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浮躁
Ⅰ 如何解決初中生學習浮躁的心理
1、初中學習,要學會給自己定定目標(大、小、長、短),這樣學習會有一個方向;學習後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用軟體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注意力、思維、理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Ⅱ 初中生如何改掉浮躁的習慣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父母的希望。孩子的成長是社會、家庭、學校共同的責任。老師和家長可以通過家校通的方式聯手防治學生的浮躁情緒:
1. 教育孩子立長志。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 ,就沒有生活。」父母和老師只有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對生活和學習的 高度責任感,這對防止學生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
俗話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我們要告訴學生立志不在於多,而在於「恆」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學生「常 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結果的產生。正如赫伯特所說:「人不論志氣大小,只要盡力而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願以償。
2.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一是要求學生做事情要先思考,後行動。要引導學生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做?做這個嗎?希望什麼結果?最好怎 樣做?」並要具體回答,寫在紙上,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二是要求學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 踏實實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一點分開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累積的最後即可達到目標。
3. 有針對性地「磨練」。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練」學生的浮躁心理。如家長指導孩子練習書法,學習繪畫,彈琴,解亂繩結,下棋等,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耐心和韌性。此外,還要指導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 事時,孩子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噪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學生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其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4. 用榜樣教育學生。身教重於言教。首先教師和家長要調適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為孩子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 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其次,鼓勵孩子用榜樣,如革命前輩、科學家、發明家、勞動模範、文藝作品 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的一些同學的生動、形象的優良品質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養其勤奮不息 ,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值觀、抱負水平、態度發生作用,從而影響其心理。
當然,克服學生的浮躁心理,除了學校、家長和孩子自身的努力外,社會、各級政府也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畢竟,浮躁心理的形成,有其深刻而內在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原因,這其中也包括我們長期形成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模式。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讓學生真正形成一種積極向上、良性和諧的學習氛圍,需要社會、政府、學校、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教師,我們理應「在其位謀其政」,幫助學生克服浮躁心理,讓他們輕松學習,快樂成長。
中學生浮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現有目標的專注度不夠,學習心不在焉的。對現有目標的耐心度不足,不能耐著性子完整地做完一件事。對現有的目標不切實際,成天脫離實際幻想著以後怎麼怎麼樣。關鍵是目前的事都沒辦法處理好,怎麼好意思去想以後呢? 所以「雖然仰望星空但也不要忘了腳踏實地」。考慮問題應從現實出發,不能跟著感覺走,看問題要站得高、看得遠,切實做一個實在的人。克服浮躁,腳踏實地,有容乃大、戒嬌戒躁、不緊不慢。
Ⅳ 中學生學習浮躁的表現有哪些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一般中學生學習浮躁的表現有:1.認為自己聽的都會,結果到最後考試時還是不會。2.不聽課,自以為是。3.不好好學習,認為自己都會。如果您有什麼疑問,可以告訴我。
Ⅳ 高中生怎樣消除浮躁
「浮躁」指輕浮,做事無恆心,見異思遷,不安分守己,總想投機取巧,成天無所事事,脾氣大。浮躁心理的表現形式因人而異。經常性的表現為「想不到」「坐不住」「聽不進」「管不牢」「忙不停」「寫不完」「長不了」。「想不到」:在自己支配的時間內,不知道該做什麼,什麼先做、什麼後做,甚至手足無措,一會兒看看這本書,一會兒看看另一本;「坐不住」:在課上找各種借口下位子,或是東張西望,交頭接耳(案例一);「聽不進」:對課上老師講的知識無興趣,或自搞一套,或哈欠連天,根本不管老師講什麼;「管不牢」,廢話連篇,沉迷於侃大山;「忙不停」:興頭上來時,馬上動手去做,亂忙一氣,希望「快刀斬亂麻」,一下子把事做完,卻常常忙中出亂,甚至殃及他人;「寫不完」:跟老同學或筆友交往過密,整天沉迷在信件往來中,樂此不疲;「長不了」:在老師批評和考試後,短時間內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幾天之後,依然故我,虎頭蛇尾,不了了之。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准確定位,使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對個人對整個班集體極為有害,必須予以糾正。 如今的高中生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浮躁心理。在學習中,他們輕浮急躁,行動盲目,心神不定,做事踏不下心來,沒有耐性,缺乏恆心和毅力,急於求成,見異思遷,好大喜功,充滿「天上掉餡餅」的幻想,沒有腳踏實地的艱苦奮斗精神,卻存在著僥幸成功的奢望……這種心理情緒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浮躁」。浮躁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是當前中學生較易出現的一種心理現象,在某些學習階段,甚至成為一些中學生的通病。浮躁心理如不及時糾正,則具有較大的危害性,尤其是當許多個體的浮躁演變成集體性浮躁後,則會危及到班級的風氣。以下是就消除浮躁的幾點方法,希望對高中生有些幫助。 1.要立長志。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教師應當只有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使學生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對生活和學習的高度責任感,這對防止學生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教師在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立志要揚長避短。有的學生立志經常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可行,而是憑心血來潮,或看到社會上什麼掙大錢,就想做什麼工作。這種立志者多數是要受挫的。教師應該告誡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確立目標(最好和學生一起分析學生的特點),才會有成功的希望,千萬不要趕時髦。二是立志要專一。 俗話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教師要告訴學生立志不在於多,而在於「恆」的道理。要防止學生「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結果的產生。正如赫伯特所說:「人不論志氣大小,只要盡力而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願以償。 2.重視行為習慣。一是要求學生做事情要先思考,後行動;。二是要求學生做事情要執著堅定,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一點分開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累積的最後即可達到目標。 3.時時提醒自己從小事做起,耐住寂寞與平淡。耐不住寂寞容易滋生浮躁,從某種意義上講,耐得住寂寞就是成功,而實際上我們常常耐不住寂寞反被寂寞所傷。於是,學會獨處就是消除浮躁。要想真正安靜下來,腳踏實地地從點滴的日常生活做起並非一件易事。要不人們怎麼會有「人生難耐是寂寞」「古來聖賢皆寂寞」之說呢?但是,只有耐得寂寞才有真人生。中學生應以學習為重,把學習搞上去,掌握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的學習生活。至於有所作為還有待於將來。換一個角度來說,現在把學習搞好也是一種有所作為。 4.笑面挫折。永遠以自信、樂觀、積極進取的的姿態對待挫折。學習需要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不要因短時間內收效甚微便灰心,而應持之以恆。因為人無完人,即便你決心去消除浮躁心態,並為之付諸了很強的自控力,有時也可能還會感到心氣浮躁,這是正常的。關鍵是你能認識到自己的浮躁狀態並有意識地使其發生在最小限度。 5.攀比時要知己知彼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去比,從而得出的結論就會是虛假的。有了這一條,人的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減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相信只要你能夠保持階醒理智的頭腦,時時嚴格要求自己,一定會取得令你自己滿意的結果。 高中生,減少浮躁,保持心態的平和,就會在高考的道路上,走得更穩健!
Ⅵ 如何幫助中學生克服浮躁情緒
七下馬上新課學完了,很多同學靜不下心來,顯得格外浮躁。既想取得好的成績,又不願踏踏實實地學習,還有的甚至不知從何下手。現推薦下文,希望老師和同學們從中獲益。 在學習中,一部分中學生表現為行動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恆心和毅力、見異思遷,急於求成,不能腳踏實地。比如,有的孩子有高的理想但又不願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學習。還有的學生興趣愛好轉換太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一事無成。這種心理情緒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浮躁」。浮躁心理是當前中學生較易出現的一種心理現象,在某些學習階段,甚至成為一些中學生的通病。浮躁心理如不及時糾正,則具有較大的危害性。本文擬就中學生浮躁心理的表現、危害、成因及防治等作粗淺探討與分析。 一、浮躁心理的表現與危害 浮躁心理的表現形式因人而異。經常性的表現為「想不到」 「坐不住」 「聽不進」「忙不停」 「寫不完」 「長不了」。「想不到」:在自己支配的時間內,不知道該做什麼,什麼先做、什麼後做,甚至手足無措,一會兒看看這本書,一會兒看看另一本; 「坐不住」:在課上找各種借口下位子,或是東張西望,交頭接耳; 「聽不進」:覺得課上老師講的東西太「簡單」,不值一聽,或是在哈欠連天,根本不管老師講什麼; 「忙不停」:興頭上來時,馬上動手去做,亂忙一氣,希望「快刀斬亂麻」,一下子把事做完,卻常常忙中出亂,甚至殃及他人;「寫不完」:跟老同學筆友交往過密,整天沉迷在信件往來中,樂此不疲; 「長不了」:在老師批評和考試後,短時間內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幾天之後,依然故我,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浮躁心理的存在必然對同學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心氣浮躁會影響人的生理健康,使人生理功能紊亂,出現睡眠障礙、神經紊亂;急功近利會導致心理緊張、煩惱、易怒,減低注意能力、思維能力;浮而不實使學習無法深入,僅局限於表面,直接影響學習成績。 二、浮躁心理的成因 1.內部原因 (1)神經類型。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具有強而不靈活、不平衡的神經類型的人,人體內去甲腎上腺素含量較高,容易急躁,沉不住氣,做事易沖動,注意力易分散。 (2)人格特徵。有些學生意志品質薄弱,缺乏自我剋制能力,學習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進,缺乏恆心。 (3)認知水平。部分同學把成績作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標准,急於取得優異成績,而又不從塌實學習入手,希望通過一些「捷徑」,快速「成功」。 2.外部因素 (1)社會環境。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利益和結構正進行著大調整,社會氛圍充塞著「喧囂」「浮躁」之氣。中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員,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社會輿論、時尚、風氣、文化氛圍都會對中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抱負水平、態度發生作用,從而影響其學習心理。2)家庭教育。在改革帶來的社會變化面前,不少家長的心理處於矛盾狀態,既對改革的成果表示贊成和滿意,又擔心和憂慮在新體制帶來的震動和沖擊面前無法適應,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長急於脫貧或改變生活的現狀,表現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態(如對工作挑三揀四,頻頻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為「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這種心理也影響到子女。 三、浮躁心理的防治 中學生的浮躁心理已成為他們提高成績的重大障礙,理當引起我們的重視。怎樣改變浮躁心理應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來研究,借鑒有關研究成果,我們可從以下幾法入手。1、 立志教育。 學生要立長志,而不是長立志。這點對於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立志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立志要切實可行。有的學生立志經常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可行,而是憑心血來潮,過高地要求自己。這種立志者多數是要受挫的。 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確立目標,才會有成功的希望。二是立志要專一。俗話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 立志不在於多,而在於「恆「。要防止「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結果的產生。2、習慣教育。 重視行為習慣。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學習、生活中放鬆對自己的剋制,而逐漸形成的。要矯正這種性格缺陷,就必須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逐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針鋒相對地矯正。因此,一是要培養自己行為的計劃性,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做?做這個嗎?希望什麼結果?最好怎樣做?「並要具體回答,寫在紙上,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二是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兒一點兒分開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累積到最後即可達到目標。 3、磨練教育。 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練「浮躁心理。培養學生的耐心和韌性。此外,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事時,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4、榜樣教育。 身教重於言教。首先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形象。其次,用榜樣,如科學家、發明家、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的一些同學的生動、形象的優良品質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養其勤奮不息,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
Ⅶ 如何幫助中學生克服「浮躁」情緒
七下馬上新課學完了,很多同學靜不下心來,顯得格外浮躁。既想取得好的成績,又不願踏踏實實地學習,還有的甚至不知從何下手。現推薦下文,希望老師和同學們從中獲益。 在學習中,一部分中學生表現為行動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恆心和毅力、見異思遷,急於求成,不能腳踏實地。比如,有的孩子有高的理想但又不願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學習。還有的學生興趣愛好轉換太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終一事無成。這種心理情緒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浮躁」。浮躁心理是當前中學生較易出現的一種心理現象,在某些學習階段,甚至成為一些中學生的通病。浮躁心理如不及時糾正,則具有較大的危害性。本文擬就中學生浮躁心理的表現、危害、成因及防治等作粗淺探討與。 一、浮躁心理的表現與危害 浮躁心理的表現形式因人而異。經常性的表現為「想不到」 「坐不住」 「聽不進」「忙不停」 「寫不完」 「長不了」。「想不到」:在自己支配的時間內,不知道該做什麼,什麼先做、什麼後做,甚至手足無措,一會兒看看這本書,一會兒看看另一本; 「坐不住」:在課上找各種借口下位子,或是東張西望,交頭接耳; 「聽不進」:覺得課上老師講的東西太「簡單」,不值一聽,或是在哈欠連天,根本不管老師講什麼; 「忙不停」:興頭上來時,馬上動手去做,亂忙一氣,希望「快刀斬亂麻」,一下子把事做完,卻常常忙中出亂,甚至殃及他人;「寫不完」:跟老同學筆友交往過密,整天沉迷在信件往來中,樂此不疲; 「長不了」:在老師批評和考試後,短時間內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幾天之後,依然故我,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浮躁心理的存在必然對同學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心氣浮躁會影響人的生理健康,使人生理功能紊亂,出現睡眠障礙、神經紊亂;急功近利會導致心理緊張、煩惱、易怒,減低注意能力、思維能力;浮而不實使學習無法深入,僅局限於表面,直接影響學習成績。 二、浮躁心理的成因 1.內部原因 (1)神經類型。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具有強而不靈活、不平衡的神經類型的人,人體內去甲腎上腺素含量較高,容易急躁,沉不住氣,做事易沖動,注意力易分散。 (2)人格特徵。有些學生意志品質薄弱,缺乏自我剋制能力,學習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進,缺乏恆心。 (3)認知水平。部分同學把成績作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唯一標准,急於取得優異成績,而又不從塌實學習入手,希望通過一些「捷徑」,快速「成功」。 2.外部因素 (1)社會環境。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利益和結構正進行著大調整,社會氛圍充塞著「喧囂」「浮躁」之氣。中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員,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社會、時尚、風氣、文化氛圍都會對中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抱負水平、態度發生作用,從而影響其學習心理。2)家庭教育。在改革帶來的社會變化面前,不少家長的心理處於矛盾狀態,既對改革的成果表示贊成和滿意,又擔心和憂慮在新體制帶來的震動和沖擊面前無法適應,因而患得患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長急於脫貧或改變生活的現狀,表現出急功近利、急躁的心態(如對工作挑三揀四,頻頻跳槽),恨不得一眨眼成為「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這種心理也影響到子女。 三、浮躁心理的防治 中學生的浮躁心理已成為他們提高成績的重大障礙,理當引起我們的重視。怎樣改變浮躁心理應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來研究,借鑒有關研究成果,我們可從以下幾法入手。1、 立志教育。 學生要立長志,而不是長立志。這點對於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立志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立志要切實可行。有的學生立志經常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可行,而是憑心血來潮,過高地要求自己。這種立志者多數是要受挫的。 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確立目標,才會有成功的希望。二是立志要專一。俗話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 立志不在於多,而在於「恆「。要防止「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結果的產生。2、習慣教育。 重視行為習慣。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學習、生活中放鬆對自己的剋制,而逐漸形成的。要矯正這種性格缺陷,就必須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逐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針鋒相對地矯正。因此,一是要培養自己行為的計劃性,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做?做這個嗎?希望什麼結果?最好怎樣做?「並要具體回答,寫在紙上,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二是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兒一點兒分開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累積到最後即可達到目標。 3、磨練教育。 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練「浮躁心理。培養學生的耐心和韌性。此外,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事時,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4、榜樣教育。 身教重於言教。首先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形象。其次,用榜樣,如科學家、發明家、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的一些同學的生動、形象的優良品質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養其勤奮不息,堅不拔的優良品質。
Ⅷ 如何幫助中學生克服"浮躁"情緒
那麼怎樣才能克服浮躁心理呢?1. 在攀比時要知己知彼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去比,從而得出的結論就會是虛假的。有了這一條,人的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減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2. 要有務實精神 務實就是「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精神,是開拓的基礎。沒有務實精神,開拓只是花拳綉腿,這個道理是人人應弄懂的。3. 遇事善於思考 考慮問題應從現實出發,不能跟著感覺走,看問題要站得高、看得遠,切實做一個實在的人。克服浮躁,腳踏實地,有容乃大、戒嬌戒躁、不緊不慢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力量使我們茫然不安,讓我們無法寧靜,這種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從某種意義上講,浮躁不僅是人生最大的敵人,而且還是各種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現形式呈現多樣性,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這樣說,我們的一生是同浮躁斗爭的一生。--《浮躁》天氣是一如既往的炎熱和沉悶,我的心也像這天氣一樣,很是浮躁,安不下心來去做一件事情。毛主席教導我們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說的就是如果我們能安下心來認真做一件事情,就沒有做不好的。我覺得非常對。我們做事情很多時候都是半途而廢,在開始的時候是一腔熱血,然後是熱情消退,最後完全放棄。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放棄呢?是浮躁的心理,是急於求成、不願面對困難的浮躁心理。我們總是在想著事情的最後成果,急於看到我們所作的工作的成果,而這些卻不是一天兩天能看得出來的,所以我們就覺得這些工作是沒有意義的,於是選擇了放棄。如果我們能夠堅持,真正的靜下心來,認真地去學習、工作,我們做的會比現在後很多。只有拭去心靈深處的浮躁,才能找到幸福和快樂,那麼,幸福和快樂在哪裡?幸福和快樂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只要你願意,你隨時都可以支取。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急需在心中添把火,以燃起某些希望。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急需在心中灑點水,以澆滅某些慾望。你會感覺到,其實我們很幸福,其實我們很快樂。
Ⅸ 初中生浮躁的原因
浮躁表現:
1、上課一聽就懂,其實沒有真懂
太多的同學忽視了這個問題,他們從來不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師一問「懂了么?」他們就會隨波逐流、異口同聲地喊「懂了」。所以,在對他們做咨詢的時候,我總是戲稱他們都是「撒謊長大的」。
自認為「懂了」,學 習過程即告停止。
學習是從認識到自己不懂,或承認自己不懂開始的,直到學習者自己認為自己懂了為止。一旦自己認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學習的過程就戛然而止了。
沒懂自認為懂會導致學習半途而廢。
很多同學不承認有這樣的問題,他們自認為自己上課是聽懂了的。至於後來不會做了,是因為時間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為了讓同學和家長們認清楚這個問題,我特意設計了一個小游戲。來我們這里咨詢的同學基本都跟我做過這個小游戲,一個很簡單的小游戲。
這個游戲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很難一次性做出來。我先做一遍,然後問學生:「會了嗎?」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同學毫不猶豫地說「會了」,但我讓他重復的時候,他根本做不出來。有大約百分之十強的同學會說一些「差不多、好像會了」之類的模稜兩可的話。我會給他們解釋:「差不多」意思就是「差得多」!「好像會了」意思就是「肯定不會」!這樣的判斷往往屢試不爽!讓他們試驗的時候,也往往是做不出來。
還有很少的同學,大約在百分之五左右吧,他們會承認自己不會,顯然這些同學要仔細得多,經過兩三次的演示以後,他們才敢於自己親手試驗。但第一次也往往會以失敗告終。
成人就會更嚴重,不過會壓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