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外國評價中國歷史

外國評價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1 23:44:25

A. 現代外國人(歐美國家)對古代中國的看法

外國人看中國歷史和中國人研究自己的歷史確實有很大不同。美國耶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芮樂偉·韓森在《開放的帝國》中就向我們展示了學者眼裡中國古代社會的面貌。

韓森精通中國古代歷史,在她上高中的時候就接觸到了中國歷史。她當時為了記住太平天國洪秀全名字的拼音,曾揣著一張紙片不時地拿出來看。在韓森的書中,我們可以發現,傳統的中國並非如我們以前所認為的是孤立、僵化的,而是開放和生機勃勃的。

書中一個很有意思的敘述,與宋同時存在的金雖然國祚短暫,但他們在中國歷史上所取得的成就卻具有關鍵意義。金世宗雖然禁漢姓漢服,採用多種措施維持女真文化,但後來女真人軍隊中漢人士兵數量甚至多過女真人。而南宋將領在公元1206年寄希望於中原漢人起兵抗金之時,漢族士大夫們卻去教導女真人如何以漢法實行統治。

鄭和下西洋的意義在哪裡?韓森發現,中國人隨船攜帶有6.3米長的航海圖,圖中繪有非洲和印度,並以羅盤指針度數標明兩個目的地之間的航行方向。那些圖中所標明的有些地名如「麻林地」即現在的肯亞的馬林迪。因此韓森女士認為顯然鄭和船隊是沿著更早的中國探險者所開辟的航線航行的。

芮樂偉·韓森告訴世界公元1600年以後,中國經濟比歐洲更為發達。只是從公元1600年開始,中國的發展開始減退,中國的國力開始衰弱。《開放的帝國》一書到此戛然結束。也許對於西方人來說,中國的黃金時代也在那刻結束了。

B.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歷史是什麼樣的

1、外國人的普遍觀點:
(1)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歷史,最讓其羨慕的是中國歷史延綿五千歷史,沒有中斷過;
(2)中國歷史,特別是古代史輝煌燦爛。如漢唐的絲綢之路、明朝鄭和下西洋、四大發明、中國的瓷器、絲綢在外國人眼中都是值得羨慕的財產;
(3)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也是禮儀之邦。特別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文化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提出三綱五常。因此中華文化禮義廉恥盛行。特別是宋朝程朱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後禮儀思想進一步升華;
(4)羨慕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如:儒家思想,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學院,唐詩、宋詞、元曲備受外國青睞,京劇、戲曲也受到外國人民歡迎。
2、批評反對新中國政策的國家:
(1)近代美國扶植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新中國的成立雖然標志著美國「扶蔣反共」政策的徹底失敗,但是繼續在政治上敵視、外交上孤立、經濟上封鎖新中國的政策。直到20世紀七十年代中美關系才開始出現一定轉機。但是中美政見分歧仍然很大,特別是在對台灣問題上;
(2)部分國家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存在爭議,這也就導致這些國家的人民對新中國不滿態度的產生;
(3)日本,特別是日本右翼勢力否認侵華歷史,導致部分日本人民對中國採取不滿態度。
3、贊揚新中國的國家及外國人民:
(1)得到中國的國際主義、人道主義的援助,如:非洲的許多國家及人民都與中國結下了深厚友誼。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時毛主席就興奮的說「我們是被非洲兄弟國家抬入聯合國的」。
(2)共同抗擊殖民主義的侵略,結下的深厚友誼,如:朝鮮,由於共同抗擊美國侵略,因此中國人民和朝鮮人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3)由於是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政見較為相似,友誼較為牢固。如:胡志明統治時期的越南、朝鮮等。

C. 外國名人評價中國的名言

馬雲名言:我們是教人釣魚,而不是給人魚。
比爾·蓋茨名言: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
牛根生名言:有自信不一定會贏,但是,沒有自信一定會輸。既然相信自己,就要全力以赴。
政治人物名言:
周恩來名言: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遮掩錯誤就是躲避真理。
普京名言:人首先應當遵從的,不是別人的意見,而是自己的良心。
劉少奇名言:立大志,攀高峰。
科學家名言:
牛頓名言:如果說我所看的比笛卡爾更遠一點,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
愛因斯坦名言: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藝術家名言:
貝多芬名言:成名的藝術家反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們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
尼採的名言:由感覺產生一切信任,一切坦然的心境,一切真理的證據。
作家名言:
魯迅名言: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浪費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莎士比亞名言: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過這短的一生,就太長了。
演藝名人名言:
王寶強名言:我管不住別人的嘴,我只管做好我自己。
王寶強名言:夢想之所以被稱為夢想,就是在於它是要不斷追逐的。
范偉的經典名言:搖一年拐一年,緣分啊!吃一塹長一智,謝謝啊!橫批是:自學成才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佚名
業精於勤,荒於戲。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佚名
不奮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誇,老來窘隘而已。—鄭板橋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綴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陶淵明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應該記住我們的事業,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埋頭苦幹是第一,發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
如果你頗有天賦,勤勉會使其更加完美;如果你能力平平,勤勉會補之不足。—雷諾茲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愛迪生
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羅蘭
情願讓日子過得忙迫,也不要讓日子過得無聊。—羅蘭
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奮同樣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奮也能做到。 —亨沃比徹
要摘取果子的人必須爬上樹。—富勒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卡萊爾
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勞動而能夠得到的。—愛迪生
富人如果把金錢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對這點恩惠太看重;因為聖人曾經這樣教誨:勤勞遠比黃金可貴。—薩迪
要工作,要勤勞,勞作是最可靠的財富。—拉封丹
在所有的過錯中,我們最易於原諒的就是懶散。—拉羅什富科
勤勞的人會有各種幸運,懶惰的人則只有一種不幸。—芬蘭諺
勤奮是一條神奇的線,用它可以串起無數知識的珍珠。—佚名
莫要由於僥幸取得一次收獲,便否認踏實苦幹是成就的基礎。—佚名
拼搏的汗水放射著事業的光芒,奮斗的年華里洋溢著人生的歡樂。—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 蕭楚女
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於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 —— 徐瑋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 吉鴻昌
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疇。 —— 吳玉章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 。—— 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 —— 奧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 —— 歌德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備。 —— 易卜生
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托爾斯泰
人生的價值,並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列夫·托爾斯泰
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 —— 車爾尼雪夫斯基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 —— 愛因斯坦
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 愛因斯坦
芸芸眾生,孰不愛生?愛生之極,進而愛群。 —— 秋瑾
在所有的批評家中,最偉大的、最正確的、最天才的是時間。——別林斯基

D. 國外教科書對中國歷史的評價如何

美國歷史教科書還關注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它稱公元前500年左右編輯成冊的《詩經》是當時最偉大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書上翻譯了《詩經》的第100首(丈夫外出打仗)、122首、124首和127首(士兵思鄉)。對於中國古典文學的鼎盛時代,書中翻譯了唐朝詩人李白的詩歌《靜夜思》和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醉花陰》中的一段。課本還十分注重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評論歷史事件的同時也會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來分析歷史人物在歷史潮流中的作用,以唐明皇的「開元盛世」為參照,讓學生思考究竟是「英雄造時世」,還是「時世造英雄」的辯證問題。再比如說,書中講孔子認為教育應該教人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同時又向學生提問 「你認為今天的老師應不應該教這些,為什麼?」一位在美國高中讀書的中國留學生說:在美國上歷史課和中國不同的是,老師會把歷史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講給學生聽,然後鼓勵同學們討論,通常不會主觀對此事件定性。即使對於二戰這樣的重要歷史事件,也由學生自己來評價歷史責任。

E. 在哪能看到,外國人對中國歷史的看法

十六十七世紀的時候,有一位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回國以後,他把中國的歷史帶回了西方,西方人感嘆,在中國已經創造輝煌文明的時候,我們的祖先還在樹上摘果子吃呢。。。這是我在一部紀錄片上看到的一段外國人對中國歷史的看法。我還有個美國朋友,長期在中國大學裡面做志願者,教授哲學,有一次吃飯他跟我說,他不明白為什麼現在的中國年輕人不去研究孔孟庄,這些都是世界文明的精華! 另外,世界各國都有很多歷史學家對中國各個朝代進行研究,至於他們的看法,你可以網上搜搜看。
希望以上對你有幫助!我的觀點是,外國人如何評價中國歷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不能忘記我們的輝煌歷史。中國漢唐時期,分別把匈奴和突厥打到了西方,改變了整個歐洲的歷史,這些東西老外學者都很清楚的,因此,我們理應對自己的歷史自信!

F. 外國人怎麼評價中國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呢

早期非常優秀,非常有侵略性,唐朝是高峰,安史之亂是轉折點。之後走下坡版路。到了蒙古統治權中國,中國第一次亡國。明朝是一次復興,滿清是第二此亡國。在滿清統治中國時期,基本摧毀了中華文明,把中國人改造為標准奴才。中華民國是一次沒有成功的復興。

G. 外國人眼中的古代中國怎麼樣

英國大使馬戛爾尼回程路上寫的「紀事」中寫到:明末的反清並不是民族斗爭,不是什麽捍衛明朝一姓私利的斗爭,而是文明與野蠻的斗爭,進步與落後,是關繫到中國後來幾百年命運的一場斗爭。在這場斗爭中那些堅定反抗滿清侵略,為此流盡最後一滴鮮血的英雄,他們的每個人的名字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在心,他們不僅是中國的英雄,同樣也是世界的英雄,他們捍衛的不僅是中國的利益,同樣也是整個世界文明進步的利益,他們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如果因此相信滿清的謊言來污衊他們,那隻能說是喪盡天良的行為......中國自滿洲韃靼佔領以來,至少在過去一百五十年裡沒有進步,或者更確切的說反而倒退了......過去的一個半世紀也沒有把乾隆變成一個中國人.......我不可能不注意到:只要有人拿漢人說笑話,那些年輕的韃靼王子就會興高采烈。在取笑女人裹腳時,他們拍手叫好;但聽到把韃靼婦女的木底鞋比作漢人的帆船時,他們就惱火......地位最低的韃靼人,在服從漢族官員時也會表現得十分勉強......圓明園內年輕的王子們談到漢人時總報以一種極大的蔑視。一位王子見我想學漢文,就竭力使我相信韃靼語比這要高尚得多......我們的許多書里都把漢族和韃靼族混淆了......自從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在最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恐懼之中......
-------------------------------------------------停滯的帝國

1.「我也毫不懷疑,這就是被稱為絲綢之國的國度,因為在遠東除了中國外沒有任何地方那麼富產絲綢,以至不僅那個國度的居民無論貧富都穿絲著綢。而且還大量出口到世界最遙遠的地方。葡萄牙人最樂於裝船的大宗商品莫過於中國絲綢了,……住在菲律賓的西班牙人也把中國絲綢裝上他們的商船,出口到新西班牙和世界的其他地方。」

2.「我自己親眼看到即使皇上也不敢更改這次公開調查的審查官們所做的決定……(這)是因為所涉及的被判決的人得名單刊為單行本發行全國。」

3.「雖然我們已經說過中國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從前面所述應該已經很明顯,而且下面還要說的更清楚,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貴族政體,……如果沒有與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後的決定。」

4.「他們(引者註:指明代都察院所屬的十三道監察御史)在某些方面相當於我們要稱之為公眾良心的保衛者的人,……即使是最高的官員,即使涉及皇上本人或皇族,他們也直言無忌,……他們如此恪盡職守,真使外國人驚奇,並且使模仿的好榜樣。無論皇上還是大臣都逃不過他們的勇敢和直率,甚至有時他們觸怒了皇上到了皇上對他們震怒的地步,他們也不停止進諫和批評,直到對他們猛烈加以抨擊的惡行採取某種補救的措施為止。」

5.「事實上,當冤情特別嚴重的時候,他們控訴的就一定很尖銳刺骨,即使設涉及皇上和朝廷也剛直不阿。……所有這些呈送給皇上的書面文件和對他們的答復,都要復制很多份,這樣在朝廷發生的事情就迅速傳遞到全國每個角落。這種文件編輯成書,如果內容被認為值得留給後代,就載入本朝的編年史。

幾年前,當今皇上想冊立他的次子而不是長子為儲君,因為這個幼子受到他和皇後的寵愛,這一更易違反了國法,皇上收到了大量指責他的陳情書,……最後皇上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在大臣們以集體辭職為威脅的條件下,不得不表示在立儲這件事情上改變了主意。」

6.「我相信這個民族是太愛好戲曲表演了。…這個國家有極大數目的年輕人從事這種活動。…毫無疑問這是這個帝國的一大禍害,為患之烈甚至難於找到任何另一種活動比它更加是罪惡的淵藪了。」

7.「毫無疑問,(中國人)在涉及上座的榮譽以及應遵守什麼確切的規則等禮節方面,他們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8.「整個國家最普遍的一種迷信莫過於認定某幾天和某幾個鍾頭是好或壞,是好運氣或壞運氣,哪些時日要做或不做某些事。…這種騙局在他們中間弄得像煞有介事,因而皇家的占星術家每年要編撰兩本黃歷,由官方公開發行。」

「人民當中普遍都有一種手寫的戶籍冊,里邊包括按街、按戶記載城中每一家的情況,算命的把戶籍冊抄寫下來或者廉價買來,然後像外鄉人一樣進城,把人們的家中情況一一講出來。他們先講以前發生的事,然後就預卜將來會發生什麼事,說完之後揚長而去…」

9. 「(在中國)根據這一教派(佛教)的學說,肉類以及任何活物都不準吃,但是很少有信徒遵守這條戒律。違反教規以及其他錯誤,可以很容易用施捨來彌補,而且更有甚者,只要禱告就可以拯救任何靈魂免於永世沉淪。」


10.「(朝廷的)大臣們作威作福到了這種程度,以致簡直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自己的財產是安全的,人人都整天提心吊膽,唯恐受到誣告而被剝奪他所擁有的一切。正如這里的人們十分迷信,所以他們也不大關心什麼真理,行事總是十分謹慎,難得信任任何人。」

11.「號稱皇家血統的人都由公費供養。目前據估計這類人約在六萬以上,而且由於他們在不斷增長,所以不難想像他們構成多麼大的公眾負擔。由於他們不擔任一切公職和行政,他們變成了一個無所事事的階級,耽於逸樂的生活而且蠻橫。」
---------------------------
《利瑪竇中國札記》,注意利瑪竇的身份是基督徒。

H. 外國名人對中國的評價

中國是一個多病的、沉睡的巨人,但是當他醒來時,全世界都會震動。
——【法國】拿破崙

中國人都是發明家,他們比法國人還要文明、開化很多:中國人發明火葯的時候,法國還在用棍棒廝殺;中國人發明印刷術的時候,法國人卻還不識字。
——【法國】巴爾扎克

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世界該是多麼遼闊而變化無窮,無論是我們的前人,還是我們自己,都沒有徹底了解它。
——【法國】米凱萊·戴·蒙泰涅

中國這個巨人。早晚會重新站起來屹立於世界。
——【法國】羅曼·羅蘭

中國的歷史是獨特的,其它國家來而復去,其它帝國由興而亡,但是中國能夠長期持續下去,中國是永世長存的。
——【美國】尼克松

I. 外國人怎樣看待古代中國

遙遠、神秘、古老、東方,這幾個詞至今仍是絕大多數沒有來過中國的老外對中國的印象,朦朦朧朧、模模糊糊。這就難怪,許多老外一到中國就如墜雲霧,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搞不懂中國人說的話

眾所周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兩套話語系統:一套是用於公眾場合的,一套是私下說話時使用的。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百姓,一在公開場合說話,就會比較多地加入一些套話、空話,甚至大話、假話。這四種話,我們自己很受用,可是外國人一聽就犯迷糊。
外國人只注意到北京上海的發達和繁榮,卻不知道中西部農村的貧窮和落後。

外國人只注意到中國賓館大堂的氣派,卻不知道許多小學生連課桌都沒有。

外國人只注意到中國遊客超強的購買力,卻不知道中國遊客由於出國機會很少,四姑六姨都托買東西,花掉的不僅僅是自己多年的積蓄,而且還有其他人的多年積蓄。

外國人只注意到中美之間的貿易順差,卻不知道我們的一飛機服裝換不回一架飛機。

外國人只注意到到處是中國製造,卻不知道很少有中國創造。

外國人只注意到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卻不知道我們的首都都已經被重度污染了。

外國人只注意到各地政府大樓、廣場的氣派,卻不知道後面的民房快要倒塌。

外國人只注意到我們請他客時餐桌上的菜總是多得吃不掉,卻不知道那是公款吃喝。

熱點內容
歷史課前演講 發布:2025-07-09 20:27:46 瀏覽:635
三年級數學同步 發布:2025-07-09 20:04:31 瀏覽:338
高考全國卷化學 發布:2025-07-09 19:48:29 瀏覽:845
如何查看聊天記錄 發布:2025-07-09 19:15:55 瀏覽:807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
貴州大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9 17:12:01 瀏覽:609
教師工作坊與教師成長 發布:2025-07-09 17:03:02 瀏覽:547
王玉班主任 發布:2025-07-09 15:27:17 瀏覽:201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2025-07-09 11:50:06 瀏覽:586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