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測量
⑴ 初二物理題——測量的初步知識
1、在國際單位中長度單位是(
米
),長度的基本測量工具是(
刻度尺
),在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它的(零刻線
)、(量程
)、和(最小刻度值
),在測量長度時,要先根據實際情況準定測量要達到的(精度
),讓後再根據測量要求選用(
合適的刻度尺
),測量結果由(
數字
)和(
單位
)組成。
2、有兩個測量數據分別為28.4厘米和50.30厘米,試判斷:
(1)第一個數據測量是所用工具的分度值是(
厘米),准確值是(
28厘米),估計值是(
0.4厘米);(2)第二個數據測量時所用工具的分度值是(毫米
),准確值是(50.3厘米
),估計值是(
0.00厘米)
3、單位換算:一根頭發絲的直徑約8.2微米,合(
0.0000082)米;
萬里長城約6700千米,合(670000000
)厘米;
一張紙的厚度為71微米,合(0.0071
)毫米。
房間面積85㎡=(8500
)d㎡=850000平方厘米c㎡
紙箱體積1.60X10的四次方立方厘米=(1.60X10的二次方
)dm³=(
1.6)㎡
5、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經我國有關傳家測量該為8848.13m,通過公布的這一數據,可以判斷測量的精度達到(
厘米
)
⑵ 初二物理,有多少種測量方法
三種 線繞一圈 量線的長度,尺子量半徑算,豎起來在紙上印一圈
⑶ 初二物理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分度值是測量結果的倒數第二位
甲:6.50dm 倒數第二位是十分位,專故分度值是屬0.1dm
乙:0.648m 倒數第二位是百分位,故分度值是0.01m
0.1dm=0.01m,故分度值相同,准確程度也相同
A正確,B錯誤,D錯誤。
兩個測量結果都是對的,故C錯誤。
選A
⑷ 初二物理:如何測量液體的密度(步驟)
這里以測量鹽水的密度為例,其他的液體方法一樣,測量鹽水的密度所需要的器材:天平和砝碼、量筒、燒杯、鹽水。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然後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從圖中可以看出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1為150g。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密度
⑸ 物理(初二)測量體積
1.將固體放入盛有部分水的量筒中,用現在水的體積減去原來量筒中水的體積
2.將墨水瓶放在天平上測出其質量,將其裝滿水,測出現在質量,用現在的總質量減去原來空墨水瓶的質量,即水的質量,用水的質量除以水的密度,即水的體積,也就是墨水瓶的容積。
3.將蠟燭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用針將其摁住,沒入水面以下,用現在水的體積減去原來水的體積
⑹ 初二物理時間測量怎麼讀數
讀數:
先讀小表盤。如圖所示,指針指到15-1之間,那麼可以讀數0分。指針處於前半量(白色分)度部分,所以大表盤的讀數范圍在0-30秒。再讀表盤。小表盤已經確定是0-30秒,觀察到指針處於2-4區間,讀出2.6秒。
機械秒錶的讀數:機械秒錶的長針是秒針,轉一周是30s.因為機械表採用的齒輪傳動,指針不可能停留在兩小格之間;所以不能估讀出比0.1 s更短的時間.位於秒錶上部中間的小圓圈裡面的短針是分針,表針走一周是15 min,每小格為0.5 min.秒錶的讀數方法是:短針讀數(t1)+長針讀數(t2).
小盤: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則每格代表0.5分鍾,60刻度型每格則代表0.25分鍾。
大盤:大盤每圈代表30s,共60個大刻度,每兩個大刻度之間有5個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這也是停表精確度為0.1s的原因。
(6)初二物理測量擴展閱讀
時間的單位
(1)基本單位:秒(s)
(2)常用單位: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納秒(ns)
(3)換算關系:1h=60min=3600s,1min=60s;1s=103ms=106μs=109ns
停表的使用:
調零:上好發條,按動復位按鈕,使大小表盤指針都指向零刻度線處;
啟動:按動「開始/停止」按鈕,開始計時;
停止:再次按動「開始/停止」按鈕,停止計時;
讀數:小表盤讀分,大表盤讀秒;
歸零:再次按動復位按鈕,是指針指向零刻度線;
記錄:記錄分針、秒針讀數,注意記錄單位。
⑺ 初二上物理 測量的技巧
①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碼放在標尺左側零位;
②調: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標盤的中央刻度線上,這時天平平衡;
③稱: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鑷子向右盤加減砝碼並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復平衡;
④記: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就等於被測物體的質量,把被測物體的質量記錄下來.稱完後把砝碼放回盒內,不許用手捏砝碼.
⑻ 初二物理長度的測量
初二物理長度的測量
1d= ___min
有幾種方法可以測一個橢圓的周長?把測量的步驟和方法寫出來。
⑼ 初中物理 測量知識
刻度尺分度值是1mm,確實不符合 ,乍一看,好像應該是0.1mm 。
但是,你要知道,我們直接測量的是書的總厚度,而不是直接測量的每一張紙厚度。正是由於每一張紙的厚度不是直接的測量值,所以,最後的結果不需要和分度值相符。 所以答案應該是0.08mm。
我前天就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了,今天才看到你的補充問題。小旭用手壓緊20張紙,量得總厚度為1.9mm,則每張紙的厚度為
C. 0.095mm 道理和前面一題相同。當然,你也可以用 sousuoke 的方法,做選擇題嘛,排除法最有效。
由於測量工具自身不精確造成的應該算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