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歷史作文
㈠ 為漫談歷史寫一篇作文,求解
㈡ 歷史作文
知道《明朝那些事兒》是在豆瓣網上。
現在已經習慣了先看書評、再去書店翻閱、買下書、讀書這個四部曲流程。前些天每每撞見《明》的身影,不由得產生了興趣。雖然是歷史系出身,文科學習的磨礪使得我對歷史有所偏好,但畢竟目前從事的工作與專業相去甚遠,漸漸地也遠離了那些金戈鐵馬、漢唐盛世。生活中太多的雜事紛擾和干擾誘惑,很難讓人定下心來細細評讀一本書。書櫥里的《全球通史》《萬曆十五年》盡管比死板的學院教科書好些,但對心境的要求依然甚高,故而沉睡1年有餘。
但是《明》和他們不同,真的可以稱作「好讀」的歷史,「老百姓」可以讀的歷史。用了不到5天就看完了全書,久違了的暢快閱讀的體會。
初翻《明》,覺得是和易中天《品三國》類似的通俗史書,語言通俗,用現世的眼光、學科來看待分析過去的歷史,並有相對較新的觀點。不過相比之下,我更喜歡《明》。易中天更側重於「品」,他並沒有完整地按照時間序列敘述羅列史事,而是在品讀某個人物時穿插舉例。我覺得《品》更像議論文,而《明》則是小說+說明文+議論文+?,《明》的文體讓我聯想到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約》雖然是小說,但裡面卻有大段大段的說明、議論以及散文化的心理描寫,讀來頗為過癮。就像某個朋友評論的,《明》很擅長描寫戰爭片段,精煉的短句、煽動的語言但又不失邏輯,營造一種緊迫的氣氛,勾起人的閱讀慾望,恨不得一氣讀完。《明》另一個比《品》好的地方在於平易近人,雖然《品》也談不上高傲,但還是有著教授說書的感覺,而《明》的語言更加親切,彷佛一個老朋友在和你地聊天,那些直白的網路化的語句讓人感覺頗為輕松。
這種雜糅文體+生動語言的特點,不但《品》沒有,更不用說那些板著面孔的史書了。
也許有人會說,《明》的某些史實有錯誤、分析也不夠嚴密等等。我想他們忘了很重要的一點,《明》本身就不是歷史教科書,它無意去與那些厚厚的磚塊書比數據、比嚴謹。但是,它的對象卻比嚴肅的教科書和歷史讀物要廣的多,不光歷史研究愛好者,所有喜歡閱讀的、對歷史有那麼點興趣的人都可以輕松翻閱,只有初中甚至小學文化的人我想都不會遇到什麼閱讀障礙。能達到這樣的程度,我覺得《明》實在了不起。
說到閱讀受眾的廣泛性,我聯想到當初普及電腦時的一個例子。當時的電腦教學書一開篇就是2進制換算等基礎的理論知識。當時我就對此不屑一顧,這就像讓每個看電視的人先學電路知識一樣可笑。對大部人而言,他們只要會操作即可,搞這些莫明其妙的「基礎」培訓,除了浪費資源、浪費大家的時間之外,沒任何益處。(當然,潛心想鑽研電腦的技術愛好者除外)這種人為太高入門知識門檻的另一個壞處是在人民大眾中造成這樣一種誤解:電腦是很高深的、高精尖的,一般人不容易掌握,得小心伺候。這種傻瓜做法遺毒至今,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還是有「電腦恐懼症」,說起「電腦」就滿臉的神秘感和尊敬感。其實,對只要求會操作的人而言,電腦真的很簡單,即使是說到安裝拆卸,也只不過是類似玩具積木的拼合組裝而已,不是嗎?
書籍也是同樣的道理。歷史學家占總人口的比例是多少?應該不會超過萬分之一,即使加上有相當研究的歷史愛好者,這個比例相信也不會太高。但奇怪的是,一方面有人說現今的人們不愛讀正經書,一方面出的書卻又那麼嚴肅,故意不讓人親近,悖論。
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多時間的時間去艱辛苦讀、那麼濃的興趣去深究歷史。一本書,只要用通俗的語言去展示精彩的史事,使得眾多沉浮於「愚樂」當中的平民百姓能夠感受到歷史的魅力、閱讀的快感,那麼它的意義就遠遠勝過所謂的長篇大論、鴻篇巨制了。
當然,降低歷史的神秘感不能等同於「戲說」那些玩意兒,找來幾個帥哥靚女披上古代的衣服,胡編亂造些可笑的鬧劇、整幾出三角戀,那是純粹的搞笑或者無聊。
好的讀物,應該在知識性和可讀性上達到平衡。在這一點上,《明》做到了。
說了那麼多《明》的好壞,回過來來找找碴。《明》中有關吏治、制度的生動性明顯比不上戰爭、政治斗爭那幾塊,畢竟,書的篇幅就那麼多,要詳細論述和分析制度,得有詳細的數據、例子才行。這一方面,我覺得可以補充閱讀吳思的《潛規則》,以前曾經火過。其中的事例大量出自明清兩代,讀完《明》之後我就開始讀《潛》。雖然是在手機屏幕上讀電子版,但真的很有意思。
很多《明》的擁躉建議把《明》作為中學歷史教材,我舉雙手贊同。似乎張愛玲在少年時有過這樣一段話:歷史在厚厚的故紙堆中長眠,只有在好奇的少年腦中,才會短暫地鮮活的復活片刻。
我們呼喚鮮活的歷史。
㈢ 高中作文800字以正確的對待歷史為題
詩宋詞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歷史的見證。 每一次重大歷史事件都是全部愛國主義精神充實起來的,不同的人士對自己的豪情的表達方式也是不同的,其中詩人的表達方式頗為高雅、豪邁,喜、憂、愛、恨層層包裹著食詩詞中的每一個字…… 憂,憂得讓人無奈。 詩仙李白游覽越中時,想起在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爭霸南方,成為世仇。越王勾踐於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吳王夫差打敗,回到國內,卧薪嘗膽,誓報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吳國滅了;有感而發,寫下《越中覽古》。詩寫的就是這件事: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喜,喜得讓人發狂。 在廣德元年(763),杜甫喜聞薊北光復,留下千古名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詩人想到可以挈眷還鄉,喜極而涕,這種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我們可以想像作者當時對著妻兒侃侃講述捷報,手舞足蹈,驚喜欲狂的神態。 愛,愛的讓人激情澎湃。 正所謂「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曾記得,安史之亂發生後,皇帝率兵馬倉皇逃入西南,在這一動亂中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遭到毀滅,白居易親歷這一歷史變故,感嘆不已,便寫下了名篇《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之恨,「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之情,都被作者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恨,恨得讓人入骨。 眾所周知,奸臣昏君是「人人得而誅之的」。歷史上有名的奸臣中,陷害忠良的秦檜便是代表。岳飛抗金班師,而秦檜卻連發十二道金牌令岳飛回去,並向金國求和。岳飛滿腔悲憤,卻無人理會,留下《滿江紅》之豪句: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只可恨秦檜竟然不放過岳飛,在他寫下《滿江紅》之後不久,便夥同宋高宗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陷害致死。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讓我們多讀唐詩宋詞,以史為鑒。
㈣ 關於歷史的作文
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它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華兒女的民族凝聚力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總動員,是中華民族經歷百年屈辱和抗爭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是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與世界和平進步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是人類歷史上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不朽篇章。
抗日戰爭的歷史告訴我們,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弘揚愛國主義、凝聚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強大動力;和平發展始終是硬道理;要始終保持憂患意識與自信氣概;代表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領導核心。
中國人民進行的抗日戰爭是一場爭取民族解放的神聖戰爭。它是中國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偉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華兒女的民族凝聚力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總動員,是中華民族經歷百年屈辱和抗爭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是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與世界和平進步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是人類歷史上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不朽篇章。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及一切愛國力量將永遠珍惜和紀念這段光榮的歷史,並從中不斷獲取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和動力。
㈤ 關於歷史的選擇的作文800字
鳥兒選擇了天空,因為它有一雙能夠凌空飛翔的翅膀;魚兒選擇了海洋,因為它有一條能夠游水的尾巴;駿馬選擇了馳聘千里,因為它有矯健的身姿;歷史選擇了中國,因為它的民族有團結的力量。 一個曾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家,一個曾被列強侵略的國家,一個曾飽經風霜的國家,但它並不懦弱,它選擇了「千錘萬鑿出深山」,選擇了「千磨萬韌還堅勁」,正是這種精神,讓歷史選擇了它——東方一隻永恆的雄雞。 人民的勞動,自然的結晶。氣勢浩然,被稱為歷史長龍的萬里長城;古樸雄風,精緻優美如畫的蘇州園林;銀裝素裹,雲氣繚繞的巍峨泰山。它們讓我知道,它們能成為世界歷史文化的遺產,卻絕不僅僅是因為我所能看到的美景,更多的卻應該是歲月流逝後,歷史在那裡留下的頗有獨特韻味的沉澱,因為我知道是歷史選擇了中國。中國有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汩羅江上的一圈漣漪,讓我不得不想到屈原,一個憤世嫉俗,報國無門的臣子,用孤憤的詩行代替了富貴,用楚辭《離騷》洗去了歷史的鉛華,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情壯語成為後人追求理想的動力,錚錚鐵骨的他被後人所景仰。夜深人靜,長明燈旁,一個虛弱的身影正記錄著歷史的滄桑,他,司馬遷,飽含心酸用自己的丹青妙筆著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學臣著——《史記》,史學的天空因為有了你這顆星而更加煜煜閃光,文學的園地也因為有你這顆星而更加燦爛輝煌,我想這些是偉大人物積累而成的文化。正是這些在漫漫歲月里歷史堆疊而成的刻痕,才令中國擁有了如此深遠的文化。 其實,不是每道風景都是珍貴的文化,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著悠久的文化,一種有著生命力的文化,是歷史粹取的結晶,是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頑強的精神的結晶,無窮的力量感動著歷史,讓歷史的選擇成為悠久。 漫長的文化歷史中,太多太多的奇跡被中國所創造,甚至成為絕響,但也有太多本不該被散化的而被散化為煙塵,我們文明的精髓,我們人民的勞動成果,卻被英法聯軍一把火毀去,我們的「萬園之園」就這樣隨風而去,它是被歷史所淘汰了嗎?中國文明猶如一座大山,能在四季中更新自己,在風雨中永葆生機。滄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陽光下無言的石柱,而中國,這座沉穩的大山,卻又一次給世界帶來了噴涌而出的生機與綠意。 歷史選擇了中國,人類並不驚訝,因為今日的中國仍是那座山,一座永遠推不倒的大山,每一粒泥土的沉澱都是千年傳統的精華,林間的長嘯仍是當初的瀟灑,山林間生命代代更迭,真正不變的,是生機,是百折不回呈現出綠色的能力。千載興衰風雨,你,靜靜地佇立於萬千蒼生之上,仰天長望,你如此浩瀚。歷史選擇了你,我的中國,永遠的中國。
我的祖國, 地大物博, 風光秀美孕育了瑰麗的傳統文化, 大漠收殘陽, 明月醉荷花, 廣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還在熠熠閃爍。 我的祖國, 人民勤勞, 五十六個民族相濡以沫, 東方神韻的精彩, 人文風貌的風流, 千古流傳著多少美麗動人的傳說。 這就是我的祖國,我深深愛戀的祖國。 我愛她源遠流長燦爛的歷史, 我愛她發展迅速的航天事業, 我她風光旖旎壯麗的河山 .
曾經,中國輝煌到令世界瞠目。 曾經,中國衰落到令世界蔑視。 經過歲月的洗禮,她不再自大,不再自卑,面對外界的種種指責與譏謗,她沒有憤怒,而是微微一笑,那不是懦弱,是一種大度,一種歷經滄桑的淡然。 公元前3000年,中國出世了,帶著一份謙遜,一份勇敢與執著,從此踏上了她未知的征程。 公元前2070年,近千年的開拓與創造,她在慢慢成長,數以萬計的子孫在母親河的滋潤下,團結一心,建立了第一個王朝--夏。 公元前476年,刀戟劍弩,硝煙彌漫。她的子孫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明爭暗鬥,七雄爭霸,人民生活痛苦不堪,流離失所。看到這些,她真的很傷心,卻無能為力,這是歷史的必然,是她必須所承受與面對的坎坷。在公元前221年嬴政統一中國史稱秦始皇開始,逐漸成為一個富饒、美麗的國度;張騫出使西域,創建絲綢之路;唐太宗李淵建立了大唐;明太祖朱元璋以一個農民的身份創建了明朝. 中國每個方面都在逐步的昌盛,成為當時世界上發達國家之一。然而,好景不長,從乾隆皇帝後,一個個腐敗無能的皇帝依次出現,從嘉慶皇帝到溥儀皇帝;從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從中日黃海大戰……都體現了後清的腐敗。作為一個中國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固然令人不堪回首、深惡痛絕;但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孫中山大總統的領導下,中國人民一舉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又在以毛主席、周總理的領導下,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一個嶄新的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中國運動員以出色的競技能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奪得金牌總數第一,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開、閉幕式表演、賽事組織工作、志願者服務、場館設施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給世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更收獲了一筆豐厚的物質精神財富。北京奧運會,使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中國進一步走向世界。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功舉辦,標志著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正滿懷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燦爛的未來。
中國是一個美麗景色聚集的盛地。西湖,人們常把它說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黃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林、湖泊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譽為「童話世界九寨溝的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情被稱為「五絕」。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大足石刻。大足石刻 規模宏大,刻藝精湛,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石窟藝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國內外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天才的藝術,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寶庫,是一座開發潛力巨大的旅遊金礦。我們為中國有著這樣的美麗景色而感到驕傲!
今年,在新中國的發展史上很不尋常。面對嚴峻挑戰和困難,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穩步向前推進,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頑強拼搏,共克時艱,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新的成就。今年以來,我國相繼發生雨雪冰凍災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特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展開了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斗爭,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這種精神彌足珍貴,激勵著災區人民堅定信心勇氣,重建美好家園;鼓舞著全國人民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中國前進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正是因為這磨難,讓她羽翼逐漸豐滿,我堅信未來的某一天,中國定能展翅去翱翔!
它記錄下了那些烽火連天的歲月,銘刻下了明妃的憂怨,沉澱下了歷史的精髓。
他忘記了那些慘絕人寰的殺戮,掩埋了累累白骨的姓名,屏棄了歷史的「雜質」。
銘記與忘記,一對矛盾,結合於一體,渾然天成。這樣的「一體」,只有玉門關。
銘記下的凄美篇章
大漢風采,昭昭日月:為和平友好,張騫出使西域,大漢朝的馬蹄踏過這里;旌旗飄飄,驃騎將軍西擊匈奴,漢人的鮮血灑在這里;曲中憂怨,昭君出塞,迎親的樂曲響在這里;「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蔡文姬的車輪碾過這里。芸芸眾生,雖然他們早已被封印在歷史的長河中很久很久了,但玉門關見證了他們的曾經存在,銘記下了這些歷史的凄美篇章。
玉門關,是血與淚的銘記,是生命存在的見證,是歷史走過的痕跡。
忘記了的平凡渺小
大漢盛世,並不朗朗乾坤:玉門關忘記了西出西域被俘致死的大漢臣子;忘記了驃騎將軍一場戰爭帶來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忘記了「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的慘劇;忘記了大漠黃昏,那一抹青冢的孤獨;忘記了文姬的兩個孩子遙望著母親遠去車影是那雙後會無期的眼睛。芸芸眾生,他們早已被歷史所遺棄。因為他們在大漢如此盛大的輝煌面前是如此的平凡和渺小。
玉門關,是平凡與渺小的深淵,忘記了滄海中的一栗又一栗,是歷史走過的一片茫然。
銘記下的平凡,忘記了的輝煌
當戰爭的硝煙漸漸散去,當和親的曲調早已消失在廣袤的天空,當塵埃早已掩蓋了車輪碾過的痕跡,當時間早已撫平了人們心中的傷痕。此時的大漢早已化為一堆堆黃土,留給人們的早已不是曾經的輝煌——一切都是那麼的蒼白無力。難道這個就是玉門關銘記下的大漢?這個就是為中華民族贏得至高無上尊嚴的大漢?時間可是抹去一切。經過了2000過年歲月的侵蝕,大漢朝早已輝煌不在。因為它只屬於歷史,永遠只是丹青中壯麗的一筆,只可遠觀,遠的足以讓人去忘記,最後只剩下一個粗獷的輪廓。
當大漢朝的背影消失在21世紀的夕陽中,無論是昭君還是蔡文姬,無論是張騫還是霍去病,卻依舊向人們昭示著生命的傳奇與瑰麗。這些被歷史屏棄的「雜質」——被萬丈光芒掩蓋的珍珠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田。因為他們雖生的平凡,卻演繹了不平凡的人生,向人們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把自己生命中最璀璨的部分留在了大漢的回憶里;因為他們至今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更因為只有生命的絕響才會成為人們心中的永恆。
㈥ 歷史議論文
成功未必真豪傑
——由勾踐滅吳說開去
論點:不要以成功或失敗來論歷史人物,成功的歷史人物不一定是英雄,失敗的歷史人物不一定不是英雄。
要範文參考嗎?
㈦ 歷史,我的最愛 作文
「歷史是過去的今天,今天是歷史的延續。」王立群教授在回答自己對歷史的認識時這樣說道。不錯,中華上下五千年,許多事件與今天都有相似之處。正因為發現了歷史的這個特點,我漸漸迷上了歷史,歷史就成了我的最愛。
我最早接觸歷史,是從閱讀《三國演義》開始的。我對這本書很感興趣,從青少年版到原著,又因不滿足它的「三實七虛」。於是買來了《三國志》。當時我畢竟還小,看不懂其中的文字,便又買 了《三國史》來滿足我的胃口。返回再讀《三國演義》,再讀到「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時,這句話像磁石一樣,讓我對歷史有了極大的嚮往。
結下來,我開始讀背《三字經》。這對我學習歷史很有幫助。對中國歷史各個朝代之間的先後順序的了解,就來源於《三字經》。淺簡易懂的幾句話讓我把中國歷史穿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大框架,使我可以輕松得對歷史進行展開。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文言文的理解有了進一步的加深,閱讀了魯迅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讀過《史記》後,我對歷史的喜愛進一步加深了。開始從電腦上看《百家講壇》有關歷史的欄目。我暫時看過的《秦始皇》《大風歌》等都是由王立群主講的,在他的導引下,我對《史記》對歷史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但是,不同的人對歷史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我也應多看其他學者對歷史的解讀。讓自己在分析歷史事件時,更為客觀。
要更全面了解歷史,僅看與《史記》有關的方面是不夠的。所以,我又閱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去看其他朝代的歷史。而對《史記》的閱讀,又讓我對「二十四史」發起了「沖鋒」。
在得知初中有歷史課時,我欣喜若狂。上初中後,我最喜愛就是歷史課。閑暇時間,一談到歷史我就興趣大增。慢慢地,我發現歷史就像一個循環小數,不斷地重復著一些鏡頭。我還要繼續學習它,從中收獲知識,汲取營養!
如今我在考慮自己的最愛時,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歷史,是我的最愛。
㈧ 600字的關於歷史的作文
談歷史
-
我不敢說歷史是什麼,我只能說歷史像什麼。
歷史像一條滿滿的海灘,古人是海灘的締造者,而我們是一個個悠閑地過客,我們在歷史的海灘上散步,又想拾起點什麼
於是我們知道了秦前的戰亂紛飛、群雄爭霸;漢朝的文景之治、絲綢之路;盛唐的公主出嫁,歌舞昇平;宋末的骨肉分離,詞人思瘦;還有大元並不屬於我們的莫斯科,我們的祖宗通過鄭和下西洋將恩澤遍灑藍色星球,我們還看到了史上最貴的一把火怎樣燒掉天朝上國的尊嚴,燒毀半個中國的驕傲,燒痛我們後輩人的心,月光下破碎的斑駁是那些琉璃的淚嗎?
我們就在這條海灘上一步一步的前行,拾起古人留給我們的記憶,岳飛、秦檜同樣應該被記住,就像石頭鑽石同樣硌腳。
人累了,天黑了,海灘卻同樣在那裡,我不敢說明天也不敢信明天,但願明天的海灘有更多下陷的足跡。
歷史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大自然來作詞,人類來譜曲,農民和領袖同樣唱得出轉音,只不過秦始皇轉的大一點,陳勝轉的小一點,五線譜寫滿了前輩們足夠的功底,讓他們一直從離騷唱到東方紅,有花美的霓裳羽衣曲,也有悲涼的驪山懷古,還有黃河大合唱和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每一個詞都是歷史的賜予,每一個音符都是感人的觸摸,在音樂的靈魂里我讀出了歷史的發展壯大,80後華人的歷史不止只唱到R&B,中國人的歷史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我不敢說明天也不敢信明天,但願明天的歌謠可以讓更多的人傳唱。
歷史不是誰寫給誰看得而是誰來書寫的,古人寫下了萬里長城,近現代人寫下了萬里長征,我們應該寫下更多可以萬年來輝煌,歷史是偉大的。
㈨ 讀歷史,談夢想作文700字左右
我認真地閱讀了走復興路 圓中國夢這本書後,久久不能平靜,原來祖國母親是這樣一點一點長大的,曾經有過自己的輝煌,有過自己的驕 傲,有過每一位中華兒女的驕傲,有過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哈雷彗星上記載 著您的足跡,地動儀上屹立著您的魂魄,絲綢之路上流淌著您的汗水,馬可 波羅行記里珍藏著您的強壯,秦漢一統,唐宋輝煌,您曾經是「天朝上國」里的 一名強將,您曾經是世界人民為之崇拜的偶像,您曾經是…… 可是,近代以來,鴉片戰爭一聲炮響,將這一切化為了灰燼,從南京條約 到辛丑條約,從割香港島到被佔台灣,從大英帝國到八國聯軍,從八年抗戰 到三年內戰……這一切的一切讓您飽經滄桑,滿目瘡痍,您的身體在日漸消瘦, 您的內心在不停地哭泣,流血…… 祖國啊,母親,從1840——1949,這一百多年來,您受盡了凌辱, 受盡了折磨,可是您依然那麼頑強,依然那麼信心十足地期盼著,為了民族強 大的夢想不懈地追求著,您為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樹立了榜樣,媽媽,您是好 樣的! 也許有人要問夢想究竟是什麼?夢想是什麼呢?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眼裡, 夢想是飄香的烤鵝,是奶奶溫暖的雙臂;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裡,夢 想是「稻穀像葡萄一樣結的一串串」;在「千手觀音」邰麗華的眼裡,夢想是聾人可 以聽得到,盲人可以看得見!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戶的「生死契約「告訴我 們,農民伯伯的夢想就是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艱苦創業,把廣大農村建成現 代化的新城市;經濟特區的成功創辦告訴我們改革開放走向世界就是我們中國 人的夢想;汶川地震中氣壯山河眾志成城的精神告訴我們民族團結,民族富強 就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夢想!夢想是從不言棄,努力拚搏的精神支柱,夢 想是伴隨我們每一個人每時每秒的精神食糧! 梁啟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台灣的高震冬教授也做過「天 下興亡,我的責任」的演講;周恩來為救國而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這些強而有力的語言和志向都向我們訴說著一個道理:要用自己的能力和夢想 去積起富國的萬里長城!
現在我要說中國夢就是我的夢,中國夢就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我也有自己 的夢想,那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快樂,都有自己的生活,都能自由的翱翔! 媽媽,請您放心我一定會用我的青春詮釋自由的夢想,做肆意盛放的花朵,給 您帶來無盡的芬芳! 雄關漫道真如鐵,是對夢想的追求;而今邁步從頭越,是對夢想的執著! 一起來吧,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響應時代的號召,為了美好的明天,為 了輝煌的未來,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