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語法

語文語法

發布時間: 2020-11-20 10:01:32

『壹』 怎樣學好語文的語法

其實語法是總結語言規律的,千萬要記住,先有語言,然後有語法,你看看那內些容外國人,腦子有幾個人有那些語法的條條框框,但是他們說出來的英語,就很地道,符合語法規律。 為什麼呢,因為語法是總結他們的語言規律的,就是說,他們說的就是語法,如果哪天他們流行起一句「語法」錯誤的句子,我們的語法書里又要加一條特殊用法了,你看我們的語法書里有多少特殊。 你把語法背了有什麼用呢 但是語法又不是不能不學的,重要的是不能去死記,我認為只要看就可以了,語法書里有很多例子,你理解了那些句子,就可以了。 改天你碰到相同句子時,你決對能理解,慢慢的,你就可以將這種規律性的東西,內化成你自己的東西了。 千萬不要去套語法,重要的是理解句子,把那些語法選擇題多讀一讀,背一背,就可培養語感。

『貳』 語文 語法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知識概述: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個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主語和謂語:主語是句子里被陳述的對象,謂語是用來陳述主語的在一般情況下,主語在前,謂語在後
(1) 大夥都散了(《分馬》)
(2) 滿樹淺黃色的小花, 並不出眾(《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記的 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大自然的語言》)
(5)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築立面,組成了一幅庄嚴絢麗的畫圖(《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這幾句的主語是 "大夥"" 滿樹淺黃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記的"" 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 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築立面",這幾句的謂語是"都散了"" 並不出眾"" 是他的背影" 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 組成了一幅庄嚴絢麗的畫圖"
把中心詞看成是主語和謂語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張簡陋的大竹床上鋪著厚厚的稻草(《驛路梨花》)
(7)其實這種縮微技術早在十九世紀普法戰爭時候就使用過了(《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館》)
可以認為"竹床""技術"是主語,可以認為"鋪""使用"是謂語
賓語和補語:賓語往往表示動作支配的對象,並且總是處在動詞的後頭補語是動詞形容詞後面的補充成分如:
(1)橋腳上站在一個人,卻是我們母親(魯迅《社戲》)
(2)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蕭隊長說過:先進的要帶落後的(《分馬》)
(4)列寧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階級要擁護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紀念白求恩》)
字下有線的全是賓語還有一種賓語叫做"雙賓語",如:
(5)現在人們叫它 故宮( 《故宮博物院》)
(6)我給她 一本書
"它""她"是近賓語(間接賓語),"故宮""一本書"是遠賓語(直接賓語)
(7)說起來可笑,小時候有一回上樹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點兒跌<下來>? 《荔枝蜜》)
(8)我獨自一人游盪< 在田野里 >(《挖薺菜》)
(9)從化的荔枝樹多得< 像一片碧綠的大海 >,開花時節,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 忘記早晚 >,有時還趁著月色採花釀蜜( 《荔枝蜜》)
(10)我那時真是聰明< 過分 >( 《背影》)
(11)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 好幾回>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尖括弧里的全是補語,都補充說明了前面的動詞、形容詞
定語和狀語:定語是名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狀語是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
(1)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背影》)
(2)可我,總還是懷念那(長在野地里)的薺菜,就像懷念(那些與自己共過患難的老朋友)一樣(《挖薺菜》)
(3)老遠就看見(鑲嵌在正門頂上)的國徽的閃閃金光(《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4)李四光[這一生中][還從來]沒有過一次[這樣]舒暢和快樂的談話( 《地質之光》)
(5)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說到這里,我們兩人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沿著草坪旁用卵石鋪成的小徑] 走到"北海"跟前(蕭乾《棗核》)
圓括弧里的是定語,方括弧里的是狀語

語文語法知識
1、詞類:有實詞與虛詞兩大類
(1)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
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不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詞例外),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系
A、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表示人的名稱,如同志、作家;表示具體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學;表示時間名稱,上午、夏天;表示處所名稱:上海、中國;表示方位名稱:上、下(簡稱方位詞)
名詞的語法特點:①表示人稱的名詞,可以在後頭加「們」表示多數②方位詞常用在其他名詞後頭,組成表示處所、范圍或時間的方位短語③名詞一般不受副詞修飾
B、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表示動作、行為:坐、聽;表示存現、消失或發展變化:有、發生;表示心理活動:愛、恨;表示使令:叫、讓;表示可能、意願(能願動詞):能、會;表示趨向(趨向動詞):來、去;表示判斷(判斷詞):是
動詞的語法特點:①動詞一般受副詞「不」的修飾②動詞後面可以帶「著、了、過」,表示動態③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表示時間短暫或嘗試的意思④判斷詞「是」主要是聯結句子的主語和賓語⑤能願動詞後面不能跟名詞,能願動詞可以和後面的動詞一起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⑥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
C、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狀態的詞
表示事物形狀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質的:漂亮、結實;表示事物狀態的:快、慢;
形容詞的語法特點:①一部分形容詞可以用重疊形式來加強語義②大多數形容詞可以受副詞「很」修飾
D、數詞:是表示數目的詞
表確數(表示分數,整數和倍數);表概數:幾、許多;表序數:第一、老三;數詞的語法特點:①數目增加,可以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倍數表示②數目減少,只能用分數,不能用倍數
E、量詞:是表示事物和動作、行為單位的詞表示事物單位的量詞叫數量詞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量詞叫動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個、只;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次、回,有時也借用某些名詞來表示,如:腳、年;
量詞的語法特點:①量詞經常和數詞連用,組成數量短語,也稱為數量啟數量詞②表示物量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的前面③表示動量的數量詞數量詞常用在動詞的後面
F、代詞: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
代詞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三類代詞的語法特點:①第二人稱的敬稱「您」不用於復數,如果需要表示復數,就用「您幾位」「您諸位」②第三人稱復數代詞「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們」則專指女性③注意「我們」和「咱們」用法的區別「我們」指說話人,有時也可以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④指示代詞「那」用於遠指,「這」用於近指⑤代詞用得不恰當,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詞: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表示範圍:都、全;表示語氣:可、倒;表示否定:不、沒;表示時間:剛、恰好;表示程度:很、極;表示情勢:彷彿、漸漸
副詞的語法特點:①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在動詞、形容詞前面作狀語②副詞有時用在形容詞後面,補充說明程度、結果,作補語③副詞不能修飾名詞、代詞
H、連詞:是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一般連詞:和、與、並、或、及;關聯詞:主要用來連接復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雖然 但是
語法特點:①一般連詞的前後兩部分可以調換而基本意思不變②關聯詞的主要在復句中進行運用
I、介詞:介詞經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面,和這些詞合起來,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
常用介詞及其用法(順口溜)
自、從、以、當、為、按照,
由於、對於、為了、到
和、跟、把、比、在、關於
除了、同、對、向、往、朝……
用在名詞、代詞前,組成介賓短語後,修飾、補充「動」「形」要記牢
J、助詞:是附著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面,起輔助作用的詞助詞可分三類:結構助詞、動態助詞、語氣助詞結構助詞:的、得;動態助詞:著、了、過;語氣助詞:的、了、嗎、吧、呢等
K、嘆詞: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如啊、嗯等語法特點:一般獨立成句,用逗號或感嘆號隔開
L、擬聲詞:是摹擬人或事物的聲音的詞語法特點:在句子中相當於一個形容詞
(2)、詞類的辨別:
①區分名詞和非名詞,名詞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區分形容詞和動詞,形容詞可以用「很」來修飾,動詞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除外)③區分形容詞和副詞,形容詞能修飾名詞,前面能加「很」;副詞不能修飾名詞,前面不能加「很」④區分連詞和介詞,前後能互換的是連詞,前後不能互換的是介詞⑤區分動詞和介詞,作謂語中心語的只能是動詞,組成介賓短語修飾、補充動詞、形容詞的是介詞⑥區分語氣助詞和嘆詞,語氣助詞一般用在句尾,嘆詞往往獨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區分介詞和副詞,介詞後面跟名詞、代詞,副詞後面是動詞或形容詞
2、短語:是由詞和片語合而成的語言單位
(1)並列短語:由兩個或由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並列組成的短語,基本結構有名名、名代、代代、動動、形形、數量數量特點:①並列短語前後的詞性一致(名詞和代詞除外)②並列短語兩部分之間是平等關系,沒有修飾、限制關系③並列短語中的詞一般顛倒過來意思不變④並列短語中詞和詞之間可以直接組合,也可以借用虛片語合
(2)偏正短語:定義參見課本基本結構:①中心語是名詞時,修飾限製成分是定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名、數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語是動詞或形容詞時,修飾語是狀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動、副動、數量動、副形
(3)動賓短語:動詞後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基本結構:動名、動代特點:①動賓短語前邊的動詞直接支配後邊的名詞、代詞,後邊的名詞、代詞受前邊的動詞的支配,它們之間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系②動賓短語中受動詞支配的名詞、代詞,是賓語③賓語一般在動詞後面回答「誰」、「什麼」的問題④使用動詞短語時,要注意動詞和賓語意義上的配合,否則造成動賓不搭配
(4)補充短語:包括動補短語和形補短語兩大類語法特點:①在動詞、形容詞後面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分是補語,用<>表示②這類短語的中心語在前,前後兩部分是被補充和補充的關系③補語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邊補充說明怎麼樣、多久、多少等問題④有的補語前頭常用結構助詞「得」
(5)主謂短語:定義詳見課本基本結構:名(代)動、名(代)形、名(代)疑問代詞、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數量,如紙三張特點:①主謂短語前邊的詞表示「誰」或「什麼」,後面的詞說明前邊的詞「怎麼樣」「干什麼」或「是什麼」前後兩部分是被陳述和陳述的關系②使用主謂短語加上語氣,書面上加上標點就是一個單句,表達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賓短語:由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的短語基本結構:介詞名詞、介詞代詞語法特點:①介賓短語在句子中作為一個整體充當句子成分②介賓短語在為主中心語前做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③介賓短語有時也做定語,後頭必須帶「的」
(7)「的」字短語:由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加上「的」構成基本結構:動詞的、形容詞的、動賓短語的特點:①「的」字短語在句中相當於一個名詞②「的」字短語一般常做主語、賓語
3、單句:
(1)單句分類:按句子結構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語氣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2)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3)分析步驟: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謂,先把句子一分為二,分成主語和謂語,一般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第二步,找賓語,有的句子有,有的則沒有,動詞支配的對象就是賓語;第三步,壓縮句子找中心語,中心語是受修飾、補充或能支配賓語的主幹成分;第四步,找定、狀、補語定語到主語中心語的前邊和賓語中心語的前邊去找,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前面,補語在謂語中心語後面常用分析單句成分的符號見課本
(4)句子主幹:是指把定語、狀語、補語壓縮後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語的中心語,謂語的中心語和賓語的中心語組成摘取句子主幹時,謂語中心詞前有否定詞語(不、沒、沒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詞語放在主幹中;碰到中心語是並列短語時,要把整個並列結構摘出來
4、復句:復句是由兩個或幾個意義上相關、結構上互不包含的單句形式組成的句子
(1)如何區分單、復句:①復句的分句間互不為成分,這是區分單、復句最重要的一點復句的分句之間結構上互不包含,就是說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沒有句子成分之間的結構關系,這是復句的本質特徵,也是復句和單句的最根本的區別②不能看只有一個主語就斷定不是復句③凡是一個主語管幾個動詞,只要中間用逗號或分號表示停頓,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復句④有些關聯詞既可以用在復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單句中如:只有熱愛工作的人,才能熱愛生活(單句)
(2)復句的類型:主要有並列、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這幾種類型判斷復句關系,關聯詞很重要,有一個順口溜把難記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塊,請牢記
「不是」「而是」是並列,「不是」「就是」是選擇,
「尚且」「何況」是遞進,「盡管」配「還」是轉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設,
「無論」「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講條件
(3)二重復句:結構上有兩個層次的復句組成主要有三種情況:單句復句、復句單句、復句復句劃分步驟:先看有幾個分句,著鍵是看有幾個主謂結構;找准句子的第一層(找的方法:①找統領全句的關聯詞語看關聯詞統領的范圍,看關聯詞覆蓋到哪兒②從分句間的松緊關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層③復句中有分號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層)總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單句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殘缺:句子缺少了應該具備的成分,影響了意思的表達,就成了一種結構不完整的病句常見的成分殘缺通常有主語殘缺、定語中心語中心語殘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當:主語和謂語的搭配,要注意謂語能不能正確的陳述主語;動詞和賓語的搭配,要注意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能否支配賓語表示的事物;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要注意對中心語的修飾是否合適
(3)語序不合理:漢語的各種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較固定的,如主語在謂語前頭,賓語、補語在動詞、形容詞後頭,定語、狀語在中心語前頭,幾個遞加的定語、狀語也有一定的排列順序
(4)句式雜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達只能使用一種句式把兩種說法,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往往會造成結構上的混亂
(5)前後表達不一致:在表達上不合情理,前後矛盾或前後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後矛盾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用詞前後矛盾,同一句內使用了兩個含義相反的詞語另一種是前後情況的表達,互相矛盾
(6)其他情況:指代不明、誤用詞類、重復羅嗦、濫用否定詞、用詞不當
6、修辭:
(1)常用的修辭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無疑而問、自問自答)、反問
(2)句式的變換和選擇: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陳述句是告訴別人一件事;疑問句是詢問別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來要求別人做或不做什麼的句子;感嘆句是用來表示某種強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轉換:主動句和被動句的轉換、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轉換句式轉換應注意的問題:A、句式變換,只是換一種說法,換一種句式,不改變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變否定句,一種方法是找反義詞加「不」,還可以變雙重否定句
高中語文古文語法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後
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理解為「操何」
介詞賓語前置
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
例如:《岳陽樓記》:「臆!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
普通賓語前置
在一般性的賓語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語感
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
賓語前置相當多見,有幾種情況一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蘇軾《石鍾山記》)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9)
一是疑問句中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提前例如:
大王來何操? (操何) (司馬遷《鴻門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為學》)
微斯人,吾誰與歸? (與誰) (范仲淹《岳陽樓記》)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馬遷《鴻門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例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韓愈《師說》)
唯利是圖(圖利)

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例23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分析 此句中的「於藍」介賓短語,前者應該移到「取」的前面做狀語;後者「於藍」介賓短語應該移到「青」的前面做狀語,即譯為「比藍青」
⑵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例24 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賓短語做「告」的狀語
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
例25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分析 「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詞「於」;「乎吾前」應該移到「生」的前面做狀語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 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2)承後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於」如:「今以鍾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主語:一個句子的發生動作的主體
謂語:一般是動詞充當
賓語;表示動作發生的對象
舉個例子:我吃飯
我是主語 吃是謂語 飯是賓語
定語:一般是形容詞充當 修飾主語和賓語
狀語:表時間、地點、狀態、方位等等的限制補充的成分
補語:補充說明賓語的(好象是吧 記不清了)
舉個例子: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是狀語,我是主語,吃是謂語,一頓豐盛的是定語,晚餐作賓語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們現在說的話有什麼不同,在判斷是定語後置還是賓語前置或是介詞短語後置.
舉個例子:「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講是「鄒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鄒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賓語提前了,所以叫賓語前置,屬於倒裝句的一種
「蚓無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講是「蚯蚓沒有爪子牙齒的鋒利」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牙齒」所以是把定語放後面了 屬於定語後置,也是倒裝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按字面意思講是「著就是戰勝別國在朝廷上」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這就是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所以古語里是把介詞短語也就是狀語放在後面了,所以叫介詞短語後置,也叫狀語後置也是倒裝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斷句,表示對某一對象作出性質、身份、狀態上的判斷所以上句是說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惑的人,表職能,所以是判斷句
「晉軍函陵」
按字面意思講是「晉國軍隊駐扎函陵(地名)」 實際上應該是「……駐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詞「在」 所以是省略句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叄』 英語語法和語文語法很重要嗎

很重要
有些人認為語法不重要,認為語法出自語感,語感和發音最重要。他們覺得有了語感可以不用語法,也能說出流利的英文。專業的講,這是錯誤的。
1.語法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語法是起組織作用的規則,理解了語法可以解決閱讀當中語感或詞彙不足的問題。
2.語法是語言使用的依據。語法的產生具有歷史和文明背景,而在日常使用,特別是口語當中我們語言的語法並不嚴謹。在一些重要的書面文字或是正式的口語交流場合,語法的權威性就提供了使用的准則。

(3)語文語法擴展閱讀
語法是一門學科,是研究、解釋語法結構規律的科學,是對客觀存在著的語法系統的認識和說明。語法學的任務是描寫、解釋組成詞、短語句子的規則和格式。
語法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研究按確定用法來運用的"詞類"、"詞"的屈折變化或表示相互關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詞在句中的功能和關系

『肆』 語文語法是什麼

語文語法知識 一、 主語 謂語 (一)主語的構成材料 主語:是被陳述的對象,在句首能回答「誰」或者「什麼」等問題。 名詞性主語由名詞、數詞、名詞性的代詞和名詞性短語充當。 謂詞性主語由動詞、形容詞、謂詞性的代詞、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性短語充當。 (二)謂語的構成材料 謂語:對主語起敘述、描寫或判斷的作用,能回答「怎麼樣」或「是什麼」等問題。 謂語通常由動詞性詞語充當,還可以由名詞性詞語、形容詞性詞語、主謂短語充當。 (三)主語和謂語的意義類型 主語的語義類型有: 施事主語:所指事物施行謂語所表示的行為。如:大媽切牛肉。 受事主語:所指事物承受謂語所表示的行為。如:菜買來了。 用事主語:所指事物具有提供使用的內涵。如:這些土豆燒牛肉。 於事主語:所指事物表示行為發生的位置。如:牆上掛著一幅畫。 斷事主語:所指事物是謂語所斷定的對象。如:這幅畫是我的。 描事主語:所指事物是謂語所描寫的對象。如:這個孩子很機靈。 二、動語 賓語 (一)動語的構成材料 動語和賓語成對,它決定賓語的性質。動語由動詞性詞語構成,包括:動詞、動詞+時態助詞、中補短語、動詞性聯合短語 (二)賓語的構成材料 賓語的構成材料有:名詞性詞語、數量短語、「的」字短語、名詞性聯合短語、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形容詞性聯合短語、主謂短語、復句形式。 (三)賓語的意義類型 1、 受事賓語:賓語表示直接或間接承受行為活動的客體事物。包括: 對象賓語(挖土 挖野草) 目標賓語(挖地道 挖紅薯) 2、施事賓語:賓語表示可以施行動語行為的客體事物。如: 台上坐著主席團。 3、斷事賓語:賓語表示對主語有所斷定的客體事物。如: 我姓李。 4、於事賓語:賓語表示行為發生的位置。如: 到達北京。 進入二十一世紀。 5、反身賓語:賓語表示人物動作返回自身的某個部位。如: 聳了聳肩膀。 緊閉著眼睛。 三、定語 (一) 定語的構成:實詞和短語大都可以做定語。 (二) 定語的意義類別 1、 限制性定語:數量、處所、領屬。 2、 描寫性定語:性質、狀態、特點、用途、質料、職業。 (三)定語標志「的」的作用 定語和中心語的構成有的要用「的」,有的不用「的」,有的用與不用語法關系或語義不同。下面從語法結構、語義聯系和語用色彩三個角度考察「的」的作用: 舉 例 語法結構 語義關系 語用色彩 一 1 騎自行車人 不成立 無義與有義對立 無用與有用對立 騎自行車的人 偏正短語 2 這桌子 偏正短語 有義與無義對立 有用與無用對立 這的桌子 不成立 3 修理汽車 動賓短語 支配與修飾的語義對立 語用對立 修理的汽車 偏正短語 二 4 牛脾氣 偏正短語 描寫性與領屬性語義對立 語用對立 牛的脾氣 偏正短語 5 三斤鯉魚 偏正短語 限制性與描寫性語義對立 語用對立 三斤的鯉魚 偏正短語 三 6 中國歷史 偏正短語 語義不對立 語用對立 中國的歷史 偏正短語 (四)多層定語 1、 分析原則:以左統右,即左邊的詞語修飾右邊所有的詞語。 2、 定語次序:領屬、時處、指示代詞或量詞、動詞性詞語和主謂短語、形容詞性短語、表示性質范圍類別的動詞或名詞。 四、狀語 (一)狀語的構成:副詞、時間名詞、能願動詞、形容詞、介詞短語、量詞短語等。 (二)狀語的意義類別 限制性狀語表示時間、處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圍、對象、數量、語氣等 描寫性狀語描寫動作狀態,指向謂詞性成分或名詞性成分。 (三) 多層狀語 原則:以左統右,即左邊的狀語修飾右邊的中心語。 次序:條件、時間、處所、語氣、范圍、否定、程度、情態。 五、補語 (一) 補語的構成:由謂詞性詞語、數量短語、介詞短語充當。 (二) 補語的意義類別: 1、 結果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結果,與中心語有因果關系。 2、 程度補語:表示達到極點或很高程度,限於用「極、很、透、慌、死、壞」。 3、 狀態補語:表示由於動作、性狀而呈現出來的狀態。中心語和補語之間都有「得」。 4、 趨向補語:表示動作的方向或事物隨動作而活動的方向。用趨向動詞充當。 5、 數量補語:表示動作的次數,由動量短語充當。 6、 時間處所補語:表示動作發生的時點、處所、動作終止地點。用介詞短語充當。 7、 可能補語:表示動作結果能實現不能實現。 (三) 補語和賓語的順序 1、 補語在賓語前 如:我們走進了張老師的辦公室。(趨向補語+處所賓語) 2、 補語在賓語後 如:他去過北京兩次。(處所賓語+動量補語) 3、 賓語在兩個趨向補語中間 如:他拿出一本書來。 (四) 補語和賓語辨別 1、 作賓語的一般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作補語的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性短語、介詞短語、主謂短語。 2、 物量短語只充當賓語,動量短語只充當補語。 3、 表示時間的數量短語可以作賓語,也可以作補語。數量短語能轉換成主語的是賓語,不能轉換的補語。 4、 助詞「得」是補語的標記。 六 中心語 中心語:是偏正(定中、狀中)短語、中補短語里的中心成分。包括: 定語中心語、狀語中心語、補語中心語。 七 獨立語 獨立語:是句子里的某個實詞或短語,跟它前後別的詞語沒有結構關系,不互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包括:插入語、稱呼語、感嘆語、擬聲語

『伍』 語文語法知識

我給你提個建議吧,去買一本《語文基礎知識》,你所要的內容都在書內,再提個建議,你想在網路提問,不要一次懸賞那麼多,問這么大的題目,這樣效果很差,別人給你寫出來了,你也未必有耐煩看,看了也不一定能理解,而且,因為內容太多,寫的人也會偷工減料,如果你一次只問一個小問題,懸賞五分,就可能有很多人為你答題,而且有可能一個比一個答得好,比如,你今天只問名詞和名詞短語,明天只問介詞和介詞短語,一個部分學會了,再問下一個,這樣效果肯定好。我前天答應幫你寫,現在雖然有人寫了,如果你沒什麼基礎估計也不容易看懂,所以我從詞類、短語寫起,你不必急著關閉,我一有時間就來寫:

一,詞類:
根據詞的語法功能和語匯意義,詞可分為實詞、虛詞兩大類:
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量詞
虛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
1名詞:表示人或事物名稱的詞,人和事物是多種多樣的,按照名詞表示人或事物的不同情況可分為以下幾小類:
(1)普通名詞:表示普通事物和某一類人,如:
機器、黑板、象棋、教室、工廠、學校、
牛、羊、馬、白菜、茄子、松樹
工人、農民、戰士、團員、教師、學生
(2)專有名詞: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如:
馬克思、魯迅、雷鋒、楊得偉、中國、北京、
上海、長江、黃河、泰山、太湖
西藏、朝鮮、烏魯木齊、齊齊哈爾
(3)時間名詞:如
今天、上午、去年、星期一、國慶節、除夕、元旦、後天
(4)方位名詞:表示方向、位置,如;
上、下、 左、右、東、西、南、北、中、
以上、以下、前頭、後頭、東邊、西邊、旁邊
名詞的主要語法功能:
1,名詞前面可以用數量短語修飾(方位名詞不能)不同事物 的名詞用不同的量詞,如:
一枝鉛筆、三所學校、一列火車、一位老師、六斤白菜、一尾魚、一件衣服
2,表示人的普通名詞後邊可以加「們」表示 復數,如:同學們、朋友們、姑娘們、戰士們。
加「們」以後不能再用確定數目的數量短語,如三位同學們,就錯了。
3,名詞主要做主語、賓語,如;
雷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雷鋒」是主語
我讀書, 書__賓語
表示時間、處所的名詞常作狀語、定語如:
咱們上海見, 上海___狀語
春天的校園真美。 春天___定語
4,名詞有時可以獨立成句。如:
那是什麼? 「蛇!」「蛇」單獨成句。
方位名詞比較特殊,可分為單純方位 詞和合成的方位詞,
單純方位詞:上、下、前、後、東、西、南、北、左、右、里、 外、中、內、間、旁、
合成方位詞:由單純方位詞加上以下片語合而成:
以、之、邊、面、頭、方、部、如:
以東、之北、後邊、裡面、前頭、後方、南部……
合成的方位詞可以作主語、賓語、定語、狀語、(以後坐說到)
方位詞可構成方位短語作定語、狀語等(以後寫)
2,動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動作、行為、發展、變化的詞。
動詞的數量很多,用法比較復雜,根據不同的意義和用法,可分為八小類:
(1)表示 動作、行為:
走、跑、看、跳、唱、飛
勞動、保護、團結、斗爭、調查、生產
(2)表示發展變化:
縮小、增加、擴展、生長、減少、提高
(3)表示心理活動
想、愛、怕、恨、希望、喜歡、討厭
(4)表示存在、出現、消失、死亡、停、丟
(5)表示使令
命令、叫、讓、請、使、派、禁止、
(6)表示可能、意願、簡稱能願動詞。
能、能夠、會、可以、願、願意、肯、敢、要、應當、應該
(7)表示動作的趨向,簡稱趨向動詞
上、下、來、去、進、出、回、開、過、起
上來、下來、出來、進來、上去、下去、進去、開來、
開去、起來、回來、回去、過來、過去
(8)表示判斷,簡稱判斷詞:是
動詞的主要語法功能有:
1,大多數動詞能夠帶賓語如
聽(故事)、講(衛生)、團結(同志)、有(一座山)、(括弧內是賓語)
少數動詞不帶賓語如
誕生、競賽、開幕、游泳、遊行、鼓掌、前進
常帶賓語的動詞一般稱作及物動詞,不帶賓語的一般稱作不及物動詞。
2,動詞後邊帶上動態助詞「著、了、過」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發展變化的情況,即表示動態。動詞後邊加「著」表示尚未完成,正在進行;加「了、過」表示已經完成。如
(1)他一邊穿衣服,一邊走。
(2)他穿了衣服 就走。
(3)他穿過這種棉製衣服。
3,動詞能夠重疊,形式是「AA」、「A了A」、「A一A」、「ABAB」如;
看____看看____看了看____看一看
想____想想____想了想____想一想
學習____學習學習
討論____討論討論
動詞還能夠用肯定否定的方式表示疑問,如:
聽不聽?看不看?學習不學習?
4,動詞主要作謂語,如:部隊集合。「集合」:動詞作謂語。
動詞作主語或賓語,要有一定的條件:一是不再表示動作,而表示某種事情;二是謂語或謂語的中心詞一般是表示判斷、心理、始終、持續的動詞,如:愛、喜歡、開始、進行等如:
游泳是一項很好的活動。
這個句中「游泳」作主語,當作一項運動,謂語中心詞「是」表判斷。
動詞可以獨立成句,構成動詞非主謂句。如:
「打!……」、「走!」
判斷詞、趨向動詞、能願動詞是比較特殊的動詞。這幾種動詞在講短語時還要講。
3,形容詞:表示人、事物的形狀性質或者 動作、行為、發展、變化的狀態的詞如(1)表示 形態
大、小、高、低、直、曲、紅、黑、粗、細、圓、扁、
魁梧、平緩、平坦、崎嶇、筆直
(2)表示性質:
冷、熱、好、壞、真、善良、忠厚、樸素、勇敢、老實、正確、特殊
(3)表示狀態:
快、慢、急、穩、迅速、愉快、輕松、嚴肅、高興、熱情
形容詞的語法功能 :
1形容詞能夠重疊,可以表示喜愛、厭惡或程度加深,不過與動詞重疊的方式不同,試比較:
動詞:單音節,AA式,第二個音節讀輕音,如,說說。雙音節,ABAB式,如,學習學習
形容詞:單音節,AA(的),第二個音節讀陰平,如,高高的、好好的、深深的雙音節,AABB式,如,恭恭敬敬、明明白白、整整齊齊、高高興興
少數形容詞也有ABAB式,如,雪白雪白、漆黑漆黑
有些單音節的形容詞和動詞一樣,重疊時中間也可以嵌入「了」或「一」如:
動詞:講一講、講了講,想一想、想了想,
形容詞:熱一熱、熱了熱,暖一暖,暖了暖
形容詞還有下列的重疊形式:
單音節形容詞重疊後「兒化」,多含輕松意味:
如:高高兒、快快兒、滿滿兒、亮亮兒
ABB式,含 程度加深的意思,如,熱騰騰、沉甸甸、酸溜溜、金燦燦、樂陶陶
A里AB式,如,慌里慌張、嬌里嬌氣、馬里馬虎、糊里糊塗
形容詞重疊一般顯得生動,常常用來描寫事物。還能用肯定否定方式表示疑問,與動詞一樣,如:
動詞:去不去?講不講?喜歡不喜歡?出來不出來?
形容詞:大不大?妙不妙?,清楚不清楚?漂亮不漂亮?
2形容詞主要作定語、謂語:如
快六十歲了,(瘦弱)的身子,又是兩只(小)腳;但他從嚴也不叫苦叫屈。(形容詞作定語)
小屋乾乾凈凈的。(形容詞作謂語)
形容詞也可以作狀語、補語:如
這里[真]美極了。(形容詞作狀語)
隊伍[浩浩盪盪]向新華門走去。(形容詞作狀語)
你講得《好》。(形容詞作補語)
形容詞跟動詞一樣,可以作主語、賓語或主語、賓語的中心詞,所要的條件跟動詞差不多。如:
急是不行的。(「急」形容詞作主語)
誠實是一種美德。(「誠實」形容詞作主語)
哥白尼更相信地動學的正確。(「正確」,形容詞作賓語)
3形容詞可以獨立成句,構成形容詞非主謂句,如:
「好!」、「快!」
使用名詞、動詞、形容詞,一不要誤用詞類,二不要誤用詞義,如:
張師傅親切而又而耐性的教育他。(「耐性」是名詞,應改為「耐心」)
只見烏雲騰空,頃刻間雨點瓢潑似的倒下來。(「烏雲」本來在天上,不須騰空,應改為「滾滾」,「雨點」不能「瓢潑」應改為「雨水」
區別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方法,除了上述所說語法功能,根據我的經驗,最簡單的是:
名詞前面不能加程度副詞,形容詞可以。如:「聰明」可以寫成「很聰明」、是形容詞,而「智慧」,則不能寫成「很智慧」所以「智慧」是名詞。名詞前面可以加「有」,如,有智慧、有能力、(大城市)有北京……
動詞和形容詞的區別,最簡單的是:大部分動詞能夠帶賓語,而形容詞都不帶賓語(除非詞類活用)如「喜歡」可以說「喜歡(什麼)」,所以它是動詞,「歡喜」不能說「歡喜(什麼)」但可以說很歡喜、非常歡喜,所以它是形容詞。
數詞:表示數目的詞。可分為以下幾類;
基數:表示數目多少的數詞,又分簡單數詞和復合數詞。簡單數詞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復合數是由簡單數詞加上「十、百、千、萬、億」等構成的。如:十一、二十、一百二十、三千六百五十三、九萬七千三百六十二等等,此外,基數還包括「零」
一個數中間有空位的時候,,如果最高位是「億、萬」要讀出不能空過,如:
1200000021————十二億零二十一
98045———九萬八千零四十五
空位就讀作「零」,不管空幾位。
如果 空位在後,不管空幾位,都 可略去不說。如:
450——四百五 9800——九千八 500600000——五億零六十萬
序數
表示次序的數詞,由基數前加:「第」構成。如:「第一、第一千零五」
在表示組織機構、樓房層數、親戚排行、日期等時,可不用序數,而用基數,如:
一車間、二車間、一班、三班、
一樓、五樓、 一層、二層、
大哥、 二哥、長子、次子
一月、六月、一九九七年、二00八年
分數,用「幾分之幾」表示,(同數學讀法,略)
百分數,是指分母是一百的分數(同數學,略)
小數,(同數學,略)
倍數,在數詞 後邊加「倍」構成。如:一倍、五倍
兩個數目相比,「大於」或「增加」用倍數,如一百是五十的兩倍。
兩個數目相比「小於」或「減少」不能用倍數,只能用分數,如:減少十分之五、減少一半
概數:表示大概的數目,有多種方法。
基數後面加上表示概數的詞語「來、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等,如:
十來斤、百把人、二百左右、一萬上下、五十以下、三十多人、
兩個鄰近數詞連用:如,一兩天、三四個、七八年、
在數詞 「十、百、千、萬」前加上「成、上、小」如:
成千上萬、成百人、小一百、上千人
此外還可以用疑問代詞「幾、多少」表示:過幾天、有多少算多少
用「兩」表概數:過兩天去、才這么兩個人
數詞的語法功能:
數詞可以當主語和賓語,如:十是五的兩倍。(句中「十」是主語,「兩倍」是賓語)
又如:二二得四(「二二」是主語,「四」是賓語。
留心一些數目的特殊表示方法,如:
表示概數的詞如「把、上、成」只能用在「百」以上的位數:
成百人 上千人 萬把人
表示數量增加,可以用倍數。
增加(了)、增長(了)、上升(了)、提高(了),這種說法不包括底數,只指凈增數,如,從五增加到十,可以說「增加了一倍」不能說「增加了兩倍」
增加到(為)、增長到(為)、上升到(為),這種說法,包括底數,指增加後的總數。如從五增加到十,可以說「增加到兩倍」,不能說「增加到一倍」
表示數量減少用分數。
減少(了)、降低(了)、下降(了),這種說法只指差額。如,從十減少到一,應該說「減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說「減少了九倍」。
減少到(為)、降低到(為)、下降到(為),這種說法指減少後的余數。如從十減少到一,應該說「減少到十分之一」。
數詞常與量詞一起使用,組成數量短語如:一斤、一件、一張、一隻、
有些情況下,基數詞不表示確實數目,而表示有關的其他意思:
表示多:十全十美、百思不解、千方百計
表示少:一知半解、一鱗半爪、千慮一得
表示雜亂:七手八腳、亂七八糟、雜七雜八
表示貶義:丟三拉四、朝三暮四、低三下四
5 量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單位,或動作、行為的單位的詞,前者是物量詞,後者是動量詞。
(1)物量詞,可分以下幾類:
個體量詞,表示個體事物的單位:
只、條、張、朵、間、粒、架、頭、位、個、尾
集合量詞,表示兩個以上個體 事物組成的事物單位:
雙、群、副、套、伙、班、類、幫、批、串、打、
度量衡量詞,表示度量衡的計算單位:
丈、尺、寸、斤、兩、里、畝、升
臨時量詞,借用一些名詞或動詞作量詞:
一(手)泥、一(臉)汗、一(屋子)人、
一(肚子)氣、一(挑)水、一(捆)書、一(封)信(括弧內都是借用的量詞)
(2)動量詞:
次、回、趟、遍、下、陣、遭、頓、場、番、
有時也借用一些名詞:
看一(眼)、踢一(腳)、打一(拳)、吃一(棍子)、切一(刀)
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復合量詞,如
架次__計算飛機出動架數次數的總和,如一架飛機飛五次,叫五架次,五架飛機飛一次也叫一架次。
人次計算人數和次數的總和。
噸公里____陸運的噸數、公里數的計算單位。如一噸貨物運行一百公里,叫一百噸公里。
秒立方米___表示一秒鍾內,水在河床里一立方米的量。
量詞不能單獨使用,,但可以重疊,表示「每一個都包括在內」的意思,重疊後的量詞可以作主語,如:
個個都是英雄漢。(「個個」當主語)
場場客滿,(「場場」量詞重疊不主語)
量詞常常與數片語合成數量短語,通常稱為數量詞。
使用數量詞應該注意:
不同的事物要求用不同的物量詞,不同的動作、行為要求用不同的動量詞,量詞與名詞、動詞的配搭要符合語言習慣。如
一枝步槍、一挺機槍、一門大炮、其中的題詞不能互換。
下了一陣雨、吃了一頓飯、去了一趟公園,其中的量詞也不能互換。
代詞
人稱代詞:指代人或事物:
我、你(您)、他、她、我們、你們、他們、她們、它、它們 自己、自個兒、別人、人家、大家、旁人
疑問代詞:誰、什麼、哪(些)、哪兒、哪裡幾時、多會兒、怎麼、怎樣、怎麼樣、多少、幾多、多麼
指示代詞:這(些)那(些)、這兒、那兒、這里、那裡、這時、那時、這會兒、那會兒、這么、那麼、這樣、那樣、這么樣、那麼樣、這(么)些、那(么)些、這么、那麼、每、各、某、另、別

代詞是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詞,分類如上表。
代詞的語法功能相當於它所替代的詞,如表示 人和事物 名稱的代詞,基語法功能相當於名詞,。
使用人稱代詞的注意事項:
1 指稱要明確,防止濫用,如:小芳和小玲賽跑,她跑得慢,她跑得快,結果她超過了她。(指代不明)
2 可以用來表示虛指,並不實指哪個人。如「我、你、他」在句中並用,常常是虛指:
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先發言。
區分幾個人稱代詞的用法:
我們和咱們
「我們」指第一人稱復數,可以單指說話人,也可以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看語言環境而定。
「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比較:
老師,你等一等,咱們一塊走。(包括雙方)
老師,你等一等,我們一塊兒去。(雙方)
老師,你等一等,我們去,你不用去。(單指說話人)
用「咱們」顯得比較親近,口語化。
他、她、它、他們 、她們、它們,分別表示第三人稱的單數和復數,這個相信你知道,,不詳說。
「她」指女性,也可以指稱「祖國」、「黨」等敬愛、親愛的對象。
指稱的人中有男有女時,用「他們」不必寫成「他(她)們」
「您」為第二人稱的敬稱。只適用於單數,不能寫成「您們」
「自己」可組成「你自己、我自己、他自己、他們自己」表示強調,如:「他自己要去,沒人強迫他。」
有時也表示虛指:「自己的事自己負責」。
「人家」:
「人家都急死了,你們還開玩笑!」(指第一人稱)
「人家小玲多聰明」(與名片語合,第三人稱)
疑問代詞:用來提出疑問的代詞,使用時要注意:
針對性,如:
「誰」問人:你是誰?
「什麼」問事:這是什麼東西?
「哪兒、哪裡」問處所:你從哪裡來?
「幾時、多會兒」問時間:咱們幾時去?
「怎麼、怎樣」問性狀:我們怎麼去?
「多少、幾」問數量:多少錢一斤?
「多、多麼」問程度:這條河有多深?
疑問代詞可以用來表示任指和虛指,表示 無疑而問(反問)表示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有時用「也、都、全」呼應:
誰知道?(單用)
誰知道誰回答。(對舉)
哪兒他都想去玩。
表示不知道或無須說明的人或事:
咱們哪天去北京玩玩。
多會兒有空多會兒來玩。
表示反問、無疑而問,不需回答,語氣較重:
你急什麼?
我哪兒不高興啦?
指示代詞,用來指別人或事物的代詞。最基本的是表示近指的「這」和表示遠指的「那」。其他的指示代詞均由「這」、「那」派生出來。
使用指示供房要注意:
有時起稱代作用,有時起指別作用:
這是我的筆,那是他的筆。(稱代)
這枝筆是我的,那枝筆是他的。(指別)
這樣行不行?(稱代)
他這樣認真負責!(指別)
「這」、「那」用來區別事物時,「這」表示近指、「那」表示遠指,遠近是相對而言的:
那兒可不比這兒,可熱鬧啦!
那是一個遙遠的年代……
也有虛指的用法:
你問這問那,有完沒完?
一個人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人無完人嘛!
7副詞: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表示程度、時間、范圍、否定、語氣等。
副詞的主要語法功能有:
修飾動詞或形容詞,作狀語,如:
[早]去---[立即]去----[剛剛]去----[常常]去
[很]好---[更]好----[最]好----[十分]好
副詞一般不能修飾名詞或數量名短語,,只有在名詞或數量名短語作謂語時,才可以受表示時間、范圍的副詞修飾,如:
今天[才]星期五。(「才」時間 副詞)
他們人多,我們[只]幾個人。(「只」范圍副詞)
少數幾個副詞可以作補語,如:「很、極、」:好得很。妙極了。
少數副詞可以單獨回答問題,獨立成句;如:「馬上、、也許、一定、不」等。
你什麼時候去?-------馬上。
你同意嗎?-------不!
副詞與其他虛詞配合或前後呼應,可以起關聯作用,把兩個語言單位組合起來,表示一定的語法關系。
副詞與連詞呼應:不管你去不去,我都去。(不管------都)
副詞與介詞呼應:連我的話都不聽。(連--------都)
副詞同副詞呼應:越來越好。(越---越---)、再說也沒用。(再------也)
單個副詞也能起關聯作用,如:說干就干。、哭也沒用。(就、也)
副詞按意義可分為以下八小類:
表示程度:
最、極、極端、盡、頂、太、非常、十分、萬分、特別、分外、何等、越、越發、越加、相當、很、挺、更、較、比較、稍、略、至少、起碼
表示時間:
早、遲早、已經、曾、曾經、預先、初、當即、正、便、立即、馬上、立刻、頓時、暫且、快要、方才、剛、剎那、趁早、趕快、一向、時時、常常、往往、老是、平日、平時、從來、歷來、終於、將要、始終、永久、幾時、永遠、隨時、偶而、間或
表示範圍:
總共、凈、都、全、統統、凡是、通共、只、大半、一共、
各自、獨自、惟獨、僅僅、單單、一概
表示重復、連續:
一連、連續、不斷、繼而、屢次、還、又、再、再三、反復、隨後、重新
表示情貌:
剛巧、果然、自然、仍然、忽然、突然、猛然、原來、特意、彷彿、漸漸、
不禁、無妨、悄悄、默默、擅自、欣然、順便、
表示 肯定、否定、估量:
就是、楞、准、準保、一定、確定、誠然、必然、務必、不、非、沒、沒有、未、
別、可能、大概、大約、約、似乎、也許、想必、恐怕、幾乎、大致
表示語氣:
難道、豈、幸虧、到底、究竟、反正、橫豎、簡直、可、卻、才、終歸、寧願
寧可、偏偏、甚、也許、、無非、竟然、一旦、索性、何嘗、多虧、果真、敢情
表示處所:
到處、處處、滿處、滿地、
有些副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如:他還在這里,沒走。(「還」表示時間)
你比他還健壯,(「還」表示程度)
你還要把這本書看一遍。(「還」表示重復)
8,介詞
介詞用在名詞、代詞或短語前邊,同它們合起來、表示 方向、時間、處所、對象等
介詞 主要的語法功能是不能單獨作句子成分,必須同其他詞或短語組合成介賓短語,由介賓短語充當句子成分。如:
我[在北京]住了三個月。(「在」是介詞,與名詞「北京」組成介賓短語作狀語。)
他[對人]很誠懇。(「對」是介詞,與名詞「人」組成介賓短語作狀語)
我們都來《自五湖四海》(「自」是介詞,與名詞短語「五湖四海」組成介賓短語作補語。補語的符號應該是尖括弧,我用書名號代替,因為我不知道單尖括弧怎麼弄)
現代漢語中的介詞有許多是從動詞虛化而來的。有些介詞 在這個場合是介詞,在另一個場合是動詞,具有動詞的語法功能。如;
我在學校學習。(「在」是介詞,因為在這個句子中,「我」是主語,「學習」是謂語,「在學校」是介賓短語作狀語)
如:我在學校。(這個句子中,「我」是主語,「在」是動詞作謂語。學校是賓語。所以只有在一個句子中沒有別的動詞或形容詞可作謂語時,介詞才當動詞作謂語。)
如;我在掃地。(這個句子中,「我」是主語,「掃」是謂語,「地」是賓語,「在」是副詞作狀語,因為介詞只有帶賓語才能充當句子成分,而這個「在」沒帶賓語,所以它只能作為表情貌的副詞。
如:我[比他]寫得快。(「比」是介詞。「比他」是介賓短語作狀語)
如:咱倆比一比。(沒有別的動詞作謂語,「比」是動詞 謂語)
「在、比、給、跟等」作了動詞,就具有動詞 的語法功能,如能作句子成分,有的能重疊,有的能帶動態助詞「著、了、過、」,試比較:
咱倆比一比。
咱倆比比。
咱倆比了一下。
介詞及其賓語可以表示 如下幾種意義:
表示 處所、方向:
從、自、往、朝、向、到、在、於、沿著、順著
表示時間:
從、自從、到、在、當、於、趁、乘、趕、臨、隨著
表示對象:
對、對於、關於、連、同、跟、和、把、被、叫(讓)
表示目的:
為、為了、為著
表示比較:比、同、跟、和、與
表示排除:除、除了、除開、除去
表示狀態、方式:
按、照、按照、依、依照、據、根據、遵照、本著、經過、通過、憑、靠、
要掌握一些常用介詞 的具體用法 。
對、對於:
「對於」介紹動作的對象,表示人、事物、行為之間的對待關系。「對於 」後面的名詞、名詞短語常常是動作的受動者。例如:對於壞人壞事,我們要敢於斗爭。因為介賓短語作狀語的時候,可以單獨把狀語提到主語的前面,比較醒目,還可以使句子結構簡明。
「對」與「對於」的作用一樣,凡是能用「對於」的場合一般也能用「對」。但是,當介賓短語中的賓語指人並且是單個名詞或代詞時,只能用「對」如:
他對同志很熱情,(不能用「對於 」)
對黨、對人民,他是一片忠心。(只能用「對」)
使用「對、對於 」要分清誰對誰。比較:
游泳對我是很感興趣的。
我對游泳是很感興趣的。
「跟、同、和、與、」這四個介詞都用來介紹同主語的動作相關聯 的對象,組成介賓短語作狀語,相對的說「跟」多用於口語,「與」多用於書面語,「和、同」都 可以用。如:
我跟同學們一起看電影。(相關聯 的對象是「同學」)
我和相處多年的老朋友分別了。(相關聯 的對象是「老朋友」)
你跟我的高度差不多。(表比較,與「差不多」呼應)
我跟你不一樣。(表比較,與「不一樣」呼應「)
「跟」常常同動詞「比」、「比較」配合使用,如;:
我跟你比一比。
「給」介紹行為動作的對象。如:老師給我們講了劉胡蘭的故事。
又如:小李,給我打個電話。
「給」可以表示被動,相當於「被」:如:
我給他難住了。(相當「我被他難住了」)
孩子給嚇壞了。(相當於「被 嚇壞了」)
「給」當動詞使用時,後面可以是一個賓語,也可以是兩個賓語,如:
你快給我!(「給」當動詞,帶一個賓語「我」』)
你給我一枝筆。(「給」當動詞,帶雙賓語,近賓語是「我」遠賓語是「一枝筆」)
那枝筆給我弄壞了。(「給」當介詞,組成介賓短語「給我」當狀語)

『陸』 學習語文語法原來這么有用

語文抄,顧名思義,一個是語,一襲個是文。也就是說,語文就是說話和寫作的藝術。
語法只是最基本最基本的東西,學了語法只能說你剛剛入門。

說話怎麼練習:一個是多說話,多看別人怎麼說話,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不要一句話一出口就傷人或者別人怎麼聽怎麼不順耳。比如說,你不能對老人說:你小子幹得不錯!而應該說:您老當益壯啊!!!

再說怎麼寫作:寫作是一門藝術,如何表達,如何描寫,如何敘述,如何說明,都是很講究的。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要成為高手,首先是多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多讀,多模仿,多寫作,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和思路!

『柒』 語文語法怎麼學

主語:一個句子的發生動作的主體
謂語:一般是動詞充當
賓語;表示動作發生的對象
舉個例子~ 我吃飯
我是主語 吃是謂語 飯是賓語
定語:一般是形容詞充當 修飾主語和賓語
狀語:表時間、地點、狀態、方位等等的限制補充的成分
補語:補充說明賓語的(好象是吧 記不清了)
舉個例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是狀語,我是主語,吃是謂語,一頓豐盛的是定語,晚餐作賓語。
(只能這么講了,要不太復雜了說不清楚,以後多揣摩揣摩就自然會了!)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們現在說的話有什麼不同,在判斷是定語後置還是賓語前置或是介詞短語後置~
舉個例子~
「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講是「鄒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鄒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賓語提前了,所以叫賓語前置,屬於倒裝句的一種。
「蚓無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講是「蚯蚓沒有爪子牙齒的鋒利」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牙齒」所以是把定語放後面了 屬於定語後置,也是倒裝。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按字面意思講是「著就是戰勝別國在朝廷上」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這就是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所以古語里是把介詞短語也就是狀語放在後面了,所以叫介詞短語後置,也叫狀語後置。也是倒裝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斷句,表示對某一對象作出性質、身份、狀態上的判斷。所以上句是說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惑的人,表職能,所以是判斷句。
「晉軍函陵」
按字面意思講是「晉國軍隊駐扎函陵(地名)」 實際上應該是「……駐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詞「在」 所以是省略句。
基本上常見的就這幾種了,盡力了,不知能否幫上你~
語文語法有許多,一言難盡,給你提供個網站吧http://www.ht88.com/

我們的漢語主要就是靠語序來表達邏輯關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句子成分 主語 謂語 賓語 狀語 補語 等等

吳松!?曾經教過我《現代漢語》,建議樓主看附件!

語法知識
[知識概述]

一、語法知識概述

(一)詞類

漢語的詞可以分為12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和代詞是實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擬聲詞和嘆詞是虛詞。

名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稱的實詞。如:"黃瓜、白菜、拖拉機、計算機"。

表示專用名稱的叫做"專用名詞",如"雲南、上海、李白、白居易"。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稱的叫做"抽象名詞",如"范疇、思想、質量、品德、友誼、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詞",如"上""下""左""右""前""後""中""東""西""南""北""前面""後邊""東邊""南面""中間"等。

動詞:動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行為、發展、變化。有的動詞表示一般的動作,?quot;來、去、說、走、跑、學習、起飛、審查、認識"等。有的動詞表示心理活動,如"想、重視、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這樣的動詞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有的動詞表示能夠、願意這些意思,叫做"能願動詞",它們是"能、要、應、肯、敢、得(dei)、能夠、應該、應當、願意、可以、可能、必須",這些能願動詞常常用在一般的動詞前面,如"得去、能夠做、可以考慮、願意學習、應該說明、可能發展"。還有一些動詞表示趨向,叫做"趨向動詞",如"來、去、上、下、進、出、上來、上去、下來、下去、過來、過去、起?quot;,它們往往用在一般動詞後面表示趨向,如"跳起來、走下去、抬上來、跑過去"。"是""有"也是動詞,跟動詞的用法一樣。

形容詞:形容詞表示事物的形狀、樣式、性質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膽小、丑惡"。

數詞:數詞是表示事物數目的詞。如"一、二、兩、三、七、十、百、千、萬、億、半"。

量詞:量詞是表示事物或動作單位的詞。漢語的量詞分為名量詞和動量詞 。名量詞表示事物的數量,又可以分為單位量詞和度量量詞。單位量詞表示事物的單位,如"個、張、、只、支、本、台、架、輛、顆、株、頭、間、把、扇、?quot;等;度量量詞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兩、噸、升、斗、加侖、伏特、歐姆、立方米"。動量詞表示動作的數量,用在動詞前後表示動作的單位,如"次、下、回、趟、場"。

副詞:副詞總是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做狀語,如 "很、頗、極、十分、就、都、馬上、立刻、曾經、居然、重新、不斷"等。副詞通常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如"就來、馬上走、十分好、重新開始",只有"很""極"可以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做補語,如"高興得很、喜歡極了"。

介詞:介詞總是同其他的片語合在一起,構成介詞短語,做定語、狀語和補語。如"把、從、向、朝、為、為了、往、於、比、被、在、對、以、通過、隨著、作為"。

連詞:連詞可以連接詞、短語、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關聯詞語可以看成是連詞,如"因為……所以、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助詞:附加在詞、短語、句子上起輔助作用的詞。助詞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結構助詞,它們是"的、地、得、所、似的";一類是動態助詞,它們是"著、了、過";一類是語氣助詞,如"啊、嗎、呢、吧、吶、呀、了、么、哇"。

嘆詞: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的詞叫做嘆詞。?quot;喂、喲、嗨、哼、哦、哎呀"。嘆詞總是獨立成句。

擬聲詞:這是模擬聲音的詞。如"嗚、汪汪、轟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二)短語

詞和詞按照一定的規則可以組成短語,短語是詞和詞構成的比詞大、比句子小的語法單位。漢語里有許多種短語,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種。

聯合短語:由地位平等的片語成的短語叫做聯合短語。如"白菜、芹菜""香蕉、橘子、甜橙""調查、研究""接受並且審理""雄偉、壯麗""又白又胖"。

偏正短語:偏正短語中的一部分是中心詞,前面總是有修飾語。如"大城市、小村莊、優異的成績、電子計算?quot;(這是以名詞為中心的偏正短語);"慢走、努力工作、仔細地分析、特別大、最優秀"(這是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偏正短語)。

補充短語:這是補充成分在後面的短語,如"坐下、掉下去、拿起來、算得准、說得妙、放在這里"。

動賓短語:這是動詞後面帶著賓語的短語。如"買菜、寫小說、看電視、走親戚、跑材料、修理汽車、收購葯材"。

主謂短語:被陳述對象在前,陳述者在後構成的短語,叫做"主謂短語",好像一個句子,但是沒有句子的語氣,因而沒有句子的獨立性。如"電燈亮、電話通、學校開學、山河壯麗、春雨綿綿、河水奔騰、祖國富強"。

介詞短語:介詞在前,其他詞語(主要名詞或者名詞短語)在後組成的短語。?quot;在中國、對他們、往新疆、從今年、關於他、向大家、朝北京方向、以這種方式、為廣大群眾、比個人的利益 "。

的字短語:用"的"在最後組成的短語,相當於一個名詞。如"教書的、開車的、走路的、先進的、手裡拿把花的、頭上打著蝴蝶結的"。

(三)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個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主語和謂語:主語是句子里被陳述的對象,謂語是用來陳述主語的。在一般情況下,主語在前,謂語在後。 (1) 大夥úú 都散了。(《分馬》)

(2) 滿樹淺黃色的小花,úú 並不出眾。(《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記的úú 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úú 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大自然的語言》)

(5)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築立面,úú 組成了一幅庄嚴絢麗的畫圖。(《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這幾句的主語是 "大夥"" 滿樹淺黃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記的"" 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 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築立面",這幾句的謂語是"都散了"" 並不出眾"" 是他的背?quot;" 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 組成了一幅庄嚴絢麗的畫圖"。

把中心詞看成是主語和謂語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張簡陋的大竹床úú鋪著厚厚的稻草。(《驛路梨花》)

(7)其實這種縮微技術úú,早在十九世紀普法戰爭時候就使用過了。(《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館》)

可以認為"竹床""技術"是主語,可以認為"鋪""使用"是謂語。

賓語和補語:賓語往往表示動作支配的對象,並且總是處在動詞的後頭。補語是動詞形容詞後面的補充成分。如:

(1)橋腳上站在一個人,卻是我們母親。(魯迅《社戲》)

(2)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蕭隊長說過:先進的要帶落後的。(《分馬》)

(4)列寧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階級要擁護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紀念白求恩》)

字下有線的全是賓語。還有一種賓語叫做"雙賓語",如:

(5)現在人們叫它 故宮。( 《故宮博物院》)

(6)我給她 一本書。

"它""她"是近賓語(間接賓語),"故宮""一本書"是遠賓語(直接賓語)。

(7)說起來可笑,小時候有一回上樹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lt;一下>,痛得我差點兒跌<下來>。( 《荔枝蜜》)

(8)我獨自一人游盪< 在田野里 >。(《挖薺菜》)

(9)從化的荔枝樹多得< 像一片碧綠的大海 >,開花時節,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 忘記早晚 >,有時還趁著月色採花釀蜜。( 《荔枝蜜》)

(10)我那時真是聰明< 過分 >。( 《背影》)

(11)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 好幾回>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尖括弧里的全是補語,都補充說明了前面的動詞、形容詞。

定語和狀語:定語是名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狀語是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

(1)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背影》)

(2)可我,總還是懷念那(長在野地里)的薺菜,就像懷念(那些與自己共過患難的老朋友)一樣。(《挖薺菜》)

(3)老遠就看見(鑲嵌在正門頂上)的國徽的閃閃金光。(《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4)李四光[這一生中][還從來]沒有過一次[這樣]舒暢和快樂的談話。( 《地質之光》)

(5)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說到這里,我們兩人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沿著草坪旁用卵石鋪成的小徑] 走到"北海"跟前。(蕭乾《棗核》)

圓括弧里的是定語,方括弧里的是狀語。

(四)復句

請注意各種復句的關聯詞語。

(1)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春》)

(2)叫號叫到他的時候,他不要馬,也不要牛。(《分馬》)

(3)我下了樓,在門口買了幾個大紅橘子,塞在手提袋裡,順著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小屋的門口。(《小橘燈》)

(4)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滯地望了盧進勇一眼,吃力地舉起手推開他的胳膊,嘴唇翕動了好幾下,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quot;不,沒……沒用了。"(《七根火柴》)

上面的句子,(1)(2)是並列復句,(3)(4)是連續復句。連續復句常常沒有關聯詞語。

(5)現在的書,不光花色品種繁多,而且有的越來越小。(《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館》)

(6)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中國的石拱橋》)

(7)又像是等著貓赦免了它,或是忽然來了個救星。(《小麻雀》)

(8)人還沒有看見,已經先聽到歌聲了;或者人已轉過山頭望不見了,歌聲還餘音裊裊,不絕如縷。(吳伯蕭《歌聲》)

上面的復句,(5)(6)是遞進復句,(7)(8)是選擇復句。

(9)老初和老孫頭都勸她要一頭,可是她說啥也不要。(《分馬》)

(10)孟子的這些話,雖然是在1000多年以前說的,但直到現在,還有它積極的意義。(《談骨氣》)

(11)要讓它呆在那兒,會咬死蜜蜂的。(《荔枝蜜》)

(12)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遲,選擇適宜的播種日期,這種損失就可能避免。(《大自然的語言)

上面的復句,(9)(10)是轉折復句,(11)(12)是假設復句。

(13)只有你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14)只要佔領了這個沃野,他們就可以強渡黃河,進入汾河或黃河河谷。(翦伯贊《內蒙訪古》)

(15)競賽結束的時候,無論紡得多的還是紡得少的,得獎的還是沒得獎的,大家都感到勝利的快樂。(吳伯蕭《記一輛紡車》)

(16)不管認識不認識,見誰都打招呼。(吳伯蕭《歌聲》)

(13)~(16)這四句,都是條件復句。條件復句的關聯詞語比較多,要特別注意。

(17)因為因為它們離地球非常遠,因而看去彷彿是小點點了。(鄭文光《火刑》)

(18)既然有了血痕,當然不覺要擴大。(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這兩句是因果復句。

多重復句就是由各種復句組成的。上面這些復句的類型掌握得好,劃分多重復句就不成問題了。下面僅僅舉幾個例子。

(19) 可是它的左翅也許是被養著它的或是別個孩子給扯壞了,/(因果)所以它愛人,//(轉折)又不完全信任人。(《小麻雀》)

(20) 盡管三環路、機場路、京順路三路在這里交會,/ (轉折)它卻沒有偏重往立體發展,//(並列)而是向寬廣鋪開,///(並列)路向八方放射,///(並列)橋向八方伸展,///(並列)氣勢宏大。(《北京立交橋》)

(21)如果把一萬種每本十五萬字的書放在一塊兒,//(假設)它的總重量大約有五噸,/ (並列)而縮微以後的膠片只有十五公斤。(《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館》)

(22)他如果罵,/(假設)我們便要他歸還去年在岸邊拾去的一枝枯桕樹,//(遞進)而且當面叫他"八癩子"。 (《社戲》)

二、漢語語法和外語語法

現在大家都在學習外語,一般都是學習英語。漢語語法和英語語法的區別相當大,學習漢語語法的時候,千萬不要用英語語法來套漢語語法。

凡是事物都有一致的地方。漢語語法和英語語法都是事物,當然也有一致性。比如說,漢語有名詞、動詞、形容詞,人家英語也有。你會說"學生們熱愛偉大的祖國",人家就會說"pupils love great motherland",一句話裡面三種詞都出現了。漢語里頭有主語、謂語、賓語這些玩意兒,英語里頭也有。上面那句話,"學生們"是主語,英語的主語是pupils;漢語的謂語是"熱愛",英語的謂語也是love;漢語的賓語是"祖國",英語的賓語也是motheland;漢語的定語是"偉大",英語的定語也是great。你看,都一樣,用英語語法來分析漢語難道不可以嗎?

碰到兩種語言一致的地方,當然湊合。為什麼不說是"可以"而說"湊合"呢?因為嚴格說來,是不可以的。人家的主語、謂語等等,同漢語的主語、謂語等等都不完全一樣。就拿前邊提到過的he works來說吧,人家的主語he同謂語works在人稱、數方面必須一致,漢語有這些名堂嗎?沒有。漢語的主語同英語的主語不是一碼事,漢語的謂語跟英語的謂語也很不相同,所以嚴格說來,碰到了一致的地方,是不可以用一種語言的語法知識去分析另一種語言的語法結構的。說"湊合",是因為大體一致,把那些不同的地方扔掉不管,用這種語言的語法去說明那種語言的語法,也只能說是湊合著用吧。 而碰到兩種語言不一致的地方,那就決不能用這種語言的語法去套那種語言的語法,連湊合都不可能。大家平時在課堂里學習,英語語法講得多,漢語語法講得少,同學們對英語語法知識更為熟悉,對漢語語法知識反倒生疏。一用語法知識去分析問題,就很容易用英語語法知識去分析漢語的句子。比如英語里有a pioneer 's red scarf(一個少先隊員的紅領巾),人家的a是冠詞,漢語里有冠詞嗎?沒有,誰要是把漢語的"一個"說成是冠詞,豈不讓人笑掉大牙?英語里沒有量詞,誰要是把a cup of water(一杯水)的cup,把a piece of news(一條消息)的piece說成是量詞,老外們也決不會認帳,那個a就說明它們是名詞。這說明,用這種語言的語法知識去分析另一種語言的語法,是要碰釘子的。所以學習漢語語法,一定要注意同英語語法的區別。

第一,在詞類方面不一樣。

漢語的名詞里頭有方位詞,如"里、內、外、上、下、前、後、左、右、中"等,其中的幾個在英語里溶入了介詞,如in、on、behind,有的成了形容詞,如inner、outer、outside、middle。因此,見到了漢語的方位詞,就不能說它們是介詞或形容詞。

漢語的許多動詞後面能夠加?quot;著、了、過",於是有的同學便認為"著"是現在時,"了、過"表示過去時,這就是照套的結果。漢語的"著、了、過"可不是表示"時態"的,因為用了"著、了、過",既可以表示現在、過去的事情,也可以表示將來的事情。"他昨天吃著飯還看書呢",如果說這?quot;著"是"過去時","他明天看著電影還會想到我的",如果說這個"著"又是"將來時",那漢語里還有什麼時態呢?"他明天吃了飯到我家來""他後天吃過飯到我家來",這"了、過"是"過去時"嗎?顯然不是。

人家的形容詞也跟咱們的不一樣。political study(政治學習)、American films(美國電影)、brown overcoat(棕色大衣),"政治、美國、棕色"在人家那裡是形容詞,咱們可不能把漢語的"政治、美

『捌』 語文語法!!!

「的」是結構助詞,不是連詞。某些情況下可以省略。
比如「我的家」「我的班」可以省略為「我家」「我班」。

『玖』 語文里的語法結構有哪些

1、賓語前置:古代漢語的賓語在某些特定的語法條件下要置於動詞之前,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賓語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

2、主謂倒置: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還有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後等特殊現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3、謂語前置:古代漢語的一些句子,謂語在主語之前,稱之為謂語前置。有兩種句子里謂語前置的現象比較多見。

4、狀語後置: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謂語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例如:《鴻門宴》:「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戰河南」即「戰(於)河南」,應理解為「於河南戰」。《促織》:「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應理解為「用手掌覆蓋(蟋蟀)」。

5、主語的省略:在復句中第一分句出現了主語,如果後幾個分句的主語與第一分句相同,那麼後幾個分句的主語就可以省略。

『拾』 語文語法

主語:一個句子的發生動作的主體
謂語:一般是動詞充當
賓語;表示動作發生的對象
舉個例子~ 我吃飯
我是主語 吃是謂語 飯是賓語
定語:一般是形容詞充當 修飾主語和賓語
狀語:表時間、地點、狀態、方位等等的限制補充的成分
補語:補充說明賓語的(好象是吧 記不清了)
舉個例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是狀語,我是主語,吃是謂語,一頓豐盛的是定語,晚餐作賓語。
(只能這么講了,要不太復雜了說不清楚,以後多揣摩揣摩就自然會了!)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們現在說的話有什麼不同,在判斷是定語後置還是賓語前置或是介詞短語後置~
舉個例子~
「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講是「鄒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鄒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賓語提前了,所以叫賓語前置,屬於倒裝句的一種。
「蚓無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講是「蚯蚓沒有爪子牙齒的鋒利」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牙齒」所以是把定語放後面了 屬於定語後置,也是倒裝。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按字面意思講是「著就是戰勝別國在朝廷上」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這就是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所以古語里是把介詞短語也就是狀語放在後面了,所以叫介詞短語後置,也叫狀語後置。也是倒裝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斷句,表示對某一對象作出性質、身份、狀態上的判斷。所以上句是說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惑的人,表職能,所以是判斷句。
「晉軍函陵」
按字面意思講是「晉國軍隊駐扎函陵(地名)」 實際上應該是「……駐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詞「在」 所以是省略句。

以上是知道里另一個人的回答

語文語法知識
1、詞類:有實詞與虛詞兩大類。
(1)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
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不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詞例外),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系。
A、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表示人的名稱,如同志、作家;表示具體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學;表示時間名稱,上午、夏天;表示處所名稱:上海、中國;表示方位名稱:上、下(簡稱方位詞)
名詞的語法特點:①表示人稱的名詞,可以在後頭加「們」表示多數②方位詞常用在其他名詞後頭,組成表示處所、范圍或時間的方位短語③名詞一般不受副詞修飾。
B、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表示動作、行為:坐、聽;表示存現、消失或發展變化:有、發生;表示心理活動:愛、恨;表示使令:叫、讓;表示可能、意願(能願動詞):能、會;表示趨向(趨向動詞):來、去;表示判斷(判斷詞):是。
動詞的語法特點:①動詞一般受副詞「不」的修飾。②動詞後面可以帶「著、了、過」,表示動態。③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表示時間短暫或嘗試的意思。④判斷詞「是」主要是聯結句子的主語和賓語。⑤能願動詞後面不能跟名詞,能願動詞可以和後面的動詞一起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⑥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
C、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狀態的詞。
表示事物形狀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質的:漂亮、結實;表示事物狀態的:快、慢;
形容詞的語法特點:①一部分形容詞可以用重疊形式來加強語義。②大多數形容詞可以受副詞「很」修飾。
D、數詞:是表示數目的詞。
表確數(表示分數,整數和倍數);表概數:幾、許多;表序數:第一、老三;數詞的語法特點:①數目增加,可以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倍數表示②數目減少,只能用分數,不能用倍數。
E、量詞:是表示事物和動作、行為單位的詞。表示事物單位的量詞叫數量詞。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量詞叫動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個、只;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次、回,有時也借用某些名詞來表示,如:腳、年;
量詞的語法特點:①量詞經常和數詞連用,組成數量短語,也稱為數量啟數量詞。②表示物量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的前面。③表示動量的數量詞數量詞常用在動詞的後面。
F、代詞: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
代詞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三類。代詞的語法特點:①第二人稱的敬稱「您」不用於復數,如果需要表示復數,就用「您幾位」「您諸位」②第三人稱復數代詞「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們」則專指女性③注意「我們」和「咱們」用法的區別。「我們」指說話人,有時也可以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④指示代詞「那」用於遠指,「這」用於近指⑤代詞用得不恰當,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詞: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表示範圍:都、全;表示語氣:可、倒;表示否定:不、沒;表示時間:剛、恰好;表示程度:很、極;表示情勢:彷彿、漸漸。
副詞的語法特點:①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在動詞、形容詞前面作狀語。②副詞有時用在形容詞後面,補充說明程度、結果,作補語。③副詞不能修飾名詞、代詞。
H、連詞:是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一般連詞:和、與、並、或、及;關聯詞:主要用來連接復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雖然 但是。
語法特點:①一般連詞的前後兩部分可以調換而基本意思不變。②關聯詞的主要在復句中進行運用。
I、介詞:介詞經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面,和這些詞合起來,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
常用介詞及其用法(順口溜)
自、從、以、當、為、按照,
由於、對於、為了、到
和、跟、把、比、在、關於
除了、同、對、向、往、朝……
用在名詞、代詞前,組成介賓短語後,修飾、補充「動」「形」要記牢。
J、助詞:是附著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面,起輔助作用的詞。助詞可分三類:結構助詞、動態助詞、語氣助詞。結構助詞:的、得;動態助詞:著、了、過;語氣助詞:的、了、嗎、吧、呢等。
K、嘆詞: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如啊、嗯等。語法特點:一般獨立成句,用逗號或感嘆號隔開。
L、擬聲詞:是摹擬人或事物的聲音的詞。語法特點:在句子中相當於一個形容詞。
(2)、詞類的辨別:
①區分名詞和非名詞,名詞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區分形容詞和動詞,形容詞可以用「很」來修飾,動詞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除外)③區分形容詞和副詞,形容詞能修飾名詞,前面能加「很」;副詞不能修飾名詞,前面不能加「很」。④區分連詞和介詞,前後能互換的是連詞,前後不能互換的是介詞。⑤區分動詞和介詞,作謂語中心語的只能是動詞,組成介賓短語修飾、補充動詞、形容詞的是介詞。⑥區分語氣助詞和嘆詞,語氣助詞一般用在句尾,嘆詞往往獨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區分介詞和副詞,介詞後面跟名詞、代詞,副詞後面是動詞或形容詞。
2、短語:是由詞和片語合而成的語言單位。
(1)、並列短語:由兩個或由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並列組成的短語,基本結構有名+名、名+代、代+代、動+動、形+形、數量+數量。特點:①並列短語前後的詞性一致。(名詞和代詞除外)②並列短語兩部分之間是平等關系,沒有修飾、限制關系。③並列短語中的詞一般顛倒過來意思不變。④並列短語中詞和詞之間可以直接組合,也可以借用虛片語合。
(2)、偏正短語:定義參見課本。基本結構:①中心語是名詞時,修飾限製成分是定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名、數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語是動詞或形容詞時,修飾語是狀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動、副+動、數量+動、副+形。
(3)、動賓短語:動詞後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基本結構:動+名、動+代。特點:①動賓短語前邊的動詞直接支配後邊的名詞、代詞,後邊的名詞、代詞受前邊的動詞的支配,它們之間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系。②動賓短語中受動詞支配的名詞、代詞,是賓語。③賓語一般在動詞後面回答「誰」、「什麼」的問題。④使用動詞短語時,要注意動詞和賓語意義上的配合,否則造成動賓不搭配。
(4)、補充短語:包括動補短語和形補短語兩大類。語法特點:①在動詞、形容詞後面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分是補語,用<>表示。②這類短語的中心語在前,前後兩部分是被補充和補充的關系。③補語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邊補充說明怎麼樣、多久、多少等問題。④有的補語前頭常用結構助詞「得」。
(5)、主謂短語:定義詳見課本。基本結構:名(代)+動、名(代)+形、名(代)+疑問代詞、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數量,如紙三張。特點:①主謂短語前邊的詞表示「誰」或「什麼」,後面的詞說明前邊的詞「怎麼樣」「干什麼」或「是什麼」。前後兩部分是被陳述和陳述的關系。②使用主謂短語加上語氣,書面上加上標點就是一個單句,表達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賓短語:由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的短語。基本結構:介詞+名詞、介詞+代詞。語法特點:①介賓短語在句子中作為一個整體充當句子成分。②介賓短語在為主中心語前做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③介賓短語有時也做定語,後頭必須帶「的」。
(7)、「的」字短語:由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加上「的」構成。基本結構:動詞+的、形容詞+的、動賓短語+的。特點:①「的」字短語在句中相當於一個名詞。②「的」字短語一般常做主語、賓語。
3、單句:
(1)、單句分類:按句子結構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語氣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2)、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3)、分析步驟: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謂,先把句子一分為二,分成主語和謂語,一般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第二步,找賓語,有的句子有,有的則沒有,動詞支配的對象就是賓語;第三步,壓縮句子找中心語,中心語是受修飾、補充或能支配賓語的主幹成分;第四步,找定、狀、補語。定語到主語中心語的前邊和賓語中心語的前邊去找,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前面,補語在謂語中心語後面。 常用分析單句成分的符號見課本。
(4)、句子主幹:是指把定語、狀語、補語壓縮後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語的中心語,謂語的中心語和賓語的中心語組成。摘取句子主幹時,謂語中心詞前有否定詞語(不、沒、沒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詞語放在主幹中;碰到中心語是並列短語時,要把整個並列結構摘出來。
4、復句:復句是由兩個或幾個意義上相關、結構上互不包含的單句形式組成的句子。
(1)、如何區分單、復句:①復句的分句間互不為成分,這是區分單、復句最重要的一點。復句的分句之間結構上互不包含,就是說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沒有句子成分之間的結構關系,這是復句的本質特徵,也是復句和單句的最根本的區別。②不能看只有一個主語就斷定不是復句。③凡是一個主語管幾個動詞,只要中間用逗號或分號表示停頓,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復句。④有些關聯詞既可以用在復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單句中。如:只有熱愛工作的人,才能熱愛生活。(單句)
(2)、復句的類型:主要有並列、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這幾種類型。判斷復句關系,關聯詞很重要,有一個順口溜把難記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塊,請牢記。
「不是」「而是」是並列,「不是」「就是」是選擇,
「尚且」「何況」是遞進,「盡管」配「還」是轉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設,
「無論」「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講條件。
(3)、二重復句:結構上有兩個層次的復句。組成主要有三種情況:單句+復句、復句+單句、復句+復句。劃分步驟:先看有幾個分句,著鍵是看有幾個主謂結構;找准句子的第一層(找的方法:①找統領全句的關聯詞語。看關聯詞統領的范圍,看關聯詞覆蓋到哪兒。②從分句間的松緊關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層③復句中有分號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層。)總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單句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殘缺:句子缺少了應該具備的成分,影響了意思的表達,就成了一種結構不完整的病句。常見的成分殘缺通常有主語殘缺、定語中心語中心語殘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當:主語和謂語的搭配,要注意謂語能不能正確的陳述主語;動詞和賓語的搭配,要注意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能否支配賓語表示的事物;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要注意對中心語的修飾是否合適。
(3)、語序不合理:漢語的各種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較固定的,如主語在謂語前頭,賓語、補語在動詞、形容詞後頭,定語、狀語在中心語前頭,幾個遞加的定語、狀語也有一定的排列順序。
(4)、句式雜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達只能使用一種句式。把兩種說法,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往往會造成結構上的混亂。
(5)、前後表達不一致:在表達上不合情理,前後矛盾或前後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後矛盾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用詞前後矛盾,同一句內使用了兩個含義相反的詞語。另一種是前後情況的表達,互相矛盾。
(6)、其他情況:指代不明、誤用詞類、重復羅嗦、濫用否定詞、用詞不當。
6、修辭:
(1)、常用的修辭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無疑而問、自問自答)、反問
(2)、句式的變換和選擇: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陳述句是告訴別人一件事;疑問句是詢問別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來要求別人做或不做什麼的句子;感嘆句是用來表示某種強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轉換:主動句和被動句的轉換、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轉換。句式轉換應注意的問題:A、句式變換,只是換一種說法,換一種句式,不改變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變否定句,一種方法是找反義詞加「不」,還可以變雙重否定句。

熱點內容
數學老師推薦信 發布:2025-07-08 04:44:51 瀏覽:167
mc另類壓聲教學 發布:2025-07-08 04:35:41 瀏覽:891
古代地理學巨著 發布:2025-07-08 04:35:00 瀏覽:600
松鼠公開課教學設計 發布:2025-07-08 04:08:22 瀏覽:946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