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郁南教育局

郁南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2-01-20 09:22:58

A. 云浮的经济

预计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4亿元,增长10.3%;人均生产总值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0.28亿元,增长15.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85亿元,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42.43亿元,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5亿元,增长12%;
外贸进出口总额18.02亿美元,增长1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1元,增长10.4%;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26.3亿元、贷款余额533.29亿元,分别增长10.9%和13.1%。2014年,我市在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首次评估考核中,居粤北地区第一位。
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7.1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89.55%。新引进合同项目162个,计划总投资246.2亿元。一批项目的建成和储备,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
佛山顺德(新兴)产业转移工业园
云浮双东环保工业园被批准为“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
云浮循环经济工业园 今云浮市境古为百越地,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是汉族与瑶族、壮族、侗族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经历了不同历史朝代的族群迁徙和交往等的相互影响,形成了多种语言并存于这一地区。据当前的调查统计,云浮市地方语言大致分为:云浮白话、客家话、闽南话和(能neng)古话等几个语种。其中,云浮白话属于广州话语系,虽带上了当地乡音,但与广州话最接近;
客家话属客家语系,在当地的分布区域是仅次于白话的一种地方语言,而操客家话的人大多数都会操白话;闽南话属闽南语系,当地又称福佬话或福建话,操此话的人口多分布于郁南县连滩镇的东、西两坝,云安县富林镇的寨塘、马塘两村和罗定市太平、罗平、船步等镇的一些村落,人数较少;(能neng)古话为罗定地方民族语言,主要分布在围底、素龙、太平、罗平、华石和罗镜、分界、苹塘、双东等镇的部分地区。 民国时期,各县曾经开办幼稚园,列入学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各县分别在县城建立县直机关幼儿园。1952年,每县都有1所幼儿园。随后,各县幼儿园增多。1960年经济困难时期,幼儿园急剧萎缩。到1962年,各县幼儿园共有35所,116班,在园幼儿3378人。1965年经济好转,幼儿教育始得到恢复和发展。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幼儿园被挤占,设备被损坏而停办。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幼儿园逐步恢复。并把幼儿教育重点放在城镇及经济发展较快,教育较好的农村。采取全日制、寄宿制、半日制、季节性、学前班等多种形式,实行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集体单位和私人办幼儿园的方针。同时,加强师资培训,委托广州、江门代培幼儿教师
1981年各县成立幼儿工作中心研究小组,协同社会、学校、家庭培训乡镇幼儿教育工作人员。1982年,成立县、公社、大队辅导网,使幼儿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各县幼儿园的班数略有增加。下半年,各大队小学普遍开办学前班,招收6岁左右的幼儿。1987年后,各县幼儿教育由教育部门牵头负责。1990年始,各县教育局配备幼儿教育专职干部后,做好对幼儿园的成本核算工作,确定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规定在正常服务时间内开展的教育活动不得另行收费。
20世纪90年代后,全部统一使用经教育部门审定发行的教材。内容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1992年,各县有幼儿园共32所,1285班,在园幼儿48978人,园长38人,教职工668人,保健员27人。1995年起,云浮市各级幼儿园大兴体育活动的场地改建、扩建、新建工作,给幼儿提供活动场地,市城区出现较高档的5个儿童游泳池,推动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农村也新办一些颇具规模的幼儿园。2000年,云浮云浮市有幼儿园122所,1530班,在园幼儿,含学前班,58731人,3~6周岁儿童入园率达52.7%。教职工1189人。 普通小学
清光绪年间,各县按照清政府要求筹办学堂。民国期间各县小学基本普及。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着重整顿和改造学校,1949年10月,由县军管会全面接管小学。1950年,各县执行省文教厅颁发的有关《公私立中、小学暂行管理办法,草案,》,加强对当地小学的管理,做好教师团结、教育、改造工作。1952年,各县小学恢复和发展,在校学生和教师分别比1949年增长97%和20.8%。
1953年,开展“整顿改进小学”工作。各县小学先后由私办,包括教会、华侨办,一律转为公办。合校并班,调整布局,办学经费由国家财政核拨。校长由县政府任免,教师调配归县教育部门。1957年,各县以农业生产合作社办民办小学。1958年,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实行“公办、民办”并举。1964年,各县执行“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办起耕读小学。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小学经常停课“闹革命”,很多教师被揪斗,教学秩序混乱,教学仪器、图书、台凳、校舍损失惨重。1972年,各县开始重视儿童入学、抓教学质量。但刚恢复的教学秩序,又被“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一手制造的“反击修正主义回潮”冲乱。小学教育质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严重下降。
1980年,各县按中共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调整布局,压缩小学附设初中班。抓好民办教师转公办的工作。1984年,各县普及初等教育。小学入学率96.2%,巩固率97.7%,毕业率96.7%,普及率96.8%。1985年,各县根据中共中央有关文件,改革办学体制,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实行多渠道集资,改善办学条件。198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省颁布《广东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后,各县开始向实现“普九”目标进军。1986~1987年,各县实现“一无两有”,无危房,有课室,有课桌、凳,。改革小学内部管理,实行校长、教师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995年,云浮市有小学917所,8615班,30.17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8%,巩固率99.77%,毕业率99.5%,教工人数1.39万人,专任教师1.27万人。
2000年,云浮市有小学941所,9218班,在校学生31.9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60%,上学年在校学生巩固率99.63%,毕业率99.02%。教职工1.3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25万人。
成人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各县办有成人小学和扫盲班,对校外青壮年进行初等教育和对文盲进行扫盲教育。1949年底至1953年,各县农村掀起办冬学热潮,开展扫除文盲,简称“扫盲”,识字运动,开办冬学、夜校、民校和职工学校。1950年,西江专署发出《关于迅速举办工农业余文化补习学校的指示》,新兴县开办职工业余文化补习学校1所。1955年11月,罗定县办高小班有学员408人,翌年初,罗定县高小班学员1070人。
1954年,各县成立扫盲工作队,分赴各区乡指导工作。1956年,各县成立扫除文盲协会,区、乡成立分会,组织青年扫盲队,培养群众教师。1958年“大跃进”期间,各县大办业余小学,把刚宣布脱盲的学员转入业余小学学习。1960~1961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农民业余文化教育暂时停顿。60年代,各县基本完成干部、职工的扫盲教育。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原已办起来的农村业余小学、职工学校大部分停办。1974年起,各县业余小学由各地的政治文化夜校代替,不分文化程度高低,男女老少都参加,学习内容以政治教育为主。1979年,各地开始办业余小学点。1979~1982年,各县先后经省验收被确认为脱盲县,其中新兴县被省评为“扫除文盲先进县”。
1988年,各县基本普及农村校外青年小学教育。当年达小学毕业以上57.07万人,占少青壮年总人数的92%,75个乡镇全部达标。是年,各县还贯彻执行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开展扫盲工作,主要在未达标的村,管理区,开展扫盲工作。
20世纪90年代,各地继续举办业余高小班。同时贯彻实施省《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办法》,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
2000年云浮市有成人初等学校1所23班,毕业1163人,实际招生和在校生858人。是年云浮市有扫盲班毕业生125人,云浮市完成扫盲任务。
特殊教育
1986年8月,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发展我省特殊教育的意见》,1991年,各县执行省教育厅的通知,共开设特教班3个班,在校生26人。其中郁南县在都城镇第一小学附设特教班1班15人。1992年,各县,市,特殊教育主要是附设弱智儿童辅读班或在小学随班就读。是年,各县,市,有附设弱智儿童辅读班6班,招生31人,在校学生82人,有专任教师12人;属教育部门办的教师7人,属集体办的5人。特殊教育的入学率已达到90%以上。1994年云浮市按照上级要求,组织“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1995年云浮市有特殊教育在校生1728人,“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67.7%;1999年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23班,在校生782人,“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85.23%。2000年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11班,在校生797人,“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86.19%。 普通中学
市境普通中学教育始于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罗定创办罗定公立中学堂和阖县中学堂。
民国期间,各县注重发展普通中学教育。到1949年9月,各县共有中学25所,其中完中5所,136班,学生5711人,教工261人。
1949年10月,各县中学由军管会接管。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教育面向工农、扩大招生人数,增加班数,充实班额,适当发展初中,重点发展高中。到1957年各县各有一所完全中学。1963年,执行“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大力推行“两种教育制度”,普通中学,农业中学都有所发展。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读初中不出大队,读高中不出公社”的口号下,各县中学盲目发展。
1978年后,各县中学拨乱反正,贯彻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恢复教学秩序,注重结构调整。1984年,各县普及小学教育。1986年11月10日中共肇庆地委发出《关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继续巩固小学教育成果,采取分期分批的办法,确保在1995年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简称“普九”,。1985~1990年,各县教育局从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改革。1991~1992年,各县教育局制定完善在各个时期的中学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教育改革实施细则,开展普九集资活动。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和港澳同胞、华侨捐资办学改善办学条件。
1994年地级云浮市设立后,市委、市政府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5年10月,罗定市的普九工作一次性通过省的评估验收。1995年底,郁南县实现普及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任务。成为国家教委公布的第二批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文盲县。是年,郁南县在校初中学生21949人,17周岁人口初中教育学业完成率达91.15%。各项指标均超过省规定的标准。
是年,云浮市基本实现普九任务。为打好“改薄”攻坚战,云浮市根据实际,实行两手抓,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规范,使“改薄”与“建规”同步进行。2000年,云浮市中学有113所,2744班,其中初中92所,2420班,高中21所,342班,;在校生151019人,其中初中132046人,高中18973人,。初中入学率97.64%,年巩固率98.2%,非正常流动率1.8%,毕业率97.95%。云浮市中学教职工8806人。重要的普通中学有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云浮中学、罗定中学、罗定市廷锴纪念中学、新兴县第一中学、郁南县西江中学、云安县云安中学等。
职业中学
民国21年,1932年,,郁南、云浮两县联合创立郁云联立喜泉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民国24年,郁云联立喜泉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改为省立喜泉农业职业学校。1947年罗定县创办县立农业职业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底,西江专署接收罗定县立农职学校和省立喜泉农职学校,共有学生16班274人,教职工28人。1950年上半年,罗定县立农职学校停办,学生并入罗定师范。1952年喜泉高级农业技术学校迁至鼎湖。1957年秋,郁南县农业技术学校创办,1961年并入高要农校,;1958年“大跃进”,农职中发展。1959~1962年,经济困难时期,农职中学大收缩。1964年,农职中学恢复。
“文化大革命”初期,农职中学全部停办。1975~1983年,各县先后开设职业中学。1984年以后把一部分普通中学改为农职高中,并在部分普通高中开办职业班,开设电脑、家用电器、财会、农学、蚕桑、畜牧兽医、林果、水产养殖、土木建筑、缝纫等20多个专业。1985年,新兴县农业技术学校有畜医、种植和养殖3个专业,学生90人,教职工16人。
新兴县农机校开办以后,到1985年3月止,办班61期,培训各种农机技术员4153人次。是年秋,成立罗定罗城职业中学并与罗城镇初级中学合并,实行两个牌子一套班子的建制。开办工商会计、技工班、商技班、英语专业班、机电班和机械班。1986年秋,云浮腰古中学开设1个职业高中班,招收学生88人。1987年,云浮县南乡职业中学发展到6个班,开设服装制作,土木工程,家电维修,中文秘书,作物栽培等专业,在校学生259人。
1988年,郁南四一八中学率先与肇庆技工学校联办电工班。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3年后,郁南四一八中学先后与广州有色金属学校、广东科技学校、广西经贸学校、肇庆财校等联办电工、财会、家电、机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文秘、计算机管理等20多个专业的技术班。1995年6月,罗城镇中学被批准为省级重点职中,更名为罗定职业高级中学。1996年新兴理工学校升格为正局级建制,同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2000年12月,新兴理工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2000年,云浮市有农,职,业中学6所, 116班,在校生5065人,毕业生1076人,教工461人,其中专任教师264人。 另外,还有云浮市技工学校等技校。

B. 郁南县教育局怎么

郁南县教育局,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郁南县教育局更多信息和资讯。

C. 郁南县都城有房产,怎么小孩回去插班读书那么难

要收钱才可以的,去年我的小孩读书也是这样的,到处找人,找关系

D. 郁南县教育局网站是

http://yn.egd.cn/

E. 云浮市教育局的领导成员

杨东凯(局长):主持市教育局全面工作,联系云城区。
李素玲(副局长):分管德育科、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科、招生考试办公室、教育督导室,负责局机关妇儿、青年工作,联系云安县及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市广播电视大学。
陈桂初(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办公室、基建计财科、基础教育科,负责校办企业安全生产、学校建设工程安全工作,联系新兴县及新兴中药学校、市特殊教育学校。
欧泽昌(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人事科、职业与成人教育科、教研室、教学仪器站(含教育信息中心),负责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联系罗定市及市中专学校、邓发纪念中学。
梁德明(党组成员、派驻纪检组组长):分管纪检、监察工作,联系郁南县。
陈维岳(副调研员、局机关工会主席):协助分管基建计财科。 组 长:杨东凯
副组长:李素玲 陈桂初 欧泽昌 梁德明 陈维岳
成 员:曾启潜 刘紫檠 陈志强(计财科) 陈志强(基教科) 左雪芳 张志强 张育川 梁 宁 杨 青 陈金球 组 长:梁德明
副组长:陈维岳
成 员:梁 宁 冯传均 刘紫檠 左雪芳 陈金进

F. 有谁知道郁南实验中学招生简介

学校简介
郁南县实验中学是中共郁南县委、县政府为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于2004年6月创办的一所直属教育局管理的初级中学,学校位于九星湖景区内,规划占地面积约160亩,校园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大区。在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教学设备设施日臻完善,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学校终端办学规模为60个教学班、在校生3000人以上,实行全寄宿、全封闭的管理模式。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2075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149人,其中高级教师25人,一级教师96人,本科毕业115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治校严谨、规范管理,推行“分级管理,分科教研,分层实施,分线推进”的管理模式”,注重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提升学校的地位,打造学校的品牌。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学校为教师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自信心和进取心,充分让教师发扬“严谨、求实、合作、探索”的教风,精诚合作,开拓进取。学校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和“优秀班主任培养工程”,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通过建立中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师徒结对互助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业务技能的竞赛,立足岗位,以赛促研,以赛“练”人,以赛“育”人,多名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成为县的学科带头人。
为提升办学质量,县实验中学以“确立教学管理中心,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实施教学重心下移到备课小组的管理模式,大力开展小组集体备课活动,效果显著。学校致力于课堂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了“一科一模式”课堂改革活动,教师自觉更新观念,勇于创新,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攀升。
学校秉承“勤业,思行”的校训,本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确立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的育人目标,把养成教育、两品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四项专项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正直,责任,感恩,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良好品格。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深受社会和家长的赞誉,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G. 郁南教育局笔试考什么

据了解,暂时还没有收到什么考试的大纲或考试的内容,不过按照以往估计,考的内容离不开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教育政策法规的内容,可能还有一些教育策略的论述或者教学设计,本人都是推测,希望对你有帮助。

H. 郁南县的交通概况

郁南县的交通条件,历史上水路交通比较方便、发达,而陆路交通相对滞后,成为障碍经济发展的软肋。1979年后,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善投资环境,贯彻“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公路建设方针,以集资、捐资、贷款、国家补助的办法筹集资金,加快建设步伐。1979~1991年,全县新建公路89.9公里、筑水泥路44.7公里、铺柏油路16.4公里。至1994年,全县有公路69条,总里程608.3公里,其中硬底化公路有56.7公里,其余全是沙土路或泥路;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30.9公里。全县未通公路的村委会,共有37个,占全县村委会总数的21%。
1994年,县委、县政府提出 “建设大通道,改善大环境”的工作思路,把公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重点工作来抓,全县公路建设得到较快发展。1997年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1999年5月1日,郁南县南江口镇与德庆县城的德庆西江大桥建成通车;省道荔朱线、云古线经西江大桥与国道321线连接,逐步改善交通。1994~2000年,全县新建公路403.7公里,改造公路438.4公里(水泥路、沥青路)。
2000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110.51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6.7公里,全县18个镇有11个镇实现通村公路硬底化,177个村委会有143个村委会通混凝土路,占村委会总数的80.79%;二级公路发展到402.5公里;与此同时,全县建设多个内河港口、码头、公路桥梁和公路站场等设施。全县建成以省道为干线、县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二级公路通市达镇,一桥连接国道,水泥公路通行政村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郁南高铁专线①:郁南汽车站→供电局→锦江小学→恒信广场→河提市场→文化广场→新中医院→教育局→城北路口→民政局→好景城→飞凤车站→职校→新城→新建→大兴塘→郁南高铁站
封开高铁专线②:郁南高铁站→平凤→封开江口汽车站
①发车时间:7:00-21:00,半小时一班,无人售票,单程5元。
②暂未开通。

热点内容
生物中规律 发布:2025-05-16 10:58:44 浏览:154
班主任种子 发布:2025-05-16 09:59:57 浏览:333
财富地理博客 发布:2025-05-16 08:15:18 浏览:567
语文练习与测试六年级上册 发布:2025-05-16 05:07:12 浏览:666
英语代词表格 发布:2025-05-16 04:23:00 浏览:442
生物之最 发布:2025-05-16 01:24:17 浏览:701
生物医药峰会 发布:2025-05-16 01:03:54 浏览:210
科伦博泰生物 发布:2025-05-16 00:28:34 浏览:308
徐老师来巡山投稿 发布:2025-05-16 00:26:18 浏览:571
桑巴双人舞教学视频 发布:2025-05-15 22:29:39 浏览: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