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園旅遊
① 有哪些大學同時也是旅遊景點
西鄉塘女子森林大學。坐標南寧,相比於其他的名校,我的這個可能有點弱,但也還行啦。樹很多,很適合養老哦。我個人是很喜歡這樣的景色的,就算在校園里也能體會這樣一份寧靜,真的很好。
② 「爆滿」的暑期高校游到底是在幹嘛
近日,四川一所高校將打造3A景區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而在北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施行暑期參觀校園管理辦法後,每天遊客爆滿,導致校門外排起百米長隊。
高校游為啥這么火?高校怎樣處理維護教學環境和開放遊客觀光的沖突?高校面對絡繹不絕的遊客,是堵還是疏?
不要把學校當成旅遊景點,學校是學習的地方。
③ 大學校園應該成為旅遊景點嗎
可以的,前提是不影響教學與科研。
開放大學校園,讓一些名校不再高高在上,拉近與普通民眾的距離。對許多人來說,大學校園充滿書香氣息和歷史韻味。如果長輩帶著孩子到名校走一回,能幫助孩子對名校產生最初的好感,使其確立奮斗目標。這還滿足了人們對感受名校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需要。大學不應該只限於對大學生的高等教育,還應更廣泛地服務社會。
過去,大學像一座象牙塔,與社會比較隔離。許多大學生畢業後踏入社會,當突然面對夢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時,難以適應甚至迷失方向。大學的開放,不僅僅是讓社會上的優秀學子走進來,更能讓學生們充分接觸到外面的世界。象牙塔一般的大學難以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在接觸遊客的過程中,大學生們可以充當校園內的導游,向外界介紹引以為豪的校園。同時,更多遊客走進名校,也會對學校的歷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知道大學的名氣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看到的美麗校園風光。
當然,一些大學校園的美景,絲毫不輸給其他旅遊勝地,適當開發並不為過。在旅遊資源比較稀缺的當下,讓社會上更多人有機會參觀校園美景,與民同樂,何樂而不為?
開放旅遊隱憂多
有過多的校外人員進入校園,很可能對原來美麗寧靜的校園風景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還會影響學校治安,加大校園周邊的交通壓力。當每天十餘萬人湧入武大校園,學校附近的八一路延長線出現嚴重堵車,迫使學校加強「限客令」的實施力度,廈大規定每天對外開放校園時間,北大限制外人進入校內等規定,也都可以理解。
開放校園,不僅僅對校園管理造成挑戰,還涉及校園安全問題。進入校內的人魚龍混雜,素質參差不齊,甚至可能混入犯罪分子。大學畢竟不是旅遊勝地,倘若校內總是遊人如織,學生們還如何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大學應以教育為主,變身旅遊景點之後,可能會植入更多商業化、娛樂化的內容,影響教育質量。
美國許多名校都以「沒有圍牆」著稱。哈佛大學的大門都無人把守,康奈爾大學風景如畫,校園和圖書館都對外開放。羨慕之餘,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些都建立在校園配套措施完善、管理手段先進的基礎上,盲目開放旅遊只會威脅校園安全,影響教學質量。我認為,我國大學應更注重基礎設施和校園安全等配套措施的建設,才能真正一步步走向「沒有圍牆的大學」。目前每日合理限制人流,不失為一個理智的辦法。
④ 關於,大學成為旅遊景點
建議到大學旅遊不要組團那麼多人,三五個一起在校園里不會引起注意也不會騷擾學生學習生活
⑤ 校園旅遊線路該如何設計
1.單一校園旅遊線路設計即對單個校園內的資源進行開發與組合,在校內形成合理的旅遊項目和游覽線路。這類線路設計必須做好三項工作:一是要深入挖掘自然景觀隱藏其間的精神實質,可將景觀中的寓意和寄託著的人類情感提煉出來;二是要將博物館、實訓室等人文景觀從歷史角度和現代眼光去解讀,用現代科技或靜態或動態地去展示;三是在挖掘上述旅遊資源的基礎上,將校內各景點連接起來,形成具有豐富旅遊內容、吸引遊客、聯手營銷,且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合理線路。北京大學國際旅行社的做法較為成功。在「秉承百年文化,駕馭休閑時光」的宗旨下,該旅行社推出了A、B、C三條線路,讓遊客充分領略「名校文化的真誠與魅力」。A線北大精品游:參觀華表、考古博物館、未名湖(紅樓、南北閣、蔡元培像、鍾亭、花神廟、石舫、斯諾墓、博雅塔)、圖書館外景、與校高材生座談;B線北大半日游:北大參觀同上,北大餐廳就餐;C線清華北大一日游:北大參觀同上,參觀清華校園(西校門、荷塘月色、水木清華、二校門、大講堂),與清華高材生座談
2.區域校園旅遊線路設計即設計校園旅遊專線。針對大城市高校數量較多、類型較齊全、分布比較集中的特點,每類院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旅遊資源和文化風格,可以充分發揮這一資源優勢,將其轉化為旅遊產品。考慮到同類景點資源的合並開發,線路的合理組合、橫向廣度聯系既擴大了規模又增強了影響力。可以大城市為中心,將該城市的高校旅遊資源進行組合,推出高校旅遊專線,緩解「高校游」的供需矛盾,擴大高校旅遊的影響。例如,上海晨報特別設計了一張上海市高校的旅遊地圖,包括三條線路。西南線:華東政法學院—華東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線: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東線: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體育學院—上海理工大學。
⑥ 最適合大學生旅遊的十個地方
旅行,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走過足夠多的路,看過足夠多的人,當學生生活畫上句號,當青春的列車駛出年輕的站台,一切,都顯得那麼珍貴。作為大學生,在安排好課業的同時,每年也有大量的時間可以用來旅行。
大學生活,讀書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這個時期,是個開闊自己眼界的最佳時期。沒有負擔、利用勤工儉學和家庭資助相結合的方式,加上各地同學聯絡網的強大,在國內走走,旅行,看一看風光和民俗,是最好的選擇。
旅遊地1 北京
北京作為推薦的首選城市,因為它是中國的首都,是政治文化的中心,還因為北京有兩所學校,是全國大學生心中的聖殿。
北京大學是文科生的天堂,清華大學是尖子生們夢寐以求的地方,在高中時候,班裡前幾名同學的目標都是定在這里,相約一定要走過高考的獨木橋聚首在這里。幾年後,他們終於願望成真,筆者也藉助這些同學的力量,完成了北京之旅。
旅遊地2 上海
上海的繁華,足以讓每一個到過那裡的大學生心情澎湃熱血沸騰,讓理想充分飛翔起來。是的,那裡是國際化大都市,有最現實最膨脹的物質慾望,也有每個年輕人都努力嚮往的生活。漫長的南京路,夜晚的外灘,東方明珠在電視里熠熠發亮。
上海有復旦、交大、同濟,上海是驕傲的。上海,有足夠的理由成為大學生旅行的必經之地。
旅遊地3 蘇州
選擇這個城市作為筆者旅途的一個驛站,是因為這里的氣候和語言。小橋流水人家,對於文學青年來說,是誘惑所在。蘇州園林從中學到現在一直念念不忘,那建築,那技巧,在課文里讀了許多遍,卻無法抵擋親自去看看的誘惑。
蘇大是一個很美麗的學校,那些建築,那些充滿南方味道的校園,那穿越小巷嗅到的古香古色。蘇州其實很適合溫柔的人,行走於蘇州的街頭,會有一種異樣的柔軟流動在心裡。淌過了水,在橋上走一走,吃一吃甜酥的點心,有些風味,就湧上了心頭。還有周庄,在《似水年華》里,黃磊和劉若英把周庄詮釋成一座安靜美麗的村莊,一對俊男美女和水鄉風景讓人大流口水,這個地方就被定為了我們嚮往的旅行地之一。
旅遊地4 廈門
據說,中國最美麗的校園,是廈門大學。那個城市,空氣新鮮,又能夠看海聽海。許多地方,一生可能只去一次,但是許多地方,一次就足以記得
旅遊地5 雲南
雲南是多少人的夢鄉?麗江、大理、西雙版納……那裡有少數民族風情,也是四季如春的春城,那裡還有鮮艷美麗的花朵耀眼的開放。
旅遊地6 武漢
在武漢大學校園櫻花樹下讀美學,是人生的絕美享受。於是筆者真的就站在了武大的校園里,只是,這里的櫻花開始收費觀賞。
旅遊地7 西藏
西藏是誰都想去的地方,那裡的藍天格外清澈純凈,那裡的白雲輕盈明亮,那裡有祥和的晨鍾暮靄,誰都希望自己心靈純凈。
旅遊地8 成都
成都有什麼?春熙路的夜景、大花樓、九寨溝、都江堰、浣花溪公園,最重要的,是它有杜甫草堂。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靠親友的幫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在這里,詩人居住近4年,所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
旅遊地9 香港
香港的辦學條件、經濟發展,還有香港的雙語教學,都是大學生所羨慕的。香港是大學生需要去的地方。多接觸一些文明,多接觸一些知識。
旅遊地10 河南
河南有洛陽、開封、許昌這些古都,炎黃二帝的血脈從中原傳播開來。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鄭州在大學生的生命旅途中也是值得去的地方。(摘自網路) 中國最美的7個小鎮(圖) 盤點中國大學校園的十大美麗湖泊(圖)
⑦ 校園旅遊資源如何開發利用
(1)中小學生理想游。中小學生急切想了解高校、體驗大學生活,他們渴望能夠接觸高校、與高校學生直接交流。高校旅遊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高校的學習氛圍、生活氣息更能激發他們勤奮學習的動力。相對於其他形式的旅遊,高校旅遊更易獲得學生家長、老師和學校的認可,從而吸引眾多的中小學生參加。
(2)大學新生入學游。剛剛考入大學的新生,大多對陌生的學校及其所在的城市充滿好奇心和探知欲。同時,通過組織、吸引新生參觀游覽所在學校及其所在城市的其他兄弟院校和旅遊景點,能使其了解今後幾年將要生活的環境、學習的場所,從而鍛煉適應環境能力,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增進友誼和合作意識。
(3)探親訪友游。高等學校作為大學生這個年輕群體的集聚地,人員往來十分頻繁。一是現在的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家人的探望關懷超過以往任何時期;二是如今的年輕一代很重視人際交往,老鄉、同學的往來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
(4)畢業慶典游。大學畢業慶典是畢業生一生中難以忘懷的時刻,往往邀請父母、兄弟姐妹、親戚、好友參加其學位授予儀式,觀賞隆重的畢業慶典。同時,畢業生可以帶領親朋好友參觀學校景點、設施,合影留念,欣賞精彩的畢業晚會。
(5)校友返校游。各屆畢業的學生,因為工作、生活的緊張忙碌或其他不便很少有機會重返母校,有著故地重遊的強烈願望。校友通過返校參觀游覽母校,重溫在校生活,既能滿足校友重遊母校的願望,又能增進校友與學校的情誼。
⑧ 校園旅遊的市場是什麼
校園旅遊的市場主要是面對那些將要考入大學或者是那些想去大學走走的人的一些東西,就是一些市
⑨ 校園旅遊的內涵是什麼
校園旅遊是以校園(主要是高校)的教學樓、實驗室、科研所、圖書館、體育館等教學設施以及秀麗的校園景色為依託,以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濃郁的學術氛圍為背景,以知識傳播和科學普及為主要目標,以社會青少年及中青年家長為主要對象而開展的專項旅遊活動。國外許多著名的大學,如英國的牛津、劍橋,美國的斯坦福等大學早已成為旅遊者的重要目的地。自20世紀80年代,每年有近400萬人到劍橋旅遊,其中55%是外國人,給劍橋市每年帶來了1.1億英鎊的旅遊收入。在我國,許多高校也已經通過校園旅遊宣傳自己,展示校園風采,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據統計,我國各地校園旅遊人數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2011年暑假,每天有1.6萬遊客前往清華、北大遊玩。為滿足旅遊者需要及提升校園建設水平,我國一些高校已將校園創建為國家3A甚至4A景區。
⑩ 校園旅遊的資源有哪些
校園旅遊資源是指各類校園(尤其是高校)內對外來遊客具有吸引力的、可以開展旅遊活動的有形物質及無形事物。它包括優美的自然環境、獨特的人文氛圍和特殊校園事件
1.實體景觀資源幾乎所有高校都綠樹環繞,風景盎然。有極富詩意的亭台樓閣,有風情萬種的河塘小溪,還有寧靜幽美的林蔭小道。例如,具有「世界最美麗的大學」之美譽的武漢大學,地處東湖之濱,青山連綿,登山遠眺,視野開闊,氣象萬千。其一年一度的櫻花節吸引了無數的遊客,那種「櫻花漫天飛」的浪漫令人倍感溫馨。高校校園的建築也顯獨特精美,特別是一些有著悠久歷史的校園,其古樸典雅的樓宇往往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例如,北京大學的象牙塔、清華大學的水木清華、劍橋大學的「嘆息橋」等,舉不勝舉。遍布高校各角落的名人雕像、壁畫、紀念碑,記錄著一段段或激動人心或令人黯然神傷的歷史
2.人文景觀資源從學校特色上看,有軍事、農林、礦業等以專門教育為主的大學,其野戰訓練、科技園區參觀、有機資源展等對人們都極富吸引力;也有中央民族大學、華僑大學等生源特殊的大學,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學生風俗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不僅能加固民族團結,還能增強相互間的感情和聯系。高校還舉辦多姿多彩的校園活動,如一年一度的大學生運動會,各式各樣的文化節,精彩的辯論賽、歌舞賽,無不洋溢著青春的激情。例如,在華僑大學可以感受「CUBA」帶來的激情,在復旦大學可以領略辯論雄獅的風采。這種勃勃生機是在其他地方難以體驗到的。許多高校具有悠久的歷史,並集聚了眾多馳名中外的名人。特別是一些名牌大學,在一定歷史時期里對本地乃至全國的影響非常深遠。例如,百年滄桑的北京大學,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令無數人景仰;聲名顯赫的西南聯大和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批批堅忍剛毅的文武將才
3.教育科研資源高校獨特的教育資源同它的校園活動一樣豐富多彩。硬體不僅有實驗室、研究室、網路中心、科技展覽館等科研設施,還有多媒體教室、圖書館、博物館、模擬法庭、會議廳等眾多的教研設施。軟體包括強大的師資隊伍、龐大的學生群體以及在校服務人員等。親身感受高校那種嚴謹、求實、創新的文化氛圍有助於激發旅遊者對科學和知識的興趣,同時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禮
4.輔助設施資源每所大學都擁有一定的輔助設施,如食堂、澡堂、學生公寓等日常生活設施,體育館、健身房、演出場、電影院等娛樂設施,超市、小商品店、學生街等購物設施。可以說「食、住、行、游、購、娛」樣樣俱全,後勤服務體系十分到位。數所高校集結的大學城,其設施的配套性、規模化則更加突出。例如,廣州大學城,不僅是大學生們修學、治身之所,也成為社會大眾休閑、娛樂、健身和學習的理念之地,曾一度被納入羊城新八景的評選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