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物理學史論文

物理學史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1-21 06:33:44

A. 急求一篇關於物理與人類社會發展的論文

讀《物理學史》有感

摘要:在實施新課程和新教材過程中,又讀《物理學史》,使我們深深覺得課改必須遵循敢於質疑、勇於探究、善於思維、勤於實驗的四條原則,我們不能偏離這個方向。我們必須堅持這四條原則不動搖,如同我國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百年不動搖一樣,新課程改革不論以何種方式進行,不管如何做新的嘗試,我們都應該投以贊許的目光,但是有一點不能變,那就是敢於質疑、勇於探究、善於思維、勤於實驗的四條原則不能變,偏離了這四條原則,也就違背了物理學歷史的發展規律,必然會偏離正確的方向。這點一定要切記、切記。

關鍵詞:新課程 新教材 物理學史 四條原則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全面實施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對物理學科而言,在實施新課程和新教材過程中,不斷地有許多新的觀點,好的做法出現,並且也涌現出成功的典型。但是,也有許多嘗試偏離了物理學科發展的原則,值得我們共同來關注和探討。縱觀物理學史,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在實施新課程和新教材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淵博的綜合性知識之外,還必須遵循以下四條原則:

一、敢於質疑

20世紀物理學革命告訴我們,科學的每一次嶄新境界的開辟,都必須要有敢地向舊理論說「不」的勇氣。愛因斯坦,玻爾用他們年輕的心,沸騰的血和活躍的頭腦,帶領海森伯等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勇敢地向舊理論思想挑戰。在此期間,每一個「不」字的出現都響徹雲霄,宛如春雷一般。普朗克提出能量是「不」連續的;愛因斯坦更深入地提出了輻射也是不連續的;海森伯更是提出了量子力學中最關鍵的一個關系式即「測不準關系式」;此外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楊振寧又向守恆說出了「不」,提出了「宇稱不守恆」。每一個「不」字都給物理學以飛躍,可見,挑戰孕育了創新,勇氣孕育了力量,信心帶來了成功。

在實施物理新課程與新教材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在物理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向權威挑戰,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們用一個開放的,喜歡探究和充滿活力的頭腦去不斷提出新觀點,否定舊理論。充分發揮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樹立理性的權威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學生提供了廣泛攝取知識與鍛煉思維的機會。因而他們也完全可能在某方面甚至是本學科領域領先於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學生會常跟老師談及他們從網路信息中獲取的一些知識與信息,其中可以有很多對教師來說是全新的感受。「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態度。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應自覺地接受學生的「教育」,並把自己置身於終身學習的狀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表現出嚴謹務實,批判進取的科學精神,努力展示自己的教學智慧及內在的精神氣質,教師的熱情和同情心,教師善於鼓勵和想像的傾向性,為學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有遠大的理想和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要有熱情洋溢、情緒飽滿、富於激情的想像力,並以此來樹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二、勇於爭辯

通過研究物理學史,我們不難得到這樣一個啟示:科學的每一次重大發現和突破的背後都隱藏著激烈的爭論。其中最令世人注目的是愛因斯坦和玻爾曠日持久的世界性論戰。愛因斯坦拒絕把量子力學接受為終極理論,並對以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的正統解釋發動了猛烈的攻擊,這場爭論使世人明白,量子力學的理論是非局域性的理論。它涉及到類空關系,即比光速還快的信號傳播,而狹義相對論則是局域性理論。這場世界性的科學爭論,無疑對科學和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玻爾和海森伯的散步,普朗克和愛因斯坦的爭論都對20世紀的物理學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討論並沒有完,現在在牛津和劍橋,科學怪傑霍金和彭羅斯的討論還在繼續著,物理學還將有著重大發展,因為「科學紮根於討論」。

教師在實施新課程和新教材過程中,必須轉變傳統教育中的師生觀,構建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的,平等的,合作的新型師生觀,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教師在課堂教學組織中要達到「四個允許」:錯了允許重來;不完整的允許補充;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辯;老師錯了允許提意見。教師要切實把教學活動看成一個不斷面臨新問題的過程,是一個知識不斷擴展的過程,是一個與學生不斷共同學習的過程。從而真正做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相互啟發,相互推動,也就是要做到教學相長。同時,教師要積極創設條件,准備一些辯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辯論。讓學生自己擺觀點,舉例子,講道理,用事實說話,從而促進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實現新課程的目標,用好新教材,培養學生勇於討論的習慣。

三、善於思維

我們讀過《物理學史》之後會發現:科學神奇之樹的每一次萌芽、成長、開花、結果都有著孕育它們的科學土壤。值得一提的是哥本哈根大學物理理論研究所。在這里既有22歲當講師、27歲當教授、31歲獲得諾貝爾獎的海森伯,有作為「上帝的鞭子」不斷地指出他人論文缺陷的泡利,有開玩笑不講分寸的朗道,還有「幾乎把畫漫畫和打油詩作為主要職業而把物理當成副業」的伽莫夫,哥本哈根大學的氛圍使人感到繁忙、激動、活潑、熱血沸騰、無拘無束、和藹可親,充滿著挑戰。他們的年輕和倔強,使他們不斷地有新的想法,新的觀點,新的思潮,新的認識如同一股股清泉湧出。在那漫長、艱辛、曲折的探求科學真理的道路上,有無數年輕人的貢獻和創舉。究其實質,人類科學的進步就是一個不斷否定舊理論和提出新觀點的過程,而他們的年輕就註定他會有一個開放,喜歡探究和充滿活力的大腦,為他們取得成功提供了條件。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實施新課程和新教材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思維是創新的靈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

①尋找思維的起點。就是能引起思考,推動思考不斷深入並成為解決問題突破口的信息群。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差異大多表現在尋找思維起始點的速度快慢上,教師若能幫助學生學會尋找思維起始點,學生的學習便易獲得成功。

②設立思維中間站。初中生思維能力弱,跨度小,學習過程中不會適時設立思維中間站,而對大量的信息,不會篩選、整理、剖析,抓不住有用的信息,把握不住問題的實質,這樣就出現了一知半解,隨意湊合,應付了事的情況。針對初中生的上述思維特點,在教學中要採取小步子,搭台階的辦法,在思維之間增設思維中間站,及時幫助學生排憂解難,抓住關鍵,把握重點。開始時思維站間距可短些,慢慢地擴大,漸漸加大思維跨度。當問題抽象,學生具體經驗少時;當問題涉及面廣,學生知識能力存在缺陷時;當問題內部結構復雜,學生綜合能力差時,需增設思維中間站。

③已設立的各思維中間站之間需要架設思維連接線加以聯系,使各思維中間站能順序地有效地協調運行。這種聯系方法既有點與點之間的串聯,線與線之間的交織,又有面與面之間的網路化。圍繞重點知識尋同類,舉實例,找反例,思錯例,將每一個思維中間站都納入有效的思維控制范圍內,形成有序的思維網路,使各知識點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從而達到提高思維效率之目的。

④變換思維審視角。用原有的思維方法不能求得問題的解決時,應及時變換思維審視角。變常規思維為突躍思維,直線思維為平面或立體思維,收斂思維為發散思維,一般思維為極端思維,正向思維為逆向思維。往往能提高思維效率。

⑤設計開放性問題。新穎的問題能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思考問題,尋求眾多的適當答案,使學生找出以前沒想到也不敢想的各種奇妙的好方法,而且是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探究的好方法,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勤於實驗

值得注意的是,百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重大獲獎項目中絕大多數都與物理實驗有關,純理論研究很少,就是獲獎的重大理論研究也是大量實驗事實的總結,再用數學公式簡潔表達的結果。即使是理論項目,也要在實驗證實後才獲獎。如:1927年電子衍射實驗證實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理論的德布羅意才於1929年獲獎;1957年,吳健雄實驗證實了弱電相互作用,提出宇稱不守恆的楊振寧、李政道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73—1978年實驗上發現中性流存在,提出弱電統一理論,預言中性流存在的、格拉肖、溫伯格、薩拉姆於1979年獲獎等。事實證明,物理學的理論大廈是由實驗支撐的,沒有實驗,物理學大廈的基礎就不牢固。

不僅僅如此,實驗是檢驗物理理論正確與否的惟一標准。是各種爭論的最公正的裁判,是修正錯誤的依據,更是發現新理論的起點。事實上,無論理論有多美好,無論它的形式有多完美,只要與實驗不符就不可能成為物理學的組成部分。這表明,最後還得實驗說了算,形式邏輯和完美的數學代替不了物理。因此,我們特別強調物理學研究要把理論基礎和實驗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重視實驗研究,重視物理實驗室的建設,加大投入,更新實驗設備,巧妙地設計實驗方法,精心地分析實驗現象,在實驗中尋求新的突破和新的發展。對物理教師而言,我們應尤其注意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動腦能力,設計能力,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要在實驗中讓學生充分的交流合作,並且提出一些激發思考的問題,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引導學生看到與其論點相矛盾的觀點的事實,或者組織持不同見解的學生進行討論,自行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觀點。要讓每個做實驗的同學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他們各自對某種問題有不同的假設和推論,通過小組交流,辯論,分工與合作等形式,促進學習者之間的溝通,而面對各種不同的觀點,實驗者要學會整理、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理解他人的想法,學會接納,贊賞,爭辯,互助,他們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評判。平常定期開展科技小製作,小實驗,小創新,小發明以及實驗操作活動,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實踐操作,如安裝照明電路,鑒別黃金首飾等。在物理教學中加強「STS」的研究,培養學生從生活中學物理,又把物理應用於生活的能力。真正做到「in life,by life,on life」。

在實施新課程和新教材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們可能會進行這樣或那樣的改革,但是我們始終要堅持敢於質疑、勇於爭辯、善於思維、勤於實驗這四條原則不動搖,不能偏離這個方向。我們只要堅定不移地遵循這四條原則,飽含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在物理教學中時時刻刻想到,並努力做到、做好、做扎實,我們就一定能在教學中取得成功,就一定能培養出千千萬萬個牛頓和愛因斯坦,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夢想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夏磊、徐洪海等:《20世紀物理學革命的啟示》,《現代物理知識》,2002年第2期

[2]仲偉綱、豐建淑:《百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探析》,《中學物理教與學》,2003年第2期

[3]王文軍:《提高綜合理科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教育科學研究》,2003年第4期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B. 物理學家的故事或物理學史的讀書(體會)報告,3000字的論文。急用。。。謝謝

事實

--關於物理學史以及物理學家故事的讀書報告

漢斯·克里斯琴·馮·拜耳在《征服原子》一書中,這樣寫道:
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有一次對他的朋友漢斯·貝特說,他准備寫日記:「我不打算發表。我只是想記下事實,供上帝參考。」
「難道上帝不知道那些事實嗎?」貝特問。
「知道,」西拉德說,「他知道那些事實,可他不知道這樣描述的事實。」

事實是什麼?上帝也許知道。
不過,我們有自己的事實—人類的事實,便是科學。
物理學是科學的重要組成,也是基礎。在探尋物理學知識的道路上,無數先人付出了難以想像的辛勞。

亞歷山大·蒲珀這么說:大自然和大自然的法則藏匿於黑夜之中;上帝說,讓牛頓出世吧!於是世界一片光明。
1643年1月4日,牛頓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格蘭瑟姆附近的沃爾索普村。1661年,他進入英國劍橋大學的聖三一學院。而在1665年,他獲得了文學士學位。但在隨後的兩年中,鼠疫的爆發使牛頓不得不回家鄉躲避。不過,在此間,他制定了一生中大多數最最重要的科學創造的藍圖。1667年,牛頓回到劍橋大學後,當選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委,次年,他就獲得了碩士學位。1669年起,直到1701年,他擔任了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1696年,他任皇家造幣廠監督,並且移居倫敦。1703年,牛頓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706年受英國女王安娜封爵。在晚年,牛頓潛心於自然哲學與神學。1727年3月31日,牛頓在倫敦病逝,享年84歲。

牛頓是個怪人—他聰明過人,而又離群索居,沉悶無趣且敏感多疑,最奇怪的是,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幹得出非常有趣的怪事。據說,早晨他把腳伸出被窩後,有時突然之間思潮洶涌,能一動不動坐上幾小時!
想來,當一個人專注於科學事業的時候,或許正如那句話所述:天才與瘋子僅僅一步之遙!

牛頓曾經把一根大針眼縫針(一般用來縫皮革的,一種長針)插進眼窩,然後在「眼睛和盡可能接近眼睛後部的骨頭之間」揉來揉去,目的只是為了看看會有什麼事發生!--什麼事也沒有,至少沒有產生持久的後果。
另一次,他瞪大眼睛望著太陽,能望多久就望多久,以便發現對他的視力有什麼影響……然後,又一次沒有受到嚴重的傷害,雖然他不得不在暗室里呆了幾天,等著眼睛慢慢恢復過來。
與他的非凡天才相比,這些奇異的信念和古怪的特點算不了什麼!不過,即使在以常規方法工作的時候,他也往往顯得很特別。

在學生時代,他覺得普通數學局限性很大,十分失望,便發明了一種嶄新的形式--微積分,但有27年時間對誰也沒有說起過這件事。
科學所追求的是嚴謹、一絲不苟、全身心的付出、不求回報。虛假的、無用的、世俗的東西,是不可以拿來污染科學的。牛頓沒有為了發明微積分的形式而「一蹦三尺高」,或是好像中了舉的范進那樣喜極而瘋,他好像無所謂。--不是好像,是根本、壓根兒無所謂。在他看來,一切發明、發現的成果,只是為了更高的了解宇宙。他也許不是想著「造福人類」,「把人類文明的進步推向更高層次」,但在他的道路上,在他研究的世界裡,沒有最深, 只有更深。他是孤獨的,因為他不願與別人分享—不是因為自私,更多是因為他不願被打擾,不願做無謂的、時間的浪費,或者說精力的消耗。

他以同樣的方式在光學領域工作,改變了我們對光的理解,為光譜學奠定了基礎,但還是過了30年才把成果與別人分享。
1666年,牛頓在家休假期間,得到了三棱鏡,他用來進行了著名的色散試驗。他發現,白光是由各種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這是第一大貢獻。
許多人研究光學是為了改進折射望遠鏡。牛頓由於發現了白光的組成,認為折射望遠鏡透鏡的色散現象是無法消除的,就設計和製造了反射望遠鏡。不過,後來有人用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玻璃組成的透鏡消除了色散現象。這也說明,科學在不斷進步。
可是,盡管牛頓那麼聰明,真正的科學只佔他興趣的一部分。那個年代,盡管有他這樣的,「瘋狂」的人們,在沒日沒夜的鑽研,那些在常人眼裡是無稽之談的科學理論,但是,那個時代的愚昧和可笑依然無法被掩蓋—牛頓至少有一半工作年齡花在煉金術和反復無常的宗教活動方面。
這些活動不是涉獵,而是全身心地撲了進去。他偷偷信仰一種很危險的異教。該教的主要教義是認為根本沒有三位一體—其實這頗具有諷刺意味,因為牛頓的工作單位,就是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他花了無數時間,研究耶路撒冷不復存在的所羅門王神殿的平面圖—並且,在此過程中,他還自學了希伯來語,以便閱讀原文作品!他還認為自己掌握著數學方面的線索,知道基督第二次降臨和世界末日的日期……
他對煉金術同樣無比熱心。到了1936年,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在拍賣會上購得一箱子牛頓的文件,卻無比吃驚地發現,那些材料絕大部分與光學或行星運動沒有任何關系,而是些有關他潛心探索把低賤金屬變成貴重金屬的資料。20世紀70年代,人們通過分析牛頓的一綹頭發發現,裡面含有汞—而這種元素,除了煉金術士、制帽商和溫度計製造商以外,別人幾乎不會感興趣。而且其濃度大約是常人的40倍。那麼,他早晨有想不到起床的毛病,也許是不足為怪的。
最偉大最卓越的科學家,都深陷在偽科學的泥潭裡—是多麼荒謬的事!
試想今日,科技水平發達到這一步,若是再過四五百年,那個時代的人們(或者其他生物)回頭看時,一定又會笑了。
不是所有的一切都能用科學解釋得來,但是我們可以盡可能多的用科學解釋一切。
1684年8月,一位叫埃蒙德·哈雷的英國天文學家不請自來,登門拜訪牛頓。或許,他指望從牛頓那裡得到什麼幫助。牛頓的一位密友—亞伯拉罕·棣莫佛後來寫了一篇敘述,這也許是一篇有關科學界一次最有歷史意義的會見的記錄:
「 1684年,哈雷博士來劍橋拜訪。他們在一起待了一會兒以後,博士問他,要是太陽的引力與行星離太陽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他認為行星運行的曲線會是什麼樣的。
「艾薩克·牛頓馬上回答說,會是一個橢圓。博士又高興又驚訝,問他是怎麼知道的。『哎呀,』他說,『我已經計算過。』接著,哈雷博士馬上要他的計算材料。艾薩克爵士在材料堆里翻了一會兒,但是找不著。」
這是很令人吃驚的—就好比,有人說他已經找到了治癒癌症的方法,但又記不清處方放在哪裡了!他們好像在夢游,游過了天堂卻好像很平常。
在哈雷的敦促之下,牛頓答應再算一遍,便拿出了一張紙。他按諾言做了,但做得要多得多。有兩年時間,他閉門不出,精心思考,塗塗畫畫,最後拿出了他的傑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更經常被稱之為《原理》。
這本書頓時使牛頓聞名遐邇。在他的餘生里,他生活在贊揚聲和榮譽堆里,成了英國因科學成就而被封為爵士的第一人。連偉大的德國數學家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茲也認為,他對數學的貢獻比得上在他之前的所有成就的總和。
同僚的稱贊,對於一個人的名聲很重要――特別是一個高傲的同僚。
「沒有任何凡人比牛頓本人更接近神。」哈雷深有感觸地寫道。
《原理》的核心是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物體朝著推力的方向運動;它始終做直線運動,直到某種別的力起了作用,使它慢下來或改變它的方向;每個作用都有相等的反作用。
當然還有他的萬有引力定律。這說明,宇宙里的每個物體都吸引每個別的物體。
牛頓認識到,任何兩個物體的引力,與每個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以兩者之間距離的平方反比來變化。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表示:F=G。
這是人類提出的第一個真正有普遍意義的自然定律,也是牛頓到處深受人們尊敬的原因。

其實,還有好多事實,等待我們去發現,去描述。
事實就是:事實還有很多。

咱高一四班
不要全抄

C. 霍金在物理科學家中到底有多高的地位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來看:

一是非物理學研究領域對於霍金在物理學中地位的認識。也就是圈外人對於霍金地位的評價。

二是霍金的學術成績和對於物理學的貢獻,使其在物理學這個圈子擁有什麼地位。指的是圈內人對於霍金地位的評價。

首先,對於非物理學研究領域而言,霍金的地位要超過很多物理學家,甚至被媒體稱之為繼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綜合上述兩個觀點,我們可以認為霍金的貢獻是有的,在很多非物理學圈子的人心中,霍金是成就很高,地位很高的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而從其學術研究成果上來看,黑洞、霍金輻射等理論,足以讓其成為人類物理學研究領域的傑出物理學家,但是在圈子裡,也只能稱其為傑出,還不能,至少現在不能稱其為偉大。

D. 求一篇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題目:淺析物理學史對中學物理教育的意義;選題的意義:研究綜述(前人的研

同學你好,畢業了就需要面臨寫論文,
對於論文淺析物理學史對中學物理教育的意義
確定選題了接下來你需要根據選題去查閱前輩們的相關論文,
看看人家是怎麼規劃論文整體框架的;
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動手收集資料了,
進而整理和分析資料得出自己的論文框架;
最後就是按照框架去組織論文了。
還有什麼不了解的可以直接問我,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1、題目。應能概括整個論文最重要的內容,言簡意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論文摘要和關鍵詞。
2、論文摘要應闡述學位論文的主要觀點。說明本論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結論。盡可能保留原論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論文的創造性成果和新見解。而不應是各章節標題的簡單羅列。摘要以20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是能反映論文主旨最關鍵的詞句,一般3-5個。
3、目錄。既是論文的提綱,也是論文組成部分的小標題,應標注相應頁碼。
4、引言(或序言)。內容應包括本研究領域的國內外現狀,本論文所要解決的問題及這項研究工作在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理論意義與實用價值。
5、正文。是畢業論文的主體。
6、結論。論文結論要求明確、精煉、完整,應闡明自己的創造性成果或新見解,以及在本領域的意義。
7、參考文獻和注釋。按論文中所引用文獻或注釋編號的順序列在論文正文之後,參考文獻之前。圖表或數據必須註明來源和出處。

E. 「物理學史卜最深刻的論文之一」是如何發表的

1974年3月1日,霍金在《自然》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在隨後的幾個星期內,全世界的物理學家都在討論他的研究工作(霍金所指的輻射被稱為霍金輻射)。霍金的新發現,被認為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該論文被稱為「物理學史卜最深刻的論文之一」。

F. 物理學史老師要求寫一篇『光速測定的演變過程』的論文,無從下手。求大神給點意見

德國和美國的科學家。 3月14日,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耳場鎮,一個小業主家庭,1955年4月18日在普林斯頓逝世。自幼喜愛音樂,是一個熟練的小提琴家。在1900年從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畢業,並獲得了瑞士。後在伯爾尼瑞士專利局找到一個永久的工作。一系列歷史性成就他早年在這里。 1909年第一次在學術界,他曾擔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 1914年,M.普朗克和W.斯特邀請到德國柏林大學教授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的任何董事。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愛因斯坦是猶太人,堅決捍衛民主,迫害,被迫移民到美國的普林斯頓。在1940年成為美國公民的。 1945年離休。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物理量子理論,動力學理論,在三個不同的領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提出狹義相對論的建立,促進革命的物理理論,社會進步事業也有重要的貢獻。愛因斯坦的量子理論的量子理論的發展,是一項開創性的貢獻的進一步發展。量子理論是一個假說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了解決的黑體輻射譜。他認為對象時,發出的輻射釋放的能量是不連續的,但量化。然而,大多數人,包括普朗克我也不敢能量是不連續的概念,然後推進一步,甚至反復嘗試,包括經典物理系統的概念。愛因斯坦有一個預感的量子理論是一個不小的修正,但在物理學中一個根本性的變化。 1905光生成和普朗克量子概念擴展到的傳播的光在空間的轉換,提出量子假說:有關的時間平均值(即在統計平均現象)光性能的波動;瞬時值(即波動現象),的光學性能粒子(量子光學)。這是第一次在歷史上的波動性和粒子統一的微觀粒子的發現,這是波粒二象性。物理:波粒二象性的後續發展的微觀世界是最基本的功能。基於光量子的概念,他滿意地解釋經典物理學的定律無法解釋光電效應,讓她獲得了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6年,他再次量子概念擴展到內部振動的對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低溫固體的熱容量與溫度之間的關系。 1916年,他繼續發展量子理論,從N.玻爾的量子躍遷出口黑體輻射光譜的概念。在這項研究中的概念,統計物理和量子理論相結合,提出了自發輻射和受激輻射的概念。直到從量子理論的基礎上,天體物理學偉大的受激發射的概念。包括觀念的受激發射,激光技術在20世紀60年代蓬勃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動力學理論愛因斯坦布朗運動的研究還根據動力學理論「來解釋的原子論液體中懸浮顆粒的運動。這個運動是一些細小的顆粒懸浮在液體中的不規則運動,R·布朗第一次被發現。三年後,在法國物理學家JB睿精密的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預測,從而以解決的問題是否存在一半以上世紀的科學的社會和哲學爭論不休的原子領域,在原子假說變成一個物種鞏固的基礎上的科學理論。
相對論作為愛因斯坦的職業生涯的標志是他的相對論在1905年,他發表了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完整的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的紙張。 ,主要是解決危機出現在19世紀後期的經典物理學,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結束的19世紀是一個物理變革的時期,新的實驗結果與伽利略的影響,因為I.牛頓的經典物理系統。HA洛倫茲的理論物理學家試圖解決舊理論之間的矛盾,新的事物,在原有的理論框架為代表的老一輩愛因斯坦認為,出路在於進行根本性的變革,整個理論基礎。在兩大具有普遍意義的光的相對速度不變的慣性參考系統,改造的基本概念,經典物理學中的時間,空間和運動,否認存在絕對靜止的空間,同時否認絕對的概念。系統,統治者的運動,以縮短運動的時鍾要慢。在狹義相對論的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揭示了能量和質量之間的關系,在相當大的阻力質量(m)和能量(E) :E = MC2,作為相對論的一個必然結果,它可以解釋放射性元素(如鐳),質量相當的原子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一個滿意的,他們之所以能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解釋的恆星能源的長期存在的問題。狹義相對論已成為一個基本的解釋後,高能天體物理現象的理論工具。
狹義相對論建立的原則,相對論的愛因斯坦的嘗試的適用范圍擴大到非慣性系的實驗事實,所有的對象都有相同的加速度(即等於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在重力場中從伽利略於1907年發現的,等價的原則:「一個大大加速相同的參考幀的完全物理相當於產生的引力場。 「,並推斷是:在重力場中,在時鍾到去更快,和波長光線的變化,折射光線。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成立於1915年,是本質上完全不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的重力理論 - 廣義相對論。根據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推導出了近日點的汞異常的歲差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觀測,解決60歲以上的天文學是一大難題。同時,他推斷發光源來自遙遠的恆星,在1919年通過的日食觀測太陽附近的彎曲(見光的引力偏折)。證實了這一預測。S.愛丁堡。在1916年,他預言引力波的存在,後代無線電二進制的周期性變化,脈沖星PSR1913 +16 1974年發現了4年的連續觀測,間接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廣義相對論是一個有力的證明。建立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試圖廣義相對論耦合推廣,因此,在1979年宣布他的工作包括不僅是引力場,也包括電磁場,即尋求統一場論派上用場概念來解釋物質的結構和量子現象。這並沒有解決問題的條件, 25年來,還沒有完成之前,他的死亡。了一系列的實驗,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弱電統一場論的統一理論的有力支撐開始活躍。愛因斯坦科學思想的貢獻的一種新形式的思考歷史,社會進步的原因只有N.哥白尼I.牛頓和CR達爾文相媲美。但是,愛因斯坦並沒有限制他的注意力自然的科學,以極大的熱情關心社區,關心政治。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我,他投入的露天和地下的反戰活動。後納粹奪取德國政權於1933年,愛因斯坦科學界首迫害的對象,但幸運的是,他在美國講學,1939年還沒有殺氣。獲悉,發現了鈾核裂變鏈式反應,推動匈牙利物理學家L.西拉德,羅斯福總統的信,它建議的發展原子彈,以防止德國成為第一個。羅斯福決心要造原子彈,成功地測試新墨西哥在1945年二戰結束前夕,美國對日本城市廣島和長崎投擲原子彈,愛因斯坦對此表示強烈不滿。戰爭結束後,針對美國開展反對核戰爭的和平運動國法西斯的危險,不懈奮斗。愛因斯坦放在深切的同情的痛苦的工作人在中國當時。九一八事變後,他一再國家呼籲日本的軍事侵略與聯合經濟抵制的方式停止。1936年的沉鈞儒「七先生們「,主張抗日被捕,他的熱情參與救援的正義和團結。

G. 要寫一個物理學史的論文 寫什麼方向好呢

就沒一個感興趣的方向嗎,比如量子力學發展史,很有意思

熱點內容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
貴州大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9 17:12:01 瀏覽:609
教師工作坊與教師成長 發布:2025-07-09 17:03:02 瀏覽:547
王玉班主任 發布:2025-07-09 15:27:17 瀏覽:201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2025-07-09 11:50:06 瀏覽:586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
汪麗老師 發布:2025-07-09 11:20:21 瀏覽:982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