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才算是最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源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一位母親帶著一個孩子,在雨天中,發現路邊一個老奶奶雨中快步行走。於是走過去,把自已的雨傘讓給老奶奶,親叮囑說,老奶奶,雨天路滑,要小心,您慢點走。此時,孩子穿著雨衣就在旁邊。
2.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3.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適合他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寓教於樂的,是我們自身需要的,有利於眼前更有助於長遠發展,能發現他的潛力與天賦,並且把特長充分發揮,同時能發現不足,並及時補救。
最好的教育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為主體的,而不是老師更不是書本。能充分的調動學習者得主動性與積極性。
4. 最好的教育在父母
最好的教育肯定在於父母,孩子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孩子,父母要通過自己言傳身教,樹立好的榜樣,讓孩子學習父母的優點。
5. 你認為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即生長,教育的本意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灌輸進一個容器。

依據於此,智育是要發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范;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
如果說教育即生長,那麼,教育的使命就應該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什麼是最好的環境?第一是自由時間,第二是好的老師。
依我之見,可以沒有好老師,不可沒有自由時間。說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都是自學。
懷特海說: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東西才是教育。
知識的細節是很容易忘記的,一旦需要它們,又是很容易在書中查到的。所以,把精力放在記住知識的細節,既吃力又無價值。假定你把課堂上所學的這些東西全忘記了,如果結果是什麼也沒有剩下,那就意味著你是白受了教育。
那個應該剩下的配稱為教育的東西,用懷特海的話說,就是完全滲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種智力活動的習慣,一種充滿學問和想像力的生活方式,用愛因斯坦的話說,就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總體能力。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說,一個人從此成了不可救葯的思想者、學者,不管今後從事什麼職業,再也改不掉學習、思考、研究的習慣和愛好了,方可承認他是受過了大學教育。
6. 你認為目前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什麼
應該就是言傳身教吧所以要一視同仁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7. 你覺得最好的教育方式是什麼
我覺得最好的教育方式當然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地施教,這個是大家都認可的東西,每一個老師都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能總是一層不變的,否則的話很難成為一個好老師的
8. 最好的教育方法是什麼
《1》用心陪伴。
這里所說的全身心的陪伴,並不是讓家長們放棄自我,特別是媽媽們,更應該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追求自我。每一個階段我都有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計劃。
有些媽媽們,有了孩子很容易把焦點全放在孩子身上,每天盯著孩子是否吃飽、是否穿暖,為了孩子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可到最後,孩子還不領情。也就是現在流行的,我們花盡心思培養了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對於孩子吃穿用的事情,不必太過上心,應該對精神關注的較多一些。

《3》探索大自然
一些幼兒園的孩子,小小的時候就報了各種興趣班,如小小主持人,演講班,畫畫班,其實大部分家長也意識到了,讓孩子學習一些興趣班,不是為了讓他考級,而是想讓他有一個自己的興趣。
建議6歲之前的孩子,要保護他們的探索力,要讓他們慢慢摸索。這個時候應該多接觸大自然,他們這個階段,就像森林裡面的小蟲子,慢慢爬行,慢慢摸索,在他眼裡一草一木都是如此新奇。而我們大人總是太著急,拿自己的經驗想直接告訴孩子這是什麼,什麼是錯的,好讓他跨過彎路,可以直接奔跑。
不管到什麼時候,我們一定要對大自然充滿敬畏之心。
《4》停止語言暴力
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身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上投下永不散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那便是語言暴力。
一項研究表明,中國青少年犯罪與童年時期遭受的語言暴力之間有很大聯系。尤其是兒童,長期遭受殘忍對待,對他們成長發育的童年時期影響是非常大的,喚醒人們對這一現象的重視,是一種社會責任。北京奧美聯合沈陽心理研究所及沈陽知名藝術家謝勇,將「丟人」 ,「是人就比你強」,「怎麼不去死」 這些語句做成模具,可拼湊成槍、刀和斧頭。通過創意的方式,將無形的傷害化成了更易感知的武器。
作為養育者,我們要禁止語言暴力,不可帶著自己的情緒罵孩子,孩子做錯了事情,就事論事批評,多溫柔鼓勵。
教育是使人成為人的過程,是鮮活生命的成長歷程。
生命美極了,當教育能讓你去發現,去欣賞到它的豐富、深度及可愛。這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