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
1.教学目标;2教学重点、难点;3教具;4教法、学法;5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7教后记,在前面也可加上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等。重点是2--6。
② 初三化学课教案
《氧气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二)能力目标:
逐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块上一节课,我昨天从集市上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鱼缸,顺便买了6条金鱼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发现我的金鱼全飘在了水面上,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呢?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
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们观察
【提出问题】①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并通过你的观察描述其物理性质。
学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提供资料】课件上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水中溶解有氧气吗?
学生:有
问:什么事例能证明
学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离不开氧气
【图片】河塘中的增氧机
问:水中有氧气,又为什么用增氧机,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不多,易溶解在水中吗?
学生回答--不易
引出水中溶有氧气,水中溶有氧气不多(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指导学生归纳出氧气的溶解性。
学生: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
师: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
实验证明,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图片】液态氧气 固态氧气
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学生总结:
【板书】一、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于水。
【PPT】
师:研究气体物理性质通常从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这几方面探究。
师:生活中同学们知道氧气可以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
学生可能回答----液化气、---------等
师: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你们能否通过生活先来假定这个结论!
学生:化学性质活泼
作出假设: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
师:今天和同学们共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活泼还是稳定。同学们已经知道在生活中很多物质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那在纯氧中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呢?我们通过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来一起探究。
【板书】二、化学性质:
【探究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PPT】师:根据实验提纲,做演示实验。
注意:实验中不要将玻璃片拿掉;将燃着的可燃物从上至下缓缓插入集气瓶中,以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反应。切不可直接把可燃物插到集气瓶的中下部,否则燃烧产生的热量驱动物质膨胀,会将集气瓶上部尚未反应的氧气排出,反应时间缩短,现象不明显,不利于观察。
现象总结:
空气中:持续红热,无火焰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比较: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分组实验】
师:下面各组分别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
(1)分工合作,有实验者也有记录者
2名操作员,1名记录现象,其它是观察员。
(2)发现问题要记下来思考、讨论。
师:下面实验开始
教师巡视并指导,发现问题,同时记录。
【学生合作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师:实验要求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分别燃烧,和同学们共同探究现象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PPT】师:根据实验提纲结合学案上的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并填写相应的学案部分内容。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
空气中:明亮的火焰,黄色火焰
氧气中: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比较: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
【问题讨论】
问题1:铁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回答----不能
问题2:铁在氧气中能燃烧吗?
能不能怎么办?做实验来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合作探究。
总结现象:
空气中:只能加热至红热,不能燃烧
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
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相关部分)
下面把这个化学变化表示出来【学生板书】
【板书】1.碳+氧气二氧化碳
【板书】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板书】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问题讨论】
问题3: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你估计是什么原因?
防止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延伸:那么铁丝放入集气瓶后能否接触到集气瓶内壁?
操作不规范,铁丝碰到集气瓶内壁导致集气瓶炸裂
问题4:铁在空气中点不燃,如何在氧气中点燃铁丝?
学生:在铁丝的末端系上火柴杆看来目的是?
引导学生回答:给铁丝预热,提高铁丝温度,利于铁丝燃烧,火柴杆起引燃作用。
问题5:火柴杆点燃后什么时候伸入氧气瓶最为适合?书上面是如何要求的?
学生:火柴杆即将燃尽时
师: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否则火柴杆燃烧将消耗大量氧气,以免火柴梗的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影响铁丝燃烧
问题6:铁丝为何绕成螺旋状?
引导学生回答: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提高铁丝的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问题7:如果你发现铁丝生锈了,你认为对实验有影响吗?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回答:有影响。没有除去铁丝表面的氧化层导致铁丝不能燃烧
问题8:铁丝细点好还是粗点好?
引导学生回答:细点好。
分组回答:
师:
(1)各组实验是否成功?
(2)在实验中发现了哪此问题?组内发现了哪些问题?
(3)组内如何认识的?
(4)其它组认同否?(如果有同学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点拨)
师: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同学们发现可燃物在空气中还是在氧气燃烧更剧烈?
学生:氧气
师: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比较活泼还是比较稳定?
学生:比较活泼
师:甚至一些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在纯氧的帮助下却能燃烧,这种化学性质就是氧气的助燃性,也说是氧气能支持燃烧。
【课堂小结】
【达标检测】
③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九年级化学教案
初三年级化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2、初步认识化学对人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意义。 3、初步认识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义。 4、初步了解化学对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知道化学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课前准备了解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方面的显著成就,了解有关“大气污染”、“白色污染”、“水污染”、“钢铁生锈”等常识性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一、引入:[讨论交流]: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介绍:我国在化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二、演示实验: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通过实验探究,你认为碳酸氢铵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四、演示实验: 演示铁丝生锈、高锰酸钾褪色的实验。同学讨论、老师总结并板书。 请简要说明验证火柴中是否含硫的基本思路?练习与测试一、选择题1、以下物品的发明与开发,属于化学对人体健康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 A.不锈钢B.青霉素C.农药和化肥D.电话和电视机 2、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A.指南针的发明B.青铜器的制造 C.钢铁的冶炼D.黑火药的发明二、填空题3、近代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 4、材料是、的物质基础。21世纪的“材料之星”是材料。5、
④ 九年级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酸》教学设计之二
教案示例:几种常见的酸之二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它们的用途。
2.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理解复分解反应重点和难点1.重点
(1)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2)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3)复分解反应。2.难点
书写有关酸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以实验、讲解为主,配合一定的练习。第二课时以学生的阅读、自学为主,由学生发现、归纳并总结出其他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这在它们的化学性质上能否也表现出相同之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酸。
【板书】 一、盐酸(HCl)
【实验】 观察浓盐酸注意观察打开盛放浓盐酸的瓶塞时的现象(为增加实验效果可在瓶口轻轻呵气)。注意闻气味时的操作。
【阅读】 课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板书】 1.盐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的无色液体。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板书】 2.盐酸的化学性质
(1)盐酸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
[学生实验] 盐酸与指示剂反应,注意滴管的使用。
【板书】 紫色石蕊溶液遇盐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
【板书】 (2)盐酸跟金属的反应
【板书】 Zn+2HCl=ZnCl2+H2↑(现象为:有气体生成,固体逐渐减小至消失或金属溶于酸)
【投影】 练习:写出镁、铝、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 (3)盐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⑤ 初三化学酸碱盐教案
你一定要给几分哦
酸可以和
1.H前金属
2.碱
3.盐
4.金属氧化物
5.指示剂
碱
1.酸2.盐3.非金属氧化物
4.受热可以分解
要不溶性的碱
5.指示剂
盐
1.酸
2.碱
金属
盐
⑥ 初三化学教案
网上很多,还是你自己去找找吧
http://www.js3000.cn/article/ 一个免费教案网址
参考资料:http://www.js3000.cn/article/
初三化学教案课件老彭家与沈家带点姻亲的关系,小彭又是名满天下的大学问家,所以沈德潜在编著《古诗源》和历代诗裁的时候,勉不了要和他商讨几句,不过小彭没想要留个名号,他清楚有些乖巧使不得,却也是如此让他躲过死后被“扑碑”的命运,初三化学教案课件网师园座落在这样一条街上,自然免不了要带上点“诗”的气息。园子的名字看着简单,要脱口解释清楚倒也不容易,这样的名称还是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来说,先说“网”字,自然是打渔人家的鱼网,借用的意思恐怕也就是这意思,而“师”是该是掌握了某项技能的人士,连起来大概是对自己归隐的标榜吧。其实这是在套话,因为网师园一早就有“渔隐”的别号
初三化学教案课件
初三化学教案课件http://ufae81.chinaw3.com/chuzhong/chusan.html
http://www.zxqk.com/huaxue/jiaoan/c3/2005-06-05/huaxue_328.html
那里有哦(下载回来就可以用了)
初三化学教案课件
参考资料:初三化学教案课件
http://www.k868.cn//pub/linkin.asp?linkid=hgzxwlz
新课标资源网有200多套新课标教案以及无数配套课件和试卷!
http://www.xkbw.com/bbs/xkbad_Get.asp?UserID=47027
新课标教学网-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网
⑦ 九年级化学绪言教案人教版
初三化学绪言九年级化学教案
-绪言
〔知识目标〕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科学素养目标〕
通过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灭的,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课型〕实验探究、总结、应用课
〔教学用时〕1课时
〔实验器材〕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等;
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表演魔术,引入新课:(魔术操作)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能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色);2.“魔棒点灯”;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1.变化前的物质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讲解:这两种变化唯一的区别是是否的新的物质生成,那么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
小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 化。