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一節語文課
你是老師還是新生呢?如果是新生,就看老師怎麼上,你就不要准備了。如果是老師,上網路一搜,就有高一第一節語文課了。
B. 高一語文的第一節課應該講些什麼
怎樣上好第一堂課
http://www.ruiwen.com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 2002-08-31
作者: 頭暈 - jiao_zf2000
新接手一個班,或者剛剛參加工作,第一次和學生近距離接觸,的確是非常關鍵的。老師的這一個亮相要是博得了滿堂彩,下面的教學就會順暢些,圓滿些,要是講砸了,當然還有彌補的機會,但是,實際彌補起來卻是很困難的。打個不很恰當的比方,就像年輕人找對象,第一次見面沒有給人留下好印象,十有八九要散夥,老師的第一堂課當然與見面相親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其中的奧妙,也有許多相通的地方。
在上第一節課前,老師最好是修飾一下自己,理理發,沐浴一下。一是顯得干凈利索,二是顯得對學生尊敬,假如你有一張叫年輕人追逐迷戀的明星臉,多少會有助於馬到成功,假如你不幸長得沒有什麼特點,那麼,你至少要在休息好的前提下,做到精神煥發。
最忌諱的是老師進入課堂就講課,因為學生還不熟悉老師,對老師還有很多的神秘感,上來就講課,學生也會因為學生對老師感興趣的程度大於對教學內容的程度,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所以,第一節課最好是不要講課
下面是進入課堂後的具體的實施步驟:
首先,要做自我介紹,要有一個漂亮的出彩的的亮相。這個開場白,要介紹自己的姓名和求學經歷,這是最吸引學生的,有助於學生了解老師的過去,促進師生友誼的建立。讓學生在你的自我介紹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進取之美。要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一個博學的人,從而從心裡喜愛和敬佩老師。
其次,要講講對所教授科目的認識,最好是聯系現實社會中的一些具體的實際例子,來突出所教科目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個人修養提高方面的重要性,突出所教科目在考學中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產生一種學好你所教學科的沖動。這樣做,雖然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嫌疑,但是對於引導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激發他們的學生興趣,鼓舞學生的士氣都是很有必要的。
三是,介紹本學科的學習方法。可以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別人的教訓,根據自己的心得來現身說法,把自己的一些竅門和絕招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叫學生知道下一步怎麼學,怎麼做,怎麼配合老師的工作,達到以實用來吸引人,以真摯來感染人。
四是,介紹本學期的學習內容,學期目標,自己的教學計劃,自己的授課習慣,講課特點,課堂要求,並且對學生應該達到的程度做出明確的說明,以便同學們更好的接受和適應老師。
應該注意的問題:
擺正心態,和學生的關系應該是朋友關系,不要高高在上,目中無人。
要根據學生課上的反映,及時調整自己的講課的狀態,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牢牢吸引住學生,要叫學生對老師的講課心悅誠服。
要做到情緒飽滿,文才飛揚,講課時鏗鏘有力,抑揚頓挫,做到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面帶微笑,鼓勵學生參與,使得課堂氣氛活躍,不要搞的課堂氣氛死氣沉沉。
語言最好是本著幽默、風趣的路子走,內容要切合學生的水平和興趣,切忌大話、空話、假話,叫人厭煩。
不要一開始就給學生立規矩,給學生來個下馬威,過於嚴肅的老師,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影響師生關系。
語氣要溫和,不要生硬,課堂氣氛要活躍,不要死板。
應該講,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他們的科學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魅力。教師的第一節課,應該是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培養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學生的興趣有了,就意味著你的第一節課成功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下一步的教學工作就可以順利展開了。
C. 我是怎樣上好高二第一節語文課的
高二文理分班後,我教兩個文科班。學生願意學文,顯然對文科有濃厚的興趣,而且,文學功底一定很深厚。這時候的學生,有高一我教過的,更多的是新面孔。再用高一的幾個故事作開場白,熟悉的人肯定認為我也就這半吊子水平,所以,上好這節課,更重要,也更難。冥思苦想,忽然感到,從文科入手,強調語文的重要性,應該能抓住他們的心理。所以,這節課,我直接發了幾張試卷,讓學生來作。學生很疑惑,但沒說什麼。拿到題後,他們傻眼了。原來,我設計了這樣幾道題:
1.「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垓下歌》)
「沛公百戰保咸陽,自古柔仁伏暴強。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蓋世故應亡。」(北宋張耒《項羽》)
對於項羽失敗的原因,項羽自己和詩人張耒的認識是否正確?簡要說明原因。
2.「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唐杜牧《題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弟子今雖在,肯與君主卷土來。」(宋王安石《烏江亭》)
你同意誰的觀點?試指出項羽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3.「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4.下列古詩詞所描述的地理事物或現象分布於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上的有
①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②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③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8.「晝出耕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蔭學種瓜。」這首詩蘊涵的哲理是()
A、社會意識與社會存在無關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人的意識與自然環境無關D、自然環境決定人的意識
9.「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這體現了()
A.社會變化總是循環往復的
B.人類社會是變化發展的
C.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D.社會發展是有規律的
10.「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說明(北京文綜35)()
A.想像是突發的B.想像是隨意的
C.想像的形式是主觀的D.想像的內容是客觀事物
11.讀下面一著詩,完成下列問題: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1)該詩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我國______偉大的______詩人。(2)詩中所描述的瀑布在哪座山上?該山位於我國的哪個省?(3)詩中有一句反映了古人對一個事物認識上的錯誤,這指的是什麼,應如何正確認識它?(4)古人為什麼會發生上述認識上的錯誤?(5)對這一事物的認識過程說明了什麼?
我趕緊平息議論:大家快答題吧,時間有限,一會我還有話說呢。同學們不知道老師的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也就不再議論,開始答題。同學們答得差不多了,這一節課也過去一多半。於是,我叫學生停下手中的筆,問道:「題難不難?」「難!」學生異口同聲道。「見過這樣的題型嗎?」「沒有!」「那麼大家發現什麼問題沒有?」帶著這個問題,學生開始琢磨了。有人說「這些題考的是歷史」,也有人說「這些題是考政治的」,還有人喊「和語文沒有什麼關系」的。借著這句話,我問道:「真的和語文沒有關系嗎?」學生思索了一會,全都恍然大悟:「全都和語文有關!」「對!」我鼓勵說,「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我們學習其他學科也離不開語文。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只有把語文學好了,其他學科才回跟著學好。這幾道題,如果我們不理解詩句的內容,還談什麼答題,答對答准題呢?所以……」我故意停了一下,學生們馬上會意,接著說道:「學好語文很重要!」我笑了,學生們也笑了。
D. 高中語文第一節課讓學生准備什麼
高中語文第1節課讓學生准備什麼,這個根據不同老師的要求可能是不同的,最起碼來說應該准備課堂筆記。
E. 高中復習班語文第一節課可以講些什麼
首先,復習方案,列出大綱(建議一個學期最好)然後,激發同學們的上進心,暢談下未來美好接下來,轉入正題,過程中要嚴謹最後,回顧說明指出這一周的努力方向,第一節課嘛,就不要布置作業了最最後,伙計碼字也夠累的,給個分吧
F. 高三 第一節 語文課 如何上好
小故事激活大課堂
——開學第一堂語文課給我的啟示
北山中學 易原瑛
06年9月,我接手了高三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對於這個委任,我誠皇誠恐,因為學生總愛把新老師與前任老師作個比較,他們對老師的期望更高,接受新老師也需要一個過程。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我花了三天時間准備了與學生們見面的第一堂課,我深知這一個亮相要是博得了滿堂彩,下面的教學就會順暢些,圓滿些,要是講砸了,當然還有彌補的機會,但是,實際彌補起來卻是很困難的。作完了自我介紹,我沒有講新課,因為學生還不熟悉老師,對老師還有很多的神秘感,上來就講課,學生也會因為自身對老師感興趣的程度大於對教學內容的程度,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我也沒有訂出什麼目標計劃,也有立下什麼規矩,我怕一來就給學生個下馬威,會給他們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使他們產生恐懼心理,影響師生關系。 我非常輕松地同他們講了六個故事,在每個故事後談了一下我的期待。
故事一:有一位飛行員,接受了一項特殊的任務,不是扔炸彈,也不是接名人,而是運老虎,一隻被用作親善大使的成年老虎,腦門上的王字極有霸氣,老虎很不服氣被關在鐵籠子里,在被裝上飛機的那一刻還不忘不大不小地叫了一聲,飛行員覺得很有趣,他在前面開飛機,身後就是關老虎的鐵籠子 ,和百獸之王作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這種情況還真不多見,可是不多久,他就沒有了這種自豪感,因為那該死的籠子門竟然沒有關上,老虎正一步一步的向他逼近,情急之中,他沒有大叫著亂跑,其實他即使這樣做了也是無濟於事的,相反,他睜大了眼睛,狠狠地盯著老虎,像一頭發威的雄獅,奇跡出現了,老虎和他對視了一會兒,竟然自己又退回籠子里,於是他化險為夷。
今天大家坐在這里就是一位勇者,因為你們有足夠的信心,為了理想的大學和專業而來,只要你想嬴,那麼你就先嬴了一半,強者總是試圖永遠保持自我控制能力。
故事二:某君正在屋檐下避雨,突然見觀音撐著傘走過來。他非常高興,急忙說:「普度眾生的觀音菩薩,您能否普渡一次,帶我回家?」 「你在屋檐下,我在雨中,檐下無雨,何需我度?」觀音回答道。某君一聽,立即跑到雨里說:「現在,我已經在雨中了,這下可以度我了吧。」 「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你被雨淋,是因為你沒有帶傘;我沒被雨林;是因為我有傘。可見,是傘度我,你沒有傘,應該去找傘,而不是找我。」說完,觀音就消失了。
過了一段時間,某君遇到了困難,便到寺廟中去求觀音。他走進寺廟,見一個正在求觀音的人,竟然跟觀音長得一模一樣,便問:「您是觀音菩薩嗎?」 「我正是觀音。」那人回答說。某君更感到驚奇了:「既然您是觀音,那為什麼還要拜自己呢?」觀音微微一笑:「跟你一樣,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自己。」
是呀,求人不如求己,不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包括自己的父母,你才是你的救世主。
故事三:有個老木匠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享受天倫之樂。老闆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都看出他已經是心不在焉,用料不講究,幹活不認真。房子建好了,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這是你的房子,」老闆說,「這是送給你的禮物。」他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今後他只得住在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里!
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來不得半點消極,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時,早已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當成那個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要精心地敲擊每一顆釘,精心地加上每一塊板,精心豎起每一面牆,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故事四:有人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區別。上帝對他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麼是地獄。」 他們走進一個房間。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每個人都是一臉餓相,瘦骨伶仃。每個人都有一隻長柄湯勺,但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長,自己沒法把湯送進嘴裡。有肉湯喝不到肚子。只能望「湯」興嘆,無可奈何。「來吧!我再讓你看看天堂。」上帝把這個人領到另一個房間。這里的一切和剛才那個房間沒什麼不同,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大家都身寬體胖,正在快樂地歌唱著幸福。
「為什麼?」這個人不解地問,「為什麼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卻能喝到?」 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都會喂別人。」
同學們,從這里你體悟到什麼?對於利益是分享還是獨霸?對一起面對高三的同窗,是排斥還是包容?對同學,尋找優點還是只看見不足?對待學習的困難,是躲避還是積極的面對?特別是在高三這個非常時期內,我希望大家都能有雙贏的智慧。
故事五:有個中國學生到日本留學,一邊學習,一邊打工,給老闆洗盤子。日本餐館規定,盤子、碗一定要洗七遍。久而久之,這位打工者心生一計,將七道工序減少到六道,然後減少到五道。後來被發現,自然被解僱。他到其他餐館求職,人家一查他的資料,都斷然拒絕。他在這個國度無法生存,只得黯然回國。
任何游戲都有一定的規則。如果破壞了規則,短期內也許會佔便宜,長遠看,必將碰壁。班級管理也是如此。規章制度一旦建立,短期內肯定對一些人有所限制,甚至傷害;但對集體以及個人的長遠利益,絕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故事六: 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要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這就是我一堂課的內容,從學生時而頷首微笑,時而低頭沉思的表情,我知道我這個亮相不錯。兩天後從學生交上來的周記,我讀到了這樣的句子:「老師,您的第一堂課真精彩,讓我覺得今後的語文課一定會很有趣。」「您上課,讓我覺得像春雨絲絲滋潤甘霖,如春風縷縷沁人心脾,••••••」呵,評價很高嘛。狂喜過後,我靜下來思考:是什麼原因讓學生這么快就喜歡並認可了我。當我讀到一位同學的周記,「小小的故事折射了大大的人生,它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想在以後的課堂上多聽到類似的故事。」
原來是那些短小的故事吸引了學生,是呀,沒有人不會喜歡聽故事,沒有故事的人生是乏味的人生。而語文區別於其它學科的魅力之一,就在於它的趣味性生動性。而故事恰恰正是語文教學中增色出彩的那個部分,它比絮絮叨叨的說教,空洞乏味的理論更管用,更具啟發性。看來我得好好利用那些有趣的小故事了,這是一個絕好的突破口,寓語文教學於故事情節之中,讓學生在享受故事的快樂中學語文用語文。
於是,在後來的教學中,我在「講故事」這個教學手段上進行了探究,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如何整合教材與故事,如何豐富自己的故事庫存,等等。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和學生都在「講」和「聽」故事的過程中獲益匪淺,可以說教學相長。
一、 我用故事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提神。
要上好一堂有語文味的課不那麼容易,真的需要花一番心思。根據心理學知識,我們知道,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容易使人疲勞,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課堂有「語文味」,單是做到讓學生不打瞌睡已經很不容易了。這時,我總會想方設法講故事給學生聽,調節課堂氣氛,讓語文課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下去。 特別是在上午第四節課和下午第三節課是學生一天學習最感疲憊的時候,學習效率往往很低,每逢此時,一開課我便給學生講一個語文笑話提神,讓學生暫時從x+y,A、B、C的圈子裡走出來。
例:星期四上午最後一節課,走進教室發現很多學生都趴在桌上無精打采,我便給學生講了如下笑話:
從前有個縣令不學無術,好念別字,卻自以為是。一次斷案,原告名為「瑞止未」,他卻念做「端上來」,無奈差人只得借來擔架,將其擔上大堂。兩差人怕縣太爺如法炮製,事先將被告「杭卞丟」叫到堂前,結果被告被縣令錯念成「抗下去」,差人自討苦吃,只得扛下被告。證人「潘銀斗」又被錯念成「翻跟頭」,證人只好照辦。
全班鬨堂大笑。笑過後,大家困意頓消,沒有人趴在桌上,後面的課堂教學顯得格外順利。
講完一個故事至多需用兩分鍾,卻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將疲勞、困頓拋之腦後。學生重新調整情緒,進入新課學習狀態,從中也受到教益,豈不是一舉多得?
二、 我用故事幫助學生記字形記詞義。
漢語知識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特別是識記現代漢語字形,辨析成語等考點,雖然學生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去強記,但郊果不佳。針對這個問題,我特意總結了一些學生最容易寫錯的成語,給他們講成語故事,追本溯源,盡量不出錯。
例,「墨守成規」這個成語,很多學生都寫成「默守陳規」,於是我便講了如下故事:
在戰國初年的時候,楚國的國君楚惠王要去攻打宋國。 楚惠王重用了一個當時最有本領的工匠。他是魯國人,名叫公輸般,也就是後來人們稱為魯班的公輸般被楚惠王請了去,當了楚國的大夫。他替楚王設計了一種攻城的工具,叫做雲梯。楚國製造雲梯想進攻宋國的事,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對。反對得最厲害的是墨子。 墨子,名翟,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反對鋪張浪費,主張節約;他要他的門徒穿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的事。如果不刻苦,就是算違背他的主張。墨子勸楚惠王不要攻打宋國。楚惠王雖然覺得墨子說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棄攻宋國的打算。公輸般也認為用雲梯攻城很有把握。墨子直截了當地說:「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他解下了身上系著的皮帶,在地下圍著當做城牆,再拿幾塊小木板當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輸般來演習一下,比一比本領。公輸般採用一種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種方法守城。一個用雲梯攻城,一個就用火箭燒雲梯;一個用撞車撞城門,一個就用滾木擂石砸撞車;一個用地道,一個用煙熏。公輸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還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沒有使出來。楚惠王聽了墨子一番話,又親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領,知道要打勝宋國沒有希望,所以打消了念頭。
墨守:戰國時墨翟善於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成規:現成的規矩、制度。指思想固執保守,守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學生聽罷這個故事後,深深理解了此成語,記住了字形,從那以後鮮有人寫錯了。
三、 我用故事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習莊子的時候,學生們對於老莊的學說始終不能很好地把握。如何給學生一個清晰簡捷而又比較准確的引導呢?我還是採用了深入淺出的「講故事」的方法。我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創設生活場景,給學生講了莊子「鼓盆而歌」的故事。將莊子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糅合到這個典故里,將莊子對生命和死亡的看法凝聚於為亡妻而歌的反常規的動作上。聽過這個故事,學生對於莊子的部分思想有了較為感性的理解。我相信,這種處理教材的方法,肯定比單純介紹「無為」「齊生死」幾個名詞的效果要好。
例: 老婆在他的臂彎中死了。千千萬萬年,造化安排的這一次絕無僅有的相逢結束了。在幾個小時前,她還在勸告兒子要讀書,還在用樹葉和紅薯煮粥。莊子看著她漸冷的面孔微笑,他放下妻子,在宋國的街市中敲著盆大聲歌唱。
"你怎麼了?"有人問。
"哦,我的老婆死了。"他說,繼續歌唱。
莊子望向天空。雲朵在頭上不停變幻,太陽散發出美麗的光輝,他看見死去的妻子正在慢慢擴散,變成雲,變成泥土,變成陽光,變成包圍自己的空氣。
"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噍然隨而哭之,是不通命也。"
莊子喃喃地說,妻子睡在天地的大屋子裡,她即將永恆,她再也不會有窮苦和疼痛,這是她的歸宿,人人都有這樣一個歸宿,所以我要為她慶賀。
數千年的光陰如飛鳥一樣落在他的頭上,他霎那間明白了生命的道理,死一直隱藏在生之中。
學生通過這個故事深入體會了蘊藏在課文字里行間的東西,真正走進課文,而且他們穿越了時空的隧道進行了一次心靈的遠航,走出了課文。
四、我用故事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但如果僅僅拿它當「工具」,未免低估了它的作用。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基於這樣的教學理念,我們必須改變以空洞的過多過細的分析代替學生語言實踐的教學模式,去拓寬學生的求知空間。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極強的實踐性,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在審美教育方面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文學中的美有多種,有昂揚上進歡欣的美,也有纏綿傷感憂郁的美。語文老師當然有責任帶領學生進入文學的世界,引導學生感悟豐富多彩的情感。把文學作品或作家人生逸事編成小故事,穿插在教學中,應當是一種很好的審美觀人生觀的教育途徑。每當涉及到一些大家的作品時,我會將作家的人生經歷改編成小故事,用生活化的、生動而較有感染力的語言講給學生聽。聽故事的過程,也是學生閱讀作家人生歷程的過程。屈原「上下求索」的執著,曹操「橫槊賦詩」的豪情,司馬遷「發憤著書」的堅韌,等等,在這些典故中,學生的靈魂與作家的靈魂產生碰撞,孩子們的心靈自然會受到悲劇崇高的洗禮,更加接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從學生的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語文教學也應該擔負起這樣一個重任。審美教育有助於促進人的知、情、意全面發展。文學藝術的鑒賞和創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以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也都貫串著審美追求。所以,未來社會更崇尚對美的發現、追求和創造。新課標也強調,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五、我用故事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增加學生的素材積累。
學生很怕上作文課更怕老師布置作文,因為他們不知如何下筆,即使好不容易湊足800字,內容也是空洞無物,語言蒼白無力更別說美感。畢竟他們面對高考的壓力能接觸的社會面很窄,並且未能養成課外閱讀習慣,更有不重視的思想偏見作怪,怎麼可能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怎麼可能積累豐富的詞彙,怎麼可能寫得得心應手?所以我想可以通過老師的引導使他們了解一些有啟發性的事例,增加作文素材,還要想辦法使他們增加詞彙量的積累,使語言表達得優美有力。
當學生對我信手拈來的各種故事隨意講出他們感興趣的故事的本領十分佩服時,我對他們說:「你們想這樣嗎?很簡單,只要你像我一樣每天讀幾頁書就行了。」漸漸地,我發現學生們桌上的課外書本多起來了,《讀者》、《思維與智慧》、《雜文》、《散文》等成了大家喜歡的讀物。最讓我欣喜的是,一位學生在周記中這樣寫道:「以前我寫作文,老覺得無話可說,找不到材料,現在我不怕了,因為你的故事已成了我最好的材料來源,••••••」
「語文就像一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語文就像一匹馬,什麼東西都能拉。」正是由於語文有如此強大的包容性,講故事才為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機會,所以我常用的故事類型有哲理故事、成語故事、幽默故事、寓言故事、名人作家逸事、謎語故事等等。但是也應注意語文課不是故事會,所以在教學中使用故事應注意:
1.不宜太「多」。 太多可能分散教學精力和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要用在「刀刃」上,該用才用。
2.不宜太「長」。大量的篇幅內容可能造成主次不分、本末倒置、適得其反,要力求短小精煉,微言要義,以小見大,以淺掘深。
3.不宜太「遠」。緊密聯系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免造成離題萬里、,覆水難收的局面。
4.不宜太「淡」。過於平淡的故事好象「白開水」,但中學生更喜歡喝「果汁」和「可樂」,更喜歡「熱點」、「焦點」、「趣點」。越是精彩有趣的,對學生產生的作用和效果越好。
「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要讓小故事走進課堂,老師自己必須是個故事收藏家,這需要平時多方收集,廣泛涉獵。我專門准備了一個語文故事本,收集、歸納、分析,使其為語文知識的講解佐證,只有平時多積累,才能在課堂教學中信手拈來,游刃有餘。
我要讓小故事藏進學生思想之中,開出智慧之花,讓小故事激活大課堂,讓小故事鑄成大智慧,讓小故事折射大語文。
G. 新老師的高一第一節語文課要怎麼上
我也是高一新生啊!我抄覺得第一節課應該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讓她們十分清楚知道你就是語文老師.因為高一新生面對那麼多個科的老師自我介紹,肯定會混亂的,也許明天看見了你還以為你是教數學的.所以,我覺得你應該運用一些語文的知識來自我介紹,並且要深刻的.還可以用幽默的方式介紹你自己的名字.我相信同學一定喜歡活潑的課堂氣氛,因為我也是學生,這個我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在我升初一的時候,我還記得我老師的第一節的,她也是這樣,我印象十分深刻.她姓王,而她介紹的時候並不是單純的說她叫王老師,她說她自己是1+1(王)老師,她是教數學的,上課幽默,我超級喜歡她,也對她印象十分深刻! 如果你十分嚴肅的話,我覺得反而會反效果,同學們會覺得你十分難相處,有時侯你要放下你老師的地位,以朋友的地位與同學相處,我覺得這樣會倍受歡迎!
希望你可以成功!加油!
H. 高中第一節語文課給學生講些什麼
我是一名高中生,剛畢業,希望老師第一節課給我們不一樣的感覺
簡要介紹自己。最好把名字剖析一下,幽默點
可以將語文(讀書)是獲得教養的途徑,"參照語文書《獲得教養的途徑》"。
最後介紹一下高中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與目的(客觀現實地),怎樣學習能與高考接軌,
四十分鍾差不多了,下課或者聊天,請同學提問題。
請放鬆,理想中的老師總是冷靜而不苟言笑。但是我想您是個懂得幽默的人。
I. 高中語文第一節課該怎麼講
我認為老師你應該不必先急著講課,第一節課真的很重要,上得好以後進度會更好!象我在高中時,我覺得高中第一冊的課文是全三年最好的.第一單元現代詩,你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寫出自己的詩歌!老師你最好先自己准備一首自己的詩,深情的讀給孩子們聽,然後很自然的和同學討論他們所熟悉的現代詩,課後請他們也寫出自己的.
還有,讀本里有首新詩是食指的〔相信未來〕一定要讓同學讀哦!
點滴用心!很不錯的老師啊,這是我最嚮往的職業啊,你真的很幸福!
J. 我是怎樣上好高一第一節語文課的
一 ,要備好課,老師上語文課要有激情!自己把課文讀好,就是正確,流暢,有感情。這很重要。因為課文對於孩子來說,是枯燥的,當老師把課文讀出情感的時候,孩子就有了興趣。有了興趣就聽講了,也就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 ,是要減少老師的講,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學生互動,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比如教生字詞語,用投影儀器或者課件讓 孩子自己學,老師就把握正確就可以了。在輔導孩子讀書時,要鼓勵和幫助孩子把書讀好。
三 ,老師的提問要精心設置,根據你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問題既不能過簡單,又不能過難,遇到難答的問題時,自己要盡量幫助孩子,啟發他們。不要損傷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四,是老師的語言要普通話,說話要慢點,孩子聽話的速度比不上大人那麼快,吐字要清晰。
五,是要幫助孩子背書。孩子們也怕背書,所以要在講課時寫出要背章節的關鍵字詞。背書時可以讓前桌和後桌4個人面對面背,這樣孩子有背書的積極性。也可以互相提醒,提高背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