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教育 » 论教育公平

论教育公平

发布时间: 2022-03-27 00:18:40

如何看待教育公平

您似乎没有搞清楚概念,现在我国正在取缔学区房,取缔校外教育机构,这就是公平教育,9年制义务教育的中小学各个学校有教学质量高低,这个是没办法的,老师不是机器人,总归有教育水平的差异,而您说的学生进入职校技校,那是学生自愿选择,或者就是学业质量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成绩低,同一个班级成绩好,一是天生聪明,二是后天努力学习,相反的,成绩差的学生,如果既不努力又不聪明,就算这两类学生进入同一所高中,他们最终能进入同等的大学院校?无论中考,高考,以分数线决定学业去向是目前最为合理的办法。而且,我国是有三校生高考的,一般在5月份,即普通高校高考的前一个月,除了三校生高考,还有自主招生,即2月底3月初的春考,应届三校生和应届高中生均可参加春考。不过春考和三校生高考相对招收学校较少,本地三校生只能报考本地院校,且非平行志愿,只能填两所院校。本人就是在2009年参加自主招生落榜,同年5月继续参加三校生高考(而且明确告诉您,三校生高考,最低分数线,语数英单门都不需要及格,满分300分,我那年最低分数线140分,单门47分都能进高职大专),顺利进入本地全日制大专院校,而且由于我的专业于中专时期专业有重叠科目,直接接受期末考试免修多门课程。所以您不用觉得三校生有什么不公平,机会是一样的,在于是否有努力去把握

② 谈谈你对“教育公平”的看法。在线等,速度

我绝地所谓的教育公平就是指:无论是优生还是差是生,在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时都是想对平等的。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公正的,不回有态度及行为上的倾斜。
回答完毕。

③ 为什么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包括生存公平、产权公平和发展公平。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一直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核心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魅力所在,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先要清楚这两个名词的含义,
说到教育,人生来就要学习,为什么要学习?是为以后踏入社会有好的或者更好的生活,教育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两大类。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在学校的教育
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几乎有20年之久。(启蒙、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是一个人人生的起点,所受教育的优劣也基本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命运。
现在教育的不公平主要是体现在乡村与城市之间,

④ 教育公平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的教育公平真正的意义应该是地域公平、选拔公平、就读公平。教育是我们国家的很重要的一个工程,如果说教育无法做到公平,那么很多穷学生就无法走上学习的道路,没有办法做到成才。

所以在我的眼中,我国的教育制度是十分公平的,不仅能让每一个人都读上书,而且在每一个人读书都读书的时代能够保证公平选拔和在待遇方面的公平,这将大大刺激当代读书人的心,让我们这些学生们觉得,在我们国家读书是一件很高兴很开心的事,真正的能让每一个同学心中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心。

⑤ 如何看待教育公平

教育想要相对公平,那就借鉴美国的教育方法,小学玩,开发天性,中学玩学会适应环境、社会,高中学,且压力不要大,培养他们动脑积极思考。大学使劲学,增强才干。
再看看我们的教育,完全是颠倒过来了。你我皆是众人,对于教育现状无法改变什么。

⑥ 教育公平包括几个方面

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现实中的教育公平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地区或者弱势群体由于没有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影响其成长,严重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努力为公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竞争环境,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6)论教育公平扩展阅读

提升我国教育公平性的途径:

1、调整优化教育发展政策,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按照教育公平的原则,对现行教育发展政策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取消或者调整一些显失公平的教育政策,从制度上保障不同地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2、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树立公平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的理念,促进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

3、坚持教育机会平等原则,保障困难群体的教育权利。

在对现有制度和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利的制度保障,为他们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要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

哪个教育家有关于教育公平的论述

瑞典的胡森

⑧ 都主张教育公平,真正的意义有哪些

首先,给年轻人一个自我改变的机会,这就是教育公平的最大意义。对于一个未成年或者刚成年的人来讲,他能够接触的资源几乎为零,除了教育能够给他一定的资源。相反,年轻人接触的都是限制,来自父权的限制,来自原生家庭的限制,来自能力的限制,来自阅历的限制,来自年龄带来的论资排辈的限制。但在教育公平面前,这些限制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对于中学生能接触到的数学题,它只有一个答案,无论谁,算错了就是算错了,不可能因为这个人是一个显贵的身份,一加一就不等于二了。这就是给年轻人一个自我改变的机会,它可以通过教育去追求梦想。而不需要和一些限制反复纠缠。

⑨ 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什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教育公平内涵十分丰富。基于对教育公平的不同理解,以及影响教育公平的诸多因素,实现教育教育公平的路径、措施、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一、多元视角下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即教育机会均等。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是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1]“教育公平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2],“教育公平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教育公平审视的角度,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多角度、多侧面地关注,才能全面把握教育公平的丰富内涵”[3].高丽在《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配置》一书中指出,至少可以从社会学、理论学、经济学、法学四个方面来把握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内涵,至少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思考。

从教育实践看,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的公平,如起点公平、过程公平、评价公平、结果公平,教育公平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育理想。

从哲学角度看,教育公平是一个相对的公平,它所体现的是公平的程度,教育公平的动态过程;教育公平既有宏观的公平,也有中观的公平,还有微观的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应该坚守的理想,也是指导教育实践的重要理念。

从资源学角度看,教育公平是指不同的教育分配资源主体对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对教育资源的不同配置方式可能影响地区之间、不同层次之间的教育公平;学校对教育资源的不同配置方式也可能影响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育公平;教师对教育资源的不同配置方式可能影响班级之间、学科课程之间、学生之间的教育公平。

从学校角度看,教育公平是指政府为其开展学校教育提供的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如:教育政策资源、招生计划、教育财政投入等。

从教育者角度看,教育资源为其实施教育提供的可能性和具体条件,如生源构成、教学设施、教育信息资源、教育评价与管理政策资源等。

从受教育者角度看,教育公平是指因个体差异而导致多种教育需求的满足程度。它与教育资源配置相关,但也与教育资源的具体开发与利用程度相关。

教育公平既指教育资源的配置,也指受教育者内心的一种心理满足程度。教育公平于政府和学校而言,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有效性;于受教育者而言,是这种公平配置给他带来的均等的教育机会与教育质量。

教育公平既包括社会环境为教育提供的环境,也包括教育内部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教育公平既包括公平的教育环境,也包括受教育者自己努力争取的程度。作为受教育者,自身努力程度与教育公平是成正比的。教育公平既要靠政府教育资源配置,也要靠受教育者自身努力。教育公平的指向是双向而非单向。

二、促进教育公平的路径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教育公平是人类的教育理想之一,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公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不能根除教育不公平,但至少可以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差距,做到相对公平。

1.通过教育政策路径,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教育公平首先是教育制度与政策上的公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都对教育公平作了明确的规定。教育政策在教育公平方面至少具有两个重要方面的意义。

一是教育政策自身的公平性,如招生政策、教育计划政策、教育财政政策、教育评价政策等。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可能因为政策执行对象的差异性而导致教育政策的不公平。以教育招生政策为例,由于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特别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导致教育招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不公平现象。

二是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教育政策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政策设计上的不合理。同样都执行的教育财政投入政策,但由于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结构和水平的差异,投入的结果却差异很大,这种不均衡不仅仅表现在行政区划上,也表现在不同层次之间。

教育政策不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在心理上起重要的引导和平衡作用,这种作用在社会、学校、家庭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受教育者。因此,教育政策本身应充分兼顾教育公平,并在这些基础上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合理、均衡配置。

教育政策所兼顾的教育公平,不是平均主义,而是针对不同的实施对象有所区别。

2.通过教育财政投入路径,丰富和优化教育资源

原文出处:唐明钊. 多元视角下的教育公平及其实现路径[J]. 教学与管理,2017,06:31-33.

⑩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点。当前要在以下几件事上下功夫。

1、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薄弱学校,尽快使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

2、着力解决“择校热”问题。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

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要加强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有条件的城区和农村可以逐步探索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创新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

3、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要重点建设好劳务输出大省和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要。同时,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和监护网络,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个层次

(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此外,对教育公平的正确认识还包括:教育公平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和追求教育公平与追求教育效率是统一的这两个方面。

从教育实践主体来看,教育公平可分为学生公平与教师公平。学生公平是指对待和评价学生公平与否的问题;而教师公平则是指对待和评价教师公平与否的问题。

从教育活动过程来看,可分为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上的公平是指每个人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均有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过程公平是指教育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以平等为基础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人。结果公平即教育质量平等。

从教育公平的结果是根据一定的公平原则进行操作而产生的这一角度来看,教育公平可分为原则的公平、操作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

教育公平原则是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条件,操作的公平需要把操作的步骤合理化,固定下来,形成公平的程序,还需要各种形式的监督机制、监督机构及配套的技术手段,进而保障结果的公平。

从是否把教育实践的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看作存在着差异,教育公平可分为同质的教育公平和差异的教育公平。同质的教育公平是指忽略人人之间的差异,用同一的教育公平原则指导实际的教育活动。而差异的教育公平认为每个人都是各不相同的。

从实存与观念的角度来看,以上我们所谈的都是实存公平,除此之外,教育公平还有一种观念层次的公平,它是对实存公平的一种主观反映,是对实存公平的一种价值判断,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公平感,即对公平问题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

参考资料:网络——教育公平

热点内容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 发布:2025-05-14 12:54:28 浏览:435
牛津高二英语 发布:2025-05-14 12:18:39 浏览:888
2014温州师德培训心得 发布:2025-05-14 11:26:56 浏览:663
彩虹6号多少钱 发布:2025-05-14 10:03:47 浏览:316
欧文投篮教学 发布:2025-05-14 06:35:52 浏览:580
对配班老师的评价 发布:2025-05-14 06:34:41 浏览:344
师德的人物 发布:2025-05-14 06:33:09 浏览:175
教师师德个人总结 发布:2025-05-14 05:39:36 浏览:667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 发布:2025-05-14 05:15:15 浏览:455
药物化学习题 发布:2025-05-14 04:23:45 浏览: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