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農業產業
❶ 近年國內及國外主要的生物主題展會,包括生物醫葯產業、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生物農業產業生物製造產業。
我知道生物醫學工程產業有個simit會議的,每年都有
❷ 生物質產業發展對農業生產有哪些影響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要按照建設生態文明內的要求,發展節約容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積極培育以非糧油作物為原料的生物質產業,推進農林副產品和廢棄物能源化、資源化利用。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加強農村工業、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在國家《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指出,發展生物產業是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在當前人口壓力日益嚴重、可耕土地資源十分緊張的形勢下,保障糧食安全、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需要依靠生物技術科研成果,大力發展生物育種、生物農葯、生物肥料,加快土壤的生物修復與治理,實現優質、高產和功能化、綠色化的農業生產目標,推進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節水農業、現代農業轉變。
❸ 生物農業和 植物工廠一個概念么
農業生物技術是指運用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以及分子育種等生物技術,改良動植物及微生物品種生產性狀、培育動植物及微生物新品種、生產生物農葯、獸葯與疫苗的新技術。生物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是基於對植物、動物基因學和蛋白質學的認識。很多專家認為只有依靠生物技術,發展中國家才能戰勝飢餓,全球因人口增長而產生的食品短缺才有望得以緩解。通過利用動植物中的特定基因,可以實現用更少的土地種植的作物,同時減少農葯的使用。利用生物技術,可以在惡劣的氣候環境下生產作物。利用生物技術,還可以改善食品的營養和口感等。美國的St.Louis是全球農業生物技術發展最快的地區。該地區被認為是生物產業帶,著名的農業生物技術公司孟山都即在該地區。生物技術用於育種是一種快捷、有效的育種方法。通過引入特定的基因,以改變動植物的品質。例如,科學家在西紅柿中植入抗成熟的基因,可以延長西紅柿的貨架期。在植物中引入對人體無害的抗蟲基因,可以防止病蟲害,減少農葯的使用,在水稻中介入產生維生素A的基因,可以提高稻米的營養價值。生物技術在農業中的另一個可能的應用是生產食用疫苗,利用水果、蔬菜生產抗肝炎、霍亂等傳染病的疫苗。克隆技術用於動物,可以保留高品質動物的高產性能。市場上的農業生物技術產品主要是轉基因的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等。轉基因植物以其優異的品質很快被農戶接受。2001年,世界上轉基因植物的種植面積達5300萬公頃,比2000年增加19%。
❹ 中國的現代生物產業的主要領域有哪些
(一)生物醫葯領域。重點發展預防和診斷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重大傳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積極研發對治療常見病和重大疾病具有顯著療效的生物技術葯物、小分子葯物和現代中葯。加快發展生物醫學材料、組織工程和人工器官、臨床診斷治療康復設備。推進生物醫葯研發外包。
(二)生物農業領域。重點發展優質、高產、高效、多抗的農業、林業新品種和野生動植物繁育種源。大力發展生物農葯、生物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生物肥料、植物生長調節劑、動物疫苗、診斷試劑、現代獸用中葯、生物獸葯、生物漁葯、微生物全降解農用薄膜等綠色農用生物製品,推進動植物生物反應器的產業化開發,促進高效綠色農業的發展。開發具有抗病和促進生長功能的微生物葯品及其他生物制劑,保護和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發展健康養殖。
(三)生物能源領域。加快培育速生、高含油、高熱值、高產專用能源植物品種,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推進規模化、基地化種植;積極開展以甜高粱、薯類、小桐子、黃連木、光皮樹、文冠果以及植物纖維等非糧食作物為原料的液體燃料生產試點,推動生物柴油、集中式生物燃氣、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緻密成型燃料等生物能源的發展。
(四)生物製造領域。加快推進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綠色
化學品、糖工程產品規模化發展。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食品生物製造技術、裝備、工藝流程的研發及規模化生產。開發新型酶制劑,發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漿、生物製革和生物脫硫等清潔生產工藝,加快生物製造技術推廣應用,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
(五)生物環保領域。重點發展高性能水處理絮凝劑、混凝劑、殺菌劑及生物填料等生物技術產品,鼓勵廢水處理、垃圾處理、生態修復生物技術產品的研究和產業化。支持荒漠化防治、鹽鹼地治理、水域生態修復、抗重金屬污染、超富集植物等新產品的生產和使用。
❺ 那些屬於生物農業產業
0生物農業是根據生物學原理建立的農業生產體系,靠各種生物學過程維持土壤肥力,使作物營養得到滿足,並建立起有效的生物防止雜草和病蟲害的體系。(農業生態學)
生物農業包括轉基因育種、動物疫苗、生物飼料、非化學害蟲控制和生物農葯幾大領域,其中,轉基因育種是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發展最有潛力的一個領域;非化學方式害蟲控制和生物農葯是保證農產品與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❻ 什麼是生物技術產業
生物技術產業概述
生物技術產業包括傳統生物技術產業和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現代生物技術產業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現代生物技術產業主要是醫葯生物技術(包括生物技術葯物、疫苗、血液製品、生化葯物、診斷試劑、抗生素等)、農業生物技術(包括轉基因農作物、現代育種和超級雜交水稻、植物組織培養、生物農葯、飼料添加劑、獸用疫苗等)、工業生物技術(氨基酸、發酵有機酸、酶制劑)和其他產業(品),如天然葯物、保健品、環保產業、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組織器官工程等。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將最終解決世界人口、糧食、環境、健康、能源和海洋等影響二十一世紀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
我國的生物技術產業已初具規模,2001年總銷售額已達1000億元人民幣(包括傳統生物產業及現代生物產業),其中醫葯生物技術產業的產值達200億元,已擁有生物技術企業270家,共批准了21種基因工程葯物和疫苗,基因工程葯物和疫苗的銷售額為20億元,診斷試劑產品的銷售額為30億元,生化制葯工業年產值為40億元左右;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巨額的經濟效益,僅轉基因抗蟲棉就累計為農民增收50多億元;工業生物技術產業中氨基酸的年銷售額已逾100億元,發酵有機酸以檸檬酸產業為主,其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3,出口量一直居世界第一;天然葯物的市場容量近400億元;保健品的年銷售額近年來由於市場整頓,由90年代中期的500億元降到2001年的175億元,但整體市場前景還是非常廣闊;其他如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組織器官工程等都將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特別是組織器官工程、基因組研究和後基因組研究等新興領域,目前都處於研究階段,產業化的程度還不是很高,沒有表現出可見的經濟效益,但是由這些技術所帶來的變化,將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的生活和生存方式,蘊含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❼ 農業產業包括那些
廣義農業 指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五種產業形式;
狹義農業是指種植業。包括生產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和綠肥等農作物的生產活動。
農業為通過培育動植物生產食品及工業原料的產業。農業屬於第一產業,研究農業的科學是農學。農業的勞動對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獲得的產品是動植物本身.我們把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稱為農業.農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品。
農業是人們利用動植物體的生活機能,把自然界的物質和能轉化為人類需要的產品的生產部門。現階段的農業分為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兩大類。土地是農業中不可替代的在基本生產資料,勞動對象主要是有生命的動植物,生產時間與勞動時間不一致,受自然條件影響大,有明顯的區域性和季節性。農業是人類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它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提供糧食、副食品、工業原料、資金和出口物資。農村又是工業品的最大市場和勞動力的來源
❽ 農業產業類型有哪幾種
1、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
2、立體農業:
立體農業指根據各種動物、植物、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對外界生長環境要求各異的特點,在同一單位面積的土地或水域等空間,最大限度地實行種植、栽培、養殖等多層次、多級利用的一種綜合農業生產方式。
如水田、旱地、水體、基塘、菜園、花園、庭院的立體種養等;林地的株間、行間混交和帶狀、塊狀混交等;水體的混養、層養、套養、兼養等均屬之。
以中國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果基、蔗基魚塘等為典型,具有多層次、多級利用的特點。
3、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准,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葯、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
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有機農業的特點可歸納為四個方面:
①建立循環再生的農業生產體系,保持土壤的長期生產力。
②把系統內的土壤(富含微生物)、植物、動物和人類看成是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體應得到人們的同等關心和尊重。
③採用土地與生態環境可以承受的方法進行耕作,按照自然規律從事農業生產,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葯、生長調節劑等,充分體現農業生產的天然性。
④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產品是完全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標准加工成的有機食品。
(8)生物農業產業擴展閱讀
農業朝著有機農業發展,在中國發展有機農業有著眾多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首先中國有著歷史悠久的傳統農業,在精耕細作、用養結合、地力常新、農牧結合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也是有機農業的精髓。
有機農業是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依靠現代的科學知識,在生物學、生態學、土壤學科學原理指導下對傳統農業反思後的新的運用。
其次中國有其地域優勢,農業生態景觀多樣,生產條件各不相同,盡管中國農業主體仍是常規農業依賴於大量化學品,但仍有許多地方,多集中在偏遠山區或貧困地區,農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農葯,這也為有機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發展基礎。
第三,有機農業的生產是勞動力密集型的一種產業,中國農村勞動力眾多,這有利於有機食品發展,同時也可以解決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
第四,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腳步的臨近,中國農產品的出口會受到綠色非貿易壁壘的限制,有機食品的發展能與國際接軌,可以開拓國際市場。同時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環境意識的增強,有機食品的國內市場在近幾年內將有較大發展。
❾ 生物農業的發展前景
生物農業按照自然的生物學過程管理農業,適當投入能量和資源,維持系統最佳的生產力。生物農業強調通過促進自然過程和生物循環保持土地生產力,用生物學方法防治病蟲害,實現農業環境的生態平衡。這是歐洲的常用提法,同美國有機農業近似。
一、生物農業的發展前景如下:
1、農業生物技術是解決人類食品問題、而同時不使自然環境受破壞和保持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主要的途徑。傳統的生物技術在發酵、堆肥和污水處理等方面的應用已經發揮了一定的作用。現代環境生物技術的應用將為更有效,並能降解更復雜的化合物和更多的廢棄物提供了機會,對於農業的持續發展是一種有巨大潛力的新興技術。生物技術將環境治理上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工程植物和微生物清除環境污染物和土壤毒物已被公認取得顯著成效;
2、研究和開發了多種類型的能代替化學殺蟲劑的生物農葯,以此大大減少了化學污染。正在研究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生產新型可降解塑料,以解決白色污染問題以及利用廢物處理,開發對環境無害的生物能源和食物等。因此,環境生物技術可以用較低的成本解決廢物處理、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能源以及土地污染物的清除等問題,它在全球的應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並將為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3、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雖然還處在起步階段,但隨著愈來愈多的生物技術產品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進入商品化階段,生物技術為未來世界農業發展展現了美好的前景。隨著農業生物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一系列基因農作物新品種正逐步走向市場。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組織培養或是通過重組DNA技術將一些有益的新性狀引入植物中得到的。將有更多的優良新品種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推廣,並為消費者接受。為了爭奪未來農業生物技術產品市場,許多國家制訂和採取了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法規及重大支持措施。
4、世界各國正在競相聚集和培養人才,投入大量資金,以鼓勵和推動生物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為了爭奪21世紀的生物技術的制高點,美國的「面向21世紀的生物技術」計劃,日本的官、產、學一體化推進21世紀的生物技術計劃等,中國的「863高技術計劃」,歐洲的「尤里卡計劃」,都把農業生物技術列為優先領域,力圖占據農業生物技術的前沿。農業生物技術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21世紀。科學家們預言,21世紀是生物工程的世紀。現代農業生物技術是僅次於醫葯生物技術,發展最迅速,效益最顯著的領域,它將成為下個世紀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生物農業的領域:
生物農業包括轉基因育種、動物疫苗、生物飼料、非化學害蟲控制和生物農葯幾大領域,其中,轉基因育種是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發展最有潛力的一個領域;非化學方式害蟲控制和生物農葯是保證農產品與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