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故事教學
新課標指出,小學英語教學應側重於興趣的激發、語感的訓練和習慣的培養,教會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恰當地運用,而不僅是單詞和句型的累積。而這種校本教材的教學,雖然讓部分學生多學了一些單詞和句型,但是大部分學生在心理上、身體上會覺得增加了壓力,有的還會因此喪失興趣。我認為,如何設計真實的語言環境,教會學生恰當地運用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才是小學英語教學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
㈡ 小學生英語故事教學的方法有哪些優勢
英語地學習貫穿了我們學習生涯的始終,無論對英語哪方面知識地學習都需要適合的學習方法,傳統的學習方法正在被高速發展的社會慢慢淘汰,各種新奇的教學方式應運而生,小學生英語故事教學就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故事的形象性、情節性和趣味性非常符合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為英語地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小學生英語故事教學適合小學生特定的年齡及心理特徵,能夠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起到激勵的作用,下面,我就來為大家分析下小學生英語故事教學方法有哪些優勢。
一,有利於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生性好動,對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有很強的好奇心,英語小故事有著豐富的故事情節以及生動的人物形象,更能引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英語小故事理解很多單詞及典型句式的含義及用法,在不知不覺中增長了很多知識。
二,有利於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語感。
英語小故事教學使小學生通過聽大量的英文小故事來感受英語語言,理解故事情節,學習英語語言,包括英語單詞的發音、文章整體韻律等,從而使小學生的英語發音得到了很好地鍛煉,培養良好的英語語感。
三,有利於培養小學生的合作精神。
小學生英語故事教學可以採用在理解了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將它用英語語言的方式表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避免不了與小夥伴的交流與合作,在表演英語小故事的過程中與小夥伴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培養了合作精神。
四,促進了小學生多元化地發展。
小學生英語小故事教學中,小學生通過讀故事、看圖畫、以及表演故事,從多方面鍛煉了英語語言能力,聽、說、讀、寫各方面技能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實現了小學生的多元化發展。
五,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
小學生英語小故事教學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內容,就是讓小學生來續編已有故事。續編故事的任務對英語綜合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小學生開拓思路,充分想像,不但要掌握足夠的詞彙量,還要發散思維續編合情合理的故事情節,為已有的英語小故事續編,對於小學生創新能力地培養大有裨益。
小學生英語故事教學是一種訓練小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方式,鍛煉了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擴大了閱讀量,使英語綜合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學習中,我們要採取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小學生英語故事教學,通過這種新奇的教學方法多方面提高我們的英語能力。
㈢ 什麼是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
教師利用故事把今天所要教授的單詞,片語及句型串聯起來。讓學生更易於理解。這種教學方法學生通常比較容易接受,並且再利用情境教學法會有更好的效果。望採納,謝謝哦。
㈣ 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存在什麼困難
現狀一,傳統的故事講授法;教師在教學故事前先帶領學生學習故事中出現的生詞和新句型,反復操練後只把故事作為一種復習鞏固的手段,聽一聽,讀一讀即可。 現狀二,故事教學中教師更關注的是注重教師的講述,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沒有充分利用故事的特點引導學生更多地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現狀三,由於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於英語的理解掌握遠不及漢語的水平,要求他們在故事教學中進行語言綜合運用和邏輯記憶有一定難度。他們在故事表演中脈絡不清晰的佔多數,即便是能完整表演故事的也大多靠死記硬背。故事教學的難度還體現在詞彙與句型的教授上,一個完整的故事可能涉及若干詞法、句法和時態。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畢竟有限,對於一些語法現象尚不能很好地理解,從而影響對整個故事的理解程度。
㈤ 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開展故事教學法
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單調而枯燥,脫離了一定的語言環境,致使在小學生的英語學習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現象:隨著知識的增多及難度的增大,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逐步降低,英語教學中「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問題日漸端倪。那麼,如何才能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做到激趣、增效?故事教學則是激發學生興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形象性、趣味性和情節性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思維發展特點。
㈥ 故事教學法 如何給小學生講英語故事
(一) Warm up (准備活動)
老師可以通過簡單的歌曲或游戲復習之前所學習的單詞或句子,活躍課堂氣氛;或者問幾個與故事內容相關的簡單問題,讓學生結合實際思考討論,以導入故事情節。
(二)Presentation (呈現過程)
1、介紹故事名稱。讓學生說說與該話題相關的內容,預估他們對話題的了解程度。孩子們可以用英語也可用母語回答,重點是要打開思維。還可以藉助圖片、手偶等教具的幫助,讓學生猜猜故事中會發生什麼。這樣既可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又可讓他們發揮想像力,更早地進入故事情境中。
2、講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切記照著書本朗讀,要盡可能地豐富該過程,必要時可以加入詞彙語法教學。比如,在情節跌宕起伏時,肢體語言、聲音和面部表情等也要相應配合;在出現重點詞彙和句子時,可作適當的解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還可以安排學生即興表演小片段,增強其課堂參與感。
(三)Practice (操練)
學生可以在老師幫助下,通過圖片、電腦課件等指示性的教具復述故事;還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根據故事內容分配角色,進行角色扮演。
(四)Follow-up (拓展活動)
可以讓學生朗讀他們最喜歡的故事情節;和學生一起討論關於這個故事的一些感想;或者讓學生們開動腦筋,改寫故事內容;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製作故事書,開展舞台劇比賽等。
參考以上步驟,老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在英語課堂中適當引進故事教學法,並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創造性地設計適合學生的各種活動。
㈦ 如何進行小學英語故事教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故事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傳承,故事的美,不僅體現於語言,更體現於故事中所蘊含的意義。對小學生而言,故事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逐漸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一、如何進行故事教學
1.利用多種活動形式激發興趣,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實踐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PEP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Story time―Make a puppet時,在故事的准備階段,運用學生喜愛的英文歌曲Head and shoulders,knees and toes、TPR游戲以及畫簡筆畫猜「What』s this?」等活動形式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使課堂以活潑的形式開始。同時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表示身體部位的詞語,如eyes,nose,arm,leg,mouth等等。然後通過呈現多媒體課件及運用肢體語言,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讓學生親手做一個小木偶,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原有認知,為故事的學習作好鋪墊。
2.創設豐富的故事情景,以課文為載體,引導學生體驗新語言
教師要充分發揮人教版教材故事性強的特點,始終以故事情節貫穿課堂,開展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模式,注重創設故事問題情景,設置一些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整體感知故事內容,繼而回答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想像。如,教師通過課件呈現人教版PEP五年級下冊Unit 5 Story time―Taking pictures全畫面,並問孩子「What are Zoom and Zip doing?Where are they?What are the monkeys doing?」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大意。然後通過多媒體課件以及教師與課件中人物的人機對話,學生與人物的人機對話引導學生觀察故事圖片,讓學生置身於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之中,讓學生在類似真實的語境中模仿、體會、理解,主動參與實踐,學習新的語言內容。之後抓住「Why are the two monkeys picking up the stones?Do you think the two monkeys are very clever?Why or why not?」等一系列問題層層深入,通過動畫呈現課文,引導學生對具體情節的理解,教會學生質疑,進一步鞏固新知。
3.語言輸出環節,通過模擬的活動,給予學生時空的自由,幫助學生內化新知,體驗語言學習的樂趣
語言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交際。表演故事是幫助學生內化並產出新內容的過程。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教師要提供多種方式讓學生選擇,每一種選擇都可得到相應的激勵。最基本的要求是:學生能夠比較准確地反映故事內容,較為細膩地刻畫人物。比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PEP六年級下冊Story time―Need a new goalkeeper時,許多學生不滿足於僅僅表演故事,他們希望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學過的知識去改編故事。教師鼓勵他們寫下修改後的劇本,學有餘力的學生會選擇在原作的基礎上大幅度地改編,改寫成一個全新的故事,再演繹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以各種形式記錄下自己所做的努力,比如,修改過的劇本、表演日記等作為成長的記錄。
二、故事教學的模式
根據小學教材在英語故事的編排上的特點,這些故事也各具不同的功能。例如,人教版PEP把Story time放在單元最後,其功能就是前面學習的綜合運用和拓展。有的教材是把故事放在單元之首,其功能就是用故事來導入新課的學習。
另外,故事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一段具有完整情景的真實或非真實的對話實際上也構成一個故事;講述某個孩子所經歷的一件事情也是故事。低年級的故事往往是以連環畫展開情節,而配以少量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高年級可能以閱讀篇章的形式呈現故事等等。
教育部課程標准專家組核心成員,全國著名中學英語特級教師劉兆義指出,故事教學應該是根據素材的功能、形式和內容來構思教學方式,不應該有什麼固定的模式。例如,有些關鍵詞語可能先要設計情景進行教學,有的可能在聽故事或讀故事過程中來理解學習等等。教師要本著「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心得法」的原則,發揮自己創造性來設計和實施。
故事教學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學習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故事,進行聽、說、讀、寫等技能的教學和訓練。實踐表明,小學生非常喜歡這種學習方式,尤其是最後的表演環節,學生往往帶來很多驚喜,每個學生都樂於投入到故事學習中,創造性地運用學過的內容。從他們自如的運用中可以看出,故事學習已經成為一種需要,一種展現自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