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發布時間: 2022-03-19 14:41:15

⑴ 《地球只有一個》課文資料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 A案 學習目標 學會10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盤點「讀讀寫寫」中有關本課的詞語「遙望、晶瑩、資源、礦物、恩賜、破碎、目睹、和藹可親」等詞語。 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明白「只有一個地球」,懂得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理解「本來、至少」等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課前准備 教師搜集有關地球的圖片及介紹性文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導語,明確要求 在上一組課文中,我們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真情。你可想過,人與自然的相處同樣需要我們付出真情。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組課文,先讀讀本組課文的單元導語。誰來說說,學習本組課文我們要明確哪些任務?(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系實際,深入思考;二要積極行動起來,為了我們家園的美好明天,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圖引入,初讀全文 看一組有關地球的圖片,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簡介地球。 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課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請同學們放聲讀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准確,把句子讀通順。不懂的字詞先自己想辦法試著解決。 學生自由讀課文。 出示要求讀寫的詞語,認讀正音,並交流已理解的詞語意思。 默讀課文,梳理內容 默讀課文,然後跟周圍的同學討論:課文寫了關於地球的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交流反饋:可以選擇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方面來向大家匯報,並朗讀相應的段落: 地球的美麗壯觀與渺小(第1至2自然段);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 人類無法移居的事實(第5至7自然段); 人類應保護地球(第8至9自然段)。 概括大意,初解課題 根據梳理的幾方面內容,引導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大意。 聯系主要內容,討論交流:為什麼說「只有一個地球」?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樣子非常──(美麗壯觀),但同宇宙相比又是顯得非常──(渺小)。她所蘊含的──(自然資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壞,人類根本──(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正是基於這些認識,文章向人類發出了呼籲──(只有一個地球)。 課後作業,抄寫詞語 抄寫「詞語盤點」中要求「讀讀寫寫」的詞語。 第二課時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聽寫本課要求讀寫的詞語。同桌相互檢查,改正錯字。 指名學生說一說課文大意後引入新課:閱讀就是用心靈與文字對話的過程。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邊讀邊問問自己:是否高興了、著急了、痛心了、氣憤了或是擔憂了?把觸動你心靈的詞句畫下來,讓我們一起交流交流吧! 板塊研讀,深究題意 不動筆墨不讀書,一條條顫抖的波浪線條記下了你們心靈震動的痕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交流、感悟大家畫下的詞句。 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讀。 (2)渺小:地球的半徑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作者說地球「渺小」,你認為有道理嗎?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由。 小結: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龐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顯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學校看成宇宙,那麼,地球可能是什麼呢?恐怕連一粒微塵都算不上。 感悟自然資源的有限。 (1)學習第三自然段,理解礦物資源面臨的危機。 ①明白礦物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 ②從「幾百萬年、幾億年」感悟礦物資源形成時間的長及來之不易。 ③從「不加節制」等詞感悟人類無知的破壞。 (2)學習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資源遭受的破壞。 ①理解「本來」在句中的作用。(「本來」一詞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精確性,它突出了這些資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點,強調了現在已經不可再生) ②品讀句子: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a.舉例說說什麼是「生態災害」? b.補充有關生態災害的資料,加深理解。 ③指導朗讀這一段,讀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感悟無法移居的事實。 (1)品讀句子:科學家已經證明……別的星球上去。 ①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了「40萬億公里」是目前可以確定的最小的范圍,也告訴我們這個范圍以外的情況,科學家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精確和嚴謹。 ②感悟最小的范圍,即「40萬億公里」有多遠?(以前學過《太陽》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太陽離地球是1.5億公里,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么一估計,40萬億公里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 ③指導朗讀。 (2)了解有關「移民基地」的設想。(教師可介紹有關火星和月球的知識,引導學生明白,這種設想是遙遠而困難的事情) 理解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員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嘆?(說地球可愛,是因為她無私地奉獻資源,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保障;說地球容易破碎其實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壞,比如資源枯竭、生態災害等。這句話表現了宇航員對地球的贊美之情,同時更體現了宇航員對地球的擔憂之情) 結合課題小結,齊讀最後一段。 讀寫結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個同學了解到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這時,你一定有話對地球母親說,對人類說,或者對自己說吧?把你的心裡話寫下來吧! 寫話舉例: 地球媽媽謝謝您,因為您用寬大的胸懷養育了人類,養育了一切生命。地球媽媽對不起,我們不但沒有珍惜您,還無知無情地毀壞您,給您帶來了無盡的痛苦。 人類啊,不要亂砍亂伐,不要隨意開采、隨意毀壞資源了,不要濫用化學品了,再這樣下去,世界的最後一滴水會變成人類的眼淚啊! 我想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不要讓水龍頭白白流水。不在房間里時,不要開著電燈、電視,不要把沒用完的筆記本扔進垃圾桶。因為地球媽媽的資源是有限的,這樣做不僅是為自己著想,也是為後代著想。

希望採納

⑵ 《只有一個地球》的教案(簡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3.體會說明文用詞的准確、嚴謹,學習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教學難點:
通過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宇航員的感嘆。 教學准備:關於地球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課時劃分:
兩課時(本設計是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板題示標:
1、出示課題,齊讀。
2、復習:課文寫了關於地球的哪幾個方面的內容?(板書:美麗渺小、資源有限、無法移居)
3、出示目標,指名讀。
二、第一次先學後教——觀全文、抓要點
自學指導一:瀏覽課文,思考:這篇文章向我們發出了怎樣的呼籲?(1分鍾後交流。)
1、生讀文體會。
2、交流:相機出示最後一段,指導朗讀!
二、第二次先學後教——分層次、細品味
自學指導二:自由朗讀第1、2自然段,批註作者所用的說明方法,品味地球的美麗與渺小,然後談談你的體會。(2分鍾)
1、生讀文體會。 2、交流:
a.著重抓住「美麗」與「渺小」兩個方面,相機出示「資料鏈接」。 b.引導交流說明方法。
c.練習朗讀,體會地球並不大的含義。
自學指導三:默讀課文3~4自然段。思考:地球有什麼特點?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們對地球的破壞?(3分鍾後交流)
1、學生自學。 2、交流:
地球的特點: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 課文從以下幾方面講人們對地球的破壞:
a.不加節制地開采礦產資源;隨意破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 b.課件出示一組數據,了解地球資源有限。
據有關資料表明,一些礦物資源可維持的年數是:銅22年,鐵61年,鋁164年,許多
稀有金屬可用十來年。
c.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標示重點詞語,感悟地球的遍體鱗傷、千瘡百孔。 d.舉例說說什麼是「生態災難」? e.合作讀3、4自然段。
f.資料鏈接:「地球每天發生的變化」
課件出示:
每天,我們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於飲用不潔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55000公頃的土地變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800億噸水在悄然流失。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5億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氣,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們的地球有1500噸氟利昂排入大氣層,嚴重破壞著保護地球的外衣。
g.談感受,練筆。
自學指導四:默讀課文5-7自然段,思考後同桌討論:為什麼說如果地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3分鍾後交流)
1、學生自學討論。 2、匯報。
引導學生從這幾處考慮:
a.科學家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
類生存的第二個星球。(「至少」一詞說明了說明文用詞的准確性;40萬億千米的距離
坐普通飛機需要600萬年)
b.去火星和月球的設想也是不可能的。
3、引讀第8自然段。
4、完善板書,理解「只有」的內涵,體會地球的珍貴。
三、回歸目標,升華情感:
回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3、體會說明文用詞的准確、嚴謹,學習說明方法。 小結升華:
為了地球母親永遠容光煥發,我想對自己說:「只有一個地球!」為了子孫萬代擁有幸福的家園,我想對全人類說:「只有一個地球!」
四、布置作業:
1、閱讀文章《田野中的哭聲》,畫出自己感動的地方,並寫上自己的體會! 2、閱讀《只有一個地球——對一個小小行星的關懷和愛護》。 3、設計一句環保格言或環保小報,宣傳給身邊的人。 五、板書設計:
范圍很小 事實 13.只有一個地球 資源有限
難以移居 假設

⑶ 《只有一個地球》在哪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點:隨文學習本課生字新詞,了解課文介紹的有關地球知識。

2、訓練點: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學生自主發現的問題;在品讀感悟中體會環保的重要性。(教學重點、難點)

3、切入點:尊重學生的選擇,鼓勵學生為2004年世界地球日策劃宣傳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4、教育點:教育學生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用實際行動爭當「綠色使者」。

【教學流程】

一、欣賞畫面,導題質疑

1、欣賞太空行星運行的畫面(點擊播放課件)

在浩瀚無邊的宇宙中,有個美麗的星球,它是人類共同的母親,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你們看,那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2、導題、質疑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地球的文章(師板書:只有一個地球)請大家齊讀課題。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鼓勵學生質疑、教師表揚)

二、自主讀書、引發感想

1、自主讀書,體會語言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朗讀課文,要求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多讀讀,體會語言。

2、引發感想,鼓勵質疑

同學們,通過課前的預習和現在的朗讀,你有什麼感受呢?

⑴ 讓學生充分表達讀後的感受。

⑵ 引出宇航員發出感嘆的句子,齊讀並質疑。

三、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1、梳理疑問,確定問題,出示學習建議。

2、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嘗試解決問題(教師此時應成為參與者,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

3、小組匯報,品讀體會。

哪個組來匯報一下你們合作學習的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品讀體會,運用指讀、引讀、評讀、范讀、導讀等方式指導,並藉助課件輔助教學)。

教師的導學設想:

⑴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地球的「可愛」。(鼓勵學生匯報並朗讀體會,重視語感培養)。

A、「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透亮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

B、「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C、「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

⑵ 藉助課件體會地球的「易碎」。

① 演示課件(播放濃煙、伐木、焚燒、非法淘金、亂倒垃圾等情景錄象及圖片)。

② 看了這些,你想說什麼?

③ 有感情地齊讀「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也太容易破碎了!」

④ 自由讀課文中寫地球易碎的句子,然後小結。

⑶ 引導學生進行現場辯論賽,教師及時進行鼓勵、表揚

(教師先講明辯論賽的要求,然後課件顯示正反方的觀點:正方——人類將來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反方——人類不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

剛才,各位辯友的表現非常精彩,不僅運用書中的知識,還充分地運用課外知識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真棒!但是,同學們,不管能否實現移居,我們現在都必須立足於現實,因為地球畢竟是人類目前為止最理想的生存之地,我們只有住哪?那麼,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呢?(讓學生充分表達,並板書「精心保護」)

4、自由朗讀課文,加深體會。

四、升華情感,延伸課外

善待地球,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因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知道4月22日是什麼日子嗎?作為地球村的小村民,我們應該趕快行動起來,是嗎?請看屏幕上的提示(課件顯示):我們的口號是——小行動保護大地球!請同學們課外完成選擇性作業: 小畫家:請你畫一幅「珍愛地球,保護環境」的環保宣傳畫;

廣告設計師:請你設計一個「人人都來保護地球」的廣告;

宣傳員:請搜集保護地球的資料,練好朗讀,然後上街宣傳;

小作家:請寫一份倡議書,號召人們要自覺保護地球、美化環境;

綠色使者:請圍繞「世界地球日」策劃一次綠色行動;

小研究員:請確定一個環保小課題開展研究活動;……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用我們的綠色行動讓綠色永恆吧!(課件顯示「綠色永恆」畫面)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語文

教學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懂得「只有一個地球」 的道理,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自

覺性。

2、知識目標:學習本課的7個生字和新詞;了解作者說明事理的方法。

3、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用各種事理說明事理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難點:理解「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含義。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多功能投影儀。

收集有關地球知識、我國資源狀況、生態環境的文字、圖片等資料。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簡案)

激趣導入新課

自讀自悟

1、自學生字、新詞,教師點撥、檢查。

2、自由朗讀課文,想想文章是從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地球的?

3、感悟語言,體會課文內容。

三、 小組合作學習

1、把你讀懂和沒有讀懂的問題提出來,和同學們一起討論、交流。

2、設計活動: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和對課文的語言感悟,開展以「圖片展示」、「生態播報」、「數學神探」、「佳句點評」等小組活動,使學生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並掌握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方式。

第二課時

一、導入激情

1、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的地球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我們隨宇航員到太空看一看吧!(播放錄像片)

2、當宇航員目睹地球之後發出了怎樣的感嘆?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從哪兒能看出地球的「可愛」,從哪兒能看出地球容易「破碎」?

二、合作探究,體會深意

1、自讀感悟,抓住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等,聯系全課,說說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裡?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裡?

2、小組討論交流。結合課文、收集的資料和第一課時的學習活動,深入討論。

3、全班匯報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並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學生匯報——圖片展示。讀了第一·二自然段,我們知道了在太空看地球是「美麗而渺小」的。(學生出示圖片:地球、清澈的小河……)圖下配有文字說明,用具體的數據來說明地球的這兩個特點。補充課題:只有一個地球……

(2)學生匯報——生態播報。我們從課文和收集的資料知道,「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科學家把這些自然資源分為「不可再生資源」和「可再生資源」並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進行說明。(學生結合課文和查閱的資料舉例說明)補充課題:只有一個地球……

(3)學生匯報——數學神探。科學家們提出了人類移居其他星球的設想,經過多方面的調查,這個設想是非常遙遠的事情。(學生結合課文中的科學事實和自編的應用題來說明「不能移民」。)補充課題:只有一個地球……

(4)學生匯報——佳句點評。「在天際遨遊時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透亮的球體」。、「我們的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就別無去處。」補充課題:只有一個地球……

4、全文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告訴我們這些道理的?

三、總結全文,朗讀感悟

四、拓展

1、說一說:對地球媽媽說說話。(怎樣幫助地球媽媽?)可以用上關聯詞,如:因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等

2、寫一寫:寫一兩句宣傳保護地球的話。

附板書:

美麗渺小 列數字

只有一個地球 資源有限 舉例子 精心保護

不能移民 擺事實 造福子孫

可愛易碎

《只有一個地球》課堂實錄
執教 深圳市福田區崗廈小學特級教師 陳金才
學生 深圳市羅湖區鳳光小學 五(4)班
[課前引導]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是第一次見面。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陳,是深圳市福田區崗廈小學的語文老師。你們叫我什麼?
生:陳老師。
師:聽說你們都很聰明,我想考你們一個問題,回答時思路要盡量開闊一點:我們現在在哪裡?
生:學校的禮堂里。
師:(搖頭)思路不夠開闊。
生:在深圳。
生:在中國。
生:在地球上。
師:是呀,我們在深圳、在中國、也在地球上。請全體起立,跺一跺腳:我們的腳下是什麼?
生:地球。
師:(板書:地球)我們一起叫一聲:地球。
生;(齊)地球——
師:地球聽到了沒有呀,怎麼沒有反應?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呼喚:地球,你好!假如地球聽到了,她會熱烈地鼓掌的。開始!
生(一起,深情地)地球——你好——
(學生身後響起聽課教師們的熱烈掌聲)
師:地球聽到了我們的呼喚。好,我們現在開始上課。
[長江 發表於 2007-10-11 11:08:00

⑷ 《只有一個地球》的課文主要內容

簡單的說:

這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有關地球方面的知識,說明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認識環境保護是國家的政策

詳細點說:

課文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類活動范圍很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最後,得出結論: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⑸ 只有一個地球 第一二段的著重點是什麼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之二
佚名

第一課時
目的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2.分段、總結段意。
3.學習課文一、二段。
重點:
1.分段、總結段意。
2.學習課文一、二段。
難點:
了解地球有關知識,受到初步的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理解題意。
1.導入新課。
我們學過了<<太陽>>,知道太陽與人類關系十分密切,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如果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今天我們再學一篇課文,也是講和我們人類關系十分密切的--地球。(單擊課題)
2.理解題意。(單擊課前預習--答問輔導欄--問題1)
本文為什麼以「只有一個地球」為題?
二.默讀課文,找出生字新詞,利用字典、聯繫上下文解釋。(單擊課前預習--字詞學習欄)(生查後,師總結)
三.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單擊課前預習--答問輔導--問題2)
四.學習第一段。
1.理解詞語。(單擊課文分析--品句析段欄)
宇航員(圖片)、遨遊、遙望、晶瑩透亮、水藍、和藹可親、半徑、一葉扁舟、很小很小。
2.理解句子。(單擊熱句)
(1)為什麼作者把地球比作「母子」和「搖籃」?在量詞的使用上有什麼不同?
(2)課文從哪些方面說明了人類活動的范圍小?
3.總結。
這一段從三個方面介紹地球:一是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二是地球的大小。三是人類生活的陸地在地球中的比例。這一段主要是強調它的小,說明我們要更加愛護它。
五.學習第二段。
1.理解詞語。(單擊然詞)
上帝的恩賜、甚至、再生、生態、基地、火星(圖片)、月球(圖片)。
2.理解句子。(單擊熱句)
(1)請找出第四自然段的關聯詞語,理解句與句之間內容上有什麼聯系。
(2)比較兩個句子的意思有什麼不同。
a.……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了嗎?
b.再說,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
(3)單擊課前預習--答問輔導--問題4、5、6。
問題4: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課文講了哪幾個方面?
問題5:礦產資源為什麼不能不加節制地開采?
問題6:人們毀壞自然資源,濫用化學葯品導致了怎樣的後果?
3.小結:這一段從兩個方面介紹地球的資源情況,一是地球的自然資源形成困難,如果對礦產資源不加節制開采,資源必將越來越少。二是人類生活需要的某些資源本來可以不斷再生,因為人類濫用化學葯品,破壞生態,給人類帶來威脅。這就要求我們應該保護自然資源。
六.課題練習。(單擊鞏固練習--多音字--詞語補充欄)
七.布置作業。
1.抄寫課後第三題。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目的要求:
1.通過了解地球和人類的關系,懂得應該精心保護它。
2.學習這一課怎樣圍繞中心把意思說清楚。
重點:通過了解地球和人類的關系,懂得應該精心保護它。
難點:學習這一課怎樣圍繞中心把意思說清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課文一、二段講了什麼?
2.思考回答課後第一題。
二.學習第三段。
1.理解詞語。(單擊課文分析--品句析段欄)
破碎、目睹。
2.理解句子。(單擊課前預習--答問輔導。) 問題7:課文哪些方面說明人類不要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3.小結:除地球外,人類沒有其它星球可住。
三.學習最後一段.(單擊熱句)
(1)地球真的會「破碎」嗎?它的真正含義是什麼?為什麼用「破碎」這個詞?
(2)「別無去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如果地球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
(3)為什麼要精心保護地球?(單擊課前預習--答問輔導問題8)
(4)小結:這一段說明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
四.總結課文內容和寫法。
1.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單擊課前預習--答問輔導問題9)
2.課文的中心內容是什麼?
3.填空,理解課文各段和中心的關系.
(1)因為地球美麗壯觀、很小,所以()。
(2)因為地球資源有限,所以()。
(3)因為地球資源可以不斷再生,所以()。
(4)沒有別的星球可以供人類居住,所以()。
五.漫談體會。
學到這里,我們對地球有了一定的認識,對地球、資源和人類的關系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大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說說你看到或聽到那些是破壞地球的行為,為什麼?那些是保護地球的行為?
六.課堂練習。(單擊鞏固練習--辨字組詞--選字填空欄)
七.總結。
1.學習了這一課,理解了地球和人類的關系,懂得了應該精心保護它。
2.學習這一課怎樣圍繞中心把意思說清楚。
八.布置作業。(單擊鞏固練習--練筆欄)

附板書設計:
27.只有一個地球
地球 可愛 其他星球(小) 易碎
精 不
造 心 適
福 保 合
後 護 生
代 活
資源 破壞 災難
(有限) 保護 生存 人類

⑹ 只有一個地球的教案

《只有一個地球》選入了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四單元的13課、北師大版六年級上版冊語文課本4單元的第權1課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語文四年級上的第7單元的13課、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本10單元的第1課。

「只有一個地球」,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以此為題,採用科學小品文(文藝性說明文)的形式,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

所需教案和課件已經打包上傳,可免費放心下載使用。

⑺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

5年級: 科目: 語文 2004年 9 月 日
課 題 10、只有一個地球
課 型 新授課 教法 啟發與討論 課時 2






標 認知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了解作者說明事理的方法。
情感目標 了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使學生受到初步的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了解為什麼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麼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麼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意思。
教 具 錄音機、地球儀
教 學
體 會 此文知識性較強,指導學生多查資料。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內 容 雙邊活動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樣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呢?
今天我們學習的《只有一個地球》向我們介紹了有關知識。
(板書:只有一個地球)
(二)范讀課文。
想一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
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從整體上了解文章。
(三)檢查預習:
讀准字音
本課生字較多,有些字音不易讀准,教師要重點指導,使學生准確掌握生字的讀音
3、解釋詞語。
天際、遨遊、映入眼簾、晶瑩透亮、紋痕、搖籃、和藹可親、璀璨、慷慨、濫用、枯竭、目睹。
(四)理清文章結構。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文章從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地球的?
2.討論分段並概括段意。
3.訂正:
第一段(1、2):講地球很小,地球上可供人類活動的范圍更小。
第二段(3、4):講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有限,有些資源已遭到人類的破壞。
第三段(5、7):講在宇宙之中,可供人類生存的星球是地球。
第四段(8、9):講宇航員的感嘆,呼籲人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上的生態環境,為子孫後代造福。
(五)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一段。
我們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的地球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隨宇航員到太空看一看。
學生讀課文用筆畫一畫有關詞語,然後討論出地球的特點。
(板書:美麗而又渺小)
提出問題,學生討論:
1、為什麼將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
(因為有了地球才有人類和一切生命。)
2、為什麼說地球是渺小的,人類活動范圍更小?
(地球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佔其中的五分之一。)
3、作者運用什麼方法說明地球小,人們活動范圍更小。
(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地球小,人類活動范圍更小。)
指名讀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師小結引出下文。
通過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地球是美麗的、壯觀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們人類所生活的范圍更是很小很小。我們應該珍惜它,愛護它。但有些人卻不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不了解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夠隨意破壞的。
(二)講讀第二段。
指名讀第二段。邊聽邊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句話來講的?畫出來。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
什麼是有限的?
(有一定的限度。)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表現在哪裡?其結果如何
(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破壞:不加節制地開采。結果:礦產資源越來越少。)
(對可再生資源的破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結果:不但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
什麼是「節制」和「不加節制」呢?
(節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
(不加節制就是沒有限制,沒有計劃地隨意進行。)
出示小黑板,解決思考練習的第2題。
指名讀句子,注意黑體字的部分,再舉個具體例子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自由讀這部分內容,概括地說一說。
板書:(自然資源有限)
(三)講讀第三段。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地球在宇宙中這樣渺小,自然資源又是有限的,於是有人提出新的說法,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這樣的說法能行嗎?為什麼?
根據文章內容,學生討論自由發言。
這部分用什麼告訴人們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第一,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公里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遙遠的事情,即使實現了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
學生邊討論教師邊板書:
(不能移民)
教師引讀,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四)講讀第四段。
實際上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如果我們破壞了地球,我們就別無去處。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應該如何做呢?齊讀最後一段。
(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
(板書:精心保護 造福後代)
自由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麼關系?能試著說一說嗎?
(因果關系。因為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所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
(五)對照板書,總結全文。
本文列舉了大量事實數據,一層一層地讓我們了解了地球的知識,告訴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只有這么一個地球,如果不精心加以保護,那將會給我們人類帶來嚴重的威脅。我國政府把環境保護作為基本國策,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地擔負起保護地球的重任。
(六)談感受。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談一談自己學後的感受。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大家要暢所欲言,為練筆服務。
(七)解決課後練習第3題。
1.讀詞語並用帶點的詞造句。
2.理解「渺小」和「貢獻」的詞義,體會這些詞在句子中的作用。
舉例:
渺小: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家團結起來,群策群力,才能戰勝一切困難。貢獻: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鍛煉一副好的身體,長大才能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八)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 書 設 計
只有一個地球
美麗而又渺小
「母親」和「搖籃」?
因為有了地球才有人類和一切生命精心保護
造福後代自然資源有限

⑻ 《只有一個地球》最佳教案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

5年級: 科目: 語文 2004年 9 月 日
課 題 10、只有一個地球
課 型 新授課 教法 啟發與討論 課時 2






標 認知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了解作者說明事理的方法。
情感目標 了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使學生受到初步的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了解為什麼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麼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麼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意思。
教 具 錄音機、地球儀
教 學
體 會 此文知識性較強,指導學生多查資料。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內 容 雙邊活動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樣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呢?
今天我們學習的《只有一個地球》向我們介紹了有關知識。
(板書:只有一個地球)
(二)范讀課文。
想一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
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從整體上了解文章。
(三)檢查預習:
讀准字音
本課生字較多,有些字音不易讀准,教師要重點指導,使學生准確掌握生字的讀音
3、解釋詞語。
天際、遨遊、映入眼簾、晶瑩透亮、紋痕、搖籃、和藹可親、璀璨、慷慨、濫用、枯竭、目睹。
(四)理清文章結構。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文章從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地球的?
2.討論分段並概括段意。
3.訂正:
第一段(1、2):講地球很小,地球上可供人類活動的范圍更小。
第二段(3、4):講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有限,有些資源已遭到人類的破壞。
第三段(5、7):講在宇宙之中,可供人類生存的星球是地球。
第四段(8、9):講宇航員的感嘆,呼籲人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上的生態環境,為子孫後代造福。
(五)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一段。
我們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的地球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隨宇航員到太空看一看。
學生讀課文用筆畫一畫有關詞語,然後討論出地球的特點。
(板書:美麗而又渺小)
提出問題,學生討論:
1、為什麼將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
(因為有了地球才有人類和一切生命。)
2、為什麼說地球是渺小的,人類活動范圍更小?
(地球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佔其中的五分之一。)
3、作者運用什麼方法說明地球小,人們活動范圍更小。
(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地球小,人類活動范圍更小。)
指名讀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師小結引出下文。
通過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地球是美麗的、壯觀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們人類所生活的范圍更是很小很小。我們應該珍惜它,愛護它。但有些人卻不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不了解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夠隨意破壞的。
(二)講讀第二段。
指名讀第二段。邊聽邊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句話來講的?畫出來。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
什麼是有限的?
(有一定的限度。)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表現在哪裡?其結果如何?
(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破壞:不加節制地開采。結果:礦產資源越來越少。)
(對可再生資源的破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後果地濫用化學品。結果:不但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
什麼是「節制」和「不加節制」呢?
(節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
(不加節制就是沒有限制,沒有計劃地隨意進行。)
出示小黑板,解決思考練習的第2題。
指名讀句子,注意黑體字的部分,再舉個具體例子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自由讀這部分內容,概括地說一說。
板書:(自然資源有限)
(三)講讀第三段。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地球在宇宙中這樣渺小,自然資源又是有限的,於是有人提出新的說法,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這樣的說法能行嗎?為什麼?
根據文章內容,學生討論自由發言。
這部分用什麼告訴人們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後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第一,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公里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遙遠的事情,即使實現了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
學生邊討論教師邊板書:
(不能移民)
教師引讀,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四)講讀第四段。
實際上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如果我們破壞了地球,我們就別無去處。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應該如何做呢?齊讀最後一段。
(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
(板書:精心保護 造福後代)
自由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麼關系?能試著說一說嗎?
(因果關系。因為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所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
(五)對照板書,總結全文。
本文列舉了大量事實數據,一層一層地讓我們了解了地球的知識,告訴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只有這么一個地球,如果不精心加以保護,那將會給我們人類帶來嚴重的威脅。我國政府把環境保護作為基本國策,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地擔負起保護地球的重任。
(六)談感受。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談一談自己學後的感受。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大家要暢所欲言,為練筆服務。
(七)解決課後練習第3題。
1.讀詞語並用帶點的詞造句。
2.理解「渺小」和「貢獻」的詞義,體會這些詞在句子中的作用。
舉例:
渺小: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家團結起來,群策群力,才能戰勝一切困難。貢獻: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鍛煉一副好的身體,長大才能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八)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 書 設 計
只有一個地球
美麗而又渺小
「母親」和「搖籃」?
因為有了地球才有人類和一切生命精心保護
造福後代自然資源有限

⑼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

<<只有一個地球>>

師:聽說你們都很聰明,我想考你們一個問題,回答時思路要盡量開闊一點:我們現在在哪裡?
生:學校的禮堂里。
師:(搖頭)思路不夠開闊。
生:在XX。
生:在中國。
生:在地球上。
師:是呀,我們在深圳、在中國、也在地球上。請全體起立,跺一跺腳:我們的腳下是什麼?
生:地球。
師:(板書:地球)我們一起叫一聲:地球。
生;(齊)地球——
師:地球聽到了沒有呀,怎麼沒有反應?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呼喚:地球,你好!假如地球聽到了,她會熱烈地鼓掌的。開始!
生(一起,深情地)地球——你好——
(學生身後響起聽課教師們的熱烈掌聲)
師:地球聽到了我們的呼喚。好,我們現在開始上課。
[第一課時]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乘坐中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神舟號」宇宙飛船到太空去旅行。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的飛船馬上就要升空了。好,飛船已經升到了太空,請睜開眼,觀看太空美麗的景色。
(播放太空行星運行的錄象,地球逐漸清晰,最後定格)
師:同學們這水藍色的星球就是我們的地球,喜歡嗎?請用一句話,誇一誇我們的地球。
生:地球,你真美呀!
生:地球,你好偉大!我喜歡你!
師:請同學們迅速地瀏覽課文的第一段,看看課文里是怎樣贊美地球的。
生:「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師:請充滿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為什麼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己讀課文。
生:(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放手讓學生把課文讀透)
師:現在我們請幾個同學讀給大家聽,第一個請誰讀?
生:(紛紛舉手)
師:這么多的同學願意讀。好,我請班長推薦一個。
(班長推薦學生甲)
師:(對班長)請你說說為什麼推薦她?
班長:她讀書水平高,膽子大,聲音特別響亮。
師:請你讀1、2兩段,要把班長誇獎你的那些特點讀出來。
(學生甲讀課文)
師:確實如班長所說的那樣,讀書的水平高。下面請誰讀?現在請你(對學生甲)推薦一位。
(學生甲推薦學生乙)
師:(對學生甲)你為什麼要推薦他?
學生甲:他讀書流利,而且很有感情。
師:(對學生乙)請你讀3、4兩段,要把流利、有感情的特點讀出來。
(學生乙讀課文)
師:很有感情。好,下面請誰讀?有毛遂自薦的嗎?(學生紛紛舉手,對學生丙)請你讀5、6、7三段。你先說說你讀書有什麼特點。
生:我雖然讀書沒他們好,但我進步很大。我的特點也是有感情。
(學生丙讀課文,且發揮很好)
師:掌聲鼓勵。誰讀最後兩段?(舉手的學生特別多)好,全班一起讀。
(全班齊讀課文)
師:下面我還要檢查同學們理解詞語的情況。看屏幕。
先理解帶點的字,再解釋詞語: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生:渺,是細小。渺小,就是小的意思。
師:再用同樣的方法解釋下列詞語。
居住 遨遊 扁舟 枯竭
師:請同學們相互說說。
(學生相互說詞語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認真思考一下:理解這些詞語時,有沒有規律可尋?
生:這些詞語前後兩個字的意思相近,我們在解釋這些詞時,可以用其中的一個字的意思來解釋它。
師:再看下一個詞。
舉例解釋詞語:
自然資源
師:請迅速地讀課文,舉例說說哪些屬於「自然資源」?
生:礦物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
師:現在將這些自然資源分兩類,你知道為什麼這樣分嗎?
礦物資源 (不可再生)
水資源、森林資源、
生物資源、大氣資源 (可以再生)
生:前一類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後一類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
師:再看下面的一組詞。
朗讀理解詞語:
……不是……而是……甚至……
師:請找出有關的句子朗讀,要把這些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讀出來。(學生練習後,教師請一學生讀,表達得不是太好)
師:「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怎麼才能把「幾百萬年」和「幾億年」讀得區別開來?
(學生再讀,理解得比較好)
師:課文中還有幾組關聯詞,請找出有關的句子,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讀讀。
(學生讀有關的句子)
師:對詞語的理解就到這。這篇課文是科學知識說明文,下面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課文,思考:課文告訴我們哪些關於地球的科學知識?
生: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地球很美,但是也很小;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
師:還有補充嗎?
生:課文還告訴我們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師:我們看課題,為什麼用「只有一個地球」做題目?請把下面的一句話補充完整:因為「只有一個地球」,所以……
生:因為只有一個地球,所以我們要保護地球。
師:請大家讀課文的最後一段,並以最快的速度背熟。
(學生讀書,背書)
師:請同學們一起背最後一段。
(學生集體背誦後,下課)
[第二課時]
師:我們一起背誦課文的最後一段。
(全班集體背誦最後一段)
師: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對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保護地球,珍愛生命,是我們的共同信念。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這樣想。下面我們先閱讀兩條網上的消息。
布希拋棄《東京議定書》
布希總統於去年3月,宣布美國退出《東京議定書》。布希稱這個協議,一旦付諸實施,將令美國喪失幾百萬個工作機會,美國經濟將會受到影響。《東京議定書》要求世界40多個主要工業國家,在10年之內,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到1990年的水平。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化國家,每天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工業廢氣。
布希不參加「拯救地球」會議
今年9月,世界各國首腦在南非召開「拯救地球」會議,為人類的前途和地球的命運,共商大計。美國總統布希拒絕出席這次會議,引起代表們的一致質疑。一名代表說:「全世界都要求採取實質性的措施拯救地球,消除貧困,作為全世界首富和唯一的超級大國,總統不來參加會議,卻去休假,真是世界上最糟糕的總統。」

師:讀完這兩條消息,你有什麼想法?你的心情這樣?(學生紛紛舉手)先不講,請你們做一個表情,通過這個表情,要讓我知道你們的真實感受。
(學生做出各種表情)
師:有的是氣憤的神情;有的是一副思考的樣子;有的很激動;還有的顯得特別不解……現在請你們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
生:布希,你真是一個很糟糕的總統!
生:布希你太自私了。
生:美國的這個總統應該馬上下台。
生:布希,你一個大國的總統怎麼會這樣呢?
師:魯迅說過:辱罵和恐嚇絕不是戰斗。我們要想辦法讓布希轉變態度,改變注意。假如布希就在我們面前,我想請同學們來勸他。請你先寫好勸說稿。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到課文里找說服布希的理由,還可以將課外書中學到的有關知識運用進去。要注意勸說的方法,勸說的技巧,勸說的態度。
(生寫勸說稿,教師巡迴指導)
師:(模仿布希的口氣)我是美國的現任總統布希,我的信念是:美國的利業高於一切。聽說有幾個中國的小朋友對我的環保政策有意見,我想聽聽他們的意見。不過我很忙,得抓緊時間。
生1:布希總統,你太不應該了……
布希:你是誰?你怎麼這樣和我說話?
生1:布希總統,你好。我是中國的一位小學生。我從網上知道你不願參加「拯救地球會議」,我很失望。布希先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家園。我們都應該倍加愛護我們的地球。地球上的礦產資源非常有限,而且不能再生。大氣資源、水資源雖然可以再生,但也不能隨意的破壞。現在地球上60%以上的地區缺水,空氣的污染也相當嚴重,經常下酸雨,南極上空大氣層的空洞也越來越大。這些都是工業污染的後果。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化國家,每天向大氣中排放的廢氣最多。因此,你必須改變態度,重視地球的保護工作。我們強烈要求你簽署《東京議定書》。
布希:你說的情況我都知道。但是我認為沒那麼嚴重。我們美國的科學技術這么先進,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還有,我們還可以到其它星球上去嘛。好了,再見。
生2:布希,你不要走!
布希:你是誰?你要干什麼?
生2:我是正義的化身,我要控訴你!
布希:控訴我?憑什麼?
生2:你聽著!你們美國是全世界排放廢氣最多的國家,是核試驗最多的國家,是消耗石油最多的過家……你是大國的總統,應該有責任感!你不能只顧自己的利業。如果地球被破壞了,你們美國人也沒處逃生。因為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公里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到時,你的總統的位子也不保了,你必須認真考慮!
布希:啊,好厲害的中國小姑娘。雖然,態度很嚴厲,但講的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看來我是要考慮考慮。再聽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生3:(作海豚游水的動作)布希先生你好,很高興能見到你。
布希:你是誰?怎麼這樣?
生3:我是海洋的精靈——海豚,我代表海洋中的所有動物向您求助。海水的污染太嚴重了,我們簡直無法生存。過去,我們在海洋中生活得自由自在。可是後來大量的污水流入海洋,我們的家園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海洋中的同伴死傷慘重呀……(作流淚狀)
布希:我很同情。你要我做什麼呢?
生3:希望你採取行動,拯救地球,救救我們海洋里的動物、植物。
布希:好,我一定認真考慮你的意見。
…………
師:同學們,你們剛才的表現非常出色,連一貫很自負的美國總統布希先生也被你們打動了。因為你們的理由很充分,講話的態度也很誠懇。這也說明你們對課文的理解很透徹。建議你們以班級的名義寫一封信給布希,希望真的能改變他的態度。下課。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國際名稱為「該婭」,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數是第三顆。它有一顆天然的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一、教材說明
本課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說明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意義。
課文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寫起,引出了對地球的介紹;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類活動范圍很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後,用科學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最後,得出結論: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
二、教學建議
1.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可先讓學生通讀課文,至少讀上兩遍,使學生大體了解課文內容。然後,可提出「課文是從哪幾方面說明只有一個地球的」,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並在細讀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討論。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1)從地球在整個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地球的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在整個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一個數字,一個比喻,說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2)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很小。地球表面的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而人類生活的陸地「只佔」其中的五分之一。
(3)地球的資源有限而又遭受無節制的開采和隨意毀壞。礦物資源的形成需要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因此,「如果不加節制地開采」,就可能面臨「枯竭」的危險。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等各種可以再生的資源,由於人們「隨意毀壞」,「濫用化學品」,不但不能「再生」,還釀出「生態災難」,威脅人類的生存。
(4)人類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居住。課文引用科學家研究成果說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公里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至於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設想,即使「實現」,也不可能有多少人去居住。
2.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引導學生理解這一點,可先讓學生找出這句話讀一讀,說一說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講的,然後抓住這個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聯系全課,說說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裡,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裡,為什麼要強調「同時」。體會地球的「可愛」,可從「遙望地球」所見到的景象和自然資源等方面思考;理解地球的容易「破碎」,可從「不加節制」「隨意毀壞」「不顧後果地濫用」等方面去思考。強調「同時」,就是強調地球的兩重性:它既有可愛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強調「同時」,目的在於提醒人們,如果「不加節制」「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如果精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可愛的地球就會更加可愛。
3.本課在表達方面十分注意用詞的准確,行文的嚴謹。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以增強學生的語感。「思考•練習」第三題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學生對這類句子在用詞方面的思考。指導學生做這個題時,可以先讓學生把加點的詞語去掉讀一讀句子,再讀一讀原句,比較一下,用不用加點的詞語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然後,可讓學生從課文中再找一找類似的句子,並用同樣的方法去分析比較;最後,引導學生在朗讀課文中體會這些句子的表達效果。
4.地球上可供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但人類可以開發新的活動領域,如海洋。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但人類可開發利用新的能源,如核能。因此,在強調「只有一個地球」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體會到這層意思,使學生認識到,我們應該在保護好地球的同時,大力開發新領域和新能源。
5.本課是說明性文章。指導學生朗讀這類作品,除了同朗讀敘事性作品一樣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還要注意行文的嚴謹,表達出這類作品的邏輯力量。如,「不錯,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這些設想即使能實現,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讀這段話,「但是」之前為一個層次,可用較平直的語調,把「設想」讀得稍重一點,以強調這僅僅是設想;「但是」要強調,以引起人們注意「但是」之後的內容,「即使」可強調,使人們感到,這種設想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又有多少人」稍加強調,以便使人們意識到,即使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了移民基地,能去居住的也只是極少數人。
6.詞語解釋:遨遊:漫遊;游歷。 璀璨:本指珠玉等光彩奪目。這里指各種星球光亮耀眼。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 地質:地殼的成分和結構。
恩賜:原指帝王給予賞賜,現泛指因憐憫而施捨。 慷慨:不吝惜。
枯竭:用盡。 目睹:親眼看到。 濫用:過度使用,沒有節制。
三、參考資料 :
1. 我國生態環境狀況的幾個數字。
水土流失嚴重。據1992年衛星遙感測算,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79�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7%。
沙化迅速發展。沙化土地已達到14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5�5%。
水源污染明顯加重。有42%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
2.我國主要資源人均佔有量在世界144個國家的排序。
土地面積110位以後
耕地面積126位以後
草地面積76位以後
森林面積107位以後
3.森林資源的危機。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是生態環境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除了提供木材和各種林副產品外,還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保障農牧業生產、保存生物物種、維護生態平衡的作用。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人均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在世界各國中排在第107位之後。嚴重的問題是,我國的森林資源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都處於不斷下降的趨勢當中。1981年與1976年相比,全國林地面積減少了309萬公頃。據調查,全國有23個省、區、市的森林面積是減少的,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濫砍濫伐和毀林開荒。西雙版納是我國一片比較完整的熱帶雨林區,生長著許多熱帶、亞熱帶植物和珍稀動物。由於不適當的開墾,平均每年毀林2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49年的69�4%下降到1980年的26%。
4.北京地下水的污染。北京水資源十分緊缺,而地下水資源正面臨被嚴重污染的危險。污染源主要來自人本身和自然界兩個方面。從自然界來說,每一場西北風都要給北京帶來大量的泥沙塵土,落到地面後被雨水夾帶滲透地表,污染了地下水。人本身對地下水的污染,比自然界造成的後果更嚴重。現在,北京的工業和生活用水,幾乎都沒有經過嚴格的處理就排進河流。被污染的河水滲透河床及沿岸地表,造成了地下水污染。人為污染還來自超采地下水。超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使地下水中所含各種有害物質高度濃縮。為了解決北京水資源緊缺的問題,要實行南水北調。但如果不注意解決地下水污染,即使將來每年十幾億立方米南水調進了北京,也可能抵不了地下水的被污染。何況那時北京的用水量將遠遠超過今天,北京水資源形勢將因此更為嚴峻。
5.耕地面積的減少。我國人多地少。1978—1994年,全國耕地凈減6880萬畝,人口增加2�3億。人均佔有耕地由1�55畝減至1�19畝。在廣東、福建、浙江等省,目前人均耕地已下降到不足0�6畝,以至人們把可耕地稱為「保命田」。但近年來土葬成風,不但埋葬死人,還為早已去世的祖先造墳立碑,甚至為活人圈地壘空墳,導致良田拋荒。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地球是距太陽的第三顆行星,離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50000000公里.地球用365.256天繞行太陽一周,並用23.9345小時自轉一圈.它的直徑是12756公里,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我們地球的大氣里78%是氮氣,21%是氧氣,餘下的1%是其他成份.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是15攝氏度,平均氣壓1.013帕.
地球形成自46億年前,大約在16億年前地球每晝夜只有9個小時,比現在自轉快的多,每年約有800多天;到了6億年前,每晝夜延長到了20個小時,年縮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漸放慢自轉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認為,地球的形成起源於太陽星雲分化物.46億年來,地球從一個均質的球體演變成現在的"圈層"結構.地殼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厚度約3473千米,佔地球體積的83.4%,地幔溫度為1000~3000攝氏度,地核厚度約3473千米,佔地球體積的16.3%,物質處於液體狀態,內核溫度高達6000攝氏度以上,與太陽表面溫度差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國際名稱為「該婭」,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數是第三顆。它有一顆天然的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約21千米。
阿波羅飛船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由一系列的同心層組成。地球內部有核(地核)、幔(地幔)、殼(地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氣圈,還有磁層,形成了圍繞固態地球的美麗外套。
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56億年以前產生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的基本參數:
赤道半徑: ae = 6378136.49 米
極半徑: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徑: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轉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扁率: f = 0.003352819
質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地心引力常數: GE = 3.986004418 ×1014 米3/秒2
平均密度: ρe = 5.515 克/厘米3
太陽與地球質量比: S/E = 332946.0
太陽與地月系質量比: S/(M+E) = 328900.5
公轉時間: T = 365.2422 天
離太陽平均距離: A = 1.49597870 × 1011 米
公轉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表面溫度: t = - 30 ~ +45
表面大氣壓: p = 1013.250毫巴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極地) 983.2厘米/秒2
自轉周期 23時56分4秒(平太陽時)
公轉軌道半長徑 149597870千米
公轉軌道偏心率 0.0167
公轉周期 1恆星年
黃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各圈層結構
地球海洋面積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殼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徑 3482.525公里
表面積 510067866平方公里
人們對於地球的結構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整個地球不是一個均質體,而是具有明顯的圈層結構。地球每個圈層的成分、密度、溫度等各不相同。在天文學中,研究地球內部結構對於了解地球的運動、起源和演化,探討其它行星的結構,以至於整個太陽系起源和演化問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地球圈層分為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兩大部分。地球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幔圈、外核液體圈和固體內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這樣,整個地球總共包括八個圈層,其中岩石圈、軟流圈和地球內圈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固體地球。對於地球外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而地球內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學、重力學和高精度現代空間測地技術觀測的反演等進行研究。地球各圈層在分布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固體地球內部與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層則是相互滲透甚至相互重疊的,其中生物圈表現最為顯著,其次是水圈。
大氣圈
大氣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它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2000 ~ 16000 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空氣,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大氣的主要成份為氮、氧、氬、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地球大氣圈氣體的總質量約為5.136×1021克,相當於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0.86。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在離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對流層范圍內。根據大氣分布特徵,在對流層之上還可分為平流層、中間層、熱成層等。
水圈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澤、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個連續但不很規則的圈層。從離地球數萬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氣圈中水汽形成的白雲和覆蓋地球大部分的藍色海洋,它使地球成為一顆"藍色的行星"。地球水圈總質量為1.66×1024克,約為地球總質量的3600分之一,其中海洋水質量約為陸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層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個地球沒有固體部分的起伏,那麼全球將被深達2600米的水層所均勻覆蓋。大氣圈和水圈相結合,組成地表的流體系統。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國際名稱為「該婭」,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數是第三顆。它有一顆天然的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約21千米。

阿波羅飛船在月球上看到地球是由一系列的同心層組成。地球內部有核(地核)、幔(地幔)、殼(地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和大氣圈,還有磁層,形成了圍繞固態地球的美麗外套。

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56億年以前產生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的基本參數:

赤道半徑: ae = 6378136.49 米

極半徑: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徑: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轉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扁率: f = 0.003352819

質量: M⊕ = 5.9742 ×1024 公斤

地心引力常數: GE = 3.986004418 ×1014 米3/秒2

平均密度: ρe = 5.515 克/厘米3

太陽與地球質量比: S/E = 332946.0

太陽與地月系質量比: S/(M+E) = 328900.5

公轉時間: T = 365.2422 天

離太陽平均距離: A = 1.49597870 × 1011 米

公轉速度: v = 11.19 公里/秒

表面溫度: t = - 30 ~ +45

表面大氣壓: p = 1013.250毫巴

表面重力加速度(赤道) 978.0厘米/秒2

表面重力加速度(極地) 983.2厘米/秒2

自轉周期 23時56分4秒(平太陽時)

公轉軌道半長徑 149597870千米

公轉軌道偏心率 0.0167

公轉周期 1恆星年

黃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各圈層結構

地球海洋面積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殼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徑 3482.525公里

表面積 510067866平方公里

人們對於地球的結構直到最近才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整個地球不是一個均質體,而是具有明顯的圈層結構。地球每個圈層的成分、密度、溫度等各不相同。在天文學中,研究地球內部結構對於了解地球的運動、起源和演化,探討其它

熱點內容
師德師紀自查小結 發布:2025-05-14 21:09:36 瀏覽:534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