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地球的內部教學反思

地球的內部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2-11-20 13:51:22

㈠ 《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教學反思

本課選自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課,本課主要有兩部分內容。一是火山和地震,二是地球的內部運動。本課是在學習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後的延續,研究地球內部因素引起的地形變化,而接下去一課主要是地球外部因素引起的地形變化。

在進行了本節課的教學後,我覺得自己的教學幾乎是跟著教材走,書本有什麼,就教什麼。整個課堂內容顯得比較淺顯,因為自己對地球構造和板塊運動知識了解甚少,也沒有拓展。但學生對火山和地震的知識又比較感興趣,問題也比較多,這讓我意識到搞清楚本課的學科知識是必要的。

一、關於火山、地震、板塊運動之間的關系

教材提到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也提出了地球的板塊運動會引發火山爆發、地震、海嘯等。但對於教材內容,我有幾點沒有吃透的地方。閱讀了教材後,我產生了以下疑問:

1、火山和地震的形成都是由於地球板塊運動造成的嗎?

2、火山、地震會引起地形變化,板塊運動除了引起火山和地震外,是不是也可以直接引起地形變化?

3、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運動有關系,岩漿到底在地幔還是在地殼內?地殼是岩石圈,那地幔、地核的性質特點有什麼不同?

(查了半天資料,結果還是沒得出結論,好像板塊構造學說並沒有得到學界的統一認可,火山的成因中,有些細節也存在爭議。等空了梳理一下,再繼續寫吧)

㈡ 2021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 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 教學 工作總結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總結1

為了抓好教學,本人本著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課前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督促學生及時完成作業並復習,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觀點。

本學期本人擔任高二一個文科班和兩個理科班的地理教學工作。為了抓好教學,本人本著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課前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督促學生及時完成作業並復習,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觀點。具體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提高教學質量,上好每一堂課。

為了上好課,我課前做了下面的工作:

1、今年是我教學的第二年,為了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我堅持課前閱讀<<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學>>,<<地理 教育 >>等書籍。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分析教材,鑽研新課標,根據教材的特點,如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

2、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 方法 、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 措施 。

3、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二、重視課堂管理。

做為一名新教師,我十分清楚課堂管理的重要性。我深知,有了一個科學的課堂管理,那教學就等於成功了一半。為此,我十分重視課堂管理,在課堂上向45分鍾要質量。一般我一進課堂,就以自身飽滿的情緒影響全體學生,使學生們也能以飽滿的,高漲的情緒來上我的課,然後抓緊學生精力最集中的時間把本節課的重點學習完,把難點剖析清楚。接下來學生的精力開始渙散了,課堂秩序有些不穩定了,這時我會講一些小幽默的 故事 ,改變一下課堂氣氛,待學生精力又集中時,及時把重點,難點鞏固。至於簡單易懂的知識,我一般是讓學生相互討論或是自主學習來完成,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效果也不錯。

三、虛心學習,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

一個教師最先被要求的往往是他的教學能力。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健康成長。是做一個成功的教師,還是成了一個誤人子弟的教書匠?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多次的聽學校各位老師的公開課,讓我有了學習觀摩的機會,取其之長,補己之短;多次的組內教研活動,讓我有了檢查自己的時機。另外,本期還有一個新教師的培訓,我認真向其他學校的老師學習學校。對於精彩的課堂以及優秀的課件,我都會在課下和這個老師討論,教學設計和課件製作的技術。這一次的學習還有評課和上課這兩個環節,通過這次的新教師培訓,我受益頗深。使得"備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評好每一堂課; 反思 好每一堂課"成了我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途徑。

四、教學中注重培養、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

這是高中地理課程改革的一個重大特點,我在教學中經常圍繞這一主題來展開教學,發揮地理教育的功能。如: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資源觀和人口觀等。比如在講到"西藏是我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時,以課本中的地圖為素材,進行探究,並對課本知識進行了拓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地理讀圖分析技能,又發展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又如:在講到"水資源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意義"時,著重教育學生:要珍惜和節約使用水資源,要保護水資源,以利於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樹立學生科學的資源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五、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中學的學生愛動、好玩,有些學生缺乏自控能力。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對學生微微笑, 說說 笑,或者說說他的優點。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以上是我在本學期的工作總結,成績是肯定的,但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努力,虛心學習,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總結2

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不斷努力,現對近年來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堅持認真備課

備課中我不僅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 教學方法 ,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准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努力增強我的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准確化,條理化,准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高三的課堂尤其是注重效率,在課堂上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地理課,就連以前極討厭地理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做好集體備課、聽課。

與同事交流,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及時解決。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征參與集體備課,向本組 其它 老師學習,平時經常聽組內其它教師的課,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指導,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完善作業批改:

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我覺得課後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生的學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處處鼓勵他們,使他們增強信心,取得了成就感,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新課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為主導思想,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並非只是傳授知識,而是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在教學工作中,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所任班級成績突出,受到學校領導的肯定,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在新的一年裡,我會繼續努力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努力奮斗。

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總結3

為了總結教學 經驗 ,使今後的教學更有進步,現將一年的 高三地理 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依綱教學,明確復習方向

作為高三地理教師應認真學習地理教學大綱和高考考試說明,加強高考地理試題研究,把握高考命題走向,使高三地理復習有明確的導向。

二、立足課本,夯實雙基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點的落實和知識網路的構成。這也比較符合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的特點: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學科的知識主幹、基本原理和規律,以及地理 理性思維 邏輯和知識運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實的基礎上的,沒有扎實、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很難獲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復習時間

高三地理復習一般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按教材的順序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路,這是重點,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實實」,不可盲目追求進度;第二階段是專題復習,打破常規的章節,對知識進行重組,尋求聯系,側重於能力的培養,時間為兩個月左右,專題的個數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階段為查漏補缺,調整心態,做好考試前的准備。

四、加強知識的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教學理論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具價值。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比較偏重於掌握知識的細節,而忽略了對知識結構整體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獲得的知識難以成為今後深入探究的基礎。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在對基本原理、規律的探究、發現、歸納和應用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多思、敢問、善問?可准備一個問題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實基礎,突出主幹,注意與初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

基礎和主幹知識是指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觀念、結論。它們分布在教材的各個部分。但總體來看,能夠體現地理學科學習功能的、能夠形成再生知識的、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的部分多為高考復習的重點所在。如:地圖、地球運動、大氣運動、人類活動、人地關系等。

對於基礎和主幹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要死記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體應用。高考試題往往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能力。但是無論如何,其考查的落腳點仍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和主幹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抓住各部分的基礎和主幹知識,尋找各部分知識與其他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綜合的思維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復習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重點復習高中系統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識,都應該掌握,決不能迴避。要正確處理好高中系統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系統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當涉及到相關初中地理知識時要進行串聯復習,並落實到區域圖上。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展變化趨勢。如復習「地球運動」時,就應把初中的「時區和日界線」融入其中,復習「地殼運動」時應一並復習初中「地形和地形的變化」等等。

通過這樣處理,不僅使初高中地理知識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且便於提高綜合分析地理知識的能力。可見,抓住多角度觀察地理事物的空間性質,綜合分析地理系統內部與外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與轉化這些大問題,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識學習更加透徹、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維和 邏輯思維 能力,拓展思考與解答地理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六、加強空間 思維訓練 ,形成科學的整體觀念,不斷提高認識水平

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看,地理試題選取了能夠反映地理學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內容為命題素材,緊緊圍繞「描述、概括、理解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和發展變化過程」、「認識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空間位置」等能力要求。試題中時差的推斷、地圖的判讀、世界和中國某個區域的特徵分析、判斷等都是在考查學生的空間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復習中要特別注重空間思維的訓練,以促進我們的整體思維觀形成。

空間思維能力的考察主要有這幾項內容:各類地圖的判讀,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大氣的運動和變化,世界和中國區域(大洲、大洋、地區、國家)中的重要經線、緯線,各類重要地理分界線(自然地理界線、人文地理界限)等。培養地理學科的空間思維能力,一定要講求方法。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分析?可選取十條重要經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E、120°E),通過它們,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經緯網,並想像地球運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系及晨昏線的動態關系。

通過有效的空間思維訓練,才能達到當給出世界上某一點或線時?在腦海中涌現的不是亂糟糟的一團,而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而有了這樣的水平,無論命題角度如何,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高三地理復習中有法而無定法,只要我們老老實實地緊扣大綱,立足基礎,構建知識體系,形成整體觀念,加強能力培養,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實材料為基礎,形成地理概念,認識地理規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有價值,抓住主幹知識,注重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緊緊把握住區域特徵認定及其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措施,注重空間思維的訓練,促進空間思維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總結4

20__年__月開始我擔任了學校二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經過半年不斷的努力,和與同事們協同合作下,明確職責腳踏實地的工作各項教學活動開展的井井有條,現將一學期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參加課改

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積極參與課改,把好的經驗和方法不斷融入到自己的 教學工作中。促進觀念轉變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通識培訓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進行了解讀科學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二、認真做好本職工作

切切實實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爭全部學生達標

1、學習地理課程標准做好新課程培訓工作認真學習和鑽研學科課程標准新教材對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反思與調整力求實現突破課改中的重點和難點。

2、每一個星期的教學進度、課時安排每堂課的大致上法從而保證十個班級的教學進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師上倆次公開課取長補短教學相長。

3、做好期中、期末復習工作、認真學習考試說明探討復習教學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試的組織、閱卷、分數統計和閱卷分析等有關工作。

4、抓教學常規 組織有關學習活動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斷提高課堂效益研究學法將如何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學習方式多元化為研究重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主要措施培養良好的道德規范和學習習慣在教學中多採用啟發式創造性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大膽想像、主動參與。課堂上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彩「任務性」活動設計各種真實的活動通過各種實踐達到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單元備課活動

認真研究新課標、把握新教材為了更快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訓期間 高一地理 備課組就擬訂了針對必修《地理1》的備課暢想開學後及時制定了周密詳細的計劃並已把任務落實。安排我承擔第一章三、四兩節與第五章的集體備課主講任務。備課組採用「個人精備—集體研討—個人修改」的備課新模式發揮了個人的優勢和特色整體提高了備課效率。通過舉辦組內備課活動老師之間的交流、研討、相互借鑒的機會增多對更好的把握、駕馭新教材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幾次集體備課活動不僅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師的研究視野也開闊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此外還積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課程資源。

四、走出困惑,尋求發展

尋求理念與課堂的最佳契合發現問題、找出困惑新課改實施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涌現經過多次認真分析總結本學期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明顯問題 1、課時緊張與教學任務繁重的矛盾 2、理念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較大「一言堂」「滿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銜接問題和矛盾突出 4、配套習題難度較大與教學進度不統一問題 回首這即將過去的一學期各項工作扎扎實實、井井有條這讓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將到來的下學期新課改尚處於不成熟的探索階段卻又頗感任重道遠。要正確引領並促進自己教育教學技能的專業成長必須不斷突破舊的 思維方式 和個人 時間管理 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加強日常工作的歸納、總結與反思。

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總結5

本學期我擔任高三兩個班及高一兩個班地理課的教學工作任務。

首先,在高一,在本學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礎知識部分,規范學生上課紀律及完成作業,糾正學生學習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由於有全市統考,所以,在趕教學進度的同時,滲透高一兩冊必修的內容,進而做到溫故而知新。

由於學生在本學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試成績,沒有平時成績,我馬上做了補救措施:要求學生用3周時間完成練習冊,改好、講評月考試卷。在接手高一地理教學任務以後,我發現學生普遍有上課紀律散漫、作業完成質量不高、應付測驗、月考不認真等情況,導致了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因此,針對這些普遍現象,我制定了下學期的工作方向為糾正 地理 學習方法 ,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興趣,提高課堂效果這三大方面。對做得好的班級、個人及時表揚和鼓勵;每次測驗、月考之後進行全級排名,務求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習成績。

其次,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徵是大量運用各種地圖、圖表、照片、圖片來表達空間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及其發展變化過程。總復習過程中特別強調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並能在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計資料及圖表等,並能根據要求繪制簡單的地理圖表。運用圖導法建立各章節之間的知識結構,運用圖解法將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選擇題進行換向突破,化難為易;運用圖圖互變、文圖互變、圖表互變法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推導地理規律和原理;通過各種讀圖、填圖、繪圖、分析示意圖題型訓練提高應變能力和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最後,在高三的教學工作中,本學校是一所新興的學校,學生的生源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滿足教師的要求。針對這個特點,在高考復習期間,應注意對學生已學的基礎知識加以鞏固和落實。以避免出現教師講過多次,但學生仍然無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學理解,而其他同學仍然不能理解的現象。而且對於本學校的學生應該實事求是,尤其是中等及差生,不要對他們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夠掌握的內容;對於難於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時可以放棄。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實,才能使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從而謀求更進一步的發展。

2021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總結相關 文章 :

★ 2021高三地理教學工作總結範文【五篇】

★ 2021地理教師工作總結範文10篇

★ 2021高二地理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 2021高三地理備課組教學工作總結

★ 2021年高一地理期中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 2021地理教師學期工作總結匯報十篇

★ 2021地理教師優秀工作總結(範文10篇)

★ 2021年高中地理老師工作總結

★ 2021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 2021年高中地理教師個人總結

㈢ 中班教案隨筆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隨筆1

活動目標:

1、知道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動植物生長也需要水。

2、了解淡水是有限的,我們要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認識相關的節水的標記。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准備:

1、有關水資源的錄象;

2、掛圖;

3、地球儀一個。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水的的用途。

1、看錄象,了解水的用途。

2、出示池塘的乾涸、土地的龜裂、萬物枯萎的圖片。

討論:

1)這些地方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2)如果我們的幼兒園、我們的城市沒有水會怎麼樣?

二、了解水資源是有限的,懂得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1、觀察地球儀,找找淡水在哪?

2、討論:淡水越來越少了,應該怎麼樣保護淡水?

1)不污染水源

2)節約用水

三、認識中國節水標記,學習自己製作節水標記。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後,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小網路:淡水即含鹽量小於0、5 g/L的水。地球上水的總量為14億立方千米,地球上的水很多,淡水儲量僅佔全球總水量的2、53%。

中班教案隨筆2

中班公開課語言教案《三顆星星》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參與討論,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三顆星星的本領,了解簡單交通規則,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公開課語言《三顆星星》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思路】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造適應幼兒年齡特點、豐富多彩的,能積極主動有趣地觀察、實踐、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所以,我選擇了《三顆星星》這個故事,對幼兒進行一些基本的、實際的生活安全教育。故事中准確、有趣地介紹了作為馬路上交通信號的紅燈、綠燈、黃燈各自的指揮語言,特別適合中班的幼兒。我利用了孩子周圍的生活基本經驗開展教學活動,從而真正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三顆星星的本領,了解簡單交通規則。

2、參與討論,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准備】

故事圖片、故事錄音、太陽、星星的頭飾、馬路場景。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導入:很久以前,太陽媽媽有三個孩子,他們分別是紅星星、黃星星、綠星星。聽說它們到地球上來了,他們在地球上做什麼呢?太陽媽媽想知道,小朋友你們想知道嗎?我們一起來聽這個故事《三顆星星》就知道了。

2、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太陽媽媽有幾個孩子?叫什麼?

三個星星到地球上來干什麼?

3、分段欣賞(看圖)

師:三顆星星有什麼本領?他們到地球上干什麼去了呢?邊看圖邊把故事再聽一遍。

提問:

(1)三顆星星學會了什麼本領?三顆星星學了本領後,太陽媽媽怎麼做的?

(2)太陽媽媽思念孩子她是怎麼做的?三顆星星回到太陽媽媽的身邊後,地球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

討論:

A、為什麼三顆星星回到媽媽身邊地球就亂套?

B、三顆星星能離開地球嗎?

(3)猜猜三顆星星來到地球變成了什麼?你怎麼知道的?

總結:原來,三顆星星就是紅綠燈,他們在地球上指揮交通,我們不能沒有他。那除了他們,還有哪些燈在指揮交通呢?(出示行人過路燈、轉彎指示燈)

二、玩一玩——鞏固故事內容

太陽媽媽和三顆星星來到了我們這里,想和我們做游戲。(看三色星星的指令一起做游戲)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後,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小網路:星星指的是肉眼可見的宇宙中的天體。星星內部的能量的活動使星星變的形狀不規則。星星大致可分為行星、恆星、彗星、白矮星等。

中班教案隨筆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了解青蛙的本領和作用,知道青蛙與我們人類的關系。

2、會大膽勸小男孩放飛小青蛙,增強幼兒的語言表述力。

3、在體驗活動中,培養幼兒關愛小青蛙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准備:

1、課件。

2、遮光布2塊、小青蛙。

活動過程:

(一)體驗青蛙在大自然中自由跳躍的感覺。

(放青蛙叫錄音)師:聽,誰來了呀?原來是一群小青蛙唱著動聽的歌跳來了。讓我們也變成快樂的小青蛙來玩一玩吧!(音樂慢慢消失)(幼兒聽著音樂自由跳舞。)

(二)分段欣賞課件,了解故事情節。

(音樂停,捕蛙聲,放課件)

1、師:哎呀不好了,發生什麼事情啦?小青蛙是被抓到哪裡去了?他在袋子里會有什麼感覺?

2、體驗小青蛙被抓的感覺。

師:「小青蛙被關在袋子里,會是什麼感覺?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邊說邊帶領幼兒往中間走)小青蛙慢慢的游呀游,游到池塘里,跳到了荷葉上。忙碌了一天的小青蛙們有點累了,蹲下來休息一會。天慢慢的黑了,小青蛙們一個個都睡著了。」(放體驗音樂)體驗語:天慢慢的黑了,小青蛙們都進入了甜甜的夢鄉。突然,一張大網把他們罩住了。

哎呀,我們怎麼會在這里的?這是什麼地方,怎麼黑黑的,氣也透不過來,爸爸媽媽你們在哪裡呀?他們會放我們嗎?他們會把我們吃掉嗎?我們還能出去嗎?天哪,誰來救救我們呀。)

3、提升被關在黑袋子里的感覺。

師:「你被關在黑袋子里有什麼感覺?」

小結:「是的,小青蛙被關在黑袋子里,非常的痛苦,沒有自由,不能回到大自然里去,沒有小夥伴,非常的孤獨,那麼會是誰抓小青蛙的呢?」

4、欣賞第二段課件,了解小男孩抓小青蛙的原因。

師:小青蛙被關在袋子里很難受,很孤單,那麼,小哥哥為什麼還要抓小青蛙呢?

小結:對了,青蛙是益蟲,能幫莊稼抓害蟲。青蛙的身體里有很多的寄生蟲,人吃了要得病,青蛙的身體里還有阻礙神經發育的壞東西,人吃人會得痴呆。現在你們知道青蛙能不能吃了?

5、欣賞第三段課件,勸說小男孩放青蛙。

(1)媽媽勸說小男孩放青蛙提問:媽媽是怎麼勸小男孩的?

(2)幼兒勸說小男孩放青蛙師:現在小男孩不願意放青蛙,這可怎麼辦呢?請你們也來勸勸他,讓他主動將小青蛙放回到大自然吧!先和你的好朋友說一下。(先討論後個別。)

(3)小結:我們成功了嗎?為我們自己鼓鼓掌。

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為我們消滅害蟲,有了它們,田裡的莊稼才能長得好,我們可不能把它抓起來吃掉哦。

(三)放小青蛙,大膽表述對小青蛙的關愛之情。

1、歡送小青蛙,大膽表述對小青蛙的愛意。

師:現在小男孩子把小青蛙交給了我們,等一會我們一起到外面去放小青蛙。在它離開之前,我們每人去和它說一句告別和祝福的話吧。(放音樂)

2、師:你們的祝福小青蛙都聽到了,孩子們,現在就讓我們用行動去證明我們對小青蛙的愛吧,讓我們的青蛙朋友自由地回到田野里,回到大自然吧!

活動延伸:

放飛小青蛙,共同體驗回歸自然的'快樂。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小網路:青蛙(Frog)屬於脊索動物門、兩棲綱、無尾目、蛙科的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鰓呼吸,經過變異,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絕大部分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動物學上特指的是黑斑側褶蛙。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

中班教案隨筆4

活動目標:

1、熟悉新環境,了解班裡新來的同伴。

2、知道自己升班了,有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3、會用自己喜歡的裝飾物布置活動室,產生熱愛班級的情感。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准備:

1、打掃活動室衛生,整理班級物品,簡單布置室內環境和區域。

2、活動前在區角製作部分手工作品,如拉環,花串等。

3、輕音樂磁帶。

4、幼兒學習資源。

活動過程:

1、認識新朋友。

(1)老師自我介紹後與幼兒一起數數:班裡又來了多少新朋友?

(2)清新同伴介紹自己,如自己的名字,年齡,愛好等,也可請他們進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本領。

(3)請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迎接新的小朋友,如說一句歡迎的話或擁抱等表達自己的心情。

2、說說同伴的新變化。

(1)相互說說同伴的變化,如是否長高了?長胖了?比比誰高誰矮?

(2)師幼共同討論,升入中班,應該怎樣做?請幼兒從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以及與同伴相處等方面談談自己的想法。

3、找找活動室與校辦活動室的不同。

(1)請幼兒說說原來的活動室在幼兒園的什麼位置?現在的活動室在什麼位置?

(2)走走看看活動室,說說新班級哪裡與小班不同?看看新活動室都有什麼?引導幼兒從顏色,高矮,數量,種類等方面進行比較。

4、布置我們的新班級。

(1)師幼共同討論:怎樣布置新班才能使他更漂亮?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想法,如介紹事先做好的裝飾物,說說想把它們裝飾在哪些地方?

(2)在歡快的輕音樂背景下,幫助幼兒用已准備的裝飾物布置活動室。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中,我認識到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以孩子為主體,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引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准確地掌握知識。帶領幼兒游戲時,要顧及到絕大多數的孩子,將個別示範與分組游戲、集體游戲相結合,可以根據幼兒的課堂情況不斷地變換游戲形式,從而提高每個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中班教案隨筆5

活動目標:

1、知道常見汽車的名稱、外形特徵和用途,能說出自己喜歡的汽車。

2、認識汽車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其作用,激發兒探索汽車的興趣。

3、感受汽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的污染,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准備:

1、PPT課件。

2、汽車模型。

3、「汽車開來了」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以游戲「我是某某車」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對汽車的興趣。請幼兒兩手握拳做開車狀,扮演小司機,並說說自己喜歡的車。如:滴滴滴,我是大卡車,我的汽車開來了。

2、教師播放「汽車開來了」音樂,引導幼兒了解汽車的特徵和用途。

(1)請幼兒結合課件,分別說說公共汽車、計程車等常見汽車的特徵和用途。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汽車的組成部分及其作用。如:車身、車輪、車窗、方向盤、發動機、排氣筒、雨刮器、後備箱等汽車組成部分和它們各自的作用。

3、請幼兒介紹自己喜歡的汽車的外形特徵及用途。

4、觀看大氣污染保護環境宣傳動畫,請幼兒說一說「汽車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的污染。」

(1)你都做過什麼汽車?去過哪裡?如果沒有汽車會怎樣?

(2)引導幼兒討論:汽車給人們生活帶來哪些不好的影響。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減少這些壞的影響。

(3)布置小任務,請小朋友回家把今天學到的東西教給你的爸爸媽媽。

教學反思:

從執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自己在課堂上的組織語言還有待加強,如何讓孩子對你的提問或是小結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小網路:車,是漢語詞彙,漢語拼音為chē。車輛指的是代步工具,古代車有四條車轍印,這說明當時已有"交通規范",兩車相向而駛,與中國現在的"靠右行駛"異曲同工。

中班教案隨筆6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2、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嘗試改編詩歌。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准備:

1、PPT課件:含有藍天、草地、大樹、河水、幼兒園圖片。

2、列印圖片:飛機、小馬、小羊、烏龜、螃蟹、小鳥、小猴、蝴蝶、松鼠圖片。

3、音樂《我愛我的家》。

4、白板或黑板。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進入主題

1、出示PPT,引導幼兒觀看圖片(天空、草地、河水、大樹、幼兒園)。

2、引導幼兒用一句話講述圖片,如:藍藍的天空、高高的大樹等。

中班優秀語言公開課教案《詩歌家》

3、游戲《找家》

請幼兒扮演天空、草地、河水、大樹、幼兒園,再請幼兒扮演白雲、小羊、小魚、小鳥、小朋友,聽老師口令去找自己家。老師喊停就要站好,看誰找到自己的家。

三、改編分數線詩歌

1、出示草地、藍天、河水、大樹的圖片(列印後貼到白板)和各種動物圖片(列印後貼到白板),請幼兒嘗試進行改編詩歌。

2、根據幼兒操作的結果讓幼兒改編詩歌。例如:藍藍的天空是小鳥的家、蝴蝶的家、飛機的家。

四、共同分數線的家

1、教師小結:

小朋友真能幹,編了這么好聽的詩歌,現在我們知道了,每種一動物、植物和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而且世界上所有的動物、植物和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家,我們一起生活在那裡。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嗎?

師:對,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老師也編了一句詩,放在這首詩的最後:美麗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2、聽音樂《我愛我的家》結束本課。

教學反思: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佔主導,都應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游戲活動。教無定法,無論採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於人的感官才能發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上是一種刺激手段。

小網路: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雲:"詩者,吟詠性情也"。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中班教案隨筆7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嘗試學跳圓圈舞。

2.在和哥哥姐姐及同伴的共同舞蹈中體驗集體舞的樂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准備:

1.音樂、小熊和洋娃娃的裝扮物品

2.班幼兒排演圓圈舞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引發興趣

主要提問:還記得這時什麼歌嗎?

重點關註:幼兒是否能跟著節奏演唱歌曲。

二、欣賞舞蹈、學習動作

1.欣賞哥哥姐姐的圓圈舞

主要提問:你能看出誰是小熊誰是洋娃娃嗎?

洋娃娃和小熊是怎麼跳舞的?

重點關註:幼兒是否能從動作上分辨出洋娃娃和小熊;幼兒對洋娃娃和小熊的動作以及何時轉身拍手能否關注。

2.兩人一組學習動作

交代任務:兩人一組,商量一下誰做小熊誰做洋娃娃,然後用你的動作來告訴大家。

兩個朋友交換一下角色,我們再來跳跳舞。

重點關註:幼兒間是否能夠協商共同舞蹈。

幼兒是否有分角色舞蹈的意識。

三、感受隊形、裝扮表演

主要提問:看看洋娃娃和小熊誰站在圈上,誰站在圈外?

重點關註:幼兒是否關注到在准備過程中洋娃娃和小熊的站位,是否能有次序的去裝扮自己的角色。

幼兒是否對裝扮跳圓圈舞感興趣。

活動反思:

教學活動目標能總體上達到,但我在教學的動作上還需要誇張一些,同時在幼兒與幼兒之間舞蹈的互動中可以有多種形式,如:可以讓中班和大班的幼兒穿插在一起跳舞等。在幼兒道具的分發時,我是讓孩子們一起上來自己選擇想要當的角色,但這樣較為混亂,改成想當洋娃娃的小朋友先出來選擇,再請小熊出來裝扮自己,這樣可能會較為有次序一些,同時在幼兒的表情上我還需要提醒幼兒要歡快的、愉悅的。

小網路:熊(英文名稱:Bears):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雖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險的動物,但在馬戲團或動物園中,卻是相當受人喜愛的。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沒有它的蹤跡。熊科是個大家族,可分為4屬:懶熊屬、眼鏡熊屬、馬來熊屬、熊屬,8種。

㈣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回憶、討論和創作的過程中,感受幼兒園的生活的快樂。

2、學慣用布貼和繪畫相結合的方法來表現自己快的生活。

3、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准備:

1、 收集各種零碎布,了解各種不同質地的布。

2、 2-3幅布貼畫。

3、 白膠、布、油畫棒、白紙等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 經驗回憶

教師:你覺得幼兒園里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和誰在一起?玩什麼?怎麼玩的?在哪裡玩的?好里有些什麼?玩得時候心情怎麼樣?

2、 出示範畫2-3張,討論創作方法。

(1)、教師:布有什麼用?(做衣服、貼畫等。)你見過用布製作的畫嗎?看看這些畫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好多地方是用布貼上去的。)

(2)、教師:在這幾幅畫中,小朋友用布做了什麼?你知道他們是怎麼做的嗎?先要做什麼,再做什麼?(先畫、再剪)布還可以做引起什麼?(小包,蝴蝶結等裝飾品)

(3)、指導幼兒進行創作活動。

(1)、教師:在幼兒園里,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剛才小友說的事里,有人、有玩具、有背景。你沉得先畫什麼比較好?為什麼?(建底色幼兒先畫主體,再畫背景。)

(2)、教師:看看桌上這些漂亮的布,在你的畫裡面可以做引起什麼?怎麼把布貼到你的畫上。

(3)、教師:怎樣才能使畫面變得好看?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高低、前後、大小、遠近)

4、作品展示和評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對貝貝新衣裳的製作過程有一定的了解。

2、感受付出才有收獲,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所得來之不易,懂得感恩。

3、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像力。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活動准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話題。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穿了一雙新鞋子你們猜猜是誰給我買的了?為什麼?

師:今天呀我們這里也來了一位小朋友快過年了他想要一件新衣裳,你們幫他想想他是怎麼能獲得一件新衣裳了?

師:那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看貝貝是怎麼獲得他的新衣裳的好嗎?

二、出示圖片完整講述故事。

師:出示第一張幻燈片講述故事內容從前有一個叫貝貝的小男孩,他有一隻小羊羔,每天他小心謹慎的養著他。

師:出示幻燈片講述故事內容至布織好了。

師:布織好了貝貝接著會請誰幫忙了?

師:講述故事至結尾。

三、教師提問:

師:貝貝的新衣裳有了嗎?貝貝的新衣裳是怎麼來的?

師:誰忙貝貝梳理了羊毛?奶奶怎麼說?

師:外婆又是怎麼說的?貝貝又是怎麼做的?

師:媽媽怎麼說?裁縫師傅又是怎麼說的?

師:除了要感謝小羊還應該感謝誰了?為什麼?

師:幫助幼兒梳理製作衣服的步驟。

師:你們喜歡貝貝嗎?為什麼?

總結:貝貝通過自己的勞動換來了別人的幫助,使自己擁有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我們應該向貝貝學習。

四、體驗勞動的快樂。

師:請幼兒給小羊工廠編織羊墊,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新年禮物。

師:派送新年禮物。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後,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課下來,我個人認為,我設計的這節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小學生一天主要的學習和生活常規,能分辨出哪些行為好哪些行為不好。

2、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表徵,並初步學習以小學生一天為線索共同製作游戲棋。

3、在游戲中強化鞏固良好的入學行為習慣與規則意識。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課前帶領幼兒參觀小學或觀看錄像,了解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常規。

2、材料准備:多媒體課件一套,棋譜、圓卡片、水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激發幼兒學做小學生的願望。

小朋友,再過幾天你們就要上小學了,高興嗎?這里也有一位小朋友,他叫壯壯,他也很想去上學,可是他不知道小學生在學校里都應做哪些事?你們知道嗎?請先和周圍的好朋友說一說吧。

二、幼兒自由討論與講述。

提問:1、小學生在學校里都要做哪些事?

2、哪些事是小學生不應該做的?

三、結合課件引導幼兒了解小學生一天的學習和生活常規,並能分辨出行為的好壞,為下一步表徵提供有益經驗。

藉助課件,教師引導幼兒按照「早晨起床——出門前檢查書包——上學路上——上課——課間活動——放學」的活動順序,邊看課件邊說出小學生一天主要的活動內容及行為規范,注意啟發幼兒在判斷對錯中嘗試整理一句完整的話,為下一步的表徵積累經驗。

如;上學路上要注意什麼?上學校後,見了老師要怎樣?上課時,小學生應怎樣做?這樣做對嗎?用什麼符號表示?

四、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表徵小學生一天中應該做或不應該做的事情。

1、幼兒分組自由表徵。鼓勵幼兒協商分工,每人在小圓卡片上畫一件事情

2、教師巡迴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表徵

2、提醒幼兒保持良好的繪畫姿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交流中了解萬里長城是中國的古建築。

2、在參與製作中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增強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4、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這幾天我發現你們都在談論長城,那你們有沒有看到過長城?

2、觀察長城的圖片,讓幼兒了解長城的歷史背景。

(1)看圖片交流長城是什麼樣子的?

(2)長城是什麼時候建造的?

(3)長城是怎樣建造的?

(4)為什麼要建長城?

3、幼兒活動。

(1)幼兒討論:我們應怎樣保護長城?

(2)幼兒製作各種保護長城的標志。

4、教師點評。

活動反思:

最近,孩子們對中國的長城有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知道了在月球上看地球只能看到中國的長城時,更是讓他們對長城有了極大的興趣。他們主動收集了長城的照片和圖片,有的還收集了有關長城的故事如孟姜女哭長城。通過這些活動,讓幼兒對長城既了解又陌生,故當我在活動中設計了一些關於長城的問題時,孩子們興趣非常的高,各個勇於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知道的`有關長城的知識,並且在操作活動中,不僅僅讓幼兒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將他們愛祖國、愛長城的情感表露無疑。他們為自己可以幫助到我們的長城而趕到驕傲和自豪。

愛國情感的體驗應該從幼兒期就開始,而「我是中國人」這一主題又是一個很好的載體,讓孩子們在每個站點的進行中了解中國的民俗風情、風景名勝,了解北京、長城、國旗等,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建立民族自尊心。

但幼兒對內容豐富、含義深刻、較為抽象的「祖國」這一概念是難以全部理解的。為此,應從幼兒周圍生活能接觸到的、具體的、易於理解的事情著手。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常常是從熱愛親人、熱愛周圍生活中逐步產生和發展的。所以我們在開展這一主題活動的時候不能遠離幼兒現實,要從他們的身邊挖掘素材,在他們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開展各項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通過參觀幼兒園,培育幼兒的察看能力,以及多種物體組合搭建、鏤空搭建的能力。

2、培育幼兒分工與合作的能力。

活動籌備:

建構區:各式不同的積木、半成品紙盒數個、圈紙心數個等。

活動過程:

一、打算:

老師:今天蜻蜓家要實行一個大項目,就是要蓋一所幼兒園,現在請大家說說我們要蓋的幼兒園都應當有些什麼呢?

1、請幼兒說己的想法及需要的材料,老師進行繪畫記錄。

2、人手的分工及合作。

二、操作:

按打算進行操作,老師重點幼兒互相合作,細心察看,注意安全進行合理搭建。

三、整頓:

整頓整頓材料,將作品展示。

四、回憶:

請建構區的幼兒說說自己的操作過程,大家如何分工合作,完成打算。

五、:

搭建幼兒園的工作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全靠大家的相互合作。通過這活動闡明了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努力能把一項很復雜的工作簡略化。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圖片,使幼兒能夠運用連貫完整的語言有條理地講述圖片的情節。

2、鍛煉幼兒能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有重點地講述。

3、通過讓幼兒自由排圖的方式,引導幼兒獨立構思,讓幼兒自由地發揮想像,培養幼兒大膽講述、創編故事的能力。

活動准備:

拔河比賽圖片四幅,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好了:什麼樣的比賽是往後退才能贏呀?(猜一個運動項目)請大家猜猜是什麼。

教師小結:對了,是拔河。拔河是要拚命地往後退才能贏的比賽。

今天,老師將要帶大家去看一場非常精彩的拔河比賽。老師准備了四幅關於拔河比賽的圖片,請大家來看一看,看完之後請你們來說一說好嗎?

二、出示順序打亂的圖片,引導幼兒感知觀察圖片,描述畫面的內容

1、出示圖片三

師:小朋友,圖上有誰啊?它們在干什麼呢?

小象在做什麼?它嘴裡含著什麼?手裡拿著什麼?

你們想一下最後誰贏啦?為什麼?(右邊的人多,拉的很輕松,左邊的人好像快急死了,正在拚命地拉)

2、出示圖片一

師:這張圖片上又有誰啊?和剛才的圖片對比一下有什麼不一樣啊?少了誰?它們去了哪裡啦?小象還是做?(裁判)它們還是在拔河對不對?

那麼最後誰贏啦?(小鴨向後仰,把繩子拉過來了,小雞很吃力地拚命拉)

3、出示圖片二

師:這張呢?誰跑來啦?它跑來幹嘛啊?

那麼最後誰贏了呢?

4、出示圖片四

師:這張圖片有誰啊?發生什麼事情啦?想像一下(繩子斷了,之後小動物們怎麼樣啦?-四腳朝天,大家哈哈大笑了)

小朋友注意到了嗎?大象的旁邊多了誰啊?(小麻雀、小老鼠),它們來干什麼啊?

三、幼兒分組自由排圖,完整講述

師:小朋友們真棒!剛才老師給大家看的圖片是沒有順序的,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來排一排這些圖片。你們自由分組,討論把這四幅圖按照你們喜歡的順序排好連成一個故事,然後每一組請一個小組長來說。請小朋友們要注意:編故事時要注意說清楚故事裡有誰、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什麼變化等,然後編一個好聽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巡迴聆聽)

師:小朋友都很積極地討論哦!現在老師要請每一個小組的其中一個人來跟大家分享分享你們那個小組是怎麼排圖並編成一個故事的,哪個小組先啊?請舉起你們的小手,讓老師看見好嗎?

(教師邊聽邊記下好的詞語,然後強調一下)

教師小結:小朋友真的很棒!用了很多美麗的詞語,值得表揚!

四、教師有感情地講述該故事,為幼兒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師:老師自己也准備了一個故事,大家要不要聽啊?(故事附後)

小朋友注意到了老師用了什麼比較好的詞語來描述這場拔河比賽了嗎?

教師小結:小朋友在編故事的時候一定要盡量把圖中的內容編進你的故事裡面去。

活動結束:

故事講完了,小朋友們喜不喜歡啊?今天,小朋友學會了看圖自己編故事的本領,回去用老師剛才用到的好的詞語跟你們的爸爸媽媽分享分享自己編的故事好嗎?好了,我們的課就上到了這里了,謝謝!

附故事:

圖一:小雞和小鴨在草地上拔河。大象嘴上銜一隻哨子,手裡舉一面小旗當裁判。「氍」的一聲響,拔河比賽開始了。繩子被小鴨拉過去了。「氍」大象吹了長長的一聲哨子。小鴨勝利了。

圖二:小雞請小豬來幫忙,拔呀拔呀,繩子被小雞它們拔了過來。「氍」只聽大象哨子一吹,小雞它們勝利了。

圖三:小鴨請小羊和小貓來幫忙。拔呀拔呀,繩子被小鴨它們拔了過來。「氍」只聽大象哨子一吹,小鴨它們勝利了。

圖四:小雞和小鴨又請了小狗來幫忙。拔呀拔呀,拔了很長時間不分勝負。小老鼠來了,小麻雀也來了,它們站在大象的鼻子上喊:「加油!加油!」大家用足了力氣拔,「一二三!」「嘭」哎呀!繩子拔斷了,大家都倒在了地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的:

為了使全體教職工及幼兒了解地震發生時的應急避震知識,掌握應對地震發生時採取的防護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帶來的損失,從而提高全體師生對各種突發事件來臨時能做到緊急避險、懂得自救自護的能力。

二、活動准備:

地震、地震後圖片;地震中視頻動畫,震後現場;救生物品。

三、活動過程:

(一)向幼兒講解地震的有關知識

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中的現象。

1、圖片一:人們和房子是怎麼了?(房子都倒了,還有許多受傷的人)

2、圖片二:想一想,發生了什麼事?(地震了)

3、圖片三:人們都怎麼了?(有的被埋在房子下面,還有的受傷了)

4、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你會怎麼做?(趕緊跑、找個地方躲起來、打電話等等)

5、結合地震動畫,讓孩子更加形象的觀看到地震造成的危害,以幫助加深幼兒理解。

教師小結:當我們遇到地震的時候,首先不能害怕,要知道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是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一起的地球表層的震動,在一些被人們經常開採的脆弱地方就會發生破裂,使地表下降,就會形成地震。我們要靜下心來對待,及時做出正確的反應,躲避到空地或是緊貼牆根,等主震過後,趕緊撤離到空地去以防餘震帶來的傷害。

(二)向幼兒傳授有關防震、抗震、減災的知識和方法。

1、教幼兒掌握一些地震的前兆。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科學發展到今天,科學、准確的預測地震,仍然是一個世界難題。但地震是有前兆的,由於地球內部發生相對運動和變形引起地面的微小傾斜和地下電流、地磁場等等發生異常變化,動物們有異常反應,也會出現地光、低聲、天氣異常等現象。讓人們了解、掌握這些來自自然界、動物界以及需要一起才能測出的異常現象,是很有必要的。

教師還可組織幼兒觀看測震儀器或是找相關人員給孩子們講解這方面的姿勢和內容。

2、教會幼兒避震的有關知識

過去發生地震時,除了建築物倒塌給人們帶來的危害之外,有的是因為人們恐慌、不知所措,或是你推我擠、爭相外逃,有的甚至貿然跳樓,以致摔傷、磕傷、或是踩傷。汲取以往的經驗,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害,有必要向幼兒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1)、在幼兒園中怎樣避震:

不要恐慌,聽老師指揮。迅速抱頭、閉眼,躲到各自的桌子下。如果位Z靠近門口且門外地處寬闊地帶,可迅速跑到室外。可就近躲到空間狹小的並有管道支撐的房間,如:洗手間、廁所。在操場或是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護住頭部。注意避開高大的建築物或是危險物,不要回教室。

(2)、在家庭中怎樣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相對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

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的地方,可作為避震空間。主要是指大塊的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3)、在戶外怎樣避震:

遠離高大建築物,迅速蹲下,用胳膊護住脖子和頭部。

四、幼兒交流總結:

如何防震、避震、減災。

五、參加幼兒園防震演練。

時間: 5月11日下午 路線:東樓梯至戶外操場

參加人員:大一班全體幼兒

㈤ 地球內部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你可以說說嗎

根據科學家們的論證,在數十億年前,一顆巨大的行星與地球發生了碰撞,這次撞擊誕生了我們的月球,也可能給地球帶來了外星生命,甚至地球的內部還保留著這顆行星大部分的殘骸。那麼地球的深處是否有生命存在?

百年的時間內,人類又為它添加了其他的設定,比如可能有一個小型的太陽懸掛在地球中心的上方,植物、動物甚至類人生物都有可能生活在那裡。我們星球的內部真的會是一個美麗的天堂?還是一個充滿了岩漿的地域?在地下2900公里,這里到處都是岩漿和液態的岩石,溫度超過了3700攝氏度,上方的地殼和地幔產生的壓力超過了地球大氣壓的237000倍。我們大概無法想像什麼樣的生命才能在這樣極端的條件下生存,並且這些生命需要進化出能夠從岩漿中提取氧氣的器官,否則他們就無法活下去,而且他們還需要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生活,輻射將會是它們最重要的能源,地殼和地幔中的幼土。

 

㈥ 五年級科學地球的內部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它的內部究竟是什麼樣的呢?除了地表以外,我們是無法用肉眼觀察到地球深處的。可是,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根據鑽井采礦中獲得的資料和火山噴發的物質來分析,逐步弄清了地球內部的溫度、密度、壓力和化學成分。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人們利用地震波來研究地球內部的結構和物理狀況,終於揭開了地球內部的秘密。
研究結果表明,地球內部可以分成好幾個同心圈層。粗略地看,它大致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又稱「中間層」)、地核三個圈層。

地殼是地球外部的一層堅硬外殼。地殼由各種岩石組成,除地表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沉積岩、風化土和海水外,上部主要由花崗岩類的岩石組成,而下部則主要由玄武岩或輝長岩類的岩石組成。地殼的平均厚度為33千米,但各地並非一樣,一般大陸比海洋厚,高山比平原厚。大陸地區的地殼厚度一般為35千米,大洋地區卻只有5~10千米。我國西藏地區地殼厚達60~80千米,東部平原地區則為30多千米。地殼密度在2.6~3之間;壓力自上而下由1個大氣壓增加到1300個大氣壓;溫度至底部增加到1000℃左右。

地幔介於地殼和地核之間,可分為兩層。上層(即上地幔)離地面33~900千米,物質成分除硅、氧外,鐵、鎂顯著增加,鋁則退居次位。壓力為50萬個大氣壓,溫度為1200℃~1500℃,物質狀態為固態結晶質,但具有較大的可塑性。下層(即下地幔)離地面900~2900千米,物質成分除硅酸鹽外,金屬氧化物與硫化物,特別是鐵、鎳顯著增加,平均密度為5.6,壓力為150萬個大氣壓,溫度為1500℃~2000℃,物質狀態屬非結晶狀態。地幔的體積佔地球總體積的83%,質量占整個地球的66%。由於高溫高壓的結果,地幔物質常處於熔岩狀態,成為岩漿的發源地。

地核是指地幔以下到地球核心部分。地球中心壓力可達350萬個大氣壓,溫度約為3000℃~5000℃,在這樣的高溫高壓下,地球中心的物質,已不能用我們熟悉的「固態」或「液態」的字眼來表示,它可能是一種人們還不熟悉的物質狀態。這種物態的特點是在高溫高壓長期作用下,猶如樹脂和蠟一樣具有可塑性;但對於短時間的作用力來說,卻比鋼鐵還要堅硬。但是,關於地核的物質組成,科學界尚有不同的爭論,有待於人們進一步去研究、去探索。

㈦ 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世界小朋友都是一家人。

2.學習運用不同的線條變化和色彩及折疊剪的方法表現各國娃娃手拉手的形象。

活動准備:

1.2-3個外國娃娃或照片。

2.大地球儀一個或世界地圖一張,京劇臉譜、有關京劇和中國功夫的音樂磁帶、漢字卡片、世界盃足球賽主題曲《手拉手》的中文版音樂磁帶。

3.長條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介紹中國文化。

以"外國小朋友來作客"為由,引導幼兒討論如何通過大家的介紹,讓外國小朋友了解中國鼓勵幼兒從漢字、京劇、中國功夫等方面,通過舞蹈、表演、講解等多種表達方式向外國小朋友作介紹。

2.尋找外國小朋友的家鄉。

教師出示地球儀或世界地圖,通過中國與全球的比較幫助幼兒感知地球很大。

請幼兒在世界地圖上找找外國小朋友家鄉的位置。

幫助幼兒了解地球上生活著不同膚色的人們(出示相應膚色的娃娃)

3.學習詩歌《我們手拉手》。

教師朗誦,幼兒傾聽,初步感受詩歌的內容,從教師的表情和聲調中體會情感的表達請幼兒說出自己印象最深的詩歌內容。

教師配合身體動作幫助幼兒學習詩歌。

4.朗誦詩歌。

鼓勵幼兒說一說聽了詩歌後的感受,知道要用什麼樣的聲音和表情來朗誦詩歌。

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請幼兒扮演不同膚色、不同國家的小朋友手拉手,伴隨著《手拉手》的音樂擺動手臂,朗誦詩歌。

世界各國的小朋友在一起手拉手念著兒歌跳著舞真高興,讓我們把他們的樣子用剪紙剪下來吧。

5.討論嘗試剪紙方法。

請幼兒想辦法如何能一次剪出四個娃娃,而且每個娃娃都能手拉手不斷開。

誰能剪出各國小朋友手拉手的樣子?討論後幼兒動手進行嘗試。

6.共同總結關鍵方法。

剪成四個娃娃手拉手,需要先將長條紙對折兩次,然後在第一張紙上畫上一個娃娃。

用剪刀沿輪廓將娃娃剪下,剪時注意不要把娃娃的手剪斷。

打開紙後,用彩色筆把四個娃娃裝飾成不同膚色的娃娃。

7.進行創作活動。

提醒幼兒在第一張紙上畫出娃娃的樣子,並注意在合適的位置上畫上娃娃的手臂。

鼓勵幼兒根據各國的特點,合理、大膽地裝飾娃娃的臉和服飾。

播放《手拉手》的背景音樂,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8.共同布置作品。

展示幼兒作品,將每個幼兒的作品布置在一起,組成許多娃娃手拉手的形象。

同伴間互相介紹分享自己畫的是哪些國家的娃娃手拉著手。

活動建議:

1.該活動為二課時。

2.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詩歌中朋友見面的問候語的學習要求,幼兒對外語問候語不感興趣時,可改為"你好,你好,你們好",幼兒對外語問候語很感興趣時,不但可以學說英語、日語,還可以增加法語等其他語種的問候語。

附:我們手拉手好大的地球,哪兒都有小朋友。黃皮膚,黑皮膚,白皮膚,還有棕色皮膚的小朋友。地球上的小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你好,哈羅,歐哈又,我們一起手拉手。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蘿卜生長的自然條件,知道各種污染會造成蘿卜的畸形生長

2、萌發幼兒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情感,並喜歡大自然。

相關領域:

語言、科學

適用對象:

大班幼兒

教學方法:

錄像故事、情景表演、小實驗

活動准備:

1、農葯測試卡

2、幼兒用書

3、故事錄像(幼兒拍攝)

4、小實驗用品

活動過程:

1、測試對對碰

以小實驗引出活動,出示農葯測試卡對蘿卜進行測試,引出《蘿卜的故事》

2、故事快樂多

(1)、看錄像聽故事:《蘿卜的故事》

(2)、教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故事中的蘿卜遭了哪些事情?

蘿卜的故事

在一片綠油油的蔬菜地里,有許多蘿卜兄弟。他們在一起快樂的生活著。

「撲通」一聲。「哎喲,是誰呀?」蘿卜兄弟高聲叫道。原來不知道是哪個缺德鬼扔下來幾節廢舊電池。可把蘿卜兄弟給嗆死了,眉頭都皺緊了。

「怎麼回事呀?我怎麼不能呼吸呀?是什麼東西繞在我的身上呀?」原來不知道誰亂扔的塑料袋。「真可惡!」甚至有一位蘿卜兄弟都給纏得眼淚掉下來了。

看!怎麼這樣難聞呀!又來灑農葯了。雖然殺死了我們身上的蟲子,也使我們中了毒。

小白兔一大早去采了許多蘿卜回來,咬了一大口,覺得那些蘿卜似乎變了味,而且很難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蘿卜兄弟掉下了眼淚。

委屈地說:「這些能怪我們嗎?」

(3)、提問:為什麼蘿卜會變得這么難吃?蘿卜兄弟遭遇了哪些事情?

(4)、觀看幼兒用書,進一步了解蘿卜遭遇的原因。

討論:你們認為蘿卜兄弟應該怎麼辦?

(5)、遷移思考:我們今後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6)、情景表演:蘿卜的故事

請幾位小朋友扮演蘿卜,請三位分別扮演廢舊塑料袋、廢舊電池及農葯。分別表演三種情景,通過扮演角色明白其中道理。

3、實驗abc

純凈的蘿卜與受污染的蘿卜

在幼兒園種植園中,分別劃出兩塊園地。一塊種上蘿卜,天天澆水施肥;一塊種上蘿卜後,每天扔上塑料袋、廢舊電池及農葯。

4、親子樂融融

活動延伸: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對蘿卜生長進行記錄。用一表格,記錄蘿卜生長狀況。

5、環保小衛士:

快速聯想:生活中你看哪些食物、蔬菜、水果會遭遇像蘿卜兄弟這樣的遭遇,你發現後會怎麼樣?(要求每位幼兒要做「環保小衛士」,並告訴周圍所有的人都來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在操作活動中感受探究紙的吸水性。

2、能大膽的設計實驗方法。

教學准備:

報紙、列印紙、錫箔紙、大小相同的杯子及相同的水量、記錄表。

過程:

1、教師根據

幼兒提出的問題」餐巾紙能將桌上水吸上來,別的紙呢?那種紙吸的水最多最快?」活動前組織幼兒選擇實驗所需紙張,設計實驗方法,並將各種紙分類放好標出名稱。

2、幼兒猜測哪種紙吸水最快,並將猜測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幼兒選擇紙張進行吸水性實驗,並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4、交流實驗結果,進行統計。

5、延伸:幼兒可在活動區中繼續嘗試其它各種紙的吸水性。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練習走、跑、跳、攀爬、平衡、投擲等動作技能,進取探索多種上山、下山的方法;

2、大膽地嘗試用自我感到困難的方式上山、下山,體驗游戲的樂趣;

3、以進取、勇敢、團結協作的狀態參與游戲,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勇敢精神品質。

活動准備:

環境布置:將怪獸圖案或模型粘貼或放置到山坡對面約4-5米的位置

兒童迷彩裝、步話機一對、報紙球若干、簡易擔架兩副、絨布娃娃玩具若干、。

備用材料: 羊角球、高蹺、玩具馬、沙袋等游戲器械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准備活動:練兵。

1、活動肢體熱身運動:隊列練習,復習操節:《我是小兵》。

2、齊步走和變向跑練習:游戲「搶佔山頭」。

玩法:教師帶領幼兒在場地中間集合,吹哨練習齊步走,當出現一聲長哨時,立刻看教師手勢,跑至所指方位。

3、蹲、起、S型小跑步、平衡等技能練習:游戲「戰斗機」。

玩法:幼兒做開飛機狀,跟著教師做飛行練習,如變向跑,原地轉、蹲起等。至「大本營」即山坡下集合。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與了解生物的進化,了解有關恐龍的知識。

2、了解恐龍的種類及生活習性。

3、幼兒能夠對畫面進行合理布局,大膽對遠古生物進行想像、提高幼兒的想像力。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畫出恐龍的基本形態;

2、難點在於恐龍的種類及生活習性不好掌握。

活動准備:

1、教具准備:恐龍掛圖、恐龍玩具、有關恐龍的視頻、背景音樂、VCD《一隻小老鼠》;

2、學具准備:恐龍蛋若干個、繪畫紙、水彩筆、油畫棒;

3、分組製作恐龍材料:手工紙、酸奶盒、膠棒、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課前准備活動:

游戲:《一隻小老鼠》;師幼互動,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興趣!導入課程!

(二)集體活動:

1、創設情境:出示立體活動教具恐龍,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導語:「小朋友,你們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

「這是什麼?他們生活在哪裡?」

(2)教師提問:你們見過真的恐龍嗎?(沒有)

為什麼我們現在看不到真的恐龍了呢?(幼兒進行分組討論)

教師小結:大約在2億多年前,地球上出現了恐龍,在以後的1億多年裡,恐龍的家族越來越龐大,後來它們好像在一天之間突然消失得乾乾凈凈,科學家們認為恐龍適應不了新的生存環境才會在地球上滅絕的!現在,科學家們還在研究、探討。原來恐龍生活在遠古時代!

2、欣賞「恐龍」掛圖,觀察其外形特徵;交流討論了解恐龍的種類及生活習性。

(1)師:「你喜歡那種恐龍?」

(2)教師講述恐龍的種類;

(3)引導幼兒說說各種恐龍不同的特徵;

(4)觀看有關恐龍的視頻,引導幼兒更進一步了解恐龍不同的特徵。

(5)師:「你們知道這些恐龍有些什麼特殊的本領?」

3、欣賞示範畫,引導幼兒盡享創想;

(1)幼兒欣賞范畫,想一想自己心目中恐龍的形象;

(2)知道恐龍的繪畫步驟、以及組成部分;

4、創作部分: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1)引導幼兒根據恐龍的自身特徵來作畫;

(2)啟發幼兒添加與主題有關的背景,豐富畫面的內容;

(3)教師指導,鼓勵幼兒的大膽創作。注意幼兒個體差異;

5、作品評價、展示。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並進行展示。教師提出鼓勵及表揚!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恐龍家族裡的許多的成員,都有哪些呢?(復習鞏固認識的恐龍)還有一些恐龍如:水龍、梁龍、巨龍、、、、、、。

活動延伸:

1、游戲活動——恐龍蛋變、變、變!給每位幼兒發一個恐龍蛋,看看神奇的恐龍蛋會變出什麼龍來?

2、製作恐龍:把幼兒分成三組:

(1)組:用手工紙折恐龍;

(2)組:用橡皮泥捏恐龍;

(3)組、用酸奶盒製作出形態各異的恐龍:

3、開展恐龍展覽會:把恐龍延伸到生活中去,讓幼兒進一步深入的了解恐龍。

活動反思:

1、在這次的教學活動中,我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抓住幼兒喜愛恐龍愛玩兒、愛發現、愛創作的特點,引導幼兒塑造不同的恐龍形象,在繪畫、講述的過程中發展幼兒創造性思維,提高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在這個活動開始的部分,先引出恐龍玩具來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讓幼兒大膽的聯想,能夠根據自己了解恐龍的知識,接著採用視頻的形式,讓孩子觀察恐龍的不同特徵及不同動態,即幫助幼兒發現恐龍的品種多,進一步的幫助幼兒建構了的知識經驗,為幼兒繪畫活動做准備。整節課來說,氣氛都很高漲,課堂秩序也很好。

2、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堅持以幼兒主體,教師只是參與者與指導者。在活動中鼓勵幼兒發揮想像,鼓勵幼兒的大膽創作。

3、在創作過程中,已經掌握了繪畫技巧的幼兒,紛紛迫不及待的拿起筆來,獨立創作出許多造型誇張、想像奇特的形象,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得幼兒明白如何化繁為簡,靈活運用圖形的組合變化出各種動物的形象,更加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增強了幼兒繪畫的.信心。

不足之處:

1、在范畫展示時,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部分幼兒的創作;

2、由於個體差異性,導致部分幼兒不能很好地觀察並把握恐龍的特徵畫出來;

3、幼兒對美術表現能力的差異,有的幼兒不能較好地運用色彩誇張地表現。比如:線條不夠連貫、流暢,色彩較單一、配色不夠鮮明等。但在繪畫過程中,沒有很好的表現出來,這是本活動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以後活動中值得注意的是應加強對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多進行個別引導,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並在觀察中發現問題。為此,我通過鼓勵幼兒採取合作的形式,進行經驗的提升和分享,多加引導,對於能力比較弱的幼兒,應採用與幼兒共同合作,鼓勵這些孩子,並帶動所有幼兒愉快創作,爭取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完成得更好!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郊遊》,能用跳躍和連貫的聲音來表現歌曲。

2、嘗試創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和旋律特點,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

3、在游戲情景中學唱歌曲,並從中體驗到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有郊遊的生活經驗。

2、材料准備:閱讀材料《郊遊》,音樂,郊遊圖片一張,白雲,太陽,水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1、教師組織幼兒練聲

利用歌曲《郊遊》的前八個小傑進行練聲

2、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熟悉並理解歌曲。

教師完整地范唱歌曲《郊遊》,引導幼兒帶著教師的問題來欣賞。

提問: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麼郊遊的?他們在郊遊的時候看到了什麼樣的風景?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熟悉歌詞,適當的引導幼兒朗讀幾次。

3、幼兒學唱歌曲,感受和探索出歌曲的結構。

提問:現在請小朋友再聽老師唱一次這首歌,注意聽歌曲中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通過交流的方式,引導幼兒對比歌曲中前後兩段的演唱風格有什麼不同?

4、創設游戲情景,教師當導游,帶領幼兒完整地學唱歌曲。

提問:在歌曲前後重復的部分你做了什麼動作?能再和你的同伴一起做嗎?

教師鼓勵幼兒創編出不同的白雲飄的動作,同時,引導幼兒小結。

教師給予幼兒一段較長的音樂旋律,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角色。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學習歌曲《郊遊》,能用跳躍和連貫兩種不同的聲音來表現歌曲,難點是嘗試創編出歌曲內容忽然旋律特點,並能再集體面前大膽表現。

教師在帶領幼兒幼兒學唱歌曲的時候以游戲情境的方式來開展,可以根據地域不同,引導幼兒熟悉郊遊場所。

教師可以採用隨音樂朗誦歌詞的方法幫助幼兒記憶歌詞,如歌班上幼兒有識圖譜的經驗,本活動也可以用圖譜來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比如歌曲前後兩句可以根據歌詞內容畫上手拉手,中間留四個空白,這樣,幼兒的活動更能體現幼兒的自主性。

大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時常聽到家長抱怨:"我的孩子一回到家就把電腦抱在懷里玩游戲,吃飯叫不動,睡覺不撒手。"電子產品和網路代替曾經的各種游戲項目,成為了現在孩子們休閑娛樂的主角,許多家長擔心如果長此以往,不僅傷害了幼兒的身體也讓孩子們失去了戶外游戲的機會。挑冰棍是傳統的民間游戲,材料既環保又簡潔,場地不限,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體驗遠離網路,體會傳統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的耐心與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手指靈活性。

3、在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的同時,讓幼兒明白莽撞、馬虎是無法贏得比賽的。

重點 :發展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以及自控能力。

難點 :幼兒能夠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准備

1、幼兒將自己吃完的冰棍收集起來(25根左右)

2、表面為光滑整潔的桌子(4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幼兒將課前自己收集好的冰棍放到自己的桌上。

2、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猜猜看,老師讓你們回家收集這么多的冰棍打算做什麼的呢?""今天老師將要教小朋友們用吃剩的冰棍來玩一個好玩的游戲。"

3、說明游戲規則:

兩至三人為一游戲組,通過猜拳或其他方法排出先後。游戲開始,第一個幼兒把冰棍棒豎在手裡,然後散在桌上,手拿另一根棒,去挑桌上的棒,先將散落一邊的單棍撿起,再用手中棍插進交錯疊壓在一起的棍中,輕挑至一旁,挑下的冰棍就歸自己所有。過程中不能碰別的棒,如果碰到就算輸。大家輪流游戲,直至桌上的棒挑完後,數一數誰挑得最多,以數量多少決定勝負。

二、教師示範游戲

1、教師:我先找一個小朋友和我一起來為小朋友們做個示範,讓小朋友們能夠更清楚游戲規則。

(小朋友們,你們會玩了嗎?)

2、幼兒先進行兩兩或兩三比賽,挑冰棍數量多者為勝。

3、在比賽的過程中教師不斷提醒幼兒注意事項,如挑冰棍是要輕輕的,不能太馬虎等。

4、教師在幼兒比賽的過程中觀察,有的幼兒能夠非常耐心地挑,而有的幼兒可能會一急之下碰到冰棍,這時教師就要不斷提醒幼兒要仔細觀察,不要急躁。

三、將幼兒進行組合,團隊比賽。

1、教師:瞧,小朋友們很快就熟悉了玩法,有的小朋友挑冰棍的技術比老師的還棒呢,接下來考驗小朋友們的時候到了。

2、說明游戲規則:兩人或三人為一組,進行團隊比賽,每組挑冰棍數量最多為勝利者。

四、幼兒進行自由組合比賽總結:小朋友們,你們今天玩的開心嗎?今天小朋友們都表現得非常勇敢,而且都能夠通過團隊的力量贏得勝利,回去後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們一起玩這個游戲。

五、課後延伸

提醒幼兒回去後不要再玩電腦,叫上好朋友們一起玩挑冰棍的游戲。

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地震形成的原理,懂得自救常識。

2、提高幼兒自我保護和應對地震突發事件的自救能力。

3、學會關心和關愛他人,體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活動准備

木偶架,布袋木偶若干,地球儀,熟鴨蛋,泡沫板,塑料罐,乒乓球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木偶表演,探討應對地震突發事件的正確方法。

以 「可可木偶劇團」演出引入,引導幼兒探討正確應對地震突發事件發生的方法。

木偶情境表演:一隻小鴨唱著歌兒高高興興地往「可可木偶劇團」走去,快到劇團的時候,突然發生地震,木偶劇團的房子頃刻倒塌,房子里有許多小鴨的好夥伴,對突如其來的地震,小動物有著不同的反應,根據小動物的不同反應引導幼兒討論:

情境一:小鴨情急下想沖進房子救它的好夥伴。

師:地震發生時,小鴨能不能往裡面跑?為什麼?

情境二:被困的小狗慌亂中想跳樓逃生。

師:地震時被困在樓上怎麼辦?能不能從樓上往下跳?

情境三:小熊貓趕緊躲到牢固的櫃子邊。

師:小熊貓躲在櫃子邊對不對?躲在什麼地方比較安全?

情境四:小羊困在坍塌的房子里,大喊「救命啊,我要媽媽,我要死了……」,到後面聲音越來越小,最後昏倒。

師:被困時大喊大叫、又哭又鬧會怎麼樣?

情境五:小雞間隔地吹響身上戴的口哨。

師:被困時怎樣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

二、實驗演示,幫助幼兒了解地震的形成

1、出示地球儀,引導幼兒觀察地球儀,知道我們人類的家——地球,地震就是地球表面的震動。

2、了解地球的結構。出示切開的熟鴨蛋,用鴨蛋蛋殼、蛋白、蛋黃比擬地球的結構,幫助幼兒了解地球的基本結構:地殼、地幔、地核。

3、了解地震產生的原理。用泡沫板演示岩層在力的作用下變形到斷裂發出「嘣」聲音,讓幼兒感受地震的發生。

三、觀看地震短片和活動操作,學會正確的疏散方法

1、觀看5、12地震短片。

師:地震發生時房子會怎麼樣?先做什麼?心裡會有什麼感受?他們是怎麼疏散的?

2、結合幼兒園地震疏散演練情境,說說以後避震演練應注意什麼?鼓勵幼兒相互討論後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3、藉助實驗操作,體驗爭先恐後逃生和有序疏散的不同後果

操作一:教師將四個乒乓球用線扎住放進一個開著小口的塑料罐里,線的一頭拉出灌口,請四個小朋友分別拉住一個乒乓球同時往外拉,觀察其結果(全部擠不出來或部分擠不出來)

操作二:同一實驗,請幼兒兩兩有序將乒乓球拉出,觀察其結果(兩個兩個被迅速被拉出來)討論:如何將塑料罐里的乒乓球在最短的時間里有序地拉出,從而引伸到地震來臨時如何在老師的組織下有序地逃出。

小結:通過短片和實驗,小朋友懂得了什麼道理,如:為什麼會地震,地震有什麼危害,地震發生後疏散應注意什麼問題?

四、聯系5.12汶川地震事件,引導幼兒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愛。

1、師:汶川地震發生後,那裡的人們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們?

幼兒討論:怎樣幫助災區小朋友,奉獻我們的一份愛心。

2、以一首《讓世界充滿愛》讓幼兒暢想心中的情感。全體幼兒攜起手來,人偶同台表演《讓世界充滿愛》。

活動延伸

觀看去年5.12地震發生後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獻愛心活動照片、小朋友繪制的百米長卷「我們與災區小朋友心連心」。

教研組評析

我園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體系,幼兒有了一定的安全防範意識,為了幫助幼兒了解和掌握地震災害後的自救方法,何碧玲老師採用情境化、直觀化教學模式,把抽象的道理融匯於木偶故事情境之中,通過多形式的探索,獲得自救知識和能力,體驗相互關愛、相互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間真情。

一、情境化教學

活動採用木偶情境劇形式,模擬地震發生情形,將地震發生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淋漓盡致地展現給幼兒,克服枯燥的說教形式,讓幼兒猶如身臨其境,親身感受和體驗地震來臨時的情境,易於被幼兒理解和接受。

二、直觀化教學

將抽象的知識演繹成幼兒易於接受的形式。為了幫助幼兒了解地震的形成,活動通過觀察演示煮熟鴨蛋的三層結構,讓幼兒比較直觀地感受地球的地殼、地幔、地核等三層結構;逐層剝開鴨蛋,加深了解地球內部結構;將泡沫板疊加並加力至變形,比喻地球岩層的運動和地震發生的情境,通俗易懂,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岩層之間、板塊之間的擠壓。

、重視內心世界情感和態度的體驗

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幼兒感受地震的情境,體驗地震發生的內心世界,感受人與人之間愛的呼喚、愛的傳遞,愛的贊歌。

㈧ 地球的內外部圈層結構

地球內部構造
地球內部具有同心球層的分層結構,各層的物質組成和物理性質都有變化。地球內部是不能直接觀測的,所以有關地球內部的知識多是間接得來的。例如,根據天文學得)知的地球質量和大地測量所得的地球形狀和大小,可以計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克/厘米3。但是,地表物質的密度小於 2.7 克/厘米3 ;因此可以推知地球內部物質的密度要比5.5克/厘米3為大。根據隕石有石隕石和鐵隕石之分,又由於地球有明顯的內源磁場,因此可以推斷地球內部有一個鐵質的地核。主要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所顯示出來的各種跡象,證明地球內部可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3 )個組成部分。

地殼 地球球層結構的最外層。大陸地殼的厚度一般為35~ 45千米 ,喜馬拉雅山區的地殼厚度可達 70 ~ 80 千米。1909年A.莫霍洛維奇根據近震地震波走時確認地殼下界面的存在 ,在此界面以下地震縱波的速度由平均 5.6 千米 /秒突然增至7.8 千米/秒。這個分界面後人稱之為莫霍界面。大陸地殼一般分為上地殼和下地殼,上地殼較硬,是主要承受應力和易發生地震的層位 ,下 地殼較軟。海 洋 地殼較薄,一般只有一層,且比大陸地殼均勻。

地幔 地殼和地核之間的中間層。平均厚度為 2800 余千米。1914年,B.古登堡根據地震波走時測定地核和地幔之間的分界面深度為2900千米,這個數值相當准確,與新近算得的數值只差15千米。地幔又分為上地幔( 350千米深度以上)和下地幔。上地幔中存在一個地震波的低速層,低速層之上為相對堅硬的上地幔的頂部。通常把上地幔頂部與地殼合稱岩石圈。全球的岩石圈板塊組成了地球最外層的構造,地球表層的構造運動主要在岩石圈的范圍內進行。

關於地殼均衡的研究認為,岩 石圈下 面有一個物質層,其強度較小 ,容許緩慢變形和在水平方向流動。1914年,J.巴勒爾稱這個物質層為軟流圈。軟流圈概念和地震學中的地幔低速層概念似乎指的是同一個對象,很多人把它們等同起來。板塊大地構造學說認為,岩石圈板塊漂浮在軟流圈之上,可以作大規模的水平向移動。

地核 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鐵 、 鎳元素組成 ,半徑為3480千米。1936 年 ,I.萊曼根據通過地核的地震縱波走時,提出地核內還有一個分界面,將地核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兩部分。由於外地核不能讓橫波通過,因此推斷外地核的物質狀態為液態

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幔圈、外核液體圈和固體內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這樣,整個地球總共包括八個圈層,其中岩石圈、軟流圈和地球內圈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固體地球。對於地球外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而地球內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學、重力學和高精度現代空間測地技術觀測的反演等進行研究。地球各圈層在分布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固體地球內部與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層則是相互滲透甚至相互重疊的,其中生物圈表現最為顯著,其次是水圈。

大氣圈

大氣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它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空氣,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大氣的主要成份為氮、氧、氬、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地球大氣圈氣體的總質量約為5.136×1021克,相當於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0.86。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在離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對流層范圍內。根據大氣分布特徵,在對流層之上還可分為平流層、中間層、熱成層等。

水圈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澤、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個連續但不很規則的圈層。從離地球數萬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氣圈中水汽形成的白雲和覆蓋地球大部分的藍色海洋,它使地球成為一顆"藍色的行星"。地球水圈總質量為1.66×1024克,約為地球總質量的3600分之一,其中海洋水質量約為陸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層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個地球沒有固體部分的起伏,那麼全球將被深達2600米的水層所均勻覆蓋。大氣圈和水圈相結合,組成地表的流體系統。

生物圈

由於存在地球大氣圈、地球水圈和地表的礦物,在地球上這個合適的溫度條件下,形成了適合於生物生存的自然環境。人們通常所說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體,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據估計,現有生存的植物約有40萬種,動物約有110多萬種,微生物至少有10多萬種。據統計,在地質歷史上曾生存過的生物約有5-10億種之多,然而,在地球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絕大部分都已經滅絕了。現存的生物生活在岩石圈的上層部分、大氣圈的下層部分和水圈的全部,構成了地球上一個獨特的圈層,稱為生物圈。生物圈是太陽系所有行星中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個獨特圈層。

岩石圈

對於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態外,是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殼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頂部組成,從固體地球表面向下穿過地震波在近33公里處所顯示的第一個不連續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軟流圈為止。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約為100公里。由於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態與現代地球物理學、地球動力學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岩石圈是現代地球科學中研究得最多、最詳細、最徹底的固體地球部分。由於洋底占據了地球表面總面積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約占海底總面積的45%,其平均水深為4000~5000米,大量發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布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圍延伸著廣闊的海底丘陵。因此,整個固體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態可認為是由大洋盆地與大陸台地組成,對它們的研究,構成了與岩石圈構造和地球動力學有直接聯系的"全球構造學"理論。

軟流圈

在距地球表面以下約100公里的上地幔中,有一個明顯的地震波的低速層,這是由古登堡在1926年最早提出的,稱之為軟流圈,它位於上地幔的上部即B層。在洋底下面,它位於約60公里深度以下;在大陸地區,它位於約120公里深度以下,平均深度約位於60~250公里處。現代觀測和研究已經肯定了這個軟流圈層的存在。也就是由於這個軟流圈的存在,將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區別開來了。

地幔圈

地震波除了在地面以下約33公里處有一個顯著的不連續面(稱為莫霍面)之外,在軟流圈之下,直至地球內部約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處,屬於地幔圈。由於地球外核為液態,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不能穿過此界面在外核中傳播。P波曲線在此界面處的速度也急劇減低。這個界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發現的,所以也稱為古登堡面,它構成了地幔圈與外核流體圈的分界面。整個地幔圈由上地幔(33~410公里深度的B層,410~1000公里深度的C層,也稱過渡帶層)、下地幔的D′層(1000~2700公里深度)和下地幔的D〃層(2700~2900公里深度)組成。地球物理的研究表明,D〃層存在強烈的橫向不均勻性,其不均勻的程度甚至可以和岩石層相比擬,它不僅是地核熱量傳送到地幔的熱邊界層,而且極可能是與地幔有不同化學成分的化學分層。

外核液體圈

地幔圈之下就是所謂的外核液體圈,它位於地面以下約2900公里至5120公里深度。整個外核液體圈基本上可能是由動力學粘度很小的液體構成的,其中2900至4980公里深度稱為E層,完全由液體構成。4980公里至5120公里深度層稱為F層,它是外核液體圈與固體內核圈之間一個很簿的過渡層。

固體內核圈

地球八個圈層中最靠近地心的就是所謂的固體內核圈了,它位於5120至6371公里地心處,又稱為G層。根據對地震波速的探測與研究,證明G層為固體結構。地球內層不是均質的,平均地球密度為5.515克/厘米3,而地球岩石圈的密度僅為2.6~3.0克/厘米3。由此,地球內部的密度必定要大得多,並隨深度的增加,密度也出現明顯的變化。地球內部的溫度隨深度而上升。根據最近的估計,在100公里深度處溫度為1300°C,300公里處為2000°C,在地幔圈與外核液態圈邊界處,約為4000°C,地心處溫度為 5500 ~ 6000°C。
參考資料:http://www.astron.sh.cn/earthmoon/earth.html

㈨ 地球是什麼構造成的地殼裡面是什麼

地球內部具有同心球層的分層結構,各層的物質組成和物理性質都有變化。地球內部是不能直接觀測的,所以有關地球內部的知識多是間接得來的。例如,根據天文學得知的地球質量和大地測量所得的地球形狀和大小,可以計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克/厘米。但是,地表物質的密度小於2.7克/厘米;因此可以推知地球內部物質的密度要比5.5克/厘米為大。根據隕石有石隕石和鐵隕石之分,又由於地球有明顯的內源磁場,因此可以推斷地球內部有一個鐵質的地核。主要根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所顯示出來的各種跡象,證明地球內部可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3個組成部分。

在20世紀90年代,在中歐的一個小城溫迪施埃中巴赤,人們鑽出了一個直徑22厘米,深14千米的世界上最深的洞。這個地區地理情況十分特殊,這里的岩石有30千米厚,並向地表突出。歷史上古老的歐洲板塊和非洲板塊在這里相互碰撞,彼此推擠和嚙合。正是由於這些地理狀況的存在,地質學家們打算用管狀的、中空的特殊鑽孔器旋出岩心,把這些岩心提取上來,但這次努力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熱點內容
亂小說下載 發布:2024-05-01 17:22:13 瀏覽:483
韓國鋼琴老師與學生電影 發布:2024-05-01 17:19:19 瀏覽:374
台灣四級在線 發布:2024-05-01 17:03:08 瀏覽:827
語文輔導記錄 發布:2024-05-01 16:53:18 瀏覽:569
香港明朝穿越劇 發布:2024-05-01 16:51:38 瀏覽:725
中國動作演員名單 發布:2024-05-01 16:51:30 瀏覽:803
我字開頭的電視劇 發布:2024-05-01 16:38:51 瀏覽:950
義大利丁巴度的電影快樂的季節 發布:2024-05-01 16:37:55 瀏覽:836
美國寄生類電影 發布:2024-05-01 16:32:41 瀏覽:842
吻戲韓劇電影 發布:2024-05-01 16:28:47 瀏覽: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