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的自律
究其根本 便是 師德 二字
教師 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是個需要 擁有嚴格自持力的人們才會可以參與的工作。
所以,在這商品經濟的大潮中,人的劣根性會被放大,教師也是人,也不例外。
但是,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些最基本的精神引導不能缺少,這就是師德。
師德,是一個看似寬泛,但是卻是非常具體實在的精神約束。
教書育人,嚴於律己,為人師表,廉潔自律,對於老師而言不僅僅是一個職業要求,更是一個做人的准則。
所以,做一個好老師,首先是做一個好人。
② 談談教師如何自律求解答
作為一名校長,不但沒有照顧好自己的學生,還主動傷害,簡直禽獸不如!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這就是說我們做教師工作的,必須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要以自己的言為學生之師,行為學生之范,言傳身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做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那麼,在新時代,教師如何自律呢?
1.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教書育人,這是時代賦予我們教師的天職,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禮記》中說: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徳也。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做到寓思想教育於教學和各項活動中,決不能只管教不管導。一個只埋頭教書的教師,充其量只能是個教書匠,只有既教書又育人的教師,才是一個好教師。在面臨我國加入的今天,有個別教師卻把這個給忘記。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定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去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益於祖國、有益於人民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2.加強語言修養。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的語言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的交流中,在評價學生的言語中,在與學生的交談中,在參與學生的活動中,教師必須把好語言這個關口。特別要注意:表揚不能失實、超限;批評不能貶斥,刺傷。要很好的掌握分寸。要努力使自己的語言具有教育性、啟發性、簡練性和直觀性等。
3.規范自己的行為。
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行為表達著情感,學生從教師行為中接受著情感的熏染和啟迪。這是因為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的相互接觸,教師所表現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學生認識社會,認識問題,認識人與人關系的一面鏡子,也是學生道德品質成長的最直觀、最生動的榜樣。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為,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只有把尊重師德規范變成自己深刻的信念,才能有為人師表的自覺行動。教師的言行,點點滴滴,隨時都注入到學生的心頭,起到影響和感化作用。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試想:一個上課遲到,學生作業不及時批改的教師,如何讓學生按時上學,按時完成作業;一個難不幫,見壞事不制止的教師又如何教出救困濟貧、助弱斗凶的學生。可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是無聲的命令。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身體力行。時時刻刻以自己的人格影響人,以自己的品行感化人,以自己的言行引導人,處處是學生的模範,事事是學生的榜樣。
4.以高尚的形象樹立威信和尊嚴。
教師要注意自己的儀表服飾。莊重、大方、整潔、樸素的著裝,能夠體現出教師的職業特點與美感,容易引起學生的敬愛之情,進而樹立教師的威信和尊嚴。過分鮮艷、浮華或過分拘謹邋遢,都是不適宜的。教師的威信和尊嚴不是自封的,而是通過教書育人實踐逐步樹立起來的。在這方面教師還要注意不能在學生面前把自己看得神聖不可侵犯。如果這樣,學生當面不敢冒犯你,但心裡不服氣,在一定的時機總是要冒犯你的。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把學生自己同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要講清道理,以理服人,不要大動肝火,更不能挖苦體罰學生。一旦自己有過失,要敢於承認,有錯必改,以取得學生的諒解和信任。
5.對自己嚴格要求。
學生每時每刻都注視著教師的言行舉止。世界上再沒有任何人受著象教師這樣的嚴格監督,也沒有有任何人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如教師一樣的深遠的影響。那麼,作為一名教師怎樣做到事事、時時、處處為人師表呢?那就是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模範遵守社會公德,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嚴於律己,作風正派,一身作則,注重身教。必須不斷注意自我修養,陶冶情操,自覺用師德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自覺地增強教育事業心和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為人師表。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做到廉潔從教,保持廉潔自律,堅守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風氣,積極參加教育系統開展的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用我們良好的精神風貌、崇高的職業道德和一流的工作業績,為教育系統爭光。
③ 如何搞好廉潔自律和師德師風建設
師德建設是一個古老而永恆的教育主題.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今天主要從學校和教師這兩大方面來與大家老師共同探討怎樣加強老師的師德師風建設: 一、學校 學校是加強教師師德修養學習的主要陣地,學校應把師德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加強對新世紀教師的師德培養: (二)行動落實上:加強教育法規學習、規范教師師德行為。 1.學校應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提高教師師德認識,規范教師師德行為。 2.深入開展「講師德、做師表、樹正氣」活動,使每個教師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生、甘於奉獻。 3.樹立典型,培養教師愛生情感。 4.樹立有效的學習制度,提高教師素質.樹立教師終生學習觀。 5.建立獎懲制度,提高師德水平。 二、教師 一個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影響、發展作用極大.教師若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講求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必須時刻謹記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第一,要為人師表。唐代詩人韓愈在《師說》中寫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里是說我們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傳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識技能。我國春秋時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也就是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所以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的形象直接關系著學生素質的培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這樣合格的教師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學生。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作為人民教師,首先要做到為人師表,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其次,要規範文明行為。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第二,要有敬業精神。教師要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能夠為學生的成才成長嘔心瀝血,對工作一絲不苟,即使碰到困難和曲折也能頑強地克服。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強調無私奉獻,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始終能以積極的心態和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 學高為師,要培養高水平的學生,必須有高水平的教師,教師要學會學習,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深入學習和恰當有效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教育和教學研究,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只有具有了這種敬業精神和學習態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與時俱進,使思想和學識跟上時代的步伐。 第三、建立合作意識。不是有這么一句古話嗎?「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團隊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盡的,這種力量一旦被開發,將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奇跡。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納海才能激發驚濤駭浪,個人與團隊關系就如小溪與大海。每個人都要將自已融入集體,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作用。例如在備課中就應該資源共享,形成全力,讓教案與教學生發出更大的魅力;而不應相互封鎖,互相嫉妒,各自為戰,以致影響效力。 合作能激發潛力,集體協作干出的成果往往能超過成員個人業績的總和。正所謂「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一個團體,如果組織渙散,人心浮動,人人自行其是,甚至相互拆台,就會失去生機與活力,就很難干出成效。在一個缺乏凝聚力的環境里,個人再有雄心壯志,再有聰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發揮,只有懂得團結協作克服重重困難的人,才能幹出一番事業,甚至創造奇跡。 第四、良好的教學心態。教師在教學中的服務心態,不應只是少數優等生,而應該平等對待所有學生,因為所有學生都是教育教學對象,都是中華文化的承接者。老師要善於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把他們培養成為合格且具有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當我們具備了這種心態,才會在日益激烈的行業竟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使「太陽下最光輝的事業」更加煥發光彩。 新課程改革已全面鋪開,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總之,師德師風建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而且,它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人格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養成,更需要的每位教師的主動參與!讓我們共同努力,以良好的師德師風,共同撐起秧壩教育的藍天!
④ 師德建設主要靠自律還是他律,我抽到的是他律。希望有辯論經驗的朋友們給予指點,應該從哪個方面說
首先要准確掌握師德建設、自律、他律這幾個詞的概念,建議查辭海、辭源、現漢,查過之後要根據你們自己的理解,對這幾個詞的意思進行有利於你方和對方的延伸,經過分析利弊之後,最終確定一個上方都可以接受但是符合你方邏輯推導並能最終得出偏向於你方結論的定義。
其次建議說一下師德建設的意義,當然是說的意義重大比較好。這樣有利於你方將師德建設置於一個更高更大的平台上來做文章,同時也可以在立論這一塊做得更深刻。
再次你們可以列舉分析一下自律在一些方面的不足,而這些方面他律可以很好的彌補。另外注意考慮他律的不足是不是可以通過自律來彌補。另外還可以從時效性、可操控性等角度考慮。
⑤ 職業道德與自律機制的關系
職業道德是應該你遵守的一個規則,他是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做一些應有程序的事情,然後對這些事情呢你你自己應該產生一個控制能力,如果說,職業上不允許你做的話,你要用自己的自力能力控制自己,不要做。
⑥ 師德靠自律還是他律
師德是老師行為道德規范的簡稱,師德主要靠自律和他律將結合。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教育人培養人的使命重任,師德好壞與否無疑是關乎教育形象威信、牽動社會大眾神經的最敏感的話題、最核心的內容。不可否認,近年來相關部門對師德師風的重視程度不可謂不大,先後出台了《關於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等全面配套的系列文件,基本形成了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教育、宣傳、考核、監督、獎懲一體化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然而,嚴密的制度規范卻為何沒能徹底根治和消除師德問題,現實中為何卻仍然存在著違反和玷污師德的現象?透析實踐中發生的種種違反師德的行為,我們不難看出,主要還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少數教師本身的思想素質還不高,缺乏強有力的自律意識和能力;二是外在的監管懲處還不嚴,缺乏強有力的他律約束和警醒。正是由於自律的薄弱、他律的疲軟,才誘發和導致了那些違反和玷污師德的行為出現。
盡管這種現象並不是主流,只是發生於少數人身上的個別現象,但其產生的不良影響卻是全局性的,對於整個教師隊伍的形象、整體教育的威信是一種嚴重的抹黑和損毀;導致的危害後果也是極其嚴重的,損害的是人們對老師的信任,挫傷的是人們對教育的信心。而形成這樣的危害後果,不僅僅是教師之悲、教育之殤,更是社會之害、國家之患。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師德問題上,絕不能有任何的掉以輕心,絕不可陷入事後治理的被動層面,必須牢固確立未雨綢繆、事前防患、抓小抓早的思路。
具體而言,一方面要始終遵循「教育者先受其教」的規律,把師德教育貫穿到老師的選聘、入職、崗前和職後培訓、管理的整個職業生涯過程中,牢固確立「師德教育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理念,始終毫不放鬆地重視加強老師的師德教育,加大師德考核的力度,將師德表現作為崗位聘用、職稱評審、評優獎勵等的一票否決指標。通過教與考,扎實打牢老師從業任教的純正思想根基,增強老師自覺抵制和遠離不良師德的免疫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和暢通學校、家庭、社會、學生、職能部門等全方位、多方面的監管渠道,通過公布舉報電話、設立投訴平台、明察暗訪等方式手段,在全社會編織起嚴密的監督之網,構築起強大的監督之勢,讓思想不正不純的老師心存畏懼、去除幻想、不敢違反。
最後一點就是要抓首例、零容忍,對那些違反師德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要零容忍、不留情,堅持從速從快查處、從嚴從重處罰,堅決將害群之馬清除出教師隊伍,讓那些膽敢以身試法者一次違規就付出終生悔恨的慘重代價。唯此,才能形成強大的警示震懾效應,將違反師德行為徹底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從根本上遏制違反師德行為的發生。
⑦ 師德建設為什麼要靠自律
師德是教師的職業道德,道德是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內心信念和教育力量來調整人與人之間和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所以當教師的職業道德需要內心的信念來調整時,教師的自律直接影響師德的建設。
⑧ 教師職業道德主要是靠自律還是他律
教師職業道德主要是靠自律和他律的結合。
「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中所遵循的行為准則和必備的道德品質。它是社會職業道德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師行業特殊的道德要求。
它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態度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
它是教師行業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系的行為准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
(8)師德的自律擴展閱讀
「十七大」強調要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教師隊伍師德和業務素質尤其重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先」。
所以教師的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師德水平也是人民群眾對教育工作滿意不滿意的一個重要標尺,更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內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