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規劃功能分區
1. 學校內的公園都有哪些功能分區
學校有公園嗎??
2. 校園功能分區組合方式有哪些
建築群體的平面組合形式及其特點:
1.走道式組合
走道式(又稱走廊式)的組合方式是用走道將各房間連接起來,即在走道一側或兩側布置房間。
特點:房間與交通聯系部分明確分開,各房間不被穿越,相對獨立,房間之間通過走道保持聯系 。
適用:房間面積不大、同類型房間數量較多的建築,如學校、辦公樓、醫院、宿舍等建築。
2.套間式組合
套間式的組合形式是以穿套的方式將主要房間按一定序列組合起來。
特點:把水平交通聯系部分寓於房間之內,房間之間聯系緊密,具有較強的連貫性。
適用:房間的使用順序性和連續性較強的建築,如展覽館、博物館、商店、車站等建築。
3.大廳式組合
大廳式組合是以主體大廳為中心周圍穿插布置輔助房間。
特點:主要房間突出,主從關系分明,主要房間與輔助房間聯系緊密的。 適用:影劇院、體育館等建築。
4.單元式組合
單元式的組合形式是將關系較密切的房間組合在一起,成為相對獨立的單元,再將這些單元以一定的方式連接起來。
適用:住宅、幼兒園、學校等建築中 。
5.混合式組合
混合式組合是指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基本組合形式將各房間連接起來。
適用於功能復雜的建築,如文化宮、俱樂部等建築。
3. 大學校園規劃與建築設計的目錄
彩頁實例
1 英國劍橋大學及萊斯特大學工程館
2 美國哈佛大學
3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4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園
5 美國斯坦福大學
6 美國加州大學聖迭戈校園
7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園
8 美國密歇根大學生命科學綜合體
9 美國伊利諾大學建築學院
10 加拿大不列顛哥侖比亞大學
11 加拿大西蒙弗萊舍大學
12 法國巴黎拉維萊特音樂城
13 法國亞眠電氣電子工程師學院
14 法國讓莫奈法學院校舍
15 法國計算機工程學院
16 法國凡爾賽大學校舍
17 法國巴斯德工學院
18 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自然科學學院
19 澳大利亞邦德大學總體規劃
20 印度新德里國立時裝技術學院
21 日本東京中央大學多摩校園
22 日本築波大學教學中心區
23 日本東京大學校園建築
24 日本琉球大學綜合館
25 台灣大學圖書館新館及台灣淡江大學圖書館新總館
26 香港理工大學
27 香港科技大學
28 香港城市大學
29 清華大學校園建築
30 北京大學校園建築
31 同濟大學
32 深圳大學
33 山東財政學院
34 上海大學新校區
35 浙江大學紫金港新校區
36 新江漢大學
37 西南科技大學新校區
38 中央美術學院新校區
39 中國美術學院
40 四川大學雙流新校區
41 華南師范大學南海學院
42 海南大學新區建築
43 華東政法學院松江校區
44 廣州大學城
上篇 規劃與環境設計
第一章 大學校園規劃形態的歷史沿革
第一節 歐美大學校園發展概況
第二節 中國大學校園發展概況
第二章 校園選址與高教園區
第一節 校園建設與城市的關系
第二節 影響校址選擇的因素
第三節 高教園區與大學城
第四節 實例分析
第三章 大學校園總體規劃(校園分區)
第一節 校園規劃指導思想
第二節 校園功能分區規劃機理
第三節 校園總體規劃不同分區模式例析
第四章 校園建築空間規劃
第一節 校園教學區功能性規劃
第二節 教學區人文、交往空間規劃
第三節 校園空間形態規劃
第四節 建築空間組合上的尺度問題
第五節 校園空間規劃例析
第五章 大學校園的建築藝術
第一節 大學校園建築藝術的創作特點
第二節 校園建築藝術處理示例
第六章 校園道路交通規劃
第一節 大學校園道路交通的特點
第二節 校園道路交通規劃原則
第三節 車行路規劃
第四節 步行路與步行區規劃
第五節 汽車停車場規劃
第六節 大型校園的道路交通規劃
第七節 校園交通規劃實例
第七章 校園環境規劃
第一節 校園環境規劃原則
第二節 校園教學區地面規劃與設計
第三節 校園綠化規劃
第八章 校園環境景點設計
第一節 校園大門與校園入口
第二節 校園標志
第三節 校園雕塑
第四節 噴水池與噴泉
第五節 功能性校園環境小品
第六節 校園環境中的小建築
第九章 校園改擴建
第一節 改擴建的前期工作
第二節 校園整體改擴建機理
第三節 校園整體改擴建實例分析
第四節 改擴建中新老建築關系的處理
下篇 單體建築設計
第十章 教學建築設計
第一節 現代大學教學建築的設計理念及發展趨勢
第二節 普通教室的物理環境設計
第三節 講堂的物理環境設計
第十一章 高校實驗室建築設計
第一節 高校實驗室建築類型
第二節 實驗室設計的原則
第三節 單元模數制的設計方法
第四節 實驗室建築的結構體系與管網布置
第五節 樞紐式建築空間組織形式
第六節 實驗室室內設計
第七節 防火與安全設計
第八節 實驗工藝特殊要求對建築設計的影響
第十二章 教學建築空間組合與實例分析
第一節 教學建築的類型及組合方式
第二節 普通教室的平面組合形式
第三節 教學建築的空間組合形態及實例分析
第十三章 大學圖書館建築設計
第一節 數字化、信息化對圖書館設計的影響
第二節 現代大學圖書館的設計理念
第三節 圖書館實例分析
第十四章 學生中心設計
第一節 學生中心的意義
第二節 學生中心的內容
第三節 學生中心的規劃布局
第四節 學生中心的建築設計
第十五章 高校體育場、館設計
第一節 高校體育設施的選址與布局
第二節 風雨操場設計
第三節 高校體育館設計
第四節 體育館輔助空間設計
第五節 採光、照明與聲環境
第六節 多功能與綜合性體育館
第十六章 學生宿舍的建築設計與規劃
第一節 學生宿舍建築設計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卧室設計
第三節 宿舍建築設計
第四節 各類型學生宿舍和學生公寓
第五節 學生宿舍區的規劃
第十七章 怎樣擬定校園規劃任務書
第一節 規劃任務書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 關於校園規劃的定額
第三節 普通高等學校規劃建設用地指標
第四節 大學院校規劃建築面積指標
第五節 《普通高等學校建築規劃面積指標》待研討的一些問題
參考書目
4. 華中科技大學後勤集團的深謀遠景規劃、形成校園區域功能布局
學校規劃5至10年內,斥資10億元,完成校園置換工程,建設學科化的校園。回依據校園建設規劃方針,已答經初步達到了校園布局的:
先進性:功能分區明確、合理,學科群相對集中;
;
人文性: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體現大學校園的文化內涵;
服務性: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可持續性:從學校幾十年、幾百年的長遠發展著眼。
根據師生生活園區的規模和特點,科學設計食堂規模和數量,設置高、中、低三個層次的餐廳和風味小吃餐廳,開辦了民族特色的食堂,不同的食堂都有不同特色的餐飲,從而使食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校餐飲文化。
堅持「以學校為中心向周邊拓展」的建設方針,統籌考慮,科學規劃,合理選址,積極與地方政府合作,在學校周邊不斷擴大建設用地。讓學生公寓建在校園周邊,有利於減少外界干擾,促進規范管理,確保學生的安全。
5. 求大學校園設計規劃圖!總平面圖一定要有,功能分區,道路分析圖,景觀分析圖最好也有。適合的話再給加分
我都是在上海市景觀學會上面查的,有很多案例,設計理念比較新穎,符合現代的要求,希望能幫到你啊!
6. 一個完整的校園景觀規劃設計應該有哪些圖,或者深入到哪個層次謝謝
你說的應該是大學課程里的校園景觀規劃的方案設計吧
首先你要認識到 這個是屬於方案階段 就不會達到比擴初簡單一些就可以了
基本上圖紙有:
總平面
分析圖(道路 人流 景觀節點 功能分區 夜景照明分析等 )如果想 分析的更詳盡可以增加內容 我所說出的是基本需要的 總之分析就是為了你的設計讓別人更加能夠容易理解和明白你的方案的 也是闡述你的設計
意向圖 (景觀意向圖 植物配置 鋪裝 小品 等)
節點圖 可以對部分景觀進行節點放大 標明你的設計內容及構思
效果圖 (總體效果圖 局部效果圖)可選若干 最好不少於三張
基本就是這些了 比擴初要簡單 不需要太復雜 主要標明你自己的思想
做一個好的設計 最重要的是方案 其他都是其次 都是為闡述方案來服務的
在設計上多動腦筋 既然是學校的景觀規劃設計 就要考慮到人流 環境心理學
還有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考慮全面 並且在設計中不要出現死角等極端錯誤
設計要符合學生心理 也要考慮聲音及光的關系 在設計中都很重要
祝你設計成功!
7. 在園林規劃設計中,什麼叫功能分區
公園規劃為7個功能分區,結合空間序列分為三大層次,即:第一空間序列:開敞式空間,位於公園東部及南北兩側為靜態觀賞區,布置以大草坪為主的灌木花卉圖案。
第二空間序列:半開敞空間,位於公園中心下沉式廣場南北兩側為動態觀賞區(花卉園、水景園)與老年活動區。
第三空間序列:為封閉及半封閉空間,位於公園西部,設置兒童活動區、青年安靜休息區、背景林與管理用地。
下沉式廣場為綜合活動區,滲入整個空間序列,對各層次空間起到過渡銜接的作用,也是整個空間層次的精華所在。
1、靜態觀賞區
以大面積草坪為主,結合花卉灌木圖案,構成開放式的綠地景觀。
2、動態觀賞區
由花卉觀賞區和水景園組成,其中花卉觀賞區主要種植四季花卉樹木,強調植物觀賞功能。水景園形狀由遼寧省地圖與周邊海域組成,突出鞍山市域圖,體現「三看」精神。
3、兒童活動區
布局靈活多變,設置沙坑、畫板等兒童游樂設施,滿足兒童游戲活動的需要。
4、青年活動區
採用集中與分散的布局方式,用喬灌木分割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封閉空間,為青年人談情說愛、讀書談心提供活動場所。
5、老年活動區
由兩部分組成:其一為活動區,供老年人強身健體、散步、練氣功等;其二為休息區,供老年人自娛自樂、下棋、打撲克、聊天。
6、綜合活動區
為公園主要活動場所,以下沉式廣場為載體,音樂為主題,為市民創造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提供多方位、多功能的綜合服務功能。
7、管理用地
內設管理用房與公廁,建築單體應設計新穎,與公園環境協調統一。
規劃在空間布局與功能分工的基礎上,分別進行了道路設計與入口規劃、綠化規劃與景區設計、重點部位詳細規劃設計等。
8. 學校學校總體規劃都有哪些功能區
1、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
高質量完成「三通」工程建設任務。截至2017年底,全省普通中小學寬頻接入率、校園網建有率、班級多媒體覆蓋率分別為100%、100%、99.27%;師機比、生機比分別為0.88:1和7.85:1;網路學習空間師生注冊率均達100%。首創在線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教學點全覆蓋。
2、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穩步提升:
基礎教育資源平台的教育教學資源庫覆蓋所有學段、學科和絕大多數教材版本,建成省級教育數據中心。持續舉辦在線課堂、資源應用平台、鄉村教師網路研修等專題培訓。
音樂、美術、英語等學科實現在線課堂常態化教育,微課評選、鄉村教師信息化應用競賽等教育教學活動廣泛開展,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進一步提升。
3、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日趨完善:
完成11個國家級教育管理信息系統部署,新建中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基礎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等17個省級管理系統。建成教育基礎資料庫和常態資料庫,對教育數據的採集、應用、維護和安全等工作進行規范和管理;向各地進行數據授權與共享,利用大數據輔助教育管理和決策。
4、體制機制不斷健全:
自上而下建立起以教育行政為龍頭、以教育科研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協同推進組織架構;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條腿」走路,創新「共建共管」機制。
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施考核,將其作為教師上崗和教師資格考核內容;創建督導評測機制,將教育信息化建設納入年度對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考核內容。
5、教學應用質效有待提高:
部分教師創新能力不足,信息技術應用方式單一,缺乏融合先進教育理念和先進技術手段的主動性。部分農村地區學校不能正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學校對教育數據的採集、分析不夠精準,利用數據提升教學質量還處在初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