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教師德福一致

教師德福一致

發布時間: 2021-01-03 12:56:10

1. 為什麼佛家講輪回而儒家不講輪回

其實輪回並非佛家之中心概念,亦非其一家獨有。輪回是由德福一致內問題所逼顯出來的容。只要想實現德(即修道所得)與福(即世俗之樂,福的定義有多種,勿混淆)一致,就必須把生命無限拉長,不然人之百年 明顯 好人(修道成佛之人)無好報者 多矣。和尚菩薩賢人君子被害者亦多矣,此種情況要給與圓滿解釋,生命就必須輪回。其實輪回並非佛家獨有,道教也講輪回,基督教之靈魂不滅也為輪回,因基督教和道教也講德福一致故。只不過基督教對於修行方法及其效果並無明確的說法(只是追隨基督模仿上帝,怎麼模仿並無確定的說法),所以其只有天堂與地獄而已,而且一進即不得出,因為即使你再來一趟人間也是老樣子,所以根本就不讓你來了。而佛家卻可進進出出,因佛家對於修行和修行效果特別重視故。可見輪回問題只是哲學系統的構造的圓滿性問題,如果把釋道耶的哲學系統比做一個大廈,那麼輪回問題就是這些大廈上的避雷針,其避的就是德福一致這顆雷!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個問題取消,直接承認人之一生德福並不一致,那麼你就不需要輪回了,儒家就是這么做!這就是佛家講輪回而儒家不講輪回的秘密!

2. 牟宗三老師的儒家圓教詠是什麼意思

【儒家圓教詠】
儒聖冥寂存天常,孟軻重開日月光。
周張明道皆弗違,朱子專伊川反渺茫。
象山讀屬孟而自得,陽明新規亦通方。
四有四無方圓備,圓教有待龍溪揚。
一本同體是真圓,明道五峰不尋常。
德福一致渾圓事,何勞上帝作主張。
我今重宣最高善,稽首仲尼留憲章。
--牟宗三

3. 如何看待教師職業道德與教師幸福的關系

我們知道,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勞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以及通過這一規范的遵守所表現出來的修養水平;教師的幸福就是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的一種教育主體生存狀態。
將教師德福關系可以一分為二地看:
1、幸福與德行的一致
第一,從總體上說,德福一致具有必然性。教師幸福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出發點和歸宿。幸福范疇是所有教師道德范疇如教師的公正、仁慈、義務、良心、人格的起點、歸宿以及聯系它們的扭結。第二,從雅福的角度看,德與福是一種等同關系,具有一致性。實際上就是從幸福的精神性這一立場出發看問題,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犧牲的性質。
2、幸福與德行的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實際生活中德福矛盾的例子應當說比比皆是。同樣,在教育生活中也存在德福矛盾的一面。比如,教師為了教育事業,犧牲休息時間,全身心投入其中。
我認為,德福矛盾的一面最主要的還是體現在「俗福」方面。為了學生,教師可能失去很多物質上的內容,勞心勞力。但是,教師的幸福更主要的是一種精神性的「雅福」,因為它超越了一己之私。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它不僅滿足了個人的物質需要,而且還能滿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特別當精神道德需要得到滿足時,教師就會產生一種愉快舒暢的體驗,感到幸福。例如,每天早上學生的一聲「老師好」就能令我一天精神抖擻;學生們在周記中對我敞開心扉,無話不談,作為班主任的我有一種被信任的自豪感;同事們的幫助更是給了我良好的工作氛圍。雖然我身體疲憊,但感覺有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感。同樣,學生的道德成長,學業進步,進而對社會做出的貢獻,都是教師生命意義的確證。
因此我有理由認為,德福矛盾是相對的,德福一致卻是絕對的。師德首先是「人」的師德,賦予教師真正內在的尊嚴、幸福感和生命價值。這時的教師就不是一個「教書匠」,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具有教育力量的教科書,能夠傳授給學生許多無法物化在書本中的人生智慧。教師的道德素養,不是體現為低效的付出,更不是犧牲性的付出,應建立在「分享」與「共度」的生命歷程里,應包含作為「人」的「自然生活」的幸福享受。教師不僅僅是為生計而工作,更是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只有把工作當作生活追求,才能在不斷增值的生命歷程中,體驗到幸福和充實。對於德福矛盾,教師應當將心態放平,努力培養自己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高超的教育能力和審美的素養,在「分享」與「共度」的生命歷程里尋求最大限度的德福一致。

4. 面對德福的矛盾我們該如何堅守自己的道德操守

所謂道德,馬克思主義認為,它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產生有多方面的條件,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結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我國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在2001年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第一次系統明確地提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為我國公民基本的道德規范。公民道德是一個國家的公民應當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和道德要求。大力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對我國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所謂「幸福」則是內心的一種感受,指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於追求和實現了某種理想而引起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孔子說「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正說明:道德上的無愧才有正當的幸福,只有正當的幸福才可能有心安理得的享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德就是福,當然也就意味著德與福是一致的。
然而在現如今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期階段,社會各方面的制度建設還不是很完善,公民的道德意識不高的情況下,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得到理論上的完全的「德福一致」,卻出現了許多的德福矛盾現象。例如:
(1)一個生意人因恪守誠信而虧本了;他的鄰居卻因制假販假擁有了燈紅酒綠的生活。
(2)一個學習刻苦、追求真才實學的大學生成績只在中上;另一個大學生憑著臨時突擊、甚至舞弊卻拿了獎學金。
(3)一個好心的司機在公路上將一個被車撞成重傷的老人送進醫院後,被老人的家屬纏上了,從此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而真正的肇事者逍遙於責任之外。
面對這些現實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德與福之間的矛盾,作為當代的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如何堅持自己的道德操守呢?
首先,誠信是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基礎,也是我國傳統道德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重要的一項道德准則。我們的誠信意識、誠信行為、誠信品質,關繫到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關繫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一定意義上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未來。做為大學生的我們,更要肩負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就必須自覺加強誠信道德建設,把誠信作為高尚的人生追求、優良的行為品質、立身處世的根本准則。
其次是我們應該加強道德修養的學習,努力錘煉個人人品,通過「學思並重、省察克治、慎獨自律、積善成德、知行統一。」等方法提高自己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做一個德福兼備的合格的當代大學生。

5. 說說你對"德福一致"的看法和理解

德指的是道德,是一個人的外在評判和內在修養,德,具有約束,引導,評價作用回,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外在規答范和內在修養本身就是素養的升華,在道德的引導下,行為,准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在這種良好修養下,福氣也會隨之而行,所以,可以這樣說,好的德行和好的福氣是一致的,良好的道德就是本身的福。

熱點內容
愛因斯坦教育 發布:2025-09-11 15:40:39 瀏覽:582
李建老師 發布:2025-09-11 14:09:05 瀏覽:237
學生和老師的關系 發布:2025-09-11 09:35:01 瀏覽:124
師德師風政治學習心得 發布:2025-09-11 09:06:43 瀏覽:485
階梯數學4 發布:2025-09-11 07:08:42 瀏覽:884
氧分子的化學符號 發布:2025-09-11 07:06:35 瀏覽:28
化學課程論 發布:2025-09-11 04:13:35 瀏覽:883
新疆特崗化學 發布:2025-09-11 04:05:34 瀏覽:421
高一數學測試題 發布:2025-09-11 01:15:41 瀏覽:828
師生失身情 發布:2025-09-10 23:13:58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