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學
1. 請問呼和浩特有哪些蒙古族高中
1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2呼和浩特實驗中學3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4呼和浩特土默特中學5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6呼和浩特第一中學7呼和浩特第二中學8呼和浩特秋實中學9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學10呼和浩特市第八中學11呼和浩特電力中學12呼和浩特市中學13呼和浩特14中學14呼和浩特藍天中學15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學16呼和浩特私立中學17呼和浩特中學18呼和浩特曙光中學19呼和浩特第五中學20呼和浩特敬業中學21呼和浩特第八中學22呼和浩特職業中學23呼和浩特第十四中學24呼和浩特市第七中學25呼和浩特第十六中學26呼和浩特第16中學27呼和浩特市第36中學師大附中
2. 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學的師資力量
學校在職教職工總數193人,其中回族教工47人,專任教師140人,高級以上職稱32人,中級職稱63人,教師中有特級教師2人,內蒙級教學能手2人,呼市教學能手3人,教學新秀3人,內蒙級學科帶頭人1人,呼市級學科帶頭人5人,教師學歷合格率40%,其中在讀研究生10人。
3. 呼和浩特有哪些高中
呼和浩特的高中有: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學、呼和浩特市鐵路第一中學、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學、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呼和浩特市第六中學、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第一中學等。
一、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學創建於1968年,是一所擁有40多年悠久歷史的普通完全中學。先後被確立為呼市義務教育示範學校、呼市教育教學管理先進集體、呼市文明單位、呼市素質教育先進集體、內蒙普通高中管理先進學校、內蒙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學校、內蒙綠色學校、內蒙古自治區環境友好學校。
二、呼和浩特市鐵路第一中學
呼和浩特市鐵路第一中學(Hohhot Railway No.1 High School)由呼鐵局創建於1958年,2004年1月1日劃歸回民區政府管理。是內蒙古自治區首批重點中學之一、呼鐵局重點中學、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高中。
「厚德博學、勵志健體」的校訓,「敬業求實,開拓求新;明理求真,篤行求是」的校風,「愛教、教會、會教、教好」的教風,「愛學、學會、會學、學好」的學風,形成了呼鐵一中頗具人文內涵的校園精神。
三、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是省級重點中學、普通中學示範性高中。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的前身是1885年設立的古豐書院,後歷經綏遠省立第一中學,到1954年定名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至2013年,該學校佔地面積8.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教學班72個,在校學生4300多人。
四、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是一所蒙漢合校的民族中學,位於呼和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首批重點中學和首批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之一。
是具有地區特點、時代特徵和民族特色的自治區窗口學校之一,與呼和浩特市一中、二中、六中、十四中、十八中、鐵一中、土默特中學等學校並列為八大自治區示範高中。
五、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Hohhot No.2 High School)是內蒙古、呼市兩級重點中學,內蒙古自治區首批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前身是私立奮斗中學,由愛國將領傅作義於1942年創辦於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校址曾先後遷到呼和浩特市、張家口、北京;1950年春,從北京遷回歸綏市;1952年,改名為「歸綏市第二中學」;1954年,更名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呼和浩特市第十八中學
網路—呼和浩特市鐵路第一中學
網路—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網路—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網路—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
4. 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學從火車站坐幾路車到
有直達的,特別多,你從回民中學對面公交車站看,有好多\
打車起價6塊,你打車去火車站,也是6塊,因為很近
你說的對,回民中學是在舊城回民區!
回民中學離火車站也不遠,走路最都15分鍾
5. 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學初三6班吳子恆的成績
648
6.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學初三,下午放學時間3月1日的放學時間是幾點
都是下午五點三十分
7. 呼和浩特市都有哪些中學
從呼市一中到呼市39中。
然後是附中,1職2職,
私立中學:秋實,敬業,藍天,鴻德,
少數民族:回中,蒙專。
8. 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學的介紹
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學創建於1956年。1980年被確定為自治區首批重點中學,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兩級民族重點中學。學校在職教職工總數193人,其中回族教工47人,專任教師140人,高級以上職稱32人,中級職稱63人,教師中有特級教師2人,內蒙級教學能手2人,呼市教學能手3人,教學新秀3人,內蒙級學科帶頭人1人,呼市級學科帶頭人5人,教師學歷合格率40%,其中在讀研究生10人。
9. 什麼樣的標準是好老師 像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學的劉文岩那樣的混蛋么
以愛崗敬業為榮,以敷衍塞責為恥。 以開拓創新為榮,以因循守舊為恥。 以勤勉博學為榮,以懶惰膚淺為恥。 以關愛學生為榮,以漠視學生為恥。 以廉潔從教為榮,以崗位謀私為恥。 以因材施教為榮,以千篇一律為恥。 以團結協作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儀表端莊為榮,以不修邊幅為恥。 以尊重學生為榮,以辱罵學生為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