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初三的數學

初三的數學

發布時間: 2021-08-08 22:47:44

1. 初三數學!!!!


三角形ABC面積=7√3/2∓3

取AB中點D,連結CD. 則三角形ADC是等邊三角形。 於是:AD=BD=CD. 取AC中點E, 連結DE. 於是:DE//BC, 角ACB=角AED=90度。

以C為原點,BC,CA方向為別為x,y軸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設P點坐標為(a,b),AC=t,

則:A,B坐標分別為(0,t),(-√3t,0)

則:a^2+b^2=PC^2=4

a^2+(b-t)^2=PA^2=3

(a+√3t)^2+b^2=PB^2=25

解上面3元2次方程組,注意t>0,則:t^2=7∓2√3

S=1/2 t*√3t

=√3t^2/2

=7√3/2∓3

拓展資料:

2bt-t^2=1, b=(1+t^2)/(2t)

2√3at+3t^2=21

a=(21-3t^2)/(2√3t)

a^2+b^2=(1+t^2)^2/(4t^2)+9(7-t^2)^2/(12t^2)

=(1+2t^2+t^4)/(4t^2)+3(49-14t^2+t^4)/(4t^2)

=4

1+2t^2+t^4+147-42t^2+3t^4

=4t^4-40t^2+148

=16t^2

則:t^4-14t^2+37=0

t^2=(14∓√(196-148))/2=7∓2√3




2. 初三數學

答:1:∵∠ADC=120°,∠BCD=60°,∠ADC+∠BCD=180°,∴AD∥BC。同理,AB∥CD。所以是平行四邊形。
2:∵B1C1⊥BD,∴∠C1BD+∠BC1B1=90°。又∵∠ABD=30°,∠B1C1D1=60°,∴(∠C1BD+∠ABD)+(∠BC1B1+∠B1C1D1)=180°,即AB∥C1D1。同理,BC1∥AD1。所以是平行四邊形。
3:如2中所述,當∠C1BD=60°時,AB⊥BC1,由於ABC1D1是平行四邊形,所以此時是矩形。根據三角函數,BB1=B1C1×cot∠C1BD=3×cot60°=根號3。即平移根號3的距離是矩形。
菱形的條件是有一組臨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可設為BC1=C1D1,此時△BC1D1為等腰三角形,則B1為邊BD1的中點,移動的距離BB1=B1D1=B1C1×cot30°=3×根號3。

3. 初三數學內容有哪些

初三數學學的基本內容分別是「圖形與幾何」,「函數與分析」,「數據處理與概率統計」。

1、圖形與幾何系列內容

以研究圖形性質為載體,形成初等幾何的基礎。體現經驗幾何是起點,注重直觀感知;實驗幾何是基礎,注重合情推理如類比、歸納以及操作說理;論證幾何是重點,注重演繹推理。

2、函數與分析系列內容

以形成函數概念和直觀研究簡單初等函數為基本任務,進行數學分析的奠基。在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和反比例函數等基本函數研究中,展示初等的分析方法。

3、數據處理與概率統計系列內容

以體驗概率與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為重點,引進概率與統計的初步知識。完善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建立初步的概率與統計知識基礎;解釋和解決現實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概率統計問題。

(3)初三的數學擴展閱讀:

數學概念是初中數學的基石,是數學的思維模式和方法載體。很多學生遇到的數學解題困難,追溯根源,往往發現是由於他們在某個數學概念處產生了問題,致使解題受阻。

概念屬於理性認識,它的形成依賴於感性認識,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體的感性認識。數學概念學習方法:在學習中要了解概念的發生與形成過程中,弄清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在頭腦中形成相關概念的網路,以達到掌握並靈活運用的程度。

學習數學新概念前,如果能讓學生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概念作一些結構上的變化來引進新概念,則有利於促進新概念的形成。對有些概念的教學,可以從實際出發,讓孩子在操作中去發現概念的發生和發展過程

4. 如何學好初三數學

如何學好初三數學,是擺在即將升入新初三學生面前的一個難題。其實,學好數學並不難!
一、課本要「預、做、復」。每堂新課之前,做到先預習,特別要把難點或不懂之處用彩筆劃出,以便上課時更加註意。每節內容後面的練習自己可以先做一做,做到看懂70%的新內容,會做80%的練習題。每節新內容學完後,我們要按照課本內容,從易到難,從簡到繁,一步一步地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比較復習,對概念、定理、公式做出歸納、總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好能把課本上的例題自己做一遍。對課本上的概念、定理、公式推理一遍,以形成對知識的整體認識。
二、上課要「聽、記、練」。把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放在課堂上著重聽,必要時還需做好筆記,並通過一些練習題加以鞏固。數學不同於其他學科,單把概念、定理、公式背熟,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只有通過練來減少運算中出現的錯誤。
三、作業要「思、問、集」。作業一定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多從不同的方法、角度入手,多從典型題目中探索多種解題方法,從中得到聯想和啟發。同時,還應多樹立數學解題思想:如,方程的思想、函數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整體的思想、分類的思想等常用方法;對於難題,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如改變條件、添加條件、結論與條件互換,原結論還成立嗎?另外,對於自己作業、試卷中出現的錯誤,最好能准備一本錯題集,以便今後復習中使用。做到絕不出現第二次類似錯誤。
總之,學習數學要有方法、計劃和合理的安排。新課授完後,有些同學就感到頭痛,於是,東看看西翻翻,一天下來,不知道自己學了什麼。因此,每個同學都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出合理的學習方法、目標;沒有方法,就會變成一隻無頭蒼蠅;沒有目標就會沒有動力。
如果想拿高分建議你做一做歷年中考的最後兩道題
還要總結一下以往錯題 常看避免再犯
(1)學會「數學閱讀」

在中小學,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學生向教師問問題時,一些教師常常會說:請你把問題再讀兩遍;請你把問題講一講;請你把問題抄一遍;等等。這些教師要表達的是一個意思,請你再讀一讀,再理解一下。

我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大學,每年都要舉辦一次「數學建模競賽」,競賽的問題都是一些實際問題,要求三人一組,工作三天,共同完成一篇解決問題的「論文」,可以藉助各種圖書、網上資源和工具(包括計算機和軟體等)。1993或1994年,首都師范大學第一次組隊參加,讓我們擔任指導教師,我們十分為難,首都師范大學的學生要與北大、清華的學生一起考試,差距是明顯的,是多方面的。我們分析,感到最大的差距是:獨立地學習和理解數學的習慣和能力。我們改變了輔導的方式,讓學生選擇內容,學生講,我們聽。開始階段,我們總會說:對不起,我們沒有聽懂,請你重新准備。有的學生講過四、五遍,當我們感到他真的懂了,再學別的。這種方法很好,大部分學生經歷了一次這樣的過程以後,再報告其他的內容就變得比較順利了。這些學生在競賽中得到了很好的成績。

在學習外語時,有一種基本能力:閱讀理解。我們感到在數學的學習中,「數學閱讀」也是非常基本的。這些年我們接觸了一些中小學的教學實際,中小學生獨立進行「數學閱讀」的要求和機會越來越少。教師是好意,為了使學生盡快地提高考試成績,為了「多講一些」,為了「節約時間」,教師替代學生做得太多了。我們希望同學們認識到,提高數學閱讀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基本功之一。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在地質學科的論文中,數學公式的出現次數是平均每頁六次之多。在其他的學科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為了更好的說明數學閱讀在中小學的重要性,我們以數學「應用問題」為例加以說明。

在中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常常是難點,為什麼難?主要兩個理由,一個理由是背景豐富,都是一元二次方程,但是,可以用各種背景去展示,很難規為題型,如果歸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題」,就好像沒有歸類,如果從背景歸類,又會十分龐雜。

第二個理由是問題和條件不像「傳統的數學習題」那樣規范,有時需要自己從敘述中明確「要求的結論和要證的結論」,「條件」和「結論」的關系不像「傳統的數學習題」那樣「可丁可卯」,即條件不可多也不可少。這樣,需要分析和判斷哪些條件有用,哪些條件沒用,而分析和判斷的依據是因題而異。對目前中小學教學的基調——題型,這些是不匹配的。

應用問題「難」在需要「數學閱讀理解」能力,「難」在這種能力不能突擊培養、不容易模式化,「難」在教師不能替代。

應用問題,包括數學建模,她的教育作用有兩方面。一方面,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數學的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體會數學的價值。另一方面,從另一個角度體會做數學的過程,數學不僅僅是從概念到概念,從定理到定理,從一些結果到一個新的結果;數學是有背景的,這些背景中蘊含著深刻的數學內涵,這些背景在數學思考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做數學會有一個過程,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需要我們發現問題,提出猜想,分析和尋求條件,並且,還會不斷地修正,甚至反復,等等。

「數學閱讀理解」能力是一種基本能力,教師和學生都應予以重視,提高這種能力需要比較長期的積累,作為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建議。

在中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一個認識上的障礙,一些人認為:「學習數學就是做數學習題」,也有人認為:「做習題能力是實的,其他都是虛的。」這種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別是在對付考試時會起一定的作用。做數學習題的能力是反映數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做習題有助於對一些數學技能、方法的理解。但是,數學的學習還包含更豐富的內容,關於這些我們在前面已經講了很多。

建議教師多給學生一些機會,針對不同水平和特點的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閱讀理解能力」。很多教師在這方面積累了一些很好的經驗,例如,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閱讀教材和收集參考資料,在閱讀中,讓學生思考「一些重要概念」形成的過程,思考某些章節的知識結構,不同概念(像函數與數列等)的內在聯系,等等,並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思考寫成報告。

希望學生們把思路開闊一些,除了做習題,還能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並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我們在北大數學系讀書時,曾問過丁石孫老師一個問題,大體意思是:什麼樣的學生算好學生?丁先生的回答使我們終生難忘,「沒有問題的學生恐怕不能算好學生」。對很多學生來說,除了不會做的習題,大概沒有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數學的閱讀中,應該不斷的提出問題,把自己對數學的理解深入下去。

(2)養成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在這次課程改革中,提出三維目標,其中「過程」也作為一個目標。「學習習慣」是過程的一個很好的體現。

什麼是學習習慣?

有的學生放學,回家就做作業(一般是做習題),做完,就算完成學習任務。

有的學生,回家後,先把教師講授內容的教材認真地讀一遍,然後,再做作業,做完,再想一想,今天學的與以前學的有什麼聯系。

有的學生有些總結的習慣,學習一個段落的內容,一定要整理一下,寫下來。

有的學生不喜歡寫,喜歡想,常常會做在那發呆,把學過的回憶一遍。

……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習慣。養成一個適合自身情況,好的學習習慣,會提高學習的效率,會自然地保持下去,會一生受益。

數學學習有自身的特點,例如,很多人在講解數學時,喜歡畫圖,總會用最直觀、形象的語言來解釋本質的內容;有些人在講解抽象數學概念時,總喜歡選擇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一下子就會把抽象概念很清晰地表示出來;有些人在教授數學時,總讓人有一種整體的感覺,來源、過程、結果、應用等,哪一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十分自然。用直觀的圖像來表述抽象的概念;用具體的事例來理解一般的事物;不斷地形成整體知識框架;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習慣」。

這些好習慣的形成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教師自覺不自覺地都在用自己的習慣影響學生,希望各位教師把這件事做得更自覺一些,更主動一些。也希望學生在學習中,成為有心人,形成一些適合自身條件、行之有效的好習慣,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3)學會「索取」——主動學習

從教師的角度,總希望千方百計把自己的東西給學生。有的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接受這些東西;有的學生不論好壞全收;有的會挑挑揀揀,好得留下,重要的收好;等等。但是,一般地,教師最喜歡會主動「索取」的學生。

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何「授魚」,一般教師想得多一些,如何「授漁」,這是極具挑戰的,前面說的「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撲魚」的范疇。

「授漁」,有兩個方面,一是方法,「好的學習習慣」是方法;另一個是動力,「好奇」,「興趣」,「上進心」,「對數學價值的認識」,這些都是動力。二者是不可分的,「信心」就體現了二者的聯系,學好數學,需要花些力氣,碰到難處,要堅持一下,我們的一些碩士或博士學生做論文時,常常碰到一些「坎」,除了我們一起分析討論之外,我們總會要求「再堅持一下」,這個過程不僅能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也會「逼迫」他們總結出「方法」。很多優秀的教師在這方面是很有辦法的。

從學生的角度,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僅要學會「知識」,把別人的變成自己的;也要學「索取知識」,不斷得到自己需要的,這兩者也是相輔相成。需要思考。例如,在做題時,有的學生有一種很好的習慣,做完總要想一想,對題目作一個評價,是不是好題?給我留下了什麼?這些思考使得他們的學習「事半功倍」,這就是他們索取知識的辦法。

我們希望把「教和學」結合起來,在這方面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一榮皆榮。教師應該盡力多給學生提供一些提高主動性的機會,幫助學生把他們的潛能發揮出來,針對不學生生的情況給於不同的建議,讓更多學生盡快「入門」。變被動為主動。

(4)獨立思考與研討交流

學習數學,需要獨立思考,對於背景、問題、概念、定理、應用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都需要自己思考,讓它們自然地留在我們的頭腦中,做問題、習題也需要獨立完成,即或請教了別人,最後,還是需要自己來完成。

目前,各種不同形式的討論班(seminar)已經成為研究數學的一種基本的工作模式,在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的教學中,也越來越多地採用討論班的形式,討論的形式不同,水平不同,人數不同,但是,基本的形式是一樣的,有明確的討論問題,參加的成員應事先認真思考准備,有主題報告,又充分地討論交流。

在中小學也可借鑒這種形式,教師和學生一起組織,大家都會受益。

藉助網路,搭建專題討論的平台,已經出現了一批,特別是一些「名師工作室」,採用這樣的形式,如果能多一些討論就更好了。這是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最大方便,我們應該把技術充分地利用起來。

5. 初三了怎麼學好數學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復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慶盡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於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盡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准,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占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盡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試前要做好准備,練練常規題,把自己的思路展開,切忌考前去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題速度。對於一些容易的基礎題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對於一些難題,也要盡量拿分,考試中要學會嘗試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發揮。

6. 初三數學,中考數學

二分之根號2。解法是:
延長AB、AC,分別交圓於M、N。過A向MN作AH垂直於MN於點H。此時H為MN中點。
又弦MN所對的圓周角<A為90˚,所以MN為圓的直徑,H為圓心。
所以,此時<AHM=90˚, AH=MH。
所以,∆AHM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因為,AB=1,所以AH=MH=二分之根號2
即該圓的半徑為 二分之根號2。

7. 初三數學

^x^2 - 4x + c 圖像與坐來標 軸有兩個交點,源則與 x 軸只有一個交點,即切點
則方程 x^2 - 4x + c = 0 有重根
△ = (-4)^2-4c = 16-4c = 4(4-c) = 0, 得 c = 4.

8. 初三的數學主要是學什麼

九年級(上冊)
1.二次根式
2.一元二次方程,
3旋轉(中心對稱),
4圓,
5概率初步,
(下冊)
6.二次函數,
7相似,
8銳角三角函數,
9投影與視圖.
主要的還是圓和函數,只要你認真去學,你不會覺得難的,不懂的就要去問老師。希望採納。
當二次函數和圓結合起來,有時會形成可怕的題。二次函數算起來是比較麻煩的,只要你理清楚他的公式不會很難的。

9. 初三數學答案

第1題

(1)AD=AC×sin60°=20×0.866=17.32(米),

BE=BC×sin45°=24×0.707=16.968(米),

所以風箏A比較專高。

(2)CD=AC×cos60°=20×0.5=10(米),

CE=BC×cos45°=24×0.707=16.968(米),

水平距離屬DE=CE-CE=16.968-10=6.968(米)。

————

第2題

BE=AD,所以BC×cos68°=AC×cos30°,0.4BC=0.85AC,

AB=DE=CE-DE,所以BC×sin68°-AC×sin30°=AB=1000,0.9BC-0.5AC=1000,

解得AC=615.4,

CD=AC×sin30°=308,

深度308米。

10. 初三數學:(一定要過程啊)

選C
過程:當2∠ABC=∠BAD時,A、D正確
明顯B是錯誤的。
C正確原因是:菱形ABCD是菱形AMON以點A為中心沿AM和AN延長一倍的菱形。

熱點內容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