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奇才
埃尔德什被称为数学奇才他的奇表现在以下方面:
1、3岁时已能算出3位数乘法;
2、4岁时独自发现了负数;
3、大学一年级时给出了贝特兰猜想的一个初等证明;
4、21岁时已获博士学位,但长大后只专注数学,没有固定职业,终身未娶;
5、先后获得过柯尔奖和沃尔夫奖,被称为20世纪的欧拉,苏联被叫作乔;
6、发表了1475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包括与他人合写的)。
『贰』 我国的数学奇才——陈景润讲的是什么呢
陈景润是著名数学家,曾经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数学学报》主编。
陈景润从小喜爱数学,特别是受到一些数学教师的影响,对奇妙而充满魅力的数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厦门大学期间,经过刻苦钻研,他对数学大师华罗庚和维诺格拉朵丈等人的专著及一些重要的数学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写出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调到中科院数学所以后,在良好的学术环境中,在严师的指导下,他的研究水平有了飞跃,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共发表了学术论文50余篇、著书4本,在对近代解析数论的许多重要问题,如华林问题、球内整点和圆内整点问题、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问题、小区间中殆素分布问题、三素数定理中的常数估计、哥德巴赫猜想、弈生素数问题等的研究中获得多项成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陈景润得到了(1,2)的辉煌成果,即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表示为一个常数和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2的整数之和。1966年,陈景润在《科学通报》宣布他证明了(1,2),但仅叙述了几个引理,未给出详细证明,因而当时没有得到国际数学界的承认,1973年,他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他的结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写进美、英、法、芬、日等国的许多数论书中。
由于这个定理的重要性,人们曾先后对它给出至少五个简化证明。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领域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和领先地位。
陈景润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重大奖励。他的学术成就为国内外所公认。1974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介绍庞比尼获菲尔兹奖的工作时,特别提到了“陈氏定理”,作为与之密切关联的工作之一。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很高的殊荣,他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先后出访欧美,自1978年以来,他培养了多名博士研究生。
陈景润对数学的迷恋和热爱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数学研究几乎是他的全部生活和精神寄托。他并不是天才,却有着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废寝忘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他的成就是用生命换来的。无论任何时候,他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和拼搏献身的精神在全国广为传颂,成为鼓舞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成为一代青少年心目中传奇式的人物和学习的楷模。
『叁』 一部关于美国电视数学奇才的电影的名字
《心灵捕手》是一部由格斯·范·桑特于1997年导演的电影,取景地点是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杭汀 (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的故事。威尔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在教授辛·马奎尔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威尔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
『肆』 数学奇才用什么词语来表达
数学奇才
Math wiz
以上为机器翻译结果,长、整句建议使用 人工翻译 。
双语例句
他是数学奇才,但是说道谈恋爱,他就变成白痴了。
He is a real smart ass in Mathematics.
blog.sina.com.cn
他们想知道这些父母做了什么才能培养出这么多数学高手以及音乐奇才,想知道他们的家庭情况,看看自己是否也可以这样做。
They wonder what these parents do to proce so many math whizzes and music prodigies, what it's like inside the family, and whether they could do it too.
article.yeeyan.org
数学史也见证了一位年青的“旷世奇才”---法国数学家伽罗瓦,20岁的他就“传奇般”地创立了可用于证明“五次以上的代数方程永远不可能解出”的群论,开辟了数学领域之新天地。
GaloisThe mathematics history has also witnessed the birth of a young prodigy a French mathematician. When he was only 20, he miraculously , opening up a new page in the field of mathematics.
『伍』 我国有哪些数学奇才
陈景润,华罗庚
『陆』 数学奇才来
(1-2)+(3-4)+……+(99-100)+101=-50+101=51
11+12+(-13-14+15+16)+……+(-97-98+99+100)=23+4X22=111
『柒』 数学奇才请进!
9*3/5*2/9=3/5*2=6/5=1又1/5,6/7*6/9*9=6/7*6=36/7=5又1/7
6/15*5/3*15=6*5/3=30/3=10
3/11*1/2*44=3/22*44=3*2=6
79/50*10/18*36=79/5*2=158/5=31又3/5
14/15*24*5/8=14/15*3*5=14
这是最基本的分数约分问题,小朋友可版要认真学哟,不要不动脑权筋,照着抄下来哟。~
『捌』 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200字
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50页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
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
白天,华罗庚就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顾客来了,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时间久了,父亲很生气,干脆把华罗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纸拿来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时甚至把他的算草纸往火炉里扔。每逢遇到这种时候,华罗庚总是拼命的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草纸,不让他的父亲烧掉。
华罗庚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华罗庚和全世界无数的杰出人才一样,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阻力。不断前进,这倒反而锻炼了他。没有时间,养成了他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玖』 数学奇才是指谁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了两位数学奇才,一位是曹魏时期的刘徽(生于公元240年左右),另一位是南朝宋、齐时的祖冲之(公元429~500)。
刘徽是山东临淄人,一生都没有做官。出于对数学的热爱,刘徽潜心钻研学术,在数学理论方面造诣很高。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九章算术注》、《重差》(到唐代改名为《海岛算经》)以及《九章重差图》等。可惜的是,《海岛算经》和《九章重差图》到宋代已经失传,人们只能从唯一传世的《九章算术注》中,窥见其学术思想之一斑。
刘徽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建立了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在数系理论方面,他阐述了通分、约分、四则运算、繁分数化简等运算法则。在开方方面,他论述了无理方根的存在,并引进了新数,创造了用十进分数无限逼近无理根的方法。在筹式演算理论方面,他先给率以比较明确的定义,又以遍乘、通约、齐同等三种基本运算为基础,建立了数与式运算的统一的理论基础。并用“率”定义中国古代数学中的“方程”,也就是现代数学中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在勾股理论方面,他论证了勾股定理与解勾股形的计算原理,建立了相似勾股形理论,发展了勾股测量术,通过对“勾中容横”与“股中容直”之类的典型图形的论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相似理论。在面积与体积理论方面,他用出入相补、以盈补虚的原理及“割圆术”的极限方法提出了刘徽原理,并解决了多种几何形、几何体的面积、体积计算问题。
祖冲之像刘徽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见,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得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所谓圆周率是指平面上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用符号π表示。从先秦到汉代,人们一直沿用“径一周三”的传统观点,将圆周率取值为3。这一数据十分不精确,往往不能满足计算的需要。王莽时期,刘歆曾采用过31547的圆周率值,东汉张衡采用过31466,但都缺乏理论依据。刘徽通过精密的科学研究,得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和结论。他所运用的方法称为“割圆术”,即先将一个圆的圆周六等分,作出一个圆内接正六边形,这就叫做割圆。再用勾股法计算出这个六边形的周长,然后继续把圆进行等分,作成十二边形、二十四边形、四十八边形等,一直算到一百九十二边形,得出π=157/50=314,又算到3072边形,得出π=3927/1250=31416,从而得出了精确到四位小数的π值,这一圆周率值被后人称为“徽率”。刘徽所运用的初步极限概念和直曲转化思想,在当时非常先进,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刘徽之后,南朝宋、齐间的祖冲之又把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推到了另一个高峰。祖冲之(公元429~500),字文远,祖籍范阳蓟县。西晋末年,为避战乱,祖家南迁。祖冲之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祖台之在东晋任侍中,祖父祖昌仕刘宋为大匠卿,父亲祖朔之曾任奉朝请。由于职业的缘故,祖家历代子孙对天文历法、数学、土木工程等都有所涉猎。祖冲之受家学影响,从小便接触了一些天文、数学知识,逐渐培养起了这方面的兴趣。
祖冲之博学多才,进入仕途后,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祖冲之的主要成就集中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方面。
在机械制造方面,他曾制造过指南车。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他编制成了《大明历》。刘宋在此之前使用的历法,是宋文帝时期何承天编制的《元嘉历》。祖冲之经过多年的观测和推算,发现《元嘉历》有许多缺陷,鉴于此,祖冲之准备制定一部新的历法。至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公元462),新法编制完成,以当时的年号定名为《大明历》。由于遭到权臣的反对,《大明历》在祖冲之生前始终没有被采用,直到梁武帝天监九年(公元510)才正式颁布施行。
祖冲之的数学功力很深,曾著《缀术》。这部书汇集了祖冲之的数学研究成果,内容深奥,被称为“算氏之最”。唐代还将《缀术》定为算学必修书目,但在宋以后失传。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是进一步得出了圆周率的精确数值。祖冲之在肯定刘徽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认为圆周率还有进一步精确的可能。他运用的计算方法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筹算法”。“筹算”是小竹棍,筹算法是通过横式和纵式摆放小竹棍来表示数字,从而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祖冲之运用这种方法,也是从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开始,将边数成倍增加,每一次增加都要运算11次。除去加减法,还有两次乘方和两次开方。这种运算方法十分复杂,工作量相当大。经过精密推算,祖冲之进一步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两个数值之间,将圆周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同时,他还得出了两个近似分数值,即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在当时世界数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在祖冲之后的1000年间,全世界竟无一人能够超越祖冲之的结论。在西方,直到1573年才由德国人奥托得出了密率。此后,全世界的数学家都在孜孜不倦地探求圆周率的精确数值,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刘徽与祖冲之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