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二會考生物

高二會考生物

發布時間: 2025-05-03 08:54:05

1.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精選整理

總結 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 經驗 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 高二生物 會考知識點精選整理,以供大家參考!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精選整理

1.類脂與脂類

脂類:包括脂肪、固醇和類脂,因此脂類概念范圍大。

類脂:脂類的一種,其概念的范圍小。

2.纖維素、維生素與生物素

纖維素:由許多葡萄糖分子結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為一般動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維生素:生物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微量有機物。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人和動物缺乏維生素時,不能正常生長,並發生特異性病變——維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維生素的一種,肝、腎、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較多。是微生物的生長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礦質元素、必需元素與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種元素,即C、H、O、N、P、S,大約占原生質總量的97%。

礦質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備下列條件:第一,由於該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長發育發生障礙,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該元素則表現專一的缺乏症,而且這種缺乏症是可以預防和恢復的;第三,該元素在植物營養生理上應表現直接的效果,絕不是因土壤或培養基的物理化學、微生物條件的改變而產生的間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體需要量少(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但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還包括Cl、Ni。

4.還原糖與非還原糖

還原糖:指分子結構中含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α-碳原子上連有羥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或班氏試劑共熱時產生磚紅色Cu2O沉澱。

非還原糖:如蔗糖內沒有游離的具有還原性的基團,因此叫作非還原糖。

5.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與二苯胺試劑

斐林試劑:用於鑒定組織中還原糖存在的試劑。很不穩定,故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時,再臨時配製,將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後立即使用。原理是還原糖的基團—CHO與Cu(OH)2在加熱條件下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澱。

雙縮脲試劑:用於鑒定組織中蛋白質存在的試劑。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時要分別加入。先加A液,造成鹼性的反應環境,再加B液,這樣蛋白質(實際上是指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在鹼性溶液中與Cu2+反應生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

二苯胺試劑:用於鑒定DNA的試劑,與DNA混勻後,置於沸水中加熱5分鍾,冷卻後呈藍色。

6.血紅蛋白與單細胞蛋白

血紅蛋白:含鐵的復合蛋白的一種。是人和其他脊椎動物的紅細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運輸氧。

單細胞蛋白:微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人們通過發酵獲得大量的`微生物菌體,這種微生物菌體就叫作單細胞蛋白。

7.顯微結構與亞顯微結構

顯微結構:在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結構,一般只能放大幾十倍至幾百倍。

亞顯微結構:能夠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直徑小於0.2μm的細微結構。

8.原生質與原生質層

原生質:是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動植物細胞都具有,分化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質、脂類、核酸等物質構成。

原生質層: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只存在於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它與成熟植物細胞的原生質相比,缺少了細胞液和細胞核兩部分。

9.赤道板與細胞板

赤道板: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這個平面與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中軸相垂直,類似於地球赤道的位置。

細胞板: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現的一層結構,隨細胞分裂的進行,它由細胞中央向四周擴展,逐漸形成新的細胞壁。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1、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岩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 其它 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

2、種群密度的測量 方法 :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標志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群: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群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

生態系統: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地球上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4、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

(1)「J」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2)「S」型增長曲線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的數量,選擇在K/2時捕撈資源,在K/2之前進行蟲害殺滅(降低環境容納量)

6、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1.大多數真核細胞通常有一個細胞核,但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有的細胞有多個細胞核。

2.細胞核結構(32頁圖2-15)

①核膜:雙層膜,膜上有多種酶以及核孔,核孔是細胞核和細胞質物質交換的通道

②核仁:細胞有絲_程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_間期可清晰看到其形態

③染色質:什麼叫染色質?其組成成分是什麼?存在於細胞周期的什麼時期?染色質與染色體是什麼關系?(仔細閱讀32頁講述染色質的這部分內容)

3.細胞核的功能:它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4.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參見課堂筆記)

原核細胞代表生物舉例:支原體,衣原體,細菌,藍藻,放線菌

病毒無細胞結構,既不屬於真核,也不屬於原核。

§2.2細胞增殖

1.真核細胞_方式有3種:有絲_無絲_減數

_

.明確細胞周期的概念,指的是從一次_成開始,到下一次_成為止。其中_期占整個周期的90~95%,_時間相對短很多。

3.無絲_程中不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不能保證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例如蛙的紅細胞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精選整理相關 文章 :

★ 高二生物會考重要知識點的歸納

★ 2020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總結

★ 高二生物上學期會考知識點總結

★ 高二生物學會考的知識必考點

★ 高二生物學考試知識點

★ 高二生物會考補考知識點

2. 高二生物會考復習如何分層教學

由於各個學生的先天素質、教育影響、主觀努力程度和基礎等的不同,同一個年級的班與班之間,同一個班級的各學生之間在學習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如何減小學生之間的差異?高二年級段提出「分層教學」的設想,根據這個設想,將學生分到不同類型的班級,劃分成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分別因材施教,使全體學生經過兩年的分層學習,知識水平基本上發展到同一個高的層次,滿足上大學的需要。下面就談談我們生物備課組實施分層教學的探討和實踐的過程:
1認真分析教材
高二生物課是學生完成初中的生物學習,間隔兩年後又重新開設的一門學科。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過植物學、動物學和生理衛生等方面的知識,主要側重於生命現象的描述,缺乏橫的聯系。到了高二年級,知識的安排是按照橫的方向來概括介紹生物的共同特徵,並且進一步探討生命問題的本質。教材內容既涉及了整個自然界,又涉及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然界和人類自己本身,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因此,知識的安排是從分述上升到了概述階段,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過程;另外更注重知識的運用,要求能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釋一些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和自然現象。
2按學生和知識結構實施分層分組
對於高二的每一位學生來說,學習的起點和學習效果差異明顯,目前高二年級段教學的分層主要是按照語、數、英和理化成績分為實驗班和普通班:一班---三班為成績優秀的學生,四班---十五班為成績一般的學生,每班按好、中、差分A層、B層、C層三個層次,生物是按照化學的分層進行教學,也基本上反映出了他們在本學科上的差異。這種情況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測試,如果發現A組中的某些學生成績下降,還不如B組中的有些學生,就把A組中成績下降的學生調換到B組,而將B組中成績進步的學生調換到A組。同樣,C組學生經過努力成績進步了,也可以調換到B組,B組學生成績退步的學生也可以調換到C組,同樣各層次也進行適當的更換學生。分層和分組後有利於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於教師上課輔導,有利於批改作業,有利於學生信息的反饋,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無論如何分層,我們認為學生在高二學習生物學的知識起點差別是不大的,可能有些同學別的學科不好分在了C層和普通班,但生物可能好一些,或對生物的學習更有興趣,為了鼓勵他們,從一開始就強調只要認真學習,普通班班也能超過實驗班,雖然在教學中有分班級和分層次的做法,但現在是站在知識的同一起跑線上,從而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幾次作業後,特別是9月份的月考後,生物還是和其它學科一樣,各層差異明顯,深感學生出現差異不僅有基礎方面的原因,而且還有學習的自信心、積極性、學習興趣、學習方法、重視程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特別是在目前理綜情況下,生物比理化分數少20--30分,學生對生物的學習動力和重視程度更是大打折扣,這將是我們在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3確定分層教學對策
找到問題的症結後,對症下葯,進行有目標有計劃的分層教育教學,我們採取了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3.1明確教學思想:
本學期一開始我們就制定了明確的教學思想:對普通班和C層採取「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實驗班和A層、B層採取「高起點、重能力、多聯系、重課堂」的措施,承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僅存在差異而且都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他們的困難是暫時的、可以克服的,成績最差的學生也有獲得進步的願望和需要,堅信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成才。
3.2強化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學習成敗的原因,不僅與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反應能力有關,而且與個人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和學習方法有重要的關系;讓學生樹立只要努力就可能超過他人的成功思想。讓學生明白在會考和高考的理綜試卷中生物是和物理、化學等科目同等重要的,啟發學生正確處理好語數外的學習與生物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課的積極性。如趙明明同學剛開始,對生物不重視,月考只考55分,但經過科任老師班主任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努力,期中考試考了86分,等等。因此老師經常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給學生以這方面的引導,特別是對B層\、\C層和普通班的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談話教育次數更多,而且確實引起了部分學生的對生物的重視,鑽研學習方法和探討學習問題的學生多了,他們的成績逐步得到提高,作業的正確率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也不斷提高了。並且認識到要想出好成績,平時必須在保證重點的同時,搞好各科平衡。
3.3明確分層目標
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可避免事倍功半。在教學中,我們把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結合這幾年的會考和高考的考綱以及教學大綱,按照不同的層次制定學生要達到的目標:對實驗班和A層的一部分同學著眼於會考及高三高考綜合能力課的考試,讓他們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能更多了解生物學的發展動態,對B層的少部分同學同時著眼於高考和會考;對於C層的一部分同學、B層和A層的大部分同學、則著眼於會考,對課本知識不做太多的延伸和擴展。教學目標明確後,有針對性的進行學法指導,如對實驗班不僅要學好課本知識,而且還應該拓寬知識面和加深知識難度,要求選做我們設計的綜合性較強的能力題以滿足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對普通班則立足於弄懂課本上的內容,多看書本和學習卷,然後慢慢融會貫通,不斷提高要求,充分保護他們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
3.4優化教學環節,實施「分層教學」
3.4.1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進行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按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次備課。備課時認真鑽研大綱、教材、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於共同的目標,哪些不屬於共同的目標。要把握教學目標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對學有學餘力的A層和實驗班學生要求他們做一些綜合性較強的習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求掌握教學要求中最基礎的內容。如:在備「減數分裂」一節時,要求普通班和C層會分析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及異同;染色體和DNA的變化規律等,不要求會畫圖說明卵細胞和精子的染色體變化,B層、A層和實驗班則要求掌握這些內容的同時,還要結合數學知識把變化規律繪製成曲線,能畫出細胞分裂各個時期的染色體圖,以適應高考的需要。安排教學時間時,要巧妙地設計教學程序,選擇靈活多樣,綜合適當的教學方法。做到心中有數,一目瞭然。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時,舊知識導入課題時的深淺程度,重難點知識講解時坡度減緩程度,要以中等程度組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準,但也要激發其他組學生的求知慾。
在設計問題及練習時,問題的難度要與學生的層次相一致。設計較易問題讓A組學生能回答能分析,使他們能體會到成功的愉悅。設計較難題,讓A層同學分析回答,增加他們的成功感。
這樣的教案設計,既能保證完成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的完成,也能做到「培優、輔差」和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3.4.2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分層教學的實施的主要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導學生學習;對中等生和後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後進生必須基本上達到大綱的要求,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如:在「細胞膜的結構」一節的教學時,進行了如下的分層教學,對實驗班和B、A層可以直接結合教師的課件進行自學,自我發現問題「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分別是什麼?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是怎樣適應的?等」,解決問題「細胞膜主動吸收鉀離子的過程、白細胞吞噬病菌的過程」等。對中等生B層可根據教師課件中的自學提綱進行自學或採取分組討論,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A組可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啟發他們學會思考,掌握學習方法,完成學習任務。
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盡量做到全體學生都有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同一練習分層要求。如課本上的習題都是要求全部學生掌握,做這類題時實驗班和B、A層沒困難,教師要求他們獨立完成,而C層和普通班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必須加強個別輔導,使他們通過努力也能完成。練習時還可以從數量上進行分層要求,不同的層次作業的數量有區別。這樣,在同一時間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老師交給他們的學習任務,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對實驗班和A層除了課本的復習題外,適當做一些這幾年的市統考和高考中的題目,對普通班班則不做要求,對一課一練進行篩選,結合不同的班級進行布置,結合每個同學的實際可以做臨時的調整,作到班級內的分層,達到粗分層和細分層的目的。
給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練習的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習題讓學生練習,可以不寫在作業本上,作為課後思考,培養創新的意識,如學了「物質代謝」一節時讓學生思考如何看待減肥,如何防止貧血?糖尿病人如何飲食?等問題。為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這樣就沒有把全部學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維量,拓寬了思路,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但由於學生的個別差異,單靠集體指導還不夠,教學中還要根據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地進行個別指導。一般說,優生基礎知識扎實,有很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優生的指導著重在以下兩個方面:一、讓他多做一些思維難度較大的題目,如課外作業中的A組題、研究性學習等。二、讓他們積極參加幫助同學的活動。中等生基本能夠掌握基本知識,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但缺乏勤奮好學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所以對他們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普通班和C層的部分學生缺乏自信心,知識欠缺多,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對他們要重點輔導。創造一切機會,有重點地進行輔導。同時,對同一個層次的班級內,讓C組做到四優先:優先發言、優先表演、優先輔導、優先批改。
3.4.3作業與評價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採用不同的評價標准,對後進生採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生採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准,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
從半個學期的實踐看,實施分組、分層教學可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使後進生堂堂學有所得,提高了學習生物的興趣,優生堂堂都能吃的飽,增強了自學能力和吸取知識的獨立性。有利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的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4分層教學收獲
經過一段時間的分層教學的探討和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1、摸清學生的實際,把起點和目標放在學生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的水平,讓他們在經常性小小的進步中樹立自信心,增強學習的動力掌握更好的方法;2、按照不同的標准評價學生的進步,不同的班級採用不同的練習習題和作業量;3、進行學法指導和思想教育,讓他們既重視生物課的學習又不影響語數英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率;4、有計劃地進行個別學生的課外輔導。5、通過期中考試成績表明,只要抓好適合各班的分層教學研究和實踐,學生的成績和能力會逐步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3. 高二的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大家都背過不少知識點,肯定對知識點非常熟悉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 高二生物 會考知識點歸納,以供大家參考!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

細胞的結構

1.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a從人體的解剖和觀察入手:比利時的維薩里發表了巨著《人體構造》b顯微鏡下的重大發現:虎克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他是細胞的發現者,也是命名者;列文虎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了不同形態的細菌,紅細胞和精子。C魏爾肖補充了「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細胞學說的內容:A.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B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C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2.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如細菌的結構有:鞭毛,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擬核,絕大多數的細菌是異養生物。藍藻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擬核,此外還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是自養生物。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結構的異同: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和遺傳物質DNA分子。不同點:原核細胞內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而有擬核,真核細胞有細胞核。

3.細胞膜的成分: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還有少量的糖類。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基本支架:磷脂雙分子層,是流動的。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貫穿於整個磷脂雙分子層,也是可以運動的。(見書本68頁圖4-6)

細胞膜的主要功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細胞膜具體選擇透過性:例如,用台盼藍染色,死的動物細胞會被染成藍色,而活的動物細胞不著色,利用這個特點,可以鑒別死細胞和活細胞。

生物膜系統: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功能:a使細胞具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在細胞與外部環境進行物質運輸,能量轉換和信息傳遞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B廣闊的膜面積為多種酶提供了大量的附著位點。C使得細胞內能夠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而不會互相干擾,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的進行。

4.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具有雙層膜,內膜向內折疊形成嵴,基質中含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少量DNA,RNA;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植物細胞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具有雙層膜,有基粒(類囊體垛疊成),基質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少量DNA,RNA。核糖體:生產蛋白質的機器。內質網:是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高爾基體: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和包裝的「車間」及「發送站」。溶酶體:是「消化車間」。細胞器之間是協調配合的: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需要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以及線粒體供能。(見書本45,46頁的各個細胞器的.結構圖)

5.細胞核的結構:核膜(雙層膜),染色質(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核仁和核孔。功能: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高二年級生物必背知識點

1.體液:人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

注意:凡是能直接與外界聯通部分的液體,就不是體液。如: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膽汁、腸液)、淚液、汗液、尿液都不是體液。

2.體液的組成:

注意:上圖箭頭表示體液間的相互轉化關系,並不是物質交換關系。另外,如需進一步學習組織水腫成因,只需回復紅色關鍵字即可。

3.內環境是細胞和外界環境交換的媒介

正因為細胞無論是向外界排出廢物,還是從外界汲取養分,都需要進過內環境,所以內環境是細胞和外界環境交換的媒介。

高二生物重要知識點 總結

1、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2、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溫度。

6、血漿中酸鹼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緩沖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中。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相關 文章 :

★ 高二生物會考補考知識點

★ 人教版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最新

★ 長沙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

★ 2016年高二歷史會考知識點總結

★ 2022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大全

★ 高二生物學必學必背知識點

★ 河南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

★ 高中會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 高中生物會考重點總結歸納

★ 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2022年

4.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梳理

總結 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並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因此好好准備一份總結吧。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 高二生物 會考知識點梳理,以供大家參考!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梳理

一、糖類化學通式:(CH2O)n(水解後的組成單位:葡萄糖(C6H12O6)

1、作用: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組成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原料

2、分類

A、單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質)、果糖、核糖(5碳糖)

B、雙糖:(兩份單糖脫水縮合而成)蔗糖、麥芽糖--植物;乳糖--動物

C、多糖:澱粉(植物內糖的儲存形式,人類糖的主要來源)

纖維素(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原(動物體內糖的儲存形式)肝糖原(與血糖保持動態平衡)

3、多糖+脂質=糖脂

多糖+蛋白質=糖蛋白

二、脂質:(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

1、脂肪:(貯能物質;減少熱能散失,維持體溫恆定)

組成單位: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動物脂肪

甘油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

註:組成元素C、H、O

2、磷脂:細胞膜、核膜等有膜結構的主要成分

空氣-水界面為單層,兩端為液體的呈雙層

註:組成元素C、H、O、N、P

3、膽固醇:調解生長、發育及代謝(血液中長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

組成細胞膜結構的重要成分註:組成元素C、H、O

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大全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於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高二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

三種細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復制再平分,而質基因都是隨機、不均等分配。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細胞核遺傳和細胞質遺傳兩種方式。細胞的'生命歷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分裂次數越多的細胞表明其壽命越長。細胞衰老是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是在轉錄水平由基因兩側非編碼區調控的。

細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的細胞具有發育的潛能。根據動物細胞全能性大小,可分為全能性細胞(如動物早期胚胎細胞),多能性(如原腸胚細胞),專能性(如造血幹細胞);根據植物細胞表達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細胞、體細胞;全能性的物質基礎是細胞內含有本物種全套遺傳物質。

影響酶促反應速度的因素有酶濃度、底物濃度、溫度、酸鹼度等。使酶變性的因素是強酸、強鹼、高溫。恆溫動物體內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溫度影響。α-澱粉酶的最適溫度是60度左右。

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內切酶、DNA連接酶(作用與磷酸二酯鍵);細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獲得原生質體時需配製適宜濃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證等滲,保護原生質體),胰蛋白酶(動物細胞工程)。

ATP是細胞內直接能源物質,在細胞內含量少,與ADP相互轉化。需耗能的生理活動有主動運輸、外排和分泌、暗反應、肌肉收縮、神經傳導和生物電、大分子有機物合成等;不需耗能的有滲透作用、蒸騰作用;形成ATP的生理活動是呼吸作用和光反應。

光能轉變成活躍化學能時最初電子供體是水,最終電子受體是輔酶Ⅱ(NADP+),依賴特殊狀態的葉綠素a分子。書寫水光解和NADPH形成的兩個方程式。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 方法 是1:延長光合作用時間(一年內輪作)2:增加光合作用面積(合理密植、間作)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即光合作用速度)

滲透作用是溶劑分子(如水、丙酮、酒精)通過半透膜的擴散。濃度應換算成摩爾濃度,不是百分濃度。

蒸騰作用是吸水和運輸水分的動力,也是運輸離子的動力;植物吸水的動力還可以是根壓;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是溫度、濕度、光照(溫度)、風力。植物的吸水量等於利用量(1%--5%)和蒸騰量。濕度大時幼苗出現吐水,是植株正常生長的標志。

合理灌溉需要根據不同植物、不同需水量、不同季節進行,可採用噴灌、滴灌等先進方法進行灌溉,節約用水。

無性生殖(四個)、動物克隆技術、植物組織培養、動物胚胎分割移植技術。優點是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植物組織培養的優點是:取材少、培養周期短、繁殖率高、便於自動化管理。應用有:快速繁殖;培育無病毒植株;生產葯物和食品添加劑、色素、香料、殺蟲劑;製造人工種子;培育轉基因植物。

植物對水分和對離子的吸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注意判斷兩者速度大小。

人體內糖類、蛋白質類的來源主要是食物,脂肪來源主要是高糖、高蛋白的轉化。

蛋白質在人體內不能儲存,是細胞的結構物質和功能物質,不是能源物質。但脫氨基後能分解放能。蛋白質脫氨基發生是由於:蛋白質攝入過多、空腹攝入蛋白質、自身蛋白質分解、過度飢餓等。

人體每天必須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原因是蛋白質是細胞的結構物質和功能物質;蛋白質、氨基酸在人體內不能儲存;轉氨基作用不能形成所有種類的氨基酸;蛋白質在人體內每天都降解更新。(必須氨基酸:苯、色、賴、亮、異亮、蘇、甲、纈)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梳理相關 文章 :

★ 上海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最新

★ 長沙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

★ 高中會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 2022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大全

★ 河南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

★ 高中生物會考重點總結歸納

★ 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2022年

★ 2020年高中生物會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 2021高中生物所有知識點總結

★ 高中會考生物實驗知識點整理

熱點內容
教師暑期培訓個人小結 發布:2025-05-29 16:55:30 瀏覽:854
魚台教師 發布:2025-05-29 16:23:36 瀏覽:163
2017高考物理卷 發布:2025-05-29 15:59:21 瀏覽:902
新教師心得體會 發布:2025-05-29 15:28:17 瀏覽:476
色系動漫家庭教師 發布:2025-05-29 14:10:14 瀏覽:230
老師的教學態度 發布:2025-05-29 13:02:26 瀏覽:464
妄想老師動漫 發布:2025-05-29 12:31:09 瀏覽:813
徐州市師德模範 發布:2025-05-29 10:40:52 瀏覽:951
初一上冊數學練習冊 發布:2025-05-29 10:37:10 瀏覽:838
教師師德師風自查自糾報告8 發布:2025-05-29 08:39:19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