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计算律
小学数学计算题的五大定律是:
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是数学计算的法则之一。指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是一种计算定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是乘法运算的一种,也是众多简便方法之一。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积相加。
(1)数学计算律扩展阅读:
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a + b = b+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
Ⅱ 什么叫运算律
运算律是通过对一些等式的观察、比较和分析而抽象、概括出来的运算规律。既是重要的数学规律,也是数学运算固有的性质。包括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等等。
中文名
运算律
外文名
Algorithm
数学
隶属
科学
拼音
Yùn suàn lǜ
分类
交换律、结合律等
Ⅲ 把7种数学运算律每个写出一个算式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还有哪两个?是除法的吗?
交换律:A÷B÷C=A÷C÷B
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A÷(B+C)=A÷B+A÷C
好像多了啊
Ⅳ 数学计算中分配律是怎么来的
分配律公式:
(a+b)c=ac+bc
举例说明:
比如有3篮水果,每个篮子有2个苹果和3个橘子,问3个篮子总共有多少个水果?
两种答题思路:
1、先算出一个篮子里的水果,再算3个篮子里有多少水果.
(2+3)*3=15个
2、先算3个篮子里的苹果和橘子,再相加.
2*3+3*3=15个
那么
(2+3)*3=2*3+3*3
Ⅳ 数学计算规律
除了A以外,剩下四个新加的数之和设为B,则
(857+833+908+938+A+B)*9/0.95=A.
即
19(3536+B)=161A.
从而A是19的倍数,从而A只能是以下8个数之一:
[798, 817, 836, 855, 874, 893, 912, 931]。
他们对应的B值依次是:
[3226, 3387, 3548, 3709, 3870, 4031, 4192, 4353]。
另一方面,B的取值范围是
[780+781+782+783, 943+944+945+946],
即[3126, 3778],故后四组解舍掉。
所以答案分为4类:
A是798, 817, 836, 855之一,依次对应B是3226, 3387, 3548, 3709
Ⅵ 小学数学所有运算律
1、字母表达形式:
运算定律共有五个: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运算性质指:一个数加上两个数的差;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几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等。这部分内容只是用于简便运算。
运算法则包括:整数四则运算法则、小数四则运算法则、分数四则运算法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并能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
公式在小学数学的运用中,重点是两方面:
1.运算定律或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C=2(a+b)
正方形周长:C=4a
圆的周长:C=2πr,或(πd)
长方形面积:S=ab
正方形面积: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
圆形面积:S=πr2
长方体体积:V=abc表面积S=2(ab+ac+bc)
正方体体积:V=a3表面积S=6a2
圆柱体体积:V=πr2h表面积S=2πrh+2πr2
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认真学习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大纲所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要注重在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发展了,也就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
行程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
环形行程:抓住往返过程中不便的关系
比例应用: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复杂行程:包括多次相遇、火车过桥,二维行程等。
2、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3、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Ⅶ 关于数学计算(按规律)
1X2+2X3+3X4+……+n(n+1)=n(n+1)(n+2)/3
1X2+2X3+3X4+……+100X(100+1)
=100*101*102/3
=343400
Ⅷ 数学加减乘除运算律(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除法的性质: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