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張海洋檯球教學

張海洋檯球教學

發布時間: 2022-03-30 16:53:43

A. 張海洋的介紹

張海洋,生命科學學院教學科研副院長,1954年8月1日出生,教授。1982年一月畢業於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系,從事專業生物學研究與教學,原工作單位碩士生導師。精於植物學教學和植物資源學研究工作,主講過植物學、園林花卉和普通生物學等多門課程。完成國家科研課題4項,省部級科研課題4項。目前,正在從事Solanum nigrum L.復合種物種生物學研究工作。在《園藝學報》、《西北植物學報》、《武漢植物研究》和《植物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主審教材1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

B. 張海洋的教學與研究領域

主要講授民族學通論、人類學名著選讀、體質人類學、東西方文化比較等課程基礎研究領域為民族學人類學學科史、學科理論方法、東西方文化比較,中國的多元文化和中國人的認同應用研究領域為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和少數民族發展權益維護、中國民族事務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研究

C. 吳振宇檯球個人簡介

吳振宇,國籍:中國。運動項目:檯球。2017CBSA北京·密雲中式檯球國際公開賽在北京市密雲區結束。陳思明、吳振宇分別獲得女子組和男子組冠軍。

D. 張海洋的人物簡介

教育背景與學術經歷博士(2005.09-2010.07),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CCER),獲經 學博士學位(金融學專業)。碩士(2002.09-2005.07),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本科(1998.09-2002.07),吉林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應用數學專業)。工作經歷2010.08-至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 講師學術與社會兼職《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等刊物的匿名審稿人。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議人研究方向實證銀行學,微觀銀行經濟學,金融產業組織,農村金融學 主要教學課程 本科: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金融風險管理研究生(碩士&博士):高級微觀經濟學、微觀銀行經濟學

E. 張海洋的教育科研

1.專著
《中國的多元文化與中國人的認同》,民族出版社2006.
2.教材
《社會人類學講義》,與王曄合編林耀華教授遺作,鷺江出版社,2003。
「體質人類學」、「人類學理論軌跡」,庄孔韶主編;《人類學通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1949年以來的台灣的民族學/人類學研究」,載與王建民、胡鴻保合著《中國民族學史》下卷,雲南教育出版社,1999。
「體質人類學與民族學」、「語言學與民族學」,載宋蜀華主編《民族學理論方法》,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
「語言與民族文化」、「中國的經濟文化類型」,載林耀華主編《民族學通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1997年修訂再版。
「進化學派」、「博厄斯學派」、「結構人類學派」諸條,載《中國大網路全書.社會學》卷,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1。
地理環境與民族教育」、 「民族地區的文化模式與民族教育」,孫若穹等主編《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概論》,中國勞動出版社,1990。
3.譯著
《中國文化經典名言》英譯,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張小明:《藏傳佛教》,中國畫報出版社,(漢英)2004
郝瑞:「人類學研究的種種困惑」,民族藝術,1-4/2004,連載。
黃樹民:「比較方法在人類學中的應用與濫用」《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3第3期。
郝瑞:「人類學調查的種種困惑」,《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2003.
王庚武:「論海外華人的中國文化中心」,郝時遠主編《海外華人研究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高斯明:「論人類學科學的整體性」,中央民族大學學報5/2000。
高斯明:「人類學與美國」,《民族譯叢》1/1989。
李濟:《中國人的形成》,與胡鴻保等合譯,載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李光模編《李濟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馬文·哈里斯:《文化唯物論》,與王曼萍合譯,華夏出版社,1989。
4.學術論文
漢語民族一詞的語境中性與皮格馬利翁效應,《思想戰線》2011年第4期
中國文明結構:少數民族發展與國家安全社會和諧,《文明》2010第1期
漢族:不斷飄移的民族,《中國國家地理》,2010年第2期
國際人類學民族學聯合會第十六屆大會《昆明宣言》起草,2009年7月31日通過。
「少數民族發展與中國社會和諧」,《中國民族報》,2009
「少數民族看奧運,多少祈盼在心中」,《中國民族報》,2008年8月9日第6版。
「第四代全球化與文化多樣性和諧」,《文化產業》,2008年5月,創刊號。
「民族文化傳統與川北災區震後重建」,《中國民族》6/2008
「社會和諧與民族文化公平傳承」,《中國民族報》,2008,4月11日,第6版
「好想的摩洛哥與難說的拉比諾」,《摩洛哥田野作業代譯序》,商務印書館,2008
「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民間文化研究」,《民間文化論壇》,2007年第2期,第11-15頁。
「重建有神的社區」,《中國民族報》2007年3月23日第6-7版.
「簡論中國的多元文化與和諧社會」,《思想戰線》,2006年第2期。
Putting the Shattered World Together Again,China』s Ethnic Groups, Vol. 02, No.2, 2004.
「人類學視野下的東西方文化比較」,《民族藝術》,2003,第6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轉。
「搭建跨文化理解的新平台」,《中國圖書商報.書評周刊》,2003年11月21日第12版。
「民族學的學科內涵與人才培養」,《光明日報》,2003年6月17日B4版。人大報刊復印轉。
「試論民族學的知識結構與應用領域」,《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3/6/第1-4頁。
「中國民族概念的確切含義」:Wrestling with the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Minzu」, in Gyanendra Pandey and Peter Gescheire ed.: The Forging of Nationood, Manohar Publishers and Distributors, New Delhi,India, 2003
「弱勢群體的主體性與現代社會的互主性」,《中華讀書報》,2002/5/15第17版
「在開放中守護傳統:斯洛維尼亞的民族和民族工作」,《世界民族》2001第6期。
「『民族概念』與中國民族研究的可能範式」,載《人文世界》2001年第1卷,第204-19頁。
「涼山彝族婚改文獻的民族學解讀」,與胡英姿合撰,《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1/5;
另載《涼山民族研究》2001年年刊(內部)。
「我所理解和從事的人類學」,《廣西民族學院學報》,3/2001
「學界泰斗,人世楷模-林耀華教授祭文」,《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2001
「林耀華教授與少數民族和民族研究」,《中國民族》,1/2001。
「中國的西部開發與少數民族文化保護」,《亞洲報告2000》。
「塗爾干及其學術遺產」,《社會學研究》,5/2000。
「林耀華教授的學術生涯」,《民族教育研究》,3/2000。
「馬林諾斯基與中國人類學」,《民族藝術》,3-4/1999(連載)。
「1949年以來的台灣民族學」,《廣西民族研究》,2、4/1999(連載)。
「中國的現代化與民族學的中國化」,《滿族研究》3/1995。
「關於中國多元文化的事實、理解與表述」,馬啟成等編:《民族學與民族文化研究-紀念林耀華教授從教5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經濟文化類型理論在中國的應用與發展」,與人合撰,《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1988。
「中國民族學的南北特色」,何龔等編《中國民族歷史與文化》,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8。
「論中國的民族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寧夏社會科學》4/1985。
5.會議論文
「百年中國的社會轉型與民族區域自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2-12-5;日本滋賀縣立大學2012-12-8
「構建和諧社會與重建語言社區」,2007-11-11日,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戰略研究中講課。
「從窮則思變到富而好禮:和諧社會的人類學思考」, 2007,10月31日,水利部移民局黃山培訓班講課。
「構建和諧社會與重建有神的社區」,2006,12,18,北京師范大學
「傳統社區文化與少數民族公共衛生安全」,2006,7,10,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的『兩區』開發與少數民族權益保護」,2005,3,5,中央民族大學
「公民、居民、城鄉、貧富與族群:涼山農村流動人口問題的人類學分析」,2002年12月14-17花蓮,台灣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
「從社會發展史到文化生態學-中國民族學的研究範式轉換」,2002年7月恩施,中國民族學會年會
「概念、政治與歷史文化-也談『民族』一詞的用法與譯法」,1998年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討會。
「中國統一的維系力量」,1997年6月13日美國Palo Alto高等中學國際活動日講座。
「中西民族概念比較」,1997年2月4日,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講座。
「民族-西方概念與中國事實」,1997年3月5日,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講座。
「重建後中國民族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1995年5月14日在青年民族學者座談會發言。
「中國民族概念的確切含義」,1995年2月6-9日新德里SEPHIS WORKSHOP論文。
「傳統中國的社會家族主義與文化天下主義」, 1994年11月25-27日香港科技大學東亞種族認同研討會論文。
6.承擔學術課題撰寫的研究報告
中國少數民族政策和民族宗教事務管理改革前沿探索,樂施會、國家民委(2012)
「自然資源開發與社會文化和諧」,中國-瑞士國際研討會,(已執行),2011.
「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人口雙向流動和景觀、機制和政策管理需求研究」,民大,2010
「世界主要國家民族識別和民族政策資料收集和比較研究」,國家民委,2010
「人類學民族學國際聯合會第十六屆世界大會:昆明宣言起草,國家民委,2009
「中國民族學導論」,中宣部、教育部馬工程、主要參與人
「中國少數民族水電移民補償安置體系研究」,中國水電集團,2008
「貴廣高速鐵路社會評估和少數民族發展計劃」,世界銀行、鐵道部2008
「中國人口較少民族的文化保護與發展」.2006,12月,國家民委文宣司,執筆人之一。
「中國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調查報告提綱」,2004.3,國家宗教局、執筆人之一。
「從社會發展史到文化生態學」,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中心內參2003刊登。
「民俗文化與時代精神」,2002
「論弱勢群體的主體性及其在當代語言中的缺失」,2002
「民族-西方概念與中國事實」, 1996
「與時俱進的中國民族概念及其含義」,1995
7.在編寫論著
《中國各民族網路全書》中方主編,上海譯文出版社與英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中華民族文化》,黃河出版社集團,30萬字
《東西方文化比較》-教材20萬字
《民族學/人類學通用教程15講》-教材20萬字
《體質人類學》教育部部頒教材,20萬字

熱點內容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
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論文 發布:2025-05-14 12:54:28 瀏覽:435
牛津高二英語 發布:2025-05-14 12:18:39 瀏覽:888
2014溫州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5-14 11:26:56 瀏覽:663
彩虹6號多少錢 發布:2025-05-14 10:03:47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