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娃娃教學反思
這次數學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學習按大小標記將樹葉分類擺放。能用身體動作表示大小,初步體驗大小符號特徵的意義。樂意參與操作活動,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操作的結果。事先我就帶孩子參觀了秋天的景色,特意讓幼兒看了秋天的樹葉,我發現幼兒對樹葉產生了興趣,時不時的從地上撿些大大小小的樹葉。小班幼兒對大小等概念比較模糊,而《綱要》中也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活動一開始,為了讓幼兒更快集中注意力,我就和孩子一起唱他們前幾天學過的歌曲《秋天》,大部分的幼兒都會唱這首歌曲都能跟著我用優美的聲音把這首好聽的歌曲唱完。接著我就說:「秋天到了風娃娃來了,看風娃娃把什麼吹進了我們小2班啊!」幼兒都瞪大了眼睛看著我手裡的兩個籃子,他們一下就看出來了是大大小小的樹葉。我問:「大的樹葉和小的樹葉在一個籃子中嗎?」幼兒回答:「不在一個籃子中,大樹葉都在一個籃子,小樹葉都在另外一個籃子中」我說:「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看這籃子上面有標記,我們一起來學學它們的動作吧。」孩子們對於學動作都很感興趣,聽到我說立正就馬上立正了,他們跟著我一起做起了大小標記的動作,通過學習大小標記的動作幼兒很快就掌握了大和小的區別。 活動的第二環節,我利用樹葉和孩子們玩了一個「我說你舉」的游戲,在這里我引導孩子觀察樹葉的大小,並學習聽指令舉相應的樹葉。 最後環節,讓孩子們分組把他們桌上的樹葉按大小分類放到有大小標記的籃子中。在整個分類的過程中,我始終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表述自己的分類結果,如在按樹葉的大小分類時則引導幼兒說出「大樹葉我送你進有大標記的家裡,小樹葉我送你進有小標記的家裡。」 通過本次數學活動讓我明白只有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操作的材料,才能實現動手,動腦,動口,動眼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2. 小班科學秋天的面貌的教學反思
秋天吹樹枝搖,紅葉黃葉往下掉」, 對於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秋天最能感受到是落葉;「風娃娃鑽進果林,在翻著秋天的畫報,黃澄澄的梨、紅彤彤的棗、金燦燦的蘋果、亮晶晶的葡萄」 對於小班孩子,秋天最令他們喜愛的豐收的果實。所以這個主題我們主要圍繞秋天的樹葉和果實展開了教育教學活動。在這個主題中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小班組親子趣味體育活動,有以班級為單位的拼圖比賽、穿脫衣服比賽、製作水果色拉活動。
在開展教育教學的活動中,尋找落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我們園內植物種類較少,所以找落葉活動我們把孩子們帶到小區內。正值小區改造剛剛竣工,小區換上了新面貌。我們引導孩子們邊走邊觀察體驗道路的整潔、平坦、房子的美觀,細心的存存、科科等還發現了房子上的數字,有的幼兒發現小區內的停車位。在我們走動的過程中,恰好吹過一陣陣秋風,孩子們觀察到秋風吹樹葉搖晃、飄落的情景,為詩歌「片片飛來像蝴蝶」和歌曲「秋天」的教學做好准備。最讓孩子們感興趣當然還是拾落葉,當讓他們在一個區域內撿落葉時,他們像一群小麻雀,唧唧喳喳忙活開了,不時有幼兒發現地上的果子,有讒嘴巴的幼兒一聽我說是果子就直往嘴巴里塞。我趕緊制止告訴他們這種果子我們寶寶不能吃。不久我們就收獲了一大袋樹葉,帶到幼兒園。這個活動不僅讓孩子感受了秋天的景色,還了解到小區的變化。
我們園內種植了好多一串紅,因此第二個周中我們圍繞一串紅開展了兩個活動,一個是觀察活動,一個是粘貼活動。這兩個活動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觀察活動中,我考慮一串紅種植的面積是長條狀,比較方便幼兒觀察,於是我採用了實地觀察的方式。但是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發現這種方式還不適合小班上學期的幼兒。他們下了樓就不聽老師的指令,因為人多就出現了推推擠擠,有幼兒站不穩壓到了花,有的幼兒忍不住把一串紅花給摘下來,有幼兒游離在外,自己玩了。因此通過這次的活動,我發現要在室內先觀察一盆一串紅,讓幼兒在感知認識一串紅的基礎上再去欣賞感受大片一串紅花給人的美麗感覺。在粘貼一串紅的活動中,因為我示範時採用了常用的逐個塗江湖粘貼方法,這種粘貼方式因為量多、紙片小而柔軟,紙片容易沾在手上,所以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出現了困難,只有少數能力強、堅持性好的幼兒完成。在和阿姨共同指導幼兒的過程中,我發現了阿姨更好的粘貼方式。即將糨糊塗在一串紅的莖上,在將花朵逐個擺在莖上,這樣花朵的紙片不容易粘手上,還能快速地粘好花朵。因此,我們及時調整,將集體活動調整到區域活動,在區域中重新指導幼兒。通過對比確實這種方法降低了難度,幼兒都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粘貼出一盆漂亮的一串紅。
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小班組親子趣味體育活動通過創新,獲得圓滿成功,贏得了家長一致稱贊。拼圖能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我們班有大部分孩子已經會拼12片的拼圖,因此我們舉行了拼圖比賽。通過這次比賽會拼的幼兒贏得了極大的自信樂意探索難度大的拼圖,同時激發了不會的幼兒產生了嘗試的意識和行為。我們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幼兒的拼圖能力,能有爭對性地加以引導和指導。從上個主題開始我們就引導寶寶學習脫衣服、疊衣服、穿衣服。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大部分孩子們已經學會了自己穿脫。於是我們舉行了穿脫衣服比賽。比賽中還出現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家一向要保姆包辦的軒軒竟然在穿脫的兩次比賽中都獲得了第一。這次的比賽給了他非常大自信和主動意識。在以後午睡穿脫衣服時速度都很快,保姆反應在家也有了主動性,自己穿脫不要保姆幫忙了。比賽中磊磊不會穿沒有獲得獎牌,奶奶來接時他對奶奶說,今天我比輸了,回家要學習。過了一個星期,他高興地跑來告訴我們,他會自己穿衣服了。果然,午睡起床他不要老師幫忙,自己穿上了衣服。這次的比賽給了幼兒主人翁的意識,更樂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製作水果色拉的活動中,我們邀請了幾位媽媽來共同參與活動,有了媽媽們的加入,孩子們自己動手開心地在水盆里洗水果,自己動手剝果皮、自己動手切香蕉。在等待家長將蘋果、梨子切成小塊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了水果的沉浮。最後,每個孩子自己選水果,自己攪拌色拉,因為是自己親手製作的水果色拉,孩子們吃得好自豪,好開心啊。
這個主題活動,我和孩子們一起收獲了好多,有成功、有失敗、有歡樂、有困難。在其中我和孩子們都能在失敗和困難中思考,尋找好方法戰勝困難獲取最終的成功。
3. 中班社會 風娃娃的妙點子 教學反思
在學習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我設計了說話訓練「風娃娃做了壞事後,人們都責怪它,它傷心極了。瞧,傷心的風娃娃來到我們的教室,(出示課件)風娃娃聽了,很傷心,心想:我幫人們做事,為什麼他們還責怪我呢?作為風娃娃的朋友,你們能幫幫風娃娃,告訴它為什麼嗎?」孩子們的心是善良的,他們很樂意幫助風娃娃,有的說「風娃娃,你不應該把我們喜歡的風箏吹跑,你應該輕輕地吹才對。」有的說「你把人們的衣服都吹跑了,誰還喜歡你呢?」有的說「風娃娃,你以後可不能亂吹,要看清楚了再吹,這樣人們才會喜歡你。」……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明白了做事不能一廂情願,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要多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認真動腦,少做傻事。思想滲透的效果不錯,如果此時再追問:風娃娃一心想做好事,但有時好心辦壞事了。我們同學中間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呢?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白有時候我們可能也像風娃娃一樣好心辦了壞事,效果可能會更佳。
4. 語言調皮的風娃娃教案及反思
活動名稱:頑皮的風娃娃(閱讀活動)
活動目標:1、能仔細觀察並描述風娃娃的表情、動作。
2、初步了解自然界的風與人們的關系。
活動准備:1、連環畫《頑皮的風娃娃》
2、幼兒每人一本圖書
活動過程:1、引疑激趣:
出示圖片「風娃娃」「看看誰來了?」(風娃娃)「這個風娃娃會變魔術,讓我們來看看圖畫,它是怎麼變的?」幼兒看圖畫想像。
2、幼兒自主閱讀:
(1) 出示連環畫《頑皮的風娃娃》,讓幼兒自由看圖畫閱讀。
(2) 教師觀察,聆聽幼兒的閱讀情況,隨機解答個別幼兒的疑問。
3、分析理解:
(1) 教師設疑,引導討論:
「你選擇哪一幅圖畫,說說風娃娃是怎麼變魔術的?」(提醒幼兒把話說完整)
(2) 教師指到幼兒選擇的相應的圖畫請幼兒講解。
教師提醒幼兒「風娃娃可能是什麼樣的表情,什麼樣的動作呢?」
(3) 重點觀察討論:
「我們從頭開始一起來閱讀一次吧:
圖二:風娃娃輕輕一揮,草地上的花、樹怎麼樣?
圖三:風娃娃吹向人們,人們怎麼樣啦?
圖四:風娃娃用了點勁吹,大地又怎麼了?(飛沙走石)
圖五:發生了什麼事?大樹怎麼會倒地,房子怎麼會倒塌?
圖六:風娃娃使勁地吹向大海,又發生了什麼事?(海嘯)
(4) 閱讀完後,表達感受:
A 「風娃娃與人們開的玩笑是越來越怎樣啊?」(越來越大)
「從什麼樣慢慢的變成什麼樣了?」(開始是輕輕地一揮,然後是吹了一口氣,後來又加了點力吹,然後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最後又用力吹向大海)
B 「你喜歡什麼樣的風娃娃?不喜歡什麼樣的風娃娃?」
4、完整閱讀:
(1) 幼兒看連環畫,欣賞老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2) 教師講述故事,幼兒用動作表演。
5、結束活動:
幼兒與家長共同看圖書講故事。
5. 幼兒園大班游戲《哈哈鏡》的教學反思
哈哈鏡是幼兒喜歡的游戲,從哈哈鏡里能看見自己有趣的變形形象,獲得快樂的情緒。在這樣的生活經驗的前提下,幼兒欣賞了散文詩「哈哈鏡」。從師生的問答中,我了解了幼兒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 師:「圓圓的小池塘像什麼?」 生:「小池塘像一面亮亮的哈哈鏡。」 師:「小花、小草、小樹照照,看到了什麼?」 (我出示了花、草、樹的漢字卡。) 生:「小花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瓣,小草看見青青的草葉,小樹看到了綠色的葉子。」 師:「風娃娃來了,湖水是怎麼變成哈哈鏡的?」 生:「因為水面上有波浪。」 師:「倒影有哪些變化呢?」 生:「長的變短了,短的變長了,圓的變扁了,扁的變圓了,彎的變直了,直的變彎了。」 (同樣,我也依次出示了漢字卡:長、短、圓、扁、彎、直。) 就這樣,短短的十幾分鍾,幼兒不僅感受到了散文詩優美的意境,還認識了倒影、認識了漢字,我想幼兒的收獲是很大的。尤其在認識漢字的問題上,我有這樣一個想法:3-6歲的孩子是使用符號記憶的最佳時期,應該趁著記性好的優勢多認一些漢字,為以後入小學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漢字學習有四個要求,即:會認字、讀音、書寫、運用。 幼兒園的孩子完全有能力達到前兩個要求,只要在整合教育的理念下,逐步滲透快樂識字,日積月累,孩子的識字量大有提升,對閱覽圖書帶來很大幫助。 之後的繪畫活動「倒影」也出乎了我的意外。幼兒對內容的選擇,畫面的布局、色彩的運用都是獨樹一幟的,沒有一張是完全相同的。80%的幼兒對倒影的鏡面原理把握得十分准確,偶有幼兒搞錯了方向。從這一點可以看長骨幼兒對倒影的理解是深刻的,而這些都得益於幼兒對散文詩「哈哈鏡」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