里程數的含義。 2.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在教學中通過多次安排學生討論交流,關注交流情況,引導學生探究。通過對淘氣記錄的里程錶的讀數一表的討論交流,讓學生加深對里程錶上數量關系的理解;通過對淘氣所畫線段示意圖的討論交流,讓學生自主發現計算計程車每天行駛里程數的方法。3.鞏固拓展。通過練習,培養學生解決與里程錶相關的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㈡ 什麼是里程錶請畫在一張紙上謝謝
比如說你今天有神魔安排,把它寫在紙上。這張紙就是里程錶!
㈢ 大頭爸爸星期一出發前車上里程錶500千米,大頭兒子記錄了爸爸每天回家時里程錶
102-45=57(千米),
131-102=29(千米),
162-131=31(千米),
199-162=37(千米),
250-199=51(千米),
故答案為:57,29,31,37,51.
㈣ 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數學學習的深度思考,是指在數學學習中的學習者達到理解學習的基礎上,能夠批判地學習新的思想和數學事實的過程,並把思考結果融入原有的理解認知中,將已有的知識進行新情境的遷移,最終做出數學決策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思考過程。深入思考模式要求學習者首先要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學習,其次要求學習者積極主動地探索、反思和形成新的思考。
新課堂中的小學數學學習不再是機械簡單的教師教授定律、公式,學生識記運算公式、套用運算公式的刻板過程,而是要求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注重釋放教師的引導作用,發揮學生的思考主體地位,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獲取新的知識。這個過程,就是教師通過一系列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過程。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造能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的條件
1.合理的數學情境童趣化,讓孩子有學習的初始興趣,願意積極加入思考。情境教學的介入,讓數學教學平添了數學精彩。小學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情境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心理發展特徵,將情境設計成孩子們感興趣的、具有童趣性的形式,讓孩子在情感態度上達到與教師同步。
2.合理的數學生活化,讓孩子們感覺學而能用、學而有用。數學生活化,即是將生活中出現的學生不能解決的數學問題課堂化,讓數學學習建立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上來;並將這種問題構建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平台上,通過教師對教材的精心解讀、對問題的精心設計,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思考欲。
在教學《里程錶》時,學生對里程錶的讀數很陌生,理解較困難。所以教學前一周,我就讓孩子們記錄每天爸爸的摩托車或汽車上里程錶的讀數,並帶著問題記錄一天表上的前後變化,部分孩子通過幾次的記錄已經能算出一天的里程數了。同時,我還讓孩子們回家繼續記錄電表、水表每天的讀數,並記錄前後的差量。讓孩子們到生活中通過自己的觀察、記錄,再回到課堂中來學習《里程錶》就輕松、容易多了。課堂上孩子們還能根據讀數提出幾天共行駛了多少里程,也能根據里程數算出里程錶前後的讀數。這就充分地讓孩子們體會到:其實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數學是來源於生活的。
二、合理化思考主題的提出
1.教師要對問題進行精心設計。包括採用何種方式表述、在什麼時候提出。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有效的課堂提問,設計精心的問題,選擇合適的時機拋出問題,決定了學生是否願意參與深度思考,對深度思考的結果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師對思考的問題的「深度」合理化,讓學生覺得有思考的必要、能夠勝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出深度思考問題時,要充分了解學生學業水平情況,提出的問題要有明確的導向性,面向全體學生。提問最重要的是要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水平和反思提高能力水平,做到因人而問,讓大多數孩子覺得自己能解決問題。
三、尊重學生的思考主體地位
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老師也嘗試著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時同樣適用。在進行深度思考時,老師也可以嘗試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此舉了解學生學業水平掌握情況,另一方面也為教師能提出更具價值的問題提供了條件。在提出問題後,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交流、思考、合作。
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時,如14×12,直接給孩子們講解如何分,學生很難理解,尤其是方法多了,學生就容易混淆。所以一定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分點子圖,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分法。通過自己分的過程,總結出不僅可以把一個數分成整十數加一位數,也可以把兩個數都分成一位數加一位數,還可以把其中一個數分成兩個數相乘的方法。這些都是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分得出的結論。
四、幫助孩子養成自覺的反思總結習慣,使其在反思中不斷形成新的思考
如果一切認識都是從經驗開始的,那麼反思則是下一次認識的初始。小學數學學習、是一個不斷掌握、運用初級知識,不斷批判反思、總結經驗進行再思考,進而形成新的思考和批判反思的過程。所以在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後,教師要引導孩子進行反思總結,將思考的成果過通反思進行系統內化,最終成為自己終身受益的經驗。
「深度思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數學教學中永恆的話題,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數學學科的 本質特徵和小學生學習發展的特點決定的。教師要不斷修正自己觀念中的認識形態,改進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思想,站在關注學生終身發展需求的角度,讓「深度思考」時時存在於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的個體思維從狹隘走向廣闊、從簡單走向嚴謹,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發現自我、挑戰自我、提高自我的舞台,讓「深度思考」成為永恆年輕的命題。
㈤ 汽車里程錶表明汽車行駛了15951千米,這個數字從兩面讀都一樣。汽車又行駛了3時後,里程錶
分析:汽車行駛過程中,里程錶的數字第一次從兩面讀一樣,則數字為16061。3時後,里程錶的數字從兩面讀仍一樣,里程錶的數字為16161。
設:汽車這3時的平均速度為X
解:X=(16161-15951)÷3
=210÷3
=70(千米)
答:汽車這3時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時70千米。
㈥ 汽車里程錶怎麼調整
步驟:
1.找到汽車離合器外殼上,這個位置不一樣,有的是在變速箱或傳動軸的里程錶感測器插頭,然後用手輕輕的拔出。
2.里程錶的調校:
里程錶調校簡稱調表。調:調整,修改;表:計量某種量的器具。調表,指有一定專業技巧的操作員手動或藉助儀器設備對表的當前顯示值或記錄值做一個修改。"調表"一詞由來已久,最初廣泛出現在手錶時間的調整上,後來也應用於各種電子計量儀器的計量調整,例如汽車儀表,電子時鍾等。
如果是手錶,那麼調表(即調整時間)是比較容易的,大多數手錶都帶有調時旋鈕,簡單的扭動旋鈕便可完成。而如今調表更多是指汽車儀表的調校(也稱作公里數調校或調路碼表),這已經形成汽修行業的一個行業術語。汽車調表除了有基本的動手能力外,還需要理解且掌握其工作原理,並且藉助專用儀器才能對公數進行修改。
㈦ 小學數學演算法多樣性與雙基的關系
小學數學演算法多樣性與雙基的關系:
傳統教學的弊端之一是教學的標准化,針對這個弊端演算法多樣化便應運而生。那麼它有何意義和作用。
1.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對同一事物的觀察與分析也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現實生活和教學活動中,學生本來是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用不同的語言等表達形式,來觀察、分析、猜測、解決數學問題,多種解法並存的現象時常出現,演算法不止一個或一種,才是更真實、更接近實際的。盡管教者按傳統教材那麼教,學生也不一定跟著那種思路去想。教者認為好的方法,教材提供的好的方法,學生不一定能真正認識到它是最好的方法。因此,我們不能也沒有必要強加給學生單一的思考方法,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符合學生實際的。
2.現代數學觀認為,數學是現實的、充滿智慧的、人人都能體會的,思考數學是很有樂趣的,遇到問題嘗試著運用數學去解決是明智的。考察數學觀的轉變不難發現:將數學看成一種絕對真理的靜態數學觀,正向著承認數學是人類的一種經驗或擬經驗的活動過程的動態數學觀轉變。演算法多樣化是在學生群體中產生的,它使學生嘗試用自己的經驗解決某些數學問題,有利於增強信心,排除數學是令人生畏的心理障礙,使學生從小愛數學,使數學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 3.學生的合作交流是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既然演算法多樣化是在群體中產生的,這就為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了平台。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況下,才可能有演算法的多樣化,即演算法多樣化與學生的合作交流可以融為一體,從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者的教學方式。 4.數學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僅僅為了使學生形成高效、統一的固定運算方法和熟練的技能,也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發展潛能。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就是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尊重學生多樣化的獨立思維方式,鼓勵和提倡個性化的學習。
5.演算法多樣化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成分,是創造思維的中心環節。演算法多樣化把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可以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為他們嘗試創新提供了機遇。
㈧ 玲玲的爸爸開車時,里程錶上顯示了一個左右對稱的數15951他認為這是很難遇到的
2小時距離不超過2*70=140千米
可以得出里程數為(15951~16091)之間
在(15951~16091)之間對稱的數只有 16061
所以出現的數是16061
時速為(16061-15951)/2=.110/2=55千米/小時
㈨ 汽車里程錶既然可以改,我想問一下 如果我改低了里程錶 去4s店保修 他們的人 通過什麼來看出我的真是公里數
調校里程錶的目的是一種正常合法的修校,對於為了欺詐和贏利的車輛不予修校
㈩ 如何在《里程錶》一課教學中培養學生解題策略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里程中兩個量之間的關系,要求學生學會用線段圖來輔助理解兩個量之間的包含關系和差值關系。通過學生的練習和嘗試,學生初步學會了把路線圖變成線段圖來理解的方法,為後面學習行程問題打下了基礎。用線段圖等輔助手段來幫助理解數學中兩個量間的關系是非常必要的一種手段,但學生總是以自己的習慣,直接看出結果,而不願去體會這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沒讓學生體會這種方法的重要性,是這節課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