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作文素材
Ⅰ 求一篇以景襯情的作文,要有批註
[技法解說]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首先,向人們出示將一張嬰兒恬靜熟睡的照片,旁邊是一位洋溢著幸福微笑的母親,勿容置疑,人們一致認為嬰兒正在甜蜜的夢鄉;接著向人們出示另外一張照片,嬰兒還是這個嬰兒,但旁邊換成了一位淚流滿面、傷心欲絕的母親,這下,人們無不惋惜地認為嬰兒已經死亡。
這兩張照片,主角(也就是嬰兒)並沒有改變,變的是旁邊的陪襯者。可見,同樣的事情,如果在不同的背景下發生,給人的感受也必定大不相同。例如老師家訪,本不是件稀罕事兒,但一名學生將老師家訪的時間設定在「因為家裡窮,我不得已輟學」的「正月初十」,而且那一天又恰好是一個「好陰暗,好陰沉,烏雲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傷心天氣,寫成了作文《那天,班主任來接我》,讓陰沉的天、連綿的雨、泥濘的路映襯老師對於學生的關懷與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偉大責任。作文以景襯人,人物形象鮮明;借景抒情,思想主題深刻,給讀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另外,我們在影視劇裡面也經常看到:主人公傷心欲絕時,必定是一個大雨傾盆的壞天氣;而劇中人物意氣風發時,大多是一個春光明媚的艷陽天……那麼,當我們選定了作文的故事素材,是否可以考慮一下:是就這么直喇喇地按照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自然環境等實際情況來個原事轉錄呢,還是多動動腦筋,選擇那些有利於突出人物或者表現中心的因素著筆?
又如上面寫老師家訪一文,未必一定是在「正月初十」那天,也未必是一個陰沉的天氣,但是如果我們將上文的自然環境寫成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人見人愛的好天氣,則不僅與文中「我不得已輟學」的心境不相符合,更難以表現出老師對學生的關心,那作文的影響力就差遠了。
當然,我們上面說的內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在一個風光旖旎的環境下,既可以寫高興積極的事情,也可以用其反襯低調的情感。如一名學生寫考試失利之後,「一路上小鳥唧唧喳喳的唱歌,我卻只覺得更加煩躁」。所以什麼樣的故事配什麼樣的環境,並沒有現成的規律和硬性的規定,需要根據作文的實際靈活選擇。我們要注意的是:作文中的寫景決不是單純的自然環境描寫,寫景是為了襯託人物心情,為全文中心服務。結合情節內容靈活的設計時間、地點、環境等要素,以讓我們所寫的對象更加鮮明、更加突出、更加偉大,就像綠葉襯紅花花更紅一樣。
[同窗佳作]
奶奶摔傷之後
湖北省公安縣章庄中學初一(10)班 王小曼
天,灰濛蒙的。
我一個人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昨天晚自習前,聽姨媽說奶奶從車上摔下來了,還流了許多血。今天,也不知奶奶怎樣了?
風,呼呼地刮著。我覺得那聲音像針一樣刺耳,我還在考慮另一件事,就是要不要把這事告訴出門在外的爸爸媽媽。出了這樣的事,大家心裡都很難受。告訴他們,他們肯定會擔心;不告訴他們,奶奶究竟怎麼樣了呢?想到這,我又加快了腳步……
近了,近了,到家了。
家裡比以前更顯孤獨寂靜。走進裡屋,爺爺正坐在床邊給奶奶喂葯。見我回來了,他們臉上都露出了笑容。但我從他們的眼睛裡看出更多的是憂慮。奶奶頭上纏有綳帶,臉色慘白,看來摔得不輕。奶奶微笑著,我卻只想哭,痛哭一場。
這一刻,我真正品嘗到了心酸的感覺。看到爺爺奶奶憔悴難受卻還要強作笑顏的樣子,我心裡就不由自主地更加悲傷。我的眼睛模糊了,淚水從眼眶裡流了出來。但我不願讓爺爺奶奶看見,趕緊回過頭拭去眼淚,又強迫自己也微笑著轉過頭來……
屋外,只聽見雨淅淅瀝瀝的下著,似乎沒有個完。
[閱讀提示]
作者善於用簡筆寫景,並用自然環境襯託人物心情。看看作者選用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又是怎樣和人物的心情融合起來的?另外,文中較大篇幅的運用了人物獨白式的心理描寫,找出來讀一讀,思考作者是怎樣把文中這樣一件小事寫得如此感人的。
Ⅱ 急求一件難忘的事的題材
六年的教學生涯中最刻骨銘心的就是那堂課,至今回想起來,一切依然是那樣清晰……
那節課,我正准備講評單元試卷上的作文,這次記事作文,多數同學寫得不錯,可我總覺得他們寫出來的缺乏一種內在的情感,比較滿意的只有梅芳同學寫的那一篇。她作文的題材源於「三·八」婦女節,那一天,在我的提議下,我班的女同學紛紛拿出自己的零花錢,買了水果,還特意做了一束鮮花,把愛心送給梅芳的媽媽,和這位患病多年的好媽媽共度一個快樂的節日。這一天對她們母女倆來說是那樣意外、難忘。第二天,母親還捨不得把「3月8日」的日歷撕去,她十分珍惜這份不同尋常的關愛。
文章娓娓而來,句句話語都是那麼感人。我決定把它當作本次的範文,引導孩子們寫作時往真實方面寫,課上,我對他們說:「老師對大家的作文,感覺還滿意,其中一篇老師特喜歡,因為小作者取材於生活實際,寫得十分真實,咱們就一起來欣賞欣賞,怎麼樣?」孩子們都樂了,於是我深情地念起了「3月8日,對我來說太意外了,我始終忘不了那一天。」一聽到這句,好多同學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梅芳,顯然他們已意識到了一些,不過仍繼續認真地傾聽,教室里顯得十分安靜,我也念得更來勁,當我念完後,正想誇誇梅芳時,無意間發現她正用小手擦拭淚珠,她感動得落淚了,那一瞬間,我的眼睛也濕潤了,同情與憐憫油然而升,眼前似乎又浮現起上次家訪的那一幕——一位瘦弱的母親,臉色蒼白,坐在輪椅上,正吃力地掃著地板。再想想,這么多年這位乖巧的孩子享受不到和其他夥伴一樣快樂的童年,我們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喉嚨似乎被卡住似的,獃獃地站定在講台上。同學們見了都傻了,知情的同學也流淚了,教室里靜得出奇,只聽見她哽咽的聲音。沉住了一會兒,我走到她身邊,幫她擦去腮邊的淚水,安慰她說:「孩子,別難過,你看這么多年,媽媽都堅強地挺過來了,沒事的,再說還有老師和同學在關心、支持你,你應該高興才對啊」!同學們也紛紛表示在以後的日子裡會更加關愛她的。望著一雙雙熱情、純真的眼睛,我欣慰地說:「是的,老師相信只要我們攜起手來,多給梅芳一點愛,她一定更深刻的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大夥聽了,都點點頭會心地笑了……
這堂課結束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是啊,作為教師,除了教給孩子知識外,更應該懂得在孩子心間,撤播愛的種子,讓他們懂得同情他人的苦處,理解別人的難處,並學會給別人一點關愛。從而在學生之間架起愛的彩橋,讓他們永遠在愛的藍天下暢快呼吸、快樂翱翔吧!
Ⅲ 體現出親情的作文題材
第二次生命 她叫蘭,是家中的老大。因為家在農村,所以父母都十分不重視她,僅僅因為她是女孩。 由於家庭的貧窮,她才念到三年級就輟學在家,每天幫父母干繁重的農活,但她並沒有放棄學業,一直偷偷地找弟弟借書看,她覺得只有在知識的海洋里,她才能夠真正的放鬆。 梅,是一個剛從城裡分配到這個小山溝的老師,她是蘭弟弟的班主任。那天,她來家訪,看到蘭邊干農活邊背詩,心不由得被揪了一下,她決定一定要讓這個聰明的女孩上學,不管用什麼代價。 蘭真的復學了,與弟弟在同一個班,由於她已經輟學兩年了,剛開始難免有些吃力,但她覺得自己比弟弟大,以前學得比弟弟好,現在什麼都不如弟弟,難免有些自卑。細心的梅發現了這一切。於是她沒事就找蘭聊天,談心事。 又是一個初秋的傍晚,蘭和梅相約出來散步,突然梅像個孩子一樣手舞足蹈地對蘭說:"快,快看,流星。"說完,雙手抱拳,低著頭,嘴裡還喃喃自語著什麼。蘭好奇地問:"老師,您在干什麼?"梅說:"從前我的老師對我說如果看見流星,就馬上許願,並說出自己願意付出的代價,她的願望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剛才許了一個願:'我希望蘭可以重新振作起來,走出失敗和自卑的陰影來,代價是我的生命。"那天晚上,她們又聊了很久,蘭一直都很感動,她開始覺得一切都不是障礙,只有好好學習才是最重要的,才能報答老師對自己的恩情。 蘭漸漸向這個對自己像照顧妹妹的大姐姐敞開心扉,她覺得梅帶給的不僅僅是姐妹之情,還有一種她說不清的,好像缺少了十幾年的,像是母愛的感情。 終於,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里的一所重點中學,而那個暑假,梅也要回家看望父母,她走了,再也沒有回來--因為火車出軌。 當蘭聽了這個消息後,怔了半天,她不相信,她不相信,她這個溫柔得像姐姐,親切得像媽媽,一直關心她的人就這么走了。 久久地,她才說了一句:"這是她對流星的承諾。"彈指一瞬間,蘭終於學成了。這一天,她來到梅的墳前:"一直以來,是你給了我親情一般的力量,母愛一般的勇氣,使我從當初那個有些自閉的孩子,成為了現在這樣一個飽學之士,雖然你才比我大十六歲,但你給了我,我的媽媽從未給過我的母愛、力量,是你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點燃了我的希望之火。媽媽,要不是你發現我,培養我,我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大山,謝謝你。"這也許就是世間最美的情感,它超越了血緣關系,改變了人的一生,它就是親情。它在每個人的心中埋藏,在每個人的行動中升華。
Ⅳ 關於「感到意外「的作文,材料(小華也來參加畢業考試,同學們都感到意外,她能這樣做真不容易啊....)
小華也來參加畢業考試,同學們感到意外,她能這樣做真不容易啊!同學們都投來關切的目光。
小華是一個貧困山區的小孩,幾年前,小華的爸爸出了車禍,雙腿殘廢,長期躺在床上。小華的媽媽整天在外打工。白天,小華來上幾節課後,就得回家照顧卧病在床的爸爸,一會兒給爸爸換洗衣服,一會兒給爸爸喂飯,一會兒洗地板……忙得不可開交。小華過早地承擔起家庭的重擔。
幾個月過去了,小華的語數成績像坐「滑滑梯」一樣快速下滑了十幾分。同學們感到很奇怪。幾天後,老師到小華家家訪才知道是這么回事。她能來參加畢業考試真不容易啊!
一星期後,畢業考試成績出來了,小華竟然考了全年段第一。大家感到十分驚訝,小華一天只來上一兩節課,竟然考得比全天都來上的同學還好?班主任當著全班的面誇小華說:「小華同學雖然一天只來上一兩節課,回家還得照顧爸爸,但是卻取得這么好的成績,真是不容易呀!」這時,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小華隨著掌聲走上講台,她說:「我除了照顧爸爸,還要做家務,但我在百忙之中堅持擠出時間自學,讀書要讀好幾遍,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經過廢寢忘食的學習,才取得了今天的好成績……」小華走下講台,全班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Ⅳ 求有關寫老師的作文(題材新穎),400~500字。
「最美」的代價
半個多月來,麗莉老師捨身救人的英勇事跡傳遍了大江南北,家鄉的父老鄉親為之驕傲,善良的人們為之動容,全國人民為之感動,麗莉被譽為「最美女教師」的稱號。
在經歷了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之後,麗莉一下子成了人人敬仰的英雄,各種榮譽也接踵而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被譽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教師」的光榮稱號,而在此之前,她卻始終是一名默默無聞的代課教師,沒有正式編制、沒有醫療保險,每月只有一千元的工資。
說句心裡話,我們實在不願意麗莉當什麼英雄,也不願意她擁有「最美女教師」的光環,因為這「最美」稱號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雙腿高位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麗莉從此將永遠告別幸福歡樂的人生。
在逝去的以往歲月,麗莉曾是一個快樂、幸福的女孩,她的QQ昵稱就叫「一臉幸福」。在父母面前,她是乖巧聽話的孝順女兒,在丈夫面前,她是溫柔賢惠的妻子,在學生面前,她是善良慈祥的母親。本來,麗莉是可以做母親的,然而,一次意外流產,打破了她做母親的夢想,於是,她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的教學工作中去,把那份溫馨的母愛奉獻給了她熱愛的學生們。
有時我常常幼稚地幻想,假若學校不組織夜間補課、假若學校門前的交通秩序更好一些、假若有關部門對問題校車管理更嚴格一些、假若那個校車司機不玩忽職守的話,麗莉的悲劇就不會發生,她仍會一臉幸福地向人們走來,仍會站在講台上為學生們講課,仍會和家人幸福地歡聚。然而,時光不能倒流,歷史不會重演,如果麗莉的悲壯能夠喚醒社會道德良知的話,她的代價就沒有白白付出。
站著是一座雕像,躺下是一座豐碑!我們祈禱麗莉早日康復,早日回到學生和親人們的面前,祝願她今後的人生綻放更加美麗的光彩,正如麗莉曾對學生們說的一句話——我是一支美麗的茉莉花!
本篇文章來源於卓芒文學網|http://www.zhuomang.com 原文鏈接:http://www.zhuomang.com/wenzhang/yuanchuang/809.html
Ⅵ 求關於(這條小魚在乎)為材料的作文最好是 議論文 謝謝~!
有這么一個故事。
在暴風雨後的一個早晨,一個男人來到海邊散步。他一邊沿海邊走著,一邊注意到,在沙灘的淺水窪里,有許多被昨夜的暴風雨卷上岸來的小魚。它們被困在淺水窪里,回不了大海了,雖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用不了多久,淺水窪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乾死的。
男人繼續朝前走著。他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個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個水窪旁彎下腰去--他在撿起水窪里的小魚,並且用力把它們扔回大海。這個男人停下來,注視著這個小男孩,看他拯救著小魚們的生命。
終於,這個男人忍不住走過去:"孩子,這水窪里有幾百幾千條小魚,你救不過來的。"
"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
"哦?你為什麼還在扔?誰在乎呢?"
"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拾起一條魚扔進大海。"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今天,你們在這里開始大學生活。你們每一個人,都將在這里學會如何去拯救生命。雖然你們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國的人,甚至救不了一個省一個市的人,但是,你們還是可以救一些人,你們可以減輕他們的痛苦。因為你們的存在,他們的生活從此有所不同--你們可以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是你們能夠並且一定會做得到的。
在這里,我希望你們勤奮、努力地學習,永遠不要放棄!記住:"這條小魚在乎!這條小魚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Ⅶ 議論文 素材
「傻根」王寶強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娃。王寶強從小就十分喜歡看電視上放的各種電影,也夢想哪一天能夠成為明星,8歲那年,因為看了李連傑主演的《少林寺》,王寶強便中了電影的「毒」,獨自跑去少林寺練習武術。2000年,王寶強不顧父母的反對,離開河北老家,獨自一人踏上了進京的火車,開始了追求自己夢想的旅程。 陳學富【導語
在北京闖盪初期,王寶強生活得異常艱難,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為了填飽肚子,他靠著腿腳功夫混進了劇組當武行,幹些替身、群眾演員的零活,他曾在《銀鼠》、《孝庄秘史》等影視劇客串過群眾演員,可混在人群中連一個背影都找不到。當時吃飯也是吃了上頓不知下頓。在最困難的時候,王寶強都咬牙堅持著,沒伸手向家裡要過一分錢,實在沒錢的時候,他就跟著建築隊去刷牆。身邊很多打工的朋友都堅持不住,紛紛轉行幹了別的。王寶強依舊在影視圈的最底層掙扎著,回想以前,王寶強現在覺得十分慶幸,「如果我當時放棄了,我想我也不可能有今天。」
傻人有傻福,那份執著終於讓王寶強等來了機會。直到被導演選中擔任電影《盲井》男主角後,一連串的好運接踵而至,他憑《盲井》中元鳳鳴一角連奪金馬獎最佳新人大獎以及法國杜維爾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和曼谷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後來王寶強又幸運地被馮小剛相中,接替威尼斯影帝夏雨出演賀歲大片《天下無賊》,與劉德華、劉若英、葛優等大腕「過招」,本色出演一個善良單純的地道農村娃傻根,大獲好評。
2006年,王寶強主演30集電視連續劇《士兵突擊》,成功地塑造了許三多這個角色,其自然的表演才能在這部劇集中得到充分的展現,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並贏得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 周星馳的星路也是充滿坎坷,正如其代表作《喜劇之王》里的一句經典台詞,過去的周星馳不過是個「死跑龍套」的。成功屬於不拋棄不放棄的人閔燕
香港的無線藝人培訓班是許多大牌明星出道的地方。當年,周星馳與好友梁朝偉一起去報考,但是梁朝偉考上了,自己卻沒考上。後來,周星馳為了進入無線,特地買了一雙能增高5厘米的皮鞋去參加考試,讓自己看起來高大一些,才終於考上。1983年,周星馳結業後成為無線藝員,同年在兒童節目「430穿梭機」中當主持,足足熬了4年。
1987年他被派演電視劇,其間客串了許多個「路人乙」「宋兵甲」之類的角色,較為被內地觀眾所熟悉的就是在《射鵰英雄傳》里,他國扮演一個宋兵小頭目,只出場了幾十秒便被人一招幹掉。直到他拍了《蓋世豪俠》後才開始聲名鶴起。1988年他得到李修賢的賞識,參演《霹靂先鋒》,獲台灣第25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從此,周星馳一步一步地從「宋兵甲」變成今日的「喜劇之王」。今年春晚,「小沈陽」因小品《不差錢》一炮走紅。春晚後短短三天,其博客點擊率便達到近200萬。他今年共參加了中央、北京、遼寧、吉林、天津五個電視台的春節晚會,成為繼趙本山之後的新任春晚「人氣王」。
80後「小沈陽」的經歷與多數二人轉演員並無二致:出身貧苦農村家庭,讀書不多,戀愛結婚早,對象是自己唱二人轉的搭檔。因為有趙本山的提攜,他的命運又將與很多二人轉演員不同。除夕當晚演出結束後,小沈陽跑到廁所里偷偷地哭了一場,這眼淚里包含了太多苦辣酸甜,尤其是他在2008年春晚時遭遇了「三進三出」,沖刺春晚未果的尷尬。 人生來就在不同的環境中,如果只是一味抱
男扮女裝、大濃妝、別發卡,是小沈陽的標志性扮相,也是他最受爭議的地方。2008年小沈陽參選央視春晚的節目《我要當明星》,其實就是今年他在北京台春晚上表演的《超級大明星》的原始版,小沈陽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刀郎、劉德華、張雨生、阿杜、阿寶的演唱,技驚四座,可惜最終被認為「與春晚主題不夠相符」而遭斃。當年2月,小沈陽再次應央視春晚導演邀請參加元宵晚會錄制,表演《我要當明星》,但在2月21日正式播放時因不明原因未播出,說白了就是被認為他的表演風格「低俗」。
小沈陽雖然在東北很有人緣,但叩開央視春晚的大門卻花費了兩年的時間,當年趙本山提攜他參加央視「相聲小品大賽」表演,也曾被臨時掐掉了鏡頭。加上後來遭遇春晚「三進三出」,如今終於等到「苦盡甘來」。 2008年11月4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奧巴馬當選第56屆美國總統,這位47歲的黑人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和首位非洲裔總統。
奧巴馬1961年生於夏威夷。父親是從肯亞來夏威夷大學的留學生,在奧巴馬6歲時,他的母親嫁給了另一位印尼留學生,並帶著他來到了雅加達。在那裡,作為黑人的奧巴馬遭遇了種族歧視。怨自己為什麼生在一個普通人家,而不是一位
1983年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文學學士之後,奧巴馬在國際商務公司工作了一年,於1985年成為芝加哥一名年薪僅1.3萬美元的社區組織者,負責與芝加哥教會合作搞慈善活動。這個工資水平在當時的美國屬於「窮人行列」,不過奧巴馬一直都認為這是他「曾受到的最好訓練」,他後來還把這段時間定性為一種「尋根式」的精神覺醒。
在芝加哥當了3年義工後,奧巴馬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習,1991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後,回到芝加哥專門從事民權訴訟,開始了多年的「窮人代理人」生涯。
1996年,奧巴馬憑借其社區工作經驗和這些工作給他帶來的社會影響,從芝加哥第13區被選入伊利諾伊州議會,這是他首次從政。2004年10月,他高票當選為美國歷史上第五位,同時又是第三位普選產生的非洲裔聯邦參議員,也是目前美國國會中唯一的非洲裔參議員。2007年2月10日,在國會100名參議員中排名僅第98位的奧巴馬宣布競選2008年總統,並獲大勝。】
「奧巴馬從小在一種歧視環境下長大,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消沉或者是排斥白人。」北京外國語大學駱毅恆說,「正是由於被歧視,才使他有種不屈服的精神去攀登高峰。也許他的韌勁,就是在這種奮斗的過程中產生的。」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張雲龍同學說:「奧巴馬當選對中國大學生來講無疑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它強有力地打擊了『學習好不如出身好』的荒謬思想和『奮斗無用』的錯誤理論。」
中國傳媒大學王思遠同學認為,大學生之所這么關注奧巴馬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他年輕;二是他充滿激情。他叫陸永康。父母取名永康,偏偏老天沒有給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陸永康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羊福民族學校的教師,1948年出生。9個月就因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腿膝蓋以下肌肉萎縮的陸永康,20歲時成為一名小學民辦教師,從此開始漫長的跪著教書的生涯。當作為民辦教師的他剛拿起教鞭的時候,他所在的孔榮小學沒有老師,學生也流失得差不多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輟學的孩子勸回來。 人生來就在不同的環境中,如果只是一味抱
他用木板、舊籃球、廢舊輪胎、鐵絲自製了一雙重達兩公斤的「船鞋」,縛住雙膝,再拄上木棍,開始了艱難的勸學過程。「跪行」感動了村民,第二個學期,他的學生增加到50名。3年後,小學破天荒有了150名學生。36年裡,陸永康日復一日地跪在講台上傳道授業;年復一年匍匐前行在山間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訪。他也創造了水鄉貧困山區兒童入學率100%的奇跡。用籃球、木板、輪胎做的「船鞋」,陸永康穿壞了大概十雙。
2006年陸永康獲得CCTV年度「三農人物」奉獻獎,開獎嘉賓侯耀華單膝著地跪下頒獎「謝老師」。 1966年10月10日,翟志剛出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的一個小鄉村。翟志剛家兄弟姐妹6個,他是年齡最小的,吃苦也是最多的。由於家庭困難,母親靠賣炒瓜子來供他讀書。每天起早貪黑,風里來雨里去,尤其是冬天,每天收攤回家,雙手經常被凍皴,用她粗糙而又裂著口子的雙手將發皺的角票分幣擺平整,為翟志剛交學費。成功屬於不拋棄不放棄的人閔燕
翟志剛有時心疼母親,想輟學回家幫助母親,一向慈祥的老母親發了火:「媽不識字,也不會講什麼大道理,但認准一個理,你必須要念書!」
當時的瓜子是一毛錢一茶缸,母親為了多賺些錢,經常到縣劇院門口賣瓜子,但瓜子皮影響了劇場衛生,母親只好每天收攤時把劇場地面的瓜子皮打掃干凈。翟志剛經常在每天放學後幫母親炒瓜子,然後做好飯,去瓜子攤換母親回家吃飯。就這樣,母親靠賣炒瓜子供翟志剛讀完小學和初中。
當年,當親朋好友跑來告訴他考上空軍飛行學院的消息時,他卻一點也興奮不起來。他說,其實男孩子哪有不願當空軍飛行員的道理。可他一想到家,一想到母親就無法輕松。那天晚上,他將母親接回家,等一切家務都安頓好了才慢吞吞地告訴母親考上自己飛行學院的事。本已疲倦的母親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激動:「哎喲,這下我兒子可出息啦!」】
臨走的前一天,母親破例沒有出去賣瓜子。她出去買了一個大黃提包,想幫兒子收拾收拾行裝。家裡實在沒有什麼可帶的,偌大的包中還是空空盪盪。母親落淚了:「兒呀,媽多想給你裝上一大包你愛吃的愛穿的,可媽和這個家沒什麼讓你帶的,只好讓你拿媽炒的兩包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