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1、掌握稍復雜的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的解決方法;
2、能進一步理解百分數應用題與相對應的分數應用題之間的聯系;
3、增強應用意識,體會百分數在實踐生活中的應用;
4、提高學生類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找准單位「1」,掌握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過程:
一、 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1)、口算 3/4×4 2/3÷2/3 1+12%
(2)、20的3/5是多少? 30的70%是多少?
(設計意圖:回顧「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以及百分數的相關計算,為新知做鋪墊.)
二、 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自主提問,生成問題.
1、教師口述信息: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
2、抽生復述剛才聽到的信息.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記憶能力與良好的聽課習慣.)
3、學生提出相關百分數問題,引入例題.
預設問題:①、增加了多少冊? ②、今年有多少冊圖書? ③今年的圖書冊數是原來的百分之幾?
(設計意圖:動腦提問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去思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對課堂的關注,為後面的教學做鋪墊.)
(二)、解決問題,引出例題.
1、出示例3:
師述:用剛才的信息加上同學們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例3.
例3: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現在有多少冊圖書?
2、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1)、重點指導分析「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
引導:思考「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是什麼意思?在那見過類似的問題?如果把12%換成一個分數你會解決嗎?(我們可以藉助解決分數應用題的方法來解決百分數應用題.)等量關系是什麼?(今年圖書冊數=原來圖書冊數+增加的冊數)單位「1」是那個量?我們先求什麼?(即問題①)求增加了多少冊就是求什麼?怎麼列式?(1400×12%)(教師指導一個數乘百分數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回顧舊知,以舊引新,藉助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方法讓學生從字面意義上理解「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的意思,注重知識的遷移類推,學習解題方法,給學生探索的空間,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2)、根據等量關系式列式解答,強調過程的完整性.(抽生板演)
(設計意圖:針對學生實際,讓學生學習一些計算方法與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
(3)、抽生說說算式的意義,回顧解題思路,說說解題的關鍵點是什麼?(找單位「1」和等量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解題思路,讓學生學習解題思路與方法.)
(三)、一題多解,拓展思維.
思考:解決這類問題還有什麼方法?
(1)、提示:藉助剛才提出的問題③思考.
(2)、學生獨立思考列式.1400×(1+12%)
(3)、抽生說思路.
(4)、藉助線段圖分析「今年的圖書冊數是原來的百分之幾?」
(設計意圖: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同時讓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辦法.)
(5)、找准解決問題關鍵點.
(6)、列式解答.
(四)、分析特徵,自主歸類.
1、師生一起歸類,這類題屬於「求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
2、回顧這類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歸類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三、聯系實際,對比提升.
1、改編例3並解答.
學校圖書室現在有圖書1568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今年圖書有多少冊?
(1)、學生自主思考解答.
(2)、小組合作解答.
(3)、全班交流.
2、分析這道題與例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3、比較今天學的這類題與分數應用題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熟練解題方法,即無論條件怎樣變化,都要先弄清數量關系,找准單位「1」,這樣學生的分析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和思維水平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四、 聯系生活,深化新知.
1、比30米多60%是( )米. 40千克比( )少20%.
2、做一做1題.
3、某食堂今年冬天買了1000千克白菜,已經吃了60%,還剩多少千克?
(設計意圖:練習體現層次性,讓學生的思維有一個撥高訓練的過程,並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五、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收獲了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對自己獲得的知識與方法進行回顧反思,總結經驗,取長補短.)
六、 布置作業.
把今天的收獲寫在日記本上.
(設計意圖:通過寫日記,對課堂上的的收獲有一個在回顧、梳理的過程,這樣有助於將知識系統化,方法條理化,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用百分數解決問題
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或少百分之幾的的應用題
方法一: 方法二:
現在圖書冊數=原有冊數+增加的冊數 現在圖書冊數=原有冊數×(1+12%)
1400×12% 1400×(1+12%)
=168(冊) =1400×112%
1400+168=1568(冊) =1568(冊)
答:現在有圖書1568冊. 答:現在有圖書1568冊.
教學反思:這節課的設計主要讓學生根據在分數應用題里的,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作為鋪墊,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更好的掌握求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然後通過解題思路的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使學生對這類應用題能更好的掌握.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流暢,不足之處在於板書設計時沒有把關鍵地方用紅筆寫出來,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肯呢個不太深刻,學生在計算較大的數字乘百分數時,速度慢,方法與技巧選擇欠妥,有待於加強訓練
㈡ 《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是多少的應用題》教學設計
《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數是多少》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三信息窗的內容,本節內容是藉助情境圖呈現森林醫生啄木鳥、喜鵲和黃鸝為樹木捉害蟲的情景。圖中提供了有關三位樹木醫生捉蟲只數的相關信息,藉助這些信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引入對綜合運用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索。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求兩數和」和「兩個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在此基礎上學習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運用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1)經歷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過程,領悟基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合作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數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難點:理解求大數用加法,求小數用減法的道理。
四、教學具准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紙條
學具:紙條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大家請看:(出示課件)有種鳥,本領高,尖嘴愛給樹開刀,樹木害蟲被吃掉,綠化造林立功勞。一起告訴老師謎底是什麼?
(啄木鳥)
師:同學們猜對了,就是啄木鳥,除了啄木鳥外,你還知道哪些鳥的名字?
指名匯報,集體交流。
師:看來大家對鳥類了解的還真不少,其實鳥類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們不僅用清脆的鳴叫聲裝點著我們的生活,而且它們還用辛勤的勞動維護著樹木的健康,人們都稱它們為「樹林醫生」。(板書課題:樹林醫生)。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樹林醫生」這一情景,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為後面探索新知做好情感鋪墊。
(二)探索新知
1、提取信息,提出問題
師:請大家繼續看大屏幕:(學生觀察)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觀察後匯報
學生提取到的信息有:黃鸝鳥捉了146隻蟲子;喜鵲比黃鸝鳥多捉了38隻;啄木鳥比黃鸝鳥少捉12隻……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師有選擇地板書。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喜鵲捉了多少只蟲子?啄木鳥捉了多少只蟲子……
2、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師:同學們提了這么多問題,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喜鵲捉了多少只蟲子?」
要求喜鵲捉了多少只蟲子,可以利用你手中的紙條來擺一擺,同桌兩人合作,拿出給你准備好的紙條,和老師一起來擺一擺吧。請大家先拿出白紙條,我們用白紙條表示黃鸝捉蟲的只數,(師貼紙條)多少只?(板書:146隻)如果用紅紙條表示喜鵲捉蟲的只數,你來試一試,選一選。(學生從4根不同長度的紅紙條中選出一條)
同桌兩人選擇。
師:誰類說說你選的哪一條?(指名上來,選擇後拿起來)為什麼選這一條?(因為喜鵲捉的蟲子比黃鸝多)(師拿另外一條長的)這條也比白紙條長,為什麼你不選它?(生:多38隻,是多一些,這條是多得多了)他說的有道理嗎?你真是個肯動腦筋的孩子,我們一起表揚他。
師:喜鵲捉的蟲子比黃鸝多38隻。這38隻應該寫在哪裡?誰能上來指一指?
師:(師指黑板上的紙條)另一部分表示什麼?這道題的問題是什麼?應該寫在哪裡?
師:這樣,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看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系了,你能算出喜鵲捉蟲的只數嗎?自己在練習本上解答出來。
學生解答,師指名板演。
師:(問板書的學生)你為什麼用加法?(求喜鵲捉蟲的只數,就是把146與38合起來)146、38、184各表示什麼?你們還有什麼問題要問問他嗎?
全班交流,自己訂正。
3、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師:剛才我們學會了藉助紙條來分析數量關系解決問題,下面就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啄木鳥捉了多少只蟲子」的問題。同桌兩人合作,可以藉助紙條,也可以試著畫一畫線段圖來分析數量關系。
師:誰願意上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你的解答方法?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匯報,師結合學生的匯報,課件演示線段圖。
師:通過線段圖我們可以看出,要求啄木鳥捉蟲的只數,也就是從146裡面去掉12隻,(師板書算式)算式里格數表示什麼意思呢?
指名匯報,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以及同桌之間的討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思路,理解演算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合作交流意識。大膽嘗試讓學生將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實際問題遷移到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上,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連貫性。將新知識、新助手(紙條)自然貫穿於學生的探究中,引領學生發現擺紙條的好處,為今後學習畫線段圖做好鋪墊。
(三)游戲鞏固
1、師:學習了這么長時間,小朋友們一定感覺累了,下面我們做個拍手游戲輕松一下吧!
師:(師拍2下)我拍了幾下?你能拍的比我多3下嗎?
指名拍。
師:你怎麼拍的?誰聽出來了他先拍了幾下?又拍了幾下?
師生交流。
師:再來試一試,(師拍4下)你們拍的比我多5下。(全班齊拍)
師:老師剛才和同學們玩了一個拍手游戲,你們自己想玩嗎?那麼同桌合作,老師喊停你們就停下來,好嗎?玩吧!
學生游戲,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插入簡單的拍手游戲,既能鞏固前面所學,又能適當調節學生緊張的情緒。
2、師:想不到輕輕鬆鬆的游戲中也運用數學知識呢!剛才我們認識了三位樹林醫生,其實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田園小衛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一起去看看青蛙的工作吧。(課件出示)。
(點擊)青蛙媽媽:我捉了162隻蟲子;小青蛙:我比媽媽少捉38隻蟲子。
師:你們看明白了嗎?試一試,做到練習本上。
指名匯報,並說出算式各數表示什麼意思?集體訂正,師給予評價。
3、師:讓我們再來看看捉蚊子的高手,蜻蜓在干什麼呢?(點擊課件:呈現蜻蜓捉蚊子的情景)
蜻蜓媽媽對小蜻蜓說:「這一周我捉了103隻蚊子,比你多捉49隻」,小蜻蜓說:「我捉了多少只蚊子呢?」
先擺一擺,再算一算。
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師:為什麼有個「多」字還用減法計算?
學生匯報:(蜻蜓媽媽比小蜻蜓捉的多,也就說明小蜻蜓比媽媽捉的少)。
師:你們說的太好了,不能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減法,要認真分析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來判斷到底用什麼方法來解答。
[設計意圖]青蛙、蜻蜓……等都是益蟲,是樹林醫生。練習題的設計以此為主角,很好地體現出情境串的連貫性。練習內容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由「扶」到「放」,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求。在練習中,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深化了知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不僅了解了一些樹林醫生的本領,而且還解決了「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其實大自然中還有更多的田園小衛士,如螳螂、黃鼠狼、烏鴉……,他們都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愛護他們!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同學們,下課!
七、板書設計
樹林醫生
喜鵲捉了多少只蟲子?146+38=184(只)
啄木鳥捉了多少只蟲子?146-12=134(只)
㈢ 求《反比例函數的應用》的教案!!!
反比例函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經歷分析實際問題中變數之間的關系、建立反比例函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的過程
2、 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與性質
反比例函數:
當k>0時,兩支曲線分別在 ,在每一象限內,y的值隨x的增大而
當k<0時,兩支曲線分別在 ,在每一象限內,y的值隨x的增大而
二、情境導入
某校科技小組進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幾米寬的爛泥濕地,
為了安全、迅速通過這片濕地,他們沿著前進路線鋪墊了若干塊木
板,構築成一條臨時通道,從而順利完成了任務的情境。你能解釋他
們這樣做的道理嗎?(見書P143)
(1)用含S的代數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數嗎?為什麼?
(2)當木板面積為0.2 時,壓強是多少
(3)如果要求壓強不超過6000Pa,木板面積至少要多大
(4)在直角坐標系中,作出相應的函數圖象。
(5)請利用圖象對(2)和(3)作出直觀解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
三、做一做
1.蓄電池的電壓為定值,使用此電源時,電流I(A)與電阻R( )之間
的函數關系如圖所示。(書上P114)
(1)蓄電池的電壓是多少?你能寫出這一函數的表達式嗎?
(2)完成下表,並回答問題:如果以此蓄電池為電源的用電器限制
電流不得超過10A,那麼用電器的可變電阻應控制在什麼范圍內?
四、想一想
1.某蓄水池的排水管每時排水8m3 ,6h可將滿池水全部排空。
(1)蓄水池的容積是多少?
(2)如果增加排水管,使每時的排水量達到Q( ),那麼將滿池水排空
所需的時間t(h)將如何變化?
(3)寫出t與Q之間的關系;
(4)如果准備在5h內將滿池水排空,那麼每時的排水量至少為多少?
(5)已知排水管的最大排水量為每時12 ,那麼最少多長時間可將滿
池水全部排空?
五、練一練
1、若一次函數y=kx+b與反比例函數y=m/x 交於點A(-1,2)、B(2,-1)兩點。
(1)試求出兩個函數的表達式;
(2)求△AOB的面積。
2、如圖,已知點 (m,5)是反比例函數 y=k/x 的圖象上的一點,PA⊥x軸於A,PB⊥y軸於B,且矩形OAPB的面積是20。
(1)你能求出m的值嗎?
(2)若點 (a,b)也在這支雙曲線圖象上,且a+b=12,請你求出a,b的值。
六、小結
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掌握了什麼?
今天學習了反比例函數的應用,講了四個類型:
1.壓力與壓強、受力面積的關系
2.電壓、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3.已知點的坐標求相關的函數表達式
4.求由函數圖象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
㈣ 《求比一個數少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應用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學生認識「求比一個數少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應用題的結構特徵。
2、學會利用線段圖來分析數量關系。
3、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掌握解答「求比一個數少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並能夠正確列式計算。
(二)數學思考:學生在解決問題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做出正確的答案。
(三)解決問題:
1、學生能探索出求比一個數少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2、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三)情感與態度:
學生在自學、合作學習過程中,初步形成對不懂的地方提出疑問的意識,願意對問題進行討論、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運用綜合所學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求比一個數少幾分之分是多少」的應用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分析數量關系,熟練地畫出線段圖。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模快:
一、導入根據條件畫線段圖。
㈤ 蘇教版二上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是幾的應用教學設計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這一學習內容,對於三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還是專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盡管屬孩子對倍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礎,知道「1份量」(標准量)和「比較量」的關系,但這些數學語言遠沒有「幾個幾」容易理解.教學中要設計了豐富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從舊知識的鞏固轉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只有需要把研究「對象」抽象成為「圖形」,再把「對象之間的關系」轉化成為「圖形之間的關系」,這樣就把研究的問題為「圖形的數量或位置關系」的問題,進而進行思考分析.便於學生在比較和抽象中構建解決此類問題的數學模型.通過讓學生學習畫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理解題意的方法,使學生明確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用乘法計算.在學生初步學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的教學上,為了降低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選用的數量盡可能小些,並且盡可能讓學生利用學具擺一擺,通過直觀形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再結合以前所學生的知識,從而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從而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㈥ 1.比較布魯納和奧蘇貝爾的教學設計理論的異同點並進
相同點:
第一,布魯納與奧蘇貝爾都是認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們對學習問題的研究都是從認知觀點出發的。
第二,都強調認知結構在學習中的作用,並且認為認知結構是分層次的,都認為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組織與重新組織,都強調心學習與原有認知結構的聯系,即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
第三,都強調學習是積極主動的過程,都重視內在動機在學習中的作用.
第四,都直接研究人的學習,其觀點與教學實際聯系均較密切.
不同點:
第一,所說的認知結構的具體內容不同:布魯納稱之為「表徵」、分為動作性表徵、映象性表徵,映象性表徵和符號性三個階段:奧蘇泊爾稱之為觀念的內容與組織,並認為認知結構的層次是自上而下抽象概括水平逐漸降低.
第二,強調的學習過程的方向不同:布魯納強調學科的基本結構,從具體事例中抽象出一般原理,即進行上位學習;奧蘇泊爾強調的教學過程正好與布魯納相反,強調由教一般的、范圍廣的概念到具體而詳細的例證,即進行下為學習.
第三,倡導的學習方式不同:布魯納倡導發現學習,並闡述了發現學習的過程和作用,奧蘇泊爾強調接受學習,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第四,對學習實質的表述不同: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奧蘇泊爾認為學習的實質是以符號代表的新觀念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的過程.
第五,在教學實踐中應用的難易程度不同:布魯納發現學習運用於課堂教學時,受學生的智力水平及學習材料的性質等因素制約,有一定難度.
㈦ 學前班應用題誰比誰多的教案
學習意圖:大班幼兒已經掌握了十以內的加減法運算和看圖列算式,為了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我給孩子們設計了一節自編口述應用題的活動。首先運用直觀的教具讓幼兒學習編應用題的方法,然後讓幼兒結合圖片練習自編口述應用題,再過渡到聯想生活實際編應用題,最後每個幼兒一張小圖片編題、說題、寫題由淺入深,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獲得了知識。
活動准備:教學掛圖三幅,數字卡片三套,幼兒每人一張小圖片、投影儀、電視機。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初步學習自編口述應用題。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3、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1、師生一問一答的形式復習十以內的加減法。
2、師:教師給小朋友帶來兩張圖片,圖片上有一件事情,還有2個數,一個問題,誰願意把圖片上的事說給小朋友聽?
幼兒a:山上有5隻小猴,山下有3隻小猴,一共有幾只小猴兒b:樹上有一隻大松鼠,5隻小松鼠,樹上一共有幾只松鼠?
師:他們分別說了哪兩個數,提了一個什麼問題?。
幼兒a:他說了5和3這兩 個數,說了小猴的這件事。
幼兒b:他說1和5這兩 個數,說了樹上小松鼠的事。
師:剛才的活動中,有一件事兩個數,一個問題,這個活動叫編應用題。(字卡)
3、出示大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的內容,自編口述應用題,並列算式。
幼兒a:草地上有2隻灰兔子,6隻白兔子,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兔子?2 6=8
幼兒b:花叢中有6隻蝴蝶,飛走了2隻,花叢中還有幾只蝴蝶?6-2=4
教師根據幼兒口編的減法應用題,向幼兒講解編減法應用題的方法,並讓幼兒練習。
4、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看圖編應用題,生活中還有許多的事情都可以編應用題,大家想一想、編一編。(提問個別幼兒)
5、幼兒每人一張小圖片,結合圖片上的內容,編出加減應用題,教師用投影儀把孩子的作業投到電視上讓全體小朋友看並讓幼兒口述所編的應用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