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對話
A. 作文:與教師對話(主題「你的讀書生活」)怎麽寫啊、求急
可以寫和老師的書籍交流心得,寫自己感觸最深的書,有什麼感想和體會,從中學到了什麼,今後要怎麼做雲雲。
B. 與教師對話 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對等接納,雙向互動,促進對話的交際互動,創造性地訓練即時的、個性化的口語交際,是走向共生理想的心靈對話,體現了對語文素養的全面關注。
【關鍵詞】:口語交際 對接 互動 共生
「1言之辯重於9鼎之寶」。口語交際在現代知識經濟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良好的口語交際才能成為開啟事業成功之門的金鑰匙。「訥於言者」立身於現代社會常常會遭遇尷尬,事業的和諧發展也會因為缺乏口語交際能力而受到影響和制約。面向未來,著力培養口語交際能力,體現了對語文素養的全面關注。克林伯格認為:相互作用的對話是優秀教學的1種本質性標識。語文教師的教學也越來越關注口語交際呈現的對話交流。建構互動共生的口語交際,激活口語交際的內涵對話,正是讓語文教學更加充盈著對話的精神。
1、對等中共存:促進對話的交際互動
語文課程標准這樣表述: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交際雙方互為共存,關系對等。作為體現交往哲學理念的「對話」,是1種調動學生的教學手段,更是1種尊重學生的教育思想;是1種激活課堂的教學技巧,更是1種走進心靈的教育境界;是指教師與學生通過語言進行的討論或爭鳴,更是指師生之間平等的心靈溝通與交流。口語交際的教學實踐要求師生、生生的心靈彼此敞開、接納,並尋求、探索、實現著教學平等對話的真義。
引導:實現從聽到說的轉變。 口語交際中,有的學生只會做,不會說,「茶壺里煮餃子」;或不想說,「金口難開」;或說出來怕這怕那,索性「作壁上觀」。這時教師就要對症下葯,給學生以自信,引導學生想怎麼說,就怎麼說,願怎麼說,就怎麼說,不拘於形式,以興趣激發興趣,以思想點燃思想,以交際促進交際,觸動學生說話的「興奮點」,鼓勵學生有信心、有勇氣地進行口語交際,實現從聽到說的轉變,實現從觀眾到演員的轉變。「要想明天說得棒,不怕今天出洋相」,情動而辭發,學生就會在基於平等共存的引導下,進入口語交際的情境而敢於對話。
共振:推進主體與主體的互動。 新課程將教學的本質定位於交往,把教學過程理解為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口語交際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際活動,是主體——主體之間的對話活動。教學不是我教你學,更不是你講我聽,口語交際是師生雙方的聽、說互動,其能力的形成是在師生、生生的聽說互動中共同生成的。學生是有自覺能動的人,是具有1定認識能力的主體,教師如果居高臨下,口語交際課堂只能是「獨角戲」,久而久之,學生口語交際的靈感被抹殺,學生如何才能凸顯主體精神呢?口語交際不是單向的「輸出——接受」關系,也不是被動的「刺激——反應」關系,是1種「教學相長」的互動互助關系;是1種「相互受益」的共振共興關系。
2、對接中共鳴:創設即時的交際情境
人——情境交互作用論啟發我們:既然人的行為由情境強烈控制著,那麼,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情境的捕捉,用修正和創設來塑造相應的行為。同樣的話題,不同的場合和對象,言語表達的方式不1樣。說話既要看場合,又要看觀眾,這樣才能收到對接良好的交際效果,取得和諧1致的共鳴效應。這就說明我們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交際話題的情境設置,引導學生在特寫的環境中,真實地進行體驗性反應,實現1定的語言交際功能。例如教師引導說:「我愛旅行,有1次在某地丟了錢,如果是你,該怎麼辦?」提問被順其自然地接納,每1個學生自然就會來設想1、兩種方法,闡述兩、3句建議。這樣的口語交際親切、自然、真實、有趣,體現了「在游泳中學游泳」,1定會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生活需要得體的語文,語文需要得體的口語交際。口語交際課,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把「書本的話」轉化為「生活的話」、「兒童自己的話」,並用口語化的形式表達出來。口語和書面語在章法、句式、感情色彩諸方面略有不同。如果不注意,在生活中是會鬧出笑話的。試想,1個在日常交談中滿口之乎者也的人,喜歡使用過長,過於復雜的句子的人,我們在感覺到這個人文縐縐的同時,也會給他打個問號:這人是不是有點毛病?當然,口語大多是現想現說的,由於時間急迫,這就要求說者要盡快地把思維轉換成言語,聽者同樣要相當敏捷地把對方說的話語轉換成認知。講完上句,還沒想好下句,會造成口語交際的間斷。「嗯,嗯……」、「這個、這個……」之類的「口頭禪」,就是用亢余信息在等待思維的現象。口語交際的即時性當場訓練,是要想辦法讓學生做到「心到口到」,並且「想得快說得准」。
3、對流中共享:關注個性化的交流溝通
口語交際會不會千人1面,千篇1律呢?關注口語交際的個性化,是人文關懷的體現。將人文教育貫穿於口語交際始終,會促進學生從中享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口語交際的互動,需要與學生1起走進話題,去涵泳,去體悟,去感受,去開創口語交際實踐的新天地,讓口語對流成為充分展示學生人文個性的試驗場。教學《畢業贈言》時,我用生動的語言啟發學生:在即將離開小學金色的生活時,把你的1句心裡話當作1份貴重的禮物留給母校,獻給老師,贈給同學,畢業贈言不必是甜言蜜語,可以沒有5顏6色,要的只是從你的心裡自然地流出。
生1:再見了!和我離別但彼此依然心與心緊緊相連的母校!再見了!伴我度過美好童年的母校!再見了!願你創造出更多輝煌的母校!
生2:老師,我在您的教育下就像1棵小樹得到了太陽與雨的呵護,我1天天地長大,懂得了許多知識。老師感謝您。
生3:話畢業—— 「光陰如水不待人,6年酸甜恨即結。少年不識愁滋味?1思畢業斷愁腸。」
生4:時光如梭,歲月如流。小學生活轉眼就要結束了,我們即將離開母校,我心中充滿了深深的眷戀。母校的1草1木,是那樣的親切;母校的1磚1瓦,是那樣的熟悉。
生5:老師,我只想說1句我的心裡話。我很愛你們,而且我長大了,或許會繼承這個崇高而偉大的職業
生6:「10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我們會再來看望您!……
(聽著這些富有個性的交流,怎能不為之喝彩?)
口語交際重視個性化是要做到「聲如其人」、「聞其聲知其人」。例如,幾10個同學說「我最喜歡的玩具」,從「我最喜歡的玩具是……」開始,然後是形狀、顏色、聲音,最後免不了要說「我真喜歡」。句式大同小異,苛刻1點說是相同無異。口語交際應該是讓學生有個性地表達的,有的喜歡鋪排筆墨,有的擅長抒情議論,有的富有條理,有的較為跳躍,有的長於想像,有的熱衷於引用,這些個性化表達的趨向,應該得到授課教師的重視和引導。口語交際仍在培養「標准件」,這是不符合新課程、新理念的,口語交際允許「個性化」合理存在、適度張揚。
4、對話中共勉:建構交往的共生理念
口語交際過程是交往的過程,交往意味著與不同的人合作,增進對他人的理解以及彼此間相互共勉的認識。交往的相依相靠,是在尋求口語交際的內涵共生。共生,「不限於內部和睦的共存共榮,而是相互承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們之自由活動和參與的機會,積極地建立起相互關系的1種社會結合」。共生是以異質者為討論的前提,學生在價值、規范、目標方面存在差異,但正是由於這些差異,才能相互間在學習過程中建立更加「互動對話、互相共勉」的關系。口語交際「訓練」要在「訓」和「練」的交往上下工夫,尋求傾聽與表達的共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形成,只有經過反復的交往練習才能實現,其他外在因素都無法將其代替。「共生的理想」是新世紀心靈對話的主導理念,走向共生理想的口語交際,是學生獨立人格之間的相互呼應與確認,獨而不孤,共而不從,相互采擇著生活的意義,相互解說著存在的價值,相互確認著靈魂的力量,相互激發著生命的活力!
口語交際要實現教學的優化,交流必須對等接納,對話需要追求共生。口語交際是1種雙向,甚至是多向互動的言語行動,如果不在人們相互的提問與回答中不斷地合作,「胸藏萬江憑吞吐」的境界就不可能獲得。要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無論是課堂訓練,還是實踐鍛煉,都必須讓學生有互動的條件和機會。任何單向的信息輸入或輸出,都無法構成「交際」活動。學生只有在動態的即時對話中,才能增強口語表達能力,才能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C. 與教師對話 你的讀書生活
學生:老師,抄請問您襲喜歡讀書嗎?
老師:這是自然的!讀書是一件有百益而無一害的興趣愛好,不僅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知識,而且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何樂而不為呢?
學生:請問您一般是在什麼時候讀書呢?
老師:當然是在業余時間或節假日、周末了,你們難道看見過老師在上課時看課外書嗎?
學生:老師,您覺得讀什麼樣的書籍比較好呢?
老師:我認為,每本書都有它的益處。像我就比較喜歡讀一些名人傳記、中外文學等。比如:《上下五千年》《三國演義》《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名人傳》等。
學生:有些同學說漫畫書也是對我們有益書,我們也可以看。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
老師:漫畫書不是不能看,但是有幾點需要做到:1.一定要適當的看,不能因為沉迷於其中而耽誤學習;2.要在正確的時間看,不能在課堂上看,更不能因此而開小差、不聽課,導致學習下降。當然,可以在周末或課余時間時看看,也可以豐富我們的課外知識、愛好。
學生:老師,非常感謝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與我們進行交談,再次謝謝您的配合!老師,再見。
(如果你覺得我寫得好的話就採納吧!)
D. 與老師對話 主題:你的讀書生活
學生:老師,請問您喜歡讀書嗎?
老師:當然,讀書是一件好事。
學生:那您專在什麼時候讀書呢?屬
老師:在業余時間。
學生:那麼,你覺得讀什麼書比較好呢?
老師:讀一些名人傳記啊,什麼文學的。
學生:有些同學說漫畫書也是好書,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
老師:漫畫書不是不能看,要適當的看,要在正確的時間看,不能在課堂上看,更不能在復習期間看。可以周末看看。
學生:老師謝謝您的配合,我的采訪完了。
回答此類問題,本人認為,要針對的教師是教什麼的,然後你看過相關科目最具價值的書,與其討論最具價值的問題,你不僅能得到教師的幫助,還會讓他對你有比較好的看法,他會永遠的支持你。不知道這個回答是否能讓你滿意,呵呵。
E. 淺談教師如何與文本對話
1 、課前備課時的師本「對話」
作為對話者之一,教師與文本的對話一般在備課中和上課前完成,但在課堂上與學生的相互交流則是與文本對話的繼續和深入。文本原就充滿空白,呼喚著每一個讀者合作,邀請讀者對空白進行填充。應該說學生是最主要的讀者,而教師卻是首要的讀者,因為教師要「聞道在先」,只有教師與文本的對話產生了積極強烈的反應,才有可能在課堂上引領好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幫助學生理解、感悟、提升。因此,我強調教師在備課伊始就全力以赴,「熟讀胸中有本」,調動自己所有的語文功底和熱情,盡力去感悟文本的深度與廣度,爭取吃透文本並有所超越,以備課堂教學中與學生的對話交流有重點、有層次、有高度。
2 、課前熱身中的師生「對話」
我們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僅僅只應該還給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時間和空間,事實上,從語文學科的特點而言,只要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材料,作為閱讀個體,對文本的理解感悟或深或淺的都應該有他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正式開始之前,學生閱讀知識和認識水平以及對文本的感悟等都不是零起點的。因此教師應該抓住熱身時機,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對話熱情,進行充分有效並且是愉悅的對話活動,一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自覺閱讀、提前預習的習慣,並借機了解學情,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因學定教;二可以從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就與學生建立一種自然的、對話的氛圍,讓學生一經進入學習,早早就成為學習的主體、對話的主角,以便為課堂教學中的對話交流奠定良好基礎。
3、課堂教學中的生本、生生、師生「對話」以及和諧發展
(1)生本對話的核心是學生,捷徑是讀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有對話的核心也應該是學生。在激發學生間的互動對話的實踐中我體會到,無論多麼陌生的文本,學生在與之接觸的過程中,總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結構」去領悟、接受的,盡管這些領悟可能不夠准確和到位,但讓學生自己去和文本對話,去感悟遣詞造句的特點,永遠都比教師直接教給他更富於意義,因為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是有效的學習過程。所以,教學時,強調教師盡可能地提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讀文感悟中,把自己的已有經驗提取出來,激活與陌生新知的聯系和匹配,實現自己的新知構建。
要說明的是,真正課堂教學要常常體現以讀為本,因為大量的讀為學生切實創設了直接與文本對話的廣闊空間。如:開課整體感知時的瀏覽,突破難點部分的細讀,升華情感處的引讀等,以讀貫穿了整個課堂教學,而學生不僅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也領悟到了文章的表達方法。所以,通過有聲有色的讀文,是實現讓學生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對話的好方法。
(2)生生對話的主體是全體學生,目的是交換思想
課堂教學中的生生互動是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自主性和團結協作能力等均有良好促進作用。當一個同學的知識構建(發言水平和正誤可視為其外在表現)遇到麻煩或障礙時,教師不要直接針對該學生進行相關解釋,而要抓住機會,「順水推舟」把問題交給全班同學,引導全體學生進行思考。這樣,所有學生便可以共同就文本進行對話交流。交流的結果尚不是最重要的,其間互動中思維火花的激烈碰撞、解決問題中體現的團結合作精神甚至拼搏競爭意識,都是新思維品質的灌輸和培養,對學生而言是終生受益的。
(3)師生對話的主導是教師本身,方法是營造和諧的發展氛圍
在最大可能地給學生創造與文本對話機會的同時,教師與學生對話中的組織引導和提升作用也極為重要。正如崔巒老師說的那樣:「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助於把學生的主體性引向正確的討論交流。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都偏頗了,也你及時引導甚至推波助瀾,都是放棄主導作用的較為極端的例子。我們既反對老師牽著學生走,又反對老師跟著學生走,要在與學生共同學習、平等對話中因勢利導(包括啟發、點撥甚至講解),在教學相長中實現教學目標。」
在師生對話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別巨匠心,巧妙地從學生已有知識和陌生知識之間的相似和聯繫上尋找切入點,提出問題,挑起矛盾,造成懸念,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對話興趣。同時,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及時出手。
F. 在教學談話中,教師在對話時應該注意什麼
盡量不說傷害學生的話,多激勵,和旁敲側擊。學生的自尊心很重的。
G. 教學過程中教師之間的對話是一種什麼
所謂的師本對話,就是指「教師與作者的對話」⑵。在這一對話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地探詢「作者的筆法特點、寫作思路及表達的情懷」⑶。這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礎,也是促進生本、生師、生生對話的基礎。
首先,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參的提示作用。雖然語文教師都接受過正規的教學培訓,有相當的文學積累,也有相當的教學經驗,對各種文體的特點已有相當的認識,教師在初讀課文後已能掌握文章大意、了解課文篇章結構及作者大體的思想感情等粗線條的內容。但盡管是這樣,也沒有哪位老師說可以完全靠自己的理解力來搞清楚文章的所有細節。教師依然需要教參的輔助,以此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參里除了有文章思想內容分析、篇章結構講解外,還直接地點出了課文中起點睛之筆的重點詞句,並對這些重點詞句進行了分析,說明其在課文中的作用與地位。教參也指出了課文各部分之間的聯系,提示需要注意的問題。這些都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突破口。
H. 與教師對話,主題:你的讀書生活。(一問一答)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我:老師您喜歡讀書嗎?
老師:當然喜歡啊,讀書可以學到許多的知識。
我:那讀些什麼書才好呢?
老師:我覺得讀一些名人傳記啊,文學一類的書啊會比較好。不過也要讀寫課外書.
我:有些人說漫畫不是好書,不能看,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老師:漫畫書不是不能看,要適當地看,還要在適當的時間里看,不能在課堂上看,也可以在課余時間里看!
我:原來是這樣啊,老師謝謝您的配合,我采訪完了.
I. 跪求詩歌朗誦 歌頌教師的朗誦稿(要以 學生和老師對話 的形式)
贊美教師詩歌朗誦稿-青春無悔、生命無憾
時光如古木參天,搖曳著無數枚葉片,
看那一張張日歷,在春夏秋冬中飄散。
不知不覺已無法分辯,
究竟迎來過多少日光月色,
究竟送走了多少黎明夜晚。
而今,時光的腳步又把46個年頭送到我們面前,
現在的我已經沒有深思熟慮的時間,
甚至來不及把心口焐熱的詩句仔細推敲,斟酌長短;
真不知為什麼會有這么多傾吐不盡的情感,洶涌澎湃向外噴濺;
讓我迫不及待地要把這美好的祝福捧到各位面前。
我不曾讀書破萬卷,
也還沒有走遍祖國的河山,
更沒有鬼怪神佛賦予我創作的靈感。
我只是千萬教師中的一名新兵,
就像星辰屬於夜空,草木屬於大山。
初登講台的我,
用青春和熱情,去堅持、去探索、去磨練;
在前輩們的帶領下,去沉思、去開拓、去吶喊。
說到這里,怎能不讓人慨嘆萬千,
有多少老師為了教育事業披肝瀝膽。
傳道、授業、解惑是廳堂上孔夫子的畫像,
文明因此而前進,
讓一代又一代的人月夜推敲、清晨誦念。
而今,發揚傳統,在務實中前進;
與時俱進,在創新中發展。
多少個黎明,牽著朝霞做伴;
多少個黃昏,踏著晚霞回還。
滴滴汗水中,把教書育人的天職謹記;
滿天夕陽里,只有對學生的殷殷期盼。
宇宙無邊,人生有限。
今生作為一名教師,還有何志何願?
只希望在辛勤工作之後,
能夠多有一點欣慰,少有一些遺憾。
青春不悔,生命無憾!
總有一天,我也會兩鬢斑白、迷朦了雙眼,
就讓清輝不老的月亮刻下這第二十一個教師節的誓言!
我要教會學生:
學真理,不欺、不瞞、不騙;
用真情,不腐、不爛、不酸;
似真金,不熔、不化、不軟;
做真人,不瘋、不癲、不懶。
理想如歌,創造如泉,身教勝於言傳。
做為一名青年教師,我一定做到:
不浮、不虛、不假,用真誠;
不媚、不諛、不諂,講真言;
不炫、不妄、不誇,有真學;
不驕、不躁、不餒,是真干。
為了中國教育更快更好地發展,
讓我們一起向著明天,向著太陽,向著輝煌,一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