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報
A. 禮儀教育 手抄報資料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麵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麵包發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B. 手抄報 關於如何教育小學生
可以用美國小學生和中國小學生的教育來作對比(會有很大出入的)
例如(學習):美國幼兒園的小朋友學1+1=?書包是不帶書的,而是攜帶一些蘋果,老師會說:「請把1個蘋果給你的好朋友」,那A給B,老師又說:「那麼,3-1=?」,小朋友一低頭,就知道得2。
例如(生活):中國小朋友一喊:「媽媽,我沒錢啦!」媽媽就回去找錢包。
而美國小朋友一喊:「媽媽,我沒錢啦!」媽媽就會說:「後院的草也長了」
久而久之,美國人早早就學會自立,而中國人,就猶如「溫室里的花朵」
C. 求一份家庭教育小報~~~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既包括:一、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二、聘請專門從事家庭教育的教師對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對應英語是home ecation, family ecation, teaching in home。家庭教育簡稱家教
家庭教育禁區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通過一項調查,總結出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最容易踏入以下七個不益孩子成長的禁區:
1、居高臨下
「你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這個年齡時早就……」、「你不聽也得聽」等等。
◎ 要害分析
如果父母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評時心理就不能平衡,這樣即便你批評得百分之百的正確,孩子也會出現「口服心不服」的反應,最後事倍功半。
2、冷嘲熱諷
你以為自己很能幹嗎?」、「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
◎ 要害分析
兒童心理治療專家指出,孩子,尤其是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熱諷。他們很難理解,和自己最親近的父母怎會說出這種表面是表揚而實質是貶損的「雙關話」,即使你說這些話時還帶有些許幽默感。
3、絕對否定
# 禁忌語言
「你從來沒有好好吃過一頓飯」、「你總是撒謊」等等。
◎ 要害分析
批評孩子是對的,但如果把話說「絕」,反過來可能引發孩子的一種逆反心理,從而導致最後拒絕接受批評教育
4、言過其實
# 禁忌語言
「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
◎ 要害分析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漸漸分辨出你話中含有水分,於是長大成人後,對他人的評語或稱贊也會將信將疑。此外,聽慣父母誇大其詞的贊揚的孩子,在步入社會後往往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5、人身攻擊
# 禁忌語言
「你胖得像頭豬」、「你蠢得像頭驢」等等。
◎ 要害分析
智力再愚鈍的孩子也能體會出這類話包含的「惡意」,心靈會受到莫大的傷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還可能信以為真而自暴自棄,最後喪失自尊自信。
6、威脅恐嚇
# 禁忌語言
「若不好好做作業我就關你禁閉」、「你不乖就讓你去喂狼」等。
◎ 要害分析
這類虛張聲勢的威嚇和言過其實的表揚一樣,同樣會讓孩子喪失對父母的親熱和信任。
7、冷若冰霜
# 禁忌語言
「你沒看到我正忙著嗎」、「待會兒再說」等等。
◎ 要害分析
孩子從這些話中聽到的「潛台詞」是:大人們對我乾的事毫無興趣,他們並不把我當作他們的心肝寶貝。
D. 養成教育的手抄報
http://xtxx.hye.net.cn/UploadThumbs/2004331154317605.jpg
上面可為手抄報版面。內容可改為:養成教育。
內容:
教育是慢的藝術
我常常發現,更可怕的是人失去耐心,缺乏最基本的修養;更可怕的是不自知,自我陶醉,自甘粗魯、卑俗,有時候這一切才是教育更為具體、尖銳的問題,但是它往往被各種任務、指標、困難遮蔽了。因此研究教育,最需要的是傾聽、觀察、記錄和描述,研究教育就是「回家」,回到教育,回到細致、持久的省悟之中。
人們通過接受教育,掌握了各種相關的知識。但是,教育留給人的最有用的東西,不是這些知識,而是在後天環境或教育的影響下,由知識內化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即素質。即使人們把在學校學習的所有東西都忘記了,素質都是不會消失的。
養成教育應該是一項重要內容。因此,養成教育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即學好每一課,讓學生從中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良好行為,以逐步形成習慣,內化為素質。下面筆者就低年級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進行「一言一行」養成教育談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一、讀懂課文,學習「一言一行」
低年級兒童思想單純,知識貧乏,可塑性很強。他們對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處在直觀、具體的水平上;他們的道德情感具有較強的直覺性,是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的;他們的道德行為多半是在教師的要求或效仿教師的情況下實現的。低年級課文正是注意了這些特徵,以圖為主,圖文並茂,深入淺出地寓「一言一行」的 養成教育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中。但低年級兒童識字少,閱讀能力低,教學中,教者更應該充分運用直觀形象的教材,靈活的教法,誘發情感,幫助學生看懂圖意,讀懂課文,認認真真地學習文中規范的「一言一行」 。
一般說來,低年級思品課課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兩句話,怎麼辦?我的體會是:將課文的重要環節編成 朗朗上口的兒歌,指導朗讀記憶。還可採用討論、提問、講故事、放錄音、演幻燈等形式,使道理通過生動的形象,進入學生的腦海。比如上《愛護課桌椅》一課,老師先讓學生看童話小電影《桌椅的悄悄話》,學生聽到桌椅真摯的語言,看到色彩艷麗的畫面,再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讀課文:「課桌椅,天天伴我來學習。不弄 臟,不損壞,我們愛護課桌椅」。這樣學生較深刻地知道了課桌椅是公共財物,是陪伴學習的好夥伴,要愛護 課桌椅。學生課上懂得了道理,課後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亂寫亂畫亂刻,坐在椅子上,不翹椅腿,不搖晃。又如教《學會禮貌用語》,師生同唱《禮貌歌》揭題,出示幻燈學兒歌,重點指導學習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並組織學生課堂表演加以練習。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冊都是彩色膠印。這些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學生的學習慾望, 因此,用活插圖,讓學生去模仿,學習圖中人物的言行,是強化養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冊《尊敬長輩 》時,要求學生仔細看圖,說說小華早晨起床後對長輩是怎樣說的?吃水果、看電視時對爸爸、奶奶是怎樣說 的,怎樣做的?教育學生學習小華尊敬長輩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課間活動守秩序》一課,這一課的插圖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拍皮球四幅小圖構成的一幅雙頁滿圖。為了充分發揮這幅圖對學 生課間活動時「言、行」的指導作用,教學時,可採用貼圖的方法,先貼出底圖,上面有校門、操場、大樹、 滑梯,然後依次貼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長繩、玩老鷹捉小雞和拍皮球四幅圖,逐一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觀察和理解圖意。這樣做,學生的認識就在具體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課後,學生在玩跳繩、 扔沙包、拍皮球、老鷹抓小雞等游戲時,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規則,心中想著別人。
二、創設情境,訓練「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們對事情愛憎的好惡態度,是伴隨道德認識產生和發展的一種內心體驗,它對道德行為起著巨大的調節和推動作用。教學中創設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又能結合所學「一言一行」, 進行養成性的模仿練習。
電教設境。運用電教手段,可發揮其聲像之長,再現學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從而在意境中訓練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教第一冊《我們愛國旗》一課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國旗以後,播放一段全校師生在操場上隆重舉行升旗儀式的錄像,要求學生重點觀察老師、同學們的一舉一動。然後再放一次錄像,要求全班學生一起參加升國旗。此時此刻,學生都能像錄像中的老師、大哥哥、大姐姐那樣,立正站好,向國旗行注目禮或隊禮,還有的學生嘴裡自豪地唱起了國歌,愛國主義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表演設境。讓學生當堂表演,不僅僅是為了使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讓所學「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練習。如上《不打擾別人》,在教練習1第一幅圖時,我讓學生 先閉上眼睛,隨著我的描述,想像來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區,人們都在睡午覺。這時兩個學生扮圖中的學生 ,突然喊叫起來,由於不知內情,全班學生為之一驚,隨之有學生舉手抗議:「老師,他們這樣做太不像話了 ,吵得居民們睡不好午覺」。那麼應該怎樣做呢?在學生有感而發以後,我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角色 練習「爸爸在收看新聞聯播節目時……」、「當我走進老師辦公室時……」同學們都能做到低聲說話,輕輕走 路:靜悄悄,不打擾。
仿圖設境。小學生喜歡模仿,善於模仿。因此在教學中,仿照課文插圖訓練學生的言行,效果是明顯的。 如教《對人熱情有禮貌》一課練習,我讓學生輪流上台照圖練習,向別人借東西應該怎樣說,怎樣做?碰掉了別人的東西應該怎麼辦?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麼辦?別人道歉怎麼辦?這樣,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變成了一個個小節目。這樣做,學生看得見,聽得見,學得來,對養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強化作用。
三、引導實踐,規范「一言一行」
道德行為實踐,是學生由知到行的橋梁,也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伸延和拓展,對於加深道德認識,提高行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較好地達到知和行的統一。
結合課堂教學,教者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從而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言行,鞏固教學效果,以便逐步養成習慣。
1. 與學校、班級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聯系,引導實踐,規范言行。如教《尊敬老師》,結合教師節舉行《教師頌》主題班會,號召學生向教師獻愛心。又如教了《遵守課堂紀律》、《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認真做好作業》等課文後,要求學生嚴格執行學校規定的學生上課學習行為規范 ,做到「一個標准」,即上課發言要立正,聲音響亮,清楚,普通話標准;「兩個一致」,即上下課禮整齊一 致,課上坐姿一致;「三個整齊」,即課本、文具盒擺放整齊,舉手姿勢整齊、讀書時手、書的擺放姿勢整齊 ;「三個一」,即看書寫字時手距筆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書本一尺。
2. 與社會活動相聯系,引導實踐, 規范言行。如市政府號召全市人民行動起來,為災區人民獻愛心。教者可在認真教學《心中有他人》一課後, 動員學生節省零花錢,為災區小朋友獻上一本書、一支筆、一個書包……,開展手拉手、心 連心活動;
3. 與家庭教育相聯系,引導實踐,規范言行。如教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課後,向學生提出幾條具體的生活自理的基本要求:如自己穿衣、洗臉、洗腳,自己系鞋帶,自己洗手帕、洗襪子,自己鋪床、疊被子等等。定期在班上進行洗手帕、系鞋帶、疊衣服比賽,評比勞動小能手,努力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E. 勵志教育手抄報
十個成功勵志小故事
▲相信自己是一隻雄鷹▲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里,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里。這只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是一隻雞。這只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秘訣1: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
▲五枚金幣▲
有個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內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爸爸就從兜里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里,把其餘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阿巴格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秘訣2: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澤地。
▲掃陽光▲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於卧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著,他們認為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於是,兄弟兩人拿著掃帚和畚箕,到陽台上去掃陽光。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里的時候,裡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秘訣3: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
▲一隻蜘蛛和三個人▲
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已經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壁潮濕,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只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只蜘蛛真愚蠢,為什麼不從旁邊乾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我以後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了。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秘訣4:有成功心態者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
▲自己救自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觀音說:「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說完便走了。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里求觀音。走進廟里,才發現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這人問:「你是觀音嗎?」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秘訣5:自己救自己。
▲讓失去變得可愛▲
一個老人在高速行駛的火車上,不小心把剛買的新鞋從窗口掉了一隻,周圍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隻鞋也從窗口扔了下去。這舉動更讓人大吃一驚。老人解釋說:「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有誰能撿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秘訣6:成功者善於放棄,善於從損失中看到價值。
▲請不要開錯窗▲
一個小女孩趴在窗檯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慟不已。她的外祖父見狀,連忙引她到另一個窗口,讓她欣賞他的玫瑰花園。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頓時明朗。老人托起外孫女的下巴說:「孩子,你開錯了窗戶。」
秘訣7:打開失敗旁邊的窗戶,也許你就看到了希望。
▲人生的秘訣▲
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他動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正在練字,他聽說本族有位後輩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寫了3個字:不要怕。然後抬起頭來,望著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只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供你半生受用。」30年後,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他到了族長家裡,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信封對他說:「這是族長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遊子這才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里聽到人生的一半秘訣,拆開信封,裡面赫然又是3個大字:不要悔。
秘訣8: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
▲司機考試▲
某大公司准備以高薪僱用一名小車司機,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後,只剩下三名技術最優良的競爭者。最新勵志文章.com//www.lemonba.com主考者問他們:「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著車去拿,覺得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於掉落呢?」「二公尺。」第一位說。「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我會盡量遠離懸崖,愈遠愈好。」第三位說。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秘訣9:不要和誘惑較勁,而應離得越遠越好。
▲獅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們就開始奔跑了。獅子媽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活活地餓死。」在另外一個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肯定會被他們吃掉。」
秘訣10:記住你跑得快,別人跑得更快。
F. 生活教育 手抄報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
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可見,"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義: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第二,"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
2、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命題。陶行知認為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就是學校,如果從大眾的立場上看社會是大眾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眾唯一的教育。統治階級、士大夫為何不承認此,是因為他們有特殊的學校給他們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對這種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會即學校",以此來推動大眾的普及教育。
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在於要求擴大教育的對象、學習的內容,讓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我們主張 』社會即學校』,是因為在 』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里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 』社會即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學生、先生可以多起來。"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的主張和"生活即教育"一樣,也在於反對傳統教育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相脫節、相隔離。
他認為"學校即社會,就好象把一隻活潑的小鳥從天空里捉來關在籠里一樣。它要以一個小的學校去把社會所有的一切東西都吸收進來,所以容易弄假"。而且這種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成了一道高牆",把學校與社會生活隔開了。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是"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把學校里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
3 、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裡做的,便須在田裡學,在田裡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法,"事怎樣做便傅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
值得指出的是:"教學做合一"的"做"與杜威"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別的。首先,陶行知所說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脫節。其次這個"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學做合一既以做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陽明東原的見解顛倒過來,成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認為"有行的勇氣才有知的收獲"。可見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這些見解在認識論上具有唯物主義因素,因而"教學做合一"和主觀唯心主義的"從保重中學"就有了區別。但是陶行知所說的"行"與我們現在所講的實踐還不同,他所說的"行"還只是個人狹隘的瑣碎的活動。
[編輯本段]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論要點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⑴生活具有教育的意義,具體教育的作用;
⑵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
⑶教育為改造生活服務,在改造生活的的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
⑷「生活即教育」是對傳統教育脫離實際、脫離生活的批判。
2.「社會即學校」
⑴為了改革與社會的辯證關系,即社會決定學校,學校為社會服務
⑵陶行知主張社會即學校,為了改革學校教育脫離社會實際的弊端,把學校辦成促進社會進步、促進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⑶陶行知把整個社會、整個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疇,從而把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終身教育三者聯系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大教育體系即社會終生教育體系;
3.「教學做合一」
⑴「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為了避免瞎做、瞎學、瞎教,所以指出在「在勞力上勞心」,以期理論與實踐之統一;
⑵這一原理將 「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認識論思想的;
⑶陶行知提倡「教學做合一」的意圖之一,是改變傳統教育脫離實際的弊端,又是為了把學從視為「字紙簍,死讀書,讀死書」的教學轉到重培養學生能運用「活的知識」、具有「行動能力」、「生活能力」、「創造能力」的軌道上來。
G. 什麼是環保教育小報
什麼是環保教育小報
就是教育人名要環保的宣傳小冊子,小報
參考內容
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H. 教育的手抄報怎麼畫
不知道什麼類型的,如果是簡單的手繪報,只需通過手繪若干圖形,並配上文字即可;如果是專業出版物,最好通過排版軟體進行編排,圖文並茂,並凸顯主題思想,專業人做專業事,祝你成功。
I. 青春期教育手抄報內容
你可以現在黑板中間寫一個大標題:「青春與我同行」,之後再分幾個小的牌面,講述青春期的原理,以及怎樣去面對,最好在一個小的版面中寫上老師的話,主要是鼓勵大家順利度過青春期之類的。我是初二的班主任,相信我吧,准沒錯
1、先弄清楚什麼是青春期;
2、從生理、心理兩方面闡釋青春期要注意的內容;
3、必須要有側重點,例如:怎樣進行正確的兩性交往,怎樣處理與同學間的人際關系,怎樣對待逆反心理等等;
4、根據你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插圖;
5、筆不重要,關鍵是版面要清楚、大方、突出重點,最要緊的是看起來整潔、干凈。
青春期是指男女性在11~18歲之間的階段。此時,女性卵巢已開始發育,有排卵並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男性睾丸發育,分泌雄性激素並產生精子。此時男女的第二性徵開始出現;女性子宮內膜開始發生周期性的變化而出現月經;由於此期卵巢及女性生殖器官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因而往往容易受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使月經失調。
青春期是人生道路上極為重要的時期,青少年處在長身體,長知識,形成觀點、信念和世界觀的關鍵階段,從單純的生理成熟逐漸過渡到社會性成熟。如何引導廣大青少年健康地成長,婦保醫生應積極配合教育等部門,利用自身的人員、設備、服務陣地對廣大青少年進行包括德、智、體、美及性知識在內的青春期知識教育。增長他們對性生理、性衛生、遺傳優生及避孕等方面的知識和青春發育的自然過程的了解,消除性神秘、性迷信、性愚昧和性恐懼,這無疑有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和日後的家庭幸福。正確科學的性教育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