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現象有哪些
校園欺凌主要的行為包括肢體上的欺凌、學生以言語欺凌對方、在學校孤立欺凌對象、網上散布謠言攻擊欺凌對象。校園欺凌是一種校園中存在的不良現象,許多學生組成小團體孤立欺凌對象,通過言語上的攻擊,肢體上的碰撞等等方式對被欺凌的學生帶來傷害。校園欺凌行為給許多學生造成的心理創傷十分嚴重。
校園欺凌的手段並不少見,也許很多人覺得校園欺凌離自己很遠,但很可能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只不過是無形中的對他人造成傷害。而很多受害者他們往往是朋友較少的人群,這類人群比較容易被欺凌,如果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和勇於反抗的精神,建議學生們可以交往一些身邊的朋友,在危難時刻也許這些朋友便是救命的稻草。
B. 校園欺凌包括哪些內容
發生在學校校園內、學生上學或放學途中、學校的教育活動中,由老師、同學或校外人員,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網路、器械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實施的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都算作校園欺凌(暴力)。
校園欺凌不一定在校園內發生,放學後同學間的欺負行為也算在內。其主要表現是身體強壯的學生欺負弱小的學生,令其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復發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
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欺凌者。 因此,惡性循環導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2)校園欺凌現象有哪些擴展閱讀:
2014年6月,一項研究發現,被欺凌的兒童可能遇到高於正常的亞臨床水平的炎症,可能持續到成年期,而欺凌者比那些既不是受害者也不是欺凌者的兒童的炎症水平要低。此前的研究提示欺凌可能對兒童的心理和社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來自杜克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研究了兒童期欺凌是否也能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研究人員就欺凌的經歷采訪了來自北卡羅來納的1420名9-16歲兒童,其中90%是白人、4%是美洲原住民,6%是非洲裔美國人。
對這些兒童進行C反應蛋白(CRP)的血液測試表明,被欺凌的兒童的C反應蛋白(CRP)水平隨著他們被欺凌的次數而增加,C反應蛋白(CRP)是身體的低級系統炎症的一種標記物,常常與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症狀有聯系。
在欺凌停止後的19到21歲的第二組血液測試表明,在童年被欺凌的人的C反應蛋白(CRP)的水平保持在曾經進行欺凌的人的兩倍,而欺凌者的C反應蛋白(CRP)水平低於從未被欺凌者或者受害者。
研究人員說,這些結果提示一名兒童在欺凌中的角色可能充當了風險因素或成年期低水平炎症的保護性因素,而這可能對長期健康有負面的影響。
C. 校園欺凌的表現行為有哪些
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侮辱其人格等。對受害者進行重復性的物理攻擊。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發;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擊受害者。干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教科書、衣裳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校園暴力主要有三類:
語言暴力:指學生經常用污言穢語對其他學生進行攻擊,從而產生矛盾;
身體暴力:指藉助身體的優勢打擊比較弱小的同學;
心理暴力:指不斷地用語言、行為等給其他同學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壓力,使其出現不良表現。
如果遇到了校園暴力,學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如遇事不要忍氣吞聲,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著老師;身上盡量不攜帶太多的錢物;受到暴力侵害時,立即採取靈活的應急措施,不刺激對方,以減少被侵害程度,事後立即報案。
二、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謹慎,少與行為不端的人聯系,不要上網交友,更不要網戀或私自會見網友;出外辦事不單獨行動,要與同學結伴而行,以免發生意外。
三、養成謹言慎行習慣。在學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說刺激、傷害別人的話;在公共場合遇到可疑者時,設法避開;化妝、服飾要得體,不要過分暴露;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對陌生人交付現金以及物品;與他人發生矛盾或沖突時,盡量用和緩的語言和手段加以處理等等。校園欺凌(3)
校園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校園欺凌通常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是一種反社會行為,是各國重點治理對象。
D. 你所知道的校園欺凌現象有哪些請列舉出兩例
所知道的校園欺凌現象有哪些請列舉出兩例這種事情很常見
E. 在學校生活中你聽說或常見的校園欺凌行為有哪些請列舉幾條應對的方法。(至少
發生了以後,第一,告訴老師,第二,告訴家長,第三,如果嚴重的話,播110.還有就是,直接打回去。見他一面打他一次,打到他服為止,然後,就不會有欺凌的行為了。還有,學習優秀,體育優秀的孩子,一般不會遭到欺凌。只要有欺凌的行為一定要告訴老師,和家長。這種事,決不能忍,拿起你的書,照著欺凌人的臉,狠狠的打。讓他見了你就繞道走。跟本不給他欺凌你的機會。世界就太平了。給你舉個例子,我家孩子小學4年級,書本被同桌亂畫亂寫很難聽的話,孩子回家沒有說,我們2個月以後才發現。一本書被畫了好幾處,我直接用微信加那個孩子的爸爸,把照片發給他看,告訴他事實。然後把照片發給老師看,讓老師調換座位。第二天,那個孩子當面向我們家孩子道歉。我告訴我的孩子,下次,如果還有人畫你的書,回來告訴媽媽,媽媽直接把他畫你書本上的畫,畫他腦門上。用那種洗不掉的筆,讓他用腦門頂一輩子。有的人不懂事,那就找懂事的人管教他,還不聽,那就揍他。
F.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為屬於校園欺凌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行為是屬於向人欺凌的,比如說欺負小學生,強迫小學生侮辱小學生。
G. 校園欺凌現象的感想都有哪些
最近一段時間對於有關「校園欺凌」事件的報道相當多,手段及其兇狠,行為及其惡劣,畫面觸目驚心,大多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讓人感覺社會的黑暗似乎不會因為這些處在良好環境下的「太子」與「公主」們有所改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一本不應發生的事情呢?越來越多的悲劇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似乎不會因小小的新聞報道所杜絕,是什麼樣的環境讓這本該單純善良的孩子如此猖狂,一個號稱擁有「5000年優秀傳統美德的怏怏大國」,竟然無法制止如此惡劣的行為,似乎父輩的成就多麼顯著都只是徒勞,沒有繼承,也沒有能力發揚,有點可悲吧!
按理說,在第一次的校園欺凌發生時,必然引起軒然大波,也定會引起家長與老師的警覺,與教育研究人員的反思。但是事情似乎沒有想像的那麼完美與簡單,反而將這種暴力色彩籠罩在育賢才、為師表的校園,一些充滿江湖暴力、哥們義氣的思想壓力,讓更多的學子心有餘悸,把清靜、和諧的學府弄的糟糕、洄盪!為什麼人們沒有從中得到教訓呢?為什麼讓這種風氣繼續延續下去?試問:究竟要發生多少案例才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視,究竟讓多少祖國的花朵香消玉損才後悔莫及呢?如果說,祖國的發展必然要犧牲許多無私的奉獻者,教育的發展要以孩子之間的相互摧殘作為代價,似乎這個代價有點昂貴。
校園欺凌問題引出一個問題,就是人生處處是選擇。選擇,一次生命的鄭重承諾。人生是一次選擇,選擇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順流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航船則能勇往直前,鵬程萬里;而逆流的航船隻能是舉步艱難,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渦永遠打翻而深沉海底。選擇,是一次對人生的不斷完美。
H. 校園暴力行為主要有哪些
1、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侮辱其人格等。
2、對受害者進行重復性的物理攻擊。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發;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擊受害者。
3、干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教科書、衣裳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顯地比受害者強,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護自己的情況下發生。
5、傳播關於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閑話。
6、恐嚇、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受害者跟隨命令。
7、讓受害者遭遇麻煩,或令受害者招致處分。
8、中傷、譏諷、貶抑評論受害者的體貌、性取向、宗教、種族、收入水平、國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結黨:孤立、杯葛或排擠受害者。
10、敲詐:強索金錢或物品。
11、畫侮辱畫,寫侮辱性的文字。
12、網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網志或論壇上發表具有人身攻擊成份的言論。
(8)校園欺凌現象有哪些擴展閱讀:
治理方案,以廣東為例
2018年11月12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台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對校園欺凌的分類、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其中,對被欺凌者身體和心理造成「輕微痛苦」或者「明顯傷害」的欺凌事件,分別列為「輕微」或者「惡劣」。
「攜帶刀具等器械威脅或打被欺凌者的」「多次強脫被欺凌者衣物的」「多次強索被欺凌者財物的」等屬於「惡劣」范疇的嚴重欺凌事件。
值得關注的是,學校對於屢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進行批評的同時給予懲戒,嚴重者可以給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的處分。
I. 校園欺凌現象還有嗎有哪些比較影響深刻的校園欺凌事件
調查將校園欺凌類型分為「身體欺凌(故意沖撞)」、「語言欺凌(難聽綽號)」和內「關系欺凌(聯合孤立容)」。
調研結果顯示,46.2%的北京中小學生有被故意沖撞的經歷,有6.1%的學生幾乎每天都遭受身體欺凌;40.7%的北京中小學生有被叫難聽綽號的經歷,有11.6%的學生幾乎每天都遭受語言欺凌;18.6%的學生有被同學聯合起來孤立的經歷,有2.7%的學生幾乎每天都在經歷這種關系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