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班主任專業化

班主任專業化

發布時間: 2020-11-21 00:15:10

1. 如何推進班主任專業化成長之路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首先應該從教師自身的認同開始。首先需要認識到教學研究本身就是具有完善專業結構的學科專業體系,它與我們已經熟悉的物理化學等學科專業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區別就在於研究對象不同。其次需要認識到,教學活動本身也有其內在的規律可循,通過前期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經總結出了教學活動中的共性規律,但是還用更多規律、原則等待後續的研究者去發現。第三,每個教育工作者都要認識到自己作為研究者的這一角色,需要意識到自身正是教學研究人員中的一員,正是廣大教育工作者自身關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研究梳理,推動教學研究工作的不斷進步。

2. 如何加強小學班主任專業化成長

一、堅持不懈的學習
班主任首先應該是一名「學生」,要想當好班主任,首先必須是一個學習者。學習型的班主任如同一面旗幟,必然會打造出學習型的班集體。
學習知識,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下去的重要基礎之一,如果不學習或者不善於學習,就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要掉隊落伍。班主任是傳授文明和知識的工作者,更應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能,擴大知識的視野。班主任的學習應該是有責任感的,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必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學生年齡越小對教師的期望值越高,教師不掌握知識,就會失望於學生,就沒有盡到一個教師的責任。班主任的學習,首要的是打好專業基礎,具有出色的專業知識,你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才能實現理想和抱負。這就要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充實提高自己。其次,學習現代科學知識和掌握班主任專業知識,教師應該做「網路全書」式的教師,僅局限在一個領域、自己的專業,是當不好教師的。我們不一定是某一方面的專家,但是我認為一定要成為「雜家」。有了廣博的多元知識儲備,班主任本身在學生心中就成了整體知識的化身,就會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時時刻刻形成督導學生求知明理的強大的知識場,這時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綜合輸出不同門類的知識,讓學生在欽佩的同時也把你作為榜樣而積極地去效法。班主
任對學生的這種影響一旦生成,對學生學習的推動作用將是深遠的。班主任還必須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結合實際構思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策略,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教育形勢,才能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樹立遠大理想,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德才兼備的好學生。
學習也不僅僅局限於書本,生活中身邊優秀的教師也會告訴我們什麼是嚴謹
教學、什麼是愛生如子、什麼是真正的優秀。你也可以通過各個方面和渠道了解更多的同行,吸收更多的養分。同時,學校也應該提供給班主任學習的機會和環境,開展一些課題性研究,通過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提升班主任的專業能力。
二、基本素質的修煉
班主任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是一種「自然成熟」的、自發的、不自覺的成長過程,而是經過長期有意識的實踐鍛煉的過程。為什麼有的教師在班主任崗位上摸爬滾打幾十年,有的即將退休,但仍然處於專業的無意識狀態,或者成為狹隘的經驗主義者?班主任的工作首先應抓住內涵,工作應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則、教育內容、教育策略和追求,要成長就必須提高班主任自身的基本素質修養:
1、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修煉
要想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班主任要注意錘煉語言,使自己的語言幽默起來。幽默是一種教育智慧,也是一種教育美德。 適當的幽默可以調劑現場環境,達到教學的目的。
激勵是使學生主動確定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正確建立角色行為,化解角色迷失危機的有效途徑。班主任語言,必須具有非常強的感召力,要合理運用激勵的方法。 進行批評教育,掌握事實是前提。批評要注意場合,批評還要注意剛柔相濟,批評要講究一定的語言藝術。工作中要正確使用批評的手段,使批評恰當有力,收到一舉多得,一勞永逸,知恥而後勇的效果。
2. 加強心理調節能力的修煉:
班主任的工作實踐是及其復雜的活動過程,尤其承擔的職責形成了特有的心理特徵,只有心理素質優化的班主任,才能出色地完成肩負的重任。班主任如果具備了心胸博大、興趣廣泛、情感豐富、意志堅強這些心理特徵,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解剖自己的心理特徵,揚長避短,長善救失,自覺培養和發展優秀班主任的心理品質,使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三、富有愛心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內滲透的全是愛。我們每個人都曾接受過自己班主任的諄諄教誨,班主任也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班主任給我們最多的就是愛,愛學生是做班主任的天職,就像愛父母、愛兄弟姐妹一樣。把學生當成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在學識上、品德上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塑造學生,讓他們覺得人間處處皆溫暖。只有付出了愛——愛教育、愛學生,他們才會愛你,你自然也能從愛中得到樂趣,從愛中得到信心和勇氣。

3. 班主任專業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應該是指專門學習和培養如何擔當班主任。把它當作一門專業來學習和研究

4. 怎麼做到班主任專業化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單位,作為班主任就要做到三常思,做好三部曲。在他看來,班主任老師就是一個班級的精神領袖,是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引領者,是學生成長的人文關懷者。一肩擔負著學生的現在,一肩擔負著祖國的未來

5. 如何做一個專業化的班主任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實施,班級在學生發展中的回地位和作答用日益重要。而作為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領導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班主任工作的好壞,關繫到整個班的發展,關繫到育人工作的成功與否。因此,班主任在學校教育管理及學生成長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班主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做一個專業化的班主任。

6. 如何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發展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班主任。建設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班主任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 班主任工作舉足輕重,但班主任生存狀態不容樂觀。在班主任的工作環境層面,應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改進並完善班主任的校本培訓制度,切實轉變班主任隊伍的管理方式,為其創設公正、寬容和相互尊重的民主環境。在班主任個體層面,倡導走「學習——實踐——反思——科研——再實踐」的專業化道路。 一、構建班主任專業化培訓機制 學校要從制度上為每一個班主任創設一種公正、寬容和相互尊重的民主氣氛,體現對教師工作的理解和尊重。班主任考評規則的制定,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一定要在理解、關懷的前提下激勵班主任成長。 要促進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需要建立一種系統、科學且富於激勵作用的班主任成長的專業化培訓機制,要改變簡單灌輸理念的傳統培訓方式,減少低效培訓,強調「做」中學,在生動的教育實踐中展開。培訓不僅僅是聽報告、經驗交流,也應該包括班主任沙龍、讀書活動、主題班會、綜合實踐活動、脫產進修、高層次的深造以及心理健康輔導等等。總之,校本培訓要圍繞把班主任培養成學者型的實踐家和實踐型的學者這一目標進行。 要促進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應該減少學校決策層與班主任隊伍之間的間隔層次,建立以校長領導層和年級組長層為主的兩層行政結構;改變傳統垂直傳遞信息的組織溝通方式,增加橫向聯系與溝通;盡最大可能地將決策權向班主任隊伍轉移,讓班主任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和決策權,從而形成以班主任隊伍為基層的扁平化的學校組織結構;通過改革教輔人員的崗位設置或設置「資源教師」崗位來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負荷。 二、倡導班主任專業化成長道路 促進班主任專業化成長,應倡導班主任走「學習——實踐——反思——科研——再實踐」的專業化成長道路。 首先,班主任要有強烈的學習意識。一方面要向書本學習,養成讀書習慣,終生與書本結成深厚友誼;另一方面向有經驗的班主任學習。只要有強烈的求知意識,有追求自我發展的進取意識,才能勝任班主任工作,成為班級教育管理的專家。 其次,在工作實踐中,要充分重視和運用班主任自身人格的教育力量。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當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教育的力量僅僅來自於人格的活的源泉。任何規章和綱領,任何人為設置的組織,都不能取代教育事業中的個性……離開教育者人格對受教育者的直接影響,那麼真正深入到性格的教育是不可能的。」 再次,要養成自我反思的職業習慣。反思,就是讓班主任對日常的教育管理過程進行全方位地考察,將所有的順理成章的習慣性做法放在一邊,以懷疑、批判的態度去審視習以為常的過程,以積極的心態去分析、提煉管理過程與教育結果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從而作為新一輪班級管理的生成性資源。 第四,科研。科研興校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科研意味著探索、創新。班主任要深入地鑽研班級教育管理過程的微妙細節,大量地、認真地觀察學生和分析學生,把班級作為班主任的實驗室,並以所碰到的問題為科研課題,堅持寫班主任工作反思手記,把實效性的教育經驗落實到文字上,這既可以激發班主任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又可以提高班主任隊伍的理論水平,充分形成合力,多層次、多角度地研究理論問題。 第五,經過上面四個過程的交錯循環,班主任能力和素質會不斷提升,班主任在「再實踐」的這個環節必定將更加成熟,更加游刃有餘。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師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班主任專業化發展是個復雜系統工程,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工作,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紛繁復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從制度上為每一個班主任教師創設公正、寬容和相互尊重的民主環境,共同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發展。

7. 新時代班主任工作專業化成長的有效性研究的子課題有哪些

一、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轉變教育觀念
新時代的高校班主任,應該轉變教育觀念,確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工作理念,真心實意地為廣大學生服務;要變教育者的角色、權威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為「導師」的角色、「導演」的角色和「導游」的角色;班主任工作的日常內容多數都是「小題目、大文章」,針對這樣的現狀,任何命令指派和包辦替代都不利於學生的成長。做為班主任,要切實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脈搏,重在能對學生進行輔助、引導,善於扮演大學生的「精神關懷者」和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他人」的角色,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某種意義上班主任更多的是助其自助,授人以「漁」而不是「魚」。教方法、講程序,增其所能、維護其權。
二、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要使大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只有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了,才能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代代相傳、長治久安。
四年裡,我始終把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放在首位。配合黨團總支,教育學生在重大政治問題上立場堅定,堅決維護黨和國家的利益及高校的穩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索質、科學文化索質、身心索質的全而提高。
三、抓好班級日常工作,增強班級凝聚力
(一)班級活動
不定期的召開主題班會。這些班會並不是單一地傳達政策、布置任務,而是根據學生需求有著不同的主題,如新入學時的見面會、班幹部選舉會、學習經驗介紹會等。此外,選課制使得同班的學生很多情況下不能同學,彼此欠缺交流溝通。針對此班級舉行了一系列活動,譬如三八婦女節的班級聚會、班級乒乓球、足球、籃球比賽、辯論賽等,既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又培養了同學們的班級榮譽感和歸屬感。每次活動我都會參與其中,與學生們共同體悟和快樂。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03法學這個和諧、健康向上的班集體被評為了校優秀班級。

8. 班主任專業化過程中遇到的現實困惑有哪些

隨著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走進課堂。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經被很多教師所採用,它對克服教學難點、提高教學質量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我們也發現不少教師在把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時,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走入了一些誤區。下面對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一、不要只一味追求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而忽略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想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而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重在其「實用價值」,並非其技術含量的高低。比如在教學課件的製作中,用一般Powerpoint等簡單軟體即可完成的課件就沒有必要非要採用其他更高級的軟體,只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即可以。也可以發揮網路的優勢,使資源共享(現在的網路中可以搜索到大量的較實用的化學教學軟體)。但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特別是一些課件的評比,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認為軟體越高級、會的人越少越好,把教學課件搞成信息技術成果展覽。其實這偏離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初衷。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畢竟只起輔助作用,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要認真鑽研心理學、教育學知識,運用最科學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去教書育人,刻苦鑽研業務,提高自己的教學水準。教師教學理念、思想的現代化,要遠勝過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所以,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對教師的計算機等現代化工具的應用水平提出了挑戰,同時,對教師的業務水平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難想像,一個教育思想落後、業務水平低下的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對提高課堂實效會有什麼效果。二、忌濫用信息技術,忽略與學科的整合所謂整合就是根據學科教學需要,充分發揮以計算機為主體的信息媒體的工具性功能,使其有機地融入學科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由於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並不是所有的課型都能使用信息技術去輔助教學。現實授課中有的教師過多地依賴信息技術,特別是公開課,簡直成了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天下,也不管課堂內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更不顧信息技術的出現是否在恰當的時機,一味地追求信息技術的效應,結果事與願違。筆者曾聽過一節「原電池」的公開課,教師在用實驗演示了原電池形成後,應該讓學生思考其形成的過程,這正是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的好時機,而上課教師卻直接採用信息技術模擬了原電池形成電流的過程,講解得很仔細,感覺好像不錯,實際上反而限制了學生的思考,這就是信息技術使用的時機沒有把握好。還有很多的時候實際上沒有必要使用信息技術,用了反而多餘,使學生感覺教師是在演戲,無形中教師扮演了「解說員」的角色。此外,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由於信息技術的聲、光、電的綜合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於高度興奮狀態,也容易使身心疲倦。我們認為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與效益,其展示的知識內容必須與教學內容和課型相適應,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教學中特別是高中教學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有很多內容是學生能夠看得懂,或通過自學能夠掌握的,或其社會實踐和生活經驗已經具備了的,或只需要教師作簡單指導便能融會貫通。這部分知識是根本用不著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的,否則就會「畫蛇添足」或者是「殺雞用牛刀」。所以,信息技術在和學科教學的整合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多媒體信息技術,一是界面製作要乎和自然,切忌花、艷、亂;二是一定要適時適度,切忌頻繁濫用,否則其結果必然事與願違。(2)要根據課型選擇多媒體信息技術。新授課中使用信息技術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復習課則可選擇信息技術來擴大容量,濃縮教學內容,建立系統的科學認知體系,強化重難點。(3)要做到授課內容和信息技術的有機統一。要根據授課的內容而定,要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該用則用,不該用就不要勉強。使用時力求做到「五度」:時間上有寬度,活動上有廣度,氣氛上有熱度,內容上有深度,結果上有效度。三、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顛倒教與學的「主導」和「主體」關系從目前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情況看,製作的教學課件無非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而製作的課件,另一種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而製作的課件。從應用的數量看,前者無疑居多,但這類課件的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實際應用中往往強調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用這樣的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就會減少,大部分時間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因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就難以發揮。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這一點是永恆不變的。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輔助工具,為教學注入了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在教學中確實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學效果,但不能忽略學生的主體性,決不能由過去的「人灌」變為現在的「電灌」。如果信息技術的演示代替了學生的主動思考,一堂課下來看似什麼都有,學生的實際收獲卻不多,這正是課堂教學的大忌。作為教師首先應把握住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通過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靈活多變的操作,使信息技術發揮最佳教學功能,同時要從人與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的關系人手,探討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基本教學規律和要求,使信息技術在教師的駕駛下有的放矢地發揮作用,四、不能用信息技術手段代替實驗教學中學中的不少課程如化學、生物等學科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日常的教學中,實驗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實驗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觀察、研究來獲得知識,它真實地再現變化過程,所以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在實驗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學生規范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電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一些實驗有一定的毒性、危險性、操作的復雜性和成功率低等因素,有的教師往往採用信息技術手段,模擬實驗的過程或播放錄像等形式來進行演示。其實這根本無法達到實驗教學本身的目的。再逼真的模擬電無法和真實的實驗過程相媲美,而且這樣做也失去了實驗的「過程」意義。因此,我們認為,可以用實驗展示的現象或實驗,不適宜選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替代。當然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演示實驗或現象,以及在現有的條件下無法完成的一些實驗,如:化學中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原理、分子的有效碰撞.有機化學的反應機理等,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模擬和展現,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是無可非議的,而且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一定要注意,模擬和真實畢竟是有區別的,前者不能代替後者。五、不能過分誇大信息技術的效果,摒棄傳統的教學手段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有些教師把信息技術看成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靈丹妙葯,過多地追求和利用信息技術的使用功能,無形中摒棄了傳統的一些教學手段。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並不意味著摒棄傳統的東西,以往的傳統教學手段也有其優越的一面,在使用信息技術手段時,不應忽視傳統的教學手段的作用。教師板書逐漸被計算機投影代替是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時的常見現象,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在使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我們發現很多學生不記筆記,問其原因,比較一致的回答是「來不及」,因為信息的轉化非常快,不少學生記了筆記就耽誤了聽課。教學中不少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時,為了擴大課堂的容量,把本來准備板書的內容,如化學方程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重要的結論、方法等都事先輸在了微機里,上課時直接投影顯示出來,這樣做看似節省了時間,但卻忽略了學生的接受和記錄,其效果事與願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作為傳統課堂教學象徵的黑板和粉筆,仍有一些地方是現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黑板即時重現力強,隨寫隨看,可以較好地控制課堂節奏,內容也可以方便地增刪,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教學有時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卻往往無法加到板書中去而生出許多遺憾。此外,好的板書有提綱挈領的作用,特別是化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尤其顯得重要,學生抬頭一看,便對本節課的重點一目瞭然。使用信息技術是為了輔助教學,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但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惟一途徑和手段,教學中不能為了信息技術而去使用信息技術,應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手段,包括傳統媒體,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發揮各種教學媒體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我們只有適時、適度地把握好應用的各個環節,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效果,不至於走入誤區。

9. 班主任專業化培訓是指什麼

培養合格的班主任

熱點內容
愛因斯坦教育 發布:2025-09-11 15:40:39 瀏覽:582
李建老師 發布:2025-09-11 14:09:05 瀏覽:237
學生和老師的關系 發布:2025-09-11 09:35:01 瀏覽:124
師德師風政治學習心得 發布:2025-09-11 09:06:43 瀏覽:485
階梯數學4 發布:2025-09-11 07:08:42 瀏覽:884
氧分子的化學符號 發布:2025-09-11 07:06:35 瀏覽:28
化學課程論 發布:2025-09-11 04:13:35 瀏覽:883
新疆特崗化學 發布:2025-09-11 04:05:34 瀏覽:421
高一數學測試題 發布:2025-09-11 01:15:41 瀏覽:828
師生失身情 發布:2025-09-10 23:13:58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