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天氣氣壓
中國氣象數據網查詢,從1981年—2010年的地面、高空等詳細數據集都有,但需要實名注冊才可以檢索下載。
Ⅱ 怎麼查找歷史天氣情況
我是做工程施工的 這個問題我碰到過
首先 中國是不對普通民眾公布歷史數據的 因為他們那這個賣錢 一個月的濕度數據要2萬多 而且還是圖表...
其次網上有兩類網站 一類的數據都是近50年的平均數據 各位察看的時候請不要混淆 不是近年的數據 這類平均值受歷史干擾很大
還有一類網站是把各種天氣預報數據整理起來的 大家也知道天氣預報本身就和實際情況有很大出入 拿這種預報當作歷史數據簡直和真實天氣天差地別
我寫論文的時候在一個blog上查到過
網路上搜 "1996至今歷史天氣 - 歷史天氣/氣候數據訂制"
他貌似有途徑拿到NOAA的數據 10年的天氣溫度濕度氣壓都有的
Ⅲ 為什麼天氣晴時氣壓高,陰天時氣壓低
地面上高氣壓的地區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氣壓的地區往往是陰雨天。這里所說的高氣壓和低氣壓是相對的,不是指大氣壓的絕對值。某地區的氣壓比周圍地區的氣壓高,就叫做高氣壓地區;某地區的氣壓比周圍地區的氣壓低,就叫做低氣壓地區。
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氣壓分布不均勻,空氣就要從高氣壓地區向低氣壓地區流動。因此某地區的氣壓高,該地區的空氣就在水平方向上向周圍地區流出。
高氣壓地區上方的空氣就要下降。由於大氣壓隨高度的減小而增大,所以高處空氣下降時,它所受到的壓強增大,它的體積減小,溫度升高,空氣中的凝結物就蒸發消散。
影響因素:
氣壓的大小與海拔高度、大氣溫度、大氣密度等有關,一般隨高度升高按指數律遞減,氣壓有日變化和年變化。
一年之中,冬季比夏季氣壓高。一天中,氣壓有一個最高值、一個最低值,分別出現在9~10時和15~16時,還有一個次高值和一個次低值,分別出現在21~22時和3~4時。氣壓日變化幅度較小,一般為0.1~0.4千帕,並隨緯度增高而減小。
氣象觀測中常用的測量氣壓的儀器有水銀氣壓表、空盒氣壓表、氣壓計。溫度為0℃時760毫米垂直水銀柱高的壓力,標准大氣壓最先由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測出。
Ⅳ 請問有沒有可以查到歷史天氣紀錄的網站,裡面有提供每時每刻的氣溫,氣壓的
http://history.tianqizx.cn/
這里可來以查詢源歷史上的各城市天氣預報!
Ⅳ 如何查之前的天氣
一、線上——查詢網路介紹
(1)2年內可以查詢中國天氣網(權威)。
二、線下方法
(1)——氣象局查詢法
去地方或國家氣象局,通過和有關工作人員詢問了解過去天氣情況。
(2)——電視台查詢法
去地方或國家電視台,通過和有關工作人員詢問了解過去天氣情況。
(5)歷史天氣氣壓擴展閱讀:
天氣是指某一個地區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而天氣現象則是指發生在大氣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即某瞬時內大氣中各種氣象要素(如氣溫、氣壓、濕度、風、雲、霧、雨、閃、雪、霜、雷、雹、霾等)空間分布的綜合表現。
天氣過程就是一定地區的天氣現象隨時間的變化過程。各種天氣系統都具有一定的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而且各種尺度系統間相互交織、相互作用。許多天氣系統的組合,構成大范圍的天氣形勢,構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氣環流。天氣系統總是處在不斷新生、發展和消亡過程中,在不同發展階段有著其相對應的天氣現象分布。
天氣預報的主要內容是一個地區或城市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陰晴雨雪、最高最低氣溫、風向和風力及特殊的災害性天氣。就中國而言,氣象台准確預報寒潮、台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出現的位置和強度,就可以直接為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服務。
Ⅵ 為什麼天氣熱時氣壓低
一般說來,晴天的大氣壓比陰天高。
1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大氣和液體一
樣具有流動性,同時都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重力作
用,因此地球周圍的大氣對浸在它裡面的物體也要產生壓強,這個壓強叫做大氣壓強。歷史
上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
2大氣壓強的數值可以利用托里拆利實驗測定。1個標准大氣壓的值等於760毫米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即1.01×105帕斯卡。
3大氣壓的變化
(1)離地面越高,空氣越稀薄,空氣密度越小。在海拔2000米以內,可以近似地認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氣壓降低1毫米汞柱。
(2)一般睛天的大氣壓比陰天的高,冬天的大氣壓比夏天的高。大氣壓強與空氣密度有關,水蒸氣的密度小於空氣(主要看氮氧兩種主要成份)。陰天空氣中的水蒸氣較多,所以氣壓變低了!
空氣雖是含有多種氣體的混合氣,但可簡單分為水汽和不含水汽的其他干空氣兩個部分。當把大氣變化視為准靜態過程並且無熱量交換,即不考慮雲霧雨雪等形成的,大氣壓就由這兩部分產生的壓強相加而成,即為上述氣柱中水汽重量與干空氣重量之和。
假設把整個氣柱分割成無數個高度不等的小氣柱,每個氣柱含有1摩的空氣,其溫度、壓強可看作是均勻的。由阿伏加德羅定律可知,小氣柱里空氣的分子數為阿伏伽德羅常數na,它和其中的水汽分子數n水及干空氣分子數n干之間的關系是:
n水+n干=na。
(3)
壓強為:δp=δp水+δp干=m水g+m干g
=n水μ水g+n干μ干g,
又因為水汽和干空氣在小氣柱里佔有的摩爾數為
整個氣柱對底面的壓強即大氣壓p,等於所有小氣柱各自對下表面提供的壓強之和:
其中:μ干=28.97×10?3千克/摩,μ水=18×10?3千克/摩,即(μ干?μ水)>0。從(4)式可見,當空氣中水汽分子含量變化時。就會引起大氣壓強的變化:
(l)當n水→0,空氣柱將不含水汽,全部為干空氣,則p→∑μ干g。即大氣壓的大小趨於所有干空氣重量之和;
(2)當n水→na,空氣柱將不含干空氣,全部為水汽,則p→∑μ水g。即大氣壓的大小趨於所有水汽重量之和;
(3)當n水含量升高,空氣變得潮濕時,則p要變小。即天氣由晴轉陰,大氣壓要降低;
(4)當n水含量降低,空氣變得乾燥時,即p要變大。即天氣由陰轉晴,大氣壓要升高。
教材中「一般說來,晴天的大氣壓比陰天高。」就是指在溫度不變時,由於水汽含量變化而引的大氣壓變化。常說「高壓脊控制區多為晴天」、「低壓槽控制區多為陰天」,也是這個意思。
Ⅶ 哪裡查詢杭州歷史氣壓,求具體網站及操作步驟
一般是查不到的 因為氣象局對普通民眾不公布歷史記錄 購買的話5個月的數據要專1萬左右
不過你可以網路屬上搜 "1996至今歷史天氣 - 歷史天氣/氣候數據訂制"
或者"氣候數據訂制"
你可以參考下 有的城市甚至有96年的
希望能幫助到您
求分^^
Ⅷ 過去一年裡的天氣預報表怎麼查(一年內的每一天)
我是做工程施工的這個問題我碰到過
首先中國是不對普通民眾公布歷史數據的因為他們那這個賣錢一個月的濕度數據要2萬多而且還是圖表...
其次網上有兩類網站一類的數據都是近50年的平均數據各位察看的時候請不要混淆不是近年的數據這類平均值受歷史干擾很大
還有一類網站是把各種天氣預報數據整理起來的大家也知道天氣預報本身就和實際情況有很大出入拿這種預報當作歷史數據簡直和真實天氣天差地別
我寫論文的時候在一個blog上查到過
網路上搜"1996至今歷史天氣-歷史天氣/氣候數據訂制"
他貌似有途徑拿到NOAA的數據10年的天氣溫度濕度氣壓都有的\
Ⅸ 怎麼樣才能查到歷史的天氣信息啊比如說溫度跟陰天晴天什麼的。
網路 搜索 "1996至今歷史天氣 - 歷史天氣/氣候數據訂制"
或"氣候數據訂制"
有一個sina的blog~
每天的濕度、天氣、溫度、氣壓都能查到!
其他回答的兩個網址都只能查看圖表形式 沒什麼意義~
Ⅹ 氣壓的發現歷程
1640年10月的一天,萬里無雲,在離佛羅倫薩集市廣場不遠的一口井旁,義大利著名科學家伽利略在進行抽水泵實驗。他把軟管的一端放到井水中,然後把軟管掛在離井壁三米高的木頭橫樑上,另一端則連接到手動的抽水泵上。抽水泵由伽利略的兩個助手拿著,一個是富商的兒子——32歲,志向遠大的科學家托里拆利,另一個是義大利物理學家巴利安尼(Giovanni Baliani)。
托里拆利和巴利安尼搖動抽水泵的木質把手,軟管內的空氣慢慢被抽出,水在軟管內慢慢上升。抽水泵把軟管吸得像扁平的飲料吸管,這時不論他們怎樣用力搖動把手,水離井中水面的高度都不會超過9.7米。每次實驗都是這樣。
伽利略提出:水柱的重量以某種方式使水回到那個高度。
1643年,托里拆利又開始研究抽水機的奧妙。根據伽利略的理論,重的液體也能達到同樣的臨界重量,高度要低得多。水銀的密度是水的13.5倍,因此,水銀柱的高度不會超過水柱高度的1/13.5,即大約30英寸。
托里拆利把6英尺長的玻璃管裝上水銀,用軟木塞塞住開口段。他把玻璃管顛倒過來,把帶有木塞的一端放進裝有水銀的盆子中。正如他所預料的一樣,拔掉木塞後,水銀從玻璃管流進盆子中,但並不是全部水銀都流出來。
托里拆利測量了玻璃管中水銀柱的高度,與他料想的一樣,水銀柱的高度是30英寸。然而,他仍在懷疑這一奧秘的原因與水銀柱上面的真空有關。
第二天,風雨交加,雨點敲打著窗子,為了研究水銀上面的真空,托里拆利一遍遍地做實驗。可是,這一天水銀柱只上升到29英寸的高度。
托里拆利困惑不解,他希望水銀柱上升到昨天實驗時的高度。兩個實驗有什麼不同之處呢?雨點不停地敲打著玻璃,他陷入沉思之中。
一個革命性的新想法在托里拆利的腦海中閃現。兩次實驗是在不同的天氣狀況下進行的,空氣也是有重量的。抽水泵奧秘的真相不在於液體重量和它上面的真空,而在於周圍大氣的重量。
托里拆利意識到:大氣中空氣的重量對盆子中的水銀施加壓力,這種力量把水銀壓進了玻璃管中。玻璃管中水銀的重量與大氣向盆子中水銀施加的重量應該是完全相等的。
大氣重量改變時,它向盆子中施加的壓力就會增大或減少,這樣就會導致玻璃管中水銀柱升高或下降。天氣變化必然引起大氣重量的變化。
托里拆利發現了大氣壓力,找到了測量和研究大氣壓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