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凱里市歷史

凱里市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1 22:48:24

『壹』 現在凱里在古代發生了什麼

這得翻翻歷史

『貳』 凱里有什麼歷史名人

孫應鰲明代著名思想家(1527-1586) 生平簡介 孫應鰲字山甫,號淮海,溢文恭,明朝貴州清平衛(今凱里)人。著名朝廷大臣、學者、詩人、教育家和貴州教育的先驅。自幼聰穎,好學上進,喜讀詩文,善作文章。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公元1546年)舉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進士,選庶吉士,改戶科給事中,出為江西按察司僉事,遷陝西提學副使,晉四川右參政,擢僉都御史,撫治鄖陽,後為朝廷大理卿,戶部右侍郎,又改禮部,充經筵講官,掌國子監祭酒事(即全國最高教育行政長官兼全國最高學府校長),後任刑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書等。他當官勤於體察民情,善於調查研究,知識淵博,曾提出"勤學、勵政、親賢、遠奸"等事,受到皇帝的重視和採納。 他是明朝的名臣大儒,是在王陽明學說思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理學家,為明代四大理學家之一。孫氏學說的中心思想是"求仁",他進出"無欲"、"無欲就是天理",以"無欲"達到"求仁"的目的,繼承了王陽明學說思想,是貴州省古代第一位哲學家。 他是著名的詩人。《黔詩紀略》收其詩有457首,編為四卷。時逢奸臣嚴嵩當權,對他橫加迫害。他的詩對官場的勾心鬥角和仕途的艱險有所諷喻,部分詩揭露了政治黑暗,反映了民間的疾苦。詩風平易自然,有些作品有民歌風味。他的《學孔精舍詩鈔》是流傳至今貴州最早的一部詩集。《黔詩紀略》稱譽他是"貴州開省以來人物冠"。 他是著名的教育家,一生重視教育,曾幾度從事教育工作,任陝西提學副使時,作《諭陝西官師諸生檄文》16條,詳細闡明了他的教育主經和為學之道。任國子監祭酒兼經筵講官時,銳意改革,為國家培養了有真才實學的人才。50歲辭職回家後。在家鄉清平建學孔子院,向家鄉青年講學,為發展貴州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他還是書法家,大小兼能,特擅楷、行。其書法以歐陽詢為基礎。參柳公權筆意,端莊嚴勁,亦如其人。楷書《諭陝西官師諸生檄》,現在西安碑林。福泉有《分守新鎮道題名碑記》。
任必達
字裴然,清朝貴州清平縣(今凱里)人。生活於清嘉慶、道光年間(公元1796-1850年)。初參幕務,後杜門不出,居家著述。著有《清平縣志稿》四卷。又工詩文,書法亦重

『叄』 貴州省,凱里市建州至今有多少

凱里歷史悠久,春秋時期屬牂牁(牂柯),戰國、秦、漢、兩晉、南北朝屬且蘭,隋、唐屬賓化縣,宋屬合江州。明、清時期置清平堡、司、衛、縣或凱里司、衛、縣。民國三年改稱爐山縣,1958年復稱凱里縣,1983年設立凱里市。

『肆』 凱里的文化

酸、甜、苦、辣,酸當家。黔東南是「吃酸」的故鄉。日常生活的家宴、宴會、紅、白喜事中,酸食無處不有。男女老少,都有「嗜酸」的愛好。難怪當地鄉諺說「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撈車」(指走路打趔趄的意思),道出了黔東南的酸食文化的特色功效和風格。
在世界「吃在中國」。在中國素有北咸,東南甜,西辣的說法。氣候乾燥食為鹽、氣候濕熱食為甜、氣候潮濕食為辣。同為吃辣,湘、貴、川又各有妙趣,有所謂的「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戲說。具體而言,貴州是酸辣,四川是麻辣,湖南是炸辣。黔東南又與貴州其他地區不一樣,強調和突出的是第一個字「酸」,而其他地區則強調和突出第二個字「辣」。
常言說「除油鹽無貴味」,歷史上,黔東南地區嚴重缺鹽,只得用酸與辣來調味,可見酸食習俗,實非偶然,它是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物產資料及人的生理需要等多種因素綜合的產物。黔東中地區氣候潮濕,多煙瘴,流行腹瀉、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慾,還可以幫助消化和止瀉。因此,每家每戶都少不了幾個酸壇子:酸水壇、醋水壇、奄萊壇、腌魚壇、腌肉壇,還流傳著三月腌菜,八月腌魚、正月腌肉」和「壇不下,萊不爛」等關於酸食的腌制季節和保存方法的俗語。由於歷史和地理環境的原因,黔東南苗、侗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創造了自己不同於其他地區、其他民族吃酸的獨有風格和製作工藝,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的「酸食文化」,僅酸的製作就有近10種工藝。 人類長壽,確有幾份酸的功勞。:酸食有防病健胃之葯用,酸食有除惑提神之功效,酸食有防腐保鮮之功能。
黔東南的風味食品還有侗鄉腌魚、鎮遠道菜、下司狗肉、下司酸湯魚、香茅草燒魚、重安江酸湯魚、侗家油茶、社飯、從江香豬、三穗麻鴨、榕江香羊、侗果、侗家胯肉、侗家羊癟、牛癟、侗家老鼠肉。 名特產品凱里市地方名特產品可分為農產品和工業產品兩類,農業名特產品主要有:香爐山霧茶、平良香米、凱里柿花、萬潮藍靛、龍場蠶繭、凱里酸湯魚、凱里鯉魚(田養)、龍場西瓜、旁海生薑、爐山葡萄等以及凱里市供銷社三辣合作社生產的「三辣」系列產品。工業名特產品主要有:舟溪蘆笙、凱里香醋、凱棠銀飾、灣水鐮刀、米薅馬尾斗笠、旁海擂缽、掛丁刺綉圍腰、龍場革家臘染、掛丁織錦背帶、舟溪刺秀荷包等。經濟收入相當可觀,可供廣大旅遊者前來觀看購買及投資商前來參加生產投資,促進了凱里市的經濟的發展。
酸湯魚——用淘米水在壇子里發酵後,用火煮開,加少量辣、姜、鹽、西紅柿等,將活魚取出苦膽後放進火鍋煮熟,味道鮮美、可口、健胃,是當今南方北方人都贊賞的苗族名菜之一,經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凱里紅酸湯」正式成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09年在評選全國特色火鍋底料時,凱里紅酸湯被中國食品協會認定為貴州特色,與內蒙古的涮羊肉火鍋底料和重慶火鍋底料被列為全國三大特色火鍋底料。
雞稀飯——將雞打整干凈後,用清水煮半熟時,放半斤或一斤米與雞同燉,熟後取雞切成塊粘辣吃特別香。雞稀飯特別可口,是苗族名菜之一。
腌菜——腌菜製作,將青菜洗凈曬干,切細,用糯米飯和少量鹽拌勻,放於壇子內加蓋,數月開蓋味鮮可口,將腌菜與螺、魚肉等同煮,味道更鮮。
狗肉湯鍋——將狗殺死後,用稻草包裹著狗燒掉毛,剖開狗腹取出、腸雜清洗干凈,與狗肉一起放鐵鍋里煮熟,放佐料。狗肉味鮮皮脆,湯特別香,是接待賓朋的名菜之一。
螺絲魚——將田螺與鯉魚一起煮,按照酸湯做法一樣烹調,也是苗族的一道名菜。
郭氏牛肉乾——歷史悠久,主要以鮮黃牛肉配以米酒、蜜糖和20多種品味不同中葯精製而成,具有甜、咸、麻、辣等品味,純香開胃健胃。舊州郭氏牛肉乾曾定為航空食品,遠銷省內外。
黃平豆腐乾——歷史悠久,清朝時就很有名氣。用本地黃豆為原料製成豆腐,然後再經過浸泡、烘烤而成。曾有「蟹黃脂白軟嫩香,酒市呼朋細品嘗」的詩句贊美。
米酒——用大米或稻穀釀制,酒精度一般只有20度左右,平時自家釀成後裝入壇內,節日賓客來至,用於接待佳賓貴客,客醉主人歡。
茶葉----黃平產茶歷史悠久。明清兩代,浪洞雲霧茶、舊州回龍寺茶、馬場茶葉,曾作為貢品。現東坡的飛雲茶也名揚省內外。

『伍』 貴州凱里下司古鎮的歷史有多久

好像是有600百年多年歷史了,風景不錯,建築很多元,可以見到少數民族特有的苗家吊腳樓,還有漢族的徽派建築,江南院落甚至西洋建築,禹王宮就是介紹下司古鎮的歷史的,裡面有免費講解服務

『陸』 凱里市第一中學的歷史沿革

1941年創建學校,1941年初期始建於爐山鎮的「爐山國民學校師資培訓所」。1950年3月,鎮遠專署根據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整頓中等學校暫行辦法(草案)》訓令,將原省立爐山師范、爐山縣立初級中學、台江縣立初級中學、雷山縣立初級中學四校合並,在現凱里老街萬壽宮建「貴州省立爐山初級中學」。1951年初在凱里城東馬鞍山下另建校舍,11月16日改校名為貴州省爐山民族中學。
1956年9月增設高中部。1957年改稱貴州省凱里民族中學。1959年隸屬州管,1961年更名為「凱里第一中學」。1963年8月,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全省9所重點學校之一,面向全州招生。1966—1969年先後改稱永紅中學,凱里新一中。
1970年復名凱里第一中學。1978年被省人民政府評為教育先進集體並再次明確凱里一中為首批省級重點中學。1984年劃歸凱里市領導,稱「凱里市第一中學」。1981至1984年,每年從麻江、丹寨、雷山、台江、劍河、黎平、從江、榕江等少數民族聚居縣招收一個民族高中班。1984年以後,每年仍從市屬農村招收民族高中班。1987年停招初中班。1990年9月,初中全部畢業,始為單一的高級中學。
1994年學校辦學結構調整,開始招兩個初中班和面向全州(天柱、黃平縣除外)招收100名高一學生,組建州民族班,取名為黔東南州民族高中,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屬凱里市管。2000年停招初中班。2000年開始停止使用黔東南州民族高中名稱。2006年—2008年開始招高中宏志班,一共三屆,生源主要來自黔東南、黔南、遵義和銅仁地區;2009年起停招宏志班。
2009年凱里市投入近4億元全面啟動了佔地320餘畝的的凱里一中開懷新校區建設,並於2011年9月投入使用。

『柒』 凱里市的中學歷史老師的工資

教師有職稱的
職稱越高工資越高。普通
教師工資
加福利在3000以上。

『捌』 貴州凱里市有多少個縣

凱里市下面沒有縣,凱里市是一個縣級市。

凱里市原為爐山縣。爐山縣漢為故且蘭地,元朝時麻峽(今麻江縣)縣地。

凱里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縣級市,簡稱「凱」,別名苗嶺明珠,位於中國貴州東部,是中國貴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

「凱里」系苗語音譯,意為「木佬人的田」,苗語稱木佬人為「凱」,田為「里」,「凱里」即「木佬人的田那個地方」。截至2016年底,下轄7街道、11鎮。

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創新型縣(市)。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城市(區)。

(8)凱里市歷史擴展閱讀:

凱里市的歷史沿革:

1951年1月27日,在中央慰問團的關懷下,凱里區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為貴州省第一個苗族自治區。

1952年9月,爐山縣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

1956年7月23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確定凱里為州府所在地。

1959年1月,爐山縣、麻江縣、雷山縣、丹寨縣合並為凱里縣。

1961年8月4日,縣相繼分置,爐山縣仍為凱里縣。

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凱里縣,設為凱里市。1984年1月,凱里市成立。

熱點內容
歷史課前演講 發布:2025-07-09 20:27:46 瀏覽:635
三年級數學同步 發布:2025-07-09 20:04:31 瀏覽:338
高考全國卷化學 發布:2025-07-09 19:48:29 瀏覽:845
如何查看聊天記錄 發布:2025-07-09 19:15:55 瀏覽:807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
貴州大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9 17:12:01 瀏覽:609
教師工作坊與教師成長 發布:2025-07-09 17:03:02 瀏覽:547
王玉班主任 發布:2025-07-09 15:27:17 瀏覽:201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2025-07-09 11:50:06 瀏覽:586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