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家訪最近的距離最真誠的溝通

家訪最近的距離最真誠的溝通

發布時間: 2021-01-02 23:44:35

㈠ 真誠與家長溝通的五大忌是什麼

老師與學生家長交談「十忌」

一忌不熱情,態度涼冰冰。講禮貌,知禮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老師必須具備的起碼的道德素養。遇到學生家長來訪,老師應該熱情接待,起身、握手、讓座、倒茶、問候、道別等一些應該有的禮數不可隨意省略。接待中,老師應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集中精力與學生家長交談,若確實有急事要辦,也應向學生家長道歉並講明理由,以取得學生家長的諒解,絕不可三心二意、心不在焉、旁若無人、 不理不睬,讓學生家長「坐冷板凳」。
二忌不文明,言行粗又俗。老師是文明的傳播者。老師在與學生家長的交談中,舉止要文明,絕不可口無遮攔、出口成「臟」,絕不可有低級、下流、庸俗的語言和行為,要注意為人師表。
三忌告惡狀,學生最反感。老師與學生家長交談時,介紹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要全面、客觀,既要介紹學生的不足,更要介紹學生的優點。尤其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的介紹要慎重,絕不能以偏概全,更不可全盤否定學生,否則,不僅易損害師生感情,激起學生的反感,而且容易讓家長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解和耽心,如對學生的前途喪失信心,耽心老師這種看法會影響學生的成長等。
四忌不適時,打擾家長煩。老師家訪或給學生家長打電話,也要注意選擇時間,應盡量避免在深夜和午休時間去打擾家長休息,老師到農村學生家裡家訪,還應盡量避開農忙時間。總之,老師家訪前最好與學生家長預約,家訪的時間不宜太久,次數也不宜太多,
五忌私心重,以權謀私利。個別老師師德水平低下,在與學生家長交談中,存在索要財物,撮吃撮喝,強制用車等不良現象,家長稍有不從,即對學生打擊報復。這雖只是個別現象,但影響極壞,嚴重敗壞了教師形象。
六忌涉隱私,令人難啟齒。每個人都有隱私權。老師在與學生家長交談中,要盡量避免主動談及學生家長的職業、收入、婚姻、身體狀況等,以免涉及隱私,觸及禁忌,引起家長的反感。當然,家長主動告知的除外。
七忌陪訓斥,家長失臉面。學生犯了錯誤,偶爾請家長到校與老師共同教育,家長一般都理解,也都能盡力從百忙中擠出時間來到學校,因此,老師應首先感謝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然後與學生家長密切配合,齊心協力,共演教育學生的「雙簧」戲。但是,個別老師卻不是這樣,在學生家長面前,對學生的批評教育往往表現為單純的訓斥,在訓斥中又缺乏對學生家長的尊重,有的甚至把學生的錯誤轉嫁到家長身上,把對學生的怒氣發到家長身上,對家長橫眉冷對,讓家長坐立不安、尷尬異常。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眉毛鬍子一把抓的作法,實在可笑、可悲!其教育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八忌「扔包袱」,家長苦無奈。個別教師在教育違紀學生時,作法過於簡單,動不動就喊家長,好像家長就是老師「呼之即來喚之即去」的隨從,更有甚者,讓家長把學生領回家管教。這種推卸教育責任的作法,我們稱之為「扔包袱」。這樣做,老師是省心了,但家長又要工作,又要管束和教育「賦閑在家」的學生,真是苦不堪言。
九忌假大空,神侃無實用。本來,老師與學生家長交談的機會就不多,雙方都應加倍珍惜。家長最希望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最新動態,因此,老師與學生家長的交談就應緊緊圍繞這一話題,言簡而意賅。然而,有的老師不了解家長的這一心理需求,交談中口若懸河,東扯葫蘆西扯瓢,離題萬里,廢話連篇,無實際意義,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一次寶貴的交談機會。
十忌不用心,一問三不知。這主要是指老師平時深入班級、深入學生不夠,對學生不了解或者知之甚少,面對學生家長的提問,一問三不知,甚至張冠李戴,讓家長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孩子不關心或者關心不夠,心生失望。

㈡ 家訪效果怎麼

1、「家訪」很受學生和家人的歡迎,全家都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我們萬萬沒有想到老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而且還寄予這么高的厚望,不管怎麼樣總有一種欣慰的感覺。

特別是我自己工作原因,平時不夠關心孩子,更是讓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原來我的孩子也並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女兒在教師的心中也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還是注視和關心著自己的女兒。王老師家訪精神飽滿,資料准備充足,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為幼兒教師那份強烈的責任心。

2、老師家訪拉近了家長與老師,家長與孩子,孩子與老師之間心靈的距離。心靈的距離有時等同於腳下的距離,家訪就是老師與我們家庭的零距離接觸。

老師在家裡坐一坐,聊一聊,一句噓寒問暖的話語,一個流露關切的眼神,勝過許多天若口婆心的勸說、教育。老師家訪是學校和家庭兩個教育主體的對話和交流,匯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進孩子的心田,必然會激孩子心靈的浪花,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果。

3、通過與教師溝通,我們明白首先要一個構建和睦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其次多一些時間、多一些精力與孩子交流,讓孩子知道父母對他學習的重視,體會到父母的用心良苦;再次是在「吃苦」教育上下功夫,多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對孩子的要求也不有求必應,讓她嘗嘗「被拒絕」的滋味兒,讓她慢慢學會堅強、自主和獨立。教師鼓勵、表揚的話語增強了我們家長、孩子的信心,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主動地轉變教育觀念,理解了老師苦心,領悟教育方法。



4、增強了家長的責任心並幫助他們科學教育孩子。教師借家訪廣泛宣傳,大力倡導家長參與教育,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識程度,明確自己在家庭就是一位最貼近的老師。家訪增加了教師與家長進行雙向溝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機會,也增進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共識。

實現教育學生方面的協調統一,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另外教師和家長溝通時還會發現教育過程中已經出現而未覺察到的問題,這樣就能夠採取相應措施而不至於錯失教育良機。

5、促進了班級建設和管理。家訪過程中的交流進一步培養了師生間的感情,學生感受到教師高度的責任心和真誠的愛心,促使他們有意識地克服缺點,服從管理,發揮他們最大的主觀能動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學校及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和學習,這對班級的和諧文明發展極為有利。

㈢ 家訪有哪些方法

1、走訪家庭;2、電話家訪;3、家訪聯系卡;4、預約家長來校;5、飛信聯系;6、建立QQ群等等。現在的信息發達,家訪的方法及形式也就很多很多了喲!

如何真誠的溝通

最近對於溝通這件事時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原本以為是駕輕就熟的強項突然就讓我覺得無所適從,好似上帝給我開了一扇門,而我卻在門里越走越迷茫,後來乾脆在路上迷了路,惶惶然而不知其解。

總結起來,最近溝通的幾大困惑之處如果用溝通的方式來說,大概都分布在了電話、簡訊、面對面交流這幾種溝通方式里,歸結起來就是無法將所想要表達的意思與達到的效果很好的傳遞給對方,而對方的意圖也無法為自己所知曉,因此溝通的缺陷由此而生。

首先來說說簡訊。諸如簡訊與QQ等靠文字來表達的通訊方式,在我似乎變成了最難表達清楚的方式。一直以來我自認為用文字是最能夠表達清我的意思的,但這似乎只是我單方面的認為而已,在我表述完自己的觀點之後,似乎並沒有考慮對方能夠接受多少,理解多少,只是自認為表達的清晰完整,但實際的情況就是,我總會發現對方的理解與自己的意思出現偏差,之後就是越來越風馬牛不相及的對話,甚至最後反目成仇。於是我開始思考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我看來,也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首先,文字的對話是無法加入口語溝通時的語氣等表達情緒的語境的,於是經常就會出現,同一句話,但看起來與聽起來完全不是一個意思,比如一句調侃的話,在對方看文字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一種侮辱,而如果是聽朋友說出來,可能這就變成了一個轉眼就過的玩笑;其次,文字對話也無法加入面對面溝通時的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等,因此在用文字溝通時,語句就顯得格外單薄,無法加入人體下意識的行為,而看的人也無法准確的把握其中的真情實感,以至於忽視文字中所想要表達的感情,其結果一樣是導致溝通的不夠充分。

那麼,如果文字的表達不夠准確,就用電話吧,這樣是不是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誤差呢?其實不然,那麼接著就說說我在用電話溝通時感到的困惑。

隨著科技的發達,人們的溝通可以不再只通過面對面與書信等古老的方式進行,可以說電話這個「順風耳」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人類的溝通現狀,它使得人與人之間的地理距離急速縮短,所有需要交流的事情只要你有一部電話、對方的號碼,立刻就可以完成信息的傳達,但這種便捷的溝通雖然可以准確的傳遞信息,也能傳達一部分情緒,但由於人們無法看到對方的表情等,所以對與某些信息的准確把握就形成了障礙,同時電話的溝通只是純口頭的溝通,人們既無法通過對於表達者的下意識表現輔助判斷,也不像文字信息那樣可以留下真憑實據,因此很多時候電話溝通的信息的可信程度就有待商榷了。而且,隨著簡訊、QQ、電話的普及,人們的溝通越來越以來於科技,雖然這給人帶來了無限的便利,但卻讓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越來越好,以至於在心理上的距離越來越遠,這也是這世界的人情味越來越淡的原因之一。好的留言

如果說以上兩個溝通方式都有各自的缺陷,那麼是不是說面對面這種最為原始、最為親近的溝通方式就是傳達意思最清晰、情感交流最順暢、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呢?其實我覺得不然。許多時候,面對面的溝通都帶有表達者的主觀意願與情緒,面對面的溝通最容易把這種情緒與意願傳達給對方,當然,如果溝通雙方都帶著友好的態度與客觀的認知,這必然是皆大歡喜的,但現實是,人總是希望對方可以完全的接受自己的意願,這就存在著爭議的風險,同時,如果剛好表達者情緒激動,生氣、急躁、大發雷霆,那麼這樣面對面的溝通反而使雙方都下不來台,造成無法挽回的惡果。面對面的溝通是最為直接的,所以其所造成的傷害也是最為直接並且難以挽回的,所以如何把握好說話的分寸與情緒就成了最大的問題,那麼我們在面對面表達的時候既要保證意思的完整,又要考慮情緒的把控,這種溝通方式時間長了就會讓人感到疲憊與力不從心,也許這也是很多人現在為何越來越偏向用簡訊等方式溝通的原因吧。

如此說來,每一種溝通方式都是有利有弊的,至少在我看來,只用一種溝通方式是很難完整表達自己的,也常常因此而產生誤會,致使他人不理解我,同時我也越來越厭棄自己。雖然溝通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溝通方式都會產生不同的問題,雖然這會讓人很困擾,但至少在溝通時,無論採取怎樣的方式,面對怎樣的人,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因為有了真誠,所有的問題最終都會有自己的出口。

㈤ 怎樣才可以做到真誠的溝通

學問是一個利器,有了這利器,一切皆可迎刃而解。雖不能對各種專門學回問皆作精湛的研答究,但是那所謂常識卻是必須具備的育了一般的常識,倘若能巧妙地運用起來,那麼應付任何人作十分鍾的興趣談話,想是不難的須多讀書多看報,
所謂真誠溝通,當然,首先就在於真誠啊!雙方都得真誠,不假打,不裝蒜,不忽悠,有啥說啥,彼此都的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還有就是泰頓要誠懇,本著解決問題,小消除隔閡的意願,互諒互讓,不固執己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誠溝通。

㈥ 家訪後家長的感想(簡短的)

寫作思路:首先感謝老師不辭辛苦來家訪,接著可以寫一下作為家長積極配合老師教育工作的態度,可以對老師和學校提一些對孩子學習有力,積極向上的,傳遞正能量的建議。

正文:

家訪,如同一場久旱逢甘霖的及時雨,播灑在家校兩地。感謝各位老師百忙之中進行家訪,對學生特別有責任心,在家訪中能夠抓住學生的個性,糾正學生的缺點,體現出了老師盡職盡責的精神。

我的孩子從不多言多語,很靜,做事讓老師很放心,但也缺少活力和自信,這一點一直讓我很困惑。從和老師的交流中,我明白了:現在競爭激烈,孩子如何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這就需要自薦和自信,能夠大膽地推銷自己,而不是循規蹈矩地按照別人的安排走。況且周圍的世界瞬息萬變,別人能為你安排什麼呢?一切要靠自己,靠自己打拚一片天地。

因此,在孩子的求學階段就要培養其競爭意識,培養其適應未來社會的心態和能力。一個人的性格在某種程度上很難改變,但要考慮到自身性格中的某些弱項可能會影響到將來的發展,因此要學著慢慢嘗試引導孩子以開放的心態來學習、生活和交往。

作為家長也將盡到應有的責任和義務,多和老師溝通,發現問題及時與老師交流。配合學校,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希望持續這種良好的互動。

最後有點小建議,希望上課期間,可以經常去教室聽一下上課情況,了解一下學生狀況,能夠隨時和老師溝通。

㈦ 怎樣與學生家長溝通

河北省衡水市第六中學(053000) 郭素賢 現在的中學生這一代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比較,他們在性格上更多表現的個人情緒比較強,自製力、堅持性比較低。為了使得教育工作順利開展,教育目標順利得以實現。僅靠學校或僅靠家庭都是不夠的:教師觀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很難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現,需要的是兩者之間的共同努力與配合,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連貫性。所以,現代的學校教育需要家長們的積極參與。這有助於加深對孩子的認識和了解;有助於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和發展;有助於指導,引導孩子解決問題;也有助於更好的處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家長溝通,教師需要學會一些與家長溝通的技巧,這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很重要。 1 尊重是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尊重家長是做好溝通的前提,不能一見面就對家長指責學生的錯誤,把學生家長當學生來教育。這樣會使溝通無法順利進行。教育是理性的行為,與家長的溝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盡管在教師與家長關系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應該把家長放在對等的位置和家長溝通,而不要拿對自己的學生說話的語氣居高臨下的和家長交流。否則,很容易造成家長對老師的抵觸和不認同,就不能很好的和家長進行溝通。也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好的影響。要明白,和家長溝通的目的是探討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而不是把學生家長當做出氣筒。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症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得家長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對孩子的教育形成一個互動的局面,才能增進教師對一個學生的全面的了解。這種「互補性溝通」會更好的幫助出現問題的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小」問題。2 「家訪」是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家訪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把學校與家庭緊密結合的有效形式,通過家訪,可以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也可以讓家長及時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現,教師也可以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與在校是否一致。總之,家訪在教育工作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隨著手機、電腦及通訊器材的普及,現在的教師很多都採用電話、郵件等方式和家長溝通。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然而,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家庭,每個家庭都各不相同。很多時候學生的問題是由家庭的因素造成的。相對來說,傳統家訪能讓教師清楚地了解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想法,以及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進一步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點、行為習慣、內心情感等,有利於教師開展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傳統家訪能讓教師和家長面對面地交流,這種情感的交流會讓家長感覺到教師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一個普通朋友,縮短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使家長更樂意和教師配合,更好地關注孩子成長。所以我們家訪的時候應該注意新舊方式的結合,使溝通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在家訪時要講點藝術性,家訪不是告學生的狀,反映情況要講究點策略,語氣要婉轉、和氣,從成績入手,以表揚為主,進行疏導,使家長樂於接受,願與我們配合,共同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 3 真誠是與家長溝通的催化劑 每個家長的文化層次和素質修養都不盡相同。對教育工作的認識也不一樣。有的家長認為,我把孩子送到學校,我的孩子在學校出了問題,就是學校的責任。這時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要讓家長理解學校,理解老師。最好的事實是學生對你的喜歡、對你的愛,用學生對你的肯定開啟家長的心扉,讓學生架起你和家長溝通的橋梁,家長自然會被軟化,給你多一些理解,家長會認同我們的教育措施,使你的教育教學工作少一些阻力。由於學生家長與教師的接觸不多,與教師溝通交流時,不容易做到暢所欲言。我們應該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這個家庭的朋友,與家長說話就變得容易多了。為了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老師工作細致、認真負責的好印象。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讓家長表達他的意見很重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即使是一個牢騷滿腹、怨氣沖天,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如果我們真誠以待,常會被「軟化」得通情達理。要認真耐心地聽家長傾訴,同時要表現出對家長心情的理解,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可以對學生情況有更全面的了解。 確實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的方式無處不在,涉及的內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長「多報喜,巧報憂」,更要把教師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那麼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互相配合,和諧施教,共育新人的目的。

㈧ 老師家訪時最想與老師交流,溝通的問題是什麼

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採用什麼樣的方法,謝謝

熱點內容
愛因斯坦教育 發布:2025-09-11 15:40:39 瀏覽:582
李建老師 發布:2025-09-11 14:09:05 瀏覽:237
學生和老師的關系 發布:2025-09-11 09:35:01 瀏覽:124
師德師風政治學習心得 發布:2025-09-11 09:06:43 瀏覽:485
階梯數學4 發布:2025-09-11 07:08:42 瀏覽:884
氧分子的化學符號 發布:2025-09-11 07:06:35 瀏覽:28
化學課程論 發布:2025-09-11 04:13:35 瀏覽:883
新疆特崗化學 發布:2025-09-11 04:05:34 瀏覽:421
高一數學測試題 發布:2025-09-11 01:15:41 瀏覽:828
師生失身情 發布:2025-09-10 23:13:58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