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作坊
A. 幼兒教師工作坊最優秀
《幼兒園教育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 幼兒年齡越小,體內所需水份比例就越高,及時的補水對幼兒身體發育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引導孩子積極主動地飲水以及飲用適量的水,就顯得尤為重要。孩子在園 喝水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並不簡單。一個班有幾十個孩子,客觀上教師難以時刻照顧到每個孩子。教師只看到孩子去喝水了,卻看不到孩子是真的喝了還是在 「表演」喝水。為此,我們中班組十位老師組成十全十美工作坊針對這個問題進行研討,通過一個學期的探索和實踐,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此我們一起做了個 總結,希望領導和同事們多提寶貴建議。 為了不走彎路或走錯路,工作坊的第一次研討內容是靜下心來《學習科學飲水知識》,幼兒如果所進水分遠遠超於身體正常需要量也無好處,可能會發生水中毒,因 此要適度飲水。如果給予孩子的水超過了正常需要量,也沒有好處,白白增加了尿量的排泄,也增加了心、腎的負擔,產生不良的作用。別等口渴了才喝水。在夏天 隨時給孩子喝水,隨時補充水分。極度乾渴時別喝過多的水。如果孩子渴得厲害時,要讓孩子緩緩飲水,若拿起水瓶喝個沒完,會造成胃難以適應,引發不良後果。 睡前不宜多飲水。孩子在睡前喝較多的水,會影響休息,有些孩子會因此而遺尿。用餐前和用餐時不宜喝水。進餐前和進餐時喝水,會沖淡消化液,不利於食物的消 化吸收,長期以往對身體不利。早晨起床時喝水有助健康。 每位工作坊成員都用心觀察自己班上孩子的喝水情況,然後坐下來將孩子在園喝水的主要問題歸結為以下幾點。 1、不愛喝水 孩子們每次在教師的提醒下去喝水,或多或少有「裝裝樣子」的成分。有的孩子是忙著玩耍顧不上喝水,由於教師一再提醒,只得應對一下;有的孩子平時在家只喝飲料,對淡而無味的白開水毫無興趣。 2、控制不好飲水量 有些孩子對於飲水量的把握是有困難的:要麼只喝一丁點兒,要麼滿滿一大杯。接得太少顯然不能滿足其基本生理需要,而接得過多則喝不完,又不敢倒掉,只得強迫自己喝下去,久而久之便對喝水產生了恐懼和排斥心理。 3、喝水時秩序混亂 有些孩子自控能力較弱。在接水時他們常常你推我擠,結果將水灑得到處都是。 為使「如何引導孩子積極主動地飲水以及飲用適量的水」這一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我們組員分工明確,大家都勇躍出主意、想點子、找材料(收集關於喝水的小 知識、兒歌、故事等)、不斷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立足實際,多措並舉,觀摩研討:每個月兩次活動觀摩,從不同的領域開展活動,引導孩子們知道喝水的重要 性,從而自願喝水並喝適量的水。謝歡老師的《》余雅芳老師的《》李丹老師的《》何娉裴老師的《》袁婷老師的《》潘雙莎老師的《》,教學效果十分的好,充分 調動了年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研進行得十分順利, 為了保證孩子的飲水需要,讓喝水成為一種習慣,我們針對孩子們還存在的問題多次展開研討,並制定了相應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創造氛圍讓孩子愛上喝水 (1)營造喝水的游戲氛圍 我們創設了一個「喝水角」,按班級孩子人數貼上一次性杯子,並把它們固定在牆上,我們還准備了彩色吸管,裝在旁邊的盒子里。孩子每次喝完水,就可以從盒子里取出一根吸管,插進代表自己的那個一次性杯子里。 自從有了「喝水角」,孩子們喝水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很多孩子都會主動去喝水了。即便有的孩子忘記喝水,我們只要輕輕提醒,他就會立即跑過去喝水,並樂滋滋地將吸管插入屬於自己的紙杯中。有的孩子還會數著自己紙杯里的吸管,對同伴說:「今天我已經喝了四杯水了!」。 (2)添加水果片、花茶,讓白開水獲得青睞 為了讓孩子愛上喝水,我們還設法讓白開水變得有吸引力。我們經常會切一些水果片放在孩子們的水杯里,如花茶、檸檬等,讓他們對白開水產生新鮮感。現在,有 的孩子會主動跑過去看看自己的杯子,然後興奮地告訴大家:「哈,今天要喝的是玫瑰花水哦!」這樣,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愛上了喝水。 2、引導孩子喝適量的水 為了引導孩子喝適量的水,我們在開水桶後面的背景牆上貼了三幅喝水示意圖。第一幅圖畫的是沒有花朵的枯枝和一隻只盛著少量水的杯子,提示孩子如果只喝一點 點水,身體也會像那些植物一樣枯萎。第二幅圖畫的是帶著傷心表情的花朵和一隻滿得快溢出來的水杯,提示孩子水不能接得太滿,以免水灑出來。第三幅圖畫的是 一朵盛開著的微笑的花朵和一隻盛著適量水的杯子。簡單的示意圖讓很多孩子在接水時學會了自覺對照,互相提醒。 3、讓孩子學會等待 為了避免孩子們在接水過程中擠推,我們吸取了公共場所中採用的「一米文明等待線」的做法,在開水桶前半米處的地上黏貼紫色不幹膠,做成了一條等待線,引導孩子學會等待,做到文明取水。有了這條半米等待線,孩子們再不會因為擠推而打翻水杯,造成地面濕滑了。 4、藉助醫生的力量 我們邀請園醫給孩子們上課,園醫用生動的語言,提問回答的形式與孩子們進行互動交流,了解到喝白開水的好處,喝飲料對我們的身體不好。孩子們對這種權威的講解更加的深信不疑。 5、家園溝通 我們將科學飲水的知識粘貼在《育兒知識欄》中供家長們學習,我們還通過自己的工作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飲水情況。在交接班本「交代事項」中,讓家長把需要 格外關注的內容寫上,其中包括希望多飲水的要求,提示老師注意進行個別關照。避免孩子們在回家的路上口渴買飲料喝,建議家長接孩子時帶上小水壺,這不失為 一些很好的溝通方法。 孩子們也知道白開水對人身體有那麼多好處,但是仍然會有部分幼兒逃避喝水。為了讓孩子在幼兒園喝水,我們組的老師們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譚欣老師在研 討會上分享了她們一次有意思的點子,每次到了喝水的時間,我都會說:「老師都渴了,我想去喝點兒白開水,你們誰覺得渴,咱們一起去喝水吧!」在老師的帶動 下,他們紛紛說:「我也覺得渴了,我想和老師一起喝水!」有時,老師們故意當著孩子的面說「閑話」:「周老師,我最愛喝白開水,自從多喝了水,我再也不生 病了。」「真的,我這幾天嗓子疼,那我也得多喝水,可不能讓自己生病!」於是,兩位老師捧起水杯,大口地喝起來,好像水十分香甜的樣子!孩子們受到了感 染,也不知不覺地大口大口地喝了起來。 何娉裴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做了一個小實驗,請小朋友在入廁時觀察自己小便的顏色。有的孩子發現自己的小便是白色的,有的孩子發現自己的小便是黃色的。孩子們 就「小便的顏色為什麼不一樣」展開了討論。於是,何老師又請小朋友去多喝水,再次觀察自己小便的顏色。當第二次觀察時,許多小朋友都驚奇地發現自己小便的 顏色變淺了。 結合健康教育活動,老師們讓孩子了解自己身體的器官,懂得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是非常重要的。小朋友的身體缺水時容易生病,只有多喝水,才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得病,少得病。 開始,小朋友覺得很新鮮,每次入廁總能聽見他們在討論小便的顏色:「呀,我的小便變黃了,我要去多喝水。」小朋友之間還能互相督促提醒:小便黃了一定要多喝水。漸漸地,孩子們有了自我保護的意識,並養成了勤喝水、多喝水的良好生活衛生習慣。 中一班的周炫谷,媽媽叫他倔毛驢,喝水最讓人頭疼,剛進中班那會得了膀胱炎,為此,我們就選他當喝水協管員,組織督促同伴喝水,他可高興了,那自然自己就 得喝水,同時,穀子媽媽在家中也注意配合老師引導,在家也是喝水協管員,監督爸爸媽媽喝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媽媽說:「我和穀子一起喝水,皺紋都少了 呢!」 「習慣收獲性格、性格收獲
B. 教師工作坊的介紹
教師工作坊就是參加研修的教師不僅要聽專家講,而且還要講給專家和同行們聽;不僅要觀摩別人上課,更要自己備課、講課讓別人觀摩。通過個人備課、集體討論、教學實踐、評點反思等,讓培訓教師們對課本、對教學內容、對教學方式都有全新的認識。
C. 教師工作坊學習收獲100字
假如我是一棵樹作文100字假如我是一棵樹, 我要長出許多嫩芽, 讓春風輕輕地吹, 傳遞給小鳥, 讓小鳥知道春天的到來. 假如我是一棵樹, 我要做一個涼亭, 在炎熱的夏天裡, 使小鳥有乘涼的地方. 使它們不會在紅火的太陽下暴曬. 假如我是一棵樹, 我要結出許多果子, 讓小鳥來品嘗, 不用到遙遠的地方支尋食, 一起分享秋天的豐收. 假如我是一棵樹, 我要招引許多小鳥, 來我家做客. 讓小鳥在寒冷的冬天也感到溫暖. 假如我是一棵樹……
D. 教師工作坊怎麼發表個人研修計劃
首先你要登錄上網站,注冊一個賬號,然後就可以發表文章了呀,但是呢,有些屏蔽的字,不要寫上去啊,要用字母代替一下就可以了
E. 教師工作坊和傳統培訓有什麼不同
教師工作坊和傳統培訓的不同之處為:
傳統培訓,教師之間可以面對面的交流教學經驗和學習心得體會。感覺更真實、更親切。其次,是傳統的培訓限制了教師的學習地點,時間,很多約束條件導致不能參加培訓。教師間的資源共享受限制,信息少。
然而,教師工作坊培訓,時代性比較強、新穎,需要老師能夠掌握電腦和網路平台的使用。學習時間和地點很靈活,信息量大,可以根據視頻內容反復學習和研究,自主性很強,學習不受限制。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隨時可以進行,資源共享量大。為教師間的成長提供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