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教育
教育好孩子
一、尊重他們,不要去改變他們的喜好
每個孩子都是值得尊重的,我們要學會尊重他們。他們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和不喜歡的東西。家長不要刻意去安排什麼,或者去否定什麼。要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和喜歡,按他的喜好去培養。千萬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
二、和平的與孩子進行溝通
有很多的家長,在孩子犯錯是會有很多的指責、批評。其實這樣對孩子是不公平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對社會很多的是都是缺少認知的,犯錯的比避免不了的,這是叫要求家長給於正確的講解與疏導,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打罵。
三、做好孩子的榜樣
人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同時要以身作則。孩子的很多的行為都是看著家長做,教導孩子的事你自身都做不到,怎麼讓孩子做好。
Ⅱ 育兒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一個人的基本態度、行為模式、人格結構,在嬰兒期的親子互動過程中早已奠內定基礎,再經其後的兒童期、容青年期等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逐漸形成個人的獨特人格。親子關系直接影響子女的生理健康、態度行為、價值觀念及未來成就。
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1.接受現實是走向樂觀的第一步2.培養樂觀的性格,讓孩子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3.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焦慮上,就不能發揮其固有的能力5.幽默感看似「小伎倆」,實則「大本事」。
Ⅲ 育兒知識3至6歲
這個年齡段是孩子學習的最佳年齡段。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模仿能力強,接受能力快,好奇心大,可以說,你教什麼他學什麼,你希望他成為什麼樣子就會成為什麼樣子。 早期教育並不意味著要教給孩子某方面的知識(如英語、數學、特長等等,當然如果孩子真的興趣濃厚要給他們提供相應的環境),重要的是讓孩子有充分發揮自己的空間和條件,給他們表現自己和打理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很好的發展自己的能力。 我們都知道,孩子到3歲時會突然發生很大變化,有些孩子變得非常不聽話,固執,任性,有的孩子情緒突然變得很不穩定 。3歲小孩的本事變得比過去大得多,他們會不斷地向爸爸媽媽提出各種要求,如果這些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大哭大鬧 。3歲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每天都在進步,他們的知識經驗,認識事物的能力、社會交往技能、語言、思維,一切都在向前進步。 那我們現在看看3歲-6歲的小孩應該學點什麼? 學習漢字,開發智力效果明顯:如果從五歲開始學起,到入學前一年,智商便能達到110;要是從四歲開始學起,學習兩年,智商將能達到120;若從三歲開始學習,學習三年,智商就能達到130左右。提前、集中、快速識字的意義在於利用識字過程訓練兒童的記憶力、開發兒童的潛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育和提高,開發兒童的智力。及時對兒童實施提前、集中、快速識字教育,具有相當的必要性。 6歲以前屬「黃金教育期」,這一階段的孩子記憶效果最佳,錯過這一階段再學需付出六七倍力量。3-6歲的孩子大腦就像是一個空白磁碟,對於他們來說,記憶不是負擔,而是一種生理需要,這一時期若是錯過了將終生無法彌補。 最後我們在小孩進行早期教育要注意事項 1、關心和愛撫孩子。多給他們一些微笑,多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感興趣 。當他們犯錯了不能用成年人的標准來衡量他們的錯誤,主要是鼓勵。 2、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尊重他們的各種需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們商量,多聽他們的意見,允許他們自己做選擇和決定,容忍孩子有與父母不同的見解。 3、讓孩子感到快樂。 給他們提供游戲的時間、場所和玩具,對他們的愛好給予鼓勵和支持。雖然孩子入學後,其主導活動是學習,但游戲仍然是他們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4、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 5、給孩子留面子,不要當著其他小朋友面前訓斥小孩。 6、做孩子的朋友,積極參與孩子的業余愛好活動,讓孩子的生活有意義豐富多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編輯 為深入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中國教育部網站2012年10月15日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提供了具體方法和建議。 《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分別對3至4歲、4至5歲、5至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時,針對當前學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誤區,為廣大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建議。[2] 《指南》的制定始於2006年,專家組分析比較13個國家早期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相關內容,用兩年時間廣泛徵求幼兒園園長、教師和家長的意見,在全國東中西部抽取3600名幼兒及其家長作為測查對象。正式文本出台前,指南先後兩次面向各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師范院校徵求意見,又在教育部門戶網站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介紹,《指南》著重強調了要充分認識生活和游戲對幼兒成長的教育價值,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成人不應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等先進教育理念。 原則 1.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2.關注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要注重學習與發展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3.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既要准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1] 目標 健康 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是一種在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完滿狀態及良好的適應能力。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其他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為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成人應為幼兒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宜的鍛煉,滿足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創設溫馨的人際環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穩定的情緒情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形成使其終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幼兒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幼兒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於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的發展。[1] 語言 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發展貫穿於身心發展的各個領域,對其他領域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幼兒在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同時,也在發展著人際交往能力、對交往情境的判斷能力、組織自己思想的能力等,並通過語言獲取信息,逐步使學習超越個體的直接感知。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回應。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有利於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進一步拓展學習經驗。 幼兒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培養幼兒對文字的興趣,通過機械記憶和強化訓練過早識字不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接受能力。[1] 社會 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幼兒社會性不斷完善並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過程,主要包括人際交往與社會適應。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以及知識、能力和智慧作用的發揮具有重要影響。幼兒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發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家庭、幼兒園和社會應共同努力,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學會遵守規則,建立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幼兒社會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學習發展起來的,成人應注重自己的言行對幼兒的潛移默化影響
Ⅳ 請問育兒教育什麼行啊
現在育兒教育有很多''app的,可以下載一些
Ⅳ 的育兒文章,什麼是教育
古人說,教育,要從最基礎的、最早的時候開始。
教婦初來,就是新娶進門的媳婦,你要教育她,她剛一來,你就得教她,以後她就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兒嬰孩,在嬰兒的時期,就要開始教育,你進行善的教育,他就養成一種善的習性、習慣,從一開始就踏上了正路,如果開始就邪了,那步步都邪。你以後等他形成了邪惡的習慣,這時候再去矯正它,那都不容易。
所以從開始的時候就得謹慎地教育。這樣的家庭兒童教育,不僅是家庭的問題,它也關繫到整個國家的治亂,你教育好了小孩,國家、天下就大治;你小孩沒有教育好,都是匪類,都是那種惡心殘暴之人,那麼,天下也就大亂了。所以國家的興衰,天下的治亂,首先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
現在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學校的教育主要是一些知識技能的教育,道德人格的教育已經在現在的大中小學占的比例愈來愈微薄。
所以這一點每個做家長的要清醒地看到,學校的教育可能更多地側重在知識技能的教育上,有關道德人格的教育,你還不能太放棄,你在自己家庭就得承擔起這樣的一種教育。
現在的家長就注意自己孩子的成績:你考得怎麼樣啊,又考了多少分啊,怎麼又低了幾分吶。他天天就關心這個。實際上這個問題是他的老師關心的。你要關心你的小孩的這種德性、人格。這是學校教育可能不大關注的問題,而這也確實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要把小孩教育好,父母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小孩的模仿性是很強的。你要教小孩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你作父母的就要做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如果你作為父母,你對老人一點都不孝,天天對老人呼來喚去,然後自己住好房子,父母卻住在很差的房子里。那好了,你的兒女也看在眼裡,等你老了的時候,你也住到很差的房間去。
所以這個孝還不是口頭上講,你自己要做出來。
現在家庭教育的糟糕,是很多父母,他自己就沒有以身作則,於是他就不知道怎麼教育下一代,形成惡性循環,然後又有望子成龍之心,於是給小孩加了很多很多的負擔。給小孩學很多班,又是鋼琴班,又是英語班,又是電腦班,又是這個班那個班。現在家教都是知識技能的家教,可沒有哪個家長請一個有道德的人教他道德,大概很少了。
讓小孩從小接觸聖人的教育:《三字經》、《弟子規》,包括《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等,讓他接觸,讓他背誦,這樣就在他的內心播下了一個聖人做人的標准、做人的種子,他就會一生受用無窮。(此文摘自大安法師講述)
Ⅵ 除了蒙氏教育還有哪些育兒理念
• Montessori 蒙台梭利-瑪利亞.蒙台梭利: 蒙特梭利認為,孩子的早期教育應該以感官訓練為主,因為那麼小的孩子是用他的感覺器官來感受身邊的世界,通過感覺、行走、觸摸來使自己獲得各種能力和技巧。感覺訓練能夠讓孩子的感覺器官變得更加敏銳,能夠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專注力和意志力,在孩子的身體功能協調和完善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Multiple intelligence 多元智能-霍華德.加德納: 兒童多元智能教育理論由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育學家加得納提出。這一教育理論將人的智能分為8個方面,即語言智能、音樂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動智能、內省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其理論更注重兒童智能的全面開發。理論指出0-7歲是幼兒各個智能發育的關鍵期,這一階段幼兒的智能是否全面平衡地發展直接關繫到幼兒的一生。每一個人的智能組合是不同的,通過教育可以發現孩子的優勢智能,從而把每一個孩子培養成富有個性的、適合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 • Reggio Emilia Approach瑞吉歐方案教學: 瑞吉歐是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洛利斯•馬拉古齊(LorisMalaguzzi)和當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興辦並發展了該地的學前教育。數十年的艱苦創業,使義大利在舉世聞名的蒙台梭利之後,又形成了一套「獨特與革新的哲學和課程假設,學校組織方法以及壞境設計的原則」。人們稱這個綜合體為「瑞吉歐•艾米里亞教育體系」。 • Waldorf 華德福: 20世紀初,奧地利科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魯道夫•史代納認為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類的精神領域,並創立了一門特別的精神科學,稱為「人智學」。1919年,他受邀根據人智學的理念為德國斯圖加特一家名為Waldorf的香煙廠的工人子弟辦了一所學校,並命名為「自由華德福學校」。學校共有12名教師和256名學生。後來,凡是實踐這一教育理念的學校都被稱為華德福學校,或魯道夫•史代納學校。根據2000年德國華德福教育友好協會統計,當時全球有876所華德福學校、2000多所華德福幼兒園,以及300多所華德福矯正教育和社會治療機構。 • EYFS-英國早期教育體系 目前英國早期教育的主要學習方式:游戲。主要建立在以下思想基礎上: (1) 福祿倍爾的哲學: 必須把孩子看成是一個活生生的、活潑可愛的、有認知能力的個體。必須將兒童的生活及其各種不同環境與關系整合起來加以考慮:必須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孩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 蘇珊 艾薩克的經驗主義理論: 社會發展的事實表明:教學的組織應基於活動而不是靜止的因素。既觀察兒童在自發游戲中的行為,也觀察兒童在有組織的活動中的行為才是明智的。在每日生活和整個童年期中,兒童總是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游戲和歡笑、爭吵和友愛、思考和提問。 (3) 列夫 維果茨基關於游戲、最近發展區的理論: "在游戲中,兒童開始獲得其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須的動機、技能和態度。" "在游戲中,兒童的表現總是超過它的實際年齡,高於他日常的行為表現,在游戲中,兒童好象是一個比他自己高出一頭的人。" "兒童的實際發展水平在其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出來,兒的潛在發展水平是在成人的指導下或與有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體現的。" 同時,英國幼兒教育理念的形成還借鑒: (1) 義大利瑞吉歐關於成人的兒童觀及成人期望的重要性的觀點:"我們認為兒童有豐富的潛能和能力,而這些潛能和能力大多與成人和其他兒童有關。" (2) 美國專家關於兒童發展研究的理論。 美國Dr . Margayet Donaldson 和Dr . Carol Dweck關於兒童對自己作為學習者的認識的觀點。 Professor Kathy Sylva關於早期教育影響作用的研究觀點。 根據以上觀點,確立英國基礎教育的理念: 交流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去傳授"什麼是真實的和正確的"活動的意義,對於兒童來說更是如此。教育者和兒童之間不應該是不成熟的,須要保護的個體和看護者的關系。而應該形成一種基於真正友誼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的特點就是自發自然、冒險和愉悅。 --Colwyn Trevarthen EYFS是英格蘭政府以「給父母最好的選擇、給幼兒最好的開始」為宗旨,提出的一個教育方案,此方案在2008年9月被正式納入英格蘭的法制中。EYFS的目標是:給所有O~5歲的幼兒提供一個連續的發展與學習體系,使他們在生活中獲得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將來成為身心健康、擁有安全感、成功和快樂的人。
Ⅶ 正確的育兒教育是怎樣的呢
第—大關鍵
如何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
1.接受現實是走向樂觀的第一步
2.培養樂觀的性格,讓孩子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
3.讓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費在焦慮上,就不能發揮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倆」,實則「大本事」
第二大關鍵 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1.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
2.擁有愛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動力
3.惡作劇會「惹禍」,及時引導孩子改正
4.及時消除孩子的殘忍行為
5.懂得感恩,才會成長
第三大關鍵 培養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於正視失敗
2.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視
3.對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難融入社會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總是責備孩子的失敗,孩子將會變得「無能」
6.對孩子進行誇獎,但不要過度
第四大關鍵 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1.教會孩子一些安全常識,冷靜應對傷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總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處世能力,隨時都會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險
4.過分地保護,就等於「傷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從容面對誘惑
第五大關鍵 讓孩子敢於夢想
1.有夢想才有創造
2.不要訓斥孩子的「夢話」
3.孩子有夢想時,催促他向夢想邁進一步
4.拒絕孩子問的「為什麼」,就等於剪斷了他思維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興趣
6.善於創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個賓士的頭腦
第六大關鍵 隨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技巧
1.懂得社交禮儀的孩子,能夠擁有好人緣
2.孩子善於談吐,最能弓l起別人的興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於承認錯誤,則錯誤已經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識更重要
6.懂得傾聽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第七大關鍵 教會孩子合理使用錢財
1.孩子越早接觸和學會使用零花錢,長大後就越容易賺到錢
2.正確處理孩子的壓歲錢
3.養成儲蓄的習慣,讓孩子終生受益
4.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
5.糾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第八大關鍵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1.鼓勵孩子主動與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2.長期處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產生自卑感
3.學會欣賞別人,才會欣賞自己
4.讓孩子每天發現一個自己的優點
5.懂得「舍」才會有所「得」
Ⅷ 育兒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性格培養 現在的大多獨生子女,都是心肝寶貝,要教會寶寶學會愛自己也要愛護別人,言行身教,寶寶性格的塑造是從一任老師-父母開始 能力培養 從小給孩子養成獨立能力,別養嬌了孩子,不用給他什麼,但是要培養他可以創造什麼的能力 體格培養 健康是革命的本錢,養個健康寶寶,剩錢不省心,要多愛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