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ode化學

ode化學

發布時間: 2021-08-02 01:10:37

1. 硫同位素分餾機理

硫同位素有兩種自然分餾機理:

(1)微生物過程中的動力學同位素效應。我們早已得知,微生物在其硫營養代謝過程中能夠使硫同位素發生分餾,尤其是在硫酸鹽異化還原(dissimilatory sulfate rection)過程中將產生硫同位素的最大分餾。

(2)硫酸鹽和硫化物以及不同硫化物本身之間的各種化學交換反應。

2.9.2.1 硫酸鹽異化還原

硫酸鹽異化還原(dissimilatory sulfate rection)由大量微生物控制(目前已知超過100個物種,Canfield,2001a),微生物通過還原硫酸鹽,同時氧化有機碳(或H2)進行生長。硫酸鹽還原菌廣泛分布於缺氧環境中。這些細菌能夠耐受從-1.5℃至超過100℃的溫度條件,以及從淡水至鹵水的鹽度范圍。

Harrison & Thode(1957a,b)和Kaplan & Rittenberg(1964)已做了有關活體培養(living culture)的大量工作,目前已經了解到硫酸鹽還原菌能夠產生32S虧損的硫化物。盡管已經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但是關於細菌還原硫酸鹽過程中硫同位素分餾程度的決定因素仍然處於爭論之中。同位素分餾的程度取決於硫酸鹽還原的速度,還原速度低時,發生最大分餾,而還原速度高時,則發生最小的分餾。Kaplan & Rittenberg(1964)和Habicht & Canfield(1997)提出,分餾取決於相對速度(細胞/時間),而受絕對速度的影響則不大(體積/時間)。不過,很顯然,硫酸鹽的還原速度是由溶解的有機化合物活性決定的,但硫酸鹽的濃度對還原速度的影響尚不明朗。Boudreau & Westrich(1984)論及,硫酸鹽濃度非常低時(低於海水值的15%),其濃度對還原速度的影響將變得至關重要。Canfield(2001b)觀察到天然菌群中同位素分餾對硫酸鹽濃度並無影響。另一個被認為非常重要的參數是溫度,溫度控制了天然菌群中硫酸鹽還原的環境(Brüchert et al.,2001)。此外,溫度相關的分餾差異還與內部酶動力學、細胞性質和細胞內外相應的硫酸鹽交換速度的具體溫度有關。Canfield et al.(2006)發現,與早期認知相反的是,低溫和高溫時硫同位素分餾較高,而在中間溫度范圍中分餾較低。

Goldhaber & Kaplan(1974)已詳細描述了厭氧硫酸鹽還原過程中的反應鏈。一般情況下,限制反應速度的步驟為破壞第一個S—O鍵,即將硫酸鹽還原為亞硫酸鹽的過程。純培養硫酸鹽還原菌產生的硫化物中34S的虧損為4‰~46‰(Harrison & Thode,1957a,b;Kemp & Thode,1968;McCready et al.,1974;McCready,1975;Bolliger et al.,2001)。最近,發現天然菌群中能發生硫同位素分餾的環境非常廣泛,可以從代謝很快的微生物墊(microbial mats)環境一直到代謝很慢的海岸沉積物環境(Habicht&Canfield,1997,2001;Canfield,2001a)。

Canfield & Teske(1996)提出在海岸沉積物中,硫酸鹽在還原過程中,所產生的硫化物約90%被再次氧化。目前,對硫化物氧化的途徑還知之甚少,不過這一過程應涉及硫酸鹽、單質硫和其他中間化合物的氧化。因此,對硫化物氧化過程中的硫同位素分餾尚需進行系統的研究。目前,僅有為數不多的數據顯示,硫化物由生物氧化為元素硫和硫酸鹽的過程中,僅產生微小的同位素分餾。

J?rgensen et al.(2004)發現,沉積物和靜止水體中天然硫化物中34S的虧損可達70‰,遠遠超過硫酸鹽還原菌的分餾能力。根據上面所述,沉積物中多數硫酸鹽還原產物硫化物已被再次氧化。這一過程中的化合物中的硫處於中間氧化態,並且不會累積,而是處於待轉化狀態,可以被細菌歧化。Canfield & Thamdrup(1994)指出,通過反復循環硫化物被氧化為元素硫,以及隨後的歧化,細菌能夠產生較大程度的34S虧損,尤其是在很多海相硫化物中。因此,硫循環中的氧化作用可導致硫化物中34S的虧損比單純還原菌產生的虧損要高。

不過,微生物實驗和近地表研究結果相反。ODP硫酸鹽在孔隙水中的還原模型證實,自然菌群能夠產生的硫同位素分餾高達70‰以上(Wortmann et al.,2001;Rudnicki et al.,2001)。Brunner et al.(2005)研究指出,在過量硫化物、基質有限、硫酸鹽無限提供、且無需涉及氧化硫循環的轉變途徑的條件下,可產生大約-70‰的硫同位素分餾。

另外,觀察發現,對天然硫化物硫同位素分餾有重要影響的是,硫酸鹽還原發生在開放系統還是封閉系統中。由於開放系統具有無限的硫酸鹽儲量,系統中同位素的持續虧損並不會導致物質的丟失,典型的例子是黑海和部分深海區。這種情況下,H2S具有極度虧損的34S,而硫酸鹽中34S的損耗和變化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在封閉系統中,儲庫中優先損失輕同位素,這在未反應物質的同位素組成上得以體現。殘余硫酸鹽和H2S中的34S變化模型如圖2.21所示。該圖顯示,殘余硫酸鹽的δ34S值隨著硫酸鹽的消耗而穩定升高(在對數正態分布圖中顯示線性關系)。H2S的衍生物曲線與硫酸鹽曲線平行,二者的間隔取決於分餾系數的量級。如圖2.21所示,當約2/3的儲量被消耗後,H2S中的同位素將比原先硫酸鹽的同位素變得重一些。總硫化物的δ34S曲線逐漸接近原始硫酸鹽的初始值。不過,應注意的是,共變硫酸鹽(covarying sulfate)的視封閉系統(apparent closed-system)的表現特徵和硫化物的δ34S值,可用開放系統中不同硫同位素之間的差異擴散來解釋(Jrgensen et al.,2004)。

近年來,有關同位素33S和36S的分析加強了對硫同位素分餾機理的研究(Farquhar et al.,2003;Johnston et al.,2005;Ono et al.,2006,2007)。長久以來,由於硫同位素分餾嚴格遵循質量分餾定理,因此一直以為33S和36S並不含有其他信息。據高精度硫同位素信息研究,細菌還原硫酸鹽遵循質量關系,這一關系與平衡分餾關系稍有不同。Young et al.(2002)指出在關系圖中,圖上兩種硫儲庫中的混合33S與34S並不呈線性關系。因此,具有相同δ34S值的樣品可能具有不同的33S與36S值。這可以區分不同分餾機理和生物合成途徑(Ono et al.2006,2007)。例如,與硫歧化反應相比,細菌還原硫酸鹽顯示出稍微不同的分餾關系(Johnston et al.2005)。因此,多種硫同位素分析可用於識別現代環境中是否具有或缺失特定的硫代謝,或當地質記錄中出現某一硫代謝時,多種硫同位素分析可發揮其獨特作用。

圖2.21 封閉系統中,硫酸鹽還原過程中的硫同位素分餾的瑞利(Rayleigh)曲線

最後應提及的是,硫酸鹽具有兩個生物地球化學同位素系統:硫和氧。實驗室內(Mizutani & Rafter,1973;Fritz et al.,1989;Bttcher et al.,2001)和自然界沉積物(Ku et al.,1999;Aharon & Fu,2000;Wortmann et al.,2001)中都已觀察到,硫和氧同位素的耦合同位素分餾現象。然而,Brunner et al.(2005)聲稱,δ34S-δ18O值之間並不存在特徵的線性關系,而是取決於特定細胞還原速度和氧同位素的交換速度。盡管硫酸鹽中氧同位素與環境水的交換速度極慢,但是通過亞硫酸鹽與水進行交換,硫酸鹽中的δ18O值很明顯取決於水的δ18O值。

2.9.2.2 硫酸鹽的熱化學還原反應

與細菌還原不同,熱化學硫酸鹽還原(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ction)是一種非生物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硫酸鹽是通過熱量而非細菌作用還原為硫化物(Trudinger et al.,1985;Krouse et al.,1988)。關鍵問題是,熱化學硫酸鹽還原反應能否在100℃的溫度下,而又剛好高於微生物還原溫度限值之上進行(Trudingeretal.,1985)。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如果還原時間足夠,有機化合物能夠在100℃的溫度下還原硫酸鹽(Krouse et al.,1988;Machel et al.,1995)。熱化學還原過程中的硫同位素分餾一般應小於細菌還原硫酸鹽的分餾。不過,Kiyosu & Krouse(1990)進行的實驗表明,10‰~20‰的硫同位素分餾發生在200~100℃的溫度范圍內。

總之,細菌還原硫酸鹽的特徵是在非常小的空間內產生較大而不均一的34S虧損,而熱還原硫酸鹽則產生較小和「更均一」的34S虧損。

2.9.2.3 同位素交換反應

對共存硫化物相之間的硫同位素分餾,曾有許多理論探究和實驗成果,通常認為分餾值是溫度的函數。Sakai(1968)和Bachinski(1969)曾就約化配分函數比(reced partition function ratio)和硫化物礦物的鍵強度進行了理論研究,並描述了這些參數與同位素分餾之間的關系。與硅酸鹽中的氧同位素類似,34S在共存硫化物相中的富集也有一個相對順序(表2.9)。同位素平衡條件下的三種最常見硫化物(黃鐵礦、閃鋅礦和方鉛礦)中,黃鐵礦最富集34S,而方鉛礦最虧損34S,閃鋅礦的34S富集程度居中。

表2.9 各硫化物相對於H2S的平衡同位素分餾中系數A的確定(103lnα=A(106/T2))

( 據 Ohmoto & Rye,1979)

通過實驗確定不同硫化物之間的硫同位素分餾並沒有獲得廣泛的認同。目前認為,最適用於通過硫同位素來確定溫度的礦物對為閃鋅礦-方鉛礦。Rye( 1974) 曾指出,Czamanske & Rye ( 1974) 確定的分餾曲線與流體包裹體充填溫度 ( 370 ~125℃) 的擬合程度最佳。相比之下,黃鐵礦比方鉛礦的礦石沉澱范圍大,導致這兩種礦物的形成往往不在同一時期,因此黃鐵礦-方鉛礦礦物對不適用於確定溫度。其他硫化物礦物對的平衡同位素分餾一般太小,因此不適用於地溫計。Ohmoto & Rye ( 1979) 仔細研究了可用的實驗數據,總結出了他們認為最佳的硫同位素分餾數據。不同的硫化物相對於 H2S 的硫同位素分餾系數如圖 2. 22 所示。

礦床中的硫同位素溫度之所以引起爭議,原因之一就是採用激光探針和離子探針測量所觀察到的硫化物礦物中具有很強的34S 分帶現象 ( McKibben &Riciputi,1998) 。

圖 2. 22 不同硫化合物相對於 H2S 的平衡分餾系數( 據 Ohmoto & Rye,1979)

2. 我想問一下,大學化學專業的課程需要用到哪些數學知識,比如說矩陣,行列式,微積分,或者正態分布這些

一類,二類,是科學和工程,三,四各經濟階層.
一類最困難的,最大范圍,包括:
第一部分:
一個高等數學,函數,極限,連續
二,1元函數微分
3 ,1元功能
4微積分,向量代數和空間
5解析幾何,導數學會
六,七
多元函數微積分學,無窮級數
8,
ODE
第二部分:線性代數
的決定因素
二,三
矩陣,向量
四,五
線性方程組,特徵值值和特徵向量
六,III二次部分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一個隨機事件和概率
兩個隨機變數及其分布
三維隨機變數及其
4分布,隨機變數的數字特徵
5,大數定律和中心極限定理
6,數理統計的基本概念
七,八
參數估計,假設檢驗
II難度降低的范圍也大大降低,還有部分沒有可能性.包括:
第一部分:高等數學
一個函數,極限,連續
二,1元函數微分
3,1元函數微積分
4,多功能微積分

3. moshushideshoushangzhaohhuode化學元素是怎麼回事

我看了半天,終於知道樓主你要問什麼了,魔術師的手上著火的化學元素是怎麼回事?是么,沒什麼,不光魔術師能做到,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能做到,原因是一些燃料的燃點低於肌肉和皮膚的燃點,所以燃料燃燒的時候手並不會著火,最簡單的例子是浸潤了酒精的紙片,點燃後可以看到整張紙都在燃燒,但是紙片沒有損傷。在花式調酒裡面也有把酒精點燃抹在手指上燃燒的效果。至於燙不燙,反正我沒試過,想來肯定是燙的,不過就一會,不可能一直燒著,所以忍一下也就過去了,類似的易揮發的燃料還有很多,酒精是其中一個典型。

4. 什麼是ODE

」ODE「:abbr. 1-十八烯 (1-octadecene) 、n. (ode) 賦;頌歌;頌詩

1、讀音:英[əʊd]、美[od]

2、短語:

Ivy Ode常青頌

Psalmus Ode聆聽贊歌

Miyuki Ode大出美幸

3、例句:And hetriesto"prevent"themwith hishumbleode.

彌爾頓努力想用謙遜的頌歌來「阻止「他們。

(4)ode化學擴展閱讀:

」ODE「的同近義詞介紹:mantra

1、讀音:英['mæntrə]、美['mæntrə]

2、表達意思:n. 咒語(尤指四吠陀經典內作為咒文或禱告唱念的);頌歌

3、短語:

Mantra yoga語音冥想瑜伽 ; 曼陀羅瑜伽 ; 念瑜伽 ; 咒語瑜伽

Gayatri Mantra曼陀羅 ; 歌雅特瑞曼達拉 ; 一種聖歌 ; 智慧之母

Mantra Trilogy曼特拉曲羅吉酒店 ; 曼特曲羅吉酒店

5. 急!請問高手ODE是什麼化學試劑啊

網上給出的是定向腐蝕劑,可以參考 http://dict..com/s?wd=ode

6. 來源於氨基酸的代謝產物

該類代謝主要產物有二酮哌嗪(diketopiperazines)、異氰(isocyanides)、多肽(pep-tides)和肽醇(peptaibols)。

6.2.5.1 二酮哌嗪類

該類物質來源於環二肽,由兩個氨基酸脫水而成,具有epipolythiapiperazine-2,5-dione結構單元。膠黴毒素(gliotoxin)(127)來自G.flavofuscum,具有高度真菌和細菌抗性,由於對哺乳動物具有一定毒性,故未得到醫學臨床應用。膠黴毒素(gliotoxin)是具有選擇性的免疫抑制劑,其生物合成為L-苯丙氨酸和L-絲氨酸的環二肽途徑(Kirby et al.,1980),將硫酸鹽中的S原子加到膠黴毒素(gliotoxin)上,合成過程中芳香族氧化物可能起了中介作用,在T.virens中形成的是R,R-非對應異構體,在明枝霉屬(Hyalodendron spp.)中形成的是S,S-非對應異構體。T.longibrachiatum產生的膠黴毒素(gliotoxin)能夠抑制R.solani和P.ultimum的生長,抑制MIC=60μg/mL。epitrisulfide(128)來自T.virens,它也經常從特氏青黴(P.terlikowski)分離到。

綠粘帚黴素(gliovirin)(129)盡管結構復雜,但在本質上仍屬於二酮哌嗪,來自兩個苯丙氨酸的縮合反應(Stipanovic et al.,1994)。簡單的二酮哌嗪(130)來自T.koningii(Huang et al.,1995a),包含醯胺結構,構型在脯氨酸與亮氨酸之間,它們也分離自毛殼菌屬(Chaetomium spp.)、輪枝菌(Verticillium spp.)和筍頂孢霉屬(Acrostalagmus spp.)。從T.longibrachiatum中得到了膠黴毒素(gliotoxin)的類似物(131),對S.aureus有抑製作用,其MIC=13μg/mL(Nakano et al.,1990)。該類代謝產物的化學結構式見圖6.12。

圖6.12 來源於氨基酸的代謝產物——二酮哌嗪類物質

6.2.5.2 異氰衍生物

具有異氰功能團的代謝產物,具有獨一無二的特徵,其C鏈連接一個N原子,通式為RNC,具有揮發性的污穢氣味,很長時間來一直被化學家所關注。從木霉中得到的異氰具有典型的5環結構,並經烯基、羥基和環氧基等氧化而成(Chang,2000)。對這類代謝物質的結構研究非常困難,主要原因是其具有不穩定性,在不少文獻中存在對結構描述的混亂現象,有人發表了關於結構修正的論述,本章提到的結構多為修正以後的。這類物質主要來自T.hamatum,T.harzianum,T.koningii,T.polysporum和T.viride。

第一個分離得到的異氰類物質,是1956年從P.notatum中分離得到的青黃黴素(xanthocillin),10年後發現第二個代謝產物木菌素(dermadin)(132),包含一個功能團,其抗菌活性已於專利中進行描述(Coats et al.,1971),盡管在此期間一些其他的異氰物質已被分離到,但多數來自水生M.Cecilia。木菌素(dermadin)的甲酯化衍生物(133)來自T.hamatum(Brewer et al.,1979),隨後又發現了異氰菌酸(isonitrinic acid F)(134),其二醇異構體(135,136)和螺內酯(137,138),均來自 T.hamatum菌株 HLX 1379(Boyd et al.,1991)。從T.koningii中也分離到綠木黴菌素(trichoviridin)(139),是黑色素合成抑制劑,採用家蠶(Bombyx mori)幼蟲的血淋巴進行測定,發現它在通風光照條件下可從黃色變為黑色,其IC50=13.1μg/mL,而對照曲酸的IC50=397μg/mL,結構已通過化學方法和X射線晶體分析進行了驗證(Brewer et al.,1979)。

異氰菌素(isonitrins)A(140),B(141),C和D(142)來自T.hamatum,分析確認異氰菌素(isonitrin)C就是綠木黴菌素(trichoviridin),異氰菌素(isonitrin)A具有廣譜高效生物活性,能夠抑制S.aureus,B.subtilis,大腸桿菌(E.coli),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C.albicans和S.cerevisiae的生長(IC50范圍為0.2~12.5μg/mL),可作為動物的飼料添加劑使用(Fujiwara et al.,1982;Brewer et al.,1982)。

化合物143,144是羥基-環戊基異氰結構物質,141 是MR304 A(145)的異構體,來自T.harzianum(Lee et al.,1995b)。MR304A抑制比基尼鏈黴菌(S.bikiniensis)、黑色素瘤細胞B16的黑色素合成,並抑制蘑菇的酪氨酸酶活性,但無抗菌效果。來自另一T.harzianum的MR566B(146)和MR566A(147)對蘑菇的酪氨酸酶抑制IC50分別為47μM和1.72 μM,對黑色素瘤細胞B16的抑制MIC分別為2.21 μM和0.1 μM(Lee et al.,1997a,1997b)。

從T.koningii發現了環五烯類homothallin Ⅰ,Ⅱ及其衍生物(148~152)(Mukhopadhyay et al.,1996;Faull et al.,1994),該類物質對瘤胃細菌具有抑製作用,還發現它們與Phytophthora spp.卵孢子的受精有關,也能抑制哺育動物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

黑色軟海綿(Halichondria okadai)上分離到的 T.harzianum 可產生環戊烯酮 A~C(trichodenonesA~C)(153~155),對P388的細胞毒性分別為0.21μg/mL,1.21μg/mL和1.45μg/mL(Amagata et al.,1998)。

來自木霉的一批結構相關聯的化合物,缺少異氰基團,例如,T.hamatum產生的pentenocins A,B(156,157),立體結構未知,對白介素-1-β-轉換酶(ICE,caspase-1)的抑制濃度為575 μM和250 μM,該酶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將不活潑的先驅物質——白細胞介素-1轉變為有活性的形態,該活性物質與炎症的發生有關(Matsumoto et al.,1999)。該類代謝產物的化學結構式見圖6.13。

圖6.13 來源於氨基酸的代謝產物——異氰衍生物

6.2.5.3 多肽和肽醇(peptaibols)

有兩種改良的二肽,命名為木霉環肽(trichodermamides)A,B(158,159),來自海水生T.virens,trichodermamide B有顯著的體外細胞毒性,對人類結腸癌細胞HCT-116的抑制IC50=0.32μg/mL,trichodermamide A對P388,A-549和HL-60具有較弱細胞毒性(Garo et al.,2003;Liu et al.,2005a)。

肽醇(peptaibols)是肽族物質,含有高比例的不尋常的a,a-二羥甲基丁酸(Aib),一個含有氨基醇C 末端和一個醯基化的N末端。多肽的副族劃分標准如下:長鏈多肽(18~20殘渣)、短鏈多肽(11~16殘渣)、liptopeptaibols(包含7或11殘基,N端的油脂被乙醯基所醯化),長鏈19/20殘基多肽活性更高。

該家族第一個物質為丙甲菌素(alamethicin)(160),分離自T.viride(Brewer et al.,1987),盡管獲得了其結晶體,也確定了其結構,但後續的研究發現丙甲菌素(alamethicin)其實是一種混合物,包括至少12種物質,每一種物質均為包含20個氨基酸的肽類。丙甲菌素(alamethicin)有兩種主要構型,一種是18位置上為谷氨酸鹽,另一種是谷氨酸,它們主要對G+細菌具有抗性,後來從Trichoderma spp.,Gliocladium spp.及其他生物體中相繼發現了大量的該族代謝產物(Bruckner et al.,1989),這些物質結構相似,只在氨基酸的某一個位置或某幾個位置上體現了結構差異,反映了非核糖體代謝機制的特點。丙甲菌素(alamethicin)對Staphylococcus spp.具有抗菌活性,對糞腸球菌(E.aecalis)抑制濃度為31μg/mL,對脊柱皮炎芽生菌(Blastomyces dermatitis)的抑制濃度為100μg/mL,對鼠口服LD50=80mg/kg,對R.solani,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F.oxysporum f.sp.niveum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也具有較好的抑製作用,同時,發現木黴菌素(trichodermin)與丙甲菌素(alamethicin)聯合作用時對菌絲生長具有協同抑製作用(潘順等,2008)。

結構與丙甲菌素(alamethicin)不同、包含20個氨基酸殘基的次級代謝產物還有:來自T.viride的鈴鹿菌素(suzukacillin)(161)、來自T.polysporum的多孢菌素(polysporins)(New et al.,1996)、來自 T.reesei和土星孢木霉(T.saturnisporum)的副孢黴素(paracelsins)和土星孢菌素(saturnisporins)(Ritieni et al.,1995)、來自T.polysporum和T.koningii的木霉孢素(trichosporins)、來自T.koningii的康寧黴素(trichokonins)、來自T.longibrachiatum的分枝木黴素(trichobrachins)、來自 T.koningii的粘帚霉潮解素(gliodeliquescins)、來自T.polysporum和T.koningii的木霉孢芬(trichospofins)等(Bruckner et al.,1990;Huang et al.,1995b)。

鈴鹿菌素(suzukacillin)對B.subtilis和A.niger的抑制濃度分別為10μg/mL和100μg/mL,對動物的球蟲病也有防治效果,對雞餵食0.005%~0.01%的鈴鹿菌素(suzukacillin)可防治柔嫩艾美耳球蟲(Eimeria tenell)和毒害艾美耳球蟲(E.necatrix)感染(Katz et al.,1985);從T.viride菌株63C-I培養物中也分離到了鈴鹿菌素(suzukacillin),結晶後得到SZ-A,通過HPLC-ESI-MS進行結構鑒定,表明該物質的主要氨基酸構成和序列同以前發表的資料一致,只是在15位置上被乙醯化,其中21%為SZ-A4,序列為Ac-Aib-Ala-Aib-Ala-Aib-Ala6-Gln-Aib-Lx9-Aib-Gly-Aib12-Aib-Pro-Vx15-Aib-Vx17-Gln-Gln-Fol。氨基酸位置改變的有:6(Ala/Aib),9(Vx/Lx),12(Aib/Lx),17(Aib/Vx)和15(Val/Iva)(Krause et al.,2006)。副孢黴素(paracelsins)對七種重要的林木病原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對鹵蟲藻(Artemia salina)則具有細胞毒性(Maddau et al.,2009)。

用ESI-MSn-IT和GC/EI-MS方法研究海洋T.longibrachiatum的代謝產物,得到兩組主要的肽醇(peptaibols),分別為長鏈(20氨基酸)和短鏈(11氨基酸)類型。利用該方法也鑒定了新的短鏈抗菌肽,發現了9種肽類化合物,其中8種為新結構物質,分別為:分枝木黴素(trichobrachins)AI-IV(Aib9-Pro10序列)和分枝木黴素(trichobrachins)BI-IV(Val9-Pro10序列),還有以前曾經發現過的 Pro6-Val7和Val9-Pro10等物質(Mohamed-Benkada et al.,2006)。

來自T.koningii菌株SMF2的代謝物能夠抑制G+細菌和病原真菌的生長,經液相色譜加質譜確認結構,發現這類物質主要為已知的多肽,包括康寧黴素(koninginins)Ⅵ,Ⅶ和Ⅷ,在寬pH范圍和溫度下具有抗菌活性,高壓滅菌後活性依舊能夠保持,對蛋白水解酶不敏感,還發現康寧黴素(koninginin)Ⅵ具有典型的螺旋結構(Song et al.,2006)。

包含19個氨基酸殘基的有下列物質:來自 T.harzianum的哈茨木黴素(trichorzia-nines)(Bodo et al.,1985),哈茨木黴素(trichorzianins=trichorzianines)TA和TB(162,163)對B.cinerea選擇透過性膜的β-葡聚糖合成具有抑製作用,但加入磷脂醯膽鹼後作用則反轉,因為β-1,3-葡聚糖受抑制後細胞壁的合成也受到了抑制。來自T.koningii的康寧木黴素(trikoningins)對 S.aureus 有抗菌活性,但對 E.coli則無效(Auvin-Guette et al.,1993)。來自 T.longibrachiatum的長枝木黴素(tricholongins)(Rebuffat et al.,1991),分離自硬毛木霉(T.strigosum)、T.erinaceus、軟毛木霉(T.pubescens)、子座木霉(T.stromaticum)和螺旋木霉(T.spirale)的硬毛木黴素(trichostrigocins),具有防治彎孢殼屬(Eutypa spp.)頂梢枯死病和葡萄藤樹干埃斯卡病(Esca spp.)的作用(Degenkolb et al.,2006)。

第一個得到的有18個氨基酸殘基的次級代謝產物,是來自T.viride的木黴毒素(trichotoxins)(Bruckner et al.,1985),後來分離自T.harzianum的木康黴素(trichokindins)和木霉嗪(trichorzins)的結構也得到了證實(Hlimi et al.,1995)。木霉嗪(trichorzins)PAⅡ,PAVⅢ(164,165)對不同種的柔膜菌綱的脂質體具有破膜作用(Béven et al.,1998),6種木霉嗪(trichorzins)PA(18-殘基)具有影響細胞膜滲透調節的能力,對8種柔膜菌綱如無膽甾原體(Acholeplasma)、支原體(Mycoplasma)和螺原體(Spiroplasma)的抑制MIC為3.12~50μM,且氨基酸序列改變之後活性依舊保持,如在位置4和7上將Aib替換為Iva,在C端將Trpol替換為Pheol,活性依舊。後來還發現了一個新的18個氨基酸殘基的多肽,命名為子座木黴素(trichostromaticins),還有一種攜帶自由C端纈氨酸的物質,命名為緻密木黴素(trichocompactin)Ⅻ(Degenkolb et al.,2006)。

其他短鏈肽類物質有來自T.viride的木綠菌素(trichovirins)(Bruckner et al.,1992),來自T.harzianum的哈茨菌素(harzianins)HA(14-殘基)(Rebuffat et al.,1995),來自T.koningii的康寧木黴素(trikoningins)KB(11-殘基)(Auvin-Guette et al.,1993),來自T.harzianum的木霉羅素(trichorozins)(Wada et al.,1995),以及來自T.viride分生孢子的木霉羅芬(trichorovins)(Wada et al.,1996)等。來自T.longibrachiatum的木霉金素(trichogins)A(Auvin-Guette et al.,1992)和來自 T.viride的木霉十烯素(trichode-cenins)(166)是脂肽醇的典型例子(Fujita et al.,1994)。與眾不同的是來自T.polysporum的木霉聚素(trichopolyn)Ⅰ,Ⅱ(167,168),由R-2-甲基葵醯基酯化N端的氨基酸,在C2位置上的2-氨基-6-羥基-4-甲基-8-氧代癸酸殘基,以及不尋常的C末端共同構成(Mihara et al.,1994)。木霉聚素(trichopolyn)對 B.subtilis,E.coli和C.albicans的抑制濃度分別為6.25μg/mL,100μg/mL和6.25μg/mL(Ooka et al.,1966),對鼠皮下注射抑制LD50=5mg/kg,其類似物對鼠混合淋巴細胞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且活性高於環胞黴素A(Iida et al.,1999)。

抗阿米巴素(antiamoebin)(169)是驅蟲劑,巨孢黴素(hypelcins)(170)對B.subtilis,E.coli和紅色毛癬菌(T.rubrum)的抑制濃度分別為25μg/mL,100μg/mL和100μg/mL(Fujita et al.,1984)。

柔膜菌綱的支原體無細胞壁,DNA不形成核結構,為革蘭氏陽性,是寄生在動物和植物上的致病微生物,這些特徵使柔膜菌綱成為抗菌肽研究的重要靶標。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對多肽的敏感性不同,原因可能是真核生物質膜上有甾醇類物質存在。然而,柔膜菌綱特別是支原體和螺原體的細胞膜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多肽的活性因此不能起作用,由此可推測柔膜菌綱的細胞膜似乎是多肽非特異性離子載體的靶標,而肽類物質常常來自於非核糖體合成途徑。通過研究環孢菌素(cyclosporin)(171)的合成,顯示在某種程度上,外源氨基酸可被吸收並用於改變代謝物的結構。定向合成在木霉中已得到驗證,例如向T.harzianum和T.longibrachiatum的培養基中添加Aib,Glu或Arg,能夠導致代謝物種類減少,有時則可產生新的類似物(Leclerc et al.,2001),這些研究表明可以通過人為干預培養過程而得到人們需要的多肽類物質。由於本族代謝產物結構類似,此處只列出了部分物質的結構,具體見圖6.14。

7. 一些有趣的化學視頻,最好清晰度高一點,化學視頻不是物理視頻,要有趣

《瘋狂化學》
http://www.guokr.com/post/559668/這是2
推薦全部一起看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5OTE1MDY0.html
棒的飛權起

8. jiangzhaode天然水怎樣變成飲用水處理初中化學

一、飲用水中存在的危害
1、飲用水每毫升都有上十萬個細菌,腸胃好的人喝了沒事,但對於免疫力低或者是小孩、老人,很可能會引起腹瀉和相關疾病。
2、世界上有80%的病菌都與水有關,寄生蟲、病毒、病菌污染有關。
3、水中的細菌超標會造成對身體器官的損害,威脅到人體健康。

二、飲水除菌的方法
1、加熱煮沸。將水加熱煮沸是最簡單的滅菌方法。
2、紫外線殺菌。紫外線只能消除細菌的活性,滅活後的細菌菌體殘留在水中,部分特定體質的人群仍可能會因此出現過敏反應。
3、物理過濾。有效地將病菌與凈水進行分離,從而達到除菌的效果。

9. IPOODE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IPOODE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1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IPOODE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熱點內容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
貴州大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9 17:12:01 瀏覽:609
教師工作坊與教師成長 發布:2025-07-09 17:03:02 瀏覽:547
王玉班主任 發布:2025-07-09 15:27:17 瀏覽:201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2025-07-09 11:50:06 瀏覽:586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
汪麗老師 發布:2025-07-09 11:20:21 瀏覽:982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