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學設計流程

教學設計流程

發布時間: 2022-03-26 16:55:30

A. 教學設計一共有幾個環節

教學重點:有共性、有價值的內容,學生會讀會寫重點詞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教學專難點:學生難於理解屬和掌握的內容,如何鍛煉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的能力,激發興趣。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授,鞏固練習,小結,作業。

B. 教學設計的八個步驟

一般包括復教學目標、教學重難制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2)教學設計流程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C. 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

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
1.教材分析(課程分析):分析本節課在教材中(整本書和相應的單元)的地位和作用,對內容進行基本解讀,對內容的重點和深淺等進行分析。
2.教學對象(學情分析):具體分析所任教班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情況,及學生對本次課的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風格等。
3.教學目標(學習目標):根據該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材的要求具體分析,設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新課程講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張熊飛教授也講三維目標(知識、能力、品德)。
4.教學重點、難點及其解決策略:突破教材,來確定學生在學習本次課時的重、難點知識點,並提出解決的辦法和途徑。
5.教學思路(設計思路):為實現教學目標的而選擇何種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達到的預期教學效果。
6.媒體使用:說明要調用什麼媒體,怎樣調用。
7、課時安排:說明要安排幾個課時
7.教學過程(教學步驟):教學的整個流程,或授導式的或探究式的。
8.教學流程圖:用圖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課的教學過程。
9、教學反思:教學完成之後,對教學進行得與失等方面的思考,是教學總結和提高的重要舉措。

D. 教學設計過程中主要的幾個步驟,並解釋這些步驟的作用

學科的教學設計不盡相同,但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2.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3.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4.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E. 教案八個步驟

1、章節名稱:寫明教案對應的教科書上的哪一章哪一節及章節的標題,

2、計劃學時:根據實際的教學計劃安排出使用的學時,

3、教學目標:根據本課程的課程標准(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和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4、教學重點,難點:簡明地說明重點、難點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突出和強化教學重點、突破和化解教學難點,

5、教學過程: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歸納小結,

6、作業處理:按照教學目標編制的一組練習題,用以考核學生對本節課(或本知識單元)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7、板書設計:板書是指教師講課時在黑板(白板)上所寫的文字、公式符號和所畫的圖表等內容。它是整個教學思路和內容的濃縮,是課堂教學重要的一環,

8、教具: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5)教學設計流程擴展閱讀:

編寫教案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精心設計。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確地制訂教學目的,具體規定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發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合理地組織教材,突出重點,解決難點,便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

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面向大多數學生,同時注意培養優秀生和提高後進生,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

平行班用的同一課題的教案設計,根據上課班級學生的實際差異宜有所區別,原定教案,在上課進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課後隨時記錄教學效果,進行簡要的自我分析,有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案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編寫教案有利於教師弄通教材內容,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教師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F. 教學設計基本步驟是什麼

教學設計的八個環節是:

1、學習者的分析;

2、教學目標的設計;

3、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4、教學過程的設計;

5、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6、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

7、教學情境媒體的選擇與運用;

8、教學評價的設計。

(6)教學設計流程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G. 教學設計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由於設計任務、設計者的不同,教學設計的程序也是各式各樣的。教學設計程序由8個部分組成: (1)討論目的。列出課題,陳述每一課題的教學目的。

H. 什麼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基本過程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而設計的教學文本,它是課堂教學的藍本。同時教學設計也是將各種教學要素有序地、優化地進行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教學設計是為課堂教學提質服務的。

怎樣撰寫教學設計?

寫教學設計不同於撰寫教案,寫教學設計力求簡而明,不必把師生的對話都設計到。但是,重點環節必須周密設計,確保實用高效。

1、目標設計。目標設計時課堂教學的關鍵。目標設計必須在了解學情、課標、研讀教材、掌握考點的前提下來設計,通常設計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四有」模式課堂要求知識目標必須精準、細化、明確,難度適中,具有可操作性;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不是在一兩節課就能解決的,它包括各種能力的提升和創新意識培養,目標設計時只要有體現就行了;情感目標包含教學的人文性和學生激情的調動,以及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等,設計時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能牽強。不管是什麼目標,課前展示給學生是最好的,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課堂,帶著豐收的喜悅走出教室。

2、重難點、考點設計。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重難點、考點是必須掌握的,否則我們的課就成了沒有生機簡單說教,空則不空,沒有重點、難點、考點就等於處處都是重點、難點、考點,這樣學生會學得很累,質量更無法提高。因此,在撰寫教學設計時,重難點考點盡量設計准確,該掌握的學,不該掌握的堅決不學。讓學生在減負的前提下提質。

3、教具學具的設計。教具學具通常要在活動課、做實驗時才使用,既然要上實踐課,教具學具自然會准備好,沒有必要再教學設計中寫明。

4、教學流程設計。教學流程是教學設計的主體,它包括引入課堂學習,教師精講,師生互動,課堂訓練等。這些環節在撰寫教學設計時也要有側重點,詳略得當。

「四有」模式的精講不能單獨在某個環節中體現,它是貫穿全課堂的,處處都要精講,只是精講的`側重點不同而已。如:引入課堂學習也叫導入新課,屬於精講范疇,教師在找准切入點後必須講得精彩,或是設懸念,或是講故事,總之要有引領性、啟發性、挑逗性,使學生達到靈感大發,躍躍欲試,不吐不快的境地。傳授學生知識時的精講則要求教師講得精、准、正確,講出情感,講得栩栩如生,使學生聽而不忘。在引領、指導學生操作時更要講得少,點到為止就行了。在鼓勵評價學生時又要講出真情實感,讓學生感到有一股暖流流進自己的心田。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精講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在撰寫教學設計時,只要想好引入話語,找准精講內容就行了,不可能處處都寫。

5、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法設計是重點,它關繫到整節課的走勢。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是統一的,學生學么教師就教什麼,教師怎麼教學生就怎麼學,不能分開來說,但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不可動搖。因此,我們把教學方法說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在這個大前提下設計了「運用自主探索、實踐互動的方式獲取知識」、「教師講解獲取知識」與「應用電子白板等其他方式獲取知識」三個子項。在這三個子項中,把「互動」單獨提出來說一說。「互動」是多元的,他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媒體互動、文本互動等。「互動」的關鍵是「動」,在課堂教學中,只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參與率大90%以上,那麼這個互動就成功了。不要單認為拉桌子合作學習才是互動,否則互動也就很難設計了。課堂教學如果把三個子項都優化了了,那麼教師上課就會感到得心應手,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得到體現了,課效自然也就提高了。

6、訓練設計。訓練在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提質的關鍵,又是能力培養的最好舉措,還是檢驗目標完成情況和信息反饋的有效途徑。「四有」模式要求我們訓練面要廣,要有梯度,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最好是考點等。因此我們通常設計成三個訓練內容,即「基礎知識訓練」,重在訓練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能力訓練」,重在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答題能力;「拓展創新訓練」,重在訓練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只要我們設計好這三個訓練點,內容涵蓋考點,題型做到多樣化,那我們的訓練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課外作業設計。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和課堂訓練的延伸,也是進一步鞏固、記憶知識的辦法,還是培養學生獨立做事的能量。是教學常規中的主要一環。在設計時必須遵循少而精,選擇有代表性題型布置。

8、板書設計。板書設計要依據教學內容而定,力求精簡、明了,有系統性、啟發性,還有攻克難點的功效。

I. 教學設計包括哪些環節

教學設計的主要環節有哪些?
教學設計的幾個主要環節:
1、分析教學內容
2、學習者分析(學生)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4、教師分析
5、教學策略的分析
6、教學評價的設計

想要在教學設計方面更近一步的老師可以了解下繼教網舉辦的教學設計指導師培訓班,網路教學設計指導師,第一頁第一條信息。

J. 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包括

一、課前部分

1.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有三個操作要求:

(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

(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不同年級每課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2.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有三個操作要求:

(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

(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

(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3.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有三個操作要求:

(1)確定知識目標。

(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A

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

行為主體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人們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一般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須注意如一般可以採取以下的表達:「通過……學習,能說出……」,「通過……學習,能分析歸納……」,而不是「使學生掌握……」「教會學生……」等表述方式。

行為條件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如「通過收集資料」「通過觀看影片……」「通過本課學習」

行為動詞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可測量、可評價的。如知道、歸納、列舉、感受、參加等等,根據課程標准中給出的行為動詞進行使用。

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產生的行為變化的最低表現水平,用以評價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達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寫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教材第三目(行為條件),能夠背寫出(行為動詞)鴉片戰爭的起止時間(表現程度),了解(行為動詞)戰爭的經過和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現程度)

B

敘述最好有不同層次

根據《標准》,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差異性,按照教學內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難,設計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

C

過程與方法是什麼?

對於過程與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誤區,以前寫過程與方法,往往寫的是:討論法、合作探究、資料收集等,其實這些只是教師採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為學生要獲得的能力目標。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是指具體的內在的學習思維的過程,如搜集資料的過程與方法、探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辨析史料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是「學會如何收集」「學會如何探究」。(這是以前教學的薄弱環節,也是以後教學必須重視的內容,學生應該學會基本的思維方法)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部分的寫作,有兩個操作要求:

(1)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重點。

(2)確定本堂課的教學難點。

5.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部分的寫作要求:

介紹進行課堂教學所要採取的方法與技巧。

6.教學用具

教學用具部分的寫作,有兩個操作要求:

(1)教學環境的設計與准備。

(2)教學用具的設計與准備。

二、課堂部分——教學過程

1.課前探究部分

課前探究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准備和探究的方案。

2.導入新課部分

導入新課部分的寫作要求: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引語,教學引語要起到「凝神、起興、點題」三個作用。

3.師生互動部分

師生互動部分的寫作要求:

(1)設計出每節新課的教學結構(板書結構)。

(2)寫出每步設計的設計目的(設計意圖)

此外,在教學結構設計中要注意體現下列6個要求: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從學生的問題出發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並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

(3)設計出師生互動方式。

(4)爭取准備兩、三種針對不同群體學生的教學安排。

(5)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處理,發掘出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存邏輯聯系及育人作用。

(6)課堂教學要減少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學生的分組活動。

4.課堂總結部分

課堂總結部分的寫作要求:

(1)設計出針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系統的回憶鞏固問題及方案。

(2)設計出發散、擴展、升華學生思維的問題及復習鞏固方案。

5.課後作業部分

課後作業部分的寫作要求:每節課設計10道單項選擇題(選擇題突出對教材知識點的記憶、理解與掌握),1道材料解析題(材料解析題突出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1道問答題(問答題突出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較、評價能力。)

三、課後部分——教學反思與評價

教學後記部分的寫作要求:

(1)評價出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的實施結果。

(2)對你的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及時的修改、補充、完善。

(3)寫出你的教學感想、心得、體會。

1

脈絡要「准」——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

2

目標要「明」——是教學設計的「方向」;

3

立意要「新」——是教學設計的「靈魂」;

4

構思要「巧」——是教學設計的「翅膀」;

5

方法要「活」——是教學設計的「表現形式」;

6

練習要「精」——是教學設計的「綜結點」

熱點內容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
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論文 發布:2025-05-14 12:54:28 瀏覽:435
牛津高二英語 發布:2025-05-14 12:18:39 瀏覽:888
2014溫州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5-14 11:26:56 瀏覽:663
彩虹6號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10:03:47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