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数学家
❶ 最早的数学家是谁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
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
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
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
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
,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
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
.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
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
数形式的近似值,取22/7为约率 ,取355/133为密率,其中355/133取六位小数是3.141
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
,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
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
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
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
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
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
,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❷ 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家叫什么
西汉时期(公元前1世纪)的赵君卿,所著《周髀算经》乃是算经的十书之一,》。《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以及怎样引用到天文计算。《周髀算经》记载了勾股定理的公式与证明。
❸ 最早的数学家是谁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
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很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❹ 中国最早的数学家是谁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
他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
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
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
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
,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
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
.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
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
数形式的近似值,取22/7为约率 ,取355/133为密率,其中355/133取六位小数是3.141
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
,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
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
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
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
❺ 谁是最早的数学家
泰勒斯(Thales)
泰勒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泰勒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泰勒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泰勒斯的方法既巧妙又简单:选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在金字塔边竖立一根小木棍,然后观察木棍阴影的长度变化,等到阴影长度恰好等于木棍长度时,赶紧测量金字塔影的长度,因为在这一时刻,金字塔的高度也恰好与塔影长度相等。也有人说,泰勒斯是利用棍影与塔影长度的比等于棍高与塔高的比算出金字塔高度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要用到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数学定理。泰勒斯自夸,说是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古埃及人但事实可能正好相反,应该是埃及人早就知道了类似的方法,但他们只满足于知道怎样去计算,却没有思考为什么这样算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在泰勒斯以前,人们在认识大自然时,只满足于对各类事物提出怎么样的解释,而泰勒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能作出怎么样的解释,而且还加上了为什么的科学问号。古代东方人民积累的数学知识,主要是一些由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计算公式。泰勒斯认为,这样得到的计算公式,用在某个问题里可能是正确的,用在另一个问题里就不一定正确了,只有从理论上证明它们是普遍正确的以后,才能广泛地运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泰勒斯自觉地提出这样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它赋予数学以特殊的科学意义,是数学发展史上一个巨大的飞跃。所以泰勒斯素有数学之父的尊称,原因就在这里。
泰勒斯最先证明了如下的定理:
1.圆被任一直径二等分。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3.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
4.半圆的内接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5.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条边以及这条边上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定理也是塞乐斯最先发现并最先证明的,后人常称之为塞乐斯定理。相传泰勒斯证明这个定理后非常高兴,宰了一头公牛供奉神灵。后来,他还用这个定理算出了海上的船与陆地的距离。
泰勒斯对古希腊的哲学和天文学,也作出过开拓性的贡献。历史学家肯定地说,泰勒斯应当算是第一位天文学家,他经常仰卧观察天上星座,探窥宇宙奥秘,他的女仆常戏称,泰勒斯想知道遥远的天空,却忽略了眼前的美色。数学史家Herodotus层考据得知Hals战后之时白天突然变成夜晚(其实是日蚀),而在此战之前泰勒斯曾对Delians预言此事。 泰勒斯的墓碑上列有这样一段题辞:「这位天文学家之王的坟墓多少小了一点,但他在星辰领域中的光荣是颇为伟大的。」
❻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数学家是谁
引言:数千年的中国数学发展史,很多著名的数学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数学财富,同时也使中国古代数学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商 高
商高是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当时中国的朝代是西周,是奴隶社会时期。
在中国古代大约是战国时期西汉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录着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对话。商高说:“…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
商高那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
由于勾股定理的内容最早见于商高的话中,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定理叫作“商高定理”。
关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周髀算经》上说:“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此数”指的是“勾三股四弦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勾三股四弦五这种关系是在大禹治水时发现的。
刘徽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他的生活年代主要是在三国时期。其出生地大约为今山东淄博市淄川人。刘徽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
《海岛算经》一书中, 刘徽精心选编了九个测量问题,这些题目的创造性、复杂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当时为西方所瞩目.
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
刘徽的一生是为数学刻苦探求的一生.他虽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钓誉的庸人,而是学而不厌的伟人,他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张邱建
张邱建,北魏数学家,贝州清河人。他从小聪明好学,酷爱算术。一生从事数学研究,造诣很深。“百鸡问题”是中古时期,关于不定方程整数的典型问题,邱建对此有精湛和独到的见解。著有《张邱建算经》3卷。后世学者北周甄鸾、唐李淳风相继为该书作了注释。刘孝孙为算经撰了细草。算经的体例为问答式,条理精密,文词古雅,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杰作,也是世界数学资料库中的一份遗产。
贾 宪
贾宪,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曾撰写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数导)均已失传。
他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增乘开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目前中学数学中的混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均与此相仿,增乘开方法比传统的方法整齐简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开高次方时,尤其显出它的优越性,这个方法的提出要比欧洲数学家霍纳的结论早七百多年。
秦九韶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先后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做官,1261年左右被贬至梅州,(今广东梅县),不久死于任所。他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早年在杭州“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1247年写成著名的《数书九章》。《数书九章》全书凡18卷,81题,分为九大类。其最重要的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关于一次同余组解法问题,西方到18,19世纪才获得相同的定理;至于求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英国数学家霍纳在1819年才发表与‘正负开方法’一样的霍纳法。秦九韶在多元一次方程组和几何测量方面也有创新。他是世界上最伟大数学家之一,《数书九章》标志着中国的古代数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李冶
李冶(1192----1279),原名李治,号敬斋,金代真定栾城人,曾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1232年钧州被蒙古军所破,遂隐居治学,被元世祖忽必烈聘为翰林学士,仅一年,便辞官回乡。1248年撰成《测圆海镜》十二卷,其主要目的是说明用天元术列方程的方法。“天元术”与现代代数中的列方程法相类似,“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设x为某某“,可以说是符号代数的尝试。李冶还有另一步数学著作《益古演段》(1259)也是讲解天元术的。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列方程的方法中所起的作用,使地开方式与现代求解方程的方法一致。在欧洲,直到16世纪才出现类似的代数学方法。
朱世杰
朱世杰是元朝一位杰出的数学科学家。
朱世杰,字汉卿,号松庭,燕山(今北京)人氏。他长期从事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他的主要著作有《算学启蒙》三卷和《四元玉鉴》三卷。
朱世杰在数学科学上,全面地继承了秦九韶、李冶、杨辉的数学成就,并给予创造性的发展,写出了《算学启蒙》、《四元玉鉴》等著名作品,把我国古代数学推向更高的境界,形成宋元时期中国数学的最高峰。
《算学启蒙》这部书从乘除运算起,一直讲到当时数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天元术”,全面介绍了当时数学所包含的各方面内容。它的体系完整,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部很著名的启蒙读物。这部著作后来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出版过翻刻本和注释本,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而《四元玉鉴》更是一部成就辉煌的数学名著。它受到近代数学史研究者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科学著作中最重要的、最有贡献的一部数学名著。
《四元玉鉴》成书于大德七年(1303),共三卷,24门,288问,介绍了朱世杰在多元高次方程组的解法——四元术,以及高阶等差级数的计算——垛积术、招差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
朱世杰和他的著作《四元玉鉴》享有巨大的国际声誉。近代日本、法国、美国、比利时以及亚、欧、美许多国家都有人向本国介绍《四元玉鉴》。在世界数学史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除了以上成就外,朱世杰还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内容:
1.在中国数学史上,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正负数乘法的正确法则;
2.他对球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作了探讨,这是我国占代数学典籍中唯一的一次讨论。结论虽不正确,但创新精神是可贵的;
3.在《算学启蒙》中,他记载了完整的“九归除法”口诀,和现在流传的珠算归除口诀几乎完全一致。
朱世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数学成就,为推进我国古代数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朱世杰不愧是我国乃至世界数学史上负有盛名的数学家。
由于朱世杰和其他同时代数学家的共同努力,使宋元时期的数学达到了光辉的高度,在很多方面都居于世界前列。
祖冲之和其子祖暅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现今河北省涞源县,他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并且是一位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 π 叫做"祖率".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他在以下三方面对我国古代数学有着巨大的推动::
一是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得 3.1415926<π<3.1415927且取为密率。的取值范围及密率的计算都领先国外千余年.
二是球体积的计算.祖冲之与他的儿子祖恒一起找到了球体积的计算公式.这其中所用到的“祖恒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处横截面积都相等的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必相等.直到一千一百年后,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利里(B.Cavalieri)才提出与之有相仿意义的公理.
三是注解《九章算术》,并著《级术》.《缀术》在唐代做为数学教育的课本,以“学官莫能究其深奥”而著称,可惜这部珍贵的典籍早已失传.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这些成就,使得这个时期在数学的某些方面“中国人不仅赶上了希腊人”,甚至领先他们一千年.
杨 辉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他著名的数学书共五种二十一卷。著有《详解九章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变本末》三卷(1274年)、《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二卷(1275年)、《续古摘奇算法》二卷(1275年)。
宋元数学四大家之一的杨辉,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排出丰富的纵横图和讨论其构成规律的数学家。杨辉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给出了如此丰富的纵横图和讨论了构成规律的数学家。杨辉除此成就之外,还有一项重大贡献,就是“杨辉三角”。
杨辉的数学研究与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在计算技术方面,他对筹算乘除捷算法进行总结和发展,有的还编成了歌决,如九归口决。他在《续古摘奇算法》中介绍了各种形式的"纵横图"及有关的构造方法,同时"垛积术"是杨辉继沈括"隙积术"后,关于高阶等差级数的研究。杨辉在"纂类"中,将《九章算术》246个题目按解题方法由浅入深的顺序,重新分为乘除、分率、合率、互换、二衰分、叠积、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类。
他非常重视数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在《算法通变本末》中,杨辉为初学者制订的"习算纲目"是中国数学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
赵 爽
赵爽,又名婴,字君卿,东汉末至三国时代的吴国数学家。他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是研究《周髀算经》中取得的成就。他所作的《周髀算经注》中有一篇《勾股圆方图注》全文五百余字,并附有云幅插图(已失传),这篇注文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他的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
赵爽还在《勾股圆方图注》中推导出二次方程 (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
在《日高图注》中利用几何图形面积关系,给出了“重差术”的证明。(汉代天文学家测量太阳高、远的方法称为重差术)。
黄宗宪
黄宗宪,字玉屏,号小谷,中国清代湖南新化人。他是丁取忠的学生,亦是以丁取忠为首的白芙堂数学学术团体的重要成员。在他多部著作中以《求一术通解》(1874)最为重要,由左潜参定。在该书中,黄宗宪对秦九韶的「求一术」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不仅解答了一次同余式组问题,还用「求一术」解决了二元一次不定方程问题。
徐光启
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他在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和发展我国农业、水利、天文、数学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贡献,是我国明末杰出的科学家。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重要贡献是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前六卷。他的译文质量很高,许多数学上的专门名词和术语,如几何、点、线、面、平行线、钝角、锐角、三角形、四边形等等,都是由他首先使用,并沿用至今。另外,他还有《测量异同》和《勾股义》等数学著作。他把中西测量方法和数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比较,并运用《几何原本》中的定理把我国古代一些证明方法严格化。还创造了一些新的证明系统,为我国后来的数学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❼ 世界上第一个数学家
周文王创造八卦 应该是最早的了吧?
八卦是2进制数学原理~
发明太极的应该会更早 但不知道是谁
1和0是最原始的数学原理哦…………
❽ 谁是第一数学家最早的从古至今
数学史上第一位数学家是古希腊的泰勒斯。因为他是第一个引进证明的数学家,同时他也是测量学的鼻祖。他发现的一个定理叫做泰勒斯定理:就是在圆中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