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教学设计
Ⅰ 一分钟有多长优秀教案
活动设计:
大多数的孩子做事都比较拖拉,那该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为此,我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的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让幼儿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了解一分钟的作用。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从而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需抓紧时间。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知道时间的不可逆转性。
3、能围绕问题和操作结果分析原因,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操作材料:筷子、弹珠;泥工板、油泥;彩笔、形状涂色。
3、时钟一个、记录用的白纸、彩笔。
活动流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时钟有什么用呢?(它告诉我们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在游戏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答:60秒,很长。。。
教师:今天我请小朋友玩个游戏亲自来体验一分钟长短。
游戏:
(1)木头人游戏。游戏结束:你觉得这一分钟是长还是短?你在什么时候感觉时间特别长的?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很长,有的说一分钟很短。现在小朋友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
小结:当我们开开心心做游戏时,感觉一分钟很短,很快就过去了。是吗?小朋友还想再玩一个游戏?樊老师再带小朋友玩一个金鸡独立的游戏。
(2)金鸡独立。(教师示范)当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只用一条腿站立,另外一条腿尽量不要落地。如果落地,赶紧抬起来,看谁能坚持一分钟。准备好了吗?我们请孙老师计时,开始……
教师:时间到了小朋友可以坐下来休息了。这次你们感觉一分钟长还是短呢?
小结:原来我们在等待在坚持或者很累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
Ⅱ 《一分钟能干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
2、通过拨一拨、听一听、读一读、唱一唱,玩一玩等体验活动,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能力,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一分钟的概念,估计一分钟有多长。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组合作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大家请看,钟表又一次光临我们班,看到它你都会想到些什么呢?试着和大伙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师:怎样就是一分钟呢?你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在一分钟里你能干些什么呢?我们试着来猜猜。(大部分学生会说不准,但老师不做判断。)究竟谁说的对呢?嘘!保密!老师相信认真听课的孩子在学习完这节课后,就一定能找到答案。一分钟能干什么(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以复习旧知来展开对新知的猜测,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一种自获胜利的喜悦,而且能够通过老师的提问,对下个坏节产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中体会到乐,乐中学到知识.)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1、初步体验,初步感知。
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先听一分钟的歌吧,你们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记录一下这歌唱了多长时间,比如:数数、拍手等。歌曲唱完后问:在听歌的过程中你数到几了,拍了几下呢?
2、反复体验,探究新知。
①、接下来像老师这样摸一摸手腕处的动脉,你感觉到了什么?(讲解:这是咱们血管里的血液在跳动,我们叫它脉搏.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指令数一数一分钟脉搏能跳动几下。脉搏的跳动次数也就是咱们的心跳次数.
②、做一做。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口算题,读课文、写生字、背口决,写数字4,边读边写时刻,各组选一代表上台来抽,后看看让你组做什么了,就做好准备,等候老师的发令.看看你们在一分钟内能不能完成了任务,一分钟后组长负责统计一下你组谁做的最好,谁做的最差,把这两人的名字和所做情况写在这纸条上。
3、认识分与秒的关系。
①我们在这只关注分了,有一位朋友生气了,怎么我长的最大,两节课了都没有搭理我呢?你知道它是谁吗?它和时针和分针有什么差别呢?在时针,分针走的时候这个又细又长的秒针,它走不走了?教师演示,让学生看后回答,他每走一小格是多少?走一圈又是多少?这时分针走多少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结论: 1分=60秒
②(出示钟表)我们再次感受一下一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用手随着秒针拍一拍,或者随声音数数。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一秒钟能做什么事。(比如:打呵吹,伸腰等)
(设计理念: 该坏节在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和与老师的合作交流中,体验1分的长短;自已归纳出了1分等于60秒的结论;在这里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自主学习的方式得到了锻炼,体现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 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活动一:对口令(在一分钟内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师:1分=60秒,咱们对口令, 2分=( )秒,3分=( )秒,5分=( )秒,120秒=( )分,240秒=( )分。
活动二:大讨论
75秒=()分()秒。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活动三:猜一猜。 出示课件,口头完成
活动四:给老师改错
老师每天晚上睡10分钟,早晨6:00起床,然后做运动,我转10下呼啦圈用了9分钟。煅炼完身体后,我就刷牙,刷牙用了3(秒),洗脸用了2(小时),吃早餐用了15(秒),吃完饭去学校上班。
活动五:关注小华
小华每天睡觉9( ),早上刷牙花了3( ),吃早饭用了10( ),上学的路上遇到红灯停了25( ),见了同学说了一句“早上好!”只需2( )。跳绳10下用了7( ),跑50米用了12( )。
(设计理念:在活动中探究,归纳新知,并将知识进行拓展,让数学知识容于生活,从而教会学生会解决问题的数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看法,更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四、小结全课、布置作业。
①最后我们来看个小报,看看你会从中得到那些感想.(课件出示)师: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以为德国队得不了冠军了,可就在最后的一分钟时间里进了一球,赢得了冠军.你对一分钟有怎样的认识?师:是啊!一分钟不仅在学习上很重要,在生活中也很重要,如果早晨贪睡一分钟就很可能迟到,一分钟在做什么事时都很重要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分分秒秒,当时间的小主人。
②布置作业
今天放学回家步行的同学,请你留意一下,一分钟你大约能走几步.
通过这一堂课的切身体会,我相信咱们班的每位同学都会做到争分夺秒的.下去了请大家收集有关描写时间的句子,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希望大家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五、板书设计
一分能干什么
1分=60秒
Ⅲ 12公开课(一分钟能干什么教学设计)张宏
1、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使学生对时、分、秒有感性的认识。 2、知道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的钟表,但是对时间还没有感性的认识,时间不同于长度、重量等单位,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时、分、秒对于学生来讲很抽象
Ⅳ 《1分钟能干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分钟能干什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
2、通过拨一拨、听一听、读一读、唱一唱等体验活动,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能力,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一分钟的概念,估计一分钟有多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师:同学们智慧老人虽然有许多智慧,不过他对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也有些陌生,一分钟能干什么呢?我们来猜猜吧。(课件出示:一分钟能可能做哪些事的表格,大部分学生会说不准,但老师不做判断。)究竟谁说的对,嘘!保密!我相信认真听课的孩子在学习完这节课后就一定能找到答案。(板书课题)咱们要和智慧老人比试一下,看谁学的认真,看谁爱动脑。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1、初步体验,初步感知。
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先听我给大家唱一分钟的歌吧,你们用自已喜欢的方法记录一下我唱了多长时间,比如:数数、拍手等。
2、反复体验,探究新知。
①、数一数一分钟脉搏。
②、做一做。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口算题,折纸、读课文、写生字、背口决,学生选最喜欢做的一件事,看看能做多少?(屏幕出现课件钟表)
3、认识分与秒的关系。
①(课件出示钟爷爷的脸)师:同学们钟爷爷今天又来到我们的课堂,我们用明亮的眼睛观察一下钟爷爷脸上除了有我们熟悉的时针分针这两个老朋友之外还有谁?他是我们的新朋友,谁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他每走一小格是多少?师:又细又长的是秒针,他每走一小格,就是一秒。
②(课件出示钟表)教师学生一边听秒针走动的声音,一边用手随着秒针拍一拍,或者随声音数数。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一秒钟能做什么事。(比如:打呵吹,伸腰等)
③观察课件出示的钟表,思考: “秒针走的时候分针是动不动的”学生分组拔钟表,让学生充分观察后再与小组成员交流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最后总结出分针与秒针的关系。
Ⅳ 大班优质课陈青一分钟有多长目标长教案
幼儿园优秀教案《一分钟有多长》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AY~JL园出发到伊势丹商厦。)
●一分钟人骑自行车能骑700米。
师:你们猜猜700米有多远?如果从幼儿园出发到哪里有700米?(幼儿园总部到分部一个来回。)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幼儿操作。
(5)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几个套环)。
B、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JL的报数。)
C、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D、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些日子,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幼儿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6、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结果会怎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Ⅵ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教案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