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歷史
❶ 歷史上有張三豐其人嗎可有歷史介紹
張三豐,文始派傳人,武當派祖師,傳說生於南宋理宗淳佑七年。名君實,字全一 ,(此為內一說,另一說法為君寶容)別號葆和容忍。元末明初儒者、武當山道士。善書畫,工詩詞。另有一說其為福建邵武人,名子沖,一名元實,三豐其號,1264年出生於今遼寧省黑山縣姜屯鎮土城村.
《明史·方伎傳》載:"張三豐,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有一說,因其不在意衣著穿戴,衣服鞋子很破爛又號張邋遢。
《清·地方誌·岷州志》載:"自稱張安忠第五子,生於元癸酉年六月十八日。名君實,字全一,別號葆和容忍。張良之後。"
張三豐為武當派開山祖師,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張三豐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張三豐所創的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
清代大儒朱仕豐評價張三豐說,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張三豐也。
❷ 歷史上的張三豐是怎樣的
張三豐(生卒不詳),據道教界推測,其活動時期約由元延佑(1314~1320)年間到明永樂十五年(1417)。《明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七 方伎》稱,元、明著名道士。名通,又名全一,字君實(一作「君寶」),號玄玄子。以其不修邊幅,人稱張邋遢。在各種張三豐的傳記或有關他的材料里,還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豐遯老、通、玄一、君實、居寶、昆陽、保和容忍三豐子、喇闥、邋遢張仙人、蹋仙等諸多名號。
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自稱張天師後裔。傳說其豐姿魁偉,大耳圓目,須髯如戟。無論寒暑,只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事能前知。游止無恆。居寶雞金台觀時,曾死而復活,道徒稱其為「陽神出遊」。入明,自稱「大元遺老」。時隱時現,行蹤莫測。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覓之不得。永樂年間,成祖遣使屢訪皆不遇。天順三年(1459年)詔封通微顯化真人。 張三豐認為古今僅正邪兩教,所謂儒、釋、道三教僅為創始人之不同,實則「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趨一也」,又稱「一陰一陽之謂道,修道者修此陰陽之道也,一陰一陽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雲:修道之謂教。三教聖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他還認為:「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後可以成仙。」後人編有《張三豐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輯要》。
清乾隆十一年《南召縣志》卷二中有這樣記載:南召縣太山廟鄉口子河裡有「張三豐故里石碑」一通,碑後有其草庵遺址。1917年此處立「張三豐初居此地,而道成於天寶觀」石碑一通。(一說遼東懿州人)由於張三豐的神名噪起,明朝皇帝又給他三個賜號。即明英宗賜他為「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史書記載張三豐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寒來暑往僅一納衣,雨雪天氣蓑衣著身。1258年,宗教界爆發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佛道大辯論。蒙古大汗蒙哥親臨主持,嵩山少林寺長老福裕和全真教高道張志敬分別率隊參加舌戰,結果道教遭到慘敗。從此,道教日漸衰沉。但一個世紀後,張三豐在武當山創立一個新的道派——三豐派,掀起了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的最後一波,並成為武當武功的創立者。
❸ 張三豐,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有。
張三豐名君寶,又名全一,道號三豐,元末明初真人,武當山道人,武當派始祖,武林至尊、民族英雄、內拳始祖、太極拳始祖、武學泰斗、龍行書法始祖。
張三豐集各派絕學於一身,對抗元朝、打擊賊寇,在武林聲名顯赫。丹道上,完成煉虛合道修持,形神俱妙。正史記載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年) 出生遼東,14歲考取文武狀元,18歲擔任博陵縣令,(1280年)辭官出家修道,拜火龍真人為師。
(3)張三豐歷史擴展閱讀:
《明史》上講,張三豐,原名叫做張全一,也叫張君寶,張三豐是他的號。張三豐得到之後就開始游歷,他在寶雞境內看到了連成一片的三座山峰,就給自己起名三峰,後來慢慢變成了三豐。
關於他的籍貫,《明史》記載他是遼東人,也有其他地方記載他是陝西人或者山西人。在其他記載中,他的名字也有很多。所以說張三豐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人物。史書上還說他長得又高又大,大耳朵圓眼睛,鬍子濃密,穿衣打扮非常邋遢,因此還有個外號叫做張邋遢。
張三豐著述豐富,諸如、《玄機直講》、《打坐歌》、《玄要篇》、《無根樹》,先後被清代汪錫齡和李涵虛編輯成集,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張三豐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為後代奉道者所推崇,不過,張三豐的傑作當稱二十四首《無根樹》丹詞。
❹ 歷史上張三豐到底活了多少歲
武俠小說中的天下第一高手張三豐,歷史上到底活了多少歲?中國武學史載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生於公元1247年四月初九日,卒於公元1464年,享年218歲,張三豐32歲北游寶雞,自號三豐,67歲進終南山拜火龍真人為師,後入武當山,開創武當派,收了武當七俠,就是大家在《倚天》中看到的宋遠橋、俞蓮舟、俞岱岩、張松溪、張翠山、殷梨亭、 莫聲谷7個弟子了。
張三豐是如何離開人世的?這又成為了一個未解之謎。一是說,張三豐修道而死,是屬於正常死亡,張三豐已經有一百多歲的高齡,即使他身負絕技,武藝高超,但他還是肉體之身。器官功能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衰退,這也是生老病死的必經之路。二是說,張三豐沒有死,尚在人間。《禪玄顯教編》中提到了張三豐的事跡,張三豐曾經在陝西省寶雞一帶修行。
❺ l歷史上真有張三豐其人嗎
歷史上真有張三豐。
張三豐姓張名通,字君實。先世為江西龍虎山人,故嘗自稱為天師後裔。祖父裕賢公,學精星算。南宋末,知天下王氣將從北起,遂攜本支眷屬,徙遼陽懿州。
道號三豐,宋末元初真人,武當山道人,武當派始祖,民族英雄、內家拳始祖、太極拳始祖、武學泰山北斗、龍行書法始祖。
張三豐集各派絕學於一身,對抗元朝、打擊賊寇,在武林聲名顯赫。丹道上,完成煉虛合道修持,形神俱妙。
正史記載宋理宗淳佑七年出生遼東懿州人,14歲考取文武狀元,18歲擔任博陵縣令,辭官出家修道,拜火龍真人為師。
(5)張三豐歷史擴展閱讀:
張三豐著述豐富,諸如、《玄機直講》、《打坐歌》、《玄要篇》、《無根樹》,先後被清代汪錫齡和李涵虛編輯成集,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張三豐先生全集》。
其中不少篇章為後代奉道者所推崇,不過,張三豐的傑作當稱二十四首《無根樹》丹詞。千百年來道家理論玄奧,文字晦澀,不能為社會所廣泛接受。
從而阻礙了道教的深入傳播。張三豐採用歌詞的體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奧的修真理論化為膾炙人口的曲詞《無根樹》。
❻ 歷史上真的有張三豐這個人嗎
是的,歷史上確有其人。
張三豐,名君寶(又名「全一」),字玄玄,道號昆陽,太極拳創始人,元末明初真人,武當山道人,武當派祖師,正史記載張三豐南宋淳祐八年(公元1248年)四月初九子時生於遼東懿州(今遼寧阜新,一說遼寧錦州),民間其他說法還有陝西寶雞、福建邵武。
張三豐為武當派開山祖師,明成祖敕封「猶龍六祖隱仙寓化虛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明熹宗封號「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
張三豐是道家內丹祖師和道家拳術祖師,是丹道修煉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張三豐所創的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隱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
歷代統治者對張三豐尊崇有加,元、明、清很多皇帝尋找他,希望得到他的真傳。朱元璋建立明朝依靠道教香軍和道家人士輔佐,張三豐曾顯跡,功不可沒。朱元璋登基後,多次派人尋張三豐,均不得見。
明成祖時,朱棣自詡真武大帝化身,「北建故宮,南修武當」,朱棣派吏部尚書郭琎、隆平侯張信等人,率領兵士30萬人,大建武當山宮觀,花費以百萬計。朝廷聖旨封太和太岳山,於是龍虎、武當、華山、九華、茅山、羅浮諸山,道宗均稱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