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
㈠ 香港教育學院好嗎
一年學費75000,申請到宿舍的話14000一年,教院比較好,研究生的話也提供宿舍,其他學校,授課式的研究生很少提供宿舍的。
英文專業你是打算MA嗎?Teaching Englishi as international language那個?要看有沒有打算在HK就業,因為那個master讀完是沒有PGDE的,就是香港的教師資格證。PGDE要另外讀~有點麻煩。如果只是想讀一個master那我覺得教院還是不錯的,雖然在HK不算名校,但是國際水平絕對比國內好很多,老師也很不錯。我讀的是國際漢語教學那個。讀完了,感覺還是很不錯的。覺得很值得。
錄取的話,要看具體申請條件,基本上都符合的話,應該難度不算大。maybe還會有電話面試,不過那時候我沒有。他們定期會有開放日,你方便的話,去看看去咨詢也ok。就是現在宿舍應該比較難申請了。
㈡ 香港教育的免費教育
根據來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在2002年發表的《基自礎教育課程指引》,現時香港基礎教育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反思優勢,使他們能夠發揮所長。香港的基礎教育一直被批評為過份著重背誦(即所謂「填鴨式教育」),使學生在現今瞬息萬變的資訊社會中,未能好好把握社會的需求和變化,從而使香港的就業人材變得缺乏競爭力。因此,教統局希望透過課程改革,從根本改善學生的素質。
教統局制定的政策強調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為達到使學生能夠養成學會學習的能力,政府在前述的課程指引內提出了「九種共通能力」及「四個關鍵項目」兩種概念。 協作能力
溝通能力
創造力
批判性思考能力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運算能力
解決問題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研習能力 德育及公民教育
從閱讀中學習
專題研習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㈢ 現在的香港教育是什麼
香港的教育主要由香港政府的教育統籌局(下稱「教統局」)管理,制度上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部份:
學前教育:透過私立的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學前兒童提供機會學習與群體相處。
九年免費教育:在全港設立官立或津貼資助學校,為適齡學童提供六年制小學及三年制初中課程。
高中及預科課程:設立兩年制高中(中四、中五),為學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設立兩年制預科課程(中六、中七),作為學生報考大學前的課程准備。
專上課程:提供各種形式的專上課程,包括工業學院、大專、大學教育。
㈣ 香港教育和內地教育有什麼不同
香港教育概況
學前教育
透過私立的幼兒園和幼兒園,為學前兒童提供機會學習與群體相處;
九年免費教育
在全港設立官立或津貼資助學校,為適齡學童提供六年制小學及三年制初中課程;
高中及預科課程
設立兩年制高中(中四、中五),為學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設立兩年制預科課程(中六、DSE),作為學生報考大學前的課程准備;
專上課程
提供各種形式的專上課程,包括工業學院、大專、大學教育。
香港學校分類
官津學校
官立學校和資助學校統稱為官津學校,官津學校大部分經費來自政府,屬於15年免費教育;而資助學校由非盈利辦學團體接受政府津貼提供免費教育;
直資學校
直資學校全名「直接資助計劃學校」,享有一筆按學校合資格學生人數計算的政府津貼,但可收取學費;
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被稱為是香港「第五類學校」,香港國際學校亦等同於私立學校,但並非所有私立學校可以隨便定義為國際學校;
私立學校
私立學校學費收取比較高,它們由辦學團體設立,可自訂課程、收費及入學要求,一般以IB或者其他國際課程作為教學大綱。
香港學校服務方案
1、根據不同需求,提供相關的咨詢
2、視乎具體情況,提供相應的學校資源
㈤ 香港教育是免費的,孩子讀書是不是不要花錢
香港有15年免費基礎教育。
為優化幼兒教育,促進兒童學習與全人發展,新學年伊始,香港特區政府展開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取代自2007-2008學年起推行的學前教育學券計劃,將12年免費基礎教育延長至15年,並以此開啟香港幼稚園優質教育新篇章。
高中及預科課程:設立兩年制高中(中四、中五),為學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設立兩年制預科課程(中六、中七),作為學生報考大學前的課程准備。
專上課程:提供各種形式的專上課程,包括工業學院、大專、大學教育。
(5)香港教育擴展閱讀
香港教育學制改革
多年來,香港沿用英式學制,即:3年初中,2年高中,2年預科,3年大學。回歸祖國15年間,香港的教育進行了改革創新。2009年9月開始實施「三三四新學制」即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學,使得香港學制與內地接軌。
據介紹,新學制減輕了學生的考試負擔,也極大便利了內地學生選擇赴港上學。香港教育機構正在尋求內地高校尤其是北大、清華、復旦等名校的認可,在便利內地學生赴港學習的同時,也為香港學生到內地就讀提供方便。目前內地到港學習的學生從最初的10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8700多人。內地現已有63所高校招收香港學生。
同時,學制改革後,課程設置也做了調整,針對學生自身的優勢和興趣所在,設置了實用的學習科目。在新學制下,高中教育提供了更寬廣而均衡的課程,能夠使學生全面發展,並為他們升讀高等教育及就業提供多元化的選擇。
㈥ 香港教育和內地教育的區別
香港教你如何實用你學到的東西,和你學到的東西在生活中什麼地方可以用得上,但我們大陸就是洗腦式教育,思想品德和政治課全地球沒幾個國家有
㈦ 香港教育和大陸教育的區別何在
一、教育制度區別
香港的學校是由校辦團體管理的。每所學校對學生、教師和教回育政策都有自主權。而答且,只有少數公辦學校負責,教育部門只負責分配資源和監督學校的工作。內地絕大多數學校由政府直接管理,以便在全國實行統一的教育政策。
二、教育體制區別
香港的教育體系採用了英國式的制度,學生在五年制中學就讀。初中和高中之間沒有正式的區別(但教學大綱仍然分為兩個階段,即第一至第三階段和第四至第五階段)。2012-2013學年起,學校制度正式取消,實行新的3+3+4學校制度。改制後,教育體制與內地保持一致。
三、語言教育區別
香港在教育中普遍採用「兩語言三語言」教學模式,從幼兒園開始,掌握英語學習,起步快,大多數學校有更多的外籍教師,創造了較好的語言環境。在內地,普通話教學被廣泛採用。作為一門學科,英語是在小學里教的。如果孩子們需要在英語環境中學習,他們只能通過國際學校等方式入學,但一般成本很高。
㈧ 香港教育的基本概況
香港的教育主要由香港政府的教育統籌局(下稱「教統局」)管理,專制度上大致可以分為屬以下幾部份:
學前教育:透過私立的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學前兒童提供機會學習與群體相處。
九年免費教育:在全港設立官立或津貼資助學校,為適齡學童提供六年制小學及三年制初中課程。
高中及預科課程:設立兩年制高中(中四、中五),為學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設立兩年制預科課程(中六、中七),作為學生報考大學前的課程准備。
專上課程:提供各種形式的專上課程,包括工業學院、大專、大學教育。
㈨ 香港的教育制度是怎樣的
香港的教育制度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部份:
學前教育:透過私立的幼兒園和幼稚園,為學前兒童提供機會學習與群體相處。
九年免費教育:在全港設立官立或津貼資助中、小學,為全港適齡學童提供六年制小學及三年制初中課程。
高中及預科課程:設立兩年制高中(中四、中五),為學生提供工作前最基本的教育;設立兩年制預科課程(中六、中七),作為學生報考大學前的課程准備。
專上課程:提供各種形式的專上課程,包括工業學院、私立大專、資助大學教育。
學前教育
香港的學前教育大致可分為幼兒園和幼稚園兩種,都是私立的。經營者有以商業形式運作、以大集團形式運作的幼稚園集團,也有由非牟利團體興辦的幼稚園。後者通常由教會或社會服務機構籌辦。
香港的幼兒園和中國大陸的幼兒園並不相同。香港的幼兒園和幼稚園本來有不相同的服務對象:幼兒園的服務對象是未適合進入幼稚園的幼童,為家長提供托兒服務;而幼稚園的服務對象則是3-6歲的幼童,讓他們在學校環境里學習群體相處,以及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幼稚園由教育統籌局管理,而幼兒園則由社會服利署管理。但現在不少幼兒園都兼營幼稚園相同的業務,使幼童在0-6歲都可以在幼兒園內接受教育。
九年免費教育
小學教育(小一至小六)
小學六年免費教育於1971年推行。
現時香港的小學教育分為兩個學習階段:
第一學習階段 (Key Stage 1, KS1):由小一至小三;
第二學習階段 (Key Stage 2, KS2):由小四至小六;
每一個學習階段完結時,學生都要參與一個由教統局主辦的全港性系統評估,用以為全香港的學生作出評核,了解他們能力上的差異。
初中教育(中一至中三)
高中課程(中四、中五)
九年免費教育之後,學生需要以校內考試成績作評級,決定能否升讀高中(中四、中五)。香港的中四及中五課程,大致上會分開文、理、商三個項目。個別學校或會不一,視乎學校決定。但所有科目均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香港中學會考」考試內容為本,每個高中學生均需要修讀至少六個科目,以符合報考「會考」資格。
在修畢中四及中五課程後,所有學生均需參加「會考」,以決定能否升讀預科課程(中六、中七)。考試評分以最佳成績之六科計算,滿分為30分,考生考獲14分或以上,有較大機會升讀預科課程。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布,2004年香港中學會考報考人數為118,213名,當中符合升讀中六資格的考生只有37,911名,但官津中學學位只有約22000個,再加上私立及直資中學學位,學位仍不足29000個,故學位競爭非常激烈。每年放榜日,均會出現學生到處尋找學位的情況。
另外,香港中學會考成績均被廣泛接受,若考生考獲E級,則被視為中學畢業生求職時必須擁有的最低資格。而大部份會考科目,若考獲C級或以上,則會被視為等同英國普通教育文憑海外考試的普通程度(GCE 'O' Level)及格。
預科課程(中六、中七)
經歷過「會考」、順利升讀預科課程的學生,隨即要開始准備另一個公開考試。香港的預科課程以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考試內容為本,跟高中課程一樣,學生大致上會依文、理、商科分流。學生可以因應各自程度,選擇修讀AL(高級程度)或AS(高級補充程度)的科目。要符合升讀高等院校學士學位資格,預科學生需要修讀至少4個科目,當中包括「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和「應用英語科」,以及兩個AL程度之科目(兩個AS程度科目被視為等同一個AL程度科目)。
修畢中六及中七課程後,所有學生均需參加「A-level」考試,以決定能否升讀高等院校學士學位課程。最低升學要求是5科E級或以上,當中有3個科目屬AL程度,才能符合最低資格,有較大機會升讀高等院校學士學位課程。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布,2004年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報考人數為36,004名,當中符合升讀高等院校學士學位資格的考生只有18,113名。縱然升讀高等院校的競爭非常激烈,但是由於香港8間高等院校均以「大專院校聯合招生辦法」(JUPAS)統一收生,所以不同於「會考」放榜,每年「A-Level」放榜日都不會出現尋找學位情況。預科生需要等待一個月後,「JUPAS」放榜才知道取錄結果。
另外,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成績均被廣泛接受,若考生考獲E級,無論是AL或AS程度,均會被視為等同英國普通教育文憑海外考試的高級程度(GCE 'A' Level)及格。
高中教育改革
政府現時正籌劃把中四至中七的四年課程濃縮成為三年的高中課程,以便與世界主流接軌。當中現時預科課程較深的部份會從課程里剔除。另外,中國語文、英語運用、數學科以及通識教育科會成為必修科目。為配合未來對通識教育科老師的需求,政府正計劃為有關老師提供在職培訓,以使他們將來能夠擔任有關科目的導師。
但學界現時普遍擔心新課程由於不再與英國的GCE接軌,而國際間現時尚未有一個普遍通行的預科文憑標准,使將來學生出國升學時會有認受性的問題。
㈩ 香港教育大學什麼水平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由香港教育學院正名)
是香港特區政府資助的八所公立大學之一,歷史可追溯至1853年開辦的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課程及1881年由香港總督軒尼詩爵士成立的首間師范學校。在1994年,香港政府將五所前師范學院合並成香港教育學院。2016年,香港特區政府立法會三讀通過《2016年香港教育學院(修訂)條例》,有關條例於2016年5月27日刊憲,標志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正式誕生。
於2016年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學排名中,本校在教育領域位列亞洲第二、全球十二。多項發展,足證教大這幾年間變革轉型所取得的成果。教大致力發展成為一所以教育為本、提供多元學科兼具研究實力的師范大學。
香港教育大學獲國家教育部列為提前批次錄取的本科第一批重點高校。教大採用自主招生形式,於內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收學士學位本科生。
學術架構
教大設有研究生院及三所學院(即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及人文學院),在「教育為本、超越教育」的願景下,提供一系列博士、碩士及學士學位的教育專業及多元學科課程,包括人文學、社會科學及創意藝術與文化等學科,推動教與學的發展。
此外,教大亦擁有涵蓋教育、社會科學及人文領域的四所校級及十一所院級研究、專業發展和資源中心,致力發展應用研究,開拓富啟發性及創新性的知識。
師資優良
教大匯聚眾多學術精英,延聘自全球各地約460位學術及教學人員,當中98%以上的學術人員具博士學歷,組成了香港最大的教育及相關人文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團隊。教大目前已禮聘約50位講座教授及教授,分別來自英國、美國、德國、澳洲、新加坡、內地與台灣等地區,以及香港其他大學,領導進行多項尖端研究活動。
教大一向致力培育敏於思考、關懷社會及放眼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及社會領袖,至今約有15萬名校友,歷年來「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得獎人當中74%為教大或其前身學院畢業生,足證在教師教育方面的悠久貢獻和雄厚實力。
研究成就傲視同儕
2015-16年度研究資助局撥出研究資助申請中取得佳績,共有47項計劃獲批研究金,合共2,550萬港元
在「教育」學科分組,本地大學共有42個研究項目獲得撥款,教大共有19個項目獲得撥款(16個獲優配研究金(GRF)支持,3個獲傑出青年學者計劃(ECS)資助),合共獲批1,030萬港元,占總資助額47%,於「教育」學科分組獲資助的項目數量及金額兩方面,均獨占鰲頭
在「心理及語言」學科分組合共取得790萬港元資助,獲資助的項目數量及金額方面,位列GRF第2位,更高踞ECS首位
於科學相關學科亦有突破表現,在「土木工程、測量及建造工程」及「機械、生產及工業工程」兩個分組中,共有3個項目獲ECS撥出157萬港元資助
國際影響 無遠弗屆
與全球超過180所院校及機構建立緊密聯系,包括:大中華地區、亞太地區(澳洲、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及越南)、歐洲(奧地利、捷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挪威、俄羅斯、西班牙、瑞典、瑞士及英國)和北美洲(加拿大及美國)等。
藉著與地區及國際夥伴合作,並主辦多個區域及國際會議,促進本校對外學術交流,
提升國際知名度。包括成立「推動教育改變與社會發展國際聯盟」及多次舉辦大型會議,如「亞太教育研究會國際研討會暨香港教育研究學會
年會2014「、「亞洲大學領袖計劃「研究會議及「全球課程與教學網路(GCIN)學術研討會「等,邀請來自各國的學者參與。教大致力倡議教育及社會改革,在公眾關注課題的持續論述中,發揮影響力及作出貢獻。
海外實習 機會豐富
除了知識的傳授外,教大亦很注重學生的服務態度和實務經驗,提供豐富多採的海內外學習及實踐機會,其中包括語文沉浸課程、海外領袖發展體驗計劃、跨院海外服務領導發展計劃、海外及大中華地區工作實習計劃、暑期區域研習課程、海外環保考察團等,機會多不勝數。透過參與或組織各項活動,有助提升同學的服務領導技巧、溝通能力及語言水平,亦能擴闊同學的全球視野及國際學習體驗,培育學生的全球意識、文化觸覺及跨地域發展能力。
畢業前景優厚
教大畢業生一向備受僱主青睞,
自2003年起,畢業生受聘或繼續進修的比率,均維持在95%至99%之間,在就業市場具有相當競爭力,凸顯了教大課程的質素和認受性。根據2014年的就業調查結果顯示,教院的教育榮譽學士畢業生廣受業界歡迎,逾98.6%獲得聘任或選擇繼續進修,平均起薪點為港幣$21,598。
就讀教育輔助課程的畢業生亦備受僱主青睞。95%受訪畢業生成功獲聘或選擇繼續進修,受訪畢業生從事的行業包括傳媒與出版、教育、社區及社會服務、政府、公營機構、商業、銀行及金融等。
從2008年起,香港特區政府為鼓勵內地畢業生留港服務,所有內地本科生畢業後均可向入境事務處申請延長逗留期限。學生在完成五年制教育學士課程後,可向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申請成為注冊教師,在香港幼稚園、小學或中學任教。
內地招生
教大獲國家教育部列為提前批次錄取的本科第一批重點高校,
採用自主招生形式,於內地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招收本科生。考生在填報香港教育大學的同時,亦可填報其他內地重點高校,並無任何沖突。若考生於提前錄取時未能獲得香港教育大學錄取,仍有機會在本科一批錄取時獲其他重點高校考慮。
近年來,
教大不斷拓展與內地、台灣及國際高校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招收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前來就讀,旨在創造更具國際化特色的學術氛圍,開拓更獨特的多元文化視野,使畢業生能夠滿懷信心迎接全球化的挑戰。
有興趣報讀本科課程的同學,可透過網上申請系統: http://www.ehk.hk/acadprog/online 報名。截止申請日期是2016年6月10日。
有關申請詳情,請瀏覽教大大中華事務處網頁: http://www.ehk.hk/g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