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①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字词分析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出示图并范读)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之一 [33]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
《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1 [72]
《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1 二、初读,整体感知:过渡:《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之二 [36]
二、精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老师相信大家能在课文中寻找到答案。 1、听课文录音,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问? 2、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拿起手中的笔,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课文内容圈画……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与反思 [19]
(2)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孟浩然设酒送行,(板书:饯行)A理解“烟花三月”晚春三月,春意正浓,这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可以用一个词,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说。柳絮飘飞,繁花似锦,春意盎然,这就是诗中所描述的……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28]
〔抓住重点段落,紧扣关键词句,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中,领悟人物性格特点。这样既是提高了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主人公的优良品质的熏陶。〕 三、抓住关键语句 感悟王冕“孝顺” 过渡:生活的贫困使王冕不得……
林冲棒打洪教头 教案 [15]
3.讨论交流:(1)林冲的“谦虚忍让”。①第三自然段写了林冲的三次谦让,林冲是在什么情况下谦让?(第一次林冲刚看到洪教头,寻思是柴大官人的师父,理应敬重,“连忙躬身施礼”;第二次是洪教头不理睬林冲,柴进向洪教头介绍林冲,林冲“起身让座”,表……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案 [59]
一、 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上堂课同学们提出了这些问题,(实物投影问题)谁提出的谁就来读一读?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生齐读课题学生读问题:1、 滴水为什么能穿石?2、 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启示?3、 滴与人有什么关系?4……
《诺贝尔》教学设计 [5]
3.默读课文思考,在诺贝尔历经历的这几个过程中,你认为哪个过程最能打动你?找出其中的有关语句画下来,并写上打动你的理由。 (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1)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 (他看到工人们……
天火之谜 教案 [19]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3、揭题天火之谜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题……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8]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题。(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莫高窟 教案 教学设计 [11]
二、质疑导读,自主探究,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同学们,对于莫高窟,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对于莫高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 (1)莫高窟在哪里?她是什么时候开凿修建的呢? (2)莫高窟里的彩塑和壁……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1 [60]
二、,紧扣重点,欣赏瀑布的形态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2—4小节,用直线划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宽的句子。 2、▲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3、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7]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2、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杰作 人喧马嘶 喧嚣 缝隙 悬挂&nbs……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1 [7]
2.刚才大家和老师一起用声音演绎了这篇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合上书说说①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记住了什么)② 再增加一些难度,刚才我们是按什么顺序游的鼎湖山,试着说说,打开书找关键词,(明确游记散文一般采用移步换景的顺序)&……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58]
三、初步阅读,整体感知用自己最擅长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读懂读通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诵读、思考、交流1、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2、你认为……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15]
◎“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当学生找到此句时,教师出示这句,并发问: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毅志坚定。另一……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案 [14]
二、 精读感悟。1、 读读课文,说说你觉得高尔基的儿子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读读句子,说说你的理解。2、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抓住“探望”“只有……还……”“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词领会儿子对父亲的感情。3、 情境说话:……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12]
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 (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 [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8]
大家以前读过哪些《伊索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等)这些故事的寓意作者在篇末大多做出了揭示。那么你读了这些故事后,有什么新的理解吗?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读了《伊索寓言》后,就对原作有了新的看法。……
一、 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上堂课同学们提出了这些问题,(实物投影问题)谁提出的谁就来读一读?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生齐读课题学生读问题:1、 滴水为什么能穿石?2、 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启示?3、 滴与人有什么关系?4……
《诺贝尔》教学设计 [5]
3.默读课文思考,在诺贝尔历经历的这几个过程中,你认为哪个过程最能打动你?找出其中的有关语句画下来,并写上打动你的理由。 (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研读、品味和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1)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 (他看到工人们……
天火之谜 教案 [19]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3、揭题天火之谜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题……
《天火之谜》教学设计 [8]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题。(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莫高窟 教案 教学设计 [11]
二、质疑导读,自主探究,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同学们,对于莫高窟,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对于莫高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 (1)莫高窟在哪里?她是什么时候开凿修建的呢? (2)莫高窟里的彩塑和壁……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1 [60]
二、,紧扣重点,欣赏瀑布的形态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2—4小节,用直线划出写黄果树瀑布形态宽的句子。 2、▲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3、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7]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渎,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2、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杰作 人喧马嘶 喧嚣 缝隙 悬挂&nbs……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1 [7]
2.刚才大家和老师一起用声音演绎了这篇优美的散文,请大家合上书说说①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记住了什么)② 再增加一些难度,刚才我们是按什么顺序游的鼎湖山,试着说说,打开书找关键词,(明确游记散文一般采用移步换景的顺序)&……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58]
三、初步阅读,整体感知用自己最擅长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读懂读通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自由诵读、思考、交流1、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2、你认为……
《艾滋病小斗士》教学设计 [15]
◎“小恩科西的生命力也许是南非所有患艾滋病的孩子中最强的,他竟然一直挺到了上学的年龄。”(当学生找到此句时,教师出示这句,并发问:再读读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哪些词呢?并说说从中你悟出了什么?“竟然”:一方面说明恩科西生命力顽强、毅志坚定。另一……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案 [14]
二、 精读感悟。1、 读读课文,说说你觉得高尔基的儿子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读读句子,说说你的理解。2、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抓住“探望”“只有……还……”“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词领会儿子对父亲的感情。3、 情境说话:……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 [12]
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 (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 [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8]
大家以前读过哪些《伊索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等)这些故事的寓意作者在篇末大多做出了揭示。那么你读了这些故事后,有什么新的理解吗?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读了《伊索寓言》后,就对原作有了新的看法。……
12《读书莫放“拦路虎”》教案 [10]
心理学实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学习和工作)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引发学生学习乐趣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气氛活跃的小组中学习热情高,每个人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嫦娥奔月 教案 [6]
(2)、生:“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逄蒙周旋。”这里告诉了我们嫦娥很机智。 师:大家还能从哪些词体会到嫦娥的机智呢? 生:“眼看就要”说明情况危急。“疾步向前”、“一口”说明茶馆额动作之快,使逄蒙来不及阻止,这就是……
《嫦娥奔月》教案 [6]
人们常说,美的力量是永恒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觉到这个故事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
《推敲》教学设计 [9]
⑵要注意口语化,用自己的语言生动讲述.(5分)⑶要注意分出角色、入情入境.(5分)⑷要投入,体现出”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轻叩门扉的意境.(5分)⑸要注意故事的起伏,可以加上动作、神情或表演,能很好地感染听众.(10分)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
《成语故事三则》教案 [7]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理解……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11]
3.师:蝉脱壳前是什么样子呢?(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第3自然段中描写蝉脱壳前样子的语句。(2)指名答。(3)齐读“突然┅┅不动了。”(4)师:蝉虫停下来不动,它想干什么呢?指名读“夜幕降临┅┅换上华丽的新装。”(二)理清顺序……
《变色龙》教学设计 [79]
导语:《变色龙》这篇小说创作于1884年,当时俄国社会处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黑暗统治之下。面对民主革命浪潮的冲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挽救其必然灭亡的命运,沙皇政府豢养了一批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奴才。沙皇的这些爪牙媚上欺下,对平民百姓是一副嘴……
读着《装满昆虫的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案 [8]
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2、(投影示法布尔图)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3、这节课……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案1 [7]
四、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感受诗的意境美。2、学生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3、同桌交流,互相检查朗读情况。4、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5、五、再读课文,把握整体。1、细读文章,2、说说这绿色的课本中有……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案 [7]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三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石头书》吗?大自然是神奇的,它包蕴着无穷无尽的知识,除了“石头书”外,还有“树木书”、“贝壳书”等各种各样的书。不仅如此,大自然更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充满魅力的山水画、鸟兽图,可以说大自然……
《古诗三首 墨梅 竹石 石灰吟 》教学设计 [8]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
陶校长的演讲 教案 [5]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1、谈演讲的特点(1) 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2) 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3) 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三、检查初读理思路1、出示生字词……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1 [8]
五、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
② 小班语言教案黄果树瀑布的传说
许多年以前,在黄果树瀑布的山坡上,住着一个种庄稼的老汉和他的妻子。老两口年纪都有六十多岁了,他们无儿无女,并且一年到头做活路,从来没歇过一天气,但日子总是过得很清苦。老两口想到终日辛劳还得不到温饱的生活,常常愁眉不展,相对叹气。
老汉从年轻力壮来到这里时起,就自己砍树子,割茅草,搭了一间草房,一家人孤单单地住着。他在屋前屋后种上了一百棵黄果树,许多年来,这些树子已经长大成林,团团围绕着他那间矮小的草房。老汉没事时就坐在房门口抽叶子烟,他的门正好对着前面飞泻而下的大瀑布。
这瀑布原来没有什么名称。它有十来丈宽,从三四十丈高的悬岩上直往下冲,轰隆隆的声音无日无夜地震响着,水沫象牛毛细雨一样,飞到几里路外。早晨,当太阳照着瀑布时,便现出五颜六色的彩虹。晚上,当月亮照着瀑布下面的深潭时,潭里又会射出闪闪的霞光。老汉就是这样每天早晚观赏着瀑布的奇景。除了种庄稼,便看看黄果树,度着他的岁月。
有一年,老汉种的一百棵黄果树不知怎的竟和往年大不相同。这一年,每一棵黄果树开的花都比往年繁多,而且又大朵,香风在几里路以外都闻得到。老汉夫妻俩非常高兴,他计算着今年的黄果一定比往年的收成多。当然罗!卖得的钱也要多得多。老汉每想到收入会增多,总笑得咧开衔着叶子烟杆的嘴,对他的妻子重复着已不知说过好多遍的话:“老伴,等黄果卖得钱时,你那烂襟襟的衣服也该换一件新的了。”他的妻子也跟着重复那句说了不上一次的话:“你也可以到场上去买几斤肉来打个牙祭了。”
黄果花谢了以后,日子一天天过去,老汉每天这棵树看看,那棵树看看,看来看去看了十多天,总不见有棵树结个黄果米米。这时老汉又是难过,又是失望,他话也不想说,饭也吃不下,只是一袋又一袋地抽着叶子烟。但是,有一天下午,当他象打瞌睡一样地在家闷坐时,他的妻子忽然在门外惊喜地叫起来:“快来看啊,黄果!”老汉象被针锥着屁股,一蹦跳起来,揉着眼睛就朝门外跑。这时他的妻子抱着一捆刚捡来的柴,正仰头向一棵黄果树上看。
“你看,好大一个黄果!”他的妻子指着树上说。
“咦,稀奇,我怎么从没看见?”老汉看准了在树叶丛中真的结着一个黄果,奇怪地说:“这个黄果有点怪,花谢才十几天,它就长得比熟透了的还大。”
“再找找看还有没有。”他的妻子放下手中的柴说。
于是,两人一棵树又一棵树地找起来,一百棵树都被他们仔细找过了,但是除了这个黄果之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黄果来。
“不要找了。”老汉对还想找一遍的妻子说:“穷人的命总是苦的,再找也找不出。”
几天以后,老汉家来了一个稀有的客人,他是听见关于黄果的传说以后特地从几百里以外赶来的。这客人不过三十来岁,瘦长的个子活象个痨病鬼,但他的两只眼睛却闪着奇异的光。有认识他的人,都叫他识宝的陕老,而老汉却是从来不认识他的。陕老一到老汉家,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老人家,你的黄果卖不卖?”
“黄果往年倒多,你买几百斤都有,只是今年年成不好,总共只结了一个。”
“我就是要买这个。”陕老说。
“这是做种的,我还不卖呢。”老汉随口答道。
“卖吧,我有的是钱嘛。”陕老用诱惑的眼光看着老汉说。
“有的是钱?你能出多少?”老汉怀疑地问。
“二百两银子怎样?”
“二百两?”老汉的心“咚”的一跳,他虽然曾看过一些散碎的银子,但二百两究竟是多少,他还不大清楚,想来一定是多上加多的银子吧!他一想到这个“多”字,以为陕老是在和他说着玩,但看陕老的脸色却又一本正经,并不象在欺骗。
“二百两你是不是嫌少了?”陕老说,“那就这样吧,我给你一千两,这就是定钱。”陕老从随身携带的口袋里拿出一个五十两的银锭递给老汉。
“不,不。”老汉看着白生生的那么大一锭银子,不知怎么说才好。
“一千两不少了,你收下吧。”陕老把银锭硬塞到老汉的手中,老汉这时真是有点糊里糊涂了。他的妻子象想起了什么似的急忙说:“卖就卖吧,等我去摘来。”
“不要忙,不要忙。”陕老连忙阻止说,“这个黄果现在不要,我的银子也不够。”
“那么你什么时候才要呢?”老汉问。
陕老先走到树下看一会,又扳起指头算了一番,然后说道:“再过一百天,足足的一百天,我来取黄果。但是你们要记住,在这一百天内,不管白天晚上,你们都要守着这个黄果,不准人来摸,也不能给鸟兽吃……。”
“放心!”老汉插嘴说,“我这里一年半载也难得有一个人来。怕鸟兽吃,只要编个笼子罩住就行了。”
“不,不能罩住,要随它长。”陕老说,“你们必须日日夜夜守着,一点也疏忽不得,不然,到时候我就买不成你们的黄果了。”
“为什么呢?”老汉问。
“你答应不给别人说,我就讲。”
“我和我的老伴敢赌咒,就是三岁小娃儿也不给他讲。”老汉拍着胸口,老实地说。
“这——个——黄——果——是——个——宝!”陕老压低声音,对着老汉的耳朵轻轻地说。其实,他就大喊几声也没人听见,因为门对面瀑布的声音很大,老汉的家又是孤零零地住在山坡上,一个左邻右舍都没有。
“它有什么用处呢?”老汉追问一句。
“唔,这个……”以后再说吧!”陕老不愿多讲一个字,老汉也不好再问,他点着头听完陕老的嘱咐后,就看着他走了。
从此以后,老汉夫妻俩每天轮流着守在这棵黄果树下,就是在晚上,他们的眼睛也不敢闭一闭。在老汉的怀里,那锭沉甸甸的五十两的大元宝,使他忘记了疲劳;当他一想起“一千两”这个难以想象的大数目的,他总是取出那个元宝来抚摸一番。
③ 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和声响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不是教案!急求答案!
形态:第三自然段第一句,第四自然段,第六自然段第一句。
声响:第二自然段第一句,第三自然段第二句,第六自然段第二句。
就这些了,老师上课讲的 形态:非常宽,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声响:声音大,盖过了人喧马斯。我们语文老师都检查过了,绝对对。
④ 六年级的黄果树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的生字和课文的第一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3、理解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以前学过的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学生一起背诵这首古诗。
2、简介黄果树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的原因。
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顺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1、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
sī xiao liao ling tang di
人喧马嘶 喧嚣 撩过来 聆听 胸膛 谛听
(2)说说这些生字该怎么记住。
(3)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轻声读生字,想想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瀑布:声音、杨子、水花散落在黄果树小镇的情景;人们的感受:下到谷底的感受、瞻仰徐霞客塑像的感受。
4、分小组讨论,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哪几段?(学生练习分段,教师进行评议总结)
第一段(1 ):具体写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2-8):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指名读,理解“杰作”。(超过一般的作品)
2、这一句话应怎么读?突出“真是”、“杰作”。
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比一比,再组词。
谛()嘶()聆()膛()
啼()撕()玲()堂()
3、造句。
(1)……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宛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的第二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一些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感受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
2、通过朗读、背诵等多项语言练习,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谈话:课文的第二段具体写了作者在黄果树风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1、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什么?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声音)
2、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逐句朗读体会。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像潮水般”又是怎样的声音?理解“人喧马嘶”、“喧嚣”。
3、你能把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声音朗读出来吗?其他同学闭目侧耳倾听,用心去感受这种声响。
4、小结学法:整体感受——逐句朗读体会——感情朗读,想象。
二、用上述的方法学习第3、4两段的内容
1、各自读书,勾画。
2、分小组交流、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第3自然段:理解比喻句“一道瀑布悬挂……好像一匹宽幅白练……。”“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大合奏”。
第4自然段:“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银雨撒金街”是怎样的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描述。
三、学习课文的第5-7自然段
轻声朗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想想在谷底,你站在瀑布的脚下感觉如何?
学生自学,朗读体会。
1、各自谈谈自己的最大感受。
汇报程序:读相关的句子——说自己的理解——再感情朗读。
着重理解下面的句子:
“中间直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撒到我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这种舒服你体会过吗?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3、在谷底欣赏瀑布,真让人激动,叫人陶醉,令人振奋。齐读第5-7自然段,读出这种感受。
四、学习课文的第8段
1、登上平台,我们又看到了什么?范读。
2、简介徐霞客。
3、指导读好“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这句话。
板书设计:
6 黄果树瀑布
闻其声
杰作 看其形
凉丝丝的
谈感受 乐 池
沉 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